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的临床应用进展
丹参注射液的临床应用及配伍分析

丹参注射液的临床应用及配伍分析丹参注射液是一种中药注射剂,采用丹参根部药材为主要原料,经过提取、浓缩等工艺制成。
它具有活血化瘀、抗炎抗血小板凝集等功效,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丹参注射液的临床应用及其与其他药物之间的配伍关系进行分析。
一、丹参注射液的临床应用丹参注射液主要用于以下方面的临床应用:1. 心脑血管疾病:丹参注射液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改善心脑血管的微循环,减少血小板凝聚,降低血液黏稠度,从而改善心脑血供。
它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例如在心绞痛、脑梗死等方面有一定的疗效。
2. 血管炎症性疾病:丹参注射液具有抗炎作用,能减轻血管炎症反应,维护血管的正常功能。
因此,在一些血管炎症性疾病的治疗中,丹参注射液常常被应用,如血管炎、混合性血管炎等。
3. 血小板功能异常:丹参注射液可以抑制血小板的凝聚和聚集,对于一些血小板功能异常的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例如在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病例中,丹参注射液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
4. 术后治疗:丹参注射液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促进手术创面的愈合和修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在一些手术后的治疗中,丹参注射液被广泛应用。
二、丹参注射液的配伍分析在药物的配伍上,丹参注射液主要与以下几类药物配伍应用:1. 具有血流改善作用的药物:丹参注射液与异黄酮类药物如大黄、青蒿素等具有协同作用,能够增强药效。
这是因为丹参注射液可以促进微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而异黄酮类药物可以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双方联合应用可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2. 具有抗凝血作用的药物:丹参注射液的抗血小板凝集作用可以与肝素、华法林等抗凝血药物配伍应用,可以增强其抗凝血效果。
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时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来确定剂量及使用方式,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3. 具有抗炎作用的药物:丹参注射液的抗炎作用可以与激素类药物如地塞米松等联合应用,可以增强治疗效果。
这是因为丹参注射液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中的炎症介质释放和细胞黏附分子表达,从而发挥抗炎作用。
丹参注射液的临床应用

丹参注射液的临床应用【关键词】丹参;临床应用丹参是著名的活血化瘀药,现代药理学表明丹参对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等作用十分显著,以丹参为主有多种复方制剂。
复方丹参注射液目前临床应用日益广泛。
现将其临床作用总结如下。
1 临床作用1.1 心血管系统1.1.1 冠心病心绞痛卢健棋等用丹参注射液100 ml(含丹参50 g)静脉滴注,1次/d,治疗冠心病心绞痛66例,疗程14 d,总有效率83.3%,明显改善患者心痛、胸闷、心悸气短等症状[1]。
1.1.2 防治心肌缺血周苏宁等用复方丹参注射液30 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500 ml中,在麻醉完成后开始静脉滴注,维持至手术完毕或近手术结束防治心肌缺血。
总有效率90.17%,明显优于对照组[2]。
1.2 中枢神经系统1.2.1 高血压脑出血于高等用丹参注射液16 ml+10%葡萄糖注射液500 ml 静脉滴注,1次/d,用16 d,其余治疗与对照组相同,3周后,对血肿吸收、肝肾功能损害及肺部感染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丹参组预后良好,有效率为85.71%,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3]。
1.2.2 防治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cvs)沈一问等将307例头部外伤后住院未行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均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以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l+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静脉滴注,1次/d,全部病例于伤后2~3 d、7~10 d结合临床表现CT检查2~3次,结果两组发生cvs、病死率、伤残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4]。
1.2.3 新生儿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杨玮将58例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2~3 ml/kg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d,5 d为1个疗程,连用1~2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明显优于对照组。
丹参能明显改善脑缺血、脑损伤,明显降低后遗症及病死率[5]。
1.2.4 治疗急性脑梗死闵连秋等观察了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丹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丹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丹参是一种常用中药材,也是中药丹参注射液的主要成分之一、经过多年的研究,已经发现丹参中存在有多种活性化学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
下面将对丹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详细介绍。
1.化学成分:丹参中的活性成分主要包括:丹参酮、丹酚酸A、丹酚酸B、丹酚酸C、丹酚酸D、绿原酸、丹参素等。
其中,丹参酮是丹参的主要成分,具有抗炎、抗凝血、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
2.药理作用:(1)抗炎作用:丹参中的丹参酮、丹酚酸等成分能够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从而发挥抗炎作用。
研究表明,丹参能够显著抑制炎性物质的产生,减轻炎症反应,并且具有很好的治疗风湿和炎症相关疾病的效果。
(2)抗凝血作用:丹参中的活性成分能够通过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血栓的形成,减轻血液凝结,从而发挥抗凝血作用。
丹参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障碍,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
(3)抗肿瘤作用:丹参中的丹参酮等成分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
丹参酮可以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抑制其增殖和分化,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从而抑制肿瘤生长。
(4)抗氧化作用:丹参中的活性成分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自由基,减轻氧化损伤,保护细胞免受损害。
研究表明,丹参具有抗氧化应激和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5)保护心脑血管作用:丹参中的活性成分可以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压,保护心脑血管功能。
丹参还具有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肌供血,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等作用。
(6)调节免疫作用:丹参中的活性成分可以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增强免疫力,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增强抗体产生,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总的来说,丹参具有抗炎、抗凝血、抗肿瘤、抗氧化、保护心脑血管、调节免疫等多种药理作用。
这些作用使得丹参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炎症等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但是,丹参的作用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以及其临床应用的优化和安全性评价也需要进一步探讨。
丹参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论文

丹参药理作⽤与临床应⽤论⽂
浅析丹参的药理作⽤与临床应⽤
作为我国的传统中药,丹参的药理作⽤研究受到了很⼤重视并且取得了巨⼤进展,本⽂对丹参的药理作⽤和临床应⽤进⾏了浅析,丹参药理作⽤多样,临床作⽤明显,应⽤较⼴泛。
丹参;药理作⽤;临床应⽤
丹参是唇形科植物,其⼲燥根及根茎作为⼊药部位,是中药中研究较为深⼊的⼀种。
丹参味苦,性微寒,包含⽔溶性及脂溶性多种有效成分,有着⼴泛的药理作⽤。
1 化学成分及药物剂型
丹参的主要有效成分包括两⼤类:①酚酸类化合物;②丹参酮类化合物1。
前者是⽔溶性的,主要包括丹参酸a、b、c,后者是脂溶性的,主要包括丹参酮、隐丹参酮、异丹参酮等。
⽬前,常⽤的丹参制剂包括注射液、滴丸、复⽅丹参注射液、复⽅丹参⽚以及冠⼼丹参⽚,其中复⽅丹参⽚和冠⼼丹参⽚已被中国药典收载。
2 药理作⽤
2.1 对⾎液循环系统丹参对⾎液循环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
①使⾎流动⼒学效应得到良好改善:丹参作⽤于衰弱的⼼脏,使其在加强⼼肌收缩⼒的同时不增加⼼肌耗氧量。
此外,丹参能够扩张冠状动脉和肢体动脉,但是对于脑动脉显⽰⽆扩张作⽤。
②抗⾎栓作⽤:研究表明,丹参具有延长凝⾎时间的作⽤,⽽且能够降低⾎瘀患者的全⾎及⾎浆粘度,将红细胞的电泳时间缩减,从⽽接近正常⽔平。
丹参酮等成分可以抑制⾎⼩板中磷酸⼆酯。
临床常用丹参制剂药理作用的研究新进展

丹 参 (a i i o hz ug ) S l am l  ̄ i B n e 为唇 形科 植物 , 药 部位 而且 目前 尚无产 生耐药性 的报道 。孙 敦等0 6 v i f a 用 将 0例心绞痛病 人 以就诊顺序按 21 : 随机分为两组 ,一组 口服复方丹参滴 丸 ,
治热病烦躁神 昏及心悸失眠。 现代 医药 学根 据丹 参的功效 , 并 结合 以前 的方剂 与其 他药配伍 ,制成 多种复方制剂并 用于临 床 。我 院临床 常用 的丹 参制剂有复方丹参 滴丸 , 七片 , 丹 丹红 注射液 等被 用于心脑 血管的治疗 。本 文要根据近年来对 上述 三种丹参制剂 的药理 作用研究 , 结合临床应用 , 并 探讨并 总结 以防止血栓发生。 它们 的药理作用 , 并做一综述 。 1 . 2复方丹参滴丸 的药理作 用研究 1资 料 复方丹参滴 丸治疗冠心病 的药 理学基础是通过改善微循 1 . 1复方丹参滴丸 的临床应用 环 , 响外 周血循 环 内皮 素 的释放 , 影 舒张冠状动 脉 , 改善心肌 复方丹参滴 丸主要 由丹参 、 三七 、 冰片组成 。其 中丹参主 缺血 , 增强左心室功 能。阻滞钙通道和通道 , 拮抗心律失常来 要提取 以丹参素 为主的水溶性酚酸类有效 成分 ,三七 提取的 实现 的。 其抗血栓的药理学基础是改善微循环 , 降低心脑细胞 有效成分 为三七 总皂苷 ,然后加人其 他有效成分及 适当辅料 的耗 氧量 , 加清除 自由基 的酶体 系活性 ,使大脑神经细胞 增 经特殊工艺制成 的一 种高分散状态 的固体 分散物 。该 复方有 R A活性增高 。抑制血小板聚集 , N 促进 全血 黏度下降。 效成分 纯度高 , 散均匀 , 出速度 快 , 分 溶 可直接 经黏膜快 速吸 1 . 3复方 丹参滴 丸的临床药理作 用总结 收入血 , 肝脏首过 效应 , 大提高生 物利用 度 , 无 大 克服 了复方 通过 以上复方丹参 滴丸 的药理作 用及机理探讨 ,得 出复 丹参片经 口服时药效低 ,对 胃黏膜刺 激引发的 胃部 不适 等弊 方丹参滴 丸被 广泛用于冠心病 、 心绞痛 、 心肌缺血 。其新 的I 艋 病[ 1 】 。我院医生将其广泛用 于冠 心病 及心绞痛 治疗 , 得 了良 床应用是 在治疗 高脂血症和 动脉粥样 硬化上取得 了良好的效 取 好 的效果。 其疗效不仅优于传统 的抗心绞痛药 , 如消心痛等翻 果 。 , 秦培森等 究发现 , 研 复方丹参滴丸能降低血清总胆固醇、
促进血液循环的中药丹参

促进血液循环的中药丹参中药丹参,又称红参、丹参或丹根,是一种广泛运用于中医药领域的药材。
其独特的药理作用被证明可以有效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心脑血管功能,并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丹参的药理特性、制剂形式和临床应用,以及其在促进血液循环方面的治疗作用。
一、丹参的药理特性丹参主要成分为丹参酮和丹参酚等,具有多种药理特性。
首先,丹参具有抗凝血作用,可降低血液粘稠度,促进血液流动,进而改善血液循环。
其次,丹参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能够扩张冠状动脉和脑血管,增加血液供应量,并改善心脑血管功能。
此外,丹参还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减少自由基对血管的损伤,提高血管弹性,进而促进血液循环。
二、丹参的制剂形式和用法丹参制剂主要有口服剂、注射剂和外用剂。
口服剂常见的有丹参片、丹参胶囊等,通常用于长期调理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注射剂主要用于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等疾病的治疗,可以迅速发挥其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此外,丹参还可以制成外用剂,如丹参酒精涂剂、丹参膏等,用于外治疗烫伤、溃疡等疾病,帮助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三、丹参的临床应用基于丹参的药理特性和多样化制剂,丹参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广泛的适应症。
丹参可以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通过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症状。
此外,丹参还可以治疗脑卒中、脑血栓等脑血管疾病,改善脑血液供应,减少神经功能损伤。
同时,丹参还可用于治疗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与血液循环有关的慢性疾病,协助综合治疗。
四、丹参的促进血液循环作用丹参作为一种中药,通过多种途径促进血液循环。
首先,丹参可扩张血管,增加血液通量,改善微循环。
其次,丹参具有抗凝血作用,可以防止血液凝固,减少血栓形成,保持血液的流动性。
此外,丹参还能增加血管内皮细胞内一氧化氮的释放,放松血管壁,降低血管阻力,促进血液的畅通。
综上所述,丹参通过多种途径对血液循环产生积极的影响。
五、丹参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丹参作为一种药物,虽然具有良好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丹参的研究进展

丹参的研究进展关键词:丹参;有效成分;提取分离;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摘要:丹参是我国应用最为广泛的中草药之一,具有多种药理作用,本文综述了丹参的有效成分、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技术和丹参的临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Slavia miltiorrhiza BungeKey words:Slavia miltiorrhiza Bunge;Effective components ;Extraction and separation ;Pharmacological action ;Research progress Abstract:Slavia miltiorrhiza Bunge is one of the most widely used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It has many pharmacological effects.This paper reviewed the active components of 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 the technology of extraction and separation of the effective ingredients an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effect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1 前言丹参(Slavia miltiorrhiza Bunge)为唇形科鼠尾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药用部位主要为其干燥的根茎,是我国应用最为广泛的中草药之一。
主要产于安徽、山西、河北、四川和江苏等地,现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丹参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以后历代本草均有记载,《吴普本草》载:“茎华小,方如茬,有毛,根赤,三月五月采根,阴干。
”《本草图经》称:“二月生苗,高一尺许,茎干方棱,青色。
丹参研究和应用进展

丹参研究和应用进展摘要:本文从丹参的剂型、药理作用、药物间相互作用及合理应用方面做一综述,为丹参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丹参;药理作用;相互作用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 (Salvia miltiorrhiza Bge) 的干燥根及根茎,其有效成分一般可归为两大类,即水溶性成分和脂溶性成分。
脂溶性成分主要有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等,目前均以丹参酮作为脂溶性有效成分的参考指标。
水溶性成分主要有丹参素、原儿茶醛、咖啡酸、迷迭香酸、甲酯及丹酚酸 A、B、C 等。
虽对水溶性成分研究较晚但进展迅速,其中丹参素是丹参中最有效的活性成分之一,是丹参注射液的主要质量控制指标;丹参多酚酸盐也是丹参中重要的有效活性物质,2005版国家药典首次将丹酚酸B作为丹参片的质控标准。
丹参复杂的药理活性使其在临床应用广泛,本文就丹参的剂型、药理作用、药物间相互作用及合理用药等方面做一综述,为丹参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
1.丹参剂型目前出现了很多含有丹参的制剂,临床常用的剂型有片剂、胶囊剂、合剂、冲剂、膏剂、注射液、气雾剂等,此外还出现了一些新剂型如贴剂、滴丸、微胶囊等。
中药透皮给药防治冠心病的研究不断受到关注,临床报道有效率达80%以上。
经临床和动物实验观察,丹芪益心贴对心肌缺血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且无不良反应。
但丹参的有效成分经皮透过率较低,改善其透皮效果将会有更好的应用前景和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复方丹参滴丸是传统片剂的改进剂型,由丹参、三七、冰片3味药组成。
综合了片剂和液体制剂的优点,并避免了其缺点,具有服用方便、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等特点,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现已圆满完成美国FDA二期临床试验,证明复方丹参滴丸安全有效,其开启中药国际化的新篇章。
丹参的纳米脂质体目前受到研究者的青睐,研究非常广泛。
如冷冻干燥法制备隐丹参酮纳米脂质体,薄膜超声法制备丹参素柔性纳米脂质体,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丹参酮ⅡA纳米粒等,这种新剂型能增强丹参制剂的抗氧化性,有助于提高丹参类药物的稳定性,提高了产品质量,增强了疗效,为丹参临床应用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前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丹参的临床应用进展【关键词】丹参;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合理用药[摘要]目的:介绍丹参的临床应用范围、疗效及注意事项。
方法:综合分析多年来有关文献资料,总结丹参的临床应用成就及发展趋势。
结果:丹参被认知有广泛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十分广泛。
尤以治疗冠心病、中老年性脑血管疾病、各种类型心衰、小儿肺炎作用突出,治疗糖尿病并发末梢神经炎、慢性肾炎、高血压、血管性头痛、改善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作用明显,辅助治疗慢性咽炎、消化性溃疡、胰腺炎、眩晕、细菌性阴道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其他难治性皮肤病作用肯定。
丹参不能与藜芦合用、丹参注射液不能与环磷酰胺、氟尿嘧啶、阿糖胞苷合用,也不能与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
结论:丹参的临床应用广泛,但要注意合理应用。
[关键词]丹参;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合理用药丹参制剂为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的中药制剂。
随着临床应用的不断拓展,越来越值得关注,现就其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作一综述。
1 丹参制剂的药物组成及药理作用1.1 药物组成丹参常用的剂型有:复方丹参注射液,含丹参、降香等量;丹参注射液;复方丹参片,含丹参浸膏0.1 g、三七、冰片适量;丹参酮片,含0.2 g;复方丹参滴丸等。
1.2 药理作用丹参性苦微寒、有活血化瘀、养心除烦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其具广泛的药理作用[1]。
抗凝、促纤溶;扩血管,尤以扩冠状动脉作用强;改善微循环;钙通道阻滞剂作用;清除自由基、保护线粒体;抗菌作用;抗感染作用;调节免疫功能;其他:有保肝、保肾、保护胃黏膜,防止上消化道出血,降压、降血脂、镇静、解热,祛痰,促进组织修复,抗癌等作用。
丹参酮还具有雌激素活性。
2 临床应用2.1 治疗冠心病马爱贞[2]报道冠心病65例,轻者给予复方丹参片2片/次,每日3次口服,疗程6个月~12个月,重者予复方丹参注射液16 ml 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点滴,每日1次,疗程15 d~30 d。
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50 mg口服,1次/d,疗程6个月,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
李斐等[3]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合并黄芪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能明显降低硝酸甘油用量,改善心电图,减少心肌耗氧量(P<0.05),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刘建华[4]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86例,与对照组比较,对缓解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改善均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其机制是丹参有较强扩张冠脉作用,同时可溶栓,降低血黏度,改善微循环,利于改善心肌缺血状态。
2.2 治疗中老年性脑血管疾病近年来,老年性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明显上升。
刘江萍[5]用丹参注射液治疗68例老年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平均年龄65岁,病程最短1 d,最长10 a,平均5 a。
取得满意疗效。
2.3 改善肝硬化患者的功能胡志浩等[6]对肝硬化患者用支持疗法作一般处理。
治疗组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同时,检测血清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后PA、ALB、ALT水平显著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
因此,丹参能明显改善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
2.4 治疗糖尿病并发末梢神经炎庞德意[7]使用复方丹参滴丸,3次/d给药,10粒/次,10 d为一个疗程,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2例,治疗期间糖尿病治疗包括饮食、运动、口服降糖药作适当调整,取得较好的疗效。
有报道[8]用复方丹参注射液12 ml,加入生理盐水500 ml滴注,20 d 为一疗程,共治疗325例糖尿病患者并发末梢神经炎,治愈266例,疗效达81.8%。
2.5 治疗小儿肺炎潘毅[9]报道小儿肺炎在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的同时,采用丹参注射液0.5 ml/(kg・d)~1.0 ml/(kg・d),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 ml~100 ml静脉点滴,临床观察疗效满意,并可缩短病程,减少或减轻并发症。
2.6 符莉[10]在抗感染对症,支持疗法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2 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10 ml吸入,20 min/次、2次/d,治疗婴幼儿喘憋性肺炎,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2.6 治疗慢性肾炎肌肉注射复方丹参注射液,轻症者为2 ml/次,2次/d;较重者,复方丹参注射液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00 ml~300 ml静脉滴注,15 d~20 d为一个疗程。
共治疗24例慢性肾炎,治愈22例,治愈率91.7%[11]。
2.7 治疗血管性头痛有报道[8]用复方丹参注射液16 ml,加生理盐水500 ml 滴注,20 d为一个疗程。
治疗53例血管性头痛,结果痊愈34例,显效11例,疗效达84.9%。
2.8 治疗高血压复方丹参注射液16 ml~20 ml与东莨菪碱0.3 mg~0.6 mg合并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500 ml内静脉滴注,10 d~15 d为一个疗程。
结果总有效率为89.1%,此疗法优于单用莨菪碱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12]。
2.9 治疗消化性溃疡乔培堂等[13]报道,用生丹参50 g加水200 ml,生药经冷水浸泡15 min后再加水300 ml,温水煎、浓缩成100 ml,分早、晚2次口服。
或合用法莫替丁20 mg,同时服用,早晚各服1次。
其疗效均可靠。
治愈率分别为70.3%和94.6%。
2.10 治疗急性胰腺炎彭衍琛[14]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配合西药治疗急性胰腺炎与常规治疗急性胰腺炎相比较,结果,合用组患者住院时间、血、尿淀粉酶,血细胞、体温恢复时间较对照组短,能显著提高疗效,缩短病程,降低费用。
2.11 治疗慢性咽炎有报道[15]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在咽后壁黏膜下行3点局部注射,每点约1 ml,同时配合“桂林西瓜霜喷剂”进行治疗,2周~3周为一个疗程,结果显效54.2%,有效36.7%,疗效满意。
2.12 治疗眩晕林竖等[16]报道用利多卡因与复方丹参注射液合用,验证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眩晕的效果,并与传统治疗眩晕的特效药培他啶进行比较。
验证组给予利多卡因注射液50 mg~100 mg加复方丹参注射液12 ml~16 ml共同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注射液100 ml 中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培他啶注射液250 ml静脉点滴,分别观察疗效。
结果验证组总有效率为9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头晕、过敏反应或全身不适等不良反应,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其中1例患者出现眩晕加重,被迫停用培他啶。
两组间疗效在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
治疗眩晕的效果大致相同。
该研究提示利多卡因与复方丹参注射液合用可作为治疗眩晕的基本选择之一。
2.13 治疗细菌性阴道炎甲硝唑作为细菌性阴道炎治疗的常规用药已广泛应用并取得一定的疗效,但治疗后复发率较高。
采用丹参酮口服,3片/次,3次/d,14 d为一个疗程,配合阴道填塞早硝唑栓0.5 mg,每晚1次,7 d 为一个疗程,治疗细菌性阴道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7]。
治疗后随访3月,复发率低于对照组。
2.14 治疗皮肤科疾病王会民[18]报道丹参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红斑性狼疮,硬皮病、皮肌炎、干燥综合征、银屑病,感染性疾病,痤疮[21]均有一定疗效。
2.15 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RA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
祝玉慧[20]用甲氨喋呤10 mg,每周1次口服,连续用药12周;以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l加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静脉点滴,1次/d,20 d为一个疗程。
完成1个疗程后,间隔一周,开始第2个疗程,共3个疗程,不加用其他抗风湿药。
对照组口服火把花根(4片/次、3次/d)及消炎痛(25 mg/次,3次/d)连续用药12周。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1.9%,对照组总有效率60%。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
3 临床应用注意事项3.1 易生富等[21]报道复方丹参注射液可与葡萄糖注射液、生理盐水注射液配伍使用,不能与葡萄糖生理盐水注射液配伍应用。
3.2 复方丹参注射液中含微粒量较西药水、粉针剂所含微粒数多且多已超标[22],也有报道,复方丹参注射液与生理盐水注射液等配伍后,溶液中各种粒径的微粒有增加趋势[23]。
建议在应用中草药注射液输液时,应用有终端滤器的输液器,防止不溶性微粒进入,对患者造成危害。
3.3 丹参不宜与中药藜芦同时使用;不宜与抗癌药如环磷酰胺、氟尿嘧啶、阿糖胞苷、急光霉素等合用,因动物实验表明,能促进恶性肿瘤的转移[24]。
不宜与其他药物在同一容器内混合使用;本品是中药制剂,保存不当可能影响产品质量,使用前必须对光检查,如发现药物出现混浊、沉淀、变色、漏气或瓶身细微破裂者均不能使用。
参考文献:[1]Hac Young Chung.丹参药理学[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88,20:10.[2]马爱贞.潘生丁、丹参联合治疗冠心病65例[J].临床荟萃,1995,11:524.[3]李斐,张岚.黄芪合并丹参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J].中国药业,2001,10(6):4748.[4]刘建华.复方丹参滴丸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86例[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3,17(6):492.[5]刘江萍,大剂量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老年性心脑血管疾病68例[J].中国药业,2001,10(6):43.[6]胡志浩,武丽慧,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效果[J].中国药业,2001,10(7):58.[7]庞德意.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12例临床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04,8(11):1033.[8]张民庆,张民伟,唐德才.现代临床中药学[M].上海:上海中医药学出版社,2002:416417.[9]潘毅.丹参在小儿肺炎治疗中的临床意义[J].小儿急救医学,2004,11(6):109.[10]符莉.复方丹参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喘憋性肺炎的疗效观察[J].小儿急救医学,2004,11(6):92.[11]吴玉生,杨剑辉.复方丹参注射液对慢性肾炎患者内皮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影响[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9,19(5):264265.[12]朱建华.中西药物相互作用[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168,358.[13]乔培堂,王翠莲.丹参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及机制探讨[J].长治医学院学报,2003,17(14):261262.[14]彭衍琛.复方丹参注射液配合西药治疗急性胰腺炎97例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2):26572658.[15]谢治年,綦利平.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慢性咽炎120例疗效观察[J].武警医学院学报,2004,12(6):454.[16]林竖,陈雪英,利多卡因与复方丹参注射液合用治疗眩晕的疗效观察[J].暨南大学学报,2003,24(6):8486.[17]张敏.丹参酮配伍甲硝唑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疗效观察[J].中国性科学,2005,14(6):2829.[18]王会民.中药丹参在皮肤科的临床应用[J].山西临床医药杂志,2002,11(3):215216.[19]张敏.丹参酮联合颠倒散加味治疗痤疮[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5,26(4):33.[20]祝玉慧.甲氨喋呤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2例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04,44(35):36.[21]易生富,张静.香丹注射液在四种输液中的稳定性考察[J].中国药业,2001,10(2):28.[22]李江华,曾佳.9种中草药注射剂与输液配伍的不溶性微粒比较[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0,20(2):120121.[23]刘晓梅,刘芸芳,刘海燕,等.不同厂家复方丹参注射液在生理盐水中的微粒比较[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0,20(4):251.[24]牟鸣.复方丹参注射液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J].中国药业,2003,12(12):79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