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指导——初中作文如何审题立意
作文指导初级中学作文如何审题立意

作文指导:初级中学作文如何审题立意在初级中学阶段,写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
学会如何正确审题并确定立意,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简单而实用的方法,帮助初级中学生们更好地审题立意,写出优秀的作文。
首先,审题是成功作文的关键。
在写作前,学生们应该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意,确保自己完全掌握了要求和限制。
其中关键词和要求是常常出现的,应该引起学生的特别注意。
例如,“描述”、“分析”、“比较”、“解释”等关键词,可以指导学生在写作中采取不同的策略和结构。
其次,明确立意是成功作文的基础。
审题后,学生们需要确定自己的立意,也就是思考要写什么。
一个好的立意是成功作文的关键。
学生们可以根据题目要求和自己的知识储备,决定自己要写的内容。
对于一些抽象的话题,学生们可以通过举例、引用故事或者提供实证来加强自己的观点。
在选择立意时,学生们需要关注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长,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优势,写出有独特性的作文。
接下来,展开论述是成功作文的主体。
在明确了立意之后,学生们需要展开自己的论述。
论述是展开立意的过程,需要通过事实、数据、例子等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为了使文章连贯,学生们可以采用分段的方法,每个段落都是一个主题的论述。
例如,如果立意为“如何保护环境”,可以分段讨论环境污染、节约能源和垃圾分类等方面。
在展开论述时,学生们需要注意逻辑关系和衔接词的使用,使得文章结构清晰,思路连贯。
此外,举例论证是成功作文的亮点。
在展开论述时,为了使文章更加有说服力,学生们可以通过举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举例可以具体化抽象的观点,使得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好的例子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构的,只要能够支持自己的论点即可。
学生们在选择例子时,要注意例子的质量和适用性,避免无关的或不恰当的例子。
最后,总结归纳是成功作文的收尾。
在作文的结尾部分,学生们应该对自己的论点进行总结和归纳,再次强调自己的立意和观点。
专题一:议论文写作指导—审题-初中议论文写作指导(原卷版+解析)

专题一:议论文写作——审题【精准突破】材料作文审题技巧什么叫做审题?什么叫立意?审题,就是深入思考和反复推敲作文材料,以求理解其含义,弄清写作的具体要求,确立写作中心,确定写作范围和重点,确定下笔的角度及感情抒发的基调,明确写作方式和方法的过程.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主题思想,也就是考生通过所写的内容来表达自己的意念和情趣等.明人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道:“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古人以“帅”为喻,形象地说明了立意的重要性.怎么样审题?•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思,即显性要求;•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
❖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之一:全面把握材料,重点突破关键句【例 1】某商人看到衣裳破烂的铅笔推销员,顿生一股怜悯之情,他把 1 元钱丢进卖铅笔人的怀中,就走开了。
但他又突然觉得这样做不好,就连忙返回,从卖铅笔人那里取出几只铅笔,并抱歉地解释说自己忘记取铅笔了,希望不要介意。
最后他说:“你跟我都是商人。
你有东西要卖,而且上面有标价。
”几个月过去了,在一个社交场合上,一位穿戴整齐的推销商迎上这位商人,并且自我介绍:“你可能忘记了我,我也不知道你的名字,但是我永远忘不了你。
你就是那个重新给了我自尊的人。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推销铅笔的乞丐,直到你跑来告诉我,我是一个商人为止。
”没有想到这位商人的一句话,竟使一位处境窘迫的人重新树立了自信心,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审题立意提示:1.说话要讲究艺术 2.拾起尊严解析:1.说话要讲究艺术——偏题原因:审题时把重心放在了材料中的“某商人”,而忽视真正的中心人物是那个后来的“穿戴整齐的推销商”。
2.拾起的尊严紧扣题目重心,与材料照应。
突出那位后来的“推销商”是因为找回了自尊,不愿就此沦落为乞丐,重新树立了自信心,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中考作文训练——审题立意

审题的方法: 一、一般的命题作文的审题。 1.火眼金睛——锁住题眼。 题眼就是题目中的关键词,是揭示作文的中心、 重点或表明感情色彩的词。怎样才能锁住题眼呢? 一看动词。如《我心雀跃》,“雀跃”就是此题题 眼,“雀跃”用以形容人因高兴而兴奋的样子,所 以应写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注意运用心理描写。 二是注目题目中的限制条件。如《美丽的误会》, 关键词是“美丽”,“误会”是生活中常见的插曲, 可能引发纠纷,可能造成尴尬,而限制条件“美 丽”则表明,要叙述的这场误会引出的应该是一 段美好的故事。
3.审范围 范围就是给题材画个圈,圈内的你可以写,圈外的不 能写。最近两年,为了防范套作,命题者越来越倾向于在 写作范围上加强限制。 如《美丽的瞬间》,你写的内容就得是瞬间发生的,不 能像“三年前……一年前……现在”这样娓娓道来。 再如《那一幕,我难以忘怀》,你就只能写一个场景, 不能“家里……街头”写上好几幕。 再如“请以初中生活为素材,以‘你在我心里’为题,写 一篇文章”,这个题目,如果没有“以初中生活为素材”的限 制,选材可谓海阔天空,题目中的“我”就可以非作者自己。 比如可以虚拟“我”为项羽,项羽对虞姬说“你在我心里”; 或者杜甫对李白说,树叶对树根说,白云对蓝天说· · · · · · 但 “以初中生活为素材”,“我”就只能是“我”,非作者本人莫属 了。虚拟成别人,就跑到圈外了,会被红牌罚下。
1.顺向立意。“改变自己,适应环境,才有生 存空间。” 2.逆向立意。“坚持真理比赢得喜爱更重 要。”“悦纳自己。”等。 3.辩证立意。“当自己暂时不为大家接受时要 先学会接受别人。”“改变先要改变人们对待 新事物的态度。”等 4.发散思维立意。“扬长避短,不能改变声音 就少说多做。”“要学会听取难听的批 评。”“夜晚的叫声再美也不受欢迎。”“要 改变的不止是叫声。”
写作 审题 立意 选材 构思

————材料式全命题作文指导
教学目标:
1、把握关键词语,审清题目要 求。
2、围绕主题,选择材料。 3、巧妙构思,注重个性化表达。
校园生活,给我们带来快乐,使我们 有了自信。它每时每刻都让我们高兴, 激动。那么,看校园生活,如何看见它 的清新明媚?看校园生活,如何看见它见,则需要头脑 和灵魂。
请以“看见”为题,校园 生活为内容,文体(诗歌、 戏剧除外)不限,写一篇 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审题、立意、选材、构思
一、抓题眼,定文体,把握表意重心。 ( )看见( )(想﹑悟到)( )
二、展联想,选材料,挖掘文章主旨。 看见( )(想﹑悟到)( ) 三、巧构思,炼语言,彰显个性表达。
链接中考:
看山水,如何看见生命的灵性? 看人间,如何看见世事的真相? 看生活,如何看见人情的冷暖? 看生活,如何看见人情的冷暖? 看,需要眼睛;看见,则需要头脑和灵 魂。
请以“看见”为题,文体 (诗歌、戏剧除外)不限, 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初中语文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思维方法

初中语文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思维方法审题立意是指在写作过程中,根据题目的要求和限制,确定文章的主题和重点,并进行思考和构思。
对于初中语文作文来说,审题立意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它直接关系到整篇文章的质量和思路的清晰度。
下面是一些初中语文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思维方法。
1.仔细审题。
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明确题目要求的文字,关键词和表达方式。
有时候,题目中会有隐性的要求,或者是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内容,因此要耐心仔细地阅读,确保理解题目的全部含义。
2.理解题目的意图。
审题的目的是理解题目所要求的内容和意思。
通过理解题目的意图,我们可以确定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和主题。
一般来说,初中作文的题目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叙事类、描写类、议论类、说明类、应用类等。
对于不同类型的作文,要根据题目的意图确定文章的写作方式和论述方法。
3.明确文章的立意和观点。
在审题的过程中,要明确自己的立意和观点。
从题目中找出与自己思考触发相符的关键词,并在围绕这些关键词展开思考。
通过思考和构思,确定自己要表达的主题和观点,从而明确文章的核心内容和立意。
4.考虑文章的结构和逻辑。
在审题立意的过程中,要考虑文章的结构和逻辑,即确定文章的开头、中间和结尾的内容安排。
文章的结构和逻辑应该符合题目的要求,并且在整篇文章中能够体现出完整性和连贯性。
5.挖掘题目的深层含义。
有些题目可能有一定的深层含义和引申意义,我们可以对这些含义进行探索和挖掘。
在审题的过程中,可以思考题目所涉及的背景、历史、社会等方面的内容,从而更深入地理解题目,为文章的写作提供更多的素材和思考角度。
6.确定文章的写作方式和方法。
审题立意的最后一步是确定文章的写作方式和方法。
根据题目的要求和限制,选择恰当的写作方式和方法,例如叙述、描述、说明、对比、分析、评论等。
在写作的过程中,要注意运用恰当的语言和修辞手法,体现出自己的观点和立意。
要注重结构的合理性和表达的条理性,使文章更具说服力和表达力。
作文指导 专题一 横看成岭侧成峰——审题立意

专题一横看成岭侧成峰——审题、立意◆高考导航所谓审题立意,是指在考生根据作文题目的指向明确里文章所要表达的观点,抒发的情感和表现的思想。
从近三年高考作文来看,主要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等,对于这三种作文形式,我们在审题立意上要注意以下三点:1.抓住关键词语,把握词语之间的关系所谓关键词语是指作文题目以及所谓材料中能够体现命题者思想的词语。
如2010年江西卷“找回童年”,关键词语应该是“童年”,因为这个“童年”除了有年龄上意义概念之外,更多的是蕴涵着许多人生意义和社会意义。
“找回”一词的限制,就使得“童年”的内涵概念扩大,具有与现代人“欺骗奸诈”、“猜忌怀疑”等社会现象形成了鲜明的比照。
2.分析材料事物,把握材料中事物之间的关系材料作文、漫画作文、话题作文,其材料往往涉及许多不同的事物,因此,审题立意时必须全面分析材料,把握每一个事物的特点以及事物之间、人与事物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如2010年全国卷I的漫画作文,要准确立意,我们认真审读漫画中的四只猫和漫画中的文字可确定如下立意:(1)从“只有一只猫做‘分内’的事”的角度确立“每个人要担起自己的责任”的主题。
(2)从“不捉老鼠的三只猫”入手确立“不要再安逸中迷失自我”的主题。
(3)从猫捉老鼠招来了非议“都什么年代了,有鱼吃还捉老鼠!”确立“责任,义不容辞”等(4)从有“鱼”吃,又要全力以赴,确立“既要享受又要有担当”的主题等。
3.注意化大为小,寻找小的切入点无论是话题作文、材料作文还是命题作文,题目范围往往是非常“大”的,它适合每一位考生,因此,在写作时应该善于化大为小,从小的切入点入手确定立意,不可立意宽泛,面面俱到。
2010年山东卷列夫•托尔斯泰的“人生”名言为材料作文。
人生是个很大的主题,内涵深奥,看似容易,其实写起来却不容易。
但是要围绕“阴影与光明”来确立主题就找准了小的切入点。
总而言之,审题立意要把握好对题目、话题、材料等的审读思辨,确立合理的立意。
作文指导-初中的作文如何审题立意

初中作文如何审题立意云阳县第三初级中学张酉权(2018年01月04日)一、为什么要审题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而且是文章成败的关键性的一步。
文章的审题,就是仔细辨认、审查、分析、研究题目的意义和要求,确定文体和写作的范围、角度、重点等。
有人说,为文审题是前提,立意是关键,表达是重点。
因此,审清命题要求是写好作文的必要前提。
快速作文审题时,对作文题目的命题意图、写作对象、选材范围、中心表达等方面的问题可以分步进行分析、推敲。
二、审题审什么审的对象是:体裁、范围、命题意图等主要包括:体裁、范围、中心词、写作对象、修饰词、句式、题意、情感、字数、人称、写作要求等等。
审查题目,分析这些信息,不是每处都仔细琢磨,得分个详略:有些,需要仔细审题,要推敲,思考,花上一刻钟也不为过。
有些,则只需瞄一眼,知道了,心中有数就成,时间控制在几秒以内;三、怎么来审题(一)审题需要具备的“五种能力”审题需要具备“五种能力,四种方法”。
五种方法为“揣摩命题意图的能力、分辨表达体裁的能力、明确选材范围的能力、把握题意重点的能力、明确作文要求的能力。
”1.揣摩命题意图的能力:命题教师一般都会联系学生的阅读实际或者生活实际进行命题。
2.分辨表达体裁的能力:注意文题中表明文体的标志词语。
题目中含有“记”“忆”“访”“传”“纪事”“巡礼”“见闻”“赞”“颂”“歌”“抒怀”“畅想”等词语,即写记叙文或抒情散文,如《童年纪事》、《琐忆》、《内蒙访古》《武夷游》等;题中含“论、说、辩、驳、评、析、感、看法、启示、谈起”等词语,即写议论文;题中含“用途”“功能”“介绍”“说明”“解说”“性质”“怎样”“制作”“方”“技巧”“(某物)自述”等,即写说明文。
②遇到没有标志词的文题,可以通过试加标志词的办法辨明文体,也可以从文题的含义发现它对文体的要求。
一般来说,以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为题的,要写记叙文。
如《最难忘的一天》、《校园见闻》、《我和同桌》、《抉择》等;要求阐发某种主张、论述某个道理的题目,要写议论文。
初中作文专项训练之审题立意

能否从题目以外的语言材料中品味出一点隐含信息。
9
在写作中,要紧紧抓住审题得到的"信息",步步都要紧扣文题,紧扣要求。 另外,在具体的审题过程中,对这样几种内容的题目不可掉以轻心。 第一种,看似很浅显的题目。 如"我长大了"这个文题,是一个宽泛的中考作文题,谁也不会在取材上发生困难,看样子真是浅得不能再浅了,但实际上,这个题的关键在于对"长大"的理解。如果在审题之中认为"长大"的含义只是生理、身体的变化或是学会了某种生活技能、能够料理自己、胆子变大了,或者能对付别人的欺负等等,那这种理解就很肤浅,写出来的文章在选材立意上也就上不了档次。如果说能够寓理于事,从不同的角度写出正处于花季年龄的初中生成长中的追求、向往、烦恼和困惑,以及对人生的初步认识,写出人生中的各种各样的责任感已经在心中出现,那么,这样的思考就是准确地把握了文题的含义。
在取材立意上,要做到"大中取小,以小见大" 我们先来看下面一些信手拈来的中考作文题: "学语文的故事"、"母亲的爱"、"我生活在集体的怀抱里"、"他做得对"、"同学,你不能这样"、"在错误和挫折面前"、"谈谈我们的课堂教学"、"雨中"、"五星红旗升起的时候"等等。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好像只是划出了一个取材立意的框框,需要我们选用自己最熟悉的内容将其具体化。
第三种,看似很形象的题目。
如"风景这边独好"这个文题,也是一个宽题,题目似乎很"形象",但远不是从字面上理解的那么简单。它既可以写实,如写一个地方的风景,写一个地方的景物特点,写一个地方的景物的变化,但更重要的是应该写这个地方的发展,写这个地方的特色,写这个地方表现出的时代的进步。再换一个角度思考,它不仅可以写"地方",还可以写人,还可以写事,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作文如何审题立意云阳县第三初级中学张酉权(2018年01月04日)一、为什么要审题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而且是文章成败的关键性的一步。
文章的审题,就是仔细辨认、审查、分析、研究题目的意义和要求,确定文体和写作的范围、角度、重点等。
有人说,为文审题是前提,立意是关键,表达是重点。
因此,审清命题要求是写好作文的必要前提。
快速作文审题时,对作文题目的命题意图、写作对象、选材范围、中心表达等方面的问题可以分步进行分析、推敲。
二、审题审什么审的对象是:体裁、范围、命题意图等主要包括:体裁、范围、中心词、写作对象、修饰词、句式、题意、情感、字数、人称、写作要求等等。
审查题目,分析这些信息,不是每处都仔细琢磨,得分个详略:有些,需要仔细审题,要推敲,思考,花上一刻钟也不为过。
有些,则只需瞄一眼,知道了,心中有数就成,时间控制在几秒以内;三、怎么来审题(一)审题需要具备的“五种能力”审题需要具备“五种能力,四种方法”。
五种方法为“揣摩命题意图的能力、分辨表达体裁的能力、明确选材范围的能力、把握题意重点的能力、明确作文要求的能力。
”1.揣摩命题意图的能力:命题教师一般都会联系学生的阅读实际或者生活实际进行命题。
2.分辨表达体裁的能力:注意文题中表明文体的标志词语。
题目中含有“记”“忆”“访”“传”“纪事”“巡礼”“见闻”“赞”“颂”“歌”“抒怀”“畅想”等词语,即写记叙文或抒情散文,如《童年纪事》、《琐忆》、《内蒙访古》《武夷游》等;题中含“论、说、辩、驳、评、析、感、看法、启示、谈起”等词语,即写议论文;题中含“用途”“功能”“介绍”“说明”“解说”“性质”“怎样”“制作”“方”“技巧”“(某物)自述”等,即写说明文。
②遇到没有标志词的文题,可以通过试加标志词的办法辨明文体,也可以从文题的含义发现它对文体的要求。
一般来说,以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为题的,要写记叙文。
如《最难忘的一天》、《校园见闻》、《我和同桌》、《抉择》等;要求阐发某种主张、论述某个道理的题目,要写议论文。
如《机遇·天才·成功》、《要虚心“纳谏”》、《爱国主义,还是军国主义?》等,这些题目,或展示出论题,或直接点明论点,都是不难辨认的;要求介绍、解说客观事物、事理等知识的题目,写说明文。
有些命题较为含蓄,要通过分析加以辨识。
如《火车头》这一题目,不加分析,就难以把握它的文体。
不过,在这里,显然它是一种比喻,比喻现实生活中起带头作用的先进人物,自然是要求写记叙文。
③对不限文体的文题(话题作文),要尽量充分分析可以运用的体裁,然后根据自己的长处,选用一种合适的文体,绝不能写成非驴非马的文章。
小练习:辨析下列文题应写的体裁。
A.《钢笔的故事》B.《我不同意这种说法》C.《成长的脚印》D.《讲究与将就》E.《足球迷》F.《背诵的窍门》上面文题应写记叙文的有();应写议论文的有();应写说明文的有()。
3.明确选材范围的能力文题一般从时间、处所、数量、领属、关系、对象等方面限制选材的范围。
如《明天的我》,限制了时间“明天(未来)”、对象“我”。
4.把握题意重点的能力这就是要求我们能够捕捉题目的表层含义,挖掘内在深层含义。
①捕捉表层含义捕捉和推敲题眼。
题意的重点是指文题当中揭示意义,体现中心,点明重点或表明感情色彩的词语。
这个关键词也叫“题眼”。
抓住了题眼,就是抓住了文章的写作重点。
这样写文章也就能突出重点,扣住要害了。
在辨识题眼的时候,可以用以下方法:题目是一个词,本身就是题眼;偏正短语,修饰语是题眼;并列短语,思考两者的关系;主谓短语,谓语是题眼;复杂句子,全面考虑。
★文题是一个词的,这个词本身就是“题眼”的例子如,如:2006襄樊作文题目《告别》,2006天津作文题目《生日》。
对于这类题目,只要在原题目的基础上适当添加新的因素,题旨就会显露出来,化大为小,能很快完成审题任务。
譬如《心事》这个题目,就具有一定的迷惑性。
但如果运用添加因素法审视,在原题前面加上“我”、“老师”、“奶奶”、“校长”、“班主任”等新因素,使题目成为《我的心事》、《老师的心事》、《奶奶的心事》、《校长的心事》或《班主任的心事》等等,题目的意思就显得非常明白了。
★文题是一个偏正短语的,在短语中起修饰作用的词语(偏),就是“题眼”。
如:《家庭琐事》中的“琐”字就告诉我们要多写家庭中所发生的细琐杂事;《充满活力的岁月》,“充满活力”是题眼;审题时只要扣住“题眼”思考就可以了,其他不必多加考虑,这就可以节省时间,加快速度。
★文题是一个并列短语的,有时要全部舍弃题目中已有的因素,而去寻找新的因素。
比如《成功与失败》、《父与子》、《师生之间》等等都是这样。
这些题目中都有两个因素,但已有的两个因素都不是写作的重点,写作的重点在沟通两个因素的新因素上。
比如写《师生之间》这个题目审题时就不会分别在“老师”和“学生”这两个因素上动脑筋了,只要写出一种新型关系就行了,老师和学生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民主平等,教学相长等等,随便写哪—个方面都可以。
找到文题蕴含的内在因素,审题任务即算完成,不必再在其他方面浪费脑细胞和时间。
这样,审题的速度也就快捷了。
★文题是一个主谓结构时,句中的谓语(动词)往往是“题眼”。
如:《妈妈笑了》中“笑”是题眼;《这堂课真有趣》中“有趣”是题眼。
★如果文题是一个较复杂的句子,寻找题眼时往往要全面考虑。
如:《我们是初升的太阳》(2004上海)中“初升”是题眼;《我最爱这里的风景》(2006四川乐山),题眼是“最爱”与“风景”两个词;《成长的路上,他牵着我的手》(2006河南),题眼是“成长”与“牵手”两个词。
《人生处处有考场》,则应扣住“处处”和“考场”从多方面来表现人生无处不都对我们有所考验。
只有找准了题目所要写的重点--题眼,也就把握住了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选材也就有了范围,组材也就有了目标,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不会离题了。
小练习:在下列文题的题眼下加上着重号。
A.《天空不空》B.《要孝敬父母》C.《美好的瞬间》D.《表扬名单上没有的人》E.《我从来没有这样激动》F.《我爱唱这支歌》挖掘内在含义挖题蕴:我们对题意的理解不能仅限于表层含义,还应认真体会其深层懂得比喻义、引申义或语境义。
有些题目,我们要善于展开联想和想象,运用象征、比喻等手法将题目意思加以引申。
如“路”、“脚印”、“春风”等题目都隐含着另一层意思:“路”不仅仅指脚下的道路,更应该指“成长的历程”;“脚印”不仅仅指地上的脚印,更应该指“人生的足迹”;“春风”不仅仅指吹面不寒的杨柳风,更应该指“轻言细语的教诲”。
可见,找到“虚题”的另一半就找到了思维的天空。
这种引申法最适于单独词(如“花”)、象征词(如“风波”)、比喻词(如“心窗”)和有双关意义(如“黑色的日子”)的作文题目。
如《蜜蜂赞》,题旨不在介绍蜜蜂,而是要赞美它那种勤劳无私的精神以及具有蜜蜂精神的劳动者。
二是比喻义。
如《推倒墙是桥》,比喻人与人之间要消除隔阂,相互沟通。
三是引申义。
如《“水滴石穿”的启示》,要求根据水滴坚持不懈、日久穿石的自然现象借题发挥,阐明道理。
又比如,“温暖的时刻”,“温暖”不仅是身体的,也应该是心灵的,而且重点应该放在后者。
理解下列题目的含义:《笔》(2006广东惠州)可以理解为作为书写工具的各种类型的笔,也可看作书写青春靓丽的“笔”,书写亲情友爱的“笔”,书写多彩人生的“笔”,书写神州新貌的“笔”,更容易挖掘出题目的深意。
5.明确要求的能力作文通常有或多或少的写作“要求”。
这些“要求”有时除了涉及立意选材等内容方而外,还涉及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篇幅、书写形式等方面。
有些“要求”富有“弹性”,有些则是硬性规定、审题时必须看清弄准,写作时自始自终记在心中。
(二)审题常用的“四种方法”通常有比较异同、补足因素、大题小做和实题虚做四种方法。
1.比较异同遇到眼熟的文题,容易受思维定势的干扰,这就需要联系近似的题型相比较,分析各自的特点。
如《我爱老师》,可以跟《我的老师》。
《我和老师》相比较。
第一题重点写“我”对老师的爱,第二题重点写“老师”是怎样的人,第三题重点写“我”与“老师”的关系。
2.补足因素如《早晨》这个题目,含义很广,可在“早晨”二字前增加一些限制或修饰语,如“学校的”、“都市的”、“乡村的”、“军营的”、“工厂的”等,题目的含义和写作的角度就具体了。
《追求》这个题目可以在前面加主语,在后面加上可供支配的宾语,使之成为某某“追求真理”、“追求进步”或“追求理解”等,这样也就明确了写作内容。
又如《我的梦》,其中“梦”比较抽象,它不指晚上所做的梦,而是指人的某种幻想和希望。
我们可将“梦”的具体内容补出来,变成“我的梦是当上飞行员”,“我的梦是考上XX大学”等;3.小题大做“大题”是指范围大的题目,一般字数少,不带修饰语;“小做”是指从小的角度来取材立意,力求以小见大。
4.实题虚做“实题”是指以某种实物为题,如《路》、《绿叶》、《泥土》等。
“虚做”是指不就物写物,而是展开联想,揭示其比喻义或象征义。
这种方法对借物抒情的文题比较适用。
《我眼中的色彩》,“色彩”不能单纯地写成“赤橙黄绿青蓝紫”等颜色,如果简单地写成“我看到了红色、绿色、黑色”,那会让人笑掉大牙。
你得琢磨其中的比喻意涵,比如黑色跟灾难往往联系在一起,绿色往往跟希望里联系在一起,从这个角度,可以写汶川地震,表现我们这个民族在灾难面前不屈不挠的精神。
比如写《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趣事》,按常规审题的程序是:这道题写作的对象是:事。
这道题写作的范围是:一件事。
这道题取材的范围是:身边的事。
这道题题旨的中心是:有趣的事。
这道题的文章体裁是:记叙文。
但审题还没有完结,还必须继续思考第六个更重要的问题:什么是有趣的事?所谓“有趣的事”,就是指能给人以新鲜感的事情,也就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事。
这样的事,一般说来有点出人意料之外,情节比较曲折,甚至有点富于戏剧性。
但是光有趣还不行,还必须有意义,能给人以启迪和教育。
如《记寒假中一件有意义的事》文题中“记……事”这个动宾结构既表示文体(记),又表示内容(事),而“寒假中”是时间范畴,“一件”是数量范围,“有意义的”则是关于所记事件性质的特定要求,即“题眼”。
文章的中心就要从“有意义的”中引伸出来,这便是“立意”了。
如《我班最近发生的一件新鲜事》“我班最近发生的一件新鲜事”这个句子的宾语告诉我们作文要写的是一件“事”,是什么样的事呢?不是平常的小事,也不是一般的好事,而是“新鲜”事。
这种新鲜事不是许多件,是“一件”事,而且不是过去发生的,是“最近”发生的。
同时,“我班”又对事情发生的空间进行了限制,在作这个题目时忽略了哪一个词都容易造成文不对题,所以审题要全面地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