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谈之礼方案

合集下载

言谈之礼主题班会

言谈之礼主题班会

言谈之礼主题班会活动目标:1、通过本次主题班会,使同学们认识自己的言谈行为,意识到文明礼仪的重要性;2、在生活与学习中不断学习应用和改进,做一个表里一致,文明的小学生。

活动准备:多媒体活动流程:一、导入主持人: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文明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为新一代的青少年,我们更不能忘记传统,应该力争做一个讲文明、懂言谈的好学生,让文明之花常开心中,把文明之美到处传播!二、问题创设:1、中国古代有哪些关于言谈之礼的故事?(激发热情)学生举例:陈太丘与友期等等。

2、这些故事告诉你什么道理?(说说)3、对你有何启发?(议议)4、主持人小结:言谈之礼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的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

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

”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

下面让我们看看一些不文明的行为。

(看多媒体)5、看图片,谈感想。

三、你说我说环节:1、找找校园中不文明现象,以此引发对不文明现象的感悟。

主持人:文明,让你举止文雅;让你受到尊重;为你赢得掌声。

但是,在我们校园中仍然存在个别不文明的行为,你能为他们指出来吗?2、学生找不文明现象,指出不文明行为带来的后果。

主持人(人生感悟):一个人的行为好似一面镜子,反映出他的文化蕴涵,知识水准和道德修养。

近年来,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出现被淡漠、被忽视的倾向。

中国酒鬼在外国航班上打架致飞机返航、大陆父母让小孩在香港地铁里大小便、南京少年在埃及神庙里乱涂乱刻、清澈透明的太平洋岛国帕劳水面漂浮着“中华”烟壳---立足江苏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际,在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借鉴国外文明成果的基础上,注重当代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实践创新,重点开展仪表之礼、餐饮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仪式之礼等八大基本文明礼仪规范养成教育。

3、“八礼四仪”的提出(看投影)4、观赏校园情景剧:言谈之礼5、说说“怎样做个文明学生”?6、主持人(小结):礼仪修养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礼仪作为人们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直接影响着人们的交际、生活和事业的成败,影响着集体、国家、民族的形象与事业的兴衰。

言谈举止礼仪

言谈举止礼仪

言谈举止礼仪
一.说话礼仪
1.与人交谈时,态度要诚恳,不要装腔作势,夸
夸其谈,言不由衷,不要胡乱的附和或恭维别人。

2.语调要温和和认真,声音要大小适当。

3。

和长辈对话是要注意礼貌的和准确地称呼。

千万不可“喂”““唉”的乱叫.
4.注意国际礼貌用语。

“请”“谢谢”“对不起”
“没什么”……
二。

会“听”比会“说”更重要
1.要自始至终聚精会神地倾听对方的谈话,不要边听边干其他事情。

2。

不要再听别人讲话时东张西望。

3.不要轻易打断别人的讲话。

4.在别人讲话时要有必要的加入适当的话语,以表示你再用心的听.
三。

随时不忘说“谢谢”
1.礼仪是诚信之本.
四。

学会说“对不起”
1。

致歉时态度要诚恳.
2。

致歉时不可犹豫拖延。

3.致歉时说话要痛痛快快,直截了当.
五. 请求别人帮助的礼仪
1.“请”字当先。

2.请求语气要婉转.
3.请求别人帮助是要注重时机。

4。

对于对方的拒绝要给与理解和宽容。

六.注重你的站相和坐相
1。

“站如松,坐如钟”。

2。

挺胸抬头,两肩放松。

3.正式场合不随意做小动作。

七.克服公共场合的不文明行为
1。

避免当众扣鼻子挖耳朵。

2.不当众瘙痒。

3.尽量避免发自体内的各种声响.
4.不随地吐痰,乱扔脏物.。

言谈之礼”礼仪教育活动班会课教案

言谈之礼”礼仪教育活动班会课教案

一、活动目的
中专阶段学生懂得做人做事的原则和方法,掌握面对不同对象、不同场合的仪容、谈吐、举止等文明礼仪规范,培育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对家庭、社会、国家的责任感。

计划开展本次主题班会。

二、活动意义
重点培养学生仪表、餐饮、言谈、待人、行走、观赏、游览、学习、仪式等九个基本文明礼仪规范养成教育。

三、活动过程
根据中专学生所处成长阶段,科学运用养成教育、主题活动、场景模拟、道德实践等形式,引导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参与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育实践活动,把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贯穿于学习和生活的全过程。

(一)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

(二)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

(三)充分发挥社会实践教育的养成作用。

(四)充分发挥仪式教育的激励作用。

四、总结
遵循中小学生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依托学校、家庭、社会,突出基本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融入“爱、善、诚、勤、俭、美”六种理念和价值取向,引导学生学礼仪、知礼仪、行礼仪,努力成为文明有礼、快乐健康、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言谈礼仪的具体要求(标准版)

言谈礼仪的具体要求(标准版)

言谈礼仪的具体要求一个人的言谈反映着一个人的修养与学识,大方得体的言谈可以给他人留下良好的印象,也有助于更好的与他人再次交流与沟通,所以在职场中,言谈礼仪是特别重要的。

那么,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言谈礼仪的具体要求,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哦!言谈礼仪的具体要求一、交谈的要求①要从必要的寒暄开始。

如果是熟人、老友,可以先谈谈别后的情况和现在各自的情况,再转入正题交谈。

就不必来客套话,否则反而生疏、做作,使人不自然。

如果是初次见面,则不妨各自作个简单的介绍,从工作单位、家庭成员、乡土风俗等谈起,待气氛融洽后,再言归正传,根据各人兴趣和喜爱,所见所闻,将话题拓宽。

如果初次见面,便单刀直入,往往会让人感到突兀,认为此人太粗鲁、无教养,使人反感,这就势必影响交谈的效果。

②要态度真诚,亲切自然。

交谈时,如果应情假意,言不由衷,搞外交辞令,就会出现话不投机半句多的尴尬局面。

所以,交谈时,不要装腔作势,夸夸其谈;不要胡乱恭维、赞美别人;或者一会儿这样说,一会儿又那样说;不要向别人夸耀自己的成功,转弯抹角地自我吹嘘。

否则,容易使当事者反感。

交谈时,听到夸奖话,应表示谦逊,以掩饰的方法来表现自己的优点;听到批评逆耳之言,不要表现出不高兴和过多的解释;回答问话时,要表现出善良、友好的诚意。

③要神情专注。

交谈时,双方神态要既自然,又专注,应正视对方,认真倾听,切忌东张西望,似听非听,或者翻阅书报,甚至自顾自处理一些与交谈无关的事务,这是极不礼貌的表现,它将会严重破坏谈话的气氛。

同时,也不要随意打哈欠、伸懒腰,做出一副疲惫不堪的样子,或者不时看看钟表,显得心不在焉,这会给对方留下较慢的印象。

④要情绪交流。

交谈要注意反馈。

当一方在阐发自己的意见时,另一方要通过适当的眼神、手势或其它形体语让对方感觉到你在认真倾听,或及时适当地使用一些语气词,或简单的语句进行反馈,如啊是吗?那太好了!讲得对。

等等来烘托渲染谈话气氛,激发对方谈兴,如果让一方滔滔不绝,自己却如泥塑木雕一般,对他方谈话不置可否,这也是失礼的表现,同时也损害了自身的形象二、交谈的主题以提问的方式进行引导三、交谈的方式1.双向共感。

言谈之礼实施方案

言谈之礼实施方案

言谈之礼实施方案言谈之礼,是指在日常交往中,遵循一定的礼仪规范,以言行举止展现出对他人的尊重和关怀。

言谈之礼的实施方案,不仅仅是一种行为规范,更是一种文明素养的表现。

在现代社会,言谈之礼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因此制定并实施言谈之礼的方案,对于促进社会和谐、增进人际关系、提升个人形象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言谈之礼的实施需要从自身做起。

一个人的言谈举止往往能够反映出其个人修养和教养水平。

因此,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注重修身养性,提升自己的言谈之礼水平。

在言谈中,要注意用语得体,不使用粗俗、侮辱性的语言;要尊重他人的意见,不轻视或嘲笑他人;要保持谦和的态度,不傲慢自大或自以为是。

只有通过自身的努力,才能真正做到言谈之礼的实施。

其次,言谈之礼的实施需要注重言行一致。

言行一致是指我们在言谈中所表现出的态度和行为要与实际行动相一致。

在日常交往中,我们应该言行一致,做到言出必行,言而有信。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同时,言行一致也能够提升我们自身的信誉和形象,使我们成为身边人的榜样和楷模。

再次,言谈之礼的实施需要注重尊重他人。

在与他人交往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感受和权利,不侵犯他人的隐私和尊严。

在言谈中,要注意避免使用伤害他人的言辞,要倾听他人的意见,不强加自己的意志。

只有尊重他人,我们才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让言谈之间充满温暖和关怀。

最后,言谈之礼的实施需要注重细节。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重细节,从一些细微之处体现出我们对他人的关心和尊重。

比如,微笑是一种最简单的言谈之礼,它能够传递出我们的善意和友好。

此外,我们还可以在言谈中注意礼貌用语的运用,避免粗鲁和冷漠的语言。

只有通过注重细节,我们才能够真正做到言谈之礼的实施。

综上所述,言谈之礼的实施方案,需要我们从自身做起,注重言行一致,尊重他人,注重细节。

只有通过这些方面的努力,我们才能够真正做到言谈之礼的实施,让我们的言谈充满温暖和关怀,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美好。

言谈之礼方案

言谈之礼方案

言谈之礼方案(总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一、指导思想:文明礼仪教育是养成教育,要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谈吐文明,举止高雅,仪态端庄,必须先讲清这样做的必要性。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学生要养成良好的礼仪和行为习惯,首先是以“知”为开端,然后才形成自觉的行为习惯。

言谈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途径,是连接人与人之间思想感情的桥梁,是加强团结、增进友谊的一种动力。

言谈作为一门艺术,也是个人礼仪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活动目的:1.通过本次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使学生认识到文明礼貌用语的重要性,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运用文明用语,努力提高自己的文明礼仪修养。

2.通过本次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努力提高班集体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让学生成为文明礼仪的宣传者和践行者。

三、活动时间:2014年12月12日(周五)下午四、活动地点:各班教室五、参加人员:各中队所有队员六、活动过程:(一)介绍几则“言谈之礼”的小故事。

1.课件出示三则故事。

故事一:《说岳全传》上有这么一段:牛皋向一位老者问路,他在马上吼道:“呔,老头儿!爷问你,小校场往哪去”老人不但没有给他指路,反而生气地骂他是个“冒失鬼”。

过了一会儿,岳飞也来到这里,他先离镫下马,然后上前施礼:“请问老丈,方才可曾见一个骑黑马的他往哪条路上去了”老人见岳飞很有礼貌,便耐心地给他指路。

故事二:有一天,一个女青年下公共汽车,她的长裙拖在车厢的踏板上,被一个跟在后面的小学生踩了一下,女青年回过头来看了看,小朋友连忙抬起脚说:“对不起,把您的裙子踩脏了。

”女青年微笑着说:“没关系。

”于是一场可能发生的纠纷避免了。

故事三:朱师傅为周总理理发二十多年。

有一次刮脸时,周总理咳嗽了一声,脸上被划了一道小口子,朱师傅深感不安。

周总理安慰他说:“这不能怪您,怪我咳嗽没有向您打招呼,还幸亏您刀子躲得快哩!”朱师傅听了总理的话深受感动。

言谈之礼

言谈之礼

言谈之礼,从我做起盱眙县红太阳教育辅导站六年级刘士银“言谈之礼”,是一种美德,它不仅易懂,容易做,而且也容易学,它能够让我们健康成长。

自从我和它接触,我觉得生活像变了一样。

记得小时候,我经常听到父母亲上下楼时,只要看到邻居,便会热情打招呼:“好啊!”“吃过了吗?”我很不解他们为什么要讲这么多的话呀。

有一次,我问爸爸:“为什么您每次看见他们总要说这么多同样的话?”爸爸笑着说:“傻孩子,要做一个文明懂理的人呀!,以后你会明白的。

”耳濡目染,我也渐渐养成了使用文明礼貌用语的好习惯。

记得二年级暑假,我们一家子去南通姨妈家,晚餐结束前我说了一句:“我吃完了,大家慢慢吃!”,顿时姨夫姨妈都向我翘起了大拇指,称赞到:“好孩子,有礼貌,将来一定有出息!”姨夫姨妈的鼓励,我心里愈发激动,后来我更加注重言谈之礼了。

去年春节时发生的一件事,令我对“言谈之礼”又有了新的认识,那是妈妈带我去外婆家拜年的路上,妈妈的电动车和另一位叔叔的电动车发生了碰撞,开始我以为肯定会有一场“恶战”,心想,这下完了,拜年拜不成了,可是出乎意料的是,在妈妈连声说了三句:“对不起!”之后,那位叔叔从地上爬起来自己掸掸身上的灰尘说:“没关系,没关系!不要影响过年好心情!”在相互诚恳道歉后,我们又开开心心的各自上路了,刚才的意外根本就没有发生过一样。

“言谈之礼,融入善与美!”它是一种美德;言谈之礼,要从我做起,更要相互传递。

我相信只要有了它,我们的世界将会变成一个更加和谐的世界。

篇二:言谈之礼方案“言谈之礼”活动方案一、指导思想:文明礼仪教育是养成教育,要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谈吐文明,举止高雅,仪态端庄,必须先讲清这样做的必要性。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学生要养成良好的礼仪和行为习惯,首先是以“知”为开端,然后才形成自觉的行为习惯。

言谈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途径,是连接人与人之间思想感情的桥梁,是加强团结、增进友谊的一种动力。

言谈作为一门艺术,也是个人礼仪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言谈之礼 主题班会

言谈之礼 主题班会

言谈之礼主题班会
主持人: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的主题班会是关于言谈之礼的,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如何在言谈之间展现出优雅和尊重的态度吧。

同学A:大家好!言谈之礼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反映了一个人的修养和态度,还能影响到他人的感受和看法。

例如,我们在与他人交谈时要注意使用礼貌的语言和音量,避免说粗话或使用冒犯他人的言辞。

同学B:对的,在言谈之间,我们需要展现出真诚、友善和尊重的态度。

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意见和观点,不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并且应当保持耐心倾听对方说话。

这样做不仅能够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还能够展现出我们作为文明人的风度。

同学C:另外,在言谈之间,我们也应该避免使用歧视性的言辞或语言攻击他人。

我们要尊重每个人的背景和差异,不论是种族、性别还是其他方面的差异。

只有通过友善和尊重的言谈方式,我们才能够建立和谐的学习环境和社会关系。

同学D:我觉得在言谈之间还需要注意平衡自己的发言。

我们要尽量避免说话过多或占据话语权,而应该给他人提供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学会控制自己的言辞,尽量避免冲动和情绪的宣泄,保持理性和冷静。

主持人:非常感谢大家的分享和讨论。

言谈之礼是我们应该时刻注意和培养的素养,它不仅能够提升我们自身的形象和口才技巧,还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希望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都能够时刻铭记言谈之礼的重要性,不断提升自己的言谈修养。

谢谢大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言谈之礼”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文明礼仪教育是养成教育,要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谈吐文明,举止高雅,仪态端庄,必须先讲清这样做的必要性。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学生要养成良好的礼仪和行为习惯,首先是以“知”为开端,然后才形成自觉的行为习惯。

言谈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途径,是连接人与人之间思想感情的桥梁,是加强团结、增进友谊的一种动力。

言谈作为一门艺术,也是个人礼仪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活动目的:
1.通过本次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使学生认识到文明礼貌用语的重要性,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运用文明用语,努力提高自己的文明礼仪修养。

2.通过本次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努力提高班集体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让学生成为文明礼仪的宣传者和践行者。

三、活动时间:2014年12月12日(周五)下午
四、活动地点:各班教室
五、参加人员:各中队所有队员
六、活动过程:
(一)介绍几则“言谈之礼”的小故事。

1.课件出示三则故事。

故事一:
《说岳全传》上有这么一段:牛皋向一位老者问路,他在马上吼道:“呔,老头儿!爷问你,小校场往哪去?”老人不但没有给他指路,反而生气地骂他是个“冒失鬼”。

过了一会儿,岳飞也来到这里,他先离镫下马,然后上前施礼:
“请问老丈,方才可曾见一个骑黑马的?他往哪条路上去了?”老人见岳飞很有礼貌,便耐心地给他指路。

故事二:
有一天,一个女青年下公共汽车,她的长裙拖在车厢的踏板上,被一个跟在后面的小学生踩了一下,女青年回过头来看了看,小朋友连忙抬起脚说:“对不起,把您的裙子踩脏了。

”女青年微笑着说:“没关系。

”于是一场可能发生的纠纷避免了。

故事三:
朱师傅为周总理理发二十多年。

有一次刮脸时,周总理咳嗽了一声,脸上被划了一道小口子,朱师傅深感不安。

周总理安慰他说:“这不能怪您,怪我咳嗽没有向您打招呼,还幸亏您刀子躲得快哩!”朱师傅听了总理的话深受感动。

2.说说感想:听了这些故事后,你想说些什么呢?
(二)学习“言谈之礼”的三字经
文明语,记心间,十四字,挂嘴边。

请和您,最常用,字虽少,意无穷。

致歉意,贵心诚,表谢意,话先行。

谈话时,身端正,话诚恳,意简明。

听人言,要专注,不插话,获友情。

手势语,含义广,宜含蓄,用恰当。

笑甜美,挂脸上,人见爱,心宽广。

肢体语,流传广,宜优雅,重大方。

(三)有关言谈时的一些注意点
1.言谈用语
(1)要用敬语,表示尊敬和礼貌的词语。

现在,我国提倡的礼貌用语是十个字:“您好”、“请”、“谢谢”、“对不起”、
“再见”。

这十个字体现了说话文明的基本的语言形式。

要努力养成使用敬语的习惯。

(2)对师长不直呼其名,使用敬语。

(3)不用带侮辱性的绰号称呼别人。

2.言谈体态
(1)态度要诚恳、亲切;语气平和,言语谦恭。

(2)声音大小要适宜,语调要平和沉稳;尊重他人。

(3)与人交谈面部保持微笑,表情随着谈话内容有恰当变化,适时点头、应答。

3.问询礼貌
(1)问候就是向对方说一些良好祝愿或欢迎的话,如“您好”、“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欢迎光临”等。

(2)介绍自己时充满自信,落落大方,笑容可掬,态度诚恳,自然、亲切、友好、随和。

要敢于正视对方的双眼,胸有成竹,实事求是,富有特色,忌夸夸其谈。

(3)遇人问询,停下脚步,仔细听人问询后再作答。

(4)回答问话,耐心、详尽、周到、细致。

4.言谈切忌
(1)不用庸俗低级的称呼:姐们儿、哥们儿。

(2)不规范的称呼:喂、嘿、下一个。

(3)不雅的称呼:胖子、瘦猴、大头。

(4)不要心不在焉、不随意打手势。

(5)打招呼无论用点头、手势还是眼神,都应该看着对方的脸,露出笑容。

(6)切忌在双方相距太远的地方高声叫喊,尤其是在公共场所。

(7)向对方打招呼时,注意自己的举止。

(四)总结。

俗话说“会说是人笑,不会说使人跳”,文雅、和气、宽容的文明礼仪语言,不但沟通了人们的心灵,而且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

什么是文明礼仪呢?文明礼仪是人类为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的。

中国曾有“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的古训,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