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家书》心得体会

合集下载

《红色家书》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4篇)

《红色家书》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4篇)

《红色家书》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4篇)《红色家书》学习篇1读红色家书,补精神之“钙”。

一封封家书中,充满了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饱含着愿为信仰而献身的革命豪情,这种强大精神力量我认为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魂”。

家书的背后却是一段段血泪交织的感人故事,共产党人也是血肉之躯,他们有时刻牵挂的亲人,也有喜怒哀乐、爱恨情仇,这种铁骨柔情我认为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爱”。

在他们面前,“魂”始终放在首位,“爱”放在其次,因为他们有坚定的革命信仰,他们为了祖国这个“大家”而无法顾及自己的家庭“小家”,甚至牺牲生命。

作为教师,这种“魂与爱”就是我们的师德师风,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本质上是只讲付出不计回报、只讲奉献不求索取的。

教育的根本功能就是通过师魂与师爱和学生建立深厚感情基础,从而让学生“亲其师”,最终“信其道”。

面向新时代,踏上新征程。

在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今天,我们是中职教育的守卫者、一线教师,在平凡的岗位上,用实际行动学习和缅怀革命先烈,用“魂与爱”真心善待每位“孩子”,为职教事业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红色家书》学习心得体会篇2“我非木石人,能无手足情?”一封封红色家书浸润着血脉亲情和革命豪情,穿过烽火硝烟,将革命先贤立志救国、以身殉国的悲壮历史展现在我们面前,映照出一个个为着理想信念宁死不屈的鲜活生命。

读来,眼中常含泪水,满腔热忱抒发一二。

我们切身感受信仰之力。

说:“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

革命英烈一生短暂而辉煌,他们之所以能在任何艰难困苦、险境绝境中义无反顾、向死而生,归根结底就是因为他们有无比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

_在就义前写道:“我们是共产党员,为革命而死,毫无所怨、更无所惧!”共产主义信仰自他们开始,如星火燎原之势燃遍神州大地,成千上万烈士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和钢铁意志扛起马克思主义大旗,为危在旦夕的中华民族走出了一条光芒万丈的共产主义道路。

一个人有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就能披荆斩棘、无所畏惧,一个政党有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才能带领全国人民冲破黑暗、无往不前。

红色家书阅读心得体会(5篇范例)

红色家书阅读心得体会(5篇范例)

红色家书阅读心得体会(5篇范例)第一篇:红色家书阅读心得体会革命英雄舍家为民,大爱无疆。

只因心中有党,眼中有光,看!革命的洪流,已令反动派没入红色的汪洋。

下面是由写写帮文库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色家书阅读心得体会精选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红色家书阅读心得体会精选模板【一】“家书”其外形和材质大抵不过是几页纸罢了,但蕴含于其中的重量可不是几页纸所能承担的,其凝聚于其中的情感,足以抨击人心。

当我第一次拿到这本书时,便被它大红色的封面所吸引。

红色,一个多么美好又多么引人深思的颜色啊!为了它有多少人甘愿付出汗水,青春乃至生命!为了它有多少事令人感叹至极,铭记于今!为了它又有多少时间在长河中划下一道深深地记号!但当它在空中缓缓升起,最后飘扬飞舞时,它被世人所知晓,被世人所铭记,被世人所敬仰。

这大红色啊!跟血一样的红啊!在历史和如今的链接中,它到底扮演了一个怎样的角色?而答案就在我眼前的这本书中。

我慎重地将他翻开,生怕损坏了一样,瞪大眼睛仔细地阅读那一行行感情真挚的铅字,直到读完一刻也不敢放松。

读完后,许久,我默不作息。

我轻轻地闭上眼睛,脑海里闪过一封封书信的画面,书信的主人各不相同,主人的相貌也各式各样,但他们的眼神却是一样的。

他们从长度大小厚薄各不相同的眼睛里折射出相同的光,那光好像是一把火,在眼睛里熊熊燃烧,在黑暗中跳着赤色的舞蹈。

亲情、爱情、友情这些人之常情在一封封家书中发光、放大,而这些光似乎交织在了一起,变得极其闪耀,射穿人心,这就是家国之情。

这种伟大的情感在这些伟大的革命烈士中体现地淋漓尽致。

乡书中的革命烈士夏明翰,他为中国革命事业牺牲了青春、牺牲了爱情甚至牺牲了生命!他在给同为革命战士的妻子郑家钧的家书中写道:“坚持革命继吾志,誓将真理传人寰。

”这是怎样的凌云壮志?又是怎样的赤胆忠心?面对他的志向我们敬佩不已;听说他的命运,我们又不禁潸然泪下。

“自古忠孝难两全”,不又正好是为这些烈士们唱出的壮词吗?多么令人痛心和惋惜啊!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一位位青年才俊为祖国奉献青春,一位位丈夫、妻子、儿女、父母为祖国燃烧生命。

红色家书读书心得体会范文(6篇范文参考)

红色家书读书心得体会范文(6篇范文参考)

红色家书读书心得体会范文(6篇范文参考)红色家书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篇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手捧着一封封红色家书,靠近的是一颗颗赤胆忠心,传递的是一份爱党、爱国、爱家的人间大爱。

抚今追昔,钩沉史海,作为一名组工干部,更需要传承红色基因,做好红色教育,坚定理想信念,用实干托起梦想,用奋斗铸就辉煌。

把红色教育内化于心。

一封封红色家书,就是汲取锤炼党性的心灵鸡汤。

通过在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读红色家书、讲红色故事、受红色教育、传红色基因的活动,让党员干部穿越时空的隧道,触摸革命先烈的高尚情操和质朴情怀,见证革命先烈的坚定信仰和神圣初心。

注重用红色资源搭建党性教育大课堂,使党员干部在红色教育中情感受到冲击、心灵得到净化、灵魂得到触动,在传承红色基因中找到精神的根和人生的魂,从而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使命、牢记责任担当,争当新时代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和奋斗者。

让红色教育外化于行。

结合读红色家书活动,组织开展忆先烈、找差距、见行动主题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在追忆历史中传承精神,在学习先烈中点燃激情,认真领悟初心与信念,自觉理解使命与担当,见贤思齐,立言立行。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坚持用实际行动来践行初心使命,把光荣传统转化为加强党性锻炼的内在精神力量,把红色家书蕴含的家国情怀和理想信念真正落实到行动上,自觉在思想上讲政治、讲信仰、讲党性,在实践中比工作、比学习、比奉献,励精图治,埋头苦干,真抓实干。

通过把红色基因转化为谋划工作思路、勇于改革创新的本领,转化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的具体行动,转化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成果,在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实现新作为、展示新气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红色家书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篇2打开《红色家书》,褐色的纸张仿佛经过漫长岁月的沉淀,向我们慢慢展开历史的画卷。

阅读每一篇家书,行里字里句句啼血,没有一篇是表达自己想要活下去的愿望,而重在对自己的儿女同胞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期望,表达自己对中国光明未来的坚定,他们身上蕴含着钢一段的精神,用自己的铁肩担负着中国的未来。

读《红色家书》心得体会13篇

读《红色家书》心得体会13篇

读《红色家书》心得体会13篇《红色家书》是一部反映毛主席革命理想的著作,充满了激情、励志和正能量。

主要表达毛主席对中国革命大业铸就的信念和期望。

1. 信念:“只要民主革命运动不停止,就有希望”。

毛主席在《红色家书》中强调“只要信心不灭”,“就算有千万难题,都可以克服”,这种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信念,激发了我们去实现新的改变的力量。

2. 勤奋:“勤学苦练,勇往直前”。

毛主席在《红色家书》中强调了“勤奋刻苦,敢为人先”的精神,激励我们拿出极大的努力,勇往直前,不断探索机会,推动革命发展,克服困难。

3. 感恩:“为人民奉献一切”。

毛主席在《红色家书》中强调,人们应当把一切努力都奉献给人民,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以感恩的心将自己的一份力量奉献给社会。

4. 敬畏:“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毛主席在《红色家书》中强调,通过勤奋学习,人们可以用知识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知识是改变命运的工具,应当敬畏并学习,以此推动革命的进程。

5.保持乐观:“看到黑暗,而不胆怯”。

毛主席在《红色家书》中强调,面对黑暗,不要胆怯,要保持乐观,要相信自己可以把它变成光明,要勇于坚持自己的信念,坚定地前进。

6.自我实现:“有理想,有信念,有勇气”。

毛主席在《红色家书》中强调,要拥有理想、信念和勇气,要勇于把理想转化为实际行动,并取得成功,从而实现自我价值。

7.创新:“经验不够,就要创造新的经验”。

毛主席在《红色家书》中强调,如果没有足够的经验,就要靠创新来赢得新的胜利,用新思想突破旧的思维定势,以此推动革命的发展。

8.民主:“立足本领,发挥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毛主席在《红色家书》中强调,应当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按照规律和程序来实现人民的票票公民权利。

9.科学:“正确的认识自然界”。

毛主席在《红色家书》中强调,应当以科学的观念正确认识自然界,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此服务于人民,努力实现社会公正。

10.自尊:“决不低头,决不屈服”。

毛主席在《红色家书》中强调,要有自尊的精神,决不低头,决不屈服,坚信自己的价值,以此保持自信,推动革命的进程。

《红色家书》读后感3篇.doc

《红色家书》读后感3篇.doc

《红色家书》读后感 3 篇【篇一】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一封家书,将相隔万里的人紧紧联结在一起,一张薄纸,寄托了亲人之间深沉如海的情感;一行文字,抒发了彼此之间无穷无尽的想念。

革命年代,老一辈革命家不得不远离故土亲人,流落异乡,为拯救民族危亡而四处奔走,大声疾呼。

彼时,中华大地动荡不安,四处飘零的老一辈革命家们不得不四海为家,一封封亲手写成的家书漂洋过海,成了他们最好的情感寄托。

今天,站在岁月这头的我们,回过头重新翻看这些家书,细细体味其中蕴含的情感,我们依然会为老一辈革命家在其中蕴含的浓烈真挚的思念之情,为他们自觉担负起拯救国家前途命运的责任担当,为他们坚定的想要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而感到极大震撼。

思念,是家书中永恒的情感基调。

老一辈革命家怀揣着“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大无畏精神,远离朝夕相伴的父母、爱人、子女,独自一人踏上异国他乡的土地,为了探寻救民族于危亡、拯父老出水火的救国之道在乱世中上下求索。

夜深人静之时,飘摇烛火之下,父母的音容笑貌、爱人的叮咛嘱托、孩子的天真烂漫涌上心头,铺开信纸,提笔研墨,思念跃然纸上,如影随形。

于是瞿秋白对爱妻杨之华说:“你的信,是如此之甜蜜,我像饮了醇酒一样,陶醉着”“梦中的你是如此之” “要睡了,要在梦你” 。

于是,荣臻在父仕光、母唐雨衫的家的末尾,了“母之照早已寄,未知收到否?至二婆之像,因有失,乞再寄一,不知已寄来否?母和二婆食如何?仍如前健康否?”字里行,思念的情感如滔滔江水汹涌而出,真且烈,人心魄,令人容。

教,是思念的另一种表达形式。

除了用来思念的情感,家被予了极深的教育意。

老一革命家以家媒,用笔介,以极深的笔墨,描了他的所、所听、所思、所想,借以引后极投身于中国的革命事,鼓励后民族解放事而斗。

周恩来在致表兄式周的信函中,以“吾国今日最大之患,不,教育不振”表达了他国家前途命运的,提出了“非效法俄式之革命,不易收改革之效”的探索心得;王稼祥在致堂弟王柳的家中以“我唯一的出路,只有帮助去打倒本”来引他正确中国社会,极投身革命事⋯⋯ 些家,是老一革命家在探索真理的道路上智慧的凝,他以思念底色,将教融入到一行又一行的文字里,了后、子女的拳拳之心,以另一种形式表达了他的思念。

《红色家书》个人学习心得(3篇)

《红色家书》个人学习心得(3篇)

《红色家书》个人学习心得(3篇)《红色家书》个人学习心得(通用3篇)《红色家书》个人学习心得篇1这些家书的纸张大小不同、质地各异,穿越烽火年代,又经数十载岁月洗礼,能够保留至今,殊为不易。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血脉亲情是永远割不断的,这一封封家书的背后则是一段段血泪交织的感人故事。

过去人们常说共产党员是钢铁战士,其实共产党人也是血肉之躯,也有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也有喜怒哀乐、爱恨情仇。

然而所不同的是,他们有一种坚定的革命信仰,无法顾及自己的家庭,甚至牺牲生命。

这种铁骨柔情的一面在家书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在革命战争年代的家书中有一个常常表达的情感,就是参军或参加革命工作成为职业革命者以后,就不能在家里尽责尽孝了。

仗一打就是几年、几十年,有的没有再见到家人就牺牲了,有的直到1949年革命胜利后才与家人联系上。

这期间他们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纠结,但最终还是小家让位于大家,小爱让位于大爱。

从一封封浸透着历史沧桑的家书中,我们仿佛能够闻到各个时代的气息,感触到家书作者的心脏不停地跳动。

从这个意义上说,那些逝去的先烈是永生的。

在中国革命的各个历史时期,有许多普通的共产党员,为了实现救国的理想付出了鲜血和汗水,他们的价值观和党的宗旨是一致的。

从他们留下的红色家书中,我们可以触摸到他们的思想轨迹,从中获得的不仅是震撼、铭记,还有奋进前行的力量。

读红色家书有感学习心得体会五读完这封家书,我被深深的震撼了。

家书充满了作者愿为信仰而献身的革命豪情,而家书背后则是一段段血泪交织的感人故事。

在大革命时期,一位母亲为了革命,为了更多人的幸福,依然扔下了自己不满3岁的幼儿。

她也爱自己的孩子,她用饱含深情的笔记录下思念幼儿的点点滴滴。

在这封家书里,我们读到了浓烈的母爱和一丝丝的无奈。

过去人们常说共产党员是钢铁战士,其实共产党人也是血肉之躯,也有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也有喜怒哀乐、爱恨情仇。

然而所不同的是,他们有一种坚定的革命信仰,无法顾及自己的家庭,甚至牺牲生命。

读《红色家书》心得体会7篇

读《红色家书》心得体会7篇

读《红色家书》心得体会7篇第1篇示例:《红色家书》是一本讲述了在长征途中毛泽东与他的家人之间的信件往来的书籍。

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一生奋斗在为中国人民争取解放和民族独立的事业中。

在这漫长而艰辛的征程中,他也是一位作为丈夫和父亲的普通人,与家人之间也经历了许多温情和感动的瞬间。

在《红色家书》中,我们可以看到毛泽东对家人的深深思念和无限牵挂。

每一封家书都充满了对家人的关爱和思念之情,毛泽东在信中对于身体健康、生活起居的关心体现出了一位丈夫和父亲的关怀之心。

尤其是在长征途中,毛泽东时刻挂念着家人的安危,隔着千山万水用文字抒发对家人的思念之情,让人感动不已。

毛泽东在家书中也对家人提出了鼓励和期望。

他鼓励家人要坚强,要不畏艰险,要相互鼓励支持,在共同奋斗中共同前行。

毛泽东的家书不仅仅是对于家人的问候,更是对他们的期望和鼓励,希望他们能够坚定信念,勇敢前行,为共同的事业奋斗拼搏。

毛泽东在家书中也向家人倾诉了自己的苦衷和忧虑。

长征途中的艰辛和危险让他内心充满了矛盾和挣扎,然而面对重重困难,他依然鼓舞自己要坚强勇敢,不畏艰险,以坚定的信念和决心继续前行。

毛泽东与家人之间的信件往来不仅仅是情感的传递,更是精神的支撑和力量的传递。

第2篇示例:《红色家书》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纪实文学作品,作者以亲身经历记录下了老一辈革命家的家书,展现了那个特殊时期的家庭情感和政治信仰。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感动,也有许多感悟和体会。

这些家书中透露出的坚定信念和牺牲精神令我深深震撼。

在那个充满艰辛和危险的年代,革命者们背井离乡,背弃家庭,为了理想和信仰毅然投入革命斗争。

他们的家书中充满着对革命事业的热爱和忠诚,无论是在牢狱之中还是战场上,他们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意志。

这种精神力量让人肃然起敬,也让人深刻反思自己对于事业的追求和坚持是否足够。

老一辈革命家家书中流露出的家国情怀和深情厚谊也让我感受到了一种真挚的情感。

他们在家书中表达对家人的深深思念和关爱,对同志的无私支持和忠诚,展现了一种家国情怀和深情厚谊。

红色家书读后心得体会

红色家书读后心得体会

红色家书读后心得体会读书心得就是应用自己的话语,把读过的东西,浓缩成简略的文字,然后加以评价,最重要的是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意见。

下面给大家带来的红色家书读后心得体会【五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红色家书心得一“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一封封家书难得可贵。

怀着无比崇敬之心诵读了夏明翰在狱中写给母亲、妻子与大姐的三封家书,以及最后就义诗让我的心久久不能平复,身为一名乡镇党委书记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

进入新时代,我们要从红色家书中汲取营养、感受力量,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接续好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奋斗,完成好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使命。

学习先烈精神,做好党风与家风的传承。

《红色家书》中我们党的党风与传承千年家风的完美融合。

学习《红色家书》就应当让优良的党风落地生根,就要让纯朴的家风永远传承,用党风培养家风,用家风促进党风。

要让党风始终如春风拂面。

身为基层党员干部更要以此作为个人修身立德、增长境界的重要内容,作为严家教、正家风的重要内容,发扬革命先烈家风建设的珍贵遗产,见贤思齐,带头示范,建设好家风。

学习先烈精神,夯实思想信念。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强大的精神力量,是共产党人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和主心骨。

身为一名党员干部,应明确入党动机,牢记共产党员身份,发挥好共产党员作用,坚定社会主义思想信念。

以“党员活动日”为契机,践行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持续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争做一名讲政治、有信念—做政治合格的共产党员。

学习先烈精神,坚持真抓实干。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将带头深入一线,以上率下,带领全镇真抓实干。

同时,带动大家向上向善,使全镇上下掀起学习先烈精神热潮,坚持担当实干不放松。

以党建+生态文明建设、党建+社会综合治理、党建+集体经济为契机,建设富裕、秀美、宜居、和谐的潢溪而奋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红色家书》心得体会
《红色家书》这本书是在中国共产党85周年华诞前夕正式出版的,是一本抢救民间家书项目组委会编辑的民间家书系列图书,国家大师季羡林为民间家书系列图书题写了“家书抵万金”的书名,《红色家书》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波澜壮阔的革命战争中,无数志士仁人告别父母,远离亲人,走向战场,在紧张的工作与严酷的战斗间隙,他们将对亲人的思念付诸笔端,写成一封封充满亲情、激情与爱情的家书。

家书柔情似水,是革命者与亲人间的心灵交流,承载着战火的记忆,蕴涵着无穷的思恋,诉说着无尽的思念,寄托着殷切的祝福。

这些家书是老一辈革命家和革命先烈留给后人的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今天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今天我第一次读它。

《红色家书》收录了30多个家庭的50余封保存多年的家书,其中大部分已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这些家书是从3万多封家书中精选出来的,分为反哺义、睢鸠缘、手足情、舐犊情四部分。

家书包含亲情、修身、齐家、治国等传统文化的精华,主要篇目有:延安来信、南下“日记”、英雄泪、母亲的最后一封“家书”、战地情书等。

作者以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发自内心的抒发着他们爱党爱国爱家的赤子之
心,体现了他们为了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不惜英勇献身的豪情壮志。

在红色家书中,读来最令人感动的就是革命战争年代留下的家书。

它们涵盖了党成立初期、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

有的写于走向战场之前,有的写于硝烟弥漫的战斗间隙,有的写于慷慨就义的前夕,有的写于白色恐怖的日子,有的历尽艰险才送达家人手中。

尽管家书的纸张大小不同、质地各异,穿越烽火年代,又经数十载岁月洗礼,能够保留至今,殊为不易。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血脉亲情是永远割不断的,这时期共产党人的家书中充满了作者愿为信仰而献身的革命豪情,而家书背后则是一段段血泪交织的感人故事。

过去人们常说共产党员是钢铁战士,其实共产党人也是血肉之躯,也有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也有喜怒哀乐、爱恨情仇。

然而所不同的是,他们有一种坚定的革命信仰,无法顾及自己的家庭,甚至牺牲生命。

这种铁骨柔情的一面在家书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在革命战争年代的家书中有一个常常表达的情感,就是参军或参加革命工作成为职业革命者以后,就不能在家里尽责尽孝了。

仗一打就是几年、几十年,有的没有再见到家人就牺牲了,有的直到1949年革命胜利后才与家人联系上。

这期间他们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纠结,但最终还是小家让位于大家,小爱让位于大爱。

江西吉安人刘中新是一位经过长征走向华北抗日战场的热血男儿,1938年担任八路军115师343旅旅部参谋。

他远离家乡,转战四方,难抑思乡、思亲之情,“给家去了数十封信,始终未有接到家信一封”。

“在前天的夜里正在睡觉的时候,忽然梦见了我的妈妈,妈妈已经老得不像了。

我就大喊起来,忽然喊了一声,同我在一块儿睡的同志听着了,他就叫醒我问我喊什么,我当时也说不出,仔细一想,原来是作了一个梦。

现在是全国动员抗战的时候,我在外都是为了抗日救国,不能在家孝顺母亲大人,以后回家再来孝顺母亲大人。

”为了救国,刘中新抛家舍亲,出生入死,最终也没能回到他日思夜想的家乡,甚至连一张模糊的照片也没能留下,留给亲人的只有4封字句滚烫的家书和无尽的等待。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

钟敬之从东北奉调随大军南下,进驻上海,任军管会文艺处副处长,参与对国民党官僚资本电影机构的接管工作。

6月中旬他给在浙江嵊县家乡的老母亲写了一封信:“亲爱的母亲:我离开你已经十二年,你也整整受了十几年的苦难,现在总算出头了,因为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已经解放了嵊县,我也已在二十几天前回到了上海!母亲,请你不要怪我十来年没有给你信息,因为那时候敌人和反动派不让我们通信,我们应该咒骂那些伙!……”母亲意外得到雁逝音消12年的大儿子亲笔写来的家书,不啻喜从天降,随即奔赴上海与儿子相见。

年逾花
甲的老人终于结束了十多年来骨肉离散、苦难频仍的生活。

从一封封浸透着历史沧桑的家书中,我们仿佛能够闻到各个时代的气息,感触到家书作者的心脏不停地跳动。

从这个意义上说,那些逝去的先烈是永生的。

在中国革命的各个历史时期,有许多普通的共产党员,为了实现救国的理想付出了鲜血和汗水,他们的价值观和党的宗旨是一致的。

从他们留下的红色家书中,我们可以触摸到他们的思想轨迹,从中获得的不仅是震撼、铭记,还有奋进前行的力量。

八路军战士冯庭楷含着热泪给家里写了一封长信。

信中写道:“灾难深重的中国少衣无食者,不仅咱一家,弟这几年来正是为了自己,为了这饥寒的一群,奔波奋斗。

……妈妈,我们应擦干自己的眼泪。

我万一不幸为人民战死,那也无须乎哭。

你看,疆场上那些死尸,哪一个不是他妈妈的爱儿?”在这封家书中,袒露了一个战士的情怀:思念亲人,但又无私无畏。

之后不到半年,他便英勇牺牲在解放战争的战场上。

天津解放前夕,青年学生杜峻舍小家,顾大家,毅然参加人民解放军,并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人生的最高追求。

他不仅用忘我的工作实践了自己的誓言,还鼓励弟弟妹妹们学好文化,服务人民,报效祖国。

他在写给弟弟妹妹的家书中说:“我加入革命队伍纯粹是要为人民服务。

顾这一面,可就把家的那一面失去了。

有这里,我要求你们替我多做点吧,在父母面前要听话,要好好求学,将来要给人民服务的,没学
问是不成的。

”在他的影响下,几个弟弟妹妹都用自己的行动实现了终身为人民服务的理想。

《红色家书》通过一封封直指心灵的家书,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一张张昂扬向上的老照片,再现了历史。

书中记载了互报平安、家庭之间的小事,其中穿插写信人之间的思想情感的变化,实实在在,触手可及。

著名学者文洁若女士曾经对《红色家书》作出评价:“家书里记载的家庭琐事往往和那个时代的大事连在一起,当大事发生时,那些普通参与者同样是创造历史的主人”。

这让我感受到,他们的岗位虽然是平凡的,英雄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也并不是离我们很遥远,榜样其实就在身边。

为了新中国的建立,有许多共产党脱颖而出,他们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用血、用汗、用宝贵的生命铸就了中华民族,换得大地阳光灿烂,这就是我们现在过上的幸福生活。

幸福的日子容易使人忘记了什么叫英勇、坚贞。

安逸的生活,美好的享受,使人淡忘了血与火的历史,也使人麻痹了精神。

我要感谢《红色家书》,它为我树立了榜样,它使我对人生价值有了崭新的理解,它将促使我成为一个勇敢顽强的人。

读到他们的事迹,我无法自已,在他们面前,我感到深深的愧疚。

可如今,在一个个鲜活的革命者面前,我明白了:越是在铺满荆棘的路上,就越需要我们去开拓;越是困难的时候,就越是需要坚定不移的精神去克服。

我们今天感受到党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工作
条件,我们不能辜负了党对我们的期望,奋发图强,努力工作,享受党的阳光,让党带领我们走向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品读《红色家书》,不仅使我的思想进一步得到净化,更加激发了工作热情。

作为一名在一线岗位的教育工作者不仅要热爱生活、懂得生活,而且始终要追求和谐、健康、科学、文明、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要与时俱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只有这样,才能强身健体,提升个人的生活情趣,才能永远以旺盛的精力去投入到工作中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