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数学第三章统计初步知识点整理

合集下载

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第一章实数★重点★实数的有关概念及性质,实数的运算☆内容提要☆一、重要概念1.数的分类及概念数系表:说明:“分类”的原则:1)相称(不重、不漏)2)有标准2.非负数:正实数与零的统称。

(表为:x≥0)常见的非负数有:性质:若干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每个非负担数均为0。

3.倒数:①定义及表示法②性质:A.a≠1/a(a≠±1);B.1/a中,a≠0;C.0<a<1时1/a>1;a>1时,1/a<1;D.积为1。

4.相反数:①定义及表示法②性质:A.a≠0时,a≠-a;B.a与-a在数轴上的位置;C.和为0,商为-1。

5.数轴:①定义(“三要素”)②作用:A.直观地比较实数的大小;B.明确体现绝对值意义;C.建立点与实数的一一对应关系。

6.奇数、偶数、质数、合数(正整数—自然数)定义及表示:奇数:2n-1偶数:2n(n为自然数)7.绝对值:①定义(两种):代数定义:几何定义:数a的绝对值顶的几何意义是实数a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②│a│≥0,符号“││”是“非负数”的标志;③数a的绝对值只有一个;④处理任何类型的题目,只要其中有“││”出现,其关键一步是去掉“││”符号。

二、实数的运算1.运算法则(加、减、乘、除、乘方、开方)2.运算定律(五个—加法[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3.运算顺序:A.高级运算到低级运算;B.(同级运算)从“左”到“右”(如5÷×5);C.(有括号时)由“小”到“中”到“大”。

三、应用举例(略)附:典型例题1.已知:a、b、x在数轴上的位置如下图,求证:│x-a│+│x-b│=b-a.2.已知:a-b=-2且ab<0,(a≠0,b≠0),判断a、b的符号。

第二章代数式★重点★代数式的有关概念及性质,代数式的运算☆内容提要☆一、重要概念分类:1.代数式与有理式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结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

统计初步_知识点

统计初步_知识点

统计初步_知识点-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初中数学知识点整理——统计初步班级 姓名 学号1、几个基本概念(1)总体所有调查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

(2)个体总体中每一个调查对象叫做个体。

(3)样本从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

(4)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量叫做样本容量。

(5)随机样本具有代表性的样本叫做随机样本。

(6)样本平均数样本中所有个体的平均数叫做样本平均数。

(7)总体平均数总体中所有个体的平均数叫做总体平均数,在统计中,通常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

(8)收集数据的一般方法有普查和抽样调查两种。

2、平均数的概念(1)平均数:一般地,如果有n 个数据,,,,21n x x x 那么,)(121n x x x nx +++= 叫做这n 个数据的平均数。

(2)加权平均数:一组数据中,1x 出现1f 次,2x 出现2f 次,…,k x 出现k f 次,那么kk k f f f f x f x f x x ++++++= 212211叫做这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其中k f f f f +++ 211,kk f f f f +++ 21,叫做权。

3、平均数的计算方法(1)定义法当所给数据,,,,21n x x x 比较分散时,一般选用定义公式:)(121n x x x nx +++=(2)加权平均数法: 当所给数据重复出现时,一般选用加权平均数公式:kk k f f f f x f x f x x ++++++= 212211。

(3)新数据法:当所给数据都在某一常数a 的上下波动时,一般选用简化公式:a x x +='。

其中,常数a 通常取接近这组数据平均数的较“整”的数,a x x -=11',a x x -=22',…,a x x n n -='。

)'''(1'21n x x x nx +++= 是新数据的平均数。

初三数学知识点总结

初三数学知识点总结

初三数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实数★重点★实数的有关概念及性质,实数的运算☆内容提要☆一、重要概念1.数的分类及概念数系表:说明:“分类”的原则:1)相称(不重、不漏)2)有标准2.非负数:正实数与零的统称。

(表为:x≥0)常见的非负数有:性质:若干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每个非负担数均为0。

3.倒数:①定义及表示法②性质:A.a≠1/a(a≠±1);B.1/a中,a≠0;C.0<a<1时1/a>1;a>1时,1/a <1;D.积为1。

4.相反数:①定义及表示法②性质:A.a≠0时,a≠-a;B.a与-a在数轴上的位置;C.和为0,商为-1。

5.数轴:①定义(“三要素”)②作用:A.直观地比较实数的大小;B.明确体现绝对值意义;C.建立点与实数的一一对应关系。

6.奇数、偶数、质数、合数(正整数—自然数)定义及表示:奇数:2n-1偶数:2n(n为自然数)7.绝对值:①定义(两种):代数定义:几何定义:数a的绝对值顶的几何意义是实数a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②│a│≥0,符号“││”是“非负数”的标志;③数a的绝对值只有一个;④处理任何类型的题目,只要其中有“││”出现,其关键一步是去掉“││”符号。

二、实数的运算1.运算法则(加、减、乘、除、乘方、开方)2.运算定律(五个—加法[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3.运算顺序:A.高级运算到低级运算;B.(同级运算)从“左”到“右”(如5÷×5);C.(有括号时)由“小”到“中”到“大”。

三、应用举例(略)附:典型例题1.已知:a、b、x在数轴上的位置如下图,求证:│x-a│+│x-b│=b-a.2.已知:a-b=-2且ab<0,(a≠0,b≠0),判断a、b的符号。

第二章代数式★重点★代数式的有关概念及性质,代数式的运算☆内容提要☆一、重要概念分类:1.代数式与有理式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结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

统计初步知识点总结

统计初步知识点总结

统计初步知识点总结一、统计学的基本概念1. 统计学的定义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据收集、处理、分析、解释和推断的学科。

它通过收集大量的数据,并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有关总体特征的结论。

2. 统计学的发展与应用统计学起源于古代的人口普查和财产统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统计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它在经济学、医学、社会学、政治学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成为这些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3.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1) 总体和样本:总体是指研究对象的全体,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出来的一部分。

通过对样本的研究,可以对总体做出推断。

(2) 参数和统计量:参数是总体特征的数值度量,统计量是样本特征的数值度量。

通过统计量对参数进行估计。

(3) 变量和数据:变量是统计研究的对象,数据是对变量进行观测和测量的结果。

(4) 随机变量和概率分布:随机变量是随机现象的数学模型,概率分布描述了随机变量的取值规律。

二、统计方法1. 数据的收集数据的收集是统计学研究的基础,它包括实地调查、实验观察、问卷调查、文献资料收集等方式。

合理、科学的数据收集是统计研究的前提和基础,对于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2. 数据的描述数据的描述包括数据的整理、汇总和展示,通过频数分布表、统计图表等方式对数据进行直观展示,从而揭示数据的分布特征和规律。

3. 统计推断统计推断是利用样本数据对总体特征进行推断的过程,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两个方面。

(1) 参数估计:通过样本数据对总体参数进行估计,得到对总体的估计值和置信区间估计。

(2) 假设检验:根据样本数据对总体参数提出假设,并通过统计方法对假设进行检验,判断原假设是否成立。

4. 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相关性分析是研究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方法,通过相关系数来度量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

而回归分析则是研究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并用回归方程来描述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5. 方差分析和协方差分析方差分析是比较多组样本均值之间差异的一种统计方法,协方差分析则是研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协方差关系。

中考数学统计初步知识点

中考数学统计初步知识点

中考数学统计初步知识点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科学。

数学统计是数学的一个分支,它运用了数学原理和方法来研究统计学中的问题。

在中考数学中,统计学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下面将介绍中考数学统计初步的知识点。

一、统计调查1.问题的提出:根据实际生活或研究需要提出明确的问题。

2.目标群体的确定:确定需要调查的对象,并了解其特征。

3.抽样方法的选择:选择合适的抽样方法,使样本能够代表总体。

4.抽样误差的估计:通过统计方法估计抽样误差的大小。

5.调查结果的整理和分析: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结论。

二、统计图1.条形图:用长方形的高度或宽度来表示数量的大小或比较不同数量的大小。

2.折线图:用折线连接各个数据点,描述事物随着时间或其他变量的变化趋势。

3.饼图:用不同的扇形区域表示各个部分所占的比例。

4.散点图:用散点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判断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三、样本平均数1.简单平均数:将所有样本数据相加,然后除以样本的个数。

2.加权平均数:将每个数据与相应的权重相乘,然后相加,再除以权重的总和。

四、样本中位数1.将样本数据按照大小排列,找到中间位置的数。

2.如果样本数据的个数为奇数,中位数为中间位置的数。

3.如果样本数据的个数为偶数,中位数为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

五、样本众数1.样本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称为众数。

2.一个样本可能存在多个众数或没有众数。

六、样本极差和四分位数1.样本极差:样本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2.四分位数:将样本数据按照大小排列,将数据分成四等份,每一份包含25%的数据。

七、频率分布表1.将样本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排列,再按照一定的间隔划分成不同的组别。

2.统计每个组别内的数据个数,得到频数。

3.统计每个组别内的数据个数占总体数据个数的比例,得到频率。

八、样本方差和标准差1.样本方差:每个数据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的平均数。

2.样本标准差:样本方差的平方根。

九、样本相关性1.样本相关性指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程度。

苏教版数学中考知识点总结(最新整理)

苏教版数学中考知识点总结(最新整理)

⑴正数 a 的正的平方根( a [a≥0—与“平方根”的区别]); ⑵算术平方根与绝对值

联系:都是非负数, a 2 =│a│
非负数。
② 区别:│a│中,a 为一切实数; a 中,a 为
8.同类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分母有理化:把分母中的根号划去叫做分母有理化。
化为最简二次根式以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4.两点间的距离(三个距离:点-点;点-线;线-线)
第 5 页 共 14 页
5.角(平角、周角、直角、锐角、钝角) 6.互为余角、互为补角及表示方法
7.角的平分线及其表示
8.对顶角及性质
9.垂线及基本性质(利用它证明“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大于直角边”)
10.平行线及判定与性质(互逆)(二者的区别与联系)
' 2
x2
a
,…
,
x
' n
xn
a ,则
s2
1 n
[(
x1'
2
x2'2
xn'2 ) nx' 2 ] ( a—接 近
x1、 x2 、…、 xn 的平均数的较“整”的常数);若 x1、 x2 、…、 xn 较“小”较“整”,则
s2
1 n
[(
x1
2
x2 2
xn2 )
2
nx ] ;
⑶样本方差是刻划数据的离散程度(波动大小)的特征数,当样本容量较大时,样本方差非常
⑵间接证法—反证法:①反设②归谬③结论
⑶证线段相等、角相等常通过证三角形全等 ⑷证线段倍分关系:加倍法、折半法
⑸证线段和差关系:延结法、截余法 ⑹证面积关系:将面积表示出来
三、

初三数学复习统计初步的有关知识

初三数学复习统计初步的有关知识
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4.众数、中位数、平均数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其中以平均数的应用最为广泛。
(二)方差与标准差
1.方差:
(1)定义:样本中各数据与样本平均数的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叫做该样本的方差。
(2)方差的计算公式:
(3)方差的简化计算公式:
(4)数据的规律变化对平均数、方差的影响。
C.在本市的市区和郊县各任选一所完全中学、两所初级中学,在这几所学校有关年级的(1)班中,用抽签的方法分别选出10名男生,然后测量他们的身高
为了达到估计本市初中这三个年级男生身高分布的目的,你认为采用上述哪一种调查方案比较合理,为什么?
例3.求下列各组数据的平均数。
(1)-0.1,0.3,0.6,0.2,-0.4
A.十二万五千名考生数学考试成绩的总和是总体
B.每个考生考试成绩是个体
C. 1200名考生是样本
D. 1200名考生的成绩是样本容量
例2.为制定本市初中一、二、三年级学生校服的生产计划,有关部门准备对180名初中男生的身高作调查,现有三种调查方案:
A.测量少年体校中180名男子篮球、排球队员的身高
B.查阅有关外地180名男生身高的统计资料
2.标准差:
样本方差的算术平方根叫做样本标准差
3.样本方差和样本标准差都是衡量一个样本波动大小的特征数,样本方差、标准方差越大,表明样本数据的波动就越大,也就是说稳定性越差。
(三)频率分布:
1.频率分布:
频率分布反映的是样本数据在各个小范围内所占比例的大小,从而估计总体的分布规律。
2.获得一组数据频率分布的一般步骤:
初三数学复习统计初步学案
(一)平均数、众数与中位数

初三数学第三章知识点:统计初步

初三数学第三章知识点:统计初步

初三数学第三章知识点:统计初步数学是被专门多人称之拦路虎的一门科目,同学们在把握数学知识点方面还专门欠缺,为此小编为大伙儿整理了初三数学第三章知识点:统计初步,期望能够关心到大伙儿。

★重点★☆内容提要☆一、重要概念1.总体:考察对象的全体。

2.个体:总体中每一个考察对象。

3.样本:从总体中抽出的一部分个体。

4.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

5.众数:一组数据中,显现次数最多的数据。

6.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依次排列,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或最中间位置的两个数据的平均数)二、运算方法1.样本平均数:⑴;⑵若,,,,则(a-常数,,,,接近较整的常数a);⑶加权平均数:;⑷平均数是刻划数据的集中趋势(集中位置)的特点数。

通常用样本平均数去估量总体平均数,样本容量越大,估量越准确。

2.样本方差:⑴;⑵若, ,, ,则(a-接近、、、的平均数的较整的常数);若、、、较小较整,则;⑶样本方差是刻划数据的离散程度(波动大小)的特点数,当样本容量较大时,样本方差专门接近总体方差,通常用样本方差去估量总体方差。

3.样本标准差:三、应用举例(略)要练说,得练看。

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确实是训练幼儿的观看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畴,让幼儿在观看事物、观看生活、观看自然的活动中,积存词汇、明白得词义、进展语言。

在运用观看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看于观看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看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以上内容由查字典数学网独家专供,期望这篇初三数学第三章知识点:统计初步能够关心到大伙儿。

一样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事实上确实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因此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事实上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初三数学第三章统计初步知识点整

【编者按】为了丰富同学们的学习生活,查字典数学网初中频道搜集整理了2019年初三数学第三章统计初步知识点整理,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9年初三数学第三章统计初步知识点整理
初三数学知识点:第三章统计初步
★重点★
☆内容提要☆
一、重要概念
1.总体:考察对象的全体。

2.个体:总体中每一个考察对象。

3.样本:从总体中抽出的一部分个体。

4.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

5.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

6.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依次排列,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或最中间位置的两个数据的平均数)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

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

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

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
以积累40多则材料。

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二、计算方法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

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

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观察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

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

”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

”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

”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

”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

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

”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
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

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

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

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1.样本平均数:⑴ ;⑵若,,,,则(a常数,,,,接近较整的常数a);⑶加权平均数:;⑷平均数是刻划数据的集中趋势(集中位置)的特征数。

通常用样本平均数去估计总体平均数,样本容量越大,估计越准确。

2.样本方差:⑴ ;⑵若, ,, ,则(a接近、、、的平均数的较整的常数);若、、、较小较整,则;⑶样本方差是刻划数据的离散程度(波动大小)的特征数,当样本容量较大时,样本方差非常接近总体方差,通常用样本方差去估计总体方差。

3.样本标准差: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

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

“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

唐代
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

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三、应用举例(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