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胜于言

合集下载

行胜于言作文800字(通用9篇)

行胜于言作文800字(通用9篇)

行胜于言作文行胜于言作文800字(通用9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

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行胜于言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行胜于言作文篇1“行胜于言”是清华大学的校训之一,它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一起共筑清华精神、清华魂。

“行胜于言”论述了做和说的关系,其真谛是告诫人们做人做事要务实。

古之圣贤反对说大话,提倡言行一致,说到做到。

孔子在《论语·宪问》第二十六章说:“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意思是“君子以自己的话超过自己的行动为耻辱”。

在《论语·为政》第十三章说:“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意思是“先把要说的话实行了,然后再说出来”。

他认为为人行事的本身,比你的语言更具说服力。

孔子不但对说和做的关系有深刻的认识,而且一生躬身历行,周游列国,推行仁政,风尘仆仆,凄凄惶惶,暮年闭门著述,的确做到了“敏于事而慎于言”“讷于言而敏于行”。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先做后说,或者多做少说,都是强调实干,不实干是任何事情也做不成的。

做事要首先着眼于做好当前的事。

古人云:“行远自迩,登高自卑”,“行远自迩”就是说要实现远大目标,做事包括做学问就要从眼下事做起,要由浅而深,循序渐进。

而在现实生活中,好高骛远者比比皆是,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肯做。

我们被当代孝子田世国捐肾求母的行动而感动落泪,但在家中却不肯给劳累一天的妈妈端来一盆洗脚水;我们敬佩带着妹妹上大学的洪战辉撑起贫困、自强不息的精神,而明知家境不好的你却与其它同学永无休止地攀比吃穿;我们被身残志坚的史铁生和海伦凯勒的刻苦求学精神所鼓舞,可是身心两健的你却不肯为解一道数学难题而苦思冥想。

我们在行动上太习惯于眼高手低。

我们常为英雄们为爱护公共财物而牺牲的精神感动不已,却把自己班级的桌椅和教室墙壁涂抹得脏乱不堪;我们深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为人之道,却在同学正在午睡的教室里撕疯打闹;我们懂得“友谊诚可贵”的交友之道,却只因鸡毛蒜皮小事与同学发生磨擦后便大打出手;我们总把“爱护环境,人人有责”挂在嘴边,却在校园内随意乱扔纸屑、雪糕包装袋和践踏草坪。

行胜于言演讲稿

行胜于言演讲稿

行胜于言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个主题——“行胜于言”。

这是一个古老而深刻的道理,意味着行动的力量胜过言语的空谈。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各种承诺和豪言壮语,但最终,真正能够体现一个人价值的是他的行动。

让我们回顾一下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种种场景。

在工作中,我们可能会遇到这样的同事,他们口头上承诺会完成某项任务,但最终却因为懒散和拖延症,使得工作效果大打折扣。

而那些默默无闻、脚踏实地的人,却往往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

在家庭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这样的人,他们经常说“我爱你”,但实际行动却寥寥无几。

而真正关心家人的,是那些默默付出、用实际行动去关爱亲人的人。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行胜于言”呢?我们需要明确自己的目标。

有了明确的目标,我们才能知道自己应该采取什么行动,才能有所作为。

比如,如果你的目标是减肥,那么你就需要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和运动计划,并付诸实践。

只有通过行动,才能实现这个目标。

我们需要自律。

自律是指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不受外界诱惑的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面临各种各样的诱惑,如玩游戏、看电视剧等。

但如果你想要实现自己的目标,你就需要自律,把这些诱惑排除在外,专注于自己的目标。

我们需要坚持。

坚持是指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我们不放弃,依然继续努力。

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但只有坚持,才能最终实现目标。

我们需要反思。

反思是指我们在行动过程中,不断经验教训,以便更好地调整自己的行动。

通过反思,我们可以知道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在今后的行动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改进自己的不足。

我想给大家分享一句话:“言而无信,行胜于言;行而无果,言胜于行。

”让我们共同努力,用行动去践行这个道理,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美好!谢谢大家!。

行胜于言的理解

行胜于言的理解

行胜于言的理解以行胜于言,这句话源自一句古语,意思是行动胜过言语。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个道理的体现。

无论是在工作中、学习中,还是在人际关系中,行动往往比口头表达更能产生真正的影响力和效果。

行动比言辞更能展现一个人的真实态度和意图。

有句俗语说得好:“言多必失,行多必贱。

”一个人口若悬河,却从不付诸实际行动,往往会让人觉得他只是在说空话,缺乏诚意和真实性。

相反,一个人虽然口才不佳,却能够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和承诺,更容易获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在团队合作中,一个踏实肯干的人往往比一个能言善辩的人更受欢迎,因为他们能够用实际行动来推动团队的发展和目标的实现。

行动比言辞更能产生实际的成果和效果。

在工作中,一个只会说大话而不愿实际动手的人,往往很难完成任务,更不用说取得优异的业绩。

相反,一个脚踏实地、敢于行动的人,虽然可能在言辞上显得低调,但却能够通过实际的努力和付出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在学习中,光说不练是无法取得进步的,只有通过勤奋学习和实际练习,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

在人际关系中,言语往往是虚幻的,而实际行动更能打动人心,促使他人对你产生信任和好感。

再者,行动比言辞更能体现一个人的品格和素质。

一个人说话再好听,如果不能言行一致,缺乏诚信和责任感,往往会在别人眼中失去信任和尊重。

相反,一个言行一致,守信用、负责任的人,不仅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更能树立良好的形象和口碑。

个人的品格和素质是通过日常言行和行为举止来体现的,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来践行自己的价值观和原则,才能真正被他人认可和尊重。

以行胜于言不仅是一句简单的古语,更是一种处世哲学和处事原则。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懂得言行一致,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和诚意。

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才能产生真正的影响力和效果,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让我们不光是口头上的承诺,而是用实际行动来践行自己的承诺,让行动成为我们最好的言辞,展现出我们的品格和素质。

言胜于行行胜于言辩题

言胜于行行胜于言辩题

言胜于行行胜于言辩题言胜于行行胜于言,这是一句流传已久的谚语,意味着实际行动比空洞的言辞更为重要和有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并解释这一主题,在不同的方面和层面上回顾这一概念的重要性。

1.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实践是理论的基石,没有实践,理论就只是一纸空文。

言辞可以表达观点和理念,但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才能真正验证它们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举个例子,一个人可以通过口头承诺表示对某个项目的支持,但只有真正参与其中并付诸行动,才能实现实质性的贡献。

2. 信任与言行一致性在个人和社会的交往中,言行一致性是建立信任的关键。

如果一个人经常只是空谈和虚言,很难获得他人的信任和支持。

相反,如果一个人言行一致,兑现承诺和诺言,他将建立起可靠和值得信赖的声誉。

实际行动胜过言辞的原因之一是它能够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

3. 成果与表达的权威性言辞让我们在许多场合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然而,只有实际行动才能产生成果,证明我们的能力和专业水平。

举例来说,一个人可以在会议上发表一场精彩绝伦的演讲,但最终还是要通过实际工作的成果来证明他的价值和能力。

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获得表达意见和决策的真正权威性。

4. 实践的学习和成长机会实际行动不仅仅是一种结果,它也是一种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通过亲自参与,我们可以从实践中得到真实的经验和教训,这是通过言辞无法获得的。

实践中的挑战和困难可以锻炼我们的智慧和创造力,让我们不断进步和成长。

总结回顾:言胜于行行胜于言,这一概念提示我们,在言辞和行动之间,重要的是要注重实际行动的力量和影响力。

论述和表达可以启发和激励人们,但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才能真正产生变革和创造价值。

言行一致性是建立信任和塑造权威形象的关键,同时实践也是学习和成长的重要机会。

个人观点和理解:我个人认为,言胜于行的说法可能是有限的,因为实际行动更能为我们带来实质性的结果和改变。

言辞可以激励和引导行动,但最终还是行动本身对现实世界的影响更为重要。

行胜于言有感

行胜于言有感

行胜于言有感【原创版4篇】目录(篇1)1.引言:介绍“行胜于言”的含义和重要性2.主体:分析“行胜于言”在三个方面的体现a.个人修养b.人际关系c.社会发展3.结论:强调“行胜于言”对于我们的启示和影响正文(篇1)“行胜于言”这句话出自《礼记·中庸》,意思是说行动胜过语言。

这句话旨在告诉我们,在很多情况下,实际行动比口头表达更有说服力和影响力。

本文将从个人修养、人际关系和社会发展三个方面分析“行胜于言”的重要性,并探讨其在现实生活中对我们的启示和影响。

首先,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一个人的品行和行为是内心世界的外在表现。

如果一个人只是口头上表示自己有高尚的品德和情操,但在实际行动中却与之背道而驰,那么他的言行就是矛盾的。

真正有修养的人,会将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付诸实践,以行动证明自己的品行。

因此,“行胜于言”在个人修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它告诉我们要注重实际行动,不断提升自己的品行。

其次,在人际关系中,“行胜于言”更为关键。

在人际交往中,真诚的行动远比华丽的言辞更能打动人心。

当朋友遇到困难时,我们不仅要口头上表示关心和安慰,更要付诸实际行动,给予实质性的帮助。

在商业合作中,诚实守信、履行承诺也是取得合作伙伴信任的关键。

因此,在人际关系中,我们要时刻谨记“行胜于言”,用真诚的行动去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最后,在社会发展方面,“行胜于言”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政府一直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这是因为,国家的繁荣昌盛离不开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

只有将发展理念付诸实际行动,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

因此,“行胜于言”在社会发展中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它鼓励我们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不懈努力。

总之,“行胜于言”这句话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影响。

目录(篇2)1.引言:介绍行胜于言的含义2.行胜于言的重要性3.行胜于言的实践方法4.结论:行胜于言对个人和社会的价值正文(篇2)【引言】行胜于言,这句话源自《左传》,意味着行动比言语更有说服力。

行胜于言演讲稿

行胜于言演讲稿

行胜于言演讲稿尊敬的评委们,亲爱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首先,我想分享一句谚语,“行胜于言”。

这句话的意思是,行动比言辞更为重要。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人口若悬河,演讲能力出众的人,但他们并不能保证他们所说的话会变成现实。

相反,行动派的人则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他们的价值与能力。

因此,我深信“行胜于言”。

当我们面临挑战时,很多人只会在嘴上说一大堆,而没有行动起来。

这种情况下,无论我们多么优秀的思想理念,都会显得苍白无力。

相反,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我们才能够让别人看到我们的能力与实力。

只有行动,我们才能够跨越困难,完成我们设定的目标。

行动胜于言辞也是人们对个人品德与道德的评价准则。

一个人可以说很多漂亮的话,表面上看起来很有道德感。

然而,如果他不能将这些话付诸实践,那么这些言辞对他的观众和社会都没有实际的意义。

相反,只有通过自己的真实行动,一个人才能够建立起信任和尊重。

人们会更加愿意相信那些言出必行的人,而不是那些空话连篇的人。

不仅在个人生活中,行胜于言在团队和组织中也非常重要。

在一个团队中,只有每个人都能够将自己的承诺付诸实践,才能够凝聚团队的力量。

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只有大家共同行动起来,才能够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因此,“行胜于言”不仅指个人行动的重要性,也体现了团队和组织合作的重要性。

亲爱的评委们,观众朋友们,让我们铭记“行胜于言”的深刻意义。

无论是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在团队和组织中,行动都是最为重要的。

我们需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我们的能力和承诺,不仅带来自身的成长,也为周围的人和社会做出实际贡献。

让我们摒弃空话,用实际行动来展现我们的价值和能力吧!谢谢大家!。

行胜于言演讲稿

行胜于言演讲稿

行胜于言演讲稿行胜于言演讲稿(一)王珏“行胜于言”是清华大学的校训之一它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一起共筑清华精神、清华魂。

“行胜于言”论述了做和说的关系其真谛是告诫人们做人做事要务实。

古之圣贤反对说大话提倡言行一致说到做到。

孔子在《论语·宪问》第二十六章说:“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意思是“君子以自己的话超过自己的行动为耻辱”。

在《论语·为政》第十三章说:“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意思是“先把要说的话实行了然后再说出来”。

他认为为人行事的本身比你的语言更具说服力。

孔子不但对说和做的关系有深刻的认识而且一生躬身历行周游列国推行仁政风尘仆仆凄凄惶惶暮年闭门著述的确做到了“敏于事而慎于言”“讷于言而敏于行”。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先做后说或者多做少说都是强调实干不实干是任何事情也做不成的。

做事要首先着眼于做好当前的事。

古人云:“行远自迩登高自卑”“行远自迩”就是说要实现远大目标做事包括做学问就要从眼下事做起要由浅而深循序渐进。

而在现实生活中好高骛远者比比皆是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肯做。

我们被当代孝子田世国捐肾求母的行动而感动落泪但在家中却不肯给劳累一天的妈妈端来一盆洗脚水;我们敬佩带着妹妹上大学的洪战辉撑起贫困、自强不息的精神而明知家境不好的你却与其它同学永无休止地攀比吃穿;我们被身残志坚的史铁生和海伦凯勒的刻苦求学精神所鼓舞可是身心两健的你却不肯为解一道数学难题而苦思冥想。

我们在行动上太习惯于眼高手低。

我们常为英雄们为爱护公共财物而牺牲的精神感动不已却把自己班级的桌椅和教室墙壁涂抹得脏乱不堪;我们深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为人之道却在同学正在午睡的教室里撕疯打闹;我们懂得“友谊诚可贵”的交友之道却只因鸡毛蒜皮小事与同学发生磨擦后便大打出手;我们总把“爱护环境人人有责”挂在嘴边却在校园内随意乱扔纸屑、雪糕包装袋和践踏草坪。

我们在思想上太喜爱夸夸其谈了。

反躬自省我们的言和行每个人确有从自身做起从当前的事做起的必要。

行胜于言6篇

行胜于言6篇

行胜于言6篇陆游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由此观之,欲解决问题,不可脱离实际,泛泛而谈。

惟有亲身经历,才能领略其精髓,行胜于言。

三国时期,刘备为灭曹兴汉,四处求访贤明之士。

后经徐庶等多人推荐,前往隆中拜访孔明。

尤其是在第二次拜访时,天气十分严寒,但刘备依旧不畏艰难前往。

最终,他以诚心打动孔明,出山相助,刘备赖其力而成就霸业。

刘备之所以能打动诸葛亮,并非是通过大肆宣传如何敬重孔明,而是用行动表明诚心。

否则,就不可能有日后感人泪下的《出师表》,也不会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贞之语,甚至能否出现蜀汉这一政权,恐怕也很难说,刘备的行动助自己成就了帝王之业。

“尘封”四十年的河南老英雄李学祥,战功卓著,却从不夸耀,隐姓埋名。

他响应国家号召,放弃优越条件到农村搞建设。

他总关心别人的需要,从不提出要求,他以自身的行动,表明自己对国家、对党和对人民的绝对忠诚,不像现在某些明星和商人,在电视上宣传自己如何关作文心困难地区,捐了多少款。

李老先生的行动使他们的言语黯然失色。

他就像黑暗中的一支蜡烛,带给人以光明和温暖,他的行动深刻诠释了“行胜于言”的道理。

美国的发明大王爱迪生,他在发明电灯时,遭遇无数次失败,他也因此被别人嘲笑。

但是,他并没有去和那些人争论,仍然孜孜不倦的努力。

最终,他点亮了人类第一盏电灯。

他并不是通过言语来击败别人,而是用行动,用行动取得成功,给那些无聊的人以迎头痛击。

倘若他当时只顾一味和别人争论而不加以行动,那么结果只能是他什么也没发现成功,成为人们的笑柄。

由此可见,真正的强者不是语言的巨人,而应是行动的巨人,是一位实干家。

因为通过行动所成就的事实往往比语言更有说服力,人们只相信亲眼所见。

人们常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而那“实”正要由行动来创造。

行胜于言。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

”行在辩后,即辩要由行来证实。

否则,再有力的话也难让人信服。

行胜于言,永恒不变的是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胜于言
――我对清华精神的理解
清华作为百年学府,自有其精气神。

而我作为一名新清华人,在过去的一个月里,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清华精神,就是行胜于言。

我看到了图书馆里埋头苦读,聚精会神的同门,我看到了夜晚在紫操挥汗如雨奔跑的学长,我看到了自习室里挑灯夜战的大牛。

他们都是沉默的,但他们的每个眼神,每个动作。

都透露出一种坚毅的品质,一种自信的态度。

面对繁重的课业,保研的压力,未来振兴国家的重任,他们从不抱怨,从不找借口,从不拖延。

只是做,只是用双手去拼自己的未来。

我从这些沉默的清华人身上看到了行胜于言的精神。

他们告诉了我很多:清华为什么大师辈出,为什么能以学风力压各大高校,这种行胜于言的精神功不可没。

行胜于言不止是行,言之间的关系,更是一种治学的态度。

严谨求实,自强厚德都是它的内涵。

它代表着对工作的认真负责,是追求高效,是成功者的必备品质。

清华人拥有这样精神,才能做出一些成就,才能有成果得到世界的承认。

在讲究交际,追求关系,推崇人脉的今天,清华人更加注重自身的能力,更加要求自己的“行”>”言”。

这是清华人对自己的要求,也是一种精神的传承,我为自己能在拥有这样精神的学校度过四年甚至更长时光表示庆幸。

行胜于言并不能阐释清华精神的全部,但相信在未来更长时间内,我对清华精神的理解会更加深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