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网络及通信

合集下载

第8章 PLC的通信及网络

第8章 PLC的通信及网络
erties)”按钮,出现“PC/PPI电缆属性(Properties -PC/PPI Cable(PPI))” 对
话框,如图8-14所示。 4)在“PC/PPI电缆属性” 对话框的“PPI”选项卡中对本站(STEP7-Micro/
WIN)地址(默认设置为0,一般不需改动)、通信超时进行设置,可选择使 用高级PPI和多主站网络,可对网络传输速率、网络最高站址进行选择。 5) 单击“本地连接(Locol Connecting)” 选项卡,可选择计算机的通信口 以及选择是否使用调制解调器进行通信。
支持的协议 PPI PPI PPI、MPI和PROFIBUS
PC/PPI电缆 RS⁃232C/PPI和USB/PPI多主 站电缆 CP 5511类型II、CP 5512类型 II PCMCIA卡,适用于笔记 本电脑 CP 5611(版本3以上)PCI卡 CP 1613、CP 1612、SoftNet7 PCI卡 CP 1512、SoftNet7 PCMCIA 卡,适用于笔记本电脑
(CPU221、CP U222、CPU224: 0 CPU224XP和 CPU226:0或1)
当EN=1时, 在自由口通信模 式下通过指定端 口PORT从远程 设备上读取数据 存储于数据缓冲 区TBL
2.控制寄存器和传送数据表
(1) 控制寄存器 (2) 传送数据表
(1) 控制寄存器
将特殊标志寄存器SMB30和SMB130的低2位设置为2#10,其他位为0,即 SMB30和SMB130的值为16#2,则可将S7-200 CPU设置为PPI主站模式。
9.6k、19.2k、18 7.5k 9.6k、19.2k、18 7.5k 9.6k~12M
(2) 多主站单从站PPI网络
图8-8 多主站单从站PPI网络

谈三菱PLC的网络协议及通讯方法

谈三菱PLC的网络协议及通讯方法

谈三菱PLC的网络协议及通讯方法三菱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一种常见的自动化控制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

它通过网络协议和通讯方法实现与其他设备之间的通信,以实现系统的自动化控制和数据交换。

本文将就三菱PLC的网络协议及通讯方法展开讨论。

一、三菱PLC的网络协议在网络通信中,协议是设备间进行数据交换的规范。

三菱PLC支持多种网络协议,主要包括以太网(Ethernet)、DeviceNet、Modbus、Profibus等。

1. 以太网(Ethernet):以太网是一种常见的局域网通信协议,三菱PLC通过以太网协议可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

以太网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具有传输速度快、可靠性高的特点。

2. DeviceNet:DeviceNet是一种用于工业自动化的通信协议,主要用于连接工厂生产线上的各种设备。

三菱PLC通过DeviceNet协议可以与其他DeviceNet设备进行通信,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和控制。

3. Modbus:Modbus是一种开放的通信协议,用于连接不同供应商的设备。

三菱PLC通过Modbus协议可以与其他支持Modbus协议的设备进行通信,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控制。

4. Profibus:Profibus是一种用于工业自动化的通信协议,用于连接生产线上的各种设备。

三菱PLC通过Profibus协议可以与其他Profibus设备进行通信,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和控制。

二、三菱PLC的通讯方法三菱PLC实现与其他设备之间的通讯,除了网络协议外,还需要采用适当的通讯方法,主要包括点对点通讯和多点通讯。

1. 点对点通讯:点对点通讯是指单个PLC与一个或多个设备之间建立独立的通讯链路进行数据交换。

这种通讯方式适用于较简单的控制系统,通讯速度较快且可靠。

2. 多点通讯:多点通讯是指多个PLC之间通过网络建立通讯链路,实现多个PLC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协同控制。

这种通讯方式适用于较复杂的自动化系统,能够实现多个设备之间的实时数据共享和联动控制。

plc网口通讯协议有哪些

plc网口通讯协议有哪些

plc网口通讯协议有哪些现代工业自动化领域中,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PLC通过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实现自动控制和监控。

而PLC与外部设备之间的通信,则需要通过特定的协议进行数据传输。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PLC网口通讯协议。

一、MODBUS协议MODBUS是一种常见的PLC网口通讯协议,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它采用分布式网络结构,通过主从通信方式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

MODBUS协议使用简单、灵活,支持串行和以太网通信,通信速率高,兼容性好,成本相对较低。

因此,许多PLC和外部设备都支持MODBUS协议。

二、Ethernet/IP协议Ethernet/IP协议是以太网工业协议的一种,采用面向连接的通信方式。

它在基于TCP/IP的以太网上提供实时控制和数据传输服务。

Ethernet/IP协议支持高速数据传输,并提供诊断、配置和安全性功能。

许多PLC和其他工业设备均支持Ethernet/IP协议,使得设备之间的通信更加方便和可靠。

三、Profinet协议Profinet(Process Field Network)是一种用于工业现场总线和以太网的通讯协议。

它是由德国自动化技术协会(Profibus & Profinet International)制定的标准协议。

Profinet协议支持高速数据传输和实时控制,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灵活性。

它可以用于小型机器和设备控制,也可以应用于复杂的生产线系统。

四、CANopen协议CANopen是控制器区域网络(CAN)的一个开放性应用层协议。

CANopen协议主要用于工业机械、自动化设备和车载应用的通信。

它具有较高的实时性和可靠性,适应性强,能够实现多节点之间的快速通信。

CANopen协议不仅适用于PLC与外部设备的通信,还可以用于PLC之间的通信。

五、Profibus协议Profibus是一种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的现场总线标准协议。

plc本体的网口和通讯模块

plc本体的网口和通讯模块

plc本体的网口和通讯模块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现代工业自动化领域中常用的控制设备,它通过接口和其他设备进行通信,实现自动化系统的运行和监控。

在PLC中,网口和通讯模块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是PLC与外部设备、网络以及人机界面之间的关键桥梁。

一、了解PLC本体的网口和通讯模块PLC本体的网口(Ethernet Port)是PLC通过以太网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的接口。

通过网口,PLC可以连接到局域网或互联网,实现与其他设备的数据交换和远程操作。

网口通常具备传输速度快、稳定性高以及支持协议多样化等特点。

通讯模块(Communication Module)是PLC用于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的模块。

通讯模块通常包括串口、CAN总线、以太网等不同类型的接口。

PLC通过通讯模块与传感器、执行器、触摸屏、上位机等设备进行数据的读取和控制操作。

通讯模块的种类繁多,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不同的通讯模块来满足系统的要求。

二、PLC本体的网口和通讯模块的应用1. 数据采集和监控PLC通过网口和通讯模块连接到局域网或互联网,并与上位机、SCADA(监视、控制和数据采集系统)等设备进行通信。

这使得工程师可以通过远程操作管理和监控PLC系统。

例如,工程师可以远程读取和分析实时数据,进行趋势分析、故障诊断等,提高生产过程的可靠性和效率。

2. 远程维护和升级通过PLC的网口和通讯模块,工程师可以进行远程维护和升级PLC系统。

当系统出现故障时,工程师可以通过远程访问PLC,进行故障诊断和修复,大大提高了故障处理的效率。

此外,通过远程升级,工程师可以及时更新PLC的软件和固件,使系统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3. 数据传输和共享网口和通讯模块为不同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共享提供了便利。

通过通过以太网或其他网络协议,PLC可以与其他设备进行数据的读取和写入,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交互。

这在多设备协同工作、信息化生产环境等场景中具有重要作用。

三、PLC本体的网口和通讯模块的选型和应用注意事项1. 选型在选择PLC本体的网口和通讯模块时,需要根据实际需求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两个plc网口通讯怎么设置

两个plc网口通讯怎么设置

两个plc网口通讯怎么设置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一种常用于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硬件设备,它通过逻辑程序和输入输出模块来实现对工业过程的控制。

在工业自动化领域,PLC之间的通信至关重要,能够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交互和协调工作。

本文将讨论两个PLC网口通讯的设置方法与技巧。

在进行PLC通讯设置之前,首先要明确PLC之间通信的目的。

通常来说,PLC之间的通信可以用于以下几个方面:数据传输、状态监测、工艺协调等。

在具体应用中,根据具体需求选择通信方式和通信协议。

通信方式主要有两种:串行通信和以太网通信。

串行通信在小规模的系统中较为常见,使用RS485或RS232等接口进行连接。

以太网通信则适用于大规模系统或需要高速传输的场景。

本文将重点讨论以太网通信方式。

首先,确保PLC之间所处的网络环境正常工作。

PLC通信是基于TCP/IP协议,因此需要配置相应的IP地址、子网掩码和网关等信息。

保证PLC所处的局域网内没有IP地址冲突,并确保网关的设置正确。

另外,还需要确保PLC之间的通信网线连接正常,避免信号干扰和线路故障。

其次,配置PLC的通信参数。

在PLC的设置菜单中,一般会有通信参数相关的选项。

根据具体设备和通信方式的要求,设置正确的通信协议、端口号等参数。

此外,还需要设置PLC的站号和数据格式等信息,以确保通信能够正常进行。

接下来,编写PLC的通信程序。

PLC的通信程序是通过编程语言(如LD、ST等)来实现的。

根据通信协议的要求,编写合适的程序代码,实现与其他PLC之间的数据交换和通信功能。

在编写程序时,需要注意数据传输的方式和数据格式,保证通信的稳定和可靠性。

除了上述的基本设置与编程,还可以通过一些高级技巧来优化和改进PLC的通信设置。

例如,使用心跳包机制来监测通信状态,及时发现和处理通信中断或异常情况。

另外,可以使用数据加密和校验等技术来提高通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通过合理的优化和调试,可以确保PLC之间的通信稳定、高效。

plc网口通讯与串口通信

plc网口通讯与串口通信

plc网口通讯与串口通信工业自动化领域中,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一种常见的设备,用于控制和监测各种生产过程。

而PLC的通讯方式,主要有两种:网口通讯和串口通信。

本文将对这两种通讯方式进行深入探讨,并比较它们的优缺点。

一、PLC网口通讯的特点PLC网口通讯,顾名思义,是通过网口(Ethernet)来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

这种通信方式具有以下特点:1. 高速传输:网口通讯使用的是网络协议,数据传输速度快,多达千兆位每秒。

2. 长距离传输:采用以太网协议的PLC网口通讯可以在几百米到数公里的范围内实现远程通信。

3. 多设备连接:网口通讯可以通过交换机或集线器连接多个PLC设备,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传递和共享。

4. 实时性强:PLC网口通讯可以提供较高的实时性,适用于对生产过程监控和控制要求较高的场景。

二、PLC串口通信的特点PLC串口通信是通过串口(Serial Port)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特点如下:1. 传输距离有限:串口通信的传输距离相对较短,通常在十米左右。

2. 通信速率较低:串口通信的速率通常在几十kbps~几百kbps 之间,相对于网口通讯而言较慢。

3. 简便连接:串口通信不需要额外设备,只需要通过串口线连接即可。

4. 老设备兼容性好:由于串口通信具有较长的应用历史,许多老型号的PLC都支持串口通讯,具有较好的兼容性。

三、网口通讯与串口通信的比较1. 传输速度:网口通讯具有更高的传输速度,能够满足高速数据传输的需求,而串口通信由于速率较低,适用于少量数据交换需求。

2. 传输距离:网口通讯的传输距离远大于串口通信,可满足大型工厂或跨越较长区域的通信需求。

3. 成本方面:串口通信相对简单,无需额外设备,成本较低,而网口通讯则需要交换机等设备的支持,成本要更高一些。

4. 兼容性:虽然网口通讯处于日益普及的趋势,但许多老型号的PLC仍然只支持串口通信,因此在现有设备的兼容性上更有优势。

综上所述,PLC网口通讯与串口通信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PLC网络及通信

PLC网络及通信
在通信网络中,各网络节点,各用户主机为了进行通信,就必须共 同遵守一套事先制定的规则,称为协议。
9.1.3 通信方式 1.串行数据传送与并行数据传送
(1)并行数据传送 (2)串行数据传送
2.异步方式与同步方式
串行通信数据的传送是一位一位分时进行的。根据串行通信数据传 输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异步方式和同步方式。
效时,激活发送的数据缓冲区 (TABLE)中的数据。通过通 信端口PORT将缓冲区
(TABLE)的数据发送出去
接收指令RCV,输入使能端有
效时,激活初始化或结束接受
RCV TABLE, 信息服务。通过指定端口
PORT
(PORT)接受从远程设备上传
送来的数据,并放到缓冲区
(TABLE)
8/13/2024 2:06 PM
8/13/2024 2:06 PM
返回第一张 上一张幻灯片 下一张幻灯片
D表示操作是否完成, D=1表示完成,D=0表示 末完成; A表示操作是否排队, A=1表示排队有效,A=0 表示排队无效; E表示操作返回是否有 错误,E=1表示有错误, E=0表示无误。 E1、E2、E3、E4错误 编码,执行指令后E=1 时,则由这4位返回一个 错误码。
EN SC EC IL C/M TMR BK 0
EN 表示接收允许。=0,禁止接收信息;=1,允 许接收信息。
SC 表示是否使用SMB88或SMB188的值检测起始信 息。=0忽略;=1,使用。
EC 表示是否使用SMB89或SMB189的值检测结束 信息。=0忽略;=1,使用。
IL 表示是否使用SMB90或SMB190的值检测空闲信 息。=0忽略;=1,使用。
第九章
图9-39 利用MPI或CP卡和S7-200 CPU通信

PLC的通信与网络

PLC的通信与网络
远程技术支持
通过PLC通信网络,实现远程技术支持和故障排除, 提高维护效率。
04
PLC通信与网络的挑战与 解决方案
网络安全性
总结词
随着工业自动化的发展,PLC通信与网络 的安全性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VS
详细描述
PLC通常用于控制工业设备,其通信与网 络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工业生产的安全和 稳定。由于PLC通常暴露在公共网络中, 因此容易受到网络攻击和恶意软件的威胁 。为了确保PLC通信与网络的安全性,需 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例如使用加密 技术、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来保护 PLC设备和数据的安全。
02
Profinet协议
03
EtherNet/IP协议
基于以太网的实时工业以太网协 议,支持实时数据传输和控制功 能。
由Cisco和Rockwell自动化共同 开发的工业以太网协议,支持 TCP/IP和UDP通信。
数据传输方式
串行通信
通过数据线逐位传输数据,常见的串行通信协议有RS-232、 RS-485等。
AI技术还可以与边缘计算技术相结合,实现更高级别的数据处理和分析,为工业自 动化控制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可能性。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数据处理与分析
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生产决策提 供支持。
数据可视化展示
将采集到的数据以图表、曲线等形式展示在监控界面上,方便操作 人员实时掌握生产情况。
远程控制与诊断
远程控制
通过PLC通信网络,实现对生产线的远程控制,方便 对生产线进行调试和维护。
远程诊断
通过PLC通信网络,获取设备的运行数据和故障信息, 对设备进行远程诊断和维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模式2(FX1N/FX2N/FX2NC)
站点号
0 1 2 3 4 5 6 7
位软元件(M)64点 M1000~M1063 M1064~M1127 M1128~M1191 M1192~M1255 M1256~M1319 M1320~M1383 M1384~M1447 M1448~M1511
软元件号
是将很多个字符组成一个信息组(通常称 为帧),用同步字符来表示信息组的开始, 由定时信号实现发送的同步的传送方式。 传送速率高,但软、硬件价格也高。
(2)异步传送(asynchronous transmission)
是指按一种约定的格式将数据信息一帧 一帧地不同时传送的方式。(如PLC串行 通信)
-Link简介
CC-LinK是一种简单的开放式现场总线,利 用总线将各站连接来,各站对总线具有共 享权和访问权。简单的总线解决了工业现 场复杂的配线问题,大幅度地降低了工程 成本和时间,提高了可靠性和稳定性。其 低层通信协议基于使用十分普遍的EIA485 通信协议。
2.协议配置
-Link配置
FX0N、FX1S的数据单元分配:
组号
4.并行连接组号
同一系列或同一组
1
不同系列的PLC之间可
2
以进行并行链接,但不
3
同组之间的 PLC不能进
4
行并行链接。
5
系列 FX2N、FX2NC
FX1N FX1S FX0N FX2、FX2C
连接
(二)多台PLC的链接
1.链接方式 多台PLC之间的通信称为同位通信,又称1:N网络。
持数据通信。——已逐渐为MELSECNET/10代。
2. MELSECNET/10网络 通过网络组件(如:A1SJ71LP21A1SJ71LP21GR:
令牌环形网;A1SJ71BR11:令牌总线网)将任意的 CPU组件挂接到网络系统中。用于A系列的PLC网络 系统。传输速率10Mbit/s。
可以承担以计算机为支撑的工厂柔性制造系统 众多的数据流,有很强的网络监控能力。
2.普通模式(M8162为OFF) 通信时间:70ms+主站扫描时间ms+从站扫描时间ms FX2N(C)、FX1N、FX2和FX2C的数据传输在1:1的基础
上通过以下辅助继电器和数据寄存器完成。 辅助继电器:100个;数据寄存器:10个。
例:
(1)主站点的X0~X7的状态从从站点的Y0~Y7输出。 (2)主站点D0+D2的运算结果小于或等于100时,从站点的Y10接通。 (3)从站点m0~m7的状态输出到主站点的Y0~Y7。 (4)从站点的D10的值作为主站点T0的设定值。
FX0N、FX1S的数据传输在1:1的基础上通过 以下辅助继电器和数据寄存器完成。 辅助继电器:50个;数据寄存器:10个。
3.高速模式(M8162为ON) 通信时间:20ms+主站扫描时间ms+从站扫描时间ms FX2N(C)、FX1N、FX2和FX2C的数据单元分配:
例:
(1)主站点D0+D2的运算结果小于或等于100时,从站点的Y10接通。 (2)从站点的D10的值作为主站点T0的设定值。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nternational Standard Organization) 制定了开放式互相通讯协议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 建立了IEEE802通信协议标准。
Master
Local
HMI
Master
Rx/y Bit Rx/y Bit Rx/y Bit Rw Word Rx/y Bit Rw Word Rx/y Bit Rw Word
网络上所有站点按某种方式排序,令牌按此顺序 一站一站依次传送,只有得到令牌的站才有权控制 和使用网络。
——在工业控制中较为常用。
2. 主要形式
1. MELSECNET/Ⅱ网络 网络组件为A1SJ71AP21、 A1SJ71AP21-S3等。 为双环网络,其中一个为正向环(或称主环路), 另一个为反向环(或称副环路)。如果 主环路发生故障,系统自动且换到副环路;如果 两个环路都发生故障,则仍可在连接的站之间保
3.RS-485串行通信接口 在RS-422的输出端设置一个输出“使能端”, 则
形成RS-485接口。半双工通信方式。可连接多达 128个收发器,实现真正的多点双向通讯。
RS-485可以采用两线和四线方式。
引脚 号 1 2 3 4 5
RS-485四线脚号
引脚名 称
RDA RDB SDA SDB GND
RI(CI)
信号名称 载体检测 接收数据 发送数据数据端准备 数据端准备 信号接地 数据集准备 请求发送 清除发送 调用指示
2.RS-422串行通信接口 美国电子工业协会(EIA)于1977年推出的新
接口标准RS-499的一个子集。采用平衡差分传 输方式。全双工通信方式。 具有足够好的 抗干扰能力。
(二)数据通信方式
1.数据传送方向 (1)单工通信
数据的传送始终保持同一个方向,而不 能进行反向传送。
(2)半双工通信
数据可以在两个方向上传送,但同一时 刻只限于一个方向传送。
(3)全双工通信 数据可以在两个方向上同时发送和接收。
2.同步传送和异步传送 (1)同步传送(synchronous transmission)
主站点通信错误时为ON
L
R
M505~M511 M8014~M8190
从站点通信错误
从站点通信错误时为ON
M/L
R
M503
M8191
数据通信
与其他站点通信时为ON
M/L
4.数据寄存器 D8176:设置站点号。 D8177:设置从站点总数。 D8178:设置刷新范围。 D8179:设置重试次数。 D8180:设置通信超时。
PLC网络与通信
一、数据通信网络的基本概念
(一)数据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 1.传送设备:包括发送器和接收器。
PLC网络称主站和从站。 2.通信介质:连接传送设备的数据线。
主要有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等。 3.通信协议:数据通信所必须遵守的规则。
由国际上公认的标准化组织或其他专业 团体集体制定。
主要国际化组织
D8120通信格式定义表
三、PLC与PLC之间的通信
(一)并行链接 1.概述
并行链接即1:1通信,它应用特殊辅助继电 器和数据单元在两台PLC间进行自动的数据 传送。 M8070:主站驱动。 M8071:从站驱动。 M8072:PLC运行时为ON。 M8073:M8070 /M8071设置不正确时为ON。 M8162:高速模式时为ON。 D8070: 监视时间,默认为500ms。
例:
5.三种模式对应软元件
(1)模式0(FX0N/FX1S/FX1N/FX2N/FX2NC)
站点号
位软元件(M)0点
软元件号
字软元件(D)4点
0
D0~D3
1
D10~D13
2
D20~D23
3
D30~D33
4
D40~D43
5
D50~D53
6
D60~D63
7
D70~D73
(2)模式1(FX1N/FX2N/FX2NC)
是将各站的通信接口或适配器连接成一闭合环形线 路的网络。每站都可以请求发送和接收信息,此信息 接收完后,仍可继续往后传送,直至发送该信息的环 路接口为止。
(3)总线型 是一种利用总线将所有站连接起来的网络。各站
对总线具有共享权和访问权。为防止两个或两个以 上站同时发送信息而发生冲突,采用令牌总线协议 通信方式。(令牌为一组二进制数)
说明
数据接收信号线A 数据接收信号线B 数据接收信号线A 数据接收信号线B
接地信号线
RS-485两线脚号
引脚 引脚名


1
RD
2
SD
3 GND
说明
数据接收信号线 数据接收信号线
接地信号线
两线方式连接
(四)PC、三菱PLC、触摸屏及变频器间 的通信接口和通信连接
二、PLC与计算机的通信
(一)计算机与单台PLC的通信 1.PLC的通信接口是RS-232C接口时,可
网络中必须有一台PLC为主站,其他PLC为从站,最 多可链接8台FX系列PLC。 所需设备:FX0N-485ADP、FX2N-485-BD、 FX1N485-BD.
2.通信规格
传送规格
最大传送距离
通信方式
传送速度
最多链接台数
链接 设备 点数
模式0 模式1 模式2
RS-485
500m(如果在系统上使用机能扩充板时则为50m) 半双工通信 38400bit/s 8台
直接用适配电缆进行连接。 2.PLC的通信接口是RS-422接口时,必须
在PLC和计算机之间增加一个RS-232C/RS- 422 接口转换模块。如:SC-09、FX- 232AW。
(二)计算机与多台PLC的通信
1.连接方式 一台计算机最多可与16台FX系列PLC连接通 信,称为1:N网络。
2.通信格式 通信格式由PLC中的特殊数据寄存器D8120设置。 D8121用于设置站号。设定范围为H00~ H0F。 D8129用于设置检验时间(单位10ms)。
位元件不刷新,字元件刷新每站的4点 位元件刷新32点,字元件刷新每站的4点 位元件刷新64点,字元件刷新每站的8点
3.辅助寄存器
特性 R R
辅助继电器
FX0N FX1S
FX1N FX2N(C)
名称
描述
响应 站点
R
M803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