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经典语录

合集下载

康熙王朝经典台词_1

康熙王朝经典台词_1

精心整理康熙王朝经典台词康熙王朝经典台词1、当朝大学士,统共有五位,朕不得不罢免四位;六部尚书,朕不得不罢免三位。

看看这七个人吧,哪个不是两鬓班白,哪个不是朝廷的栋梁,哪个不是朕的儿女亲家,他们烂了,朕心要碎了!祖宗把江山交到朕的手里,却搞成了这个样子,来的。

记着,从今日起,此殿改为正大光明殿!好好看看……哦,你们都抬起头来,好好看看,想想自己,给朕看半个时辰……2、这第一碗酒,朕要敬给太皇太后孝庄,敬给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

朕八岁丧父,九岁丧母,是孝庄太后带着朕,冲破艰难险阻,才有了今天的大清盛世。

孝庄太后,朕想你啊!……还有这第二碗酒,朕要敬给在座的列位臣工,敬给天下子民。

朕在位已经六十年了,六十年来,是你们辅佐朕,你们俯首农桑。

从炎黄甲子年到如今有三百多位皇帝了吧,朕是年事最高,在位时间最长,养育子孙最多的,皇子皇孙,还有曾孙,一共是一百多位吧!朕要感天动地呀!朕要敬颂苍穹啊!大清是朕的,也是你们的呀!记着,没有你们便没有今天的大清,朕在这儿……谢谢你们啦!……这第三碗酒,朕要敬给朕的死敌们,鳌拜、吴三桂、郑经、葛尔丹,哦,345有也,大清皇帝康熙爱新觉罗玄烨,谨以明太祖洪武皇帝为先师,继往开来,造福天下。

再拜。

6、爱新觉罗玄烨,叩告列位先祖在天之灵,玄烨自即位至今,遭权臣鳌拜欺凌,朝廷与百姓也深受其害。

如今已到胜败存亡之际,玄烨决心护国安民,振兴大清,除歼灭贼。

7、皇上,微臣穷十年之功,遍阅古今各族史料及图谱,终于构成此图。

臣,死也瞑目了。

微臣自信,此图不但是大清最精最全之图,也是中国自古以来最精最全之图。

臣以为,台湾郑氏孤悬海外,只是大清的疥廯之疾。

大清的心头巨患不是台湾,而是蒙古准葛尔王葛尔丹。

在朝廷平定西南三藩之时,葛尔丹也在一步步收伏蒙古诸王。

臣料定,他的最终目的是统一全蒙,虎视中原,与大清争天下。

葛尔丹8张庭玉跪拜道:臣张庭玉叩见皇上!康熙和蔼地招呼:平身。

康熙盯着张庭玉看了半刻:张庭玉,这俩首诗是你写的吗?张庭玉:是康熙:很有寓意,可是为什么当中少了两句?张庭玉:回皇上,当中俩句有碍观瞻,想是被人刮去了康熙:朕倒想观瞻观瞻你还记得吗?张庭玉:臣记的!康熙:念!张庭玉:当中俩句是“万里长城万里空,百世英雄百世梦”索额图:据臣初算,大约需要二十年时间,三万万两银子康熙冷笑:有文墨随驾吗?明珠:回皇上,有!康熙:你们俩个人记下朕今天说的话一个字也不要漏。

康熙经典语录

康熙经典语录

康熙经典语录1. 训曰:民生本务在勤,勤则不匮。

2. 朕为帝王,何等物不可用?然而朕之衣食毫无过费。

3.所以然者,特为天地所生有限之才,而惜之也。

3. 故世之苦读书者,往往遇事有执泥处,而经历事故多者,又每逐事图融而无定见,此皆一偏之见。

4. 凡圣贤经书,一言一事,俱有至理,读书时便宜留心体会,此可以为我法,此可以为我戒,久久贯通,则事至物来,随感即应,而不待思索矣。

5. 诚以天下事繁,日有万机,为君者一身处九重之内,所知岂能尽乎?时常看书,知古人事,庶可以寡过。

6. 学者诚即事而求之,则可以通三才,而兼备于万事万物之理矣。

7. 书之在天下,《五经》而下,若传若史,诸子百家,上而天,下而地,中而人与物,固无一事之不具,亦无一理之不该。

8. 世之读书者,生乎百世之后,而欲知百世之前;处于一室之间,而欲悉天下之理,非书曷以致之?9. 训曰:圣贤之书所载,皆天地、古今、万事、万物之理,能因书以知理,则理有实用。

10. 为学之功有三等焉。

汲汲然者,上也;悠悠然者,次也:懵懵然者,又其次也。

11. 为学之功,不在日用之外,检身则谨言慎行,居家则事亲敬长,穷理则读书讲义。

用一日之力,便有一日之效。

12. 《荀子》云:“身劳而心安者为之,利少而义多者为之。

”此二语简而要。

人之一世能依此二语行之,过差何由而生。

13. 人于好恶之心,难得其正。

我所喜之人,惟见其善,而不见其恶;若所恶之人,惟见其恶,而不见其善。

是故《大学》有云:“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诚至言也。

14. 人生凡事故有定数,然而其中以人力夺天工者有之。

15. 凡人持身处世,惟当以恕存心。

见人有得意事,便可生欢喜心;见人有失意事,便当生怜悯心。

16. 《易》云:“日新之谓盛德。

”学者一日必进一步,方不虚度时日。

人苟能有决尼不移之志,勇猛精迸而又贞常永固毫不退转,则凡技艺焉有不成者哉?17. 读书以明理为要,理明则中心有主,而是非邪正自判也。

康熙皇帝经典语录

康熙皇帝经典语录

康熙皇帝经典语录2. 由一理之微,可以包六合之大;由一日之近,可以尽千古之远。

3. 夫一言可以得人心,而一言可以失人心也。

4. 人果专心于一艺一技,则心不外驰,于身有益。

5. 凡人尽孝道,欲得父母之欢心者,不在衣食之奉养也。

惟持善心,行台道理,以慰父母而得其欢心,斯可谓真孝者也。

6. 为人上者,用人虽宜信,然也不可急信。

在下者,常视上意所向,而巧以投之,一有偏好,则下必投其所好以诱之。

朕于诸艺无所不能,尔等曾见我偏好一艺乎?是故凡艺皆不能溺我。

7. 志向的发展,无论多远,没有达不到的;志之所向,无论有多大的困难都能克服。

一个人如果立志于道,那么,他将以义理作为根本,使任何物质欲望都改变不了他的志向。

从这点来看,一个人的志向以德为依据,以仁为依托,又有良好的学术修养,自然不会失却其先后、轻重的次序,使主要的和次要的都能照应到,内的、外的都能得到陶冶,还可以从容不迫地深入领会一切。

达到这种境界,就已经自觉不自觉地进入了圣人的行列。

8. 立定脚跟,战胜私欲。

9. 己不知,焉能断人是非?10. 凡事暂时易,久则难。

11. 人之一生,虽云命定,然而命由心造,福自己求。

12. 惟持善心,行合道理。

13.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志之所向,无坚不入。

14. 遇有疑难事,但据理直行,得失俱可无愧。

15. 人以改过为贵,能改过者,无论所犯事大小,皆不当罪也。

16. 凡爱人爱物,皆爱也。

17. 凡天下事不可轻忽,虽至微至易者,皆当以慎重处之。

18. 天下未有过不去之事,忍耐一时便觉无事。

19. 天下事千变万化,其端无穷。

故世之苦读书者,往往遇事有执泥处,而经历事故多者,又每逢是圆融而无定见,此皆一偏之见。

朕则谓当读书时,须要体认世务,而应事时,又当据书理而审其事宜。

如此方免二者之弊。

20. 国家用人,当以德为本,才艺为末。

21. 古人云:“心欲小而胆欲大。

”遇事当如此处之。

22. 若有事之时,却如无事,以定其虑,则其事亦自然消灭矣。

康熙王朝经典台词

康熙王朝经典台词

康熙王朝经典台词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康熙王朝1、当朝大学士,统共有五位,朕不得不罢免四位;六部尚书,朕不得不罢免三位。

看看这七个人吧,哪个不是两鬓班白,哪个不是朝廷的栋梁,哪个不是朕的儿女亲家,他们烂了,朕心要碎了!祖宗把江山交到朕的手里,却搞成了这个样子,朕是痛心疾首,朕有罪于国家,愧对祖宗,愧对天地,朕恨不得自己罢免了自己!还有你们,虽然个个冠冕堂皇站在朝上,你们,就那么干净吗朕知道,你们当中有些人,比这七个人更腐败!朕劝你们一句,都把自己的心肺肠子翻出来,晒一晒,洗一洗,拾掇拾掇!朕刚即位的时候以为朝廷最大的敌人是鏊拜,灭了鏊拜,又以为最大的敌人是吴三桂,朕平了吴三桂,台湾又成了大清的心头之患,啊,朕收了台湾,葛尔丹又成了大清的心头之患。

朕现在是越来越清楚了,大清的心头之患不在外边,而是在朝廷,就是在这乾清宫!就在朕的骨肉皇子和大臣们当中,咱们这儿烂一点,大清国就烂一片,你们要是全烂了,大清各地就会揭竿而起,让咱们死无葬身之地呀!想想吧,崇祯皇帝朱由检,吊死在煤山上才几年哪忘了!那棵老歪脖子树还站在皇宫后边,天天的盯着你们呢!朕已经三天三夜没有合眼了,总想着和大伙说些什么,可是话,总得有个头啊。

想来想去,只有四个字(‘正大光明’匾升起)……这四个字,说说容易啊,身体力行又何其难这四个字,是朕从心里刨出来的,从血海里挖出来的。

记着,从今日起,此殿改为正大光明殿!好好看看……哦,你们都抬起头来,好好看看,想想自己,给朕看半个时辰……2、这第一碗酒,朕要敬给太皇太后孝庄,敬给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

朕八岁丧父,九岁丧母,是孝庄太后带着朕,冲破艰难险阻,才有了今天的大清盛世。

孝庄太后,朕想你啊!……(满上……)还有这第二碗酒,朕要敬给在座的列位臣工,敬给天下子民。

朕在位已经六十年了,六十年来,是你们辅佐朕,你们俯首农桑。

从炎黄甲子年到如今有三百多位皇帝了吧,朕是年事最高,在位时间最长,养育子孙最多的,皇子皇孙,还有曾孙,一共是一百多位吧!朕要感天动地呀!朕要敬颂苍穹啊!大清是朕的,也是你们的呀!记着,没有你们便没有今天的大清,朕在这儿……谢谢你们啦!……(满上满上……)这第三碗酒,朕要敬给朕的死敌们,鳌拜、吴三桂、郑经、葛尔丹,哦,还有那个朱三太子,他们都是英雄豪杰啊!是他们造就了朕,是他们逼着朕立下了这丰功伟业!他们不在,朕寂寞啊!朕不祝他们死的安宁,朕祝他们来生再世再与朕为敌吧!3、明珠:……臣罪该万死……康熙:死一次还不够还要死一万次!明珠:臣罪该一死……4、爱新觉罗玄烨,谨祭列位先祖在天之灵,自康熙十八年以来,准格尔大汗葛尔丹,荼毒蒙古各部盟,侵扰内地、倒行逆施,意在反清称霸。

康熙大帝经典语录【可编辑版】

康熙大帝经典语录【可编辑版】

康熙大帝经典语录康熙大帝经典语录康熙大帝经典语录孝庄:“你要昂首阔步地走,记着,这天,由你来撑,地,任你来踏,这天下的人都是你的臣民,去吧1孝庄:“你呢,只管安安稳稳地听朝,少说话,这话是越少越叫他们几个大臣摸不透,你看那观音菩萨,这天下人呢,成天都对着它拜呀拜的,可是,菩萨从来不吱声,那在菩萨面前没有人敢欺负皇上,因为菩萨什么都知道。

”康熙:“孙儿懂了,孙儿也叫他们供着。

”孝庄:“除非你能修成正果,成千手千眼的时候,那什么都让人家看不透,你说呢?”孝庄:“玄烨,你干脆把这个济世当作一块磨刀石,你磨他,他磨你,不磨不成器。

”孝庄:“你以为那些危难是在外头,不,大清国最大的危难不是那些判军和太监,而是在你的心里,你五内如焚,六神无主,你,你是退位而弃天下呀!当年,你父皇顺治就是败于自个的心魔才使得半世帝王弃天下而去,难道你也要步其后尘,重蹈覆辙吗?不要学他,要学这些列祖列宗,学你的皇祖母,我,孝庄,天塌地陷,岿然不动,日月星辰,惟吾独尊呢!孙儿呀,你要是想打败吴三桂,首先要打败你自己,懂吗?只要咱们祖孙俩不倒下,别说他一个吴三桂,哼,就是他十万个吴三桂,也不在话下!丫头,开门去-…你们大家都听着,撤藩是我孝庄的意思,皇上是按照我的旨意去办的,今天,就是有天大的事情由我孝庄来顶着,关于撤藩他吴三桂撤也反,不撤也反,这都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大家应该坚信,我们的大清是铜铸铁打之江山,只要咱们君臣一心,将士勇猛,定能够歼灭叛敌,永铸江山。

”康熙:“朕让你找的仕林佚语找到了没有?”太监:“奴才找了半天没找着,皇上。

”康熙:“你知道你将来是怎么死的吗?”太监:“皇上,不知道。

”康熙:“笨死的。

朕告诉你,在上书房北墙,第三个格第二个橱第四本书就是了。

”康熙:“朕预感姚启圣是个聪明人,他愤世嫉俗,以笑骂为护身之法,以求遁世避祸……人才藏在人海里,就像锥子搁在裤兜里,这锥子嘛,一个是要出头,二是要扎人,朕想碰碰这个锥子。

康熙家训100句:凡事惟当以诚,无务虚名

康熙家训100句:凡事惟当以诚,无务虚名

康熙家训100句:凡事惟当以诚,无务虚名
01 凡事惟当以诚,无务虚名
【解读】
1、康熙帝之父顺治写过《资政要览》,作为皇室子弟最早的教科书,《资政要览》影响了整个清朝的皇子贵族子弟的教育。

2、雍正帝编辑推出其父康熙教子语录体《庭训格言》,正是清朝皇帝家训的一脉传承。

3、此为从246条《庭训格言》集结中的100条家训,和大家分享之。

【原文】
训曰:吾人凡事惟当以诚,而无务虚名。

朕自幼登极,凡祀sì坛庙,礼神佛,必以诚敬存心。

即理事务,对诸大臣,总以实心相待,不务虚名。

故朕所行事,一出于真诚,无纤xiān毫háo虚饰。

【现代译文】
康熙皇帝训示子女说:做任何事都要实实在在做,不追求空空的名誉。

我从幼小登皇帝位,凡祭祀神坛宗庙,礼敬神仙佛祖,必以真诚敬仰之心来对待。

就是办事,对待诸位大臣官员,也都以真心实意来对待,从不追求虚名。

所以我做人做事,一概出自我的本心,没有丝毫虚假和掩饰。

康熙家训《庭训格言》首页。

康熙王朝经典句子

康熙王朝经典句子

康熙王朝经典句子导读:本文是关于康熙王朝经典句子,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1、她是扎在朕心上的一根刺啊,这刺啊,扎进去痛,拔出来更痛,你那时候提她,就是要把这根刺拔出来呀……唉……朕老了,不想拔出来了,她扎得太深了,朕要带着她同赴黄泉……2、大清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谨祭明太祖洪武皇帝。

洪武皇帝朱元璋太祖出身布衣,聪明神武,报济世安民之志,十五载而成帝业,一统海内。

西汉之后未之有也,大清皇帝康熙爱新觉罗玄烨,谨以明太祖洪武皇帝为先师,继往开来,造福天下。

再拜。

3、千叟宴中,他三碗敬酒的独白,是怎样的深沉豪迈真情,康熙:“这第一碗酒,朕要敬给太皇太后孝庄,敬给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

朕八岁丧父,九岁丧母,是孝庄太后带着朕,冲破千难险阻,才有今天的大清盛世!孝庄太后,朕想你啊。

4、那天千叟宴,你问朕为何少了一个人,朕何曾不知道少的是容妃啊,唉…她是扎在朕心上的一根刺啊,这刺啊,扎进去痛,拔出来更痛,你那时候提她,就是要把这根刺拔出来呀……唉……朕老了,不想拔出来了,她扎得太深了,朕要带着她同赴黄泉……5、朕说过多少次了!女人不要干政!6、大清国最大的危难,不是那些叛军和太监,而是在你的心里。

你五内如焚,六神无主,你,你是退位而弃天下呀,你呀。

当年,你父皇顺治,就是败于自个儿的心魔,才使得半世帝王,弃天下而去。

难道你也要步其后尘,重蹈覆辙吗?不要学他,要学这些列祖列宗,学你的皇祖母,我孝庄,天塌地陷,岿然不动,日月星辰,唯我独尊哪!孙儿啊,你要是想打败吴三桂,首先要打败你自己,懂吗?过来,到祖母这边来,只要咱们祖孙俩不到下,别说他一个吴三桂,就是他十万个吴三桂,也不在话下。

7、这第三碗酒啊,朕要敬给朕的死敌们。

鳌拜,吴三桂,嘿!郑经,噶尔丹,噢,还有那个朱三太子,啊?嘿,他们都是英雄豪杰呀,啊,他们造就了朕那!他们逼着朕立下了这丰功伟业。

朕恨他们,也敬他们。

哎,可惜呀,他们都死了,朕寂莫啊!……朕不祝他们死的安宁,祝他们,来生再世再与朕为敌吧!8、容妃:“咱们女儿蓝齐儿就是属兔,臣妾听说,皇上虽然酷爱狩猎,几十年来,猎过三千多头虎豹狼熊,可是从来没有碰过一只兔子。

康熙王朝经典语录

康熙王朝经典语录

康熙王朝经典语录康熙王朝经典语录 1 、皇太极是其夫,却宠爱她的姐姐宸妃海兰珠。

2 、记着!一言之虚,百患丛生;一事之虚,为害终生。

3 、皇上骂得痛快,老叫化子听着也痛快!该骂该骂!4 、钝刀子割肉,越割越疼;快刀子嘛,没等疼,肉就割掉了。

5 、皇上是圣君!明君杀人,圣君诛心!6 、圣君不会杀人,只诛心。

7 、那圣君都干什么呢?8 、回皇上,奴才不知道。

9 、冤狱不清,则法治不行;法治不行,则天下大乱。

1 0 、容妃听旨,朕册封你为孝慈仁皇后,从即日起,你与朕千古相随啦。

1 1 、谁人背后不参人,谁人名下无人参呢。

1 2 、皇上,此款大案,已审明查实,索额图认了。

1 3 、朕是皇帝,皇帝是不求人的,但外公求你,不要再复仇了。

1 4 、李德全啊,你知道做皇上最难受的是什么吗?就是坐着不能动。

1 5 、我知道你有雄心,可你记着,这雄心的一半是耐心。

1 6、人生如残烛,越烧越短;尘世如汤药,越熬越苦。

1 7 、这里有多少奴才伺候容妃啊?1 8、大丈夫处世,忧谗畏讥是个死,轰轰烈烈也是死。

1 9 、你是事一关己,就方寸大乱哪!2 0、朝廷已是重症缠身,对于重症,不可强攻,只能缓治。

2 1、朕富有天下,天下所有的女人都是朕的。

2 2 、满脸仁义,满肚子刀枪。

2 3、治天下当崇大体,若联事事躬亲,则庶务何由毕理乎?2 4 、一代之兴,必有博学鸿儒振起文运,阐发经史,以备顾问。

2 5、谈判是要谈的,但是谈判所得的东西,远不如打仗打下来的东西可靠。

2 6、大小臣工,各宜尽心职业,视国事如家事,有所见闻,入陈无隐。

2 7、福临是其子,却看破红尘执意要遁入空门。

2 8、其实在这世上,谁都在忍,谁的心上都有一把刀啊!2 9、不知道哇,笨死的!3 0 、我不杀人,我杀他的心!康熙王朝最震撼语录 1 、你们听着,这27款罪朕都准奏,即使这样索额图他就是长了一万个脑袋,也不够朕砍的!2 、福临是其子,却看破红尘执意要遁入空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下是收集整理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
果您喜欢的推荐,请继续关注。

,给你不一样的人生。

1.训曰:民生本务在勤,勤则不匮。

2.朕为帝王,何等物不可用然而朕之衣食毫无过费。

3所
以然者,特为天地所生有限之才,而惜之也。

3.故世之苦读书者,往往遇事有执泥处,而经历事故多者,
又每逐事图融而无定见,此皆一偏之见。

4.凡圣贤经书,一言一事,俱有至理,读书时便宜留心体
会,此可以为我法,此可以为我戒,久久贯通,则事至物来,随感即应,而不待思索矣。

5.诚以天下事繁,日有万机,为君者一身处九重之内,所
知岂能尽乎时常看书,知古人事,庶可以寡过。

6.学者诚即事而求之,则可以通三才,而兼备于万事万物
之理矣。

7.书之在天下,《五经》而下,若传若史,诸子百家,上
而天,下而地,中而人与物,固无一事之不具,亦无一理之不该。

8.世之读书者,生乎百世之后,而欲知百世之前;处于一
室之间,而欲悉天下之理,非书曷以致之
9.训曰:圣贤之书所载,皆天地、古今、万事、万物之理,能因书以知理,则理有实用。

10.为学之功有三等焉。

汲汲然者,上也;悠悠然者,次也:懵懵然者,又其次也。

11.为学之功,不在日用之外,检身则谨言慎行,居
家则事亲敬长,穷理则读书讲义。

用一日之力,便有一日之效。

12.《荀子》云:“身劳而心安者为之,利少而义多
者为之。

”此二语简而要。

人之一世能依此二语行之,过差
何由而生。

13.人于好恶之心,难得其正。

我所喜之人,惟见其善,而不见其恶;若所恶之人,惟见其恶,而不见其善。

是故《大学》有云:“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诚至言也。

14.人生凡事故有定数,然而其中以人力夺天工者有
之。

15.凡人持身处世,惟当以恕存心。

见人有得意事,
便可生欢喜心;见人有失意事,便当生怜悯心。

16.《易》云:“日新之谓盛德。

”学者一日必进一
步,方不虚度时日。

人苟能有决尼不移之志,勇猛精迸而又贞常永固毫不退转,则凡技艺焉有不成者哉
17.读书以明理为要,理明则中心有主,而是非邪正自判也。

18.尔等凡居家,在外,惟宜洁净。

人平日洁净,则
清气著身;若近污秽,则为浊气所染,而清明之气渐为所蒙敝也。

19.凡看书不为书所愚,始善。

20.现在的人们认为只要是不吃肉就是在持斋了,岂
不知古人持斋是和守戒连在一起的,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21.人只有一心,心动兴致起,会产生种种思想和考
虑。

这种种思虑正确与否,只在一刹那间。

如果一个念头不
正确,很快就被发现了,并且及时纠正它,自然不至于离正道很远。

22.凡人处世,惟当常寻欢喜。

欢喜处自有一番吉样景象。

盖喜则动善念,怒则动恶念。

是故古语云“人生一善念,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人生一恶念,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

”此诚至理也夫!
23.凡人孰能无过但人有过,多不自任为过。

朕则不然。

于闲言中偶有遗忘而误怪他人者。

必自任其过、而曰“此朕之误也。

”惟其如此使令人等竟至为所感动而自觉不安者有之。

大凡能自任过者,大人居多也。

24.凡人于无事之时,常如有事而防范其未然,则自然事不生。

若有事之时,却如无事,以定其虑,则其事亦自然消失矣。

25.人心虚则所学进,盈则所学退。

26.为人甚不可被虚意承顺赞美之言所欺,诸凡学问皆以此存心可也。

27.大凡能自任过者,大人居多也。

28.凡有利于人者则为之,凡不利于人者则去之。


无大小,心自无穷。

29.古人所谓防微杜渐者,以事虽小而不防之则必渐大。

30.人君以天下之耳目为耳目,以天下之心思为心思,何患闻天下不广
31.吾人凡事惟当以诚,而无务虚名。

32.喜庆之辰,易心平气和,语言吉祥。

33.人之有生必有死,如朱子之言;天地循环之理,如昼如夜。

孔子云居易以矣。

皆圣洁之大道,何足惧乎朕之生也,并无灵异;几其长也,亦无非常。

34.凡人与无事之时,常如有事,而防范于未然,则
自然事不生。

若有事之时却如无事,以定其虑,则其事亦自
然消灭矣。

古人云:心欲小而胆欲大。

遇事当如此处之。

35.一事不谨,即贻四海之忧;一念不懂,即贻百年之患。

36.训曰:读书以明理为要。

理既明则中心有主,而
是非邪正自判矣。

37.朱子云:“读书之法,当循序而有常,致一而不懈,从容乎句读、文义之间,而体验乎操存、践履之实。


后心静理明,渐见意味。

不然则虽广求博取,日诵五车,亦
奚益于学哉”此言乃读书之至要也。

人之读书,本欲存诸心、体诸身,而求实得于己也,如不然,将书泛然读之何用凡读
书人皆宜奉此以为训也。

38.训曰:世之财物,天地所生,以养人者有限,人
若节用,自可有余;奢用则顷刻尽耳,何处得增益耶
39.庭训格言:道理之载于典籍者,一定而有限,而
天下事千变万化,其端无穷。

40.遇有疑难事,但据理直行,得失俱可无愧。

41.故朕理天下事五十余年,无甚差忒者,亦看书之
益也。

42.训曰:吾自幼好看书,今虽年高,万机之暇,犹
手不释卷。

43.虽然,书不贵多而贵精,学必由博而守约,过能
精而约之,以贯其多,与博合其大,而极于无余,会其全而
备于有用,圣贤之道,岂外是哉
44.由一理之微,可以包六合之大;由一日之近,可以尽千古之远。

45.夫一言可以得人心,而一言可以失人心也。

46.人果专心于一艺一技,则心不外驰,于身有益。

47.凡人尽孝道,欲得父母之欢心者,不在衣食之奉
养也。

惟持善心,行台道理,以慰父母而得其欢心,斯可谓
真孝者也。

48.为人上者,用人虽宜信,然也不可急信。

在下者,常视上意所向,而巧以投之,一有偏好,则下必投其所好以
诱之。

朕于诸艺无所不能,尔等曾见我偏好一艺乎是故凡艺
皆不能溺我。

49.志向的发展,无论多远,没有达不到的;志之所向,无论有多大的困难都能克服。

一个人如果立志于道,那么,
他将以义理作为根本,使任何物质欲望都改变不了他的志向。

从这点来看,一个人的志向以德为依据,以仁为依托,又有
良好的学术修养,自然不会失却其先后、轻重的次序,使主
要的和次要的都能照应到,内的、外的都能得到陶冶,还可
以从容不迫地深入领会一切。

达到这种境界,就已经自觉不
自觉地进入了圣人的行列。

50.立定脚跟,战胜私欲。

51.己不知,焉能断人是非
52.凡事暂时易,久则难。

53.人之一生,虽云命定,然而命由心造,福自己求。

54.惟持善心,行合道理。

55.志之所趋,无远弗届;志之所向,无坚不入。

56.遇有疑难事,但据理直行,得失俱可无愧。

57.人以改过为贵,能改过者,无论所犯事大小,皆
不当罪也。

58.凡爱人爱物,皆爱也。

59.凡天下事不可轻忽,虽至微至易者,皆当以慎重
处之。

60.天下未有过不去之事,忍耐一时便觉无事。

61.天下事千变万化,其端无穷。

故世之苦读书者,
往往遇事有执泥处,而经历事故多者,又每逢是圆融而无定见,此皆一偏之见。

朕则谓当读书时,须要体认世务,而应
事时,又当据书理而审其事宜。

如此方免二者之弊。

62.国家用人,当以德为本,才艺为末。

63.古人云:“心欲小而胆欲大。

”遇事当如此处之。

64.若有事之时,却如无事,以定其虑,则其事亦自
然消灭矣。

65.凡人于无事之时,常如有事,而防范其未然,则
自然事不生。

66.我等平日凡事能敬畏于长上,则不得罪于朋侪,
则不召过,且于养身亦大有益。

67.盖敬以存心,则心体湛然居中,即如主人在家,
自能整饬家务,此古所谓“敬以直内”也。

68.慎重者,敬也。

当无事时,敬以自持;而有事时,即敬以应事,务必谨终如始慎,修思荣习而安焉,自无废事。

69.凡天下事,不可轻忽,虽至微至易者,皆当以慎重处之。

70.故朕所行事,一出于真诚,无纤毫虚饰。

71.即理事务、对诸大臣,总以实心相待,不务虚名。

72.朕自幼登极,凡礼坛庙、礼神佛,必以诚敬存心。

73.若夫为官者俭,则可以养廉。

居官居乡,只缘不
俭,宅舍欲美,妻妾欲奉,仆隶欲多,交游欲广,不贪何从
给之与
74.至于人生衣食财禄皆有定数,若俭约不贪,则可
以养福,亦可以致寿。

75.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妇不蚕或受之寒,是勤可
以免饥寒也。

人生于世,无论老少,虽一时一刻不可不存敬畏之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