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种群数量变化分析
食物链(网)各营养级数量变化

⏹1、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的生物减少对其他营养级生物数量的影响若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的生物减少,则其他生物数量会依次减少,出现连锁反应。
因为第一营养级的生物是其他生物的直接或间接的食物来源。
⏹2、天敌减少,对被捕食者数量变动的影响若天敌减少,则被捕食者数量迅速增加,但这种增加并不是无限的,而是随着数量增加,种群密度增加,种内斗争加剧,再加上没有天敌的压力,被捕食者的素质下降,导致疾病蔓延,老弱病残者增多,最终造成种群密度减少,所以被捕食者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小幅度),最后趋向稳定,且稳定后数量比最开始的数量要多。
⏹3、中间营养级生物数量减少,另一生物的变动情况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先往上依次分析到最高营养级,再以最高营养级为中心,分析其他的食物链。
若同时占有两个营养级的生物,若a种群的变化使b种群的营养级变低,则b种群数量会增加,因为营养级越低,获得的能量越多。
⏹口诀:一级生物若减少,其他生物跟着跑。
如果天敌患了病,先增后减再稳定。
中间生物被捕杀,不同情况要分家。
例1:图中食物网中如果蚱蜢突然减少,其他生物数量?解析:蚱蜢突然减少,则以它为食的蜥蜴和蛇也减少,则鹰就更多地捕食兔和食草子的鸟,从而导致兔及食草子的鸟减少。
例2:若鼠大量减少,则猫头鹰的数量怎样变化?解析:猫头鹰以多种生物为食,鼠的数量减少,猫头鹰的数量变化不大,因为它可以依靠其他食物来源(鸟和蛇)而维持数量稳定。
例3:如果蚱蜢突然减少,则蚯蚓的数量如何变化?解析:当蚱蜢突然减少时,以它为食的蜥蜴也减少,蛇随之减少,鹰就要更多地捕食相思鸟和兔,蚯蚓由于天敌相思鸟的减少而数量增加,达至极限时发生剧烈的种内斗争,导致数量下降,所以蚯蚓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
例4:假设大鱼全部死亡,试问对磷虾的数量有何影响?解析:当大鱼全部死亡后,中间这条食物链中断,虎鲸只能从两侧的食物链捕食,对左侧的食物链来说,虎鲸较多地捕食须鲸,使须鲸数量减少,从而使磷虾数量增多。
食物链中生物数量的变化微课

祝学习愉快!
食物链中生物数量的 变化分析与判断
漯河五高 李春红
1、食物链(网)中,若处于第一营养级 的生物减少,其他生物都将减少。
2、若一条食物链中处于“天敌”地位的 生物减少,则被捕食者数量会先增加后 减少,最后趋于稳定。
3、若处于“中间”营养级的 生物减少,另一种生物的变 动情况应视具体食物链而定。 在右图中,浮游动物突然减 少,则以浮游动物为食的小 型肉食性鱼减少,小型肉食 性鱼减少,则大型肉食性鱼 更多地以草食性鱼为食,从 而导致草食性鱼减少,必须 明确大型肉食性鱼并非只吃 小型肉食性鱼,所以小型肉 食性鱼减少并不会造成大型 肉食性鱼的减少,大型肉食 性鱼可以依靠草食性鱼来维 持其数量的稳定。沿不同食物 链分析结果不同时,应以中间环节少的食物 链为分析依据。考虑方向和顺序为:从高营 养级依次到低营养级。
根据左侧南极食 物网图回答:
假设由于某种
原因大鱼全部死 亡,磷虾的数量 如何变化?
增多
5、生产者的变化:生产者相对稳定, 当某一种群数量变化时,一般不考 虑生产者数量的增加或减少
高中生物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

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1.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
3.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4.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包括绿色植物和硝化细菌等。
5.消费者都是异养生物,主要是动物和营寄生生活的生物。
6.分解者都是异养生物,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和一些营腐生的动物,如蚯蚓、蜣螂等。
7.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一、生态系统的X围1.概念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X围生态系统的空间X围有大有小。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1.组成成分[连线]2.食物链和食物网(1)食物链①概念: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因食物关系形成的一种联系。
②特点: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消费者所处的营养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食物链上一般不超过5个营养级。
③实例:(2)食物网①概念: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
②形成的原因: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多种植食性动物的食物;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能吃多种植物,也可能被多种肉食性动物所食。
(3)功能①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
②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越稳定。
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1)河流中所有生物和底泥共同组成河流生态系统(×)(2)自养型生物一定是生产者,生产者一定是自养型生物(√)(3)细菌都是分解者,但分解者并不都是细菌(×)(4)生产者、分解者是联系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与生物群落的“桥梁”,其中生产者处于主导地位(√)(5)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都是捕食关系(×)(6)在一条食物链中,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消费者所处营养级不固定(√)2.某自然保护区里的各种植物、动物和看不见的微生物以及水和光等无机条件,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 )A.种群B.生物群落C.生态系统D.物种解析:选C 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高中生物教学案:第六章_第一、二节_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_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_word版有答案

第一、二节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1.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及非生物环境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系统。
生态系统通常由无机物、有机物、气候、能源、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七大成分组成。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两大基本功能。
2.生态系统各生物之间通过取食和被取食而建立起的营养关系称为食物链,它不仅是能量流动和物质移动通道,而且也是有害物质和杀虫剂移动和浓缩的通道,有害物质和杀虫剂通过食物链逐级积累和浓缩,在生物体内高度富集,导致危害的现象称为生物放大。
3.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力干扰的能力就越强;食物网越简单,生态系统越容易发生波动和毁灭。
4.生态金字塔中,能量金字塔绝不会是倒的,而数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可能有倒的。
5.初级生产量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或所固定的能量。
总初级生产量(GP)=净初级生产量(NP)+植物呼吸量(R)。
陆地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量大小为:热带雨林>北方针叶林>温带草原>苔原。
6.生物量是指净生产量在某一调查时刻前的积累量。
次级生产量是在生态系统中第二次有机物质的生产量。
对应学生用书P59食物链和生物放大1.生态系统概念[判断](1)生态系统包括所有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 × )(2)太阳光来源于地球以外,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
( × )(3)生态系统基本功能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 √ )2.食物链(1)概念:在生态系统的各生物之间,通过一系列的取食和被取食关系,不断传递着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这种单方向的营养关系叫食物链。
由于能量每次传递都会损失掉一大半,所以食物链通常只有四五个环节。
(2)类型:①捕食食物链:一般指以活的植物为起点的食物链。
②腐食食物链:是以死亡生物或现成有机物为起点的生物链。
陆地生态系统通常以腐食食物链为主,而海洋生态系统则以捕食食物链为主。
3.生物放大化学杀虫剂和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逐级积累和浓缩,在生物体内高度富集,导致危害的现象就叫生物放大。
食物链(网)中生物数量的变化及能量流动计算专题-高二生物上册课件(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典例】 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锥体图,P为生产者,Q1为初级消 费者,Q2为次级消费者。B图是将A图中的各营养级所含有的生物进行分 类剖析,图中a、a1、a2表示上一年留下来的能量(假设它不被下一营养 级利用),e、e1、e2表示呼吸消耗量。据图回答。
(1)如设种群Q1、Q2的个体数为N1、N2,平均每个个体所占
[变式2]已知在如上图所示的食物网中,C生物同化的 总能量为a,其中A生物直接供给C生物的比例为x,则 按最低的能量传递效率计算,需要A生物的总能量(y) 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__。
即时演练
1.右图表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的图解,猫头
鹰体重每增加1kg,至少消耗A约(C )
A.100kg B.44.5kg C.25kg D.15kg
【经典例题2】下图的南极生态系统中,包括______条食物链, _______生物属于三级消费者,_____生物占有两个营养级。假设 大鱼全部死亡,则磷虾数目将______。
依图分析,磷虾只占据一个营养级,位居第二
虎鲸
营养级。若大鱼全部死亡,磷虾营养级不受影
响,能量递减效应不对磷虾起作用;大鱼首先 须鲸
4.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
【典例】有一食物网如图所示,设E种群干物质 量为5.8×109kJ,B种群干物质量1.3×108kJ,
则A种群干物质量的值至少是_________。
【典例】下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 量值(单位为103kJ/m2·y)。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植食动物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是____kJ/m2·y。 (2)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是_____kJ/m2·y。 (3)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传递的效率为______,能量从该生 态系统的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传递的效率为______。
高中生物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二教案讲义:食物链(网)中生物数量及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

食物链(网)中生物数量及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一、食物网中的生物数量变化分析1.第一营养级减少,将连锁性地引发各个营养级生物减少。
这是因为生产者是其他各种生物赖以生存的直接或间接的食物来源。
可简单记为“一级生物若减少,其他生物跟着跑”。
2.天敌减少,则被捕食者数量的变化是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
可简单记为“如果天敌患了病,先增后减再稳定”。
3.在复杂食物网中,分析中间某一种群的数量变化对其他生物数量的影响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从天敌和食物两个角度分析,以中间环节少的为主。
若中间环节一样多,则以天敌的影响为主。
(2)生产者往往数量较多且相对稳定,所以当某一种群数量发生变化时,一般不考虑生产者数量的增加或减少。
(3)当捕食者有多种食物来源时,若其中一条食物链中断,则该种群可通过捕食其他食物而维持其数量短期内基本不变。
(4)若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同时占有不同的营养级,某种原因导致其营养级降低,则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的数量最终会增加,反之则减少。
例1某生态系统中含有鹿、蛇、猫头鹰、草、兔、鼠等生物,能使猫头鹰增多的是()A.蛇增多、鹿增多、草减少B.鹿减少、蛇增多、鼠减少C.兔减少、草减少、鼠减少D.蛇减少、草增多、鹿减少答案D解析据图分析可知,猫头鹰占据三条食物链,草→鹿的食物链中不含猫头鹰,因此当鹿的数量减少时,可以导致猫头鹰获得的能量增加;在含有猫头鹰的三条食物链中,草→鼠→蛇→猫头鹰,这条食物链最长,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最多,因此该食物链中的蛇减少,可减少能量的消耗,使流向猫头鹰的能量增加;猫头鹰获得的能量归根结底来自草的光合作用,因此草的数量增加也会使猫头鹰获得的能量增加,故选D。
例2如图表示某湖泊的食物网,其中鱼a、鱼b为两种小型土著鱼。
若引入一种以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将出现的情况是()A.鱼a和鱼b间的种间竞争将会减弱B.土著鱼在与鲈鱼的种间竞争中处于劣势C.浮游动物总量锐减后再急升D.浮游植物总量急升后再锐减答案A二、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规律类型一能量传递效率的相关“最值”计算若题干中未做具体说明,则一般认为能量传递的最低效率为10%,最高效率为20%。
食物网中因某种生物减少导致其他生物变动情况的分析和判断

食物网中因某种生物减少导致其他生物变动情况的分析和判断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食物网中因某种生物减少导致其他生物变动情况的分析和判断1、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的生物减少对其他营养级生物数量的影响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的生物减少其他直接或间接以第一营养级为食的生物依次减少。
2、天敌减少,对被捕食者数量变动的影响天敌数量减少,则被捕食者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
如果天敌一方因患病或其他原因而减少,则被捕食者数量迅速增加,但这种增加并不是无限的,而是随着数量增加,种群密度增加,种内斗争加剧,再加上没有天敌的压力,被捕食者的素质下降,导致疾病蔓延,老弱病残者增多,最终造成种群密度减少,所以被捕食者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向稳定。
3、中间营养级生物数量减少,另一生物的变动情况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沿不同的线路分析,结果不同时,应遵循以下规律:①以中间环节少的作为分析依据,考虑方向和顺序应从高营养级依次到低营养级。
②生产者相对稳定,即生产者比消费者稳定得多,所以当某一种群数量发生变化时,一般不用考虑生产者数量的增加或减小。
③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种群且其食物有多种来源时,若其中一条食物链中断,则该种群的数量不会发生较大变化。
口诀:食物网食物链,生物变动好判断,首先你要有主见,环节少的先看见。
具体情况一:一级生物若减少,其他生物跟着跑。
具体情况二:如果天敌患了病,先增后减再稳定。
具体情况三:中间生物被捕杀,不同情况要分家。
例1:在图中的食物网中如果蚱蜢突然减少,则生物数量如何变化?解析:蚱蜢突然减少,则以它为食的蜥蜴和蛇也减少,则鹰就更多地捕食兔和食草子的鸟,从而导致兔及食草子的鸟减少。
例2:在图中的食物网中若鼠大量减少,则猫头鹰的数量怎样变化?解析:猫头鹰以多种生物为食,鼠的数量减少,猫头鹰的数量变化不大,因为它可以依靠其他食物来源(鸟和蛇)而维持数量稳定。
食物链或食物网中不同生物间数量变动制约关系分析

2022年高考生物总复习:食物链或食物网中不同生物间数量变动制约关系分析1.(2016·全国课标卷Ⅲ,5)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
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B.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D.鹰的迁入改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解析鹰迁入后,形成了食物链:植物→蝉→螳螂→黄雀→鹰,据此可知,鹰的迁入会使该树林中黄雀的数量减少,这导致蝉的天敌(螳螂)的数量增加,进而导致蝉的数量减少,故A错误;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进行的,细菌是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的构成,即细菌的能量不能流向生产者,B错误;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进行的,鹰的迁入没有改变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D错误。
答案C2.如图是某池塘生态系统中的两条食物链,大量捕捞花鲢后,各种群数量将有所变化,下列能正确反映短期内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是()A.绿藻上升B.白鲢下降C.水蚤下降D.乌鱼上升解析大量捕捞花鲢后,乌鱼的食物减少,乌鱼为了生存,就必须多食其他食物(白鲢),则白鲢数量会下降。
答案B食物网中生物数量变化的分析与判断(1)食物链的第一营养级生物减少,相关生物都减少。
(2)“天敌”减少,被捕食者数量增加,但随着数量增加,种内斗争加剧,种群密度还要下降,直到趋于稳定。
(3)“中间”营养级生物减少的情况,举例如下:若青蛙突然减少,则以它为食的蛇将减少,鹰过多捕食兔和食草鸟,从而导致兔、食草鸟减少,因鹰不只捕食蛇一种生物,它可以依靠其他食物来源维持数量基本不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种群数量变化分析
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食物链、食物网具体情况分析
例1、根据下列南极食物网图回答:假设由于某种原因大鱼全部死亡,试问对磷虾的数量有何影响?
当大鱼全部死亡后,中间这条食物链中断,虎鲸只能从两侧的食物链捕食,对左侧食物链来说,虎鲸较多地捕食须鲸,使须鲸数目减少,从而使磷虾的数目增多。
(从高营养级到低营养级)
例2.图中蚱蜢突然减少,则以它为食的蜥蜴减少,蛇也减少,则鹰就更多地捕食兔和食草子的鸟,从而导致兔及食草子的鸟减少。
在这里必须明确鹰并非只以蛇为食,所以蛇的数量的减少并不会造成鹰的数量减少,鹰可以依靠其他食物来源而维持数量稳定。
例3.在图中的食物网中如果蚱蜢突然减少,则蚯蚓的数量如何变化?
解析:当蚱蜢突然减少时,以它为食的蜥蜴也减少,蛇随之减少,鹰就要更多地捕食相思鸟和兔,蚯蚓由于天敌相思鸟的减少而数量增加,达至极限时发生剧烈的种内斗争,同时没有了天敌被捕食者的自身素质必会下降导致流行病蔓延,老弱病残增多,导致数量下降,所以蚯蚓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最终维持稳定。
(4)在食物网中,当某种生物因外来因素而大量增加时,一般除导致上一营养级生物减少,下一营养级生物增加外,还会导致与其有竞争关系的生物数量减少。
2、同时占有两个营养级的种群数量变化的连锁反应分析
由于食物链中某一种群的数量变化,导致另一种群的营养级连锁性发生变化,因为能量在食物链(网)中流动时只有10%-20%流到下一营养级且能量流动的环节越多损耗越多,所以该类连锁变化的规律是:当a种群的数量变化导致b种群的营养级降低时,则b种群的数量将增加;若导致b种群的营养级升高时,则b种群的数量将减少。
原则:“食物网,食物链,生物变动好判断,首先你要有主见,环节少的先看见。
”
情况一:一级生物若减少,其他生物跟着跑。
情况二:如果天敌患了病,先增后减再稳定。
情况三:中间生物被捕杀,不同情况要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