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口鼻吸痰技术ppt课件
合集下载
经口鼻吸痰技术PPT演示课件

8吸痰法【操作前准备】
1、评估患者并解释 (1)评估患者年龄、病情、意识、治疗情 况,有无将呼吸道分泌物排出的能力,心 理状态及合作程度。 (2)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的量、粘稠度、部 位。 (3)向清醒患者解释吸痰的目的、方法、 注意事项
9
吸痰法
【操作前准备】
2、患者的准备 (1)清醒患者了解吸痰的目的、方法、注 意事项及配合要点。 (2)体位舒适,情绪稳定。
21
经口鼻吸痰法操作流程
7、吸痰管退出后,观察吸出痰液的性质,颜 色,量;抽吸生理盐水冲洗干净,防止分泌 物堵塞吸痰管。
22
经口鼻吸痰法操作流程
8、分离吸痰管将吸引器负压管置于床旁盛有 消毒液的瓶内;
23
经口鼻吸痰法操作流程
9.脱去手套置于医用垃圾袋内无害化处理,整理 用物; 10.痰液粘稠,可配合叩击,雾化吸入,提高吸 痰效率;
24
经口鼻吸痰法操作流程
11.用纱布擦净患者面部,观察气道是否通畅,患 者的反应(面色,呼吸,心率,血压);整理床 单位,患者取舒适卧位,向患者或家属交待注意 事项,规范洗手,记录。
25
注意事项
1、按照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吸痰用物应每天更 换1~2次,一根吸痰管只能用一次。插管动 作轻柔、敏捷。 2、吸痰前后应当给予高流量吸氧,吸痰时间不 宜超过15秒;如痰液较多、需要再次吸引, 应间隔 3~5 分钟,患者耐受后再进行。
19
经口鼻吸痰法操作流程
5、用戴手套的手(或用无菌血管钳)持吸痰管 前端,另一手折叠导管末端,用生理盐水试 吸通畅后,轻轻插入口咽部,然后放松导管 折叠端将口腔咽部的分泌物吸尽。
20
经口鼻吸痰法操作流程
6、更换吸痰管,用生理盐水试吸通畅后,轻轻 插至气管深部,放松导管折叠端,轻轻左右 旋转,向上提拉,边吸边退,吸尽气管内分 泌物;每次吸痰的时间不超过15秒,以免缺 氧。
1、评估患者并解释 (1)评估患者年龄、病情、意识、治疗情 况,有无将呼吸道分泌物排出的能力,心 理状态及合作程度。 (2)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的量、粘稠度、部 位。 (3)向清醒患者解释吸痰的目的、方法、 注意事项
9
吸痰法
【操作前准备】
2、患者的准备 (1)清醒患者了解吸痰的目的、方法、注 意事项及配合要点。 (2)体位舒适,情绪稳定。
21
经口鼻吸痰法操作流程
7、吸痰管退出后,观察吸出痰液的性质,颜 色,量;抽吸生理盐水冲洗干净,防止分泌 物堵塞吸痰管。
22
经口鼻吸痰法操作流程
8、分离吸痰管将吸引器负压管置于床旁盛有 消毒液的瓶内;
23
经口鼻吸痰法操作流程
9.脱去手套置于医用垃圾袋内无害化处理,整理 用物; 10.痰液粘稠,可配合叩击,雾化吸入,提高吸 痰效率;
24
经口鼻吸痰法操作流程
11.用纱布擦净患者面部,观察气道是否通畅,患 者的反应(面色,呼吸,心率,血压);整理床 单位,患者取舒适卧位,向患者或家属交待注意 事项,规范洗手,记录。
25
注意事项
1、按照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吸痰用物应每天更 换1~2次,一根吸痰管只能用一次。插管动 作轻柔、敏捷。 2、吸痰前后应当给予高流量吸氧,吸痰时间不 宜超过15秒;如痰液较多、需要再次吸引, 应间隔 3~5 分钟,患者耐受后再进行。
19
经口鼻吸痰法操作流程
5、用戴手套的手(或用无菌血管钳)持吸痰管 前端,另一手折叠导管末端,用生理盐水试 吸通畅后,轻轻插入口咽部,然后放松导管 折叠端将口腔咽部的分泌物吸尽。
20
经口鼻吸痰法操作流程
6、更换吸痰管,用生理盐水试吸通畅后,轻轻 插至气管深部,放松导管折叠端,轻轻左右 旋转,向上提拉,边吸边退,吸尽气管内分 泌物;每次吸痰的时间不超过15秒,以免缺 氧。
经鼻口吸痰术PPT课件

出血情况应对措施
评估患者情况
在吸痰前,医护人员应对患者的 凝血功能、血小板计数等进行评 估,了解患者是否存在出血风险
。
选择合适吸痰管
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吸痰管, 避免使用过大或过小的吸痰管,以 减少对鼻黏膜或口腔黏膜的刺激和 损伤。
止血处理
在吸痰过程中如出现出血情况,应 立即停止吸痰操作,并给予相应的 止血处理,如局部压迫止血、使用 止血药物等。
保持呼吸道通畅方法
定时吸痰
根据患者病情和医嘱,定 时进行经鼻口吸痰,保持 呼吸道通畅。
湿化气道
通过雾化吸入、气道湿化 等方式,保持气道湿润, 有利于痰液排出。
翻身叩背
协助患者翻身、叩背,有 助于痰液松动和排出。
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内容
心理护理
01
关心患者的心理需求,减轻焦虑和恐惧情绪,增强治疗信心。
吸痰操作,以改善患者症状。
04
操作后观察与护理要点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01
02
03
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心 率、血压和体温等生命体 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观察呼吸道症状
注意患者咳嗽、咳痰、呼 吸困难等症状的变化,评 估呼吸道通畅情况。
观察痰液性状
观察痰液的量、颜色、气 味等性状,了解感染情况 和治疗效果。
经鼻口吸痰术PPT课 件
目 录
• 介绍 • 经鼻口吸痰术步骤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 操作后观察与护理要点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介绍
目的和背景
目的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 通畅,预防和治疗呼吸道感染。
背景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健 康的要求提高,经鼻口吸痰术作 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呼吸道护理 技术,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经口鼻吸痰法ppt课件

2020/6/15
尽量不要选择在进餐前或进餐后半 小时吸痰
经口鼻吸痰法
5、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并发症:
1. 低氧血症 2. 气道损伤 3. 感染 4. 心律失常 5. 阻塞性肺不张 6. 气道痉挛
参考资料
2020/6/15
经口鼻吸痰法
并发症---------低氧血症
2020/6/15
经口鼻吸痰法
吸痰注意事项
插入深度:
口腔:14-16cm 鼻腔:22-25cm
气切口吸痰插管深度: 10-20cm
气管插管:10-25cm 即气切管插入长度加1-2cm 或插至气管隆突处退1-2cm
2020/6/15
经口鼻吸痰法
吸痰注意事项
操作要点
按照无菌操作原则,插管动作轻 柔
吸痰前后给予3分钟高流量吸氧, 吸痰时间不宜超过15秒,如患者痰 液较多,需要再次吸引时,应间隔 3-5分钟,患者耐受后再进行,连续 吸痰不超过3次,一根吸痰管使用一 次
并发症---------气道粘膜损伤
2020/6/15
经口鼻吸痰法
并发症---------感染
2020/6/15
经口鼻吸痰法
并发症---------心律失常
2020/6/15
经口鼻吸痰法
并发症---------阻塞性肺不张
2020/6/15
经口鼻吸痰法
并发症---------气道痉挛
2020/6/15
经口鼻吸痰法
4.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操作前准备
护
评
物
环
士
估
品
境
准
患
准
准
备
者
备
备
202备
经口鼻吸痰技术ppt课件

操作步骤
一. 告知:1.吸痰的目的和步骤
2.操作中可能出现的不适和风险,取
得
合作
注:患者痰多危急时就立即实施操作,然 后再向患者或家属作适当的解释
操作步骤
一. 准备 1.操作者:洗手,戴口罩,必要时穿防护 衣 2.环境:清洁、舒适 3. 用物:吸引装置、吸痰管、听诊器等。连接 并检查吸痰装置,调节负压 4.患者:头转向一侧,颌下铺治疗巾
经口/鼻吸痰技术
学习目标
一. 掌握吸痰的目的和注意事项 二. 掌握吸痰技术 三. 经口/鼻吸痰法操作流程
吸痰术
一. 吸痰术:是通过负压吸引的方法,经 口、鼻或人工气道将呼吸道分泌物吸 除,以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一种治疗方 法。
二. 吸痰的目的: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 吸入性肺炎、肺不张、室息等并发症 的发生。
操作步骤
一. 观察与记录
1、吸痰过程中观察患者病情、面色、呼吸, 痰液的色、量、性状,若心率下降, 血氧饱和度低于90%,立即停止吸痰。
2、观察呼吸是否改善、痰液吸引情况,有心电监
护者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SPO2情况 3、整理床单位,患者取舒适卧位,向患者或家属交
待注意事项,规范洗手。 4、记录痰量、性质、颜色
吸引器管道连接到各病房床单位,使用时 只需接上吸痰导管,开启开关,即可 吸痰。
二) 电动吸引器
1、组成:由马达、偏心轮、气体过滤器、压 力表、 储 液瓶、安全瓶组成。
2、电动吸引器原理 接通电源后马达带动偏心轮,从吸气孔吸出瓶内空气, 并由排气孔排出,不断循环转动,使瓶内产生 负压, 将痰液吸出。 安全瓶、储液瓶是两个1000ml的容器,瓶塞上有两个玻 璃管,并通过橡胶管相互连接。
一. 吸引顺序
二. 经口鼻吸痰法:口咽部 气道
经口鼻吸痰法介绍课件

经口鼻吸痰法的注意 事项
操作技巧
操作前,应先评 估患者的病情和 意识状态,确保 患者能够配合操
作。
在操作过程中, 应保持吸痰管与 呼吸道的垂直角 度,避免损伤呼
吸Hale Waihona Puke 。吸痰时,应缓慢、 轻柔地进行,避 免引起患者不适。
操作结束后,应 将吸痰管和吸痰 器进行消毒处理, 避免交叉感染。
禁忌症
● 严重呼吸困难患者 ● 昏迷患者 ● 颅脑损伤患者 ● 气道梗阻患者 ● 严重心肺功能不全患者 ● 严重过敏体质患者 ● 鼻腔、口腔、咽喉部有严重损伤或病变患者 ● 孕妇 ● 婴幼儿 ● 老年人
操作技巧:根据患者反应调整吸痰力度和速度,避免 损伤呼吸道黏膜
操作后处理:吸痰结束后,及时清理吸痰管和设备, 做好消毒工作,并观察患者反应,如有不适及时处理
谢谢
02
气管插管患者:经口鼻吸痰法可减少气 管插管对呼吸道的刺激,降低感染风险
03
呼吸衰竭患者:经口鼻吸痰法可帮助清 除呼吸道分泌物,改善通气功能
04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经口鼻吸痰法可 减轻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操作视频
01
操作前准备:洗手、戴口 罩、戴手套
03
注意事项:避免损伤鼻腔或 口腔黏膜、避免吸痰管堵塞、 避免吸痰管脱落
并发症
01
呼吸道感染: 吸痰过程中可 能引起呼吸道 感染
02
气道损伤:吸 痰过程中可能 对气道造成损 伤
03
心律失常:吸 痰过程中可能 引起心律失常
04
缺氧:吸痰过 程中可能引起 缺氧,导致呼 吸困难
经口鼻吸痰法的实践 应用
临床案例
01
昏迷患者:经口鼻吸痰法可有效清除呼 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经口鼻吸痰术(PPT课件)

2.给予大流量面罩吸氧。 3.准备多功能心电监护仪或氧饱和度监测仪。 4.操作前不宜进食过多的食物或尽量在进食前操作,避免操作时刺激引起呕吐。 5.听肺部痰鸣音,由下至上,多次的有效拍背。 6.操作前给予约束双上肢。
8
经口鼻吸痰法操作流程
1、将用物推至患者床旁,核对床号、姓名,了解患者意识状态、生命体 征、吸氧流量或用氧浓度,向清醒患者说明目的,做好解释工作,取 得患者配合,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
4、手消毒,根据患者痰液的粘稠度选择吸痰管并检查灭菌有效期,撕开 外包装,一手戴无菌手套,将吸痰管抽出并盘绕在手中,开口端与吸 痰器负压管连接
10
经口鼻吸痰法操作流程
5、用戴手套的手(或用无菌血管钳)持吸痰管前端,另一手折叠导管末 端,用生理盐水试吸通畅后,轻轻插入口咽部,然后放松导管折叠端 将口腔咽部的分泌物吸尽。
6、更换吸痰管,用生理盐水试吸通畅后,轻轻插至气管深部,放松导管 折叠端,轻轻左右旋转,向上提拉,边吸边退,吸尽气管内分泌物; 每次吸痰的时间不超过15秒,以免缺氧。
11
7、分离吸痰管将吸引器负压管置于床旁盛有消毒液的瓶内; 8.脱去手套置于医用垃圾袋内无害化处理,整理用物; 9.痰液粘稠,可配合叩击,雾化吸入,提高吸痰效率; 10.用纱布擦净患者面部,观察气道是否通畅,患者的反应(面色,呼
3、如患者痰稠,可以配合翻身叩背、雾化吸入;患者发生缺氧症状如紫绀、心 率下降等症状时,应当立即停止吸痰,休息后再吸。
4、观察患者痰液性状、颜色、量,并做好记录。 5、贮液瓶内吸出液达2/3满时应及时倾倒。
13
14
放映结束 感谢各位的批评指导!
谢 谢!
让我们共同进步
4
一)中心负压装置: 吸引器管道连接到各病房床单位,使用时只需接上吸痰导管,
8
经口鼻吸痰法操作流程
1、将用物推至患者床旁,核对床号、姓名,了解患者意识状态、生命体 征、吸氧流量或用氧浓度,向清醒患者说明目的,做好解释工作,取 得患者配合,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
4、手消毒,根据患者痰液的粘稠度选择吸痰管并检查灭菌有效期,撕开 外包装,一手戴无菌手套,将吸痰管抽出并盘绕在手中,开口端与吸 痰器负压管连接
10
经口鼻吸痰法操作流程
5、用戴手套的手(或用无菌血管钳)持吸痰管前端,另一手折叠导管末 端,用生理盐水试吸通畅后,轻轻插入口咽部,然后放松导管折叠端 将口腔咽部的分泌物吸尽。
6、更换吸痰管,用生理盐水试吸通畅后,轻轻插至气管深部,放松导管 折叠端,轻轻左右旋转,向上提拉,边吸边退,吸尽气管内分泌物; 每次吸痰的时间不超过15秒,以免缺氧。
11
7、分离吸痰管将吸引器负压管置于床旁盛有消毒液的瓶内; 8.脱去手套置于医用垃圾袋内无害化处理,整理用物; 9.痰液粘稠,可配合叩击,雾化吸入,提高吸痰效率; 10.用纱布擦净患者面部,观察气道是否通畅,患者的反应(面色,呼
3、如患者痰稠,可以配合翻身叩背、雾化吸入;患者发生缺氧症状如紫绀、心 率下降等症状时,应当立即停止吸痰,休息后再吸。
4、观察患者痰液性状、颜色、量,并做好记录。 5、贮液瓶内吸出液达2/3满时应及时倾倒。
13
14
放映结束 感谢各位的批评指导!
谢 谢!
让我们共同进步
4
一)中心负压装置: 吸引器管道连接到各病房床单位,使用时只需接上吸痰导管,
经口鼻吸痰技术 ppt课件

3、检查患者口、鼻腔(有活动义齿者取下); 使患者头部转向一侧,面向操作者,昏迷患 者用压舌板或开口器帮助张口。
2020/12/12
20
经口鼻吸痰法操作流程
4、 手消毒,根据患者痰液的粘稠度选择吸痰 管并检查灭菌有效期,撕开外包装,一手戴 无菌手套,将吸痰管抽出并盘绕在手中,开 口端与吸痰器负压管连接。
13
吸痰法
【操作前准备】
4、用物准备 (1)电动吸引器或中心负压吸引装置一套; (2)治疗车上放置 :
①治疗盘内备 无菌换药缸2个(盛无菌生理 盐水)、弯盘1个、消毒纱布、无菌血管钳1把 (或一次性无菌手套)、一次性吸痰管;
2020/12/12
14
吸痰法
②治疗盘外备 100~250ml瓶子1个(内 盛消毒液可消毒吸引器上玻璃接管),快速 手消毒液,听诊器,手电筒。必要时备压舌 板、开口器、舌钳、电插板等。
2020/12/12
21
经口鼻吸痰法操作流程
5、用戴手套的手(或用无菌血管钳)持吸痰管 前端,另一手折叠导管末端,用生理盐水试 吸通畅后,轻轻插入口咽部,然后放松导管 折叠端将口腔咽部的分泌物吸尽。
2020/12/12
22
经口鼻吸痰法操作流程
6、更换吸痰管,用生理盐水试吸通畅后,轻轻 插至气管深部,放松导管折叠端,轻轻左右 旋转,向上提拉,边吸边退,吸尽气管内分 泌物;每次吸痰的时间不超过15秒,以免缺 氧。
10.痰液粘稠,可配合叩击,雾化吸入,提高吸 痰效率;
2020/12/12
26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经口鼻吸痰法操作流程
11.用纱布擦净患者面部,观察气道是否通畅,患 者的反应(面色,呼吸,心率,血压);整理床 单位,患者取舒适卧位,向患者或家属交待注意 事项,规范洗手,记录。
2020/12/12
20
经口鼻吸痰法操作流程
4、 手消毒,根据患者痰液的粘稠度选择吸痰 管并检查灭菌有效期,撕开外包装,一手戴 无菌手套,将吸痰管抽出并盘绕在手中,开 口端与吸痰器负压管连接。
13
吸痰法
【操作前准备】
4、用物准备 (1)电动吸引器或中心负压吸引装置一套; (2)治疗车上放置 :
①治疗盘内备 无菌换药缸2个(盛无菌生理 盐水)、弯盘1个、消毒纱布、无菌血管钳1把 (或一次性无菌手套)、一次性吸痰管;
2020/12/12
14
吸痰法
②治疗盘外备 100~250ml瓶子1个(内 盛消毒液可消毒吸引器上玻璃接管),快速 手消毒液,听诊器,手电筒。必要时备压舌 板、开口器、舌钳、电插板等。
2020/12/12
21
经口鼻吸痰法操作流程
5、用戴手套的手(或用无菌血管钳)持吸痰管 前端,另一手折叠导管末端,用生理盐水试 吸通畅后,轻轻插入口咽部,然后放松导管 折叠端将口腔咽部的分泌物吸尽。
2020/12/12
22
经口鼻吸痰法操作流程
6、更换吸痰管,用生理盐水试吸通畅后,轻轻 插至气管深部,放松导管折叠端,轻轻左右 旋转,向上提拉,边吸边退,吸尽气管内分 泌物;每次吸痰的时间不超过15秒,以免缺 氧。
10.痰液粘稠,可配合叩击,雾化吸入,提高吸 痰效率;
2020/12/12
26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经口鼻吸痰法操作流程
11.用纱布擦净患者面部,观察气道是否通畅,患 者的反应(面色,呼吸,心率,血压);整理床 单位,患者取舒适卧位,向患者或家属交待注意 事项,规范洗手,记录。
经口鼻吸痰术护理课件

禁忌症与注意事项
禁忌症
严重心血管疾病、颅内压增高、气胸、肋骨骨折、鼻咽部异常等患者应慎用或 禁用经口鼻吸痰术。
注意事项
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原则,避免交叉感染;吸痰时应轻柔、迅速,避免损伤 呼吸道黏膜;吸痰前后应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预防低氧血症;密切观察患者 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正确使用吸痰管
选择合适的吸痰管,按照操作规程 正确使用,避免损伤呼吸道黏膜。
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在吸痰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人的 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 时处理。
吸痰后护理
清洁口腔和呼吸道
记录护理过程
吸痰后,要使用生理盐水清洁病人的 口腔和呼吸道,保持呼吸道湿润。
对吸痰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包括病人 的反应、吸痰效果等,以便后续评估 和总结。
经口鼻吸痰术护理课件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 经口鼻吸痰术简介 • 经口鼻吸痰术操作流程 • 经口鼻吸痰术护理要点 • 经口鼻吸痰术并发症及处理 • 经口鼻吸痰术培训与考核
目录
CONTENTS
01
经口鼻吸痰术简介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患者体位与吸氧
01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舒适度,协助 患者取平卧位或半卧位。
02
给予患者吸氧,以提高血氧饱和 度,缓解呼吸困难。
吸痰操作
01
02
03
04
核对患者身份和吸痰管型号, 确保无误。
打开吸痰器开关,将吸痰管轻 轻插入患者口腔或鼻腔,插入
深度根据需要而定。
旋转吸痰管,轻轻吸引痰液, 避免过度刺激和损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法: 共型手,五指并拢 以腕部为支点扣击病变部位 扣击频率根据患者反应
.
21
.
22
.
23
.
18
吸引顺序
经口鼻吸痰法:口咽部
气道
经气管插管吸痰法:气道
口鼻
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者以插入导管内口为宜。.19痰液黏稠度的判断与处理
Ⅰ度(稀痰):如米汤或泡沫样,吸痰后无痰液 滞留在管道内壁。提示要减小气道湿化。
Ⅱ度(中度黏痰):痰液外观较Ⅰ度黏稠,吸痰 后有少量痰液滞留在管道内壁,易被水冲洗干净。 提示气道湿化较满意,可维持目前的气道湿化量。
经口/鼻吸痰技术
.
1
学习目标
掌握吸痰的目的和注意事项 掌握吸痰技术 经口/鼻吸痰法操作流程
.
2
吸痰术
吸痰术:是通过负压吸引的方法,经口、鼻或人工 气道将呼吸道分泌物吸除,以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一 种治疗方法。
吸痰的目的: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吸入性肺炎、 肺不张、室息等并发症的发生。
.
3
适应症
.
14
相关知识
经口插管深度为:10~15cm 鼻咽插入长度:患者鼻尖至耳垂的距离,成人约为
16cm,儿童约为8-12cm,婴幼儿约为4-8cm 经鼻气管插入长度:成人20cm,儿童14-20cm,婴
幼儿8-14cm
.
15
为气管插管患者等不能说话的患者吸痰前,指导患者 用手势表达意思。
如:同意吸痰,指导患者拍床1下,不同意,拍床2下。
操作步骤
告知:1.吸痰的目的和步骤 2.操作中可能出现的不适和风险,取得
合作
注:患者痰多危急时就立即实施操作,然后再向患 者或家属作适当的解释
.
10
操作步骤
准备 1.操作者:洗手,戴口罩,必要时穿防护衣 2.环境:清洁、舒适 3. 用物:吸引装置、吸痰管、听诊
器等。连接并检查吸痰装置,调节负压 4.患者:头转向一侧,颌下铺治疗巾
持续吸痰时连接管24小时更换,储液瓶达2/3及时倾倒
观察患者痰液性状、颜色、量。
.
17
吸痰谨记
“轻”:吸痰动作轻柔,轻轻插入,不可反复上下提插。
“快”:吸痰动作迅速,每次吸痰时间<15 S。
“转”:采用边捻吸吸引边上提的吸痰方法,防止拉锯式和边插边吸 的损伤性吸痰。
“散”:采用一次性多孔吸痰管,成人和儿童使用的吸痰管(直径)要 小于他们使用的气管插管的直径的50%,婴儿则要小于70%。
注:吸痰管选择:小于气管套管内径的1/2 一般成人14#儿童12#
.
11
操作步骤
注:调节压力 成人40~53.3KPa(300~400mmHg) 小儿33~40KPa(250~300mmHg)
机械通气患者吸痰前后给予百分百纯氧吸入 2min
.
12
操作步骤
实施:1.连接吸痰管,试吸力,湿润导管 2.插管:进管时阻断负压以免损伤黏膜 3.吸痰:左右旋转(自深部向上提拉吸净
.
16
注意事项
严格无菌操作
吸痰动作要轻柔、敏捷,以防止损伤黏膜,每次吸痰时间 不超过15秒;如痰液较多、需要再次吸引,应间隔3-5min, 患者耐受后再进行。
吸痰时轻轻左右旋转,上提吸痰,避免上下提插。
下管时不能给负压,痰液黏稠时,可配合扣背、蒸汽吸入、 雾化吸入等方法使痰液稀释;吸痰过程中如果患者发生紫 绀、心率下降等缺氧症状时,应立即停止吸痰,待症状缓 解后再吸。
.
7
操作前准备
➢ 评估患者 ➢ 环境准备 ➢ 护士准备 ➢ 用物准备
.
8
操作步骤
核对:医嘱、患者床号姓名及手腕带 评估:病情、意识状态、呼吸情况(有无呼吸困难
和发绌)、SPO2是否下降、口鼻腔情况、气管导管 的位置和固定、痰液的量和黏稠情况、听诊有无痰 鸣音(叩背)、心理状态和合作能力等
.
9
Ⅲ度(重度黏痰):痰液外观明显黏稠,常呈黄 色,吸痰后有大量痰液滞留在管道内壁,不易被 水冲净。提示气道湿化严重不足或伴机体脱水, 需要增加气道湿化的量。
.
20
胸部扣拍
将手掌微曲成共弓形,五指并拢,有节奏的拍打 病人胸部, 重点扣击需引流部位,沿着支气管走 向由外周向中央扣击,利用腕关节活动,力量适 中, 每一肺叶叩击1~3分钟,120~180次/分,叩 击时发出空而深的拍击音表明手法正确 。
吸引器管道连接到各病房床单位,使用时只需接上 吸痰导管,开启开关,即可吸痰。
.
6
二) 电动吸引器
1、组成:由马达、偏心轮、气体过滤器、压 力表、 储液瓶、安全瓶组成。
2、电动吸引器原理
接通电源后马达带动偏心轮,从吸气孔吸出瓶 内空气,并由排气孔排出,不断循环转动,使瓶内产生 负压,将痰液吸出。
安全瓶、储液瓶是两个1000ml的容器,瓶塞上 有两个玻璃管,并通过橡胶管相互连接。
痰液),先吸气管,再吸口鼻腔。每次≤15s,间歇 3~5min。
4.肺部听诊:痰鸣音有无减少或消失 5.整理:患者体位舒适、清洁,用物分类 整理
.
13
操作步骤
观察与记录 1、吸痰过程中观察患者病情、面色、呼吸,痰液的
色、量、性状,若心率下降,血氧饱和度低于90%, 立即停止吸痰。 2、观察呼吸是否改善、痰液吸引情况,有心电监 护者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SPO2情况 3、整理床单位,患者取舒适卧位,向患者或家属 交待注意事项,规范洗手。 4、记录痰量、性质、颜色
危重、昏迷、老年、全麻未醒、大手术后和胸部创 伤等,呼吸道被呕吐物、分泌物阻塞而出现各种呼 吸困难症状以及各种原因不能有效咳嗽的病人,气 管切开及气管插管的病人。
.
4
利用负压吸引原理,连接导管吸出痰液一般有以下三种方法:
(一)中心吸引装置 (二)电动吸引器 (三)注射器吸痰法
.
5
一)中心负压装置:
.
21
.
22
.
23
.
18
吸引顺序
经口鼻吸痰法:口咽部
气道
经气管插管吸痰法:气道
口鼻
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者以插入导管内口为宜。.19痰液黏稠度的判断与处理
Ⅰ度(稀痰):如米汤或泡沫样,吸痰后无痰液 滞留在管道内壁。提示要减小气道湿化。
Ⅱ度(中度黏痰):痰液外观较Ⅰ度黏稠,吸痰 后有少量痰液滞留在管道内壁,易被水冲洗干净。 提示气道湿化较满意,可维持目前的气道湿化量。
经口/鼻吸痰技术
.
1
学习目标
掌握吸痰的目的和注意事项 掌握吸痰技术 经口/鼻吸痰法操作流程
.
2
吸痰术
吸痰术:是通过负压吸引的方法,经口、鼻或人工 气道将呼吸道分泌物吸除,以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一 种治疗方法。
吸痰的目的: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吸入性肺炎、 肺不张、室息等并发症的发生。
.
3
适应症
.
14
相关知识
经口插管深度为:10~15cm 鼻咽插入长度:患者鼻尖至耳垂的距离,成人约为
16cm,儿童约为8-12cm,婴幼儿约为4-8cm 经鼻气管插入长度:成人20cm,儿童14-20cm,婴
幼儿8-14cm
.
15
为气管插管患者等不能说话的患者吸痰前,指导患者 用手势表达意思。
如:同意吸痰,指导患者拍床1下,不同意,拍床2下。
操作步骤
告知:1.吸痰的目的和步骤 2.操作中可能出现的不适和风险,取得
合作
注:患者痰多危急时就立即实施操作,然后再向患 者或家属作适当的解释
.
10
操作步骤
准备 1.操作者:洗手,戴口罩,必要时穿防护衣 2.环境:清洁、舒适 3. 用物:吸引装置、吸痰管、听诊
器等。连接并检查吸痰装置,调节负压 4.患者:头转向一侧,颌下铺治疗巾
持续吸痰时连接管24小时更换,储液瓶达2/3及时倾倒
观察患者痰液性状、颜色、量。
.
17
吸痰谨记
“轻”:吸痰动作轻柔,轻轻插入,不可反复上下提插。
“快”:吸痰动作迅速,每次吸痰时间<15 S。
“转”:采用边捻吸吸引边上提的吸痰方法,防止拉锯式和边插边吸 的损伤性吸痰。
“散”:采用一次性多孔吸痰管,成人和儿童使用的吸痰管(直径)要 小于他们使用的气管插管的直径的50%,婴儿则要小于70%。
注:吸痰管选择:小于气管套管内径的1/2 一般成人14#儿童12#
.
11
操作步骤
注:调节压力 成人40~53.3KPa(300~400mmHg) 小儿33~40KPa(250~300mmHg)
机械通气患者吸痰前后给予百分百纯氧吸入 2min
.
12
操作步骤
实施:1.连接吸痰管,试吸力,湿润导管 2.插管:进管时阻断负压以免损伤黏膜 3.吸痰:左右旋转(自深部向上提拉吸净
.
16
注意事项
严格无菌操作
吸痰动作要轻柔、敏捷,以防止损伤黏膜,每次吸痰时间 不超过15秒;如痰液较多、需要再次吸引,应间隔3-5min, 患者耐受后再进行。
吸痰时轻轻左右旋转,上提吸痰,避免上下提插。
下管时不能给负压,痰液黏稠时,可配合扣背、蒸汽吸入、 雾化吸入等方法使痰液稀释;吸痰过程中如果患者发生紫 绀、心率下降等缺氧症状时,应立即停止吸痰,待症状缓 解后再吸。
.
7
操作前准备
➢ 评估患者 ➢ 环境准备 ➢ 护士准备 ➢ 用物准备
.
8
操作步骤
核对:医嘱、患者床号姓名及手腕带 评估:病情、意识状态、呼吸情况(有无呼吸困难
和发绌)、SPO2是否下降、口鼻腔情况、气管导管 的位置和固定、痰液的量和黏稠情况、听诊有无痰 鸣音(叩背)、心理状态和合作能力等
.
9
Ⅲ度(重度黏痰):痰液外观明显黏稠,常呈黄 色,吸痰后有大量痰液滞留在管道内壁,不易被 水冲净。提示气道湿化严重不足或伴机体脱水, 需要增加气道湿化的量。
.
20
胸部扣拍
将手掌微曲成共弓形,五指并拢,有节奏的拍打 病人胸部, 重点扣击需引流部位,沿着支气管走 向由外周向中央扣击,利用腕关节活动,力量适 中, 每一肺叶叩击1~3分钟,120~180次/分,叩 击时发出空而深的拍击音表明手法正确 。
吸引器管道连接到各病房床单位,使用时只需接上 吸痰导管,开启开关,即可吸痰。
.
6
二) 电动吸引器
1、组成:由马达、偏心轮、气体过滤器、压 力表、 储液瓶、安全瓶组成。
2、电动吸引器原理
接通电源后马达带动偏心轮,从吸气孔吸出瓶 内空气,并由排气孔排出,不断循环转动,使瓶内产生 负压,将痰液吸出。
安全瓶、储液瓶是两个1000ml的容器,瓶塞上 有两个玻璃管,并通过橡胶管相互连接。
痰液),先吸气管,再吸口鼻腔。每次≤15s,间歇 3~5min。
4.肺部听诊:痰鸣音有无减少或消失 5.整理:患者体位舒适、清洁,用物分类 整理
.
13
操作步骤
观察与记录 1、吸痰过程中观察患者病情、面色、呼吸,痰液的
色、量、性状,若心率下降,血氧饱和度低于90%, 立即停止吸痰。 2、观察呼吸是否改善、痰液吸引情况,有心电监 护者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SPO2情况 3、整理床单位,患者取舒适卧位,向患者或家属 交待注意事项,规范洗手。 4、记录痰量、性质、颜色
危重、昏迷、老年、全麻未醒、大手术后和胸部创 伤等,呼吸道被呕吐物、分泌物阻塞而出现各种呼 吸困难症状以及各种原因不能有效咳嗽的病人,气 管切开及气管插管的病人。
.
4
利用负压吸引原理,连接导管吸出痰液一般有以下三种方法:
(一)中心吸引装置 (二)电动吸引器 (三)注射器吸痰法
.
5
一)中心负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