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专项训练之审题立意
初中作文专项训练

初中作文专项训练作文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对于初中生来说,作文训练尤为重要,因为这个阶段是学生语言能力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
以下是针对初中作文的专项训练内容:一、审题与立意作文训练的第一步是学会审题。
审题是理解题目要求,明确写作的方向和范围。
立意则是在审题的基础上,确定文章的主题思想。
初中生在写作前,应该仔细阅读题目,思考题目的深层含义,避免跑题。
二、素材积累作文素材的积累是写作的基础。
初中生应该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广泛涉猎各类书籍,从中吸取知识,积累素材。
同时,生活中的经历和感受也是宝贵的写作素材,要学会观察生活,记录生活中的点滴。
三、结构布局一篇好的作文应该有清晰的结构。
初中生在写作时,应该注意文章的开头、发展、转折和结尾。
开头要简洁明了,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发展部分要围绕中心思想展开,逻辑清晰;转折部分要自然流畅,使文章层次分明;结尾要收束全文,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四、语言表达语言表达是作文的灵魂。
初中生在写作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和感染力。
要避免使用生僻词汇和复杂句式,力求语言简洁明了。
同时,也可以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五、创新思维创新是作文的生命力。
初中生在写作时,要敢于打破常规,尝试不同的写作角度和表达方式。
可以是对传统故事的重新演绎,也可以是对现实问题的新颖见解。
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时间和实践,但一旦形成,将极大地提高作文的质量。
六、写作练习写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技能,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来提高。
初中生应该多参加写作练习,如课堂作文、日记、读后感等。
在练习中,要注意总结经验,发现自己的不足,并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七、作文批改作文批改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环节。
初中生在完成作文后,应该主动请老师或同学进行批改,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
通过批改,可以发现自己在写作中的问题,及时进行修正。
八、范文学习学习优秀的范文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中考作文训练——审题立意

审题的方法: 一、一般的命题作文的审题。 1.火眼金睛——锁住题眼。 题眼就是题目中的关键词,是揭示作文的中心、 重点或表明感情色彩的词。怎样才能锁住题眼呢? 一看动词。如《我心雀跃》,“雀跃”就是此题题 眼,“雀跃”用以形容人因高兴而兴奋的样子,所 以应写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注意运用心理描写。 二是注目题目中的限制条件。如《美丽的误会》, 关键词是“美丽”,“误会”是生活中常见的插曲, 可能引发纠纷,可能造成尴尬,而限制条件“美 丽”则表明,要叙述的这场误会引出的应该是一 段美好的故事。
3.审范围 范围就是给题材画个圈,圈内的你可以写,圈外的不 能写。最近两年,为了防范套作,命题者越来越倾向于在 写作范围上加强限制。 如《美丽的瞬间》,你写的内容就得是瞬间发生的,不 能像“三年前……一年前……现在”这样娓娓道来。 再如《那一幕,我难以忘怀》,你就只能写一个场景, 不能“家里……街头”写上好几幕。 再如“请以初中生活为素材,以‘你在我心里’为题,写 一篇文章”,这个题目,如果没有“以初中生活为素材”的限 制,选材可谓海阔天空,题目中的“我”就可以非作者自己。 比如可以虚拟“我”为项羽,项羽对虞姬说“你在我心里”; 或者杜甫对李白说,树叶对树根说,白云对蓝天说· · · · · · 但 “以初中生活为素材”,“我”就只能是“我”,非作者本人莫属 了。虚拟成别人,就跑到圈外了,会被红牌罚下。
1.顺向立意。“改变自己,适应环境,才有生 存空间。” 2.逆向立意。“坚持真理比赢得喜爱更重 要。”“悦纳自己。”等。 3.辩证立意。“当自己暂时不为大家接受时要 先学会接受别人。”“改变先要改变人们对待 新事物的态度。”等 4.发散思维立意。“扬长避短,不能改变声音 就少说多做。”“要学会听取难听的批 评。”“夜晚的叫声再美也不受欢迎。”“要 改变的不止是叫声。”
初中作文指导 审题立意训练

文题:美丽的误会
题眼:“误会”是生活中常见,可能引发纠纷, 可能造成尴尬,而“美丽”则表明,要叙述的 这场误会引出的应该是一段美好的故事。
重要要素:不要忽略文题中的限定语:“美丽 的”,要从小处入手,才生活的细处入手。
题眼:“开花”——快乐起来、开朗起来、乐 观起来、自信起来、坚强起来、勇敢起来等。
重要要素:“让”——心开花,应有一个变化 过程。由“不开花”—“开花”的变化过程, 要将这个过程写清楚。而不能只写成我明白了 要“让心开花”。要有具体的行为—怎样让 心——“开花“。
文题:她始终微笑着
题眼:“微笑”——开朗快乐、乐观自信、坚 强勇敢……
三、审题目中的副词。
我们经常在文题中看到“其 实”“总”“也”“很”等副词,我们在审题 时一定要关注,因为这些副词往往决定了文章 的写作重点。
文题:总有一把钥匙属于自己
分析:“总”——这一副词表明,我寻找到这 一把属于自己钥匙是曲折的,是有一个反复寻 找的过程的。行文中就要将这种寻找的曲折性 写出来。
审题:
题目“这也是课堂”,首先要明确“课堂”的 要义,结合提示语我们可以得知,这里的“课堂” 应是指能获得知识和能力,增长智慧和才干,能 给心灵以净化,思想以启迪的“课堂”,其中 “也”是重点,它表明这不是学生平常上课时的 课堂,应该是指给人以教育,使人得到磨炼的除 正式课堂之外的任何地方。
“这”是个代词,它表达了一个宽泛而又丰富 的概念,我们可以赋予“这”以很多具体的内涵, 如“人生”、“社会”、“家庭”、“书本”、 “网络”、“自然”、“生活”、“人与人之间” 等等。
初中语文作文审题立意训练

初中语文作文审题立意训练篇一《那一次的误解》写作文的时候,审题立意真的超级重要。
就拿“那一次的误解”这个题目来说吧。
咱们拿到这个题目,第一反应得搞清楚这是让写一件发生了误解的事情。
我就想起我自己的一次经历。
有一次我在学校,课间的时候,我正准备掏出作业开始写。
突然我发现我的作业本不见了,那可是我花了好长时间才写了大半的作业啊。
我就四处找,结果一眼看到我的同桌桌角那里有一本跟我一模一样的作业本。
我脑袋一热,想都没想就说“你怎么拿我作业本呢?”我这语气可能也不太好。
我的同桌一脸懵,他说“啥?这是我的作业本啊。
”我当时可不信,我说“这就是我的,你看这上面还有我不小心画的一个小记号呢。
”我抢过本子就指给他看,结果仔细一瞧,我才发现那个记号虽然是一样的,但我的本子角是有一点折痕的,这本没有。
这时候我才意识到我错怪他了,我的脸一下子就红到了耳根。
我赶忙道歉“对不起啊,我误会你了。
”他倒也没生气,还笑着说“没事儿,你也是着急你的作业。
”从这个事儿我就明白了,在遇到事情的时候不能仅凭一点表面的东西就下结论,一定要看仔细了。
如果写这个作为作文的话,重点就在于把这个误解的过程和自己当时的心理活动写清楚。
像我开始以为是同桌拿了我本子的时候,那是很生气很理所当然的,后面发现错了又特别羞愧。
这种心情的变化就是符合这个题目“那一次的误解”的审题立意的核心内容,要把这种情绪的转折写得生动,让读者看就像自己亲身经历了这个误会一样。
篇二《不一样的假期》看到“不一样的假期”这个作文题目,我就想到了去年暑假的一段奇特经历。
那时候大家都计划着各种旅游或者去上一些兴趣班。
我呢,本来也想去旅游的。
可刚放假没几天,我就病了,而且还不是那种小感冒,是很严重的肺炎。
于是我的假期就完全变成了另一个样子。
整天都得待在医院里,闻着那股消毒水的味儿。
医院的床单白得刺眼,还硬邦邦的。
每天早上医生就会来查房,那感觉就像是被检阅一样。
一群穿着白大褂的人围着你,问这问那,我都紧张得不行。
初中语文写作(作文)专项指导写作 审题与立意2

——命题作文审题立意训练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前行是脚步的积累,成长是不断前行的路上 ,有风景、梦想,有期盼、关爱,有欢笑、痛 苦;前行离不开目标、坚持……一路前行,你有 过怎样的经历和体念?前行引发了你怎样的思 考?
请自拟一个包含“前行”这个词语的标题, 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文中不 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理解 — 我前行的动力 理解,使血浓于水的亲情更加坚固,使前行的道 路多了一份恒久的动力。
争吵 放学后,我像往常一样回到家。厨房里看不到母 亲忙碌的身影,只见她静静地坐在沙发上,一动不动 地盯着 茶几上的物品。那是一个粉色的礼品盒,礼品 盒旁躺着一条黑色长裙,看上去显得那么无助。母亲 看见我回来,眼中多了一份猜疑。“说,这是哪儿来 的?”她怒气冲冲地指着桌上的盒子问。“笔友送的 。”我心中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他是男的还是女的 ?”“他说过他是男的。”我表情冷漠地答道。“你 觉得你玩得起吗?”母亲的语气中多了一份不屑。 听到这句话后,我心中仿佛有万丈怒火在熊熊燃 烧,母亲的语气是那么犀利,刺痛了我的心。我按捺 不住内心的愤怒,一把抓起桌上的长裙,随着一声刺 耳的撕裂声,那轻柔的布料在手中变成了两半。我头
追逐太阳已经很久了,可他的脚步依然轻快。渐渐 地,我从他的脚印中感受到了温度。不,他不是愚者! 他的梦想也并非无法企及。因为我分明看见,他巨大的 身体在耀眼的光芒中燃烧成了永恒。
在他的脚印中,我读到了执著; 也因为执著,他达 到了让后人景仰的高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他是一个创造者,一个先行者,也是一个孤独者。他低吟:“世上本没有路, 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他置身黑暗,他召唤光明,于是他停驻在华小栓 的坟头。他的身影是孤独的,身材是单薄的,但他目光如炬,关注的是整个民 族多灾多难的命运。他脚步沉重而坚定,走的是拓荒之路。于是我看到,那深 深的脚印后面,紧跟着无数大大小小的脚印。正是这些人,铸成了中华民族的 脊梁,引领我们走向一个叫做“希望”的地方。
部编版九年级中考作文审题立意专题(含参考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中考专题复习--作文立意学习引路灯:1.了解话题作文的形式,明确立意要求。
2.探究立意方法,鼓励创新思维。
重点:立意训练难点:立意训练课时:一课时课型:复习课基础训练: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D )A. 荣膺/赝品拙劣/相形见绌B. 行头/行辈驾驭/精神矍铄C. 礼聘/驰骋杳然/纷至沓来D.贮蓄/伫立诛心/铢两悉称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C)A. 忌讳销声匿迹绵亘合颜悦色B. 羁绊素昧平生睥睨物竟天择C. 诡谲如履薄冰陨落求全责备D. 威慑万籁俱寂勉励雕梁画栋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D )A.潍坊舰载着449 名中国公民平安撤离也门西部荷台达港,安全回到祖国的侨民在见到亲人时终于忍俊不禁,流下了辛酸的眼泪。
B. 人要变成野兽,比变成圣徒要容易千万倍。
自古以来,变成野兽的人多如牛毛,但变成圣徒的人却寥寥无几。
C.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中国交通史上技术最复杂的工程之一,它的雄伟美丽,有目共睹,但背后那些艰辛而励志的故事,却鲜为人知。
D. 2022 年冬奥会日益临近,冰雪运动进校园等活动正如火如荼,孩子们对滑雪运动的兴趣日益加深。
4.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A. 这位老科学家在文革中遭遇极为恶劣的治学+环境,但他安之若素,处之泰然,令人叹服。
B. 只有“学长团”成员具有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长。
C.经过南沙客运港站厅中央的艺术品“宝船”和车站上方的“海鸥”灯具设计,使整个车站具有独特的视觉冲击力。
D.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对于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下面一则启事的修改,修改有误的一句是()寻物启事九年级三班王 XX 同学昨天下午在学校操场拾到运动衣一件,内装钥匙一串。
望丢失者速来学校德育处认领。
过期不候。
2019 年 4 月 1 日学校德育处A. 本文内容有一处错误,标题应改为“招领启事”。
初中作文审题立意训练题

初中作文审题立意训练题初中作文,这四个字对于经历过的人来说,那可真是有着说不完的故事。
在初中阶段,作文的审题立意就像是一道神秘的关卡,你得有一双慧眼,才能看穿题目背后的深意,找到那个能让老师眼前一亮的方向。
记得有一次,语文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出了一道作文审题立意的训练题。
题目是这样的:“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景。
有的风景让我们感到温暖,有的风景让我们感到困惑,有的风景让我们感到振奋……请以‘成长路上的风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作文。
”刚看到这个题目,我就有点懵了。
“成长路上的风景”?这到底是要写啥呀?是写实实在在的风景,比如山川河流?还是写抽象的,像经历过的事情?我抓耳挠腮,脑子像一团乱麻。
我瞅瞅同桌,他也是一脸迷茫,眉头皱得能夹死一只苍蝇。
再看看前后排的同学,有的咬着笔头,有的托着腮帮子,都在苦思冥想。
我深吸一口气,告诉自己别慌,得好好琢磨琢磨这个题目。
“成长路上”,这肯定说的是和自己成长有关的经历;“风景”,应该不是单纯指自然景色,而是那些对我们有影响、有意义的事情或者人。
想到这儿,我好像有点头绪了。
我开始回忆自己的成长历程,试图从中找到那些能被称为“风景”的瞬间。
我想起了那次参加运动会的经历。
那是我第一次参加 800 米长跑比赛,心里特别紧张。
站在起跑线上,我的心砰砰直跳,仿佛要从嗓子眼儿里蹦出来。
“砰!”随着发令枪响,大家都像离弦的箭一样冲了出去。
一开始,我还能勉强跟上大部队,可跑着跑着,我就觉得气喘吁吁,两条腿像灌了铅一样沉重。
汗水不停地流下来,模糊了我的眼睛。
就在我想要放弃的时候,我听到了同学们的加油声。
“加油!加油!”那声音一浪高过一浪,仿佛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让我一下子又有了动力。
我咬紧牙关,拼命地跑啊跑。
终于,我冲过了终点线。
那一刻,同学们围上来,给我递水、擦汗,他们的笑脸和鼓励的话语,就是我成长路上最美的风景。
还有一次,我考试没考好,心情特别低落。
我觉得自己特别失败,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
2025初三作文备考:2024年广州中考作文《那个教会我xx的人》审题立意指导及范文(素材)

2025初三作文备考:2024年广州中考作文《那个教会我xx的人》审题立意指导及范文原题再现请从“说谢谢”“往前走”“看见美”中选择一个,将题目《那个教会我_____的人》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50分)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600字以上;③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文题解析难度解析1.题目三选一,给出了具体的选材立意方向,偏题概率不高。
2.审题易错点,题目主体是“那个__的人”注意写出人物精神,部分考生容易忽略。
选材和立意上要有意进行今年的中考作文依然保留了“个人视角”,从2019年《别担心,我可以的》、2020年《我能为你做点什么》、2021年的《这里有我》、到2022年的《我是如此地热爱_______》、到2023年《一样的,不一样的我》,再到今年的《那个教会我_____的人》,“我”的视角,一脉相承。
今年继续沿用了2022年以来半命题作文的特点,只不过多了限定词“从‘说谢谢’‘往前走’‘看见美’中选择一个”,充分鼓励了学生进行多元化思考,给予学生写作的自由度,但是同时也不至于茫然没有写作方向。
2024年广州各区模考作文题中,能够比较接近今年中考作文的题目的有以下3套:2024增城区一模《我又想起了您》2024海珠区一模《我渐渐明白xx也很美》2024花都区二模《 xx是那么美好》综合审题立意方向看,同学在写作的时候需要关注以下细节:1.“那个”:与“这个”相对,表明需要使用过去时。
2.“教会”:具有指导、教导的意思,意味着之前是“不会”“不清楚”“不明白”“不掌握”等,后面“明白”“清楚”“掌握”了,这里在行文中需要有所铺垫,切忌生硬转换。
3.“我”:“我”是这个故事的主体,成长的主体,由“不会”到“被教会”的主体,切忌换成其他人称,导致写作跑题偏题。
4.“的人”:重点写这个人带我给积极的、正面的影响。
这个人可以是身边的亲人、同学、老师,也可以是陌生人,甚至是历史书本人物……5.如果考生选择“说谢谢”,《那个教会我说谢谢的人》,揭示的是表达感恩的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第四种,看似很直观的题目。 • 如"礼物"这个题目,好像一看就知道是什么。但在具 体的写作中,它可能是实指--某种物,更多的也许是喻指-像"礼物"一样的美好事物。用"喻指"来写文章,其思路更 广,其情感更丰富。 • 要记住,不管命题作文的形式多么复杂,你的眼睛要永 远盯着它的题目。在熟悉的题目面前不要激动,不要以为 它就是你做过的"原题";在生疏的题目面前不要紧张,不 要以为你的心目中就没有它的影子。
• 在写作中,要紧紧抓住审题得到的"信息",步步都要紧扣文 题,紧扣要求。 • 另外,在具体的审题过程中,对这样几种内容的题目不 可掉以轻心。 • 第一种,看似很浅显的题目。 • 如"我长大了"这个文题,是一个宽泛的中考作文题,谁 也不会在取材上发生困难,看样子真是浅得不能再浅了,但 实际上,这个题的关键在于对"长大"的理解。如果在审题之 中认为"长大"的含义只是生理、身体的变化或是学会了某种 生活技能、能够料理自己、胆子变大了,或者能对付别人的 欺负等等,那这种理解就很肤浅,写出来的文章在选材立意 上也就上不了档次。如果说能够寓理于事,从不同的角度写 出正处于花季年龄的初中生成长中的追求、向往、烦恼和困 惑,以及对人生的初步认识,写出人生中的各种各样的责任 感已经在心中出现,那么,这样的思考就是准确地把握了文 题的含义。
初中作文专项训练之 审题立意
审题——四瞄四盯看分明
• 近些年考场作文命题反对模式化,加大限 制性,成了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 传统上,审题要看作文类型,话题作文,
材料作文,命题作文(包括半命题作 文),审题方法个个不同。其实,万法归宗,
不管什么类型的作文,都需要凝练成一句话,找 到这句话,就可以转化为命题作文来写作。所以, 我们以简驭繁,以命题作文为主,解剖审题。
再如:‚下雨天,真好‛ ‚——,真 有趣‛ ‚有时,我也想——‛ ‚——, 最美的数字‛ ‚我最好的朋友‛· · · · · ·
• “也”表明曾经没有想过,经历过,现在却想怎么样· · · · · · • “最”,包含一种对比,比较后确定这才是“最”那不是 “最”。所以,要用“那些”来突出“这一个”。
• 从总体来看,中考命题作文有其设计、表达方面的规律: • 第一,绝大多数文题涉及的内容充分贴近学生生活; • 第二,大题、宽题大大多于小题、窄题,便于考生自由选材; 第三,记叙文题大大多于说明文、议论文题;第四,命题作文 在使用数量上仍占主流地位。 • 了解这些规律,对于我们作好考前训练,练好应考本领, 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 • 那么,在实际应试实践中又有哪些规律需要遵循呢?下面 介绍四个要点。
五、句式
• 题目如果是简单的词语,如“回 家”“永远的歌声”,这项审查可略 过。题目里如果出现关联词语,或由 两个小分句构成,就需要辨析其中的 内部联系了。是因果关系,条件关系, 还是并列关系呢? • “生活因思考而精彩”
例如:“我参与,我快乐”
• 因为“参与”所以“快乐”,我们 可以理解为“参与”是“快乐”的 原因,“快乐”是“参与”后必然 的情绪反映。你行文时,就需要既 描述“参与”的过程和细节,也抒 发“快乐”的情绪和感悟,两者缺 一不可,只写一点,都不完整。
• 第二种,看似很熟悉的题目。 • 如"美在课余"这个文题,是一个宽题。可供取材的内 容也是不少的。其实这个题目有一个"迷惑点",这个"迷惑 点"在那个"美"字上。稍不注意,就会由于觉得这个文题似 曾相识而忽视对"美"字的品读。由于没有抓住这个"美"字 ,就会写出"丰富多彩的课余"、"好玩的课余"、"有趣的课 余"、"热闹的课余"等等内容,而就是没有突出这个"美"字 。
• 对这样一些文题,要做到"大中取小",将其"具体化": • 第一,将宽题变"窄"。 • 所谓宽题,就是从内容上看,可以包含许多题材、许 多素材的题目。由于它的"宽",似乎许多材料都可以用来 写作文,我们就必须选准材料,把作文的内容"浓缩"到一 个点之上,使之变"窄",以便顺利成文。 • 如"火柴的联想"是一个宽题,它可以让你联想到非常 多的事,非常多的人,非常多的现象。但这种丰富的联想 只能在构思过程中,必须从这丰富的联想中决定一个供 展开的"联想点",才能开始考场作文的写作。
比喻入题:
• • • • • • • • 近两年,比喻入题的现象很普遍。 如‚______也是一笔财富‛ ‚每一种草都会开花‛ ‚心中有盏红绿灯‛ ‚总有一把钥匙属于你‛ ‚让——像门前小河般流过‛ ‚收藏阳光‛ 我们要善于由虚到实,把题目里的比喻词跟自己 成长的具体感悟链接起来。
作业:从下面的题目中选择一 个 ,先审题,再写作。
七、副词
• 副词初看不起眼,其实极重要。这两年 出现较多的副词有“其 实”“然”“真”“也”“最”。 • 如“门其实开着” “——其实很快乐” • “其实”,包含着一个误会设计,起初 认为是那样,后来因为某一际遇,明白 是这样,行文必须把误会交代清楚。 • 如“我依然——” • “依然”,包含一种无怨无悔,即使错
四、范围
• 范围就是给题材画个圈,圈 内的你可以写,圈外的不能 写。最近两年,为了防范套 作,命题者越来越倾向于在 写作范围上加强限制,这一 趋势,我们不能不察。
小练习:
• 以‚你在我心里‛为题,写一篇文 章。这道题目中的‚我‛可以怎么 理解?(即‚我‛的范围) • ‚请以初中生活为素材,以‘你在 我心里’为题,写一篇文章‛,这 道题目中的‚我‛又该怎么理解?
二、字数
• 字数是作文的一个重要指标,你少了50 字,会被扣2分,少100字,基本上就会 被划拨到最糟糕的作文里了。
• 从写的角度,应该比题目规定的字数下 限略多写几十字,这样不仅内容更显得 丰富,也可见你行文的优裕。
三、人称
• 考场作文命题更关注学生的自我成长与心灵世界,所以题 目里往往有‚我‛,如‚我眼中的色彩‛‚我依然——‛。 • 再如:‚我最想依靠的人是你‛‚你误会了我‛,这样的 命题对叙述的口吻就有特别要求,强调倾诉性。 • 若题目里不是‚我‛,而是‚我们‛,如‚我们这帮 人‛‚那一刻,我们· · · · · · ‛,这类作文你就不能太个人英 雄主义,要突出‚们‛,突出群体。
• •
第三种,看似很形象的题目。 如"风景这边独好"这个文题,也是一个宽题,题目似 乎很"形象",但远不是从字面上理解的那么简单。它既可 以写实,如写一个地方的风景,写一个地方的景物特点, 写一个地方的景物的变化,但更重要的是应该写这个地方 的发展,写这个地方的特色,写这个地方表现出的时代的 进步。再换一个角度思考,它不仅可以写"地方",还可以 写人,还可以写事,等等。
一则作文题目,总会呈现哪些信息呢?
• 文体、字数、人称、范围、句 式、情感、修饰词、关键词等 等。
• 审查题目,分析这些信息,不是每处都仔细琢磨, 有些,只需瞄一眼,知道了,心中有数就成,时 间控制在数秒以内;有些,则需要盯N眼,要推 敲,思忖,花上一刻钟也不为过。
一、文体
• 考场作文命题已经好多年‚文体不限‛了,‚文 体不限‛其实也不是什么文体都可以写,有时题 目本身的规定性就把某些文体排除在外了。 • 如:‚十四岁的我‛,最适合写什么文体呢? • 最方便写洋溢青春激情的抒情文,叙事文,而议 论文、说明文就不好写。 • 有些地区出于突出初中基础文体训练的考虑,不 再笼而统之地‚文体不限‛,而是特别要求‚写 记叙文或议论文‛‚写一篇记叙文‛
六、情感
• 最近两年,考试命题老师都变成“情种”了,以往那种“马 克思主义老太太”的淡漠不多见了。你看这些题目,“你还 会——吗”“我最想依靠的人是你”“让我握住你的手”, 你得体会这里面的一往情深;再看这些题目,“向前,向前, 向前!”“再小的力量也是支持”“战胜自己,坚强起来”, 你得领悟其中蕴含的积极、进取、不屈的精神力量。而所有 的体会、领悟,最后又得落实在你饱蘸情感的笔触里。
•
• • • • • • • •
1.要审题上,要做到"瞻前顾后、 一字不漏"
对于题目,应从头至尾反复领会、研读,不得忽略一 处。要审读的内容包括: ①文题的大、小、宽、窄、虚、实、显、隐。 ②文题中有没有点示主题的字词。 ③文题中有没有点示重点的语言标志。 ④文题中的的标点或其它符号及其含义。 ⑤有没有副标题,其作用是什么? ⑥各种写作要求、限制。 ⑦能否从题目以外的语言材料中品味出一点隐含信息 。
• • •
2.在取材立意上,要做到"大中 取小,以小见大"
我们先来看下面一些信手拈来的中考作文题: "学语文的故事"、"母亲的爱"、"我生活在集体的怀抱 里"、"他做得对"、"同学,你不能这样"、"在错误和挫折面 前"、"谈谈我们的课堂教学"、"雨中"、"五星红旗升起的时 候"等等。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好像只是划出了一个取材立 意的框框,需要我们选用自己最熟悉的内容将其具体化。
• 第二,将大题变"小"。 • 所谓大题,其实也是一种宽题。从"意义"上看,有些 题目的主题比较直露,比较追求一定的"意义"。如文题"变 了",从这个"变"字上看就是要求你在文中一定要点示出某 种"意义"。 • 对于这样的题,我们可以用加"限制"的方法将其变"小 "。如"变了"这个题,我们可以在题目前加上限制性的语言 ,如"兰兰变了"、"我们家变了";也可以在题目后面加上 副标题,如"变了--从一件小事看我们的班风"、"变了--他 又回到了我们班"。经过这样的"处理",就可以开始构思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