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
世界水日是如何由来的

世界水日是如何由来的世界水日是联合国设立的一个重要国际纪念日,旨在呼吁全世界关注和重视水资源的重要性,促进人们对水环境的保护,提高全球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以解决社会发展、经济增长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水资源挑战。
世界水日的由来可以追溯到1992年的联合国第四届环境与发展会议,会议将水列为重要议题,并且强调了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水资源的紧迫性。
在会议的最后宣言中,会议提出了“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其中包括保护和恢复水资源的目标。
为了进一步引起全球社会对水资源问题的关注,联合国在1993年正式决定将每年的3月22日定为世界水日。
这一选择的日期是因为在1992年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上,当地时间3月22日是最后一天。
从那时起,世界水日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庆祝活动,每年都会以不同的主题宣传和推动各项与水资源相关的议题。
世界水日的庆祝活动通常包括宣传广告、会议讨论、教育活动、文化演出等形式,以提高公众对水资源问题的认识和关注。
世界水日的主题通常会根据当前全球或地区性的水资源问题进行选择。
例如,在2019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不要离开任何人留下来”,旨在呼吁实现普遍的水资源供应,并解决全球范围内的饮水不足问题。
在2020年,世界水日的主题则是“水资源的价值”,旨在探讨水资源的经济、社会和环境价值,并推动正确的水资源定价。
世界水日的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宣传水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还在于提醒全球社会面临的水资源挑战。
据联合国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有超过20亿人口仍然没有安全的饮水来源,而且面临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和气候变化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仅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困扰,还对全球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因此,世界水日的设立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通过这一国际纪念日的宣传和庆祝活动,可以促使全球社会共同关注并思考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水资源。
同时,世界水日也为各国政府、非政府组织和个人提供了一个平台,可以展示和交流各种在水资源管理、保护和利用方面的经验和创新。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及其通过的五个地球保护公约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及其通过的1992年6月4日至12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所通过的《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行动议程》、《森林公约》5个保护地球公约,标志着在人类发展上建造了保护生存环境的历史性丰碑。
它昭示天下:人类要生存,地球要拯救,环境与发展必须协调。
全世界178个国家,1 500名代表,其中包括118位国家元首与政府首脑出席了会议,这在人类历史上是讨论环境与发展这一主题的规模最大、级别最高、人数最多、筹备时间最长、影响最深远的一次盛会。
它在全球环境日益恶化,经济发展问题十分突出,全人类环境意识空前增强的形势下召开,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与联合国环发大会同期举行的《92环球论坛》也在里约热内卢召开,全世界3500多个民间组织,包括著名的绿党在内的1000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这是世界著名人士发起由非政府组织参加的,旨在唤起全人类共同关心环境问题。
政府间与非政府间两个系统规模庞大的会议同期举行,这在人类历史上实属罕见,它表明环境问题受到全球各界的广泛重视。
近年来,环境问题已成为联合国大会讨论的重要议程。
第42届联合国大会(1987年)通过了《到2000年及其以后的环境报告》;第44届联合国大会(1989年)又通过召开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使科学家所焦虑的环境问题,变成了外交家、政治家共同讨论的议题。
可以预料,环境问题伴随着人类的发展史,将成为一个永恒的主题。
为了使规模空前的里约热内卢环发大会获得成功,联合国先后举行了四次大型筹备会议:1990年8月6日至31日内罗毕会议——确定《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最后文本;1991年3月18日至4月5日日内瓦会议——确定《地球宪章》(即《里约宣言》)和《21世纪行动议程》为环发大会的主要成果;1991年8月12日至9月4日日内瓦会议——商定了《地球宪章》文本;1992年3月2日至4月3日纽约会议——讨论了环发大会的主要文件。
世界水日的历史沿革

世界水日的历史沿革世界水日是联合国于1992年确定的国际性节日,旨在呼吁全球关注水资源的重要性,并促进合理使用和保护水资源。
以下是世界水日的历史沿革。
一、背景与设立世界水日的设立源于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地球峰会)于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
此次大会通过了《199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会议宣言》,其中关于水资源的章节提倡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保护。
为了进一步强调水资源的重要性,并提高全球对水危机的认识,联合国大会通过第47/193号决议,将每年的3月22日定为世界水日。
二、早期活动与主题起初,世界水日的活动主要集中在联合国总部,包括举办研讨会、讲座和展览等。
早期的主题主要围绕可持续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的分配和供应、水资源污染治理等方面展开。
每年的活动主题都由联合国确定,旨在提高公众对水资源问题的认识,促使更多人采取行动。
三、全球推广与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水日逐渐获得了全球范围内的认可和推广,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加入到庆祝活动中。
各国政府、非政府组织、学校和社会团体都纷纷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以提高公众对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意识。
世界水日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平台,用于传播水资源知识、分享经验和倡导可持续发展。
四、灾难与危机的警示世界水日也经常被用作呼吁对水危机和水灾难进行关注和应对。
全球范围内,许多国家和地区面临着水资源短缺、污染和自然灾害等问题。
世界水日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醒人们珍惜水资源、加强保护和改善水环境,以及应对水危机的紧迫性。
五、可持续发展目标与未来展望世界水日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密切相关,其中目标6专门涉及水资源的可持续管理。
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不断增长,未来世界水日的重点极有可能围绕着该目标展开。
此外,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数字化和智能化也成为未来世界水日活动的新趋势,以更广泛、更精准地传播水资源知识和倡导节水措施。
六、结语世界水日的历史沿革凸显了全球对水资源重要性的认知和行动。
iso14001发展历程

iso14001发展历程ISO 14001是一种国际环境管理标准,用于指导和帮助组织确立和提高其环境管理体系。
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UNCED)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峰会发布了《里约宣言》和《里约议程21》,呼吁全球组织采取行动保护环境,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个会议被视为国际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里程碑。
1993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成立了一个专门的委员会(TC 207),负责制定环境管理相关的国际标准。
该委员会的目标是制定一种可行和可操作的环境管理标准,以帮助组织实施环境保护策略和实践。
最终,TC 207决定制定一种名为ISO 14000系列标准的标准。
1996年,ISO发布了ISO 14001标准,这是ISO 14000系列标准的核心标准。
ISO 14001为组织提供了一个框架,以帮助其建立、实施、维护和改进环境管理体系。
它包括一系列的要求,涵盖了组织的环境政策、规划、实施、检查和纠正措施。
自ISO 14001发布以来,越来越多的组织开始意识到环境管理的重要性,并采取了行动。
这些组织包括各种行业和规模的企业、政府机构、非营利机构以及其他类型的组织。
通过实施ISO 14001标准,组织可以更好地管理其环境风险,并确保其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得到最小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ISO 14001标准得到了广泛采用和认可。
根据ISO的数据,截至2021年,全球已有超过300,000个组织获得了ISO 14001认证。
这些组织来自各个领域,包括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等。
随着对环境影响的关注不断增加,ISO 14001标准也在不断发展。
ISO定期进行修订,以反映最新的环境管理实践和技术发展。
最新版本的ISO 14001标准是于2015年发布的,它引入了一些新概念和要求,如组织对环境相关方的承诺、持续改进的原则等。
ISO 14001标准的发展历程可以看作是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2020智慧树知到《生态文明》章节测试题【完整答案】

2020智慧树知到《生态文明》章节测试题【完整答案】第一章单元测试1【单选题】(2分)20世纪后半期,人类逐渐意识到环境污染所带来的严重危害,并开始对人类的发展方式进行反思,与之相伴的便是相关著作和论述的不断出现,下列哪本著作被称为人类首次关注环境问题的标志性著作:A. 《寂静的春天》B. 《增长的极限》C. 《只有一个地球》D. 《我们共同的未来》正确答案:A2【单选题】(2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于1972年6月5日-16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包括中国在内的113个国家1300多名代表参加,这是世界各国政府代表第一次坐在一起讨论环境问题以及人类对于环境权利与义务的大会。
下列哪项不属于此次会议的讨论成果:A. 通过了划时代的历史性文献《人类环境宣言》B. 将每年的6月5日作为“世界环境日”将每年的6月5日作为“世界环境日"C. 成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D. 签署气候变化协定正确答案:D3【单选题】(2分)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关于环境保护的32字方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在我国于何时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被确定为国家治理环境保护的方针?A. 1972B. 1973C. 1974D. 1975正确答案:B4【单选题】(2分)……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以上论述出自党的:A. 十五大报告B. 十六大报告C. 十七大报告D. 十八大报告正确答案:D5【单选题】(2分)2015年9月25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正式拉开帷幕,会议正式通过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热内卢宣言

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热内卢宣言序言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于1992年6月3日至14日在里约热内卢举行了会议,重申1972年6月16日在斯德哥尔摩通过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的宣言》,并试图在其基础上再推进一步。
怀着在各国、在社会各个关键性阶层和在人民之间开辟新的合作层面,从而建立一种新的、公平的全球伙伴关系的目标,致力于达成既尊重所有各方的利益,又保护全球环境与发展体系的国际协定,认识到我们的家乡——地球的整体性和相互依存性,兹宣告:原则1人类处于普受关注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中心。
他们应享有以与自然相和谐的方式过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生活的权利。
原则2根据《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原则,各国拥有按照其本国的环境与发展政策开发本国自然资源的主权权利,并负有确保在其管辖范围内或在其控制下的活动不致损害其他国家或在各国营辖范围以外地区的环境的责任。
原则3为了公平地满足今世后代在发展与环境方面的需要,求取发展的权利必须实现。
原则4为了实现可持续的发展,环境保护工作应是发展进程的一个整体组成部分,不能脱离这一进程来考虑。
原则5为了缩短世界上大多数人生活水平上的差距,和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要,所有国家和所有人都应在根除贫穷这一基本任务上进行合作,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不可少的条件。
原则6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和在环境方面最易受伤害的发展中国家的特殊情况和需要应受到优先考虑。
环境与发展领域的国际行动也应当着眼于所有国家的利益和需要。
原则7各国应本着全球伙伴精神,为保存、保护和恢复地球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完整进行合作。
鉴于导致全球环境退化的各种不同因素,各国负有共同的但是又有差别责任。
发达国家承认,鉴于它们的社会给全球环境带来的压力,以及它们所掌握的技术和财力资源,它们在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努力中负有责任。
原则8为了实现可持续的发展,使所有人都享有较高的生活素质,各国应当减少和消除不能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并且推行适当的人口政策。
第二节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

环境保护关系到全人类的前途和命运,影响 着世界上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以至每一个 人。因此,环境保护是世界各国的共同任务,是 一个造福全人类的公益事业。没有各国的合作, 任何国际环境保护的目标都是不可能实现的,只 有进行广泛而有效的国际合作才能完成。因此国 际合作在环境保护中具有重要意义。
第 二 节
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
一、环境管理必须进行国际合作 1、环境管理国际合作的必要性 有必要吗? (1)重大的环境问题,大多不是一个国家或一个 局部地区造成的,而是多个国家影响的结果。
(2)有些环境问题在性质上有普遍性和共同性, 有什么必要性呢? 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普遍存在于地球上。
(3)有的环境问题的影响和危害跨国、跨地区乃 至对全球环境构成威胁。
*《东南亚及太平洋植物保护协定》 (1956年,罗马) *《大陆架公约》 (1958年,日内瓦) *《南极条约》(1959年,华盛顿) *《关于禁止发展、生产和储存细菌(生物)及毒 素武器和销毁此种武器的公约》 (1972年,伦敦) *《关于油类以外物质造成污染时在公海进行干涉 的议定书》(1973年,伦敦) *《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 (1978年,伦敦) *《核材料实物保护公约》(1979年,维也纳) *《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1985年,维也纳)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联盟关于护林防火联防协定》 (1980年签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日本国政府保护候鸟及 其栖息环境的协定》 (1981年签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澳大利亚政府保护候鸟 及其栖息环境的协定》 (1986年签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和平 利用核能合作协定》 (1986年签订)
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 1992年

《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rio declaration) 又称《地球宪章》(earth charter),全文如下: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于1992年6月3日至14日在里约热内卢召开,重申了1972年6月16日在斯德哥尔摩通过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的宣言,并谋求以之为基础。
目标是通过在国家、社会重要部门和人民之间建立新水平的合作来建立一种新的和公平的全球伙伴关系,为签订尊重大家的利益和维护全球环境与发展体系完整的国际协定而努力,认识到我们的家园地球的大自然的完整性和互相依存性,谨宣告:原则一:人类处在关注持续发展的中心。
他们有权同大自然协调一致从事健康的、创造财富的生活。
原则二:各国根据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原则有至高无上的权利按照它们自己的环境和发展政策开发它们自己的资源,并有责任保证在它们管辖或控制范围内的活动不对其它国家或不在其管辖范围内的地区的环境造成危害。
原则三:必须履行发展的权利,以便公正合理地满足当代和世世代代的发展与环境需要。
原则四:为了达到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应成为发展进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能同发展进程孤立开看待。
原则五:各国和各国人民应该在消除贫穷这个基本任务方面进行合作,这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目的是缩小生活水平的悬殊和更好地满足世界上大多数人的需要。
原则六: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国家和那些环境最易受到损害的国家的特殊情况和需要,应给予特别优先的考虑。
在环境和发展领域采取的国际行动也应符合各国的利益和需要。
原则七:各国应本着全球伙伴关系的精神进行合作,以维持、保护和恢复地球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完整。
鉴于造成全球环境退化的原因不同,各国负有程度不同的共同责任。
发达国家承认,鉴于其社会对全球环境造成的压力和它们掌握的技术和资金,它们在国际寻求持续发展的进程中承担着责任。
原则八:为了实现持续发展和提高所有人的生活质量,各国应减少和消除不能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和倡导适当的人口政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和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是同义词,已合并。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
目录
简介
会议主题
“地球在我们手中”
简介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UNCED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联合国于1992年6月3~1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会议。
这是继1972年6月瑞典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之后,环境与发展领域中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的一次国际会议。
有183个国家代表团,70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参加了会议;有102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到会讲话。
中国总理李鹏应邀出席了首脑会议,发表了重要讲话,进行了广泛的高层次接触。
国务委员宋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了部长级会议,并作了重要发言。
会议主题
这次大会是在全球环境持续恶化、发展问题更趋严重的情况下召开的。
会议围绕环境与发展这一主题,在维护发展中国家主权和发展权,发达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等根本问题上进行了艰苦的谈判。
最后通过了《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热内卢宣言》、《21世纪议程》和《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3项文件。
会议期间,对《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进行了开放签字,已有153个国家和欧共体正式签署。
这些会议文件和公约有利于保护全球环境和资源,要求发达国家承担更多的义务,同时也照顾到发展中国家的特殊情况和利益。
这次会议的成果具有积极意义,在人类环境保护与持续发展进程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这次大会是继1972年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之后,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的一次国际会议。
本届大会的会徽是一只巨手托着插着一支鲜嫩树枝的地球,告诉人们:“地球在我们手中。
”这次大会的宗旨是回顾第一次人类环境大会召开后20年来全球环境保护的历程,敦促各国政府和公众采取积极措施,协调合作,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为保护人类生存环境而共同做出努力。
会议通过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热内卢宣言》(又称《地球宪章》)和《21世纪行动议程》,154个国家签署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48个国家签署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
大会还通过了有关森林保护的非法律性文件《关于森林问题的政府声明》。
“里约宣言”指出:和平、发展和保护环境是互
相依存、不可分割的,世界各国应在环境与发展领域加强国际合作,为建立一种新的、公平的全球伙伴关系而努力。
1992巴西首都:里约热内罗会微:一个既像手又像鸽子的图形托起用经纬线表示的地球;地球内左部有一条带着五片叶子的树枝。
“地球在我们手中”
2004-8-9 市环境宣教信息中心《环境与资源保护知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又称“地球会议”。
为纪念斯德哥尔摩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召开20周年,1992年6月3日,联合国在巴西的“里约中心”组织召开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60多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及100多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在大会上发言,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出席大会并讲话。
这次大会是继1972年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之后,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的一次国际会议。
大会的会徽是一只巨手托着插着一支鲜嫩树枝的地球,它向人闪昭示“地球在我们手中”。
这次会议的宗旨是回顾第一次人类环境大会召开后20年来全球环境保护的历程,敦促各国政府和公众采取积极措施协调合作,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为保护人类生存环境而共同作出努力,会议通过了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热内卢宣言》和《21世纪行动议程》,154个国家签署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48个国家签署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
大会还通过了有关森林保护的非法律性文件《关于森林问题的政府声明》。
“里约宣言”指出,和平、发展和保护环境是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世界各国应在环境与发展领域加强国际合作,为建立一种新的、公平的全球伙伴关系而努力。
巴西联合国环发大会之后,各国为履行环保承诺,作出了许多努力。
2002年10月,为纪念联合国环发大会10周年,联合国在南非召开环境会议,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出席会议并讲了话。
开放分类:
国际,组织机构,会议,环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