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姓的研究

合集下载

关于崔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的作文

关于崔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的作文

关于崔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的作文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关于崔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引言在中国姓氏中,崔姓是一个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姓氏之一。

关于崔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关于崔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关于崔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崔姓是汉族、朝鲜族等民族的姓氏之一,其主要来源于姜姓,始祖传为姜太公,鼻祖为炎帝神农氏,山东临淄(淄博)为崔姓的发源地。

崔姓在南北朝、隋唐时期达到极盛,属于中原地区望族、全国大姓;望族分布于今山东淄博、河南濮阳、河北安平、湖南桂东等地;主要堂号有博陵堂、清河堂等。

历代名人有清官崔篆、文学家崔骃、书法家崔瑗、政论家崔寔、诗人崔颢、崔护等。

崔姓在宋代版《百家姓》中排第189位。

在今中国姓氏中排行第54,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28%。

今日崔姓尤以山东、河南、河北,黑龙江、辽宁、江苏等省多此姓,上述六省约占全国汉族崔姓人口的60%。

海外分布则以朝鲜半岛和越南为多。

崔姓的研究

崔姓的研究

崔姓的研究摘要:姓,象征着一个国家历史、文化的悠久,同时它也象征着一个家族乃至一个民族的根。

那么从崔姓的起源到流变的整个过程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认祖归根的过程,是一次次灵魂的对话的过程,是一种古老文化再次传递和延续的过程。

关键词:崔姓祖根来源流变图腾姓,象征着一个国家历史、文化的悠久,同时它也象征着一个家族乃至一个民族的根。

在亚洲,中国是最早出现姓的国家。

在《姓氏寻源》中有这样一句话:“草木祖根,山祖昆仑,江海祖源,不此之求,是谓昧。

”可见,在短暂的人生旅途中,如若不知道自己的血脉传承,不清楚自己的祖根来源,稀里糊涂度一生,可真是憾事。

就像顺治皇帝的疑问“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这发自肺腑的感慨同样是许许多多人的疑惑。

于是,当你了知了生命的来龙去脉时,生命也就变成了一本深刻的书。

于是,作为崔姓的后代,我将怀着一份崇敬逆着先人的足迹去寻觅与探求崔这个姓氏的源起、流变及其发展。

一、崔姓的起源《说文解字》中载:“崔,大高也。

从山隹声。

”毛传:“崔崔,高大也。

”那么,对于崔姓的起源,我总结了以下主要两点:(一)“崔”姓由“姜”姓演化而来1.《左传》中关于崔姓起源的记载关于崔姓的由来,在《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有着这样的记载:崔武子欲娶东郭姜,东郭偃曰:“男女辨姓,今君出自丁,臣出自桓,不可。

”从这段记录中,我们可以看出,崔武子和东郭姜源于同姓姜,所以不能结为夫妇。

这便证明了,崔氏为齐公族、姜姓,而崔源于崔氏之邑。

崔姓从姜姓演化而来便一目了然了。

2.《元和姓纂》中有关崔姓起源的记载同样在《元和姓纂》中也有关于崔姓起源的记载:“崔,姜姓也。

齐太公生丁公,生丁公伋,生叔乙,让国居崔邑(今山东省章丘县西北),因氏焉。

自穆伯至沃、杼、成良,代为卿大夫。

崔良十五代孙崔意如,秦东莱侯,生有二子伯基和仲牟。

伯基居清河武城,仲牟居博陵安平,并为著姓。

”这一段文字的记录,也让我们明确的知道了崔姓就是单纯的由姜姓演变而来的。

崔的汉字简单研究报告

崔的汉字简单研究报告

崔的汉字简单研究报告
《崔的汉字简单研究报告》
一、引言
汉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拥有悠久的历史。

本报告将对名字“崔”的汉字进行简单研究,探索其起源、意义和用法。

二、源起
崔(cuī)是一个姓氏,起源于中国古代。

根据史书记载,崔
姓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的鲁国。

据传,崔姓是源于姬姓,周朝时期的诸侯国鲁国有一个国君的弟弟名叫崔杼,后来他的子孙以他的名字作为姓氏。

三、字义
崔的汉字由“山”和“隹”两个部分组成。

其中,“山”代表山峰,
象征高大、坚毅和不屈不挠;“隹”在此表示鸟,并不代表特定的含义。

因此,崔可以理解为“山峰”。

四、用法
1. 姓氏:崔是一个较为常见的姓氏,许多人以崔作为自己的姓氏。

2. 名字:许多人也以崔作为名字,特别是男性。

崔作为名字常用于表达个人的高大、坚毅和不屈不挠的品质。

3. 地名:有些地方名字中也包含了“崔”字,如崔家渡、崔村等。

这些地名与具体地理环境相关。

五、结论
通过对崔这个汉字的简单研究,我们了解到它是一个姓氏,意为“山峰”。

崔字的用法包括姓氏、名字和地名等。

崔这个姓氏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传承,代表着高大、坚毅和不屈不挠的品质。

六、参考文献
1. 《中国姓氏源流辞典》
2. 《汉字源流字典》。

五下语文关于崔姓研究报告

五下语文关于崔姓研究报告

五下语文关于崔姓研究报告我国姓氏来源主要有以下四种情况:一、以国为氏。

如崔杼(周武王之弟),战国时期的秦国人;二、以官职为氏。

如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实行了汉化改革政策,将鲜卑复姓叱干氏、丘林氏、吐贺氏改为汉字单姓崔氏等;三、以邑名为氏。

出自姬姓,为周文王的后裔。

西周初年,周成王封文王第15子毕公高于北燕国(今河北北部),称北燕伯,建都于无终(今天津蓟县)。

春秋时,燕被齐所灭,其后裔子孙就以原国名命姓,称燕氏;四、少数民族中的崔氏,改姓崔氏始祖为周文王次子毕公高之子崔季。

他是宋武公的女婿,周武王灭商后,分封诸侯,将唐地赐给毕公高,建立毕国。

春秋时,该国被晋国所并,其后以原国名命姓,称崔氏。

这支崔姓世居于西河郡(治所在今河北省境内)。

崔姓,发祥于山东济南市历城区东部,而且曾经作过西汉齐国和南朝陈国的首都。

早在夏朝的时候,这里已有人口定居,而到了商朝末年,这个地方正式设置为历城,管辖着齐鲁之间大片的土地。

从此以后,历城便与山东密不可分,相伴至今。

从春秋战国开始,济南就是齐国和赵国交替执掌霸权的重镇,再加上它处于古代中国版图的中心位置,因此历史上曾长期担任过许多王朝的首都。

根据考证,历城最迟在两汉之际就已得名,它的原名叫做历下。

《尚书·舜典》载:“舜乃命禹曰:‘畴若予上下草木鸟兽。

’”孔传:“畴,类也;若,顺也;草木、鸟兽,皆顺也。

”后人认为《尚书》中记述了尧舜的历史,而这些历史则与济南有关系,所以将“历”改为“历下”,这就是济南简称“历”的由来。

当然,说起济南的历史,还应追溯到更远的夏商周时期。

现在的章丘县境内曾先后发掘出距今约五千余年前的龙山文化遗址,而这里又恰好是夏朝人们活动频繁的区域。

传说中的大禹和夏启曾先后建都于此。

商汤在商王朝的后期发展壮大,推翻了殷商,随即把商的都城迁到了亳,但却仍留守济南一带。

直到盘庚把商都迁往殷(今河南安阳)才算完全离开了济南。

崔姓的研究报告五年级

崔姓的研究报告五年级

崔姓的研究报告五年级
根据您的提供的信息,我将为您提供一个关于“崔姓”的五年级研究报告的模板。

研究报告:崔姓的历史与文化
引言:
崔姓是中国常见的姓氏之一,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悠久的渊源。

本研究报告旨在对崔姓的历史渊源、起源地、文化传承等方面进行探究,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这个姓氏。

一、崔姓的历史渊源:
1. 崔姓起源的传说和故事
2. 崔姓的历史文献记载
3. 崔姓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人物和家族
二、崔姓的起源地与迁徙:
1. 中国各地崔姓的分布情况
2. 崔姓的起源地与迁徙轨迹
3. 崔姓与其他姓氏的关系与交流
三、崔姓的文化传承:
1. 崔姓的姓氏文化
- 崔氏宗族文化
- 崔氏家训与家风传承
2. 崔姓在文化艺术领域中的贡献
- 崔氏的诗文创作与文学传统
- 崔氏的音乐、绘画、戏剧等艺术表现形式
3. 崔姓的传统习俗与节日庆祝
- 崔氏宗族祭祀习俗
- 崔氏族人的重要节日庆祝活动
结论:
通过对崔姓的历史渊源、起源地与迁徙轨迹以及文化传承等方面的研究,我们更全面地了解了这个姓氏,也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致谢:
在此,我要特别感谢提供资料和支持的家族成员以及各位专家学者,没有他们的帮助与支持,本研究报告将无法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 《中国姓氏起源大辞典》
2. 《中华姓氏大辞典》
3. 《中国姓氏源流辞海》
4. 《中华姓氏文化大辞典》
注:以上模板仅为参考,具体的研究报告内容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编写。

传说崔姓的研究报告作文

传说崔姓的研究报告作文

传说崔姓的研究报告作文
崔姓的研究报告
崔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可以追溯到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

根据考古学家的研究,崔姓最早出现在中国北方地区的山西、河北一带。

在历史的长河中,崔姓在政治、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有着重要的贡献。

根据文献记载和家谱资料的整理,崔姓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许多杰出的代表人物。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崔杼,他是齐国的大将军,曾经多次出征,屡战屡胜,被封为齐国公爵。

他的勇猛和智慧在那个时代备受赞誉,为崔姓赢得了崇高的声誉。

除了在军事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外,崔姓在文化教育方面也有不可忽视的贡献。

在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中,崔姓的子孙们中有许多名列其中,成为了历代的状元榜眼。

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智,获得了更高的社会地位,为崔姓树立了崇高的形象。

此外,在中国历史上,崔姓还有许多其他领域的杰出人物,如政治家、书法家、音乐家等。

他们通过自己的才华和努力,为中国的文化艺术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崔姓的后代们逐渐分散到各个地方,他们的贡献也逐渐被人们所遗忘。

现如今,我们需要通过深入的研究和挖掘,重新发现崔姓的辉煌历史,弘扬崔氏人的精神。

综上所述,崔姓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姓氏,不仅在政治和军事领域有着辉煌的历史,而且在文化教育和其他领域也有着重要的贡献。

我们应该重视崔姓的研究,加深对其历史的了解,为崔氏人的精神传承努力奋斗。

崔姓的研究报告,五年级,作文

崔姓的研究报告,五年级,作文

崔姓的研究报告,五年级,作文咱今天就来好好唠唠“崔”这个姓。

要说这“崔”姓啊,那可真是有点意思。

为了搞清楚这崔姓的来龙去脉,我可是下了不少功夫。

我先去问了我那见多识广的爷爷。

爷爷戴着老花镜,坐在那把老旧的藤椅上,听到我的问题,先是顿了顿,然后慢悠悠地开口:“这崔姓啊,可是个古老的姓氏。

在咱中国历史上,那是有不少出名的人物呢。

”爷爷边说边用手轻轻拍着膝盖。

我着急地追问:“爷爷,那您快给我讲讲呗。

”爷爷笑了笑,接着说道:“据说啊,崔姓最早源于姜姓,是姜子牙的后裔。

姜子牙大家都知道吧?那可是个大名人!他的孙子季子让国于兄弟,自己食采于崔邑,其后裔就以邑为氏,称为崔氏。

”我听得入了神,仿佛看到了几千年前那个拱手让国的大义之人。

这还不够,我又跑到社区的图书馆去查阅资料。

图书馆里静悄悄的,我轻手轻脚地在书架间穿梭,终于找到了几本关于姓氏的书籍。

我捧着书,找了个角落坐下,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

书上说,崔姓在唐朝时可是相当显赫的。

当时有个叫崔慎由的,官至宰相。

那地位,可不得了!想象一下,他身着华丽的官服,走在皇宫的廊道上,周围的人都对他毕恭毕敬。

而且啊,崔家的子弟那都是饱读诗书,才华横溢。

他们的诗词文章在当时广为流传,备受称赞。

了解到这些,我心里不禁对崔姓的先人们充满了敬佩。

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我遇到了一位姓崔的叔叔。

我像是发现了宝贝一样,赶忙凑上去和他聊起了崔姓。

这位叔叔特别热情,一听我对崔姓感兴趣,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

他说:“我们崔姓啊,家族观念特别重。

逢年过节,大家都要聚在一起,那场面,热闹极了!长辈们会给孩子们讲家族的故事,教育我们要团结友爱,勤奋努力。

”说着说着,他的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他还跟我讲了他们家族的一些传统习俗。

比如,每年的清明节,他们都会一起去祖坟扫墓,祭奠先人。

那一天,全家人都会穿上整齐的衣服,带上祭品,怀着虔诚的心前往墓地。

在墓前,大家会恭恭敬敬地磕头,表达对先人的思念和敬意。

叔叔还说,他们家族里有一本厚厚的族谱,上面记录着一代又一代崔姓族人的名字和事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崔姓的研究摘要:姓,象征着一个国家历史、文化的悠久,同时它也象征着一个家族乃至一个民族的根。

那么从崔姓的起源到流变的整个过程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认祖归根的过程,是一次次灵魂的对话的过程,是一种古老文化再次传递和延续的过程。

关键词:崔姓祖根来源流变图腾姓,象征着一个国家历史、文化的悠久,同时它也象征着一个家族乃至一个民族的根。

在亚洲,中国是最早出现姓的国家。

在《姓氏寻源》中有这样一句话:“草木祖根,山祖昆仑,江海祖源,不此之求,是谓昧。

”可见,在短暂的人生旅途中,如若不知道自己的血脉传承,不清楚自己的祖根来源,稀里糊涂度一生,可真是憾事。

就像顺治皇帝的疑问“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这发自肺腑的感慨同样是许许多多人的疑惑。

于是,当你了知了生命的来龙去脉时,生命也就变成了一本深刻的书。

于是,作为崔姓的后代,我将怀着一份崇敬逆着先人的足迹去寻觅与探求崔这个姓氏的源起、流变及其发展。

一、崔姓的起源《说文解字》中载:“崔,大高也。

从山隹声。

”毛传:“崔崔,高大也。

”那么,对于崔姓的起源,我总结了以下主要两点:(一)“崔”姓由“姜”姓演化而来1.《左传》中关于崔姓起源的记载关于崔姓的由来,在《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有着这样的记载:崔武子欲娶东郭姜,东郭偃曰:“男女辨姓,今君出自丁,臣出自桓,不可。

”从这段记录中,我们可以看出,崔武子和东郭姜源于同姓姜,所以不能结为夫妇。

这便证明了,崔氏为齐公族、姜姓,而崔源于崔氏之邑。

崔姓从姜姓演化而来便一目了然了。

2.《元和姓纂》中有关崔姓起源的记载同样在《元和姓纂》中也有关于崔姓起源的记载:“崔,姜姓也。

齐太公生丁公,生丁公伋,生叔乙,让国居崔邑(今山东省章丘县西北),因氏焉。

自穆伯至沃、杼、成良,代为卿大夫。

崔良十五代孙崔意如,秦东莱侯,生有二子伯基和仲牟。

伯基居清河武城,仲牟居博陵安平,并为著姓。

”这一段文字的记录,也让我们明确的知道了崔姓就是单纯的由姜姓演变而来的。

3.《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有关崔姓起源的记载在《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载:“崔氏出自姜姓。

齐丁公伋嫡子季子让国叔乙,食采于崔,遂为崔氏,济南东朝阳县西北有崔氏城是也。

”从这段文字的记载来看我们不仅明了崔姓来源于姜姓,而且还知道,崔,是以邑为姓的,崔氏成就是当时的崔邑。

4.在白居易的诗中有关于崔姓起源的记载在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庆集》中载《虢州刺史赠礼部尚书崔公墓志铭》云:“公讳元亮,字晦叔,其先出于炎帝,至裔孙穆伯(季子之子)受封于崔,因而命氏,汉初分为清河、博陵而祖,故其后人称博陵人。

”原来崔姓的祖先是炎帝而炎帝姓姜,那我们就不难得出崔姓起源于姜姓的这一结论了。

通过古籍的记载对崔姓进行追根溯源后我们才发现,崔姓归根竟是中国历史最古老的姜姓部族,归纳整理后即得出这样的结论:炎帝因为生于姜水而得姜姓。

炎帝裔孙伯夷是吕国的开国始祖,侯爵,复赐姜姓,以奉炎帝之祀。

吕国经历了夏、商、周三个朝代,其后裔吕尚,也称姜子牙,辅佐周文王灭商,周初时受封于齐,国都在山东的临淄,周朝东部的重要诸侯国。

太公之子丁公伋继位齐国,其嫡子季子让国于他的弟弟叔乙,叔乙才成为了齐国第三代国君,季子就食采于崔邑,从此过着隐居的生活,后来姜季子在这里定居并以崔为氏,改姜姓为崔姓。

由此可知,姜姓崔氏的历史已经有3000年了。

借助于古籍,对于崔姓的起源我们有了大概的了解。

然而,科技在不断发展,在人类不断前进的步伐中,人们也在对崔姓起源的不断的探究中得出更多的结论,认为崔姓起源除了来自于姜姓外,还有一部分是外族的改姓。

(二)外族的改姓而来的崔姓在唐朝之前,崔姓是一群比较单纯的群体。

《新唐书》记载,从唐朝开始,朝鲜半岛上新罗国的崔姓朝鲜人开始连续不断进入中国东北地区,又经过山海关进入中原地区,一直到清朝从未间断过。

进入中国的朝鲜人除形成了中国朝鲜族外,一部分汉化为汉族,一部分成为满洲八旗的满族崔姓。

清朝,满洲八旗的崔佳氏族群体改为汉姓崔,而且很大一部分后来成为东北地区的汉族。

在近代东北兴起的汉族崔姓,主要是由于朝鲜人的进入和满族的汉化。

然而,我们知道在西晋时期战火纷飞,平州刺使崔毖率族人迁移到今天的朝鲜,后发展为朝鲜大户。

在唐朝又有崔互等人为避朱全宗乱而携家人迁到今天的南朝鲜,这可以说是崔姓人口最早外迁了。

可见,其中部分崔姓人口还是迁移过去的中国崔姓的后代,也是起源于姜姓的根据以上古籍资料以及学者的研究,可以说,我们对崔姓起源的了解是比较详细了。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前人研究的归纳和总结,我把崔姓的起源归为两类,即:一是崔姓来源于姜姓,是姜姓氏族的分支;二是外族的改姓,也就是朝鲜族崔姓人进入中国后汉化成汉姓崔姓和少数民族的崔姓。

(三)崔姓的流变在对崔姓起源的探究中,我们知道,以邑为氏,形成崔姓,是崔姓的主干。

但崔姓在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变异。

据河南省永城县(今为市)古城村《崔、谢、张、陈族谱》记载:古城村崔、谢、张、陈四姓为一个始祖,始祖名为崔金明,祖籍山西,洪洞人氏。

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政府强行命令在大槐树下广济寺集中,办理分迁手续,迁居于河南永城。

崔金明有四个儿子,在迁徙时本来不用全家都去,但是四个儿子都要跟着,一家骨肉情深哪个也舍不下,于是崔金明带领一家人,南迁到豫东永城县的艮方古城村。

不久,朝廷又下来通告,同姓一家的移民不允许同居一村。

崔氏一家几经商量,只好分为崔、谢、张、陈四姓,找了四个地方分居下来。

四地出入相望,地距相等,久之则繁衍成四个村庄,即崔老庄、北崔庄、大崔庄、小崔庄。

所以族谱说:“一姓中分四姓,四姓乃属一脉。

即开越庖之嫌,更眠生离之悲。

”为不忘其一脉相承之情,四姓祖茔交互而葬,崔氏祖茔卜葬于陈氏村北,陈氏之茔卜葬于崔氏村南,谢氏之茔卜葬于陈氏之西,期望后世亲亲密密,互相拜祭。

这一家族后裔扩充分居方圆四五十里,繁衍成永城一大望族。

原来,在河南省永城县的古城村,崔、谢、张、陈本是一家,这不禁让我们由衷地感受到了一种家族的亲和力。

这种姓氏变异的状况在其他姓氏中也是较为常见的。

历史在不断的发展,崔姓的流变也越来越广泛,原本是汉族姓氏的崔姓已成为多民族共同拥有的符号。

据有关资料,现在,彝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中也有崔姓的分布。

崔姓的流变从崔姓变异为汉姓其他姓氏再到变异为少数民族姓氏的过程,真是不可思议。

这个过程记录了时代的变迁,而仅仅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似乎看到了,崔姓的分支和流变就像一幅树状图,有那么多大的小的枝叶。

但是分支再多也可以顺着它们找到根,就像为水中之王的大海一样,诸水流行最终都入海中。

那么,寻根在这里不禁有了更加深刻的意义。

在对崔姓起源的探究过程中,有很多东西已经深深植根于我的心田,因为我从中体味到崔姓从源于姜姓开始到后来的外族改姓甚至是崔姓在后来的逐渐发展和流变的过程中,可谓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一个氏族的形成过程中毕竟凝聚着太多的故事,有着太多不为人知的经历。

但是,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崔姓氏族就像一颗明珠在中华民族浩如烟海的姓氏集合中永远放射着它应有的光芒,彰显着这个中国古老姓氏的魅力,同时也吸引着更多人的瞩目。

二、崔姓氏族在各个朝代的分布及发展(一)春秋后期,出世争荣因为季子曾经有让国的美名,他的子孙后代为齐周公族,在当时世卿世禄的制度下,崔氏世代任齐国卿大夫,荣华富贵享之不尽。

姜季子生子姜穆伯,姜穆伯有子姜沃,姜沃又有子姜野。

姜野裔孙以邑为氏,形成崔氏。

姜野八世孙,名叫崔夭,崔夭有子崔杼。

崔氏前几代都默默无闻,到了崔抒这一代才有人真正走出崔邑,于宦海中沉浮。

崔抒,齐惠公时,深受惠公器重。

后辅佐灵公,争霸春秋。

后来,崔抒遭奸人所害家破人亡,最终悬梁自尽。

从此,春秋战国时期的崔氏衰落了。

(二)崔氏两大望族的形成在崔氏家族的那场灾难中,崔杼幼子崔明在荒乱中机智的藏到了坟茔中而得以幸存。

于是。

崔明逃到了鲁国并在那里娶妻生子,使崔姓得以在鲁国继续繁衍开来。

崔杼有子崔良。

到崔良第十五世孙崔意如时,崔氏宗门得以重振,崔氏再度崛起。

崔意如在秦国拜为大夫,因功封为东莱侯,崔意如有二子,崔业(字伯基)和崔仲牟,崔伯基在汉代被封东莱侯,居住在清河郡东武城(今山东武城县西),崔仲牟居住在安平县(河北安平,后属博陵郡)。

从此以后,崔氏分为清河和博陵两个支系繁衍发展。

两汉是崔氏的发展时期,早在东汉末年,崔氏就已经成为了北方大姓望族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崔氏发展的鼎盛时期,由于人口迅速繁衍,崔氏有两汉的清河、博陵两支逐渐形成多支派,比较著名的有十房,这十房是:郑州房,许州房,鄢陵房,南祖房,清河大房,清河小房,清河青州;博陵各房为:博陵安平房,博陵大房,博陵第二房,博陵第三房。

清河崔氏在汉朝时,可谓是仕宦不绝。

崔伯基有子崔昱,官至太常;崔昱有子崔绍,官至襄国太守,封穆侯;崔绍有子崔雅,官至光禄勋;崔雅有子崔忠,官至扬州刺史;崔忠有子崔泰,官至散骑常侍。

崔泰有二子:崔恪、崔景。

崔恪,丞相司直,其子崔殷为郡功曹。

崔殷有七子:崔双,崔邯,崔寓,崔金,崔虎,崔蕃,崔固,其中崔双被奉为东祖,崔邯被奉为西祖,崔寓被奉为南祖(亦中祖)。

南祖崔寓四世孙崔林字德儒,三国时魏司空,封安阳孝侯。

崔林曾孙崔悦,仕前赵为司徒,左长史,封关内侯。

崔悦有三子:崔浑,崔潜,崔湛。

崔湛生子崔觊,北魏时期任平东府谘仪参军,其子崔蔚,自南朝宋投奔北魏,居荥阳,形成郑州崔氏,此即清河崔氏郑州房的由来。

崔蔚的小儿子崔彧居许州鄢陵,其后代繁衍成许州鄢陵房。

南祖房是由崔伯基五世孙崔泰的庶子崔景发展而来。

崔泰小儿子崔景,汉时,任淮阳太守。

崔景子崔挺,字子健,其子崔权,官至破虏将军。

崔权子崔济,官至谏议大夫,亦称南祖其裔孙形成清河崔氏南祖房,清河大房是崔伯基嫡传后裔繁衍而成的,崔伯基八世孙崔密,崔密有二子:崔霸,崔琰。

崔琰四世孙崔逞,崔逞少子崔諲,崔諲子崔灵和,崔灵和子崔宗伯,生有二子:崔休、崔寅。

崔休一系号称清河大房,崔寅一系号称清河小房。

清河青州房是由伯基八世孙崔密,崔密少子崔琰沿袭下来,崔琰有子崔钦,崔钦有子崔京,崔京有孙子崔琼,后燕世祖慕容垂时为车骑属吏。

崔琼有子崔辑,仕南朝宗为泰山太守,徒居青山、形成清河崔氏青州房。

博陵安平房是崔仲牟的嫡传支系,两汉时名士崔骃、崔瑗、崔寔和太尉崔烈均出于这一支。

崔骃孙子崔寔,字子真。

崔寔有子崔皓,崔皓有子崔质,崔质有子崔赞,崔赞有子崔洪,晋朝时官至司农,崔洪有子崔廓,崔廓有子崔遄,崔遄有五子:崔连、崔琨、崔格、崔邈、崔殊,这五子后成为五房支派。

崔廓另外三子崔怡、崔豹、崔偘之后共成一房支派,号称六房。

崔连,北魏时任钜鹿县令,其裔孙形成博陵崔氏大房;崔琅,字景尤,北魏时任饶县县令,他的后代组成博陵崔氏第二房,崔恪子孙形成博陵崔氏第三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