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洒甘霖润心田,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古诗的诗意简短

己亥杂诗古诗的诗意简短《己亥杂诗》的诗意是离京的感怀忧伤、自由的豪放洒脱、有情的飘渺落花、忠心的报国之志等等。
一、离京的感怀忧伤“浩荡离愁白日斜”中的“浩荡离愁”体现出了诗人离京的感怀忧伤。
对于作者来说,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
这句话向我们展示了“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的浓浓诗意。
二、自由的豪放洒脱“吟鞭东指即天涯”体现了自由的豪放洒脱。
诗人感觉马鞭向东一挥,就像是人在天涯一般。
体现出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的快乐,终于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
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了在一起。
三、有情的飘渺落花“落红不是无情物”一句体现了有情的飘渺落花。
也就是说在诗人心中,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不是无情之物,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为独香,而为护花,从侧面体现了落花有情的诗意。
四、忠心的报国之志“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诗人忠心的报国之志。
言外之意是说,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程和命运。
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这就是诗人的忠心和报国之志的体现。
五、《己亥杂诗》的原文赏析1.原文: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大意: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不是无情之物,即是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
3.重点字词:“浩荡离愁”是指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
“吟鞭”是指诗人的马鞭。
“天涯”是指离京都遥远。
“落红”是指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六、《己亥杂诗》的写作背景道光十九年,也就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龚自珍已48岁,对清朝统治者大失所望,毅然决然辞官南归,回归故里,后又北上迎取眷属,在南北往返途中,他有所思,有所感,就用鸡毛写在账簿纸上,投入一个竹筐里。
己亥杂诗的诗意简短

己亥杂诗的诗意简短《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创作的一组诗集。
本诗是一组自叙诗,写了平生出处、著述、交游等,题材极为广泛,为大家分享了己亥杂诗的诗意,一起来看看吧!己亥杂诗作者: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诗意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鉴赏《己亥杂诗》集中反映了诗人高度关心民族、国家命运的爱国激情,既是抒情,又是议论,把现实的普遍现象,提到社会历史的高度,提出问题,抒发感慨,表达态度和愿望。
其思想的深刻性和艺术的独创性,使龚诗别开生面,开创了诗的新时代和新风貌。
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说:“晚清思想之解放,自珍确与有功焉。
光绪间所谓新学家者,大率人人皆经过崇拜龚氏之一时期,初读《定庵全集》,若受电然”。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花有情,死而不已,化做春泥也护花。
诗人以落花有情自比,表达自己虽前途不畅也不忘报国的情怀。
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
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
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
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
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
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
“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战争爆发后,他多次给驻防上海的江西巡抚梁章钜写信,商讨国事,并希望参加他的幕府,献计献策。
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奉献答卷

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奉献答卷
“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典故最初出自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红楼梦》,这句话出自贾宝玉对林黛玉的赞美之词。
这句话的含义是指
愿意默默无闻地为所爱之人付出一切,甚至甘愿沉默无言,默默奉献,就像春天的泥土一样,默默地滋养着花草,保护着花朵的成长。
这句话表达了对爱情、友情、亲情的一种无私的奉献和付出,是一
种高尚的情感表达。
从文学角度来看,这句话展现了作者对爱情的独特理解,表达
了一种深沉的情感和情感的升华,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崇尚忠诚、奉献的价值观念。
从情感角度来看,这句话表达了一种深沉的爱和执着,是对所
爱之人的真挚情感的表达,表现了一种无私的奉献精神,体现了人
们对于爱情和情感的向往和追求。
从人生哲理角度来看,这句话启示人们要懂得奉献与付出,珍
惜所爱之人,用自己的真诚和付出去呵护所爱,这也是一种对于人
生境界的一种追求和表达。
总的来说,“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句话,不仅仅是一句赞美的
话语,更是一种情感的宣泄和对于爱情、友情、亲情的一种高度概括,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学内涵、深刻的情感表达和人生的哲理启示。
爱心方面的古诗句

爱心方面的古诗句1.关于奉献爱心的古诗句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出自:清·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译文: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2、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出自:宋·陆游《卜算子·咏梅》。
译文:即使花片飘落被碾作尘泥,也依然有永久的芬芳留在人间。
3、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出自:唐·罗隐《蜂》。
译文:蜜蜂啊,你采尽百花酿成了花蜜,到底为谁付出辛苦,又想让谁品尝香甜。
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出自:唐·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译文: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5、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出自:近代·鲁迅《自嘲》。
译文:横眉怒对那些丧尽天良、千夫所指的人,俯下身子甘愿为老百姓做孺子牛。
2.有关爱心的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爱心是风,吹遍每个角落;爱心是云,点缀整片天空;爱心是雨,滋润大地万物;爱心是树,遮挡炽热夏阳. 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 爱心是光,照溶寒冬的雪;爱心是雪,滋润土地的水;爱心是水,形成无边的海;爱心是海,包容一切过错. 爱心是一片冬日的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温暖。
爱心是一弘沙漠中的清泉;使濒临危境人的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落在夜空的歌谣;使孤独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爱心是一场洒落在久旱土地上的甘露;使心灵枯萎的人感爱到情感的滋润。
谁知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3.关于爱心的古诗句/z/q106461108.htm?rq=106784283&ri=11.只有肚子饿的时候,吃东西才有益无害,同样,只有当你有爱心的时候,去同人打交道才会有益无害。
------列夫·托尔斯泰2.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
2024年演讲稿《愿做春泥更护花》范文

2024年演讲稿《愿做春泥更护花》范文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很荣幸站在这里,向大家发表演讲。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愿做春泥更护花》。
春泥,寓意着生机和培育。
而花,象征着美丽和希望。
将春泥与花相结合,正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每一个人,无论是大树下的小草,还是平凡的个体,都有无尽的潜能。
我们要做的,就是给予他们培育和关怀,帮助他们发芽生长,绽放自己的美。
正如毛主席所说的:“人民大众是真正的英雄。
”中国,一个拥有近14亿人口的国家,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
我们年轻一代是时代的接力棒,肩负着祖国富强、繁荣的重任。
我们身上,流淌着爱国之情、奉献之心,我们极具创造力和活力,我们应该像春泥一样,默默地为祖国、为人民奉献着。
我们年轻人,不仅要有理想和抱负,更要有担当和行动。
作为未来的栋梁之才,我们应该秉持一颗用爱心来滋润他人的心灵,在助人为乐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这个世界上,充满了温情和帮助。
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几个感动人心的故事。
在海啸灾难发生后,一位小女孩捐出了她仅剩的两元钱,希望能为灾区的孩子们买文具。
她说:“我看到电视上的小朋友们没有书包、没有铅笔,我觉得很心疼,我只有两块钱,但是我还有很多东西。
我可以借给他们,我可以让他们和我一起去上学。
”小女孩的这番话打动了整个社会,她的善举也改变了很多人的世界观。
在一次大地震中,贫困山区的一位老人,为了给被埋在废墟下的小孩送水,不顾个人安危,一次又一次地爬进了废墟。
尽管自己受了伤,但他却毫不退缩。
最终,他的付出换来了小孩的生还,他成为了一座活生生的雕塑。
这些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美好和伟大。
他们用自己微薄的力量,改变了一个个人的命运,影响了整个国家乃至全世界。
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像他们一样,用自己的拳头敲开别人的心扉。
或许我们没有那么多财富,但是我们有一颗爱心可以无限放大。
无论是一次温暖的微笑,还是一次关心的问候,都能让人感到温暖和关怀。
赞美老师无私奉献精神的诗句

赞美老师无私奉献精神的诗句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赞美老师无私奉献精神的诗句诗文内容,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赞美老师无私奉献精神的诗句一、春蚕到死丝方尽,百蜡炬成灰泪始干。
——唐·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译文: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译文: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度作用。
三、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唐·白居易《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译文:裴令公的桃李同学遍布天下,哪里用得着再在门前屋后种花呢?四、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清·郑燮《新竹》译文:新长的竹子内要比旧竹子高,它们的生长全凭老的枝干扶持。
五、随风潜入容夜,润物细无声。
——唐·杜甫《春夜喜雨》译文:春雨随着春风在夜里地落下,悄然无声地滋润着大地万物。
形容一个人对其他人不落痕迹,不求回报的关心和关怀。
二.描写奉献精神的古诗一、《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唐代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译文: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二、《石灰吟》——明代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译文: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的节操留在人世间。
三、《蜂》——唐代罗隐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译文:蜜蜂啊,你采尽百花酿成了花蜜,究竟为谁付出辛苦,又想让谁品尝香甜。
四、《过零丁洋》——宋代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译文: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五、《自嘲》——近现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己亥杂诗课文精讲

课文《己亥杂诗》精讲一、学习目标体会作者龚自珍在诗中表达的不懈追求理想的精神与对古代文化的热爱;能够鉴赏诗歌所描绘的意境,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通过对诗中具体词句的分析,领悟作者的情感和思想态度;同时,了解清代的社会背景和文学风格,从而更全面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二、译文(翻译)《己亥杂诗》的译文如下: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言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这首诗的前两句以祈祷天神的口吻,呼唤着风雷般的变革,以打破清王朝束缚思想、扼杀人才造成的死气沉沉的局面,表达了作者解放人才,变革社会,以振兴国家的思想感情。
后两句作者言为心声,呼唤着变革,呼唤未来。
三、中心思想《己亥杂诗》的中心思想主要体现在诗人龚自珍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批判,以及他对于国家未来的热切期盼和积极追求。
在诗中,龚自珍以豪放洒脱的笔触,抒发了他辞官离京时的复杂情感。
他既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无限感慨,又展示了对未来生活的积极向往。
在辞官之际,龚自珍并未沉湎于个人的离愁别绪,而是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兴衰紧密相连,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
龚自珍在诗中通过具体生动的意象,如“浩荡离愁”、“吟鞭东指”等,传达出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认识。
他痛斥当时社会的黑暗面,呼吁改革,期望通过变革来拯救国家。
同时,他也表达了对未来充满信心和期待,坚信国家终将迎来繁荣昌盛的明天。
《己亥杂诗》的中心思想可以概括为:诗人龚自珍以深刻的社会批判和积极的未来追求为主线,表达了他对国家兴衰的关切和对民族未来的信心。
这首诗不仅展示了龚自珍个人的高尚品格和坚定信念,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普遍问题和人民的美好愿望。
四、考试题目及答案一、填空题1. 《己亥杂诗》的作者是_______代诗人_______。
答案:清;龚自珍2.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句诗中的“落红”指的是_______。
化作春泥更护花-高一作文

化作春泥更护花-高一作文今生上苍给了他一个凄美的名字,叫做落红,来世看不见他的美丽,他只愿更名为春泥,默默地奉献他自己她是一个从小就被关在“笼子”里的孩子,她的童年就是在“书房”度过的。
看着小朋友自由地玩耍,她却只能看着枯燥无味的书,心里就感到不公平。
她渴望在蔚蓝的天空下欢快地奔跑;她渴望在任何场合下能放声歌唱;她渴望像同龄小伙伴一样能自由地翱翔。
可是,这一切都被她的父亲“剥夺”了。
她不但在学习上得不到自由,在生活中也颇受拘束。
渐渐地她感觉出来,父亲并不爱他,甚至讨厌她,因为她是女孩。
抱着这种态度,她恨了父亲十年……那是一个明朗的夜晚,皎洁的月光洒向大地如同一面镜子,闪闪发光,可以清晰地看见因昨夜的倾盆大雨造成的泥泞不堪的道路。
她因为昨夜那呼啸的狂风得了风寒,像只可怜的小狗一样,全身蜷缩成一团,蒙着被子不停地哆嗦,细心的父亲发现她的不对劲,忙起身,背起她跑出家门。
今晚的月光异常的亮,照得像白天一样,天上的星星也异常的多,密密麻麻,一闪一闪地眨着眼睛看着这对父女,寂静的林子里时不时地传来几声夜莺的鸣叫,清脆悦耳,阵阵凉风吹过,树上的叶子“哗哗”作响,为夜莺增添几声伴奏。
而这位父亲却无心欣赏这巧妙的大自然,大步地奔跑,头上很快渗出汗珠,脚步声清晰地在林间回响。
一向肥胖缓慢的父亲,顿时变得利索起来,只见他身上一沓沓的赘肉快速的跳动。
“扑通”中年男子因为跑得太急,没看见脚下的洼池,半跪在里面,一声闷响回荡在寂静的路上,他死死地抓住后背上的她,另一只手慢慢支撑着站了起来,月光洒向洼池,底部遍布着颗颗石子,石子奇形怪状,棱角分明,上面沾染着鲜红的血液,中年男子的腿仍在淌血。
这时父亲后背上的她眼里早已积满了晶莹的泪水,眼眶终于再也盛不下,几颗硕大的泪珠顺着脸颊流下,滴在被血珠染红的洼池里,“叮咚、叮咚”……交织成一首悦耳的曲子,这是世上最好听的曲子,因为它是用亲情创作的。
中年男子停了停,站起来又继续大踏步地奔跑,小路上又回荡着“咚咚”的脚步声,她趴在父亲的背上,泪水和汗水浸湿了父亲的衣衫;她顿时长大许多,霎那间恍然大悟,父亲的所作所为,只是想让她比别人优秀,让她在以后的社会上更好地立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遍洒甘霖润心田,化作春泥更护花。
时光荏苒,转瞬间在教育战线上我已经度过了20个春秋。
回首这几千个日日夜夜,酸甜苦辣各显其间,三尺讲台上,凝结着我全部的心血与汗水,苦过、累过、但能与我的学生们在一起,就是最大的幸福,我热爱我的事业,钟爱教育不言悔。
“教师”虽说只是一个职业的称谓,可在现实中,教师的职业行为似乎成了我们生活的全部。
我们以牺牲自己换得学生茁壮成长。
讲台催人老,粉笔染白发,但我们却无怨无悔,矢志不改,耕耘不辍。
这种甘为人梯、无私奉献精神就如同红烛一般,燃烧自己来照亮别人,用自己的付出换来一批批莘莘学子的成长。
我们每天都进行着平凡、琐碎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那么,是什么支撑着我们无数教师兢兢业业、勤于奉献、淡泊名利、默默耕耘的呢?又是什么使教师乐于奉献、勤勤恳恳、甘当人梯的呢?我想那一定是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爱,满腔热情,是这种爱岗敬业的精神让他们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教育事业,更是一种对于教育事业的责任心,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的高尚道德让他们为了中华民族的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校的老师们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忘我工作,无私奉献。
教学上,他们精益求精,用广博的知识、丰富的语言给学生以知识世界的洗礼;科研上,勇于创新、、、、为我国的教育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通过广大先进教师的事迹,我深为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无私的奉献精神所感动。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师德是为师之本,更是立国之基。
鲁迅先生曾热情地称赞过奉献者的泥土精神:“譬如想有乔木,想看好花,一定要有泥土;没有土,便没有花木;所以土实在较花木还重要。
” 古人云:“士不可以不弘毅。
”而我却要说,师不可以不德高。
没有高尚的品德,岂能安贫乐道?没有高尚的品德,岂能“化作春泥更护花”?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经常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要做一名优秀的教师,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是优美的语言?是广博的知识?还是丰富的教学经验?实践的过程中我发现: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不仅要有优美流畅的语言、广博的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最重要的是要有爱心。
师爱是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它是师德的核心,它是熊熊的火炬,点燃学生的梦想;它是指路的明灯,照亮学生前进的路程。
一代先圣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教诲我们:仁者爱人。
泰戈尔也曾叹道: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
“每个人都需要爱”---在从事多年的教育工作之后,我深深地体会到这句话中所蕴涵的道理。
在爱的世界里,一切都充满了阳光。
在平日的教学工作中,我试图以平等的尊重和真诚的爱心去打开每个学生的心门,因为我知道,每一扇门的后面,都是一个不可估量的宇宙,每一扇门的开启,都是一个无法预测的未来。
教育是对生命情怀的倾诉与关注的过程,是知识的构建与生成的过程,,是师生为了未来而共同奋斗的过程,是托起希望的过程。
我从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我要将我所知的全部教给我的孩子们,因为我要对得起那些渴望知识的眼睛,那些对我如此信任的心灵。
外语教学是一项要求严谨而涉及广泛的工作,一节课既要有逻辑上的严密,又要有内容上的完整,教师必须处理好教学目的、内容、手段、方法等多方面的复杂关系。
在课堂上,要为学生铺设适当的梯度,放开手,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学生进一步钻研的兴趣。
对于基础差的学生,要精心选择恰当的方法,用形象的比喻化难为易,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
课堂上我不放弃对任何一个同学的鼓励,我相信每名学生都是优秀的。
苏联教育家马卡莲柯曾经说过:“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冰心先生说过:“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有了爱,才有教育的先机。
”
我的一个学生曾经这样说,“我是一个特别不爱学习的学生,一拿起课本就犯困,但我特别喜欢听您的课。
我喜欢听您叫我可爱的孩子,让我觉得很幸福,我知道老师很爱我,所以我不可以对不起您。
”
另一个学生告诉我,“我喜欢看老师对我们笑,我可以感受到其中的温暖与信任。
老师就像母亲,包容却不放纵,我可以自由的表现自己,并且可以感受到自己的进步。
”很质朴的话,却让我感动。
是爱。
爱是阳光,可以把坚冰融化;爱是春雨,能让枯萎的小草发芽;爱是神奇,可以点石成金。
爱是世上最伟大的语言,是激发潜能的最好动力。
教师这个职业不仅仅是光荣的,同时也是一种责任。
我们不是教书匠,我们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我们可以感染同事,同心同德,齐心协力;我们可以感染家长,树立威信,真诚沟通;我们可以感染学生,积极进取、勤奋努力;我们更可以感动社会,爱岗敬业。
我们的生命在一批又一批的学生身上延续,我们的青春在一代又一代的青年身上闪光。
这对于一个有限的生命来说,不正是焕发着无限的生机吗?
让我们身在校园,心怀天下吧!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他们在生命的奉献中闪耀出最动人的光彩。
为师者,是一种巨大的力量,从心灵的深处迸发出,激励我们发挥无穷的智慧;为师者,是一根强大的支柱,无论面临怎样的困境,总能催生我们乐观的斗志;为师者,是一块坚固的磐石,任凭风吹雨打,日晒雨淋,总能给予我们每个人顽强的毅力和活力。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作为辛勤的园丁,他们常常春凤化雨,润物无声地为我们指点迷津,给我们人生的启迪,让我们从懵懂无知的顽童成长为有用之才,不会因此而虚度一生。
他们不仅如此,还会做好一切工作,想尽一切办法,让每一位学生享受到知识的快乐,因为他们不想让任何一个学生成了离群的大雁,漂泊在知识的海洋之外。
也许你曾失落过,也许你曾无望过,也许你曾成功过,但能让你飘浮于人生的泥沼而不至于深陷其中的是老师,就算
世界上最美妙的音乐,也比不上老师对你的教诲那样能令人鼓舞振奋。
甘为“孺子牛”的叶圣陶,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
当年他主编的《小说月报》曾培育了一大批后来成为新文学时尚的著名作家,他那公而忘私的精神和工作态度,给予年轻一代的教育、鼓舞的力量是无法估量的。
这就是真正的教育者的榜样。
我们除了感恩老师外,还需要尊师重教。
中唐时期,上层“士大夫之族”自己不从事学习,也反对像韩愈那样公然为师的人,同时对别人的从师学习“群聚而笑之”。
韩愈对这种风气深恶痛绝,于是写下了《师说》以抨击那些“士大夫之族”,并提出了“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观点。
“两袖清风昭日月,一支粉笔写春秋”─老师累花了眼睛,累白了头发,累干了心血,不为别的,只为在三尺讲台上,将知识传授给那渴求知识的眼睛,为使桃李满天下,一心为党做贡献。
“刻在木板上的名字未必不朽,刻在石头上的名字也未必流芳百世,而老师的名字就刻在我们的心上,这将是真正的永存。
”这句话礼赞了老师真正的价值。
老师不是人生中的一个凝固点,而是一条流动的河,这条和造就了我们生命中的人生之景。
老师不是天空夺目的太阳,也不是夜晚闪耀的星星,他是我双翼下展翅的雄风,托起我的理想。
老师不是灿烂的花朵,甚至连一片鲜绿的叶子都不是,他是植株下面的那肥沃最厚实的土地。
一生的年华,一世的精力,只为学生。
只为遍洒甘霖润心田,化作春泥更护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