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治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方法

以法治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方法
以法治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方法

以法治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李林以法治方式解决矛盾和争端等问题,是现代民主法治社会的理性选择,也是国际社会普遍认可和广泛采用的重要方式。法治方式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多种内容和方式的法律化、程序化,是合法地采取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措施和手段的统称。

一、颁布《反分裂国家法》标志着我们以法治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的新开端

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反分裂国家法》,是一部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重要法律,标志着我们以法治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的新开端。

依据《反分裂国家法》,以法治方式解决台湾问题,表明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造成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实,或者发生将会导致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或者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国家就可以依法采取非和平方式。

依据法治原则,只要和平方式尚能解决问题,就应当尽可能地采用和平方式;非和平方式是不得已而选择和为之的方式。《反分裂国家法》对于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发展两岸关系,对于和平解决台

湾问题的原则、步骤、方式等,做了许多规定,体现了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原则。《反分裂国家法》这样规定,完全符合现代法治精神和法治原则,是一部追求和保障和平的法律。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依据《反分裂国家法》,以法治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国内法管辖的内部事务,不受任何外国势力的干涉。任何外国政府,都应当恪守法治原则和国际法的基本准则,尊重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得干涉中国政府依据国内法解决自己事务的中国内政。任何外国势力对“台独” 分裂势力分裂中国行径的支持,都构成对中国内政的干涉,都是违反国际法和中国国内法的行为。

二、以法治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性

第一,以法治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可以在道义上、法理上和法律上占据主动。现代法治包括民主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严格守法、依法办事、规范权力、保障人权、维护秩序等环节和内容,这种法治体现了人民的共同意志和国际法的基本原则,符合人类和平、发展、秩序与正义的道理和法理,符合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法治原则和国际法准则。我们提出以法治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实质上是用正义的、合理的、合法的方式对待、处理和解决台湾问题,是用法律武器实现祖国统一。这有利于我们依法采取的各种行动最大限度地获得道义的力量、法理的支持和法律的根据,从而掌握解决台湾问题的主动权。

《反分裂国家法》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根据而制定,经过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立法程序并以全国人大全体与会代表的绝对高票而获得通过,这充分体现了 13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意志和坚定决心,反映了这部法律坚实厚重的民意基础和法理依据,确立了它不可动摇、不容置疑的合宪性与合法性。

依据《反分裂国家法》和其他相关法律,以法治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是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是坚持和实行法治原则的具体体现,是国家解决台湾问题方式的与时俱进,完全符合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二,以法治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可以在采取措施的方式、条件和时机等方面具有相应的灵活性和主动性。法治方式的各项具体措施和手段,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和平与非和平的措施和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交叉或者综合运用,它们相互之间既不排斥,也不矛盾,只要程序过程合法、实体内容合法,均可采用。以法治解决矛盾和争端等问题的方式,突显了合法性和合理性原则,它鼓励尽可能地运用和平方式,但也允许不得已而采取非和平方式,无论采用哪一种方式,都必须符合法治原则和法律规定。

以法治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可以在合理、合法的条件下,根据具体情势和需要,灵活地、有选择地采取应对措施。这样做,可能会在法律程序上有一些要求和束缚,但只要立法预先规定得当,实践上就能够以合法的名义实施任何有助于解决台湾问题的行为。

第三,以法治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可以最广泛地争取国际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世界人民是热爱和平的,如果我们承诺只用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对于不了解台湾问题的绝大多数国际社会成员而言,当然是完全赞同的。但是,事实证明,如果我们做出不使用武力的承诺,就不可能真正解决台湾与祖国大陆统一的问题,因此我们还必须保持足够的武力威慑,表明在万不得已时采取非和平方式的态度和立场。但是,如果我们对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没有机会解释或解释得不够,如果这个方针被台湾当局以及被别有用心的国家肆意歪曲,又容易引起国际社会某些成员的误解和忧虑。因此,如果我们承诺采用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法治方式”来解决台湾问题,既可以把我们对台的方针、政策和各项主张、措施等包容进去,又可以让国际社会理解和认同我们,进而支持我们依法采取的包括和平与非和平方式在内的一切措施和行动。古人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以法治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就是“得道”之举。

第四,以法治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可以最有效地动员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投身于实现统一祖国的大业中。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神圣职责。这不仅是法律的义务和职责,而且是任何一个中国人不可推卸的道德义务和责任。所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面对“台独”分裂势力妄图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分裂言行,每一个中国人有法定义务和责任加以反对和遏制。

以法治的方式保护广大台湾同胞的权益,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孤立、分化和打击少数“台独”分裂势力,动员台湾同胞理解、支持、参与统一祖国的伟大事业。例如,《反分裂国家法》明确规定鼓励和推动:两岸人员往来,增进了解,增强互信;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直接通邮通航通商,密切两岸经济关系,互利

互惠;两岸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交流,共同弘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国家依法保护台湾同胞的权利和利益。即使在万不得已依法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并组织实施时,国家仍然尽最大可能保护台湾平民和在台湾的外国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其他正当权益。用法律方式将维护和保障台湾同胞权益的内容全面、充分而明确地肯定下来,赋予其国家意志和法律效力,使其具有更大的权威性、稳定性和可信度,有利于“取信于民”,争取、团结最大多数的台湾同胞为实现祖国统一做贡献。我爱你@@

考试复习指南答题第四章-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

考试复习指南答题第四章-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

第四章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 1、(单选题)依法行政是()的基础和保障。 A.文明执法 2、(单选题)在依法治国不断深入的当今, 行政机关()往往成为了行政权力运行中的 一大风险。 C.不依法决策 3、(单选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一项基本原则,这一原则贯穿于宪法始终、体现在各部法律之内。B.权力制约 4、(单选题)培养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首先必须要(),深入学习宪法和法律的相关规定,切实做到严格依法行使职权、履行职责。C.结合实际

5、(单选题)下列关于职权法定的表述错误的是()。 C.非经法律授权,不得作出行政管理行为,超出法律授权范围,不享有对有关事务的管理权,否则都属于刑事违法 6、(单选题)()是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基础内容和基本遵循。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7、(单选题)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掌握管理国家的权力,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C.共产党执政

8、(单选题)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首次将“人权”概念载入宪法,明确规定“()”。B.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9、(单选题)行政机关的岗位职责来自于(),必须要牢固树立岗位权力清单意识,在想问题、作决策和办事情中,必须严格遵循法律规则和法定程序,切实做到依法尽职、依法行权。C.法律授权 10、(单选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制度,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D.权力清单 11、(单选题)1991年11月1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向世界公布了新中国第一份()

高校法治教育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高校法治教育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高校法治教育实践过程中主要存在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不够匹配、教学模式实践性不足以及教学手段运用简单化等三个方面的问题。为增强高校法治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应当积极拓展法学类课程的教学实践环节,激活校园系统的多维功能,重点在教育内容、教育模式和教学手段上不断进行完善与创新。 关键词:法治教育;高校;教学目标;教学手段;实践环节 近年来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马加爵案、付成励案、药家鑫案等,对大学生行为习惯与法治素养的担忧较之于其给社会造成的实际损失更值得反思。目前,大学生不能较好践行法治素质要求的现象与高校法治教育实践效果不够理想具有较高的相关性。成功地实现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教育,既是加速法制化进程不可或缺的精英层、中坚、骨干力量打造的需要,同时也成就了一支通过多种途径、运用不同形式对国民进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培育的重要力量[1]。关注高校法治教育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其针对性和实效性,应成为高等教育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高校法治教育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校法治教育是指通过相关法学类课程的开设,对大学生进行规范化与系统化法治理念的宣传和教育,以不断提高大学生法治素质为目标的高等教育活动。高校法治教育主要依赖于相关法学类课程的课堂教学以及延展性法律实践活动,也包括校园系统的多维度功能拓展。高校法治教育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不够匹配、教学模式实践性不足以及教学手段运用简单化等三个方面。 1.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设置不相匹配,缺乏科学性 高校法治教育在具体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方面可谓贫乏,主要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和相关专业零散的法学类课程,而其他工程类专业基本没有开设法学类课程。高校法治教育的实践效果能否发生实质性改观需要依托相关法学类课程的开设,现有的教学资源配置与教学目标的实现缺乏科学性论证。现实中一个极为普遍现象是,全国各高校进行法治教育的课程教材基本与法学专业学生使用的一样。此外,由于从事高校法治教育的教师主要是法学专业背景的学生,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是采用法学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教学,将自身的学习经验具体化为教学内容选择。法治教育需要科学规划并应当积极探寻适合普通大学生法学类课程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编写大学生熟悉且与专业相关的教材。 2.教学模式过于依赖理论宣讲,实践性严重不足 高校法治教育的教学模式选择较为简单固定,主要是相关法学类课程的理论

我国高校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校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校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法治教育政策的执行力不强,缺乏有力的监督我国自开始注重法治以来,在治国理政的各个方面都在凸显法治的重要性,下发颁布了众多的方针政策,涉及高校的高等教育当然也不例外。然而政策多并不意味着其执行实施的效果就好,形式之风在一些领域仍然存在,这就是为什么我国出台了很多有关高校法治教育的政策,但却实效性不强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有一些高校之所以迟延执行实施法治教育政策,很大的原因也是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没有相应严格的问责机制。而且有些重大的政策并未能转化为法律法规,由此致使其没有强大的国家强制力可以作为执行的保障,有些高校就会不认真贯彻执行这些政策,而且即使有一些上升到法律层面的政策,它们中也很少会规定有关执行不力的惩戒方式与内容。(二)高校法治教 育理念的偏颇,受限于传统观念教育理念是教育主体在教学实践及 教育思维活动中形成的对“教育应然”的理性认识和主观要求。我国高校法治教育发展起步较晚,各方面还不够完善,教育理念中因为缺乏一些有关民主人权、法律至上等作为法治基础的沉淀,因此很容易受到传统观念的消极影响,在教学时更注重履行义务而轻视保障权利,“人治”的影响在我们的思维观念之中仍有余波。卢梭曾说“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内心。”在我看来,这就是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本源性问题。虽然现今我国在各方面得到了飞速发展,在观念上有了巨大的转变,确立了崭新的治国理政的方式,法治成为我国发展的主流,但在意识观念领域,一些固有的传统观念仍对我们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三)高校法治课 程设置的不合理,缺乏长效机制如今,我国高校的法治教育主要体 现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一门课,而且在教材(2015年修订版)中一共有八章内容,有关法治教育的只占了最后三章,分别为学习宪法法律、建设法治体系;树立法治理念、尊重法律权威与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很明显法律基础所占的分量并不能满足大学生学习的需求,在内容安排上也是不尽人意,虽然在结构上囊括了整个法律体系,但是却只有一些框架性的浅显理论知识,鲜有法律学习

党和政府采取和平统一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有什么重大意义

历史资料整理 西部大开发的意义P58 ①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和边疆安全。 ②有利于扩大国内有效需求,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③有利于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 ④有利于适应世界范围结构调整,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迫切要求 港澳实现回归的原因:p63 ①改革开放使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②港澳同胞渴盼回归。 ③“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性。 ④双方政府的共同努力和互谅互让。 而“得民心者得天下”,和平才是主要手段 港澳回归的意义: ①洗雪了多年国耻,开辟了港澳与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 ②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取得巨大成就,有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 ③标志着中国为世界和平、发展和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党和政府采取和平统一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有什么重大意义? P65 ①我国目前是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需要安定和平的国内、国际环境。 ②和平统一同样有利于台湾地区的稳定、繁荣与发展。 ③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和平统一方式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有利 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我们怎样应付? ①①对“台独”分子绝不妥协,坚决打击,制定《反分裂国家法》。 ②美国以台制华,遏制中国发展,把台湾问题当作牵制中国的一张王牌,既不支 持“台独”,也不愿看到中国统一。我们要识破美国的伎俩,阐明我国的立场,反对美国以任何形式干涉中国内政。 ③采取“一国两制”的方针解决社会体制问题。 ④青年学生要努力学习,提高祖国的综合国力,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了,使 祖国早日统一。

你如何看待祖国统一前景? 我们对祖国的统一大业充满信心。 说出你的理由? ①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②世界上大部分国家承认只有一个中国。 ③大陆经过改革开放后实力大增,增强了民族凝聚力。 ④“一国两制”为祖国统一提供了较好的途径。 动脑筋P112答案: 过去人们食物匮乏,只有野菜和粗粮,人们为解决温饱并无选择。现在食品供应丰富。人们不但要吃饱,还要吃好,人们开始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和选择绿色食品。 有人说“铁饭碗”摔不破,人们捧着它就会放心。现在打破了“铁饭碗”,搞得人心惶惶,是社会就业制度的倒退。你怎样理解这个问题?P114 实行“铁饭碗”就业制度时,从表面上看,好像很“公平”——不管你干得怎么样,有饭大家一起吃。其实是保护了懒汉、低能儿,挫伤了勤奋、聪明人。现在实事求是地承认人们之间的差异,实行能者勤者上岗,凭贡献大小享受相应的待遇。是通过人才竞争来挖掘人的潜力,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繁荣,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和需要。当社会财富增加之后,就可以对那些“弱势群体”提供更为有效的帮助。这样两全齐美,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共同富裕。

不断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能力

不断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能力 【摘要】十八大提出,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这表明,各级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文章分析了我国当前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解决问题能力现状,并从加强法治教育培训,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解决问题的自觉性,改善法治环境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法治环境 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五部分,用一个专题,以较大篇幅论述了依法治国方略。要求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在执政党报告中首次出现,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到如此高度,这说明,虽然我国已经建立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治建设已取得了较大成绩,但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社会矛盾亟待化解,法治建设任务任重道远。而各级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法治建设进程。 一、深刻理解法治思维、法治方式的内涵 2010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首次提出了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能力”的要求。党的十八大的提法则更进一步,要求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 “法治思维”是思想层面的要求。指在法治理念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法律规范、原则、精神和逻辑对所遇到和要处理的问题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做出结论的思想认识过程。法治思维强调思想转变,要求领导干部在行使国家公权力时,无论是在决策、执行和各种社会矛盾和纠纷的解决过程中,要做到权力行使的目的、权限、内容、手段、程序合法。 “法治方式”是法治思维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是指领导干部通过制定、执行法律、法规、规章,运用法律创制的制度、机制、程序处理各种经济社会问题,解决各种社会矛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措施方法。 二、当前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能力现状 从当前来看,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我国社会整体法律素质的缩影,有了明显的提高,学法、用法、守法、护法的观念和习惯也在逐步养成。但是种种现象也表明,领导干部,尤其是一些基层的领导干部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以下问题。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管理城市1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管理城市 城市是所有市民的生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城市生活共同体的有效运行,需要发挥每一个组织、每一位市民的作用,让各类组织和广大市民参与城市治理,成为城市政府的伙伴和助手,这既是“中国梦”具体实践的要求,也是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权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经济事业和文化事业。城市管理就是典型的社会事务,需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城市管理中出现的一系列难题,提升城市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一、坚持立法、执法、监督三方面实践。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的运用有赖于立法、执法、监督三个方面的实践。法治思维就是法律的执行者在法治理念的基础上,运用法律对所遇到或所要处理的问题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形成结论、决定的认识活动过程;法治方式则是法律执行者运用法律处理各种经济和社会问题,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和争议,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措施、方式和方法。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的辩证统一体现在法治思维支配法治方式,法律执行者主动、自觉运用法治方式处理和解决问题;体现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难点和问题。

近年来,我们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管理渐上水平。但与践行精细化理念、向一流城市的管理水平和标准看齐相比,城市管理中尚有四大乱象比较突出。一是车辆乱象。表现为非法运营,违章行驶,乱停乱放,违规超车,随意上下车。二是行人乱象。表现为多人并行,不管车辆行驶;爱走捷径,不走斑马线;抢过马路,不看红绿灯;翻越护栏,不走人行天桥。三是行为乱象。表现为沿城市主干道散发小广告;沿马路堵车乞讨;烟花爆竹随意燃放,加重雾霾天气;乱堆乱放乱丢垃圾。四是养犬乱象。无证养犬,饲养烈性犬,犬伤人,粪便污染;将犬随便带至公园、广场、公交车、乃至餐馆影院等公共场所。针对影响城市文明形象的各种乱象,不从立法、执法、监督上加以制止,长期下去势必变成隐患,治理的难度将会增大。因此,应从立法、执法、监督三个方面入手,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解决这些乱象。在立法上,适时制定新的法律,及时修改和完善现有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用明确的法律来规范调节社会生活,维护社会秩序。在执法上,做到严格执法。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如果有了法律而不实施或者实施不力,那么制定再多的法律也无济于事。在监督上,做到公正司法,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规范司法行为,加大司法公开力度,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高校法治建设的问题和对策 (1)

高校法治建设的问题和对策 高校作为知识型人才的聚集地,其在社会上备受人们关注,因此高校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引导社会文化的发展,由此,为高校设定法律法规来规将能够起到积极引导社会的作用。要强化中国共产党的引领,就要规定高校的学习理念,要进行彻底的办学改革,极力推崇创新力,要从根本加强中国共产党的理念,严格要求。为高校设定法律法规奠定基础。 高校的动向往往能够影响社会主体的发展趋势,因此如果为高校实行法制来管理,势必能够为加快发展法制社会贡献一份力量。由于高校常常起到典范的作用,因此高校的法制建设能够引领向法治社会发展,高校法制建立的越全面、越人性化,其也会使得社会的法制建设受到法制高校的影响。在前几年我国曾推出相关关于推进法制搞笑的相关提纲。大纲中表明,各大高校应该推行法制高校。而在同年的第四季度在次推出相关纲要,大纲中表明,要求各个高校大力推展实行法制建设。建设并健全适合当前社会背景的学校校规。这个大纲的发布推进了我国高校向法治高校的发展进度。此举的目的在于推进高校法治,改善大学内人治大于法治的现象,保证高效利益相关体各方的态势平衡。 但高校法治建设并非一蹴而就,随着政策的推行,部分高校出现了一定的积极态势,但是部分地区的高校治理效果出现了一定的偏差。就目前我国的高校形势而言,当下之际最为重要的就是应该正确的面对目前我国高校存在的不足,找出其不足的原因对症下药,制定针对不足的改进措施。从而对症下药,让高校法治的建设进程走上正轨。 从目前来看,中国建设法制高校所存在的困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我国大多数高校中很少有高校设立关于法制个高校的课程。由此可见,我国大多数高校并不注重法制高校的建设。大多数高校只是把建设法制高校当作普及知识来对待,只是说说而。因此其并没有真正的把建设法制高校当作重要的事情,所以这种思想就已经影响了我国建设法制高校的进程,也使得大学生在这方面的想法丧失。 其次,在我国大多数高校中并不存在有着建设法制搞笑的教师,也就是说传播法制高校的教育资源短缺,这就造成了法制高校的信息流通度低,导致大多数

台湾问题的阻碍和解决方法

台湾问题的阻碍和解决方法 阻碍: 1.以美国为首的敌对势力的阻碍和干预(包括军事干预)。 2.中国自身的综合国力有待提高(特别是经济和军事实力)。 3.两岸人民的文化和身份认同感不强。 4.国名党的独台政策和民进党的台独政策。 5.双方的政治经济利益冲突。 主要障碍: 1.美国的军事干预。 2.中国自身的综合国力不足(尤其人均GDP的不足)。 3.双方的政治经济利益冲突。 总的解决方针: 得民心者得天下,我们不仅要得到台湾的领土等主权,更要得到台湾同胞的心。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充分照顾台湾同胞的物质利益和情感需求。(组员的观点) 武力威慑,外交独立,经济制约等方法把台湾拉回谈判桌上,如果实在不行,以武促统也未尝不可。(组长) 组员的想法(王元昊): 我的话不等于我偏向哪一方,而是客观的说。 对陆岛双方而言,统一本身并不是问题。关键问题在于双方的利益。 大陆迫切须要那个岛屿目的是什么?无非 1.战略地位,须要通往外海的跳板;2.资源利益,大陆的资源相对已经匮乏,而自然环境保护尚好且海底蕴藏石油的台湾则是有相当诱惑力的。但,台湾拒绝大陆的关键也在于此。大陆要以台岛为基地深入外海,那么台湾势必丧失本土军事权,对于台湾上层而言这是断然不能接受的。道理很简单,军事不自主则政界必受人摆布,岛内政治家不会接受。军事不自主私有财产即丧失保障,岛内资本家也不会接受。大陆要分享台湾资源,势必对台移植资本与人员,这对于岛内资源行业而言无疑是割肉分羹。尤其对东海油气资源,一旦大陆插手,岛内资源业很可能被彻底排挤。而陆资与移民的渗入对于岛内无产者而言也无异于就业竞争。所以,在岛内中小资本与无产阶层眼里大陆亦如洪水猛兽。 岛方所能接受的“统”法无非是‘联合国家’,即两国联邦,一中两府。陆岛各自相安,名统而实不统。这个条件对于大陆来说也是断然不能接受的。陆方早就放过话“一国两制”即要求岛方仿港澳例,制度可留,国不能留,实际就是逼台府降格为特别行政区,对内向大陆称臣。陆方也早说过“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都可以谈”明确表示国府无二,那么其所“谈”也无非是台府如何弃国下台了。这对于岛方而言就是俯首牵羊的奇耻大辱,别说绿营不干,就是蓝营也不会满意。 正是由于双方在政治经济利益上的极度冲突,尽管双方都对统一无疑义,但还是貌合神离,心猿意马。统一必然成为一个长期磨和的过程。 组员(杨程): 1.坚决反对外国势力的插手和干预。 2.必须坚持一个中国,两制并存。 3.积极促进三通和各项交流。

论法律法规在高校中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论法律法规在高校中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某某某 【摘要】高校的法律法规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向前发展的必经的过程。现代社会发展迅猛,学生的法律意识也在逐渐提高,作为高校管理者,也必须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摒弃一些旧的管理模式,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制订出新的规章制度,更好的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同时也为全社会的发展做出表率。 【关键词】改革法律法规法治化对策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改革不断深入和急剧扩招,学校与学生之间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在某些方面,以往没出现的过的矛盾和问题,现在也开始渐渐凸现,怎么利用好法律法规,利用科学的方式使我们的高校走向科学,规范的法治轨道,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学校的良性发展,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改革及扩招带来的问题 新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了中国行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战略建设的新时期,同时,高校也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高校完全按照国家的计划招生、分配,学生全部免学费就学,毕业后服从国家的分配,学校注重的是完成国家的任务,对学生的管理上强调同志的统一,强调学生的服从,在学生完全免费就学的情况下,这是可以理解的,学生往往

也都能够接受。但是近几年来,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学生自费就学、自主择业,对高校传统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产生了严重冲击。但是,受传统思想和习惯的影响,高校几乎很少从法律角度认真思考学校与学生之间新的关系,在对学生的管理上,对法治原则与精神重视和遵从不足。所以,主观随意性比较大,特别是从严管理的思想指导下,对学生的权利根本就不重视。因此,造成了近年来发生多起学生状告母校的案件。这都凸现了学校在对学生的管理上缺乏法治观念。 二、高校学生管理与学生权利发生冲突的表现方式及产生的原因 通常,高校在行使自己的管理职权时,时常与学生法定权利产生冲突,这些冲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受教育权利的不公平性:在我们的现实社会中,全国都是在实行统一高考,不统一录取分数线的这一制度,这就造成了不同地区考生入学的不平等;以近几年的录取分数相比,北京大学、青华大学对当地学生的分数相对就要宽松很多,在当地,学生往往四五百分就能读名牌大学,而全国其它地区,没有六七百分连这些大学想都不用想;同时,对待少数民族的学生政策也跟当地学生差不多,这就造成了每年就很多为应付高考而迁移户口的高考大军,本来在内地地区的学生,为了能考上个好的大学,把户口迁移到我们的少数民族地区,以此来降低进入大学的门槛;甚至还有些学校,对残疾人都不能同等对待,任意剥夺他人的受教育权,这些学校,将患病或者残疾人拒之

如何解决台湾问题

侵华论功 客观上来说,帝国主义侵华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加速了封建制度灭亡的步伐;不能否认,帝国主义的入侵确实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有积极地一面,但是却不能说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有功。 首先,从侵华战争的性质来看。帝国主义的入侵首先是一场非正义的战争,这一战争性质决定了帝国主义的入侵是一场赤裸裸的掠夺。因而无论它给中国带来什么样的后果,都无法说他的侵略有功。它都会成为一场罪恶之战。帝国主义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无论从哪个方面讲,中国都遭受了巨大的损失,而它对中国积极方面的影响远远不足以补给消极的影响。 其次,从帝国主义侵华的目的来看。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目的,绝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而是要把中国变成自己的殖民地、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以方便它们的资本输出。帝国主义的的侵略在不自觉中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带来了比较先进的生产方式,但是它们的主观目的仍是追求在华的最大的利益。它们为极卑鄙的利益所驱使,对中国军事上进行打击,政治上进行控制,经济上进行掠夺,文化上进行压迫。正如马克思所说,帝国主义侵华即使有一定积极作用,那也只是充当了历史不自觉的工具。 再次,从帝国主义侵华的手段来看。1向中国发动了多次的侵略战争。如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通过侵略和压迫,把中国逐渐变成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用战争打败中国之后,帝国主义列强不但占领了中国周围许多原由中国保护的国家,而且还抢去或“租借”了中国的部分领土。 2.迫使中国签定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并且取得了在华驻扎陆军和海军的权利,取得了领事裁判权,并且把中国划为几个帝国主义的势力圈。 3.通过不平等条约,控制了中国一切重要的通商口岸,并且控制了中国的海关和对外贸易,控制了中国的交通事业,这样更能方便它们倾销自己的商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工业品的市场和农业的原材料基地。 4.在中国经营许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企业,以便直接利用中国的原料和廉价劳动力,并对中国资本主义进行直接的经济压迫,直接阻碍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 5.通过借款给中国政府,并在中国开设银行,垄断了中国的财政和金融。这样就更加压制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在金融和财政上扼住了中国的咽喉。 6.创建了一个买办和商业高利贷的剥削网,以便它们剥削广大中国的农民和其他劳苦大众 7.勾结中国封建地主阶级和军阀,把他们变成在华的统治工具,以便维持自身在华利益。 8.为了制造军阀混乱和镇压中国人民,帝国主义列强供给中国反动政府以大量的军火和大批的军事顾问。9在中国进行精神控制,包括传教、办医院、办学校,办报纸、和吸引留学生等,其目的在于造就服从它们的知识干部和愚弄广大的中国人民. 10 “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大举进攻中国,实行野蛮的“三光”政策,使中国逐渐论为日本的殖民地。 最后,从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性来看。帝国主义的入侵使中国走向了近代文明,这是它为中国带来的最鲜明的积极影响。但是,从中国近代发展看来,早在明代,中国已经自身孕育了资本主义萌芽,自帝国主义入侵之后,中国自身的资本主义萌芽被扼杀在摇篮之中。由此看来,即使没有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也会逐渐走向资本主义。 总之,在西方帝国主义侵华近百年的历史中,中国名族的利益蒙受极为惨痛的损失。西方殖民侵略带来的是巨大灾难,而不是什么文明,进步。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以牺牲名族利益的灾难为代价的进步称得上是文明行为的。由此看来,帝国主义侵略有功论完全属于谬论,是帝国主义给自己的侵略行为找的一个借口。 台湾问题 台湾问题是指新中国成立后台湾与祖国大陆在治权上相互分离,尚未统一的一种段态、局面。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建设法治国家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建设法治国家 [摘要]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是十八大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的新要求,是对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新阐述。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国理政是建设法治国家的题中应有之义。 [关键词]领导干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 十八大报告中强调:“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这是首次在党的报告中对领导干部提出的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新阐述、新要求。早在2010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中就要求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能力”。从国务院发布的意见到党的报告,“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提出表明了决策层对我国法治建设的基本立场,表达了决策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和诠释,同时也是对中国是否坚持走法治道路以及走什么样的法治道路的明确回应。 一、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内涵 究竟什么是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按照法学专家的解释,所谓“法治思维”,是指执政者在法治理念的基础上,运用法律规范、法律原则、法律精神和法律逻辑对所遇到或所要处理的改革、发展、纠纷、维稳等各种相应问题以及对问题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和形成结论、决定的思想认识活动与过程。而“法治方式”则是指执政者在法治理念以及法治精神的指引下通过制定、执行法律、法规、规章,运用法律创制的制度、机制、设施、程序处理各种改革、发展、纠纷、维稳等社会问题,解决各种社会矛盾、争议,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措施、方式、方法。由此可见,法治思维强调的是一种法治理念。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指出:“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们的内心里……。”法治思维就是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从思想上认识到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等对于中国的重要性,突出党对法治的理念态度,规则意识,这是在思想层面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的明确要求。法治方式强调的是一种行为准则。报告中说:“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人类社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经历了从人治到法治、从权力支配法律到法律支配权力的历史发展过程。法治作为迄今为止最好的治国理政方式为当今世界各国所普遍采用。运用法治方式意味着执政者要时刻用法律标尺来考量自己的行为,这是在操作执行层面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的明确要求。 治国首在治吏,法治重在治权。“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故为政在人”。中国的法治道路属于政府推进型,决定了领导层必须具有较强的法治观念。在法治成为治国理政方式的大背景下,运用“法治思维”、学习“法治方式”已经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对领导干部的一个重要要求。 二、制约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形成的因素

高校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高校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胡培 湖北医药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湖北十堰,442000 摘要:高校法制教育是目前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和增强法律意识的重要途径,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不仅关系着高校自身的精神文明建设,也关系着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近年来大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大学生的法律素质也明显得到了提高,但是大学生也存在法律意识薄弱、心理承受能力差、易感情用事、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犯罪率呈上升趋势等问题。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大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缺点和不足,探讨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让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关键词:高校;法律;法制教育。 1.高校法制教育的现实意义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法律的地位越来越高,在当前复杂的社会背景之下,实现法治是整个社会的共识,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但是,法治国家的建设依然任重道远,面临着诸多问题和考验,而法治教育对法治国家的建设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国家和学校应该高度重视法治教育。 简单地说,高校法治教育就是高校向大学生尤其是非法学专业的大学生普及基本的法律知识,培养法律意识,最终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信仰。大学生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大学生法律素养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文明程度,并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和前途。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有扎实的文化基础和良好的素质修养,他们善于接受新事物,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和热情,但是大学生也存在法律意识薄弱、心理承受能力差、易感情用事、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犯罪率呈上升趋势等问题。与此同时,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知识结构己经不再适应新的要求,社会需要的是高层次复合型素质的人才,大学生不仅需要过硬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工作能力,还必须具备基本的法律素养,这对大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改进高校法治教育也显得更加必要和迫切。 2.我国高校法制教育现状 长期以来,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做出了不懈努力和探索。从1986年开始,我国开启了全国性的普法教育工作,成绩斐然。1997年9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中央领导集体首次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并将“依法治国”确立为我国的治国方略。2014年10月,党的十八

用什么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用什么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首先提倡用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用官话说就是因为用和平方式实现统一,有利于祖国大陆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有利于两岸同胞感情的融合,有利于统一后台湾的长期繁荣稳定,也有利于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 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积极促进“和平统一。 第一,增进共识,确认只有一个中国。海峡两岸同胞都是炎黄子孙,随着岁月流逝和社会的前进,面对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流,两岸都应以民族大义为重,以国家统一、民族昌盛和人民幸福为己任,以符合实际,实事求是的务实精神,求同存异,化干戈为玉帛,结束两岸之间的分隔与对峙。香港回归之前,中英谈判也很艰难,邓小平先生却说:“有什么难谈?除了主权问题不能退让以外,其他的都好商量。”当人们问及回归之后香港是什么样子时,他风趣地说:“舞照样跳,马(赛马)照样跑,市民的生活不会受到影响,而且还会更好,更加繁荣和稳定。”事实证明,这一构想获得了成功,并取得包括港澳同胞在内的全国人民认同与支持,也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赞誉。即便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亚洲金融风暴猛烈冲击下,香港仍然保持了繁荣与稳定,这是个十分鲜活的客观的例证。澳门回归、发展,也有力地说明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正确性、科学性,海峡两岸还有什么见解不能取得一致,不能达到统一呢?只要台湾当局摒弃前嫌,放弃“台独”,两岸必能达成利国利民的统一共识。 第二,增进互信,加深理解。传统文化尤其是长期占居中国主导地位的儒家文化,是联系两岸人民的纽带。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深深渗透入每一位中国人的心中,维持了两岸同一民族的心理稳定性。大力进行两岸传统文化交流,可以唤醒台湾人民的“大中华意识”。如果未来两岸能实现中华文化复兴基础上的统一,更是全球华人所乐见的。海峡两岸同是中国人,中国有古老的文化,更有许多优良传统,比如诚实、信任、和睦、友善等,为了实现祖国统一大业,造福子孙后代,搭好对话桥梁,沟通谈判渠道。台湾方面不必过多仰仗美国人的鼻息,期望美国的支援,不必用大量纳税人的金钱去购买昂贵的与民生无关的军事装备或新式武器。祖国大陆的方针是和平统一,当然时间也不能是无限期的,只要不搞“台独”,不损害国家领土的完整,在一个中国的原则大前提下,商谈祖国统一大计,便能化干戈为玉帛,消除战争阴霾,造福两岸人民及子孙后代。因此,台湾方面应彻底抛弃“台独”幻想,一切不利于和平统一的话不说,一切不利于和平

影响台湾问题解决的因素

中国外交结课作业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影响台湾问题解决的因素 台湾从古自今都属于中国的领土,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的主权至今还没有真真的属于大陆,追根溯源,可以追溯到晚期时期,甲午中日战争的战败,清政府和日本签署了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宝岛台湾被日本占领五十多年,直到抗日战争的结束,台湾才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国共内战的爆发,最后蒋介石被迫逃亡台湾。此时,中共准备收复台湾,但是在国际上发生了一件大事。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即采取武装干涉政策,并出兵朝鲜,而且命令美国海军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分析了当时的时局,决定抗美援朝,维护祖国的周边和平,抗美援朝就此爆发了。台湾主权的收复,就此耽搁,直到现在也没有收复。 纵观历史,台湾就是中国的一部分,谁也无法否认和更改。台湾问题的形成,是国内和国外事件造成的。但是台湾问题的解决取决于以下几方面:首先,中华人民共合国对台湾的态度,是解决台湾问题最最要的因素,即何时,以什么方式解决是主要;其次,在国际方面,美国,日本,欧盟对台湾的态度也是解决台湾问题必须考虑的;再次,台湾台独势力阻碍台湾的和平与统一。 在国内来看,抗日战争胜利后,从表面看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实际上,国共双方内战不断,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凭借台湾和美国的支持,妄想和新生的新中国长期对峙下去,企图收复大陆,而且制定了一个反攻大陆的计划,导致台湾未能融入中国新生的血液之中。反攻的计划失败后,到后来的民进党搞独立。抗美援朝的爆发,使得中共失去了收复台湾的绝佳的机会。一国两制的方针,成功的收复了香港和澳门,是中共领导人对台湾的收复充满了希望和信心,在港澳相继实践成功此后大陆采取了以和平的方法收复台湾。抗美援朝结束后,国家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原则,国家的重点是建设经济,从而缓和了台湾问题,从邓小平到现在主席胡锦涛都实行这个原则,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绝不使用武力,但不放弃不使用武力。 现阶段对台湾问题有以下方针:一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中国的主权和领土绝不容许分割,反对台湾独立,必须以一个中国原则。二是,不反对,台湾同外国发展民间性经济文化关系;三是,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进行谈判,并达成协议。在此基础上,共同承担义务,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并对今后两岸关系的发展进行规划;四是,中国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决不是针对台湾同胞,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搞“台湾独立”的图谋的。 在国际方面,美国,日本,欧盟对台湾的统一有相当大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美国。台湾是在整个西太平洋,第一岛链的关节点上,是一个要害地区,是太平洋盆西緣地区的南

考试复习指南答题第四章 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

第四章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 1、(单选题)依法行政是()的基础和保障。A.文明执法 2、(单选题)在依法治国不断深入的当今,行政机关()往往成为了行政权力运行中 的一大风险。 C.不依法决策 3、(单选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一项基本原则,这一原则贯穿于宪法始终、体现在各部法律之内。B.权力制约 4、(单选题)培养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首先必须要(),深入学习宪法和法律的相关规定,切实做到严格依法行使职权、履行职责。C.结合实际 5、(单选题)下列关于职权法定的表述错误的是()。 C.非经法律授权,不得作出行政管理行为,超出法律授权范围,不享有对有关事务的管理权,否则都属于刑事违法 6、(单选题)()是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基础内容和基本遵循。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7、(单选题)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掌握管理国家的权力,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C.共产党执政

8、(单选题)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首次将“人权”概念载入宪法,明确规定“()”。B.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9、(单选题)行政机关的岗位职责来自于(),必须要牢固树立岗位权力清单意识,在想问题、作决策和办事情中,必须严格遵循法律规则和法定程序,切实做到依法尽职、依法行权。C.法律授权 10、(单选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制度,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D.权力清单 11、(单选题)1991年11月1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向世界公布了新中国第一份()的白皮书,以政府文件的形式正面肯定了人权在中国政治发展中的地位。 D.《中国的人权状况》 12、(单选题)()成为推进依法行政和建设法治政府的一项重要抓手。 D.强化行政执法监督 13、(单选题)行政垄断指行政机关(),违法提高市场准入门槛、违法指定特定企业从事特定业务、违法设置条件限制其他企业参与竞争等行为。 A.滥用行政权力 14、(单选题)有关部门要切实按照中央的要求,把()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 C.法制建设成效

解决台湾问题的困境与对策

一、解决台湾问题的困境 (一)美国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大障碍 冷战结束后,美国政府对中国推行的是“接触”加“抑制”政策。美国插手台湾问题,从根本上说,绝不是为了台湾,而是为了美国自己的利益。 政治上,美国日益感到中国所带来的威胁和挑战,台湾问题当然是美国遏制中国的一张王牌。美国力图通过加强与台湾关系,控制海峡两岸局势来阻挡中国的统一与强大,维持亚太地区目前的战略均势,确保美国在这一地区的主导地位及其在这一地区至关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经济利益。 经济上,美国是台湾最大利益的获得者。台湾是美国的第五大贸易伙伴,台湾对于美国来说有至关重要的经贸利益。美国插手台湾问题,除了用武力庇护台湾当局外,对台湾更是倾注了百亿美元以上的投资 军事上,台湾海峡是美国在亚洲安全防御体系中的重要环节。首先,台湾可以作为美军向波斯湾、印度洋部署力量时的补给、休整地。而如果中国统一,美国失去台湾这艘“不沉的航空母舰”,将对它的军事部署带来很大的困难。其次,台湾是中国直接面向太平洋的唯一岛屿,海峡两岸的分离有助于限制中国海权的发展。战时通过控制台湾海峡,可以切断中国与海南舰队的衔接。 另外,同样处于美国保护伞下的日本也积极参与台湾问题。由于中日两国历史的宿怨和日本对中国统一台湾后将切断日本海上运输线的恐惧,日本必然积极参与台湾问题,它最希望中国天下大乱。日本因素使和平统一台湾更加复杂化和困难。 (二)台湾当局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大阻力 台湾现在有完整的“国家”架构,它设有“总统”、“副总统”,其下设行政、立法、司法、考试和监察五个院,这五个院之下又有许多部委;除立法院,还有国民代表大会;军队也是中央政府的建制,设有国防部长、参谋总长、陆海空三军总司令、联勤总司令;法院和监察院也是从中央到地方都配套。完整的国家机器养活了一大批既得利益者,他们不希望失去现有的统治地位,从而失去权利和利益。因此,无论国民党还是民进党,他们都在想方设法抵制“一国两制”,成为解决台湾问题的最大阻力。 (三)大多数台湾民众希望“不统、不和、不独”,维持现状的心态给解决台湾问题带来一定的难度 由于台湾和大陆目前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上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大多数台湾同胞希望两岸暂时维持现状。除了因为两岸隔绝的时间太长,以及台湾当局长期对大陆刻意的歪曲宣传,使得台湾民众对大陆了解不深,心存疑虑. 二、我们的对策 台湾问题的性质是由法理“一个中国”与分裂的中国这个基本矛盾所决定的,因此台湾问题自始至终都是中国的内政问题。今后,邓小平所提出的“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祖国统一模式仍然是我们的最佳选择。 在这一模式的指导之下,具体来说,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好准备: (一)国际上,促使中美关系平稳发展,使台湾当局和日本失去靠山

解决台湾问题面临的挑战

解决台湾问题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台湾问题是指1949年中华人民过喝过成立与国民党败退台湾,至今所衍生的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问题。众所周知,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每个主权国家的神圣权利,那么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也是中国共产党以及中国人民多年来的愿望。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美国实力相对而言有所下降以及中国创造性的提出了解决台湾问题的一国两制的方针,这些都为中国共产党解决台湾问题奠定了基础。但是,台湾问题的解决也面临着国际形势、台湾民众的意识、以及台独势力的影响,因此解决台湾问题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总体来说,随着中国的不断强大,台湾问题的解决是迟早的事,中国一定会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 一、面临的机遇 1.、大陆与台湾同祖同源 海峡两岸同胞都是炎黄子孙,两岸历史文化传统相同,语言相同,两岸同胞血浓于水。历史上,中国政府与台湾的第一次接触是在公元230年,当时孙权派遣大将卫温、诸葛直率军到达夷州。到隋朝,隋炀帝在大业3年(607年)先后派出朱宽、海师何蛮等人两次前往当时被称为“流求”的台湾。宋朝工商业比较发达,出现较多的往来和经济活动,为便于管理,开始在台澎地区设立管理机构,台澎地区正式纳入宋代版图,元朝正式在澎湖设立“巡检司”。这是中央政府派驻台澎地区的第一个行政执法机构。明朝朝廷在基隆、淡水二港派驻军队,是中央政府第一次在岛内驻扎军队,保卫海防。1683年,清政府统一台湾后,在台湾本土内正式设立台湾府,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管辖,至此清政府对台湾地区已经建立了完整的统治机构、制度,进行有效管理。1885年,正式设立台湾省,刘铭传为台湾第一任巡抚。这么多的第一次正是向我们诉说着大陆与台湾的一衣带水,不可分割。这么多第一次也包含着大陆人对台湾的关怀,以及台湾人对大陆的向往。正是这绵延数千年的交流,让中华文化深入到台湾人的心中,而他们也在不断地创造者中华文化,因此,大陆与台湾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所以台湾复归大陆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是两岸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 2、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紧紧围绕经济建设,大力发展经济,三十多年来取得了重大成就。并且非但没有被资本主义分化瓦解,反而在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大踏步前进。包含软实力与硬实力的综合国力大幅提高,这在全世界是有目共睹。在中国共产党领带下的中国,在政治上,民主化进程不断推进,公民权利不断丰富,依法治国被写入宪法,人民的权利得到保障。经济上,经济高速发展,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军事上,蛟龙号深入海底,航母出海,军事实力大增。外交上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获得世界各国广泛赞誉。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各国借助于中国大陆的地方越来越多,中国的话语权也不断提升。大陆在两岸的博弈中越来越占据主动权,也越来越自信。并且在国际上认同一个中国的国家越来越多。这些都为祖国的统一大业积聚着正能量。 3、“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 1982年邓小平创造性的提出了解决台湾问题的“一国两制”的方针,方针提出后首先在香港澳门地区得到实践,并成功的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港澳回归后,中国政府履行承诺,港澳的制度和生活方式基本保持不变,充分保障了港澳人民的自由、人权等价值观,保障了港澳人民的合法权益。在遭遇的两次世界性经济危机中,港澳基本未受多少影响,在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中尚属少见,足以见证回归祖国巨大的优越性。并且在回归后,港人治港,澳人治澳,民主进程不断推进,港澳人民第一次享受到了当家作主的权利,社会各项事业得到长足的进步与发展。实践证明,港澳回归祖国是正确的,这让当初不相信港澳回归祖国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