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草种质资源

合集下载

藏北野生优势牧草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

藏北野生优势牧草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

国畜禽种业中2019.12作者简介:张海鹏(1992.10-),男,西藏那曲市人,大学本科,初级畜牧师,研究方向:农牧业技术推广等。

藏北野生优势牧草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张海鹏旦久罗布严俊谢文栋次旦何世丞高科朵辉成(西藏那曲市草原站852000)摘要:本文通过对藏北野生优势牧草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方面进行论述,分析野生牧草资源在合理开发利用时间接起到的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的作用,提出藏北野生牧草种质资源在开发利用、永续利用等研究和管理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野生;优势牧草;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乡镇动物防疫机构属动物卫生监督所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及乡镇府双重管理,管理体制尚未完善,政事不分,职能混杂,以政代事。

管理层次过多,管理职责不能明确,现所运行的管理机制难以确保防疫质量,责任追究制度难以落实;业务部门缺少保证防疫质量的有效手段,缺乏约束机制。

兽医管理体制综合性的改革与体系建设工作亟待加强。

7乡镇动物防疫机构必须将职业道德学习和考试成绩列入考核,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政府要重视动物防疫机构的建设,投入巨大的财政建设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基层工作人员努力把握和珍惜当前政策,通过职业道德学习,要求个个都能娴熟于心,将每年的职业道德考试成绩列入考核中,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为基层动物防疫事业贡献各自的力量。

8结束语现有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胜任非洲猪瘟防控确实存在很大漏洞,进行基层乡镇动物防疫机构改革,通过这次非洲猪瘟疫情将引起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构筑起新的动物防疫体系,适应新时代动物防疫工作。

藏北草地资源丰富,适应不同生境生长的可食野生牧草较多,多年来的自然选择使其对当地气候有更强的适应性,能在不同气候环境下生长良好,且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开发利用价值,可用于人工草地种植或退化草地的补播和改良,对改善藏北草原生态环境和畜牧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意义。

1野生牧草的优缺点野生优势牧草是经过多年来自然选择保留下来的草种,具有适应性好、抗热、抗旱、抗寒、耐瘠、耐盐碱、耐风沙等多种优点,能在土壤养分较差的自然条件下生存、繁殖,是牧区、半农半牧区等所需要的草种[1]。

我国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现状与对策建议

我国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现状与对策建议

我国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现状与对策建议我国牧草种质资源丰富,但收集保存存在许多问题。

目前,我国的牧草种质资源收集较为分散,数据缺乏,也没有完善的收集机制。

此外,由于植物物种的多样性和适应性,种间杂交的频率大,因此收集、保存的工作也变得更加困难。

以下为我国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现状及对策建议。

收集问题牧草种质资源数量众多,分布广泛,且生长环境比较复杂。

由于缺乏科学系统的收集和评估方法,导致收集范围狭窄,资源利用率低。

牧草品种生命周期短,如果不能及时的收集和保存,就会造成品种丢失。

对于这些问题,应提高收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优化收集方法。

我们可以通过植物地理与生态知识,优化收集范围和方法。

同时,建立完善的数据库,收集有关牧草信息,为评估和调查提供更好的资料。

保存问题至今我国缺少完备的牧草种质资源保存体系,保存条件也存在不足。

一些基础院所和大型种子储藏机构上缺乏保存设施,所以牧草资源保存受到的威胁很大。

长期保存过程中,病菌、真菌、害虫和自然灾害等问题也给牧草种质资源的保存带来很大风险。

针对这些问题,要构建起完整的牧草种质资源保存系统,建立种质资源库,完善保存体制,建造适宜的保存设施,制定详细的保存标准,确保资源得到最佳的维护。

同时,在保存过程中,加强对资源的检测和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有效的保护牧草种质资源,防止资源的丢失。

政策支持要充分认识到建设牧草种质资源库的重要性,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广大农业工作者和研究机构,投入到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工作中。

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吸引和整合各种资源,创造多种方式的动力机制,加强社会力量的参与。

完善法规体系,加强科学知识培训,加强牧草物种文化保护与传承,识别牧草品种的知识产权等法规体系,对于保护现有牧草资源具有重要作用。

总结。

我国野生牧草种质资源的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我国野生牧草种质资源的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野生牧草种质资源的研究、收集是一项具有较高重要性 的工作,种质资源资源不仅是我国的物质财富,同时也是我 国草业稳定发展的重要资源。目前,很多野生牧草种质库没 有固定的经费,且在队伍建设方面也存在不足的情况,人员 流失问题较为突出。在该种情况下,即需要能够做好两项问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题的重视与解决,做好
牧草饲料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兽研标.TIF not exist!
野生牧草是我国草原当中的重要资源,在草原生态平衡 维持以及多样性维持方面具有很大意义。 1 研究现状
目前我国对种质资源的研究现状体现在:
从上世纪 60 年代开始,我国即积极开展了对种质资源 的研究利用。发现具有较好生长效果、较高饲用价值的牧草, 引种试验后,在适应性以及抗逆性方面都体现出了较高的价 值。80 年代开始,完成很多野生牧草的引种栽培工作,对其 进行推广后,增加对饲草的供应,在获得较好经济效益的情 况下对生态环境也起到了积极的改善作用。同时也加大了对 牧草抗逆性方面的研究,从野生牧草中对新品种进行选育, 实现抗性基因的分离,并将其应用在牧草育种以及生物工程 当中。在该过程中,鉴定与评价可以说是利用资源的基础,其 目的即有针对性、更有效的对资源进行利用。近年来,我国多 个研究单位通过项目带动等方式对整合种质资源进行全面 的评价与鉴定,获得显著的社会、生态以及经济效益。
条件加强研究,对其生
产潜力以及适应能力
进行分析,在经过科学
的评价后,根据实际需
求做好生产试验,对具有较好开发利用价值的牧草资源进行
选出。而在实际工作中,无论是从土壤的选择、种子处理还是
整地播种等环节,需要能够积极整理积累相关研究资源,为
良好牧草资源的形成提供保证。此外,对优良品种的选育也

牧草种质资源识别与鉴定

牧草种质资源识别与鉴定

牧草种质资源识别与鉴定1. 任务背景牧草是畜牧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饲料来源,直接影响着畜牧业的发展和养殖动物的生产性能。

为了提高牧草的产量和品质,牧草种质资源识别与鉴定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通过对牧草种质资源进行准确的识别和鉴定,可以为选育优良品种、推广应用以及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2. 目标与意义本次任务旨在通过识别和鉴定牧草种质资源,从中筛选出具有优良性状和适应性强的品种,并为其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提供基础数据。

具体目标包括:•对不同地区的牧草进行野外调查和采样;•对采集到的样本进行详细描述和记录;•运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对样本进行遗传分析,确定其亲缘关系;•针对特定性状进行筛选,并对优良品种进行评价。

通过完成这些目标,可以实现以下意义:•优化牧草资源配置,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益;•推动牧草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为选育新品种提供科学依据;•丰富牧草遗传资源库,满足不同地区养殖需求。

3. 工作流程本次任务的工作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3.1 野外调查与采样根据任务需求,在不同地区进行野外调查和采样。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牧草生长地点,对不同品种的牧草进行采集。

在采集过程中,应注意保持样本的完整性和纯度,并对每个样本进行详细的记录。

3.2 样本描述与记录采集到样本后,需要对其进行详细描述和记录。

包括但不限于:生长环境、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产量等方面的信息。

还应对样本进行编号和标记,方便后续处理和管理。

3.3 遗传分析与亲缘关系确定运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对样本进行遗传分析是识别和鉴定牧草种质资源的重要步骤。

通过分析样本的DNA序列、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等遗传信息,可以确定不同品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并进一步了解其遗传背景。

3.4 筛选与评价优良品种根据任务要求筛选特定性状的优良品种,可以借助统计学方法和生物信息学工具进行分析。

通过对样本数据进行比较和评价,选出具有优良性状和适应性强的牧草品种,并进行进一步评价。

滇西地区野生牧草种质资源考察与搜集

滇西地区野生牧草种质资源考察与搜集

滇西地区野生牧草种质资源考察与搜集摘要:完成了滇西地区海拔700~4000m范围内的野生牧草种质资源考察和搜集。

共搜集到20科、72属、438份栽培牧草的野生种、野生近缘种、稀有野生种以及有发掘利用前途的牧草种质资源。

为深入研究及合理利用云南野生牧草种质资源提供了物质基础,为野生牧草的驯化与育种提供了原始材料。

关键词:滇西,野生牧草,种质资源,搜集云南素有“植物王国”之称,在地域上属于世界最重要的栽培植物起源中心,地势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1]。

云南一直是我国植物遗传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2]。

已初步查明云南的野生饲用植物种数达3200余种,占全国已知饲用植物总数的75%,其中优良牧草500~800种[3]。

为了发掘、保护和利用云南省丰富的牧草种质资源,“中国草种资源搜集、整理、评价与入库保存”项目组于2003年9月~10月间,以滇西(包括云南西北部、西部及西南部)为重点地区,历时20天,行程6000多km,途径5个州、7个市、18个县,涵盖了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完成了海拔700~4000m范围内的野生牧草种质资源考察和搜集,共搜集到野生牧草种质438份。

其中禾本科35属,267份;豆科22属,123份,其它科42份。

1 考察地地理位置、环境概况及牧草种质资源分布1.1 考察地地理位置、环境概况云南西部为横断山脉纵谷区,高山深谷相间,相对高差较大,地势险峻。

西南部海拔一般在1500~2200m,部分边境地区海拔800~1000m,个别地区下降至500m以下,形成云南的主要热带、亚热带地区。

西北地区地形复杂,水系众多,属于横断山脉纵谷区的核心地带[4],地区内最低点的怒江河谷海拔为760m,最高点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m,海拔高差近6000m[5],山体垂直高差均在3000~4000m 以上,包括了谷地、高山、峡谷、高原等多种地貌[6]。

1.2 考察地牧草种质资源分布1.2.1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类:分布在云南省曲靖、玉溪、新平、景东、凤庆、保山至泸水等地。

我国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现状与对策建议

我国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现状与对策建议

我国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现状与对策建议我国是世界上农业大国之一,牧业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牧草作为牧业的基础饲料,其种质资源收集和保存对于推动我国畜牧业发展至关重要。

目前我国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将就我国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1. 收集不足:我国地广人多,气候多样,地形复杂,有着丰富的牧草种质资源,但是目前尚未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收集,大部分牧草种质资源还处于原始状态。

2. 保存质量参差不齐:虽然我国在牧草种质资源保存方面进行了些许努力,但是由于资金和技术的限制,导致保存效果参差不齐,有些种质资源保存后不能长期保存或者保存后丧失了原有的优良特性。

3. 缺乏统一的保存管理机构:目前我国的牧草种质资源保存工作由各个地区或者单位自行负责,缺乏统一的管理机构,导致资源的收集和保存工作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

二、对策建议1. 建立统一的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机构:建立由国家或相关部门管理的统一的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机构,制定相关的收集保存标准和流程,集中进行资源收集和保存,以提高管理和利用效率。

2. 加大资金投入: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存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国家和地方应该加大对于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工作的投入力度,并通过各种方式吸引社会资金的参与,以保障牧草种质资源的全面收集和长期保存。

3. 强化技术支持:我国在牧草种质资源的保存技术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应该加强科研力量,提升保存技术水平,引进并发展最新的种质资源保存技术手段,以确保保存效果和使用价值。

4. 加强资源信息共享:建立牧草种质资源的信息共享平台,将已经收集保存的牧草种质资源信息进行集中管理和开放共享,为相关工作者和科研人员提供便利,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交流。

5. 增强国际交流合作:我国应该利用国际资源共享平台,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工作,获取国外优良的种质资源,并为世界牧草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作出自己的贡献。

我国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现状与对策建议

我国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现状与对策建议

我国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现状与对策建议【摘要】我国的牧草种质资源在收集保存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制定对策建议来加以解决。

本文通过对我国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和推进措施。

也探讨了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些资源来提高牧草的品质和产量。

通过对我国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现状的深入研究和探讨,可以为我国的畜牧业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关键词】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现状、问题、对策、建议、推进措施、资源利用、我国、结论1. 引言1.1 我国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现状与对策建议中国牧草是畜牧业的重要基础,对于养牛、养羊、养马等畜牧业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我国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工作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资源的破坏和流失,给牧草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造成了困难。

当前,我国牧草种质资源的保存工作主要依靠基因库和种质园等实体设施,但这些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存在诸多不足。

一方面,种质资源的收集工作不够系统和全面,导致资源的遗漏和缺失;现有设施的运营和维护存在管理不善、人力物力不足等问题,导致资源的破坏和损失。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措施。

应加强对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工作,建立完善的资源调查和采集机制,确保各地资源的全面汇集和保存。

应加强对种质资源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提高设施的防灾防害能力,加强设施的日常运营和维护,确保资源的安全保存。

我国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工作任重道远,需要各级部门和科研机构的共同努力,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做好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工作,为我国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 正文2.1 现状分析当前,我国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工作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现状。

我国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工作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种质资源的收集范围较窄,许多珍稀的牧草种质资源并未得到有效收集和保存。

现有的牧草种质资源保存机构设施简陋,设备设施不完善,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对种质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和维护。

牧草种质资源的保护与搜集

牧草种质资源的保护与搜集
株标 本 , 选择 有 花或 果 实 的植 株 作 为标本 , 集后 挂 采 上 号签 , 在标 本 夹 内 , 填 写 “ 草 标 本采 集 记 载 压 并 牧
表 ” 。
实践经 验 的人 员参 加 , 既分 工 又协作 , 积极 争取 考察 采 集地 区有 关部 门的参 加 与支 持 。 416 地 区及 路 线选 择 : 据 考 察 采集 地 区 的 自然 .. 根
活用 品外 , 主要 准备海 拔仪 ( 好是卫 星定 位仪 ) 罗 最 、 盘、 照相机 ( 最好 有小 型摄 相机 ) 标本 夹 、 、 吸水纸 、 小 锹 、 口袋 ( 、 、 号 )剪 子 、 布 大 中 小 、 手秤 、 签 等 。 标 414 野外 记载 表 格 印制 : .. 主要是 野 外采 集牧 草 种 子 和标 本用 的 “ 牧草 种子 采 集原 始 记 载 表 ” “ 草 和 牧
31 采 集 .
这是 搜集 和保 护最 主要 的途径 与方 式 。通过 野
重 ,一些 优 良牧草 种和 种群 以及遗 传生 态型 因生存
环 境 的恶 化而 日渐濒 危 乃至 消 失 , 接 危及 着 牧 草 直 遗 传 多样 性 的保 持 ; 草地 畜 牧 业 的持 续 发 展对 牧草
1 搜 集 的 目的及 意义 护 和利 用 的基 础 工作 , 是 牧 草遗 传 多 样性 异 地保 也
护 的基 础工 作 。其 目的是 : 当前 的 育种 和利用 而 为 搜集 ; 牧草种 质 资源长 远发展 战 略优势 而搜 集 ; 为 为 保 护生 物 多样 性 而搜 集 。不 仅对 我 国牧 草种 子 业 、
中 图 分 类号 : 8 2 S l. 6
文 献标 识 码 : B
草产 业和 现代 畜牧业 发展 有现 实 意义 , 且 , 丰 富 而 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日本的“二重贮存法”:
长期库 材料
中期库 提供 育种材料
材料用完后从此取出 繁殖
当前世界上已建成种质资源库480余座, 其中有三大基因库:
a、美国科罗拉多科林斯堡,1957年建立,温度 -4℃,湿度32%,库容50万份,现有保存近10万份 b、日本:奈川,1965年建,温-1℃,湿30%,已保 存近3万份 c、俄罗斯:计划保存国内外种质资源近30万份
三、种质资源的保存 保存:既要使原材料保持有一定数量,还要保持其不 失去活力和原有的遗传变异度。 1、机构(种子库):
植物园、品资所、研究所、生产厂家、种子公司、 2、保存方法: 1)室内保存:利用种子库保存。条件:低温,低湿 (湿度在50%以下)。
注意:防虫、鼠、潮、火
长期库:-10 ~ -18℃,湿度35%以下, 保存75年。 中期库:-1℃,湿度30%以下,保存10 ~25年。 短期库:20℃,湿度45%,保存2 ~ 5年。 种子库日常工作:保存、监测、供种;
如:敖汉苜蓿、晋南苜蓿、关中苜蓿、吉林老芒麦 3)用途:
①当地比较适应,抗逆性强,可直接用于生产。 ②选育新品种。 如:40年代西北从日本引入箭舌豌豆育成西牧333 ③作杂交亲本。 如:准格尔苜蓿×锡盟黄花苜蓿→草原1号。60年代 兰州畜牧所从西牧333中选出早熟、高产的春箭舌豌豆 333A
扁穗冰草
第二章 牧草种质资源
第一节 牧草种质资源的概念和类别
一.概念:
原始材料—凡用于培育牧草和饲料作物新品种的栽培植物和 野生植物称为原始材料。育种材料:是品种资源的一部分
种 质—指具有物种或品种全套遗传物质、并能繁殖,传递给下 一 代的一切生物体称为种质。
种质资源—具有一定种质或基因的所有生物类型称为种质资源。 遗传资源包括:物种、品种、生态类型、植株、种子、 无性繁殖器官、花粉甚至单个细胞(基因资源)。
羊草(野生驯化)
扁蓿豆(野生驯化)
中苜1号苜蓿


×
F
草原1号苜蓿
第二节 作物起源中心学说 作物起源中心学说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1、基因中心或变异多样化中心 2、原生起源中心和次生起源中心 3、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相似性 4、原生植物(有目的的驯化植物)次生植物(杂草)
瓦维洛夫(1935年)提出8个作物起源中心: 1、中国—东部亚洲中心:主要起源作物如黍
草甸草原
典型草原
荒漠草原
荒漠
戈壁草原
二、收集方法:
1、途径:制定方案、样地的设计、派人或去函,要
有目的性。
①编号
②材料名称
③采集地
④地理位置(GPS)
⑤草地类型
⑥植物区系
⑦环境条件
⑧采集日期
⑨采集人
⑩其他
自花受粉植物:50个单株,
异花受粉植物:50-100个单株
2、收集材料的整理
应将样本对照现场记录,进行初步整理、归类、
室内保存优点: 1、大大节省工作量; 2、种子世代进展缓慢; 3、有利于保持材料的原始遗传性状;
室内保存缺点: 1、需要一整套设备,特别是恒低温,恒湿设备,耗资大; 2、不适合贮藏发芽能力易丧失的种质资源; 3、不易保存营养繁殖(无性)的植物;
2)种植保存 库内发芽率降至50%以下时,必须及时繁殖。 异花、常异花授粉植物繁殖时,防止(隔离)生物学混合。 注意事项:①多年生、一年生植物分开种
草原2号
红三叶Biblioteka 麦洛斯红豆草3、野生种质资源 1)概念:培育新品种用到的野生植物类型。 2)特点:具有抗逆性强,野生特性明显,硬实率 高,不易发芽、落粒、裂荚等特点。 3)用途:
①直接引入栽培驯化: 如:羊草、披碱草、冰草、扁蓿豆、胡卢巴等
②杂交亲本:苜蓿×扁蓿豆(野),增加抗性 4、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 1)概念:杂交、辐射及化学诱变后代遗传上不稳定。 2)特点:遗传性稳定,产量高,品质好。 3)用途:要经过一系列培育与选择才能利用。
补漏未定名的种子。
三、种质资源的鉴定与评价
1、室内鉴定:
供试材料一般5 ~ 20株为一组,重复3 ~ 5次。
2、田间鉴定:
株行距为1m×1m或1m×0.8m,每份材料一般鉴定
15 ~ 50株,每行5 ~ 10株,重复3 ~ 5次。
3、观察记载的内容:
ⅰ生育期
ⅱ形态学观察
ⅲ农艺性状
ⅳ抗逆性
ⅴ遗传学观察
②豆科、禾科分开种 ③不同属、种分开种
种植保存优点:
1、对设备要求简单; 2、保存材料的活力不降低; 种植保存缺点:
1、材料多时需大量土地、人力、物力及资金; 2、容易引起混杂(机械与生物学); 3、生态条件变化会使材料的原始性状丢失;
种质资源检测
种质资源的整理
保存的种质资源库
(shu玉米)、稷(ji)、粟(su)、高粱、 荞麦、大豆、茶等11种作物,136个物种。
2、印度中心:主要起源作物如水稻、红豆、 甘蔗、香蕉等15种作物,117个物种。
3、中亚细亚中心:起源作物如普通小麦、密 穗小麦、印度圆粒小麦、豌豆、草棉等15种作 物,42个物种。
4、西部亚洲中心:起源作物如:一粒小麦、二粒小麦、 苜蓿、红豆草等20种作物,83个物种。 5、地中海中心:大量蔬菜作物、包括甜菜、许多古老的 牧草作物都起源于此,84个物种。 6、埃塞俄比亚中心:小麦、大麦的变种类型及其多样。 有15种作物,38个物种。 7、南美和中美起源中心:存在着大量玉米变异类型,包 括陆地棉、番茄等9种作物,49个物种。 8、南美中心:是马铃薯、木薯、花生和菸(烟)草等7种 作物,62个物种的起源中心。
敖汉苜蓿
2、外地种质资源: 1)概念:凡从国外、区外引入的品种。 2)特点:
它在某一点上具有宝贵的经济价值,生物学特性上 有独特之处,适应性较差。利用前要进行小面积试种。 3)用途:
①可直接用于生产: 如:润布勒苜蓿,法恩羊茅,阿伯德多花黑麦草,胡依 阿三叶草,格拉明柱花草等。
②作杂交亲本: 如:黄花苜蓿×(准格尔+亚州+武功+府谷+苏联1号)
人类命运将取决于人类理解和发掘植物资源的能力。 我国牧草种质资源种类多,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马 来西亚和巴西,种子植物就有24500多种。
我国牧草种质资源分布状况
我国牧草种质资源密度状况
第三节 牧草种质资源的考察 收集、鉴定与保存
一、种质资源的考察收集 1.考察收集工作的目的 (1)、尽量全面地完整地获得草地植物的遗传变异 材料、搜集、繁殖、入库,长期保存种质,保护遗传 多样性,防止种质基因的遗失。 (2)、鉴定和筛选优良育种材料,扩大遗传基础和 变异,培育或改良新品种。 (3)、进一步分离有益基因,用于饲料、粮食、食 品工业和医药等产业。 (4)、与各地各国进行种质交换,给国内育种单位 提供育种原始材料。
牧草种 质资源
二、牧草种质资源的类别、特点与利用
牧草种质资源根据材料的来源进行分类, 通常分为以下4类:
1、本地种质资源 2、外地种质资源 3、野生种质资源 4、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
1、本地种质资源 1)概念:主要来源于当地的地方品种和适应当地推广 的其他牧草品种。 2)特点:一般在当地栽培30年以上,适应性强,1000 亩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