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合集下载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学会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学会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学会概述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学会(以下简称无损检测学会)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下属的一个专业学会,致力于无损检测技术的研究、推广和应用。

无损检测技术是一种通过非破坏性的方法来评估材料和构件的内部和外部缺陷的方法。

该技术在机械工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延长设备寿命,减少安全隐患。

学会使命无损检测学会的使命是促进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推动我国机械工程领域的创新和进步。

学会致力于提高无损检测技术的研究水平,培养和培训无损检测专业人才,推广无损检测技术在各个行业的应用,并为会员提供学术交流和合作的平台。

学术活动无损检测学会定期组织学术交流活动,包括学术研讨会、研究成果报告会、技术培训班等。

学会邀请国内外无损检测领域的权威专家和学者来介绍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应用,以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

同时,学会还组织会员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会议和展览,展示我国无损检测技术的研究成果和应用案例。

专业委员会无损检测学会设立了多个专业委员会,包括超声波无损检测委员会、涡流无损检测委员会、射线无损检测委员会等。

每个委员会都有一支由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的团队,负责研究和推广各自的无损检测技术。

这些专业委员会共同组成了学会的技术委员会,负责学会技术工作的指导和管理。

国际合作无损检测学会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国际无损检测组织和学会保持密切联系。

学会邀请国外专家来华讲学和进行学术交流,也会派遣学会代表参加国际会议和研讨会。

通过国际合作,学会可以获得最新的无损检测技术和研究成果,推动我国无损检测技术的创新和进步。

会员权益无损检测学会为会员提供多项权益,包括学术交流和合作的平台、技术培训和进修的机会、学术研究和创新的支持。

会员可以通过学会活动了解最新的无损检测技术和研究动态,与其他会员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学会还为会员提供技术培训和进修的机会,提供学术研究和创新的支持,鼓励会员在无损检测领域取得更多的成就。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证书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证书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证书摘要:1.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简介2.无损检测等级证书的重要性3.无损检测人员道德行为准则4.持证人员应遵守的标准和要求5.违反道德行为准则的处理办法6.提升个人技术知识的途径7.保护环境和公众健康安全的责任8.防止利益冲突的措施9.保持诚实守信的原则10.持续满足认证要求的能力正文: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是一个致力于推广无损检测技术的专业组织,其证书分为1级和2级,代表着持证人员在无损检测领域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无损检测分会证书的重要性、道德行为准则以及持证人员应遵守的标准和要求。

无损检测等级证书是对检测人员技术能力的认可。

持有该证书的人员具备一定的无损检测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够独立进行无损检测工作并出具权威报告。

无损检测技术在航空航天、石油化工、建筑、电力、轨道交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保证设备安全运行、降低维修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颁发的无损检测人员等级证书的基础上,持证人员需要遵守道德行为准则。

这些准则包括:1.遵守道德行为准则,保持专业操守;2.在能力范围内从事无损检测工作,根据个人专业知识能力签署报告;3.做事认真负责,与同事、客户进行公平、公正的商业行为;4.工作中任何时候都必须遵守行为准则和ISO9712-2012标准的要求;5.如有违反行为准则和标准的情况发生,必须立即告知监理或雇主。

为了保护环境和公众健康安全,持证人员还需注意以下几点:1.避免和雇主或客户之间的利益冲突,如不可避免,立即向雇主或客户披露具体情况;2.努力通过提升个人技术知识,维持其相关方法等级的无损检测工作的熟练程度;3.个人或其同事的学历、专业资格、培训情况、工作经历或工作职责不允许伪造和虚报;4.禁止进行有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学会认证制度的不正确声明或不道德的行为。

总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证书代表了持证人员在无损检测领域的专业素养和技术能力。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青年人才托举流程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青年人才托举流程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青年人才托举流程摘要:一、引言二、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青年人才托举工程简介1.项目背景2.项目目标三、青年人才托举流程1.申报条件2.申报材料3.评选流程4.培养计划四、项目成果及影响1.成功案例2.对青年人才的帮助3.对我国机械工程行业的推动作用五、结论正文:【引言】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一直致力于推动我国机械工程行业的发展,其中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是学会为了培养行业后备力量而实施的重要举措。

本文将对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青年人才托举工程进行详细介绍。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青年人才托举工程简介】【项目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机械工程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对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然而,当前我国高端人才短缺现象较为严重,尤其是青年人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发起了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项目目标】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旨在选拔、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青年人才,为我国机械工程行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青年人才托举流程】【申报条件】托举对象应具备以下条件:1) 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2) 年龄在45周岁以下;3) 在机械工程领域具有一定的研究或实践经历,具有发展潜力;4) 取得一定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或技术水平。

【申报材料】申报者需提交以下材料:1) 个人简历;2) 代表作或代表性成果;3) 相关证书及证明材料;4) 项目申报书。

【评选流程】评选流程包括资格审查、初评、终评和公示等环节。

学会将组织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评审,最终选拔出一定数量的托举人才。

【培养计划】学会将为托举人才提供学术支持、技术培训、国际合作等多元化的培养机会,帮助他们在短时间内提升自身能力,取得更好的成果。

【项目成果及影响】【成功案例】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实施以来,已经成功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青年人才,他们在各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为我国机械工程行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对青年人才的帮助】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为青年人才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提高了他们的职业素养和能力水平。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证书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证书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证书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证书在现代工程领域,无损检测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技术。

无损检测技术能够进行材料和结构的检测,不需要破坏性的试验,从而保持材料和结构的完整性。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证书是对无损检测人员专业能力的认证,是行业内的权威机构所承认和推崇的资格证书。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成立于1987年,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下属专业分会之一。

该分会旨在促进无损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高无损检测人员的专业素养。

在行业内,无损检测分会的证书被广泛认可,并被许多公司与机构作为招聘和评级人员的标准。

无损检测分会的证书分为不同级别,根据考核人员的专业能力与经验来评定。

证书内容涵盖了无损检测的各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超声波、X射线、磁粉、涡流等技术。

持有该证书的人员在行业内被认为是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专业人士。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证书的考核采用严格的评审流程和标准。

考生需要通过一系列的理论考试,以检验其对无损检测技术原理和方法的理解。

考生需要参加实际操作和实验,以展示其在实际工作中的技能和能力。

考生需要通过口试,以证明其对无损检测相关知识的掌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持有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证书的人员在工程领域中拥有广泛的就业机会。

他们可以在航空航天、石油化工、电力能源、桥梁结构以及制造业等领域中从事无损检测工作。

无损检测是确保工程安全和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对于企业和机构来说,拥有持证人员是确保工程安全和质量的一项重要投资。

在个人职业发展方面,持有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证书的人员可以享受到更高的待遇和职业发展机会。

该证书是无损检测人员专业能力的重要证明,可以帮助他们在竞争激烈的工程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

持证人员还可以通过参加学会组织的各类学术交流活动和研讨会,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技能。

作为一个无损检测行业的从业者,我个人非常看重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证书的价值。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 证书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 证书

我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证书一、认识我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证书我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证书,是我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颁发的具有权威性和认可度的证书。

该证书是对持有者无损检测专业技术水平的认可,也是行业内企业和个人进行合作、交流与竞争的一种资格凭证。

持有我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证书,不仅可以证明持有者具备扎实的无损检测技术能力,还能为企业赢得客户信任,提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

二、我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证书的认可度我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作为国内无损检测领域权威机构,其颁发的证书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的认可度。

持有该证书表明持有者具备了国内先进的无损检测技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对于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证书也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和企业的认可,为持有者在参与国内外项目合作、技术交流、市场竞争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三、持有我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证书的意义持有我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证书,意味着持有者具备了国内先进的无损检测技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这不仅是对个人能力的认可,也是对企业实力的认可。

持有该证书的个人能够为企业赢得客户信任,提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持有该证书的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合作机会,提升企业在行业内的声望和地位。

我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证书的意义非常重大,对于行业内的个人和企业来说,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我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证书在当今社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我认为,持有该证书的个人和企业应当珍惜这份荣誉,不断提升自身的无损检测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为行业的发展和自身的成长做出更多的贡献。

我们也应当加强对我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证书的认识和了解,充分利用该证书所具有的影响力和价值,为个人和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机遇和可能。

五、总结我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证书作为国内无损检测领域的权威认证,具有较高的认可度和价值。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 证书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 证书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证书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简称CMES-NDT)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下属的一个专业分会,致力于无损检测技术的研究、发展和推广。

该分会成立于1987年,是中国无损检测领域的权威组织,拥有众多专业技术人员和研究机构的支持和参与。

通过持续的学术交流、技术培训和行业标准的制定,CMES-NDT在推动中国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为CMES-NDT颁发的证书是无损检测技术人员的官方认可和资质标志。

获得该证书的人员通过了相应的考试和评审,证明他们具备了一定的无损检测技术知识和实践能力。

这些技术人员在工作中能够运用不同的无损检测方法和设备,对材料和构件进行有效地检测,以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

拥有CMES-NDT证书也意味着他们对行业规范和标准有深入的了解,能够遵守和应用相应的技术规程和操作步骤。

CMES-NDT证书的取得对于无损检测行业的人才培养和技术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证书的要求和考核标准经过了严格的制定和审核,符合国际和国内无损检测技术的最新发展。

获得证书的人员经过了系统的学习和培训,掌握了国内外无损检测的前沿技术和方法,具备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证书的发放增加了人才评价的可信度和公正性,为企事业单位在招聘和使用无损检测技术人员时提供了参考。

证书的持有者还可以通过参与学术会议、研讨会和交流活动来拓宽视野和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水平。

CMES-NDT证书的获得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和要求。

申请人需要具备相关的学历和工作经验,以确保其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

申请人需要通过无损检测考试,考核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实际操作和综合评价等方面。

申请人需要提交一份综合评审材料,包括相关的研究成果、技术报告和工作经验等,以证明其在无损检测领域的专业能力和贡献。

CMES-NDT证书在无损检测行业具有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证书的持有者通常可以在工程建设、制造业、航空航天等领域从事相关的职业和研究工作。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程能力评价证书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程能力评价证书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程能力评价证书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程能力评价证书一、引言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程能力评价证书是指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通过对工程能力进行考核,对企业或个人颁发的能力证书。

工程能力评价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作为国内唯一代表机械工程领域的专业学会,在机械工程领域推广和应用国际上通行的工程师资格认证制度的基础上,根据国家授予事业单位资格管理权限,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注册资格认证活动。

二、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程能力评价证书的级别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程能力评价证书设有不同的级别,包括初级、中级和高级。

不同级别的工程能力评价证书代表着不同级别的工程能力水平,持有者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申请不同级别的证书。

1. 初级工程能力评价证书初级工程能力评价证书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针对工程领域初级技术人员所设立的证书,持有初级工程能力评价证书的人员具备一定的工程设计和技术应用能力,具备基本的工程实践能力。

2. 中级工程能力评价证书中级工程能力评价证书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针对工程领域中级技术人员所设立的证书,持有中级工程能力评价证书的人员具备较强的工程设计和技术应用能力,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

3. 高级工程能力评价证书高级工程能力评价证书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针对工程领域高级技术人员所设立的证书,持有高级工程能力评价证书的人员具备非常丰富的工程设计和技术应用能力,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

三、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程能力评价证书的评价标准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程能力评价证书的评价标准包括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工程实践能力三个方面。

持有者需要参加学会组织的统一考试,并通过考试后方可获得证书。

1. 理论知识理论知识是工程能力的基础,持有者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包括工程制图、机械原理、材料力学等方面的知识。

2. 专业技能持有者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包括CAD/CAM、工程仿真、机械设计等方面的技能。

3. 工程实践能力工程实践能力是持有者在工程项目中应用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行实际操作的能力,包括项目管理、工艺设计、工程施工等方面的能力。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 . 焊接手册焊接方法及设备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下属的一个专业学会,致力于研究和推广焊接技术和知识。

该学会发布的《焊接手册》是一本用于指导焊接工作的参考书,涵盖了焊接方法和设备等方面的内容。

《焊接手册》中包含了各种不同的焊接方法,如电弧焊、气体保护焊、激光焊等,并对每种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说明。

此外,手册还介绍了各种焊接设备的选用和使用方法,包括焊接机器人、焊接电源、焊接辅助设备等。

《焊接手册》还对焊接工艺和操作进行了系统的说明,包括焊接参数的选择、焊接接头的设计、焊接材料的选择等。

此外,手册还介绍了焊接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以及焊接质量评定和检测方法。

总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的《焊接手册》是中国焊接领域权威的参考书籍,对于从事焊接工作的人员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可以帮助他们掌握焊接方法和设备的使用技巧,提高焊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 国 机 械 工 程 学 会优 秀 论 文 奖 获 奖 名 单(98篇)编 号 论 文 名 称 作 者铸 造 分 会2007-3-001 平面流铸雾化制粉技术的开发 向青春 王 坦 李荣德2007-3-002 Cu-55Sn亚包晶合金的定向凝固组织研究 吕海燕 李双明 刘 林2007-3-003 钛合金冷坩埚电磁约束铸造工艺研究 陈瑞润 丁宏升 毕维生2007-3-004 湿型铸铁件生产中一些与型砂有关的问题解答 于震宗2007-3-005 中国铸造工业发展前景展望 缪 良生 产 工 程 分 会2007-3-006 基于快速有限元分析的冲压件毛料展开 徐国艳 高 峰 杜发荣2007-3-007 薄壁塑件注塑成形特性的试验研究 宋满仓 颜克辉 赵丹阳2007-3-008 镁合金精整表面的砂带磨削力测试与分析 黄 智 黄 云 许庆顺2007-3-009 超精密加工现状综述 袁巨龙 王志伟 文东辉2007-3-010 发动机连杆端头高效减薄强力砂带磨削加工技术与机床研黄 云 黄 智 究2007-3-011 网格节点编号优化算法研究 徐国艳 杜发荣 高 峰2007-3-012 基于多辐X射线数字图象的缺陷自动识别技术 周正干 杜圆媛机 械 设 计 分 会2007-3-013 宏观—微观多尺度数值计算方法研究进展 刘 更 刘天祥 张 征2007-3-014 建立Pro/E到ANSYS接口的方法 施火结 张 翔2007-3-015 综合应力加速寿命试验方案优化设计理论与方法 陈文华 冯红艺 钱 萍2007-3-016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题目的探讨 宋宝玉 张 锋 梁 风摩 擦 学 分 会2007-3-017 油膜轴承用双唇密封材料的研究 刘贵永 黄 兴 王 勇2007-3-018 基于FFT和共轭梯度法求解干接触问题 王文中 胡元中 王 慧2007-3-019 低速重栽滚动轴承的状态监测 刘仁德 倪 正特 种 加 工 分 会2007-3-020 绝缘陶瓷电火花磨削加工的研究 郭永丰 白基成 刘海生2007-3-021 激光微区烧结微成形技术研究 陈继民 阳建华 张 率2007-3-022 微细电火花加工用脉冲电源技术的基础研究 韩福柱 陈 丽 周晓光2007-3-023 电解加工技术的现状与展望 陈远龙 任中根 徐家文2007-3-024 快速制造技术的最新进展及其发展趋势 颜永年 林 峰 张人佶2007-3-025 变频器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徐维雄2007-3-026 化工设备三维仿真建模及其可视化管理 吴俊飞 刘清亮 付 平 2007-3-027 铝电解多功能天车电气系统改造 陈智园 李福斌 陈海航机 械 工 业 自 动 化 分 会2007-3-028 并联机床运动仿真与运动学分析的新方法 陈修龙 赵永生2007-3-029 PROFIBUS在镀锌生产的应用 杨书评 宫迎辉2007-3-030 基于体系结构的制造网格系统适应性研究 黄双喜 徐立宏 范玉顺 2007-3-031 家庭智能移动平台的运动分析与控制实现 李天剑 郝静如 高 宏物 流 工 程 分 会2007-3-032 双套管超长距离气力输送技术研究 李向阳2007-3-033 针对船舶大型化开发的3种新型岸桥 田 洪2007-3-034 桥式起重机小车虚拟自动装配研究 罗会信 周凯旋2007-3-035 中国首个集装箱无人堆场装卸工艺方案研究 包起帆2007-3-036 关于带式输送机前倾托辊的探讨 王 鹰 孟文俊 王学民压 力 容 器 分 会2007-3-037 基于风险的检测(RBI)中以剩余寿命为基准的失效概率评陈学东 艾志斌 杨铁成 价方法2007-3-038 钢丝缠绕增强塑料(PE)复合管研究进展 郑津洋 李 翔 朱彦聪 2007-3-039 高温承压设备结构完整性技术 涂善东 轩福贞2007-3-040 我国压力容器制造技术进步方向的探讨 陈建俊2007-3-041 鞍钢原油储罐用钢08MnNiMoVR的开发 张禄林 章小浒 王丽慧材 料 分 会2007-3-042 (NBR/PVC)/CuSO4的配位交联的DMA研究 沈 飞 吴驰飞2007-3-043 聚乙烯醇熔结晶行为研究 李 莉 陈 宁 王 琪 2007-3-044 旋转喷吹法影响因素分析及其水模拟实验研究 米国发 刘翔宇2007-3-045 Oxidaton kinetics and mechanisms ofa 2D-C/C composite肖汉宁 郭伟明 成 茵 二维C/C复合材料的氧化动力学及氧化机理2007-3-046 带有功能梯度涂层的圆筒的时间相关行为研究 陈建均 涂善东 轩福贞流 体 工 程 分 会2007-3-047 乙炔压缩机可靠性技术探讨 余秀琴2007-3-048 船用离心泵密封性能与安全运行技术分析 俞志君 唐晓晨 班玉红 2007-3-049 典型传动机构科普展品的研制 邢金龙 冯帅将 盛业涛 2007-3-050 机场停机坪油污水射流清洗车 陈正文 薛胜雄 王永强 2007-3-051 主蒸汽隔离阀缩颈段三维流场的数值模拟 张 明 姚伟达2007-3-052 通用自动包装机模型的研究 曹巨江 张利平2007-3-053 包装塑料薄膜热封参数及强度的研究 孙智慧 段青山 李萌萌2007-3-054 基于食品安全的强酸性氧化离子水的杀菌研究及装备结构唐伟强 沈 键 的设计探讨2007-3-055 真空斩拌机的运动与动力分析 杨传民 王心宇2007-3-056 真空带式﹑真空冷冻及热风干燥香蕉浆的比较 陈人人 王 娟 龚 丽表 面 工 程 分 会2007-3-057 再制造工程和表面工程对循环经济贡献分析 徐滨士 刘世参 史佩京2007-3-058 TiN基纳米复合超硬薄膜的摩擦磨损特性 马大衍 马胜利 徐可为成 组 技 术 分 会2007-3-059 基于相似性的轴类零件CAPP系统研究 张发平 孙厚芳2007-3-060 模块柔性划分方法 祁卓娅 韩新民 王建正《 中 国 机 械 工 程 》 编 辑 部2007-3-061 毫米级全方位移动机器人微装配系统的研究 陈佳品 李振波 唐晓宁2007-3-062 基于知识的机械产品概念设计启发式求解 张建明 魏小鹏 滕弘飞2007-3-063 线接触条件下微动摩擦特性的研究 刘启跃 张 伟 周仲荣2007-3-064 一种模块化多足步行机器人的运动控制系统研究 陈学东 周明浩 孙 翊2007-3-065 双机架平整机延伸率分配模型研究 白振华 陈风坡 蒋岳峰《 机 械 工 程 学 报 》 编 辑 部2007-3-066 RECONSTRUCTION OF WELD POOL SURFACE BASED ON SHAPE FROM杜全营 陈善本 林 涛2007-3-067 TWO STEPS CHEMICAL-MECHANICAL POLISHING OF RIGID DISK雷 红 雒建斌 路新春 SUBSTRATE TO GET ATOM-SCALE PLANARIZATION SURFACE2007-3-068 基于自适应复平移Morlet小波的轴承包络解调分析方法 梁 霖 徐光华2007-3-069 高频窄脉冲电流微细电解加工 李小海 王振龙 赵万生2007-3-070 不平整地面仿人机器人控制策略研究 帅 梅 付成龙 杨向东辽 宁 省 机 械 工 程 学 会2007-3-071 模块化变形机器人非同构构形表达与计数 刘金国 王越超 李 斌2007-3-072 镁合金变极性等离子弧焊接头的微观组织分析 刘黎明 沈 勇 张兆栋2007-3-073 镁合金激光-TIG复合热源焊接热源模型的建立及数值模拟刘黎明 迟鸣声 宋 刚2007-3-074 基于循环抑制CPG模型的蛇形机器人控制器 卢振利 马书根 李 斌浙 江 省 机 械 工 程 学 会2007-3-075 双液双金属复合铸造颚板新工艺研究与应用 管 平 马青圃 胡祖尧2007-3-076 产品设计阶段成本估算方法综述 姜少飞 卢纯福2007-3-077 基于敏度分析和知识推理的产品协同决策 李玉良 潘双夏2007-3-078 铝表面SiOx薄膜结合性能与机理研究 张际亮 郦 剑 沃银花2007-3-079 基于GMM的高速点阵式喷头研究 徐爱群 项占琴 陈子辰河 南 省 机 械 工 程 学 会2007-3-080 关于河南省省级学会现状的调研 高文生 郭启龙 李绪荧 2007-3-081 纳米和微米La2O3颗粒增强镍基复合镀层的摩擦磨损性能 薛玉君 段明德 李济顺 2007-3-082 一种圆柱度测量基准的误差分离方法 雷贤卿 李济顺 李 言 2007-3-083 基于特征的异形弹簧几何形状的描述和表达 库祥臣 李济顺 王润孝 2007-3-084 基于虚拟设计制造技术的大型矿井提升装备开发 贾现召 潘为民 张步斌广 东 省 机 械 工 程 学 会2007-3-085 制造业信息集成策略 刘天湖 陈新度 陈 新 2007-3-086 车身点焊结构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 邬晴辉2007-3-087 五轴联动的后置处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徐旋波 林 勇 彭芳瑜 2007-3-088 基于蚁群算法AS-R移动式机器人路径规划的研究 芮延年 蒋晓梅 刘鑫培 2007-3-089 全柔性化CAD/CAPP/CAPPS集成系统研究 习小英 姜莉莉 刘作毅陕 西 省 机 械 工 程 学 会2007-3-090 PR0P0SALS F0R IS06336 AND ACMA2001 STANDARD 冯守卫 王守宇 张伟社 2007-3-091 一种基于设计空间的产品开发CAD工具分析 于明玖 刘肖健 叶 军 2007-3-092 立体化教学模式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和实践 袁 茹 王三民 李建华连 炜 叶 建 刘 文 2007-3-093 应用均衡凝固收缩模数法设计补缩式浇注系统消除球铁油缸铸造缺陷新 疆 机 械 工 程 学 会2007-3-094 新疆网络协同设计与制造技术应用及实施策略 李 力 张 科2007-3-095 游梁式抽油机与摩擦换向抽油机特性比较 张建成 路亚莉 孙 珀 2007-3-096 双驴头抽油机失载问题与解决方案 刘牧洲 张建成 周 群 2007-3-097 三维电气开关柜参数化设计与虚拟装配 孙文磊 张振江 张汉国 2007-3-098 主蒸汽管道联络门断裂失效分析 李彦林 任恒昌 朱 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