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相关知识-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2024版急救CPR培训版PPT课件

2024版急救CPR培训版PPT课件

•急救CPR概述•心肺复苏基本知识与原理•急救CPR操作步骤与技巧•常见急救情况处理策略目录•急救CPR培训实践与考核•总结与展望01急救CPR概述定义与目的定义目的急救CPR的重要性心脏骤停的严重性心脏骤停是一种突发的、危及生命的状况,若不及时救治,患者可能在短时间内死亡。

CPR的有效性通过及时的CPR救治,可以维持患者基本生命体征,为后续医疗救治争取时间,提高患者生存率。

普及急救知识的必要性掌握急救知识对于每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能够在关键时刻挽救自己或他人的生命。

适用场景与对象适用场景适用对象02心肺复苏基本知识与原理心肺复苏的定义及作用定义作用在心脏骤停等紧急情况下,及时进行心肺复苏可以挽救患者生命,减少脑部等重要器官的损伤。

心肺复苏的生理学基础呼吸生理心脏生理呼吸是氧气进入血液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的过程。

心脏骤停时,呼吸停止,氧气无法进入血液,导致组织缺氧。

神经系统生理禁忌症肋骨骨折、胸骨骨折、血气胸等胸部外伤;晚期癌症、严重烧伤等终末期疾病;明确的心肺复苏无法挽救生命的情况。

适应症心脏骤停、窒息、溺水、电击等导致呼吸心跳停止的紧急情况。

注意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现场环境判断是否适合进行心肺复苏,并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寻求专业救援。

心肺复苏的适应症与禁忌症03急救CPR操作步骤与技巧轻拍患者肩膀,大声询问:“你还好吗?”观察患者是否有反应。

若无反应,立即呼救并拨打急救电话。

同时观察患者胸部起伏,判断呼吸情况。

若无呼吸或呼吸不正常,立即进行胸外按压。

判断意识与呼吸情况将患者仰卧于坚硬平面上,解开衣物,露出胸部。

01胸外按压的正确方法及注意事项定位按压点:两乳头连线与胸骨交叉处。

02用一手掌根部放于按压点,另一手叠加其上,手指交叉翘起,以掌根用力按压。

03按压深度5-6cm,频率100-120次/分钟,保持按压与放松时间相等。

04注意保持患者气道通畅,避免过度通气。

05人工呼吸的操作要点01020304复苏效果评估与后续处理04常见急救情况处理策略判断心脏骤停立即呼救心肺复苏(CPR)除颤治疗心脏骤停的判断与处理窒息的急救措施01020304判断窒息清除异物人工呼吸就医治疗触电、溺水等特殊情况下的急救方法切断电源、用绝缘物体挑开电线、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急救知识培训课件ppt

心肺复苏急救知识培训课件ppt

心肺复苏的有效指征
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
血压逐渐恢复正常
心肺复苏后,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和心 跳,肤色转红润,可摸到脉搏。
心肺复苏后,患者的血压逐渐恢复正 常水平。
出现生理反射
如瞳孔反射、吞咽反射等,表明大脑 功能恢复。
心肺复苏的注意事项
避免过度通气
在人工呼吸时,要控制吹气量 ,避免过度通气。
避免按压过深或过浅
案例二
一名儿童在泳池溺水,家长及时进行 心肺复苏,并持续直到救护车到达, 最终孩子脱离生命危险。
急救经验总结与分享
经验一
心肺复苏操作要领掌握准确,包 括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等步骤,
确保操作正确无误。
经验二
及时呼叫急救车,在急救人员到 达之前,尽量维持患者的生命体
征。
经验三
心肺复苏过程中要保持冷静,避 免因紧张导致操作失误,同时要 不断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生命体征
人工呼吸的正确操作
捏鼻吹气法:捏住患者的鼻孔,深吸一口气后对准患者的口部吹气,直至胸部隆起 。
口对口鼻吹气法:将患者的口唇紧闭,急救者深吸一口气后,对准患者的口部吹气 ,直至胸部隆起。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专业的心肺复苏急救知识培训课件获取更全面和准确 的信息。
2023
PART 04
心肺复苏的普及与推广
总结词
人工呼吸时吹气量过大可能导致患者肺部过度扩张或气体进 入胃部导致呕吐。
详细描述
在进行人工呼吸时,应掌握正确的吹气技巧和吹气量。每次 吹气应适量,以看到患者胸廓起伏即可,避免过度吹气。同 时,吹气时应捏住患者的鼻子,避免气体进入胃部。
忽视急救黄金时间
总结词
心肺复苏的黄金抢救时间是发病后4分钟内,忽视这个时间可能导致患者生命安全受到威胁。

心肺复苏培训课件

心肺复苏培训课件
呼叫他人打电话通知并启动急救医疗系统。
心肺复苏操作步骤
一、心肺复苏主要步骤 3.胸外按压和早期除颤
患者应仰卧平躺于硬质平面,解开衣领和腰带,操作者跪在其旁。 操作者左手掌根部放在患者胸骨下1/3交界处(男性可选择在双乳头连线的中点),右手平行重叠压在手 背上。操作者肩、肘、腕应位于同一轴线,身体与患者身体平面垂直。胸外按压时应以掌根部为着力点,肘 关节伸直,依靠自身重力垂直向下按压。 每次按压后让胸廓完全回弹,放松时双手不 要离开患者胸壁,保持已选择的按压位置不变。 按压和放松的时间大致相等。按压频率为 100~120次/分;成人按压幅度至少为5cm,但不宜 超过6cm。儿童和婴儿的按压幅度至少为胸部前 后径的1/3(儿童约5cm,婴儿约4cm)。如果具备 自动体外除颤仪,应该联合应用CPR和自动体外 除颤仪。
若存在上述疾病或可能的诱发因素,应及时就医。
04
总结
总结
心肺复苏关键控制点: 1.确认抢救场地的安全性; 2.识别并拨打120; 3.胸外按压; 4.畅通气道; 5.口对口呼吸; 6.有条件的可以选择除颤。
结语
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口气,用口唇完全包绕病人的嘴部,然后缓慢吹气,观察患者有无胸廓 起伏,确保足量的气体进入患者肺部。每次吹毕即将口移开,患者凭借 胸部弹性收缩被动完成呼气。
吹气量以能看见患者胸廓起伏即可。按压和通气的比例为30:2,交 替进行。对于婴儿和儿童,按压和通气的比例可为15:2。
心肺复苏操作步骤
二、心肺复苏要做多久 胸外按压30次以及2次人工呼吸为一个循环,5次循环(约2分钟)为一组。如5次循环结束,意识仍未恢
心肺复苏操作步骤
一、心肺复苏主要步骤 4.开通气道
行30次心脏按压后,开通气道。清除病人口腔、鼻腔的异物和分泌物,若有假牙应取下。 若无颈部创伤,一般采用仰头抬额法开放气道。即操作者将一手置于患者前额使头向后仰,另一手的食、 中两指拾起下颌,使下颌角与耳垂的连线与地面呈垂直状态,保持气道通畅。

心肺复苏知识培训PPT课件

心肺复苏知识培训PPT课件
按压时间与放松时间大 致相等,放松时手掌不
离开胸壁。
人工呼吸技巧
01
02
03
04
开放气道
采用仰头抬颏法或推举下颌法 ,确保气道畅通。
呼吸方式
口对口、口对鼻或口对口鼻联 合呼吸,吹气时捏紧患者鼻孔

呼吸频率
与胸外按压配合,每按压30 次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
呼吸有效性
吹气后观察患者胸廓是否隆起 ,确保气体有效进入肺部。
检查神经系统功能
评估患者神经系统功能是 否受损,如肌张力、反射 等。
维持生命体征稳定
保持呼吸道通畅
01
确保患者呼吸道无异物阻塞,维持正常通气。
维持循环稳定
02
根据病情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如血管活性药物等,以维持血
压和心率稳定。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03
根据患者情况,及时补充电解质和水分,纠正酸碱平衡失调。
目的
心肺复苏的主要目的是尽快恢复心脏和呼吸功能,减少脑部和其他重要器官的 缺氧损伤,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心脏骤停、呼吸骤停、溺水、电击、窒息、药物中毒等引起的急性循环呼吸骤停 。
禁忌症
对于已经明确死亡、无法逆转的患者,如严重脑损伤、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心肺 复苏可能无法取得良好效果,甚至可能加重患者痛苦。但需要注意的是,在紧急 情况下,为了挽救患者生命,有时需要冒险进行心肺复苏。
如有可能,获取并准备好自动体外除 颤器(AED)等复苏者仰卧于平坦硬地面上,救 援者双手交叠置于患者胸骨下半 部,以每分钟100-120次的频率
进行有节奏的按压。
人工呼吸
每进行30次胸外按压后,给予患者 2次人工呼吸。捏住患者鼻子,用 嘴包住患者嘴部,吹气时观察患者 胸廓是否隆起。

2024心肺复苏(CPR)培训课件

2024心肺复苏(CPR)培训课件

培训课件contents •心肺复苏基本概念与重要性•心肺复苏基本步骤与操作要点•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使用指南•儿童与成人心肺复苏差异比较•心肺复苏后处理措施及评估方法•总结回顾与提高培训效果建议目录心肺复苏基本概念与重要性01CATALOGUE心肺复苏定义及目的定义心肺复苏(CPR)是一种紧急处理措施,用于在心脏骤停情况下维持脑部及其他重要器官的氧气供应,直至专业医疗救援到达。

目的通过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暂时替代患者自主呼吸和循环功能,以维持生命体征,并争取进一步治疗的机会。

心脏骤停原因与危害原因心脏骤停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电解质失衡、创伤等。

危害心脏骤停后,脑部及其他重要器官将迅速失去氧气供应,导致细胞死亡和组织损伤。

若不及时进行心肺复苏,患者生存几率极低。

及时有效CPR意义提高生存率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尤其是在专业医疗救援到达之前。

减少后遗症通过维持脑部及其他器官的氧气供应,心肺复苏可以降低患者因缺氧而导致的神经系统损伤和其他后遗症的风险。

为进一步治疗争取时间心肺复苏可以为患者争取到进一步治疗的机会,如除颤、药物治疗等,从而提高救治成功率。

公众普及程度及现状普及程度心肺复苏作为一种基本的急救技能,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普及和推广。

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开展了针对公众的心肺复苏培训课程,以提高人们的自救互救能力。

现状尽管心肺复苏的普及程度不断提高,但仍有大量人群未接受过相关培训。

此外,部分人在面对心脏骤停等紧急情况时,由于缺乏信心和技能而不敢进行心肺复苏。

因此,加强公众心肺复苏培训和宣传仍具有重要意义。

心肺复苏基本步骤与操作要点02CATALOGUE轻拍患者肩膀,大声呼唤患者名字,观察是否有反应。

判断患者意识观察患者胸廓是否有起伏,判断呼吸是否正常。

同时注意观察患者面色、口唇等颜色变化。

判断呼吸情况用食指和中指指尖触及患者气管正中部(相当于喉结的部位),旁开两指,至胸锁乳突肌前缘凹陷处,判断有无搏动。

心肺复苏培训ppt课件

心肺复苏培训ppt课件

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通过口对口或口 对鼻等方式向患者提供氧 气,并排出二氧化碳,以 维持呼吸循环。
心脏按压
心脏按压通过外部按压胸 骨来维持患者的心脏跳动 ,为患者提供生命支持。
心肺复苏的操作流程
01
02
03
04
05
判断患者是否需 要心肺复苏
摆放患者体位
人工呼吸
心脏按压
人工呼吸和心脏 按压交替…
判断患者是否失去意识、 呼吸和脉搏等生命体征。
案例模拟
根据案例进行模拟操作,让学员亲身体验实际应用中的情况和操作 。
心肺复苏的经验交流与讨论
经验分享
鼓励学员分享自己的心肺复苏经验和心得,以便于大家互相学习和 借鉴。
讨论环节
设置讨论环节,让学员针对心肺复苏的操作技巧、手法等进行深入 探讨和交流。
总结提升
根据学员的讨论和分享,总结提升心肺复苏的操作技巧和方法,以便 于大家更好地掌握和应用。
人工呼吸
同成人心肺复苏。
婴儿心肺复苏的正确姿势与手法
判断环境
同成人心肺复苏。
判断心跳
触摸颈动脉是否有跳动。
判断意识
轻拍足底或刺激耳垂,观察是否有反应。
判断呼吸
观察胸廓有无起伏,感觉气息。
开始按压
将婴儿仰卧于硬板床或地面上,施救者跪立或站于婴儿右 侧,双手交叉重叠,放在婴儿胸骨中下1/3交界处,垂直 向下按压,按压频率为100-120次/分,按压深度为34cm。
人工呼吸
开放气道,清除口鼻异物,口对口人工呼吸,每次吹气1 秒,吹气量约500-600ml。
儿童心肺复苏的正确姿势与手法
判断环境
同成人心肺复苏。
判断心跳
触摸颈动脉或股动脉是否有跳动。

心肺复苏培训ppt课件

心肺复苏培训ppt课件

04
高级生命支持技能操作要点
电除颤技术原理及操作指南
• 电除颤技术原理:通过电击使心脏所有心肌细胞在瞬间同 时发生除极化,并均匀一致地协调收缩,恢复窦性心律。
电除颤技术原理及操作指南
操作指南 评估患者情况,确定是否需要电 除颤。 选择合适的能量水平。
电除颤技术原理及操作指南
确保所有人员离开患者,并除去患者身上 的金属物品。 放置电极板,并施加电击。
心肺复苏培训pCONTENTS
• 心肺复苏基本概念与重要性 • 识别心脏骤停与启动应急反应
系统 • 基本生命支持技能操作要点 • 高级生命支持技能操作要点 • 团队协作与沟通技巧在心肺复
苏中作用 • 心肺复苏后处理及并发症预防
01
心肺复苏基本概念与重要性
心肺复苏定义及意义
按压部位
胸骨中下1/3交界处 或两乳头连线中点 。
按压频率
100-120次/分钟。
按压中断时间
尽量不超过10秒钟 ,保持按压连续性 。
人工呼吸方法介绍
开放气道
采用仰头抬颏法或推举下颌法, 确保呼吸道畅通。
呼吸方式
口对口、口对鼻或口对面罩等方 式进行人工呼吸。
呼吸频率
成人10-12次/分钟,儿童12-20 次/分钟,婴儿20次/分钟。
01
心肺复苏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介绍了心肺复苏的定义、目的和意义,以及在紧急情况下的重要性。
02
心肺复苏操作流程和技巧
详细讲解了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包括检查环境、判断意识、呼叫急救
、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等,以及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技巧。
03
心肺复苏团队协作和沟通
强调了团队协作在心肺复苏中的重要性,包括团队成员的角色分工、有

心肺复苏急救培训PPT课件

心肺复苏急救培训PPT课件
正确贴放电极片
按照AED提示正确贴放电极片 ,确保电极片与患者皮肤紧密 接触。
避免过度按压
在实施胸外按压时,注意控制 按压力度和频率,避免过度按 压造成患者伤害。
安全第一
在使用AED前,确保周围环境 安全,避免在危险环境下进行 急救。
遵循语音提示
严格按照AED的语音或屏幕提 示进行操作,不要随意中断或 更改急救流程。
工作原理
AED通过电极片监测患者心律,自动识别是否需要电击治疗。当检测到心室颤动(VF)或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 VT)时,AED会提示施救者按下电击按钮,向患者心脏释放电击,以恢复正常心律。
AED操作步骤演示
实施CPR
患者评估
检查患者意识、呼吸和脉搏,确 认是否需要实施心肺复苏(CPR )。
如患者无意识、无呼吸且无脉搏 ,立即实施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
避免过度通气
在人工呼吸时,避免过度通气,以免对肺 部造成过度压力。
保持正确姿势
施救者要保持正确的姿势,双臂伸直,身 体前倾,用身体重量进行按压。
避免中断按压
在心肺复苏过程中,应尽量减少中断按压 的时间,保持持续有效的按压。
04
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使用指南
AED简介及作用原理
AED定义
自动体外除颤器(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简称AED)是一种便携式、易于操作的医疗设备,用于 在心脏骤停情况下提供电击治疗,帮助心脏恢复正常节律。
按压深度、频率和力度要求
01
02
03
按压深度
成人胸外按压深度应至少 为5cm,但不超过6cm。
按压频率
每分钟至少进行100次至 120次的胸外按压,保持 稳定的按压频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工呼吸(Breath,B)
循环支持(Circulation,C)
除颤
(Defibrillation, D)
2010年指南更改为C-A-B
A: Airway(气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建立高级气道管理
B:Breathing(呼吸)检查有无足够的给氧和通气, 包括
1 初步确认气道设施的正确位置
2 进一步确认气道设施的正确位置
三、力争呼吸心跳骤停后 8 分钟内开始。
首选药物——肾上腺素√
机理:兴奋α-受体、β-受体 。冠状A是α-受体、β-受体分
布密度最广的部位,复苏关键是提高冠状A的灌注压。
作用:增加心肌和外周血管阻力;兴奋心室高低起搏点
→HR↑ ;心排出量↑→冠状A血流↑→改善心肌缺血→利于心 脏复跳。
剂量:经典用法:肾上腺素1mg,iv每3-5分钟一次
3 持续或定期监测CO2 及O2的水平 4 使用导管固定架,预防气管导管的脱出/移位
C:Circulation(循环) 开通静脉通道,判断节律, 给予恰当的药物
D:Differential diagnosis(鉴别诊断) 寻找与心脏 停止或心脏濒停相关的直接/间接的可逆性原因, 并进行纠正。
目的
▪ 促进心脏复跳,恢复自主循环 ▪ 提高心脑灌注压 ▪ 减轻酸血症 ▪ 提高室颤阈值
CPCR包括的三个阶段是 基础生命支持、进一步生命支持、持续生命支持
CPR包括三个步骤 C人工循环、A气道通畅、B人工通气、
复苏的体位 仰卧位
开放气道的手法有三种 仰面抬颈法、仰面举颏法、托下颌法
胸外按压的部位 胸骨中下1/3交界处
单人CPR时的按压/吹气比 30:2
复苏的有效指征 大动脉搏动恢复;瞳孔回缩;自
(<8岁者12~20次/min)双人施救 有高级气道、双人施救时: 8~10次/min,通气时不中止按压
BLS--CPR操作技术
Mouth –to –mask
BVM
通气/按压比
* 单/双人
2︰30
* 儿童
2︰30
* 新生儿 CPR 1︰3
(保留A-B-C程序)
双人或多人实施CPR,每2分钟或每5个CPR 周期更换按压者,5秒内完成转换
早CPR与早实施AED是复 苏成功的主要环节
CPR能延长室颤时间,并保存心脑功能 心脏骤停早期绝大部分(85%-90%)是
室颤,治疗室颤最有效的方式是? 及早电击除颤
除颤每延迟1分钟,成功率将下降 7%~10%
尽早快速除颤是生存链中最关键的一 环
成人( ≥ 8岁): <5min的CA:可能的话先除颤 >5min的CA:先CPR(2min/30:2×5), 接好除颤器后再除颤。
2、护理原则
降温要早
不影响CPCR情况下 尽快行脑部降温

1~1.5h内降到所需
温度
速度要快 快 程度要够 时间要长
头部28℃, 肛温30~32℃
够 皮层功能开 始恢复, 听
长 觉出现为止
现场心肺复苏步骤BLS-CPR
1. 评估现场环境
环境安全
现场心肺复苏步骤BLS-CPR
2. 判断意识状况
轻拍肩膀, ” 先生! 你怎么了?”
调度员应经过专门培训以识别心脏骤停的表现, 从而提高对心脏骤停的识别能力
调度员应指示未经培训的非专业施救者为心脏 骤停的成人进行单纯胸外按压心肺复苏
医务人员在检查反应时应快速检查患者是否没 有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然后启动EMS系统 并找到AED;检查动脉搏动时间不超过10秒
从流程中去除了“一看二听三感觉”
➢ 托颌:手放置在患者头部两 侧,肘部支撑在患者躺的平 面,握紧下颌角,用力向上 托下颌
➢ 效果肯定,但有一定技术难 度且费力。怀疑头颈部创伤 者,此法更安全
开放气道——托颌法
BLS--CPR操作技术
口对口呼吸复苏
人工呼吸
口对口/鼻呼吸
☆连续吹2口气 ☆吹气时间,每次持续1秒 ☆有效指征:胸廓有起伏即可 ☆通气频率:10~12次/min(约5-6秒吹气1次)
现场心肺复苏步骤BLS-CPR
6. 松解衣扣
松解领扣 领带、裤带等
现场心肺复苏步骤BLS-CPR
7.胸外按压
1、2、3、 …… 29、30
Company Logo
现场心肺复苏步骤BLS-CPR
8. 清除口腔
清除口腔中 异物和活动义齿
现场心肺复苏步骤BLS-CPR
9. 开放气道
仰面举颏法√ 仰面抬颈法× 托下颌法√
②脑死亡,如深度昏迷,瞳孔固定、角膜 反射消失,将病人头向两侧转动,眼球 原来位置不变等,如无进一步救治和送 治条件,现场可考虑停止复苏
③当现场危险威胁到抢救人员安全(如雪崩、 山洪爆发)以及医学专业人员认为病人死 亡,无救治指征时。
心肺复苏三大环节
基本生命支持 (BLS)
开放气道(Airway,A)
医务人员都以团体形式工作
进一步强调以团队形式给予心肺复苏,由不 同的施救者同时完成多个操作
例如: 一名施救者立即开始胸外按压, 另一名施救者拿到自动体外除颤器 (AED) 并求
援,而第三名施救者开放气道并进行通气。
小结
判断心搏骤停的诊断依据是 意识丧失和颈动脉搏动消失
CPCR复苏的最佳时间 4-6min内
心肺复苏有效的指标 瞳孔 由大变小 面色 由紫绀转为红润 颈动脉搏动 每次按压可摸到一次搏 动;如停止按压脉搏仍跳动,说明心跳 恢复 神志 眼球活动,并出现睫毛反射和 对光反射,少数病人开始出现手脚活动 自主呼吸 出现自主呼吸
现场心肺复苏终止的指征
①心肺复苏持续30分钟以上,仍无心搏及 自主呼吸,现场又无进一步救治和送治 条件,可考虑终止复苏;
现场心肺复苏步骤BLS-CPR
3.呼救并启动急救系统
救命啊! 帮忙打 120!
现场心肺复苏步骤BLS-CPR
4. 矫正体位
使患者呈仰卧位
Company Logo
现场心肺复苏步骤BLS-CPR
5. 评估心跳呼吸情况
触颈动脉 感受呼吸
(1)不宜同时触摸两侧,以免加重脑部供血中断 (2)不宜压迫气管,以免呼吸道阻塞 (3)检查不宜超过 10秒 (4)颈部创伤者可肱动脉或股动脉触摸
错误的观点: 直接给药完毕不作处理 从莫菲氏滴壶给药 正确方法: 给药后用生理盐水冲洗或加快输液速度 肘关节以上静脉给药则抬高给药肢体
持续生命支持阶段(PLS)
一、内容
G (Gauging) 评估监测病情和救治 H (Human mentality) 脑复苏是复苏重
点和关键 I (ICU) 防治多脏器功能障碍
Company Logo
现场心肺复苏步骤BLS-CPR
10.人工呼吸
立即口对口 人工呼吸2次
Company Logo
现场心肺复苏步骤BLS-CPR
11.循环进行CPR
通气︰按压 2 ︰ 30
五个周期
现场心肺复苏步骤BLS-CPR
12. 再次评估
观察呼吸
触摸颈A
现场心肺复苏步骤BLS-CPR
13.转运后送
中剂量: 肾上腺素2-5mg,iv每3-5分钟一次
一次
递增量: 肾上腺素1mg-3mg-5mg,iv每3-5分钟
高剂量: 肾上腺素0.1mg/kg,iv每3-5分钟一次
注:避免与碳酸氢钠、氯化钙同时应用
常用药物
利多卡因 胺碘酮 碳酸氢钠
用药护理
优选给药途径
静脉给药 气管内给药 心内给药
首选
其次
一般不选
心脏猝死. . .
心脏猝死 无法预测,来势凶猛
45万例/年 相当于1200例 /天
15-20%
心脏猝死 其他死亡
心脏呼吸骤停的原因
心血管疾病
1.冠心病 占首位 2.心肌病 3.瓣膜性心脏病
非心血管疾病
脑卒中 创伤与中毒 呼吸道急诊(包括气道异物) 其他:过敏、触电、溺水、中
暑、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 麻醉意外等
儿童(1~8岁):先CPR(2min/30: 2×5),接好除颤器后再除颤。
婴儿(<1岁) :不适用AED。
早期除颤
除颤能量选择
有研究显示 200J单相波除颤的首次电击成功
率为66%,360J为73%。
双相波除颤仅用150J首次成功率 为92%,200J为98%。
电量选择
成人( ≥ 8岁): 单向波:一直使用360J 双向波: 150~200J(首次)
简化成人BLS流 程
施救者应同时获得两 点信息:患者有无反 应以及有无呼吸或呼 吸是否正常
如果医务人员在10秒 钟内没有触摸到颈动 脉搏动,立即开始心 肺复苏并使用AED
生存链—Chain of Survival
提高存活率的5个关键步骤,相互衔接,环环相 扣。
1.立即识别CA并启动急救系统 2.尽早CPR,并强调胸外按压 3.快速除颤 4.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 5.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
心跳呼吸恢复 立即送医院急诊科
现场徒手心肺复苏术的操作步 骤包括以下步骤:
(1) 评估环境 (2) 判断意识 (3) 呼救120 (4) 矫正体位 (5) 感R触A (6) 松解衣裤
(7)胸外按压 (8)清理口腔 (9)开放气道 (10)人工呼吸 (11) 再次评估 (12) 立即后送
2010年指南中改变的内容
儿童(1~8岁): 第一次:2J/Kg 第二次及以后:4J/Kg (最大不超过10J/Kg或成人最大剂量。)
除颤的要求
一次电击后立即行CPR (class IIa) ,2min/30: 2×5次后检查心律,如有必 要可再次电击。(class IIb)
每次电击前后均需做CPR。
现场心肺复苏有效的指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