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402-专升本插班生考试-006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古代文学-考试大纲

125402-专升本插班生考试-006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古代文学-考试大纲
125402-专升本插班生考试-006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古代文学-考试大纲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2019年本科插班生招生入学考试

《汉语言文学》专业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名称:中国古代文学

一、考试的内容、要求和目的

1.考试内容:

(注:下面每部分百分比为约数)

第一编先秦文学15%

本编的重点内容是《诗经》、《楚辞》等先秦诗歌,以及《春秋》、《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要求掌握:

1.上古歌谣《蜡辞》、《弹歌》、《涂山氏女歌》的内容、类型。

2.上古神话:中国古代记载神话最多的书籍是《山海经》;中国古代的四大神话保存在西汉的《淮南子》一书中,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

3.《诗经》的相关知识点:《诗经》的定义、赋比兴、《诗经》的六义、《诗经》的艺术特色。

4.先秦叙事散文:我国散文的最早源头——甲骨卜辞;《尚书》的基础知识;《春秋》的基础知识,《春秋》的写作手法:“春秋笔法”的定义;《左传》、《国语》、《战国策》的基础知识,《左传》的叙事艺术;《战国策》的艺术特色。

5.先秦诸子散文:《论语》、《老子》等先秦诸子散文的相关知识点;《孟子》、《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6.屈原和《楚辞》:屈原简介(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称为“中华诗祖”,和荀子一起被称为“辞赋之祖”);楚辞的概念(三重含义);《离骚》的写作手法:“香草美人”的定义;屈原其他作品的相关知识点。

7.宋玉的代表作品。

第二编秦汉文学15%

本编的重点是秦代唯一可称为作家的李斯和其代表作《谏逐客书》,汉赋的相关知识;《史记》的艺术成就。

要求掌握:

1.李斯《谏逐客书》的相关知识点。

2.西汉散文:重点掌握贾谊、晁错、董仲舒的代表作品;《淮南子》的相关知识点;刘向的散文代表作及其在古籍整理编辑方面的贡献。

3.汉赋的类型;汉赋各类型的代表作家、作品;汉大赋的艺术特点。

4.司马迁与《史记》:《史记》的相关知识点、《史记》的艺术成就。

5.两汉乐府诗的相关知识点。

6.班固和《汉书》:《汉书》的相关知识点。

7.《古诗十九首》定义。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10%

本编的重点是建安文学、正始文学、陶渊明的田园诗、魏晋南北朝小说。

要求掌握:

1.概念:建安风骨、正始之音。

2.太康诗风、左思的咏史诗、郭璞的游仙诗、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玄言诗的相关知识点。

3.陶渊明和田园诗的相关知识点;背诵代表作《归园田居》其一、《饮酒》其五;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陶渊明散文和辞赋的代表作。

4.南北朝民歌:南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品、保存的书籍和分类。

5.魏晋南北朝小说的分类和代表作家、作品;中国小说的起源。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20%

本编的重点是李白和杜甫的诗歌;元白诗派;韩孟诗派;另外,还要掌握韩愈、柳宗元的唐代“古文运动”;唐传奇的相关知识;词产生的原因及花间词、南唐词的相关知识点。

要求:

1.初唐四杰、陈子昂、张若虚、刘希夷。

2.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

3.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

4.王翰、王昌龄、崔颢、李颀、祖咏等人的创作。

5.李白和杜甫:李、杜的诗歌名篇要求背诵;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杜甫诗被称为诗史的原因;李、杜诗风的异同;李、杜诗歌对后世的影响。

6.大历诗风、韩孟诗派与刘禹锡、柳宗元等人的诗歌。

7.白居易、元稹为代表的元白诗派。

8.韩愈、柳宗元为代表的唐代“古文运动”概念;韩愈、柳宗元的古文理论。

9.唐传奇定义及代表作家、作品,了解作品内容。

10.俗讲与变文的相关知识点。

11.晚唐诗歌:代表作家、作品。

12.词产生的原因;花间词的定义及代表作家作品;南唐词的定义及代表作家作品。第五编宋代文学20%

本编的重点作家是柳永、苏轼、周邦彦、李清照、辛弃疾、姜夔等宋朝代表词人,要求掌握其词的艺术特色及他们各自对词的发展贡献;北宋古文运动;“苏门四学士”;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要求掌握:

1.结合词人的具体作品分析:柳永对词的发展贡献;苏轼对词的发展贡献;周邦彦、辛弃疾、姜夔词的艺术特色。

2.李清照:“易安体”的定义。

3.晏殊、晏几道、欧阳修、柳永、范仲淹、苏轼、周邦彦、李清照、辛弃疾、陆游、姜夔等文人的创作情况,背诵其代表作品。

4.北宋古文运动的概念;北宋古文运动对唐代古文运动的继承、发展。

5.“苏门四学士”:作家、作品。

6.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作家、作品。

第六编元代文学5%

本编重点掌握元曲四大家及代表作品;元代散曲的代表作家、作品,重点名篇要求背诵。

要求掌握:

1.元杂剧和散曲的相关知识点。

2.元曲四大家及代表作品,熟悉作品内容。

3.元代散曲的代表作家、作品,重点名篇要求背诵。

第七编明清及近代文学15%

本编的重点是明代白话小说的最高成就“三言二拍”;中国古代白话长篇小说的最高成就:四大名著《三国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的相关知识点;《红楼梦》的叙事艺术;清代文言小说的代表作: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蒲松龄《聊斋志异》。

要求掌握:

1.概念:章回小说、拟话本。

2.《三国志演义》具有特征化性格的典型人物塑造;《三国志演义》的成书、作者与版本。

3.《水浒传》的作者、成书过程。

4.了解汤显祖的“临川四梦”。

5.《西游记》的作者、成书过程。

6.《封神演义》的作者、主要内容。

7.“三言二拍”定义;“三言”和“二拍”在体制上有何区别。

8.晚明小品文的代表作家、作品;晚明小品文的创作特色。

9.纳兰性德的词名篇背诵。

10.朱彝尊和“浙西词派”的相关知识。

11.清初两大戏曲:洪昇《长生殿》和孔尚任《桃花扇》,熟悉内容。

12.清代文言小说的代表: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蒲松龄《聊斋志异》。

13.《红楼梦》的版本问题;《红楼梦》的人物塑造;《红楼梦》的叙事艺术。

14.李汝珍《镜花缘》,熟悉内容。

15.清代弹词代表作:《再生缘》,作者、成书情况,熟悉内容。

16.近代文学:王国维《人间词话》的人生三境界;梁启超和“小说界革命”;刘鹗的《老残游记》,熟悉内容。

2.考试的要求和目的

要求考生对中国古代文学有比较全面的把握,有比较扎实的专业知识与专业理论基础。具体包括:主要的作家与作品,作家与作品的基本风格和创作特色,文学流派及其形成的原因,文学不同时期划分的依据,对古代文学作家与作品及其相关问题能作有条理性和逻辑性的分析,有较好的审美能力与写作表达能力等等。同时能注意到中国古代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紧密联系。

目的:通过学习中国古代文学,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发展脉络,掌握本大纲所规定的基本知识和重点。帮助学生获得较为系统的中国文学发展史的知识,获得阅读、分析、鉴别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用文艺理论独立地分析评述古代的作家作品,区分不同作家作品思想与艺术的基本特征。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修养、美学修养以及语言文学修养。

二、考试的形式和结构

1.考核形式:闭卷

2.考试时间:120分钟

3.试卷分值:满分为100分。

4.对考试辅助工具的要求:携带钢笔或中性笔,以及2B铅笔。

5.试卷题型:

(1)单项选择题20%(每题2分)

(2)填空20%(每空2分)

(3)简答题30%(每题6分)

(4)论述题30%(每题30分)

注意:简答题中含有名词解释类的题。

三、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5月第3版。

006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古代文学-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大纲-2020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2020年本科插班生招生入学考试 《汉语言文学》专业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名称:中国古代文学 一、考试的内容、要求和目的 1、考试内容: 第一编先秦文学(考核比重:15%) 本编的重点内容是《诗经》、《楚辞》等先秦诗歌,以及《春秋》、《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要求掌握: 1.概念:兴观群怨、笙诗。 2.上古歌谣《蜡辞》、《弹歌》、《涂山氏女歌》的内容、类型。 3.上古神话:中国古代记载神话最多的书籍是《山海经》;中国古代的四大神话保存在西汉的《淮南子》一书中,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 4.《诗经》的相关知识点:风雅颂、赋比兴、《诗经》的六义、《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5.先秦叙事散文:我国散文的最早源头——甲骨卜辞;《尚书》的基础知识;《春秋》的基础知识,《春秋》的写作手法:“春秋笔法”的定义;《左传》、《国语》、《战国策》的基础知识,《左传》的叙事艺术;《战国策》的艺术特色;先秦叙事散文对后世的影响。 6.先秦诸子散文:《论语》、《老子》等先秦诸子散文的相关知识点;《孟子》、《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7.屈原与《楚辞》:屈原的生平和作品;楚辞的概念(三重含义);《离骚》的写作手法:“香草美人”的定义;屈原其他作品的相关知识点。 8.宋玉的代表作品。 第二编秦汉文学(考核比重:15%)

本编的重点是汉赋的发展情况;司马迁与《史记》;汉乐府与文人诗的创作。 要求掌握: 1.概念:骚体赋、梁园文学群体、七体、互见法、古诗十九首。 2.西汉散文:重点掌握贾谊、晁错、董仲舒的代表作品;《淮南子》的相关知识点;刘向的散文代表作及其在古籍整理编辑方面的贡献。 3.汉赋的发展概况;汉赋的类型及代表作家、作品;汉大赋的艺术特点。 4.司马迁与《史记》:《史记》的创作宗旨、《史记》的叙事艺术、史记的地位和影响。 5.两汉乐府诗与文人诗的相关知识点、代表作家与作品。 6.班固和《汉书》:《汉书》的相关知识点、与《史记》的比较。 7.乐府诗的叙事手法;五言诗的起源与发展;《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征。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考核比重:10%) 本编的重点是建安文学、正始文学与陶渊明、谢灵运、庾信的创作、魏晋南北朝小说。 要求掌握: 1.概念:文学的自觉、建安风骨、正始之音、永明体、宫体诗。 2.太康诗风、左思的咏史诗、郭璞的游仙诗、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玄言诗的相关知识点。 3.陶渊明和田园诗的相关知识点;背诵其代表作;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陶渊明散文和辞赋的代表作。 4.南北朝民歌:南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品、收集和分类。 5.魏晋南北朝小说的分类和代表作家、作品;中国小说的起源。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考核比重:20%) 本编的重点是唐代诗歌和散文的发展历程;李白和杜甫的诗歌;元白诗派;韩孟诗派;另外,还要掌握韩愈、柳宗元的唐代“古文运动”;唐传奇的相关知识;词产生的原因及花间词、南唐词的相关知识点。 要求掌握: 1.初唐四杰、陈子昂、张若虚、刘希夷。 2.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

中国古代文学期末考试先秦文学试题1

一、文学史名词解释(20分) 赋比兴春秋笔法楚辞《山海经》 二、填空题(5分) 1.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 2.《论语》一书属于————体散文。 3.“揠苗助长”的寓言出自————。(书名) 4.“行道迟迟,载渴载饥。——,——。”(《诗经·小雅·采薇》) 5.“——,——。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诗经·卫风·氓》) 三、词语解释(5分) 1.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诗经·卫风·氓》)爽:过错,差错 2.穹窒熏鼠,塞向墐户。(《诗经·豳风·七月》)向:朝北的窗户 3.师直为壮,曲为老,岂在久乎?(《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老:士气不旺盛 4.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左传·僖公三十年》)鄙:边境 5.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孟子·梁惠王上》)赡:充足,足够 四、简答题(30分) 1.简述先秦历史散文的发展过程。 1、甲骨文、金文为萌芽时期。《尚书》是第一部散文集子,政府文告性质,具有文学色彩。《春秋》是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国语》为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左传》《战国策》标志着历史散文达到了新的阶段,写人、叙事均有独特的成就。 2.《庄子》在艺术上有哪些成就? 2、《庄子》的艺术成就有:大量用寓言说理;夸张想象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境界奇异;善于用比喻;语言如行云流水。 3.中国古代神话有哪些主要特征? 3、内容方面:具有英雄主义、乐观主义精神;思维方面:以己观物、以己感物、具体形象、隐喻象征;形式方面:零散片段、浪漫主义。 五、分析作品题(20分) 分析《离骚》的艺术特点。 要点:坚贞高洁的抒情主人公形象;独特的艺术结构(两条线索、抒情诗中有故事情节等);绚丽的浪漫主义色彩(夸张想象等);香草美人为代表的比兴象征手法;诗歌体制的新发展(变四言为六、七言)。 六、论述题(20分) 试论《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 要点:反映阶级剥削与压迫,反映生产劳动,反映婚姻爱情,反映战争徭役,贵族宴飨,揭露弊政,还有周族的发展历史等。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 神魔(怪)小说:出现于明代后期的白话章回小说。它以神魔怪异为主要题材,参照现实生活中政治、伦理、宗教等方面的矛盾和斗争,比附性的编织了神怪形象系列,将一些零散片段的故事系统化、完整化。风格上尚“奇”贵“幻”。它是在“三教合一”思想主导下,接受了古代神话、六朝志怪、唐传奇、宋元话本的影响和道教仙话、佛教故事和民间传说的养料产生的。代表作品有《西游记》《封神演义》等。 历史演义:所谓历史演义就是用通俗的语言,将战争兴废、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演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这种独特的文字样式受到了素重历史传统的中国人民的喜爱,所以明代“罗贯中氏《三国志》一书,以国史演为通俗演义,汪洋百馀回,为世所尚,嗣是效颦日众,因而有《夏书》《商书》《列国》《两汉》《唐书》《残唐》《南北宋》诸刻,其浩瀚几与正史分签并架”形成了一个创作历史演义的传统。而《三国志演义》是我国历史小说的开山之作。 前七子:也叫弘正七子。它是明代弘治、正德年间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一个复古主义文学流派,其成员有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借助复古手段而欲达到变革的目的,这是前七子文学复古的实质所在。

临川派:以临川剧作家汤显祖为首的戏曲流派,又叫“玉茗堂派”。此派创作主才情,不拘音律,常以男女至情反对封建礼教,以奇幻情节承载浪漫风格,以绮词丽语体体现优美文采。成员有吴炳、阮大铖、孟称舜等人。 清初古文三大家:侯方域、魏禧、汪琬三人。魏禧以观点卓越、析理透辟见长,汪琬写人状物笔墨生动,侯方域的影响最大,继承韩、欧传统,融入小说笔法,流畅恣肆,委屈详尽。 “四声猿”:“四声猿”语出郦道元《水经注》:“猿鸣三声泪沾裳”,是一组杂剧,包括《狂鼓史渔阳三弄》(1折)《玉禅师翠乡一梦》(2折)《雌木兰替父从军》(2折)《女状元辞凰得凤》(5折)四本短戏。创作活泼畅快、汪洋恣肆,在一定意义上反映出价值的世俗观念和相对进步的市民精神,带有甚为浓厚的民间文学色彩。徐渭欲借此剧,呼喊久积于胸的牢骚,张扬狂放不羁的个性,表现愤世嫉俗的精神。 公安派:中国明代文学流派。代表人物为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因其籍贯为湖广公安(今属湖北),故世称公安派。其重要成员还有江盈科、陶望龄、黄辉、雷思霈等人。文学主张主要有以下3点:①反对剿袭,主张通变。他们猛烈抨击前后七子的句拟字摹、食古不化的倾向,主张文学应随时代而发展变化,应冲破一切束缚文学创作的藩篱。②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所谓“性灵”就是作家的个性表现和真情发露。他们认为“出自性灵

中国文学史考试大纲

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考试科目名称:中国文学史考试科目代码:[708] 一、考试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文学现象、文学思潮,各种文体的发展及变化情况,要求掌握中国文学史上代表性作家的代表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二、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文学史 第一章《诗经》 1、《诗经》六义 2.《诗经》内容题材、艺术特色。 第二章历史散文 1、《春秋》笔法 2. 《左传》艺术成就(熟读《晋楚城濮之战》、《秦晋殽之战》、《晋公子重耳之亡》等篇章)。 3、《战国策》的叙事特色 第三章先秦诸子散文 1、联系作品,论述《孟子》的艺术特色及其影响 2、联系作品,论述《庄子》散文艺术特色 第四章屈原与楚辞 1、什么是楚辞? 2、屈原诗歌的艺术成就(熟读《离骚》、《山鬼》、《涉江》等) 第五章汉赋的特征、渊源及其繁荣原因 1、汉赋的形式体制特征与渊源 2、汉赋的题材、内容与其思想意义、艺术特色。 第六章《史记》 1、《史记》的性质与体制 2、《史记》的思想内容。 3、全面掌握《史记》在人物形象塑造、叙事、语言等方面的艺术成就,能结合具体作品加以说明 第七章汉乐府诗歌 1、“乐府“释义 2、汉乐府内容题材、艺术特色。 第八章汉代五言诗

1、《古诗十九首》的思想、艺术特点 2、古诗十九首概念 第九章建安文学 1、曹操在文学上的成就 2、曹丕在文学上的贡献 3、曹植五言诗的成就与特色 4、“建安风骨” 5、“建安七子” 第十章正始作家与西晋时诗人 1、阮籍五言诗艺术特征 2、左思《咏史》诗的思想、艺术特点 第十一章陶渊明 1、陶诗的“静穆”、“金刚怒目”在其作品中的体现。 2、结合作品深入全面把握陶诗的艺术特色 第十二章南朝诗文 1、谢灵运山水诗创作的成就与不足 2、鲍照对诗歌题材的开拓及其艺术成就 3、“永明体”的特点及代表作家 4、南朝“宫体”诗的特点及代表诗人 第十三章南北朝民歌、诗文 1、南北朝民歌内容及艺术特色。 2、庾信的诗文成就及其文学史地位。 第十四章魏晋南北朝小说 1、志怪小说概念、《搜神记》的主要内容及艺术特点。 2、志人小说概念、《世说新语》的艺术特色。 第十五章唐代诗歌 1、唐诗繁荣的原因 2、初唐四杰在唐诗发展历程中的贡献与局限 3、陈子昂的诗歌理论及其评价 4、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特点 5、王维诗的艺术特点 6、高适、岑参诗创作的不同特点 7、王昌龄七言绝句取得的成就 8、李白乐府与歌行、七言绝句各自特点与成就. 9、人称杜甫为“诗史”、“诗圣”,如何理解?杜甫诗艺术特色及诗歌史地位?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就是符合题目要求得,请将正确选项前得字母填在题后得括号内。 1、关于神话得产生,一向比较通行得解释有两种:一种就是劳动说,另一种就是( ) A、宗教说 B、游戏说 C、模仿说 D、宣泄说 2、《诗经》得传统分类就是( ) A、南、风、雅 B、风、雅、颂 C、雅、颂、南 D、颂、南、风 3、《尚书》内容所属得类别就是( ) A、哲学散文集 B、历史散文集 C、文学散文集 D、艺术散文集 4、《左传》内容反映得历史时期就是( ) A、先秦 B、西周 C、春秋 D、战国 5、《庄子》散文运用得主要手法就是( ) A、重言 B、卮言 C、寓言 D、杂言 6、《离骚》在诗歌形式上所属得全式就是( ) A、四言体 B、五言体 C、七言体 D、杂言体 7、以《谏逐客书》为代表得李斯散文最鲜明得特色就是( ) A、流畅谐偶 B、铺陈排比 C、质实无华 D、诙谐反讽 8、刘勰《文心雕龙·明诗》对《古诗十九首》得评价就是( ) A、惊心动魄,一字千金 B、发于天籁,本乎人情 C、婉转附物,怊怅切情 D、凭空模拟,文法极奇 9、《史记》得五种体例中,“世家”这种体例就是( ) A、记述历代帝王得兴衰沿革 B、记述特殊人物或集团得事迹 C、记述重要人物得家族兴衰 D、记述王侯各国得史实与状况 10、《汉书》所属得历史编自体例就是( ) A、编年史 B、纪传体通史 C、断代史 D、国别史 11、枚乘得《七发》所标志得赋体发展阶段就是( ) A、骚体赋得终结 B、抒情小赋得开端 C、骈赋得开端 D、大赋文体得形成 12、形制完整得文人五言诗,最早出现得时期就是( ) A、西汉中期 B、西汉末期 C、东汉前期 D、东汉末期 13、代表曹操悲凉沉雄诗风得名句就是( ) A、置酒高堂,悲歌临觞。人寿几何,逝如朝霜 B、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C、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D、遗荣荣在,外身身全。卓哉先师,修德就闲 14、刘桢诗歌得风格就是( ) A、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B、文多兼善,辞少瑕累 C、真骨凌霜,高风跨俗 D、怀文抱质,语气低婉 15、历史上对阮籍好酒性格得描述就是( ) A、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B、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 C、造饮辄尽,期在心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D、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1、A 2、B 3、B 4、C 5、C 6、D 7、B 8、C 9、D 10、C 11、D 12、C 13、B 14、C 15、A 16、东晋诗坛主流诗歌得创作倾向就是( ) A、儿女情多,风云气少 B、寄言上德,托意玄珠 C、农事家常,怡然自适 D、庄老告退,山水方滋 17、史称陶渊明不事权贵得性格表现就是( ) A、土木形骸,不自藻饰,恬静寡欲 B、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 C、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D、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8、前人对左思生平得评价就是( ) A、寻山陟岭,必造幽峻 B、才秀人微,取湮当代 C、貌寝口讷,不好交游 D、少负壮志,有纵横才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参考答案_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礼记·\u37066X特牲》中保留原始歌谣风貌的《蜡辞》的歌词是( ) A.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B. 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C.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 D. 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汝无家,何以速我狱? 答案:B 2. 《吕氏春秋·\u21476X乐》中关于原始初民模仿动物动作而歌舞的记载是( ) A. 履虎尾,不咥人 B. 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C. 贲如,皤如,白马翰如 D. 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答案:D 3. 《诗经》中的作品大致产生于( ) A. 西周以前 B. 西周初至春秋中叶 C. 西周初至春秋末 D. 春秋战国时期 答案:B 4. 《诗经·\u22823X雅·\u29983X民》是( ) A. 史诗 B. 情爱诗 C. 农事诗 D. 社会政治诗 答案:A 5. 《天问》的诗歌句式主要是( ) A. 七言 B. 五言 C. 四言 D. 杂言 答案:C 6. 下列作品中出自《九章》的一篇是( ) A. 《山鬼》 B. 《橘颂》 C. 《东君》

D. 《招魂》 答案:B 7. 《论语》的文风特点是( ) A. 语录体裁,辞约义丰 B. 篇幅简短,韵散结合 C. 质木无文,逻辑性强 D. 义正词严,理直气壮 答案:A 8. 下列关于水的文句出自《荀子》的是( ) A.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B.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C.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 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 答案:C 9. 李斯散文最鲜明的特色是( ) A. 铺陈排比 B. 多用比喻 C. 质实无华 D. 婉转诙谐 答案:A 10. 与汉初各家散文比较,枚乘《上书谏吴王》最主要的特点是( ) A. 语言犀利,直说主题 B. 譬喻叠出,设辞委婉 C. 质朴无华,造语恳切 D. 铺排纵横,气势宏大 答案:B 11. 以王充、桓谭为代表的东汉前期散文的主要创作倾向是( ) A. 针对王朝的兴替翻覆发抒感慨 B. 针对东汉政治的腐败揭露抨击 C. 针对宦官、外戚专权的政治现实提出批评 D. 针对图谶虚妄的政治文化予以批驳 答案:D 12. 《史记》的五种编写体例中,“世家”这种体例是( )

中国古代文学史Ⅰ期末复习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卷) 绪论 1.文学自身发展变化的九个因素: 创作主体、思想内容、艺术表现、接收对象、文学体裁、文学语言、文学流派、文学思潮、文学传媒。 2.“三古”、“七段”: (1)上古期:先秦两汉(公元3世纪以前) 第一段:先秦 第二段:秦汉 (2)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公元3世纪至16世纪) 第三段:魏晋至唐中叶(天宝末) 第四段:唐中叶至南宋末 第五段:元初至明中叶(正德末) (3)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运动(公元16世纪至20世纪初期) 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1840) 第七段: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1919) 3.上古文学的内容及文体: 远在文字发明创造以前,文字艺术就已经产生。由此可以推测:上古文学与现实生活的结合得非常紧密。其中有同自然作斗争的神话,有和生产密切结合的诗歌,也有表示愿望趋吉避凶的咒语式的祷祝辞。 4.上古文学的特点:集体性、口头性、综合性。 5.中国诗歌(最古老的文学形式之一)的特点: (1)先秦诗歌经历了一个明显的发展过程,由宗教颂赞祷祝诗演进到言志抒情诗。这些诗歌奠定了中国诗歌发展的发展方向。 (2)诗、乐、舞三者紧密结合。 (3)在楚地、民俗及民间曲调基础上,屈原“依《诗》取兴,引类譬喻”,借鉴了《诗经》的艺术精神和手法,创作出奇伟瑰丽的诗篇,与《诗经》一起,奠定了以风、骚为基础的传统诗歌的创作规范。 6.先秦诗歌的概况: 在北方文化中产生了《诗经》,在南方楚文化中孕育了《楚辞》,多见于神话,富有浪漫气息。 《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和朴素的艺术手法显示出巨大的艺术魅力,并以“经学”的地位和传播方式深远地影响了中国古代文化与文学。 《楚辞》是文人的个体创作,并出现了以屈原为代表的南楚作家群,揭开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新篇章。《楚辞》的浪漫精神、自由的形式、华美的词彩以及艺术表现技巧,对后世文学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是中国传统文学精神的源头之一。 第一章——先秦文学 1.中国古代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 2.《山海经》的文学常识: 在所有古代文献中,以《山海经》最具有神话学价值。《山海经》约成书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应是由巫师、方士根据各地的自然神灵传说及祭祀状况汇编而成。《山海经》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内容及其驳杂。《山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3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尚书》中 关于原始初民模仿动物而歌唱的记载是( ) A.贲如,皤如,白马翰如 B.士刲羊,无血 C.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D.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阀 2.《诗经·七月》是( ) A.爱情诗 B.战争诗 C.农事诗 D.怨刺诗 3.《春秋》的编纂体例是( ) A.国别体 B.纪传体 C.编年体 D.纪事本末体 4.《左传》的风格特色是( ) A.佶屈聱牙 B.情韵并美 C.辩丽恣肆 D.质朴平实 5.下列寓言出自《战国策》的是( ) A.处女遇盗 B.郢书燕读 C.刻舟求剑 D.狡兔三窟 6.《九章》大多数作品的体式是( ) A.论体 B.赋体 C.骚体 D.七体 7.晁错主张劝农务本的名篇,一篇是《守边劝农疏》,另一篇是( ) A.《论贵粟疏》 B.《论积贮疏》 C.《至言》 D.《陈政事疏》 8.造成《汉书》、《史记》写作思想和特色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作者的思想差异和具体写作环境的不同 B.作者对历史著作性质功能的认识不同 C.作者具有“颂世”和“刺世”的不同主张 D.作者对历史著作“实录”标准的认识不同 9.最早以“赋”作为文体名称的作品是( ) A.《高唐赋》 B.《吊屈原赋》 C.《柳赋》 D.《赋篇》 10.东汉赋体文学创作的发展趋势是( ) A.由骚体赋向大赋转变 B.由小赋向京都赋转变 C.由大赋向抒情小赋转变 D.由大赋向骚体赋转变 11.在《乐府诗集》的以下类目中,保存两汉乐府民歌最多的是( ) A.《鼓吹曲辞》 B.《杂曲歌辞》 C.《相和歌辞》 D.《杂歌谣辞》 12.最早载录《古诗十九首》的古代典籍是( ) A.《玉台新咏》 B.《文选》 C.《乐府诗集》 D.《古诗纪》 13.曹植诗歌创作中成就最高的诗体是( ) A.四言诗 B.五言诗 C.七言诗 D.杂言诗14.正始诗人阮籍最著名的诗作是( ) A.咏怀诗B.幽愤诗C.拟古诗D.悼亡诗 15.西晋诗风的特点是( ) A.沉痛委曲,意蕴深沉 B.梗概多气,志深笔长 C.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D.结藻清英,流韵绮靡 1、C 2、C 3、C 4、B 5、D 6、C 7、A 8、A 9、D 10、C 11、C 12、B 13、B 14、A 15、D 16.刘琨诗歌的风格是( ) A.笔力雄迈,文典以怨 B.英雄失路,万绪悲凉 C.坎土禀咏怀,彪炳可玩 D.平淡自然,韵味醇厚 17.晋代诗人郭璞最著名的诗作类型是( ) A.咏史诗 B.游仙诗 C.玄言诗 D.田园诗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历年试题与答案

全国2011年4月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试题 课程代码:0053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表现了初民与自然抗争的古代神话是( C ) A.盘古开天辟地 B.女娲造人 C.后羿射日 D.黄帝战蚩尤 2.下面诗歌属于下层人民抨击统治者的诗篇是( A ) A.《鄌风·相鼠》 B.《小雅·北山》 C.《大雅·荡》 D.《王风·黍离》 3.先历史散文具有古奥迂涩特点的是( A ) A.《尚书》 B.《国语》 C.《左传》 D.《战国策》 4.先历史散文具有文学剪裁功夫的著述是( B ) A.《尚书》 B.《左传》 C.《国语》 D.《战国策》 5.先诸子散文最具雄辩色彩的是( A ) A.《孟子》 B.《庄子》 C.《荀子》 D.《非子》 6.具有铺排夸饰、想象丰富诗风特点的诗歌是( B ) A.《诗经》 B.楚辞 C.汉乐府 D.《古诗十九首》 7.《吕氏春秋》向来被视为( C ) A.史传散文 B.纵横家书 C.杂家著作 D.志人小说 8.刻石文的主要用韵形式是( C ) A.句句为韵 B.二句为韵 C.三句为韵 D.四句为韵 9.两汉后期政论散文创作的新特点是( D ) A.切直晓畅,议论政事富于情感 B.委婉曲折,常常借助比喻说理 C.愤世嫉俗,批评政治不留情面 D.引经据典,以阴阳灾异论政议事 10.王充《论衡》的著述宗旨是( D )

A.“崇谶纬” B.“陵霄汉” C.“正是非” D.“疾虚妄” 11.班固的《汉书》在体例上将《史记》中的“世家”并入( C ) A.本纪 B.书 C.传 D.表 12.开拓了文学史上京都赋创作先河的是( B ) A.《东都赋》 B.《蜀都赋》 C.《二京赋》 D.《三都赋》 13.从现存资料看,较早对汉乐府进行分类的是( B ) A.应亨 B.蔡邕 C.夏侯宽 D.郭茂倩 14.下列诗句出自《古诗十九首》的是( C ) A.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B.独坐空房中,谁与相劝勉 C.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D.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 15.中国诗歌史上纯粹的七言诗始自( B ) A.操《短歌行》 B.丕《燕歌行》 C.植《野田黄雀行》 D.琳《饮马长城窟行》 16.建安诗坛上最杰出的诗人是( C ) A.操 B.丕 C.植 D.蔡琰 17.“悼亡”一词专指为“悼妻”,始自( A ) A.岳 B.陆机 C.左思 D.琨 18.占据东晋诗坛主流地位的是( C ) A.游仙诗 B.乐府诗 C.玄言诗 D.山水诗 19.渊明一片仁心与安于贫穷的道德准则来源于( B ) 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佛家思想 D.玄学思想 20.灵运的诗歌属于( C ) A.正始诗歌 B.太康诗歌 C.元嘉诗歌 D.诗歌 21.成为后世笔记小说发展基础的是( B ) A.志怪小说 B.志人小说 C.神话故事 D.佛经故事 22.《搜神记》作者干宝的籍贯是( C ) A.城(今太康) B.东海(今郯城)

最新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提纲教学提纲

中国古代文学 第一编先秦文学 第一章上古神话 识记:一、神话的概念::所谓神话,就是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马克思语)。 二、上古神话的保存:《山海经》,《诗经》,《楚辞》,《淮南子》 理解:一、上古神话的分类:(P35-39) ◆创世神话——盘古的故事 ◆始祖神话——女娲的故事 ◆洪水神话——鲧禹父子《山海经?海内经》 ◆战争神话——黄帝和炎帝《史记?五帝本纪》 ◆发明创造神话——后羿发明弓箭 除了以上这些类型外,还有一些神话显示了人类英雄突出的个性、勇气,显示了人类对自身不可动摇的信念。 二、中国神话的民族特色:(与西方神话比较)(P40-41) (一)深重的忧患意识(如:女娲补天、鲧禹治水、后羿射日等神话) 古希腊神话的享乐精神更为明显。 (二)厚生爱民(如:神农尝百草、大禹治水等神话) 古希腊神话不重视普通民众,体现鲜明的天神(或英雄)情结。 (三)为公为群(如:尧杀子让位等神话) 西方神话突出个人英雄行为,张扬自我。 (四)主张顽强抗争(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刑天争神等神话) 西方神话宣扬命定。 总的来看:1.中国神话重点突出人本身的力量和人的社会性;西方神话重点突出命运的主宰力量和人的自然本性。 2.中国神话的实质是将人神化,着眼于现实的人类生活,中心是“人”;西方神话将神人化,着重表现神的故事,中心是“神”。 第二章《诗经》 识记:一、《诗经》概况:包括数量、编订、分类、采集、传播等(P51-53)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诗。 编订——1.采诗说——派官员到民间收集民歌; 2.献诗说——很大部分由卿大夫所献; 3.删诗说——《诗经》经孔子删定。 分类——1.风,国风,各地的民歌; 2.雅,大雅31篇,小雅74篇,符合礼仪规范的乐曲; 3.颂,祭祀所以的音乐,歌颂祖先的功德。 用诗——政治参考书,社交工具书,国学教科书 二、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一)、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朱熹《诗集传》 “兴”的本义是“起”,常借描写外界事物,开一个头,然后加以联想,引出下文,

(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学史2_期末复习重点

1建安风骨:是人们对建安大时期美学风格的概括。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说: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指作品内在的“雅好慷慨”的品格,和语言表达上简练刚健的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艺术风貌。代表人物“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2建安七子: 指东汉末建安时期曹氏父子之外的七位著名诗人。他们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七子”之称,始于曹丕所著《典论·论文》,其中以王粲陈旧最高 3宫体诗: 盛行于南朝梁陈时期的诗体,宫体之称始于梁简文帝萧纲时,作为永明新体诗的“新变”,内容,内容上不独以“止乎衽席之间”“恩极闺房之内”为主。形式上也有“清辞巧制”“雕琢蔓藻”代表人物萧氏父子,庾信等 4初唐四杰:初唐时期诗坛上出现的以“文章齐名天下”的四位杰出诗人,他们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又称“王杨卢骆”。他们在诗歌创作上,大大扩大了诗歌创作领域与题材,并把诗歌从宫廷引向市井,从京都引向边塞荒漠。在艺术上有博大之象。对唐诗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他们有着相同的审美追求,起着继往开来的作用。他们的诗文各有特点,王杨擅于五言律诗,卢骆长于七言歌行 5竹林七贤:识见于世说新语。任诞。魏晋之际的文学七个代表作家,常集于竹林之下,故名竹林七贤。以阮籍嵇康文学成就最高,七人分别为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 6大历十才子:十才子最初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的极玄集。其中包括十才子为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洞(一作峒)、耿湋、夏侯审。其主要创作诗风相像,他们或寄情山水景物或写羁旅之情。 7元和体:是指元、白在元和年间写的次韵相酬的,穷极声韵的长篇排律,以及杯酒光景间感叹自身遭遇的小碎篇章,再加之艳体诗在内统称为元和体。形成诗到元和体是体裁变新的局面。 8象外之象:司空图在《与极浦书》中提出的文论诗主张。诗歌创作具有象外之象。其中第一象是诗歌中具体,鲜明所感可言的形象画面。第二象指形象画面中所蕴含的无穷韵味,是无象之象。 9玄言诗:东晋时期出现的一种诗风,代表人物有孙卓,许洵等。理过其辞,淡乎寡味,平典似道德论 10骈文:齐梁时期,骈文是文章的代表。骈偶平整,声韵谐美,用典繁复,辞藻华美,四六句型是其最基本的文体要素。骈文在两汉时期孕育而出。在齐梁时期确立体势,并进入鼎盛期。 11永明体:南朝齐永明年间,沈约等人发现诗歌韵律,以晋宋以来诗歌中对偶形式相结合出现的新诗体,注重对偶,讲求音律,守护四声八病之说,对篇短小,是我国诗歌由古体向近体的过渡诗体,反映了诗歌创作由较为自由发展到讲求格律的必然趋势,代表人物有沈约,谢朓,王融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试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试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试题 一、填空。 1、上官仪,因其地位显赫,故当时多有效其体者,称为“上官体”。(古代文学史2P22—23) 2、盛唐时期的诗人,按照他们的思想倾向、题材内容、和艺术风格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_山水田园诗人和边塞诗人___。(古代文学史2P39) 3、《诗经》__的高度艺术成就就是五言诗到成熟阶段的标志。 4、秦代文学的唯一作家是__李斯。 5、“骚”指_《离骚》_,代表楚辞。 6、《论语》所记孔子的思想核心是_仁_。 7、的基本内容是战国时代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其有关的谋议或辞说。P64 8、《七发》是标志着新体赋—汉赋正式形成的第一篇作品,在赋的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P140 9、《古诗十九首》的高度艺术成就就是五言诗已经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P216 10、南歌的抒情长诗_西洲曲______和北歌的叙事长诗____木兰诗_______被称为南北朝乐府双壁。 11、建安七子是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12、诗经的艺术特色,从赋,比,兴,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和论述。 13、__《孔雀东南飞》_____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张的高峰,也是 我国 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其原名《焦仲卿妻》,作者为徐陵。 1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15、庄子是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认识到:“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是朴素的辩 证观点。 16、汉乐府民歌最大、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它的﹍叙事性﹍﹍。 17、_曹植___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诗品》称为“建安之杰”。 18、刘义庆的《__世说新语___》是记叙轶闻隽语的笔记小说的 先驱,也是后来小品文的典范,它对后世文学有深远的影响。 19、有人推尊王维为“诗佛”,他写过一些著名的赠别朋友的抒情诗句,其中_《渭城曲》_被谱成《阳光三叠》的送行乐曲,成为 众所周知的名作。 20、《文心雕龙》是刘勰的作品。 二、名词解释。 1、建安风骨:是对建安文学风格的形象概括。建安是汉献帝的 年号。东汉末年,建安诗人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 真实广泛地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苦难,展示广阔的时代生活画面;抒 发作家建功立业的理想壮志和积极进取精神;也流露出人生短促、壮 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情绪。作品意境宏大,笔调明朗,形成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风格。当时有不少作品反映了乱离的社会现实,表达了 统一天下的

中国古代文学考试大纲培训资料

江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 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名称: 819中国古代文学 适用专业: 中国古代文学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 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 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三)试卷内容结构(考试的内容比例及题型)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第一部分约52分 第二部分约52分 第三部分约46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解释题(概念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简答题(简述题): 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分析论述题(综合题):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二、考查目标(复习要求) 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古代文学科目考试内容包括“中国文学史”等1门专业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文学史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三、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 第一部分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 本部分重点:第二、三、五、七、九、十一、十三章 第一章上古文学

第一节文学起源与原始歌谣 第二节古代神话 第二章《诗经》 重点:国风。 第一节有关《诗经》的几个问题 一、《诗经》的分类 二、《诗经》的编订与传布 第二节《诗经》的思想内容 第三节《诗经》的艺术成就及其影响 一、艺术成就 1.纯朴自然的艺术风格;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形式上以四言句式为主,杂用三、五、七、八言;多采用隔句押韵的方法,也有句句韵及其它押韵法。在结构上,大都采用重章迭句、反复咏唱的形式,造成一种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 二、对后世的影响。 第三章先秦历史散文 重点:《左传》《战国策》。 第一节《尚书》《春秋》 第二节《左传》《国语》 一、《左传》 “春秋三传”。文学价值。 二、《国语》(国别体史书) 第三节《战国策》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经汉刘向重加编校。民本思想。文学价值。 第四章先秦诸子散文 重点:第一节之第一,第二节,第三节之《庄子》 第一节《论语》《墨子》 一、孔丘和《论语》 二、墨翟和《墨子》 第二节孟轲和《孟子》 第三节《老子》《庄子》 第四节《荀子》《韩非子》 第五章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和楚辞 重点:《离骚》《九歌》 第一节楚辞的名称及来源 第二节屈原的生平 第三节《离骚》和屈原的其它作品 一、《离骚》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试题4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试题 填空1 1、上官仪,因其地位显赫,故当时多有效其体者,称为“上官体”。(古代文学史2 P22—23) 2、盛唐时期的诗人,按照他们的思想倾向、题材内容、和艺术风格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_山水田园诗人和边塞诗人___。(古代文学史2 P39) 3、《诗经》__的高度艺术成就就是五言诗到成熟阶段的标志。 4、秦代文学的唯一作家是__李斯。 5、“骚”指_《离骚》_,代表楚辞。 6、《论语》所记孔子的思想核心是_仁_。 7、《战国策》的基本内容是战国时代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其有关的谋议或辞说。P64 8、《七发》是标志着新体赋—汉赋正式形成的第一篇作品,在赋的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P140 9、《古诗十九首》的高度艺术成就就是五言诗已经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P216 10、南歌的抒情长诗 _西洲曲______ 和北歌的叙事长诗 ____木兰诗_______ 被称为南北朝乐府双壁。 11、建安七子是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12、诗经的艺术特色,从赋,比,兴,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和论述。 13、__《孔雀东南飞》_____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张的高峰,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其原名《焦仲卿妻》,作者为徐陵。 1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15、庄子是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认识到:“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是朴素的辩证观点。 16、汉乐府民歌最大、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它的﹍叙事性﹍﹍。 17、_曹植___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诗品》称为“建安之杰”。 18、刘义庆的《__世说新语___》是记叙轶闻隽语的笔记小说的先驱,也是后来小品文的典范,它对后世文学有深远的影响。 19、有人推尊王维为“诗佛”,他写过一些著名的赠别朋友的抒情诗句,其中_《渭城曲》_被谱成《阳光三叠》的送行乐曲,成为众所周知的名作。 20、《文心雕龙》是刘勰的作品。 填空2 1.“文章四友”指:___杜审言、苏味道、崔融、李峤_ 2.薛道衡是隋代艺术成就最高的诗人。他的最著名的作品__《昔昔盐》___。(古代文学史2 P20 ) 3.《七发》是标志着新体赋—汉赋正式形成的第一篇作品,在赋的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P140 4.“以文章齐名天下”的“初唐四杰”有__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__ 5.“文章四有”和“沈,宋”,属于“台阁体”诗人,为唐代_____律_诗的定型做出了贡献。 6.汉乐府民歌最大、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它的﹍叙事性﹍。 7.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__现实主义___诗人。他的诗被公认为__诗史___。 8.《木兰诗》和《___孔雀东南飞_》是我国诗歌史上的“双壁”,异曲同工,后先辉映。 9.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最全大纲复习资料完整版

00538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大纲复习资料完整版 第一编先秦文学 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 第一节上古歌谣 第二节神话传说 第二章《诗经》 第一节《诗经》的来源,分类和流传第二节社会政治诗 第三节情爱诗 第四节史诗及其他 第五节《诗经》的文学成就 第三章先秦散文 第一节历史散文 第二节诸子散文 第四章屈原和楚辞 第一节楚辞的产生 第二节屈原及其创作 第三节《离骚》 第四节屈原的其他作品 第五节宋玉及其他楚辞作家第二编秦汉文学 第一章秦汉散文 第一节李斯与秦代散文 第二节贾谊与西汉初期散文 第三节刘向与西汉中后期散文 第四节东汉散文 第二章司马迁与汉代史散文 第一节司马迁及其《史记》写作 第二节《史记》人物传记的文学成就 第三节班固《汉书》及东汉其他历史散文 第三章汉代辞赋 第一节贾谊,枚乘与汉初辞赋 第二节司马相如扬雄 第三节西汉中后期其他辞赋作家及东汉辞赋的承变第四章汉代诗歌 第一节乐府民歌 第二节五言诗的起源 第三节《古诗十九首》及其他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一章建安风骨 第一节曹操与曹丕 第二节曹植 第三节建安七子及蔡琰 第二章正始之音 第一节时代思潮与正始诗歌第二节阮籍诗 第三节嵇康诗第三章两晋诗坛 第一节太康诗风 第二节左思与刘琨 第三节游仙诗与玄言诗 第四章杰出诗人陶渊明 第一节陶渊明的生平及思想 第二节陶渊明的诗歌 第三节陶渊明的散文和辞赋 1

第五章南北朝诗歌 第一节南朝诗歌 第二节北朝诗歌 第三节南北朝乐府民歌 第六章魏晋南北朝赋 第一节建安赋作的繁荣 第二节两晋赋坛的多样化倾向 第三节精致化的南朝骈赋 第四节北朝赋与庾信 第七章魏晋南北朝散文 第一节魏晋文章 第二节南朝骈文 第三节北朝散文 第八章魏晋南北朝小说 第一节魏晋南北朝小说创作的繁荣 第二节志怪小说与《搜神记》 第三节志人小说与《世说新语》 第九章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 第一节魏《典论?论文》与《文赋》 第二节刘勰《文心雕龙》 第三节志人小说与《世说新语》 第三节钟嵘《诗品》及其他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 第一章隋代文学与初唐诗歌 第一节隋代文学 第二节贞观诗坛与“初唐四杰” 第三节杜审言与沈,宋 第四节陈子昂与张若虚等 第二章盛唐诗歌 第一节王维,孟浩然等山水诗人 第二节王翰,王昌龄,崔颢等豪侠诗人第三节高适,岑参等边塞诗人 第三章李白第一节李白的生平和思想性格 第二节李白的乐府歌行 第三节李白的绝句 第五节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及影响第四章杜甫 第一节杜甫的生平和思想 第二节杜诗的“诗史”性质及写实手法第三节杜诗的沉郁顿挫和律体成就 第四节杜诗的集大成和对后世的影响第五章大历诗坛 第一节韦应物与刘长卿 第二节大历十才子 第三节顾况,李益 第六章中唐诗歌 第一节白居易,元稹等人 第二节韩愈,孟郊 第三节李贺 第四节刘禹锡,柳宗元 第七章李商隐与晚唐诗歌 第一节李商隐 第二节杜牧,许浑 第三节贾岛与姚合 第四节皮日休,陆龟蒙,司空图等 第八章唐代散文 第一节唐代古文运动 第二节韩,柳散文的杰出成就 第三节晚唐的讽刺小品文 第九章唐传奇与变文,俗讲 第一节唐代传奇小说 第二节敦煌变文与俗讲 第十章唐五代词 第一节早期的民间词与文人词 第二节温庭筠,韦庄与花间词 第三节冯延巳,李煜与南唐词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以记言为主,所载史事起于周穆王,终于鲁悼公。 2、郭茂倩《》将自汉至唐的乐府诗分为十二大类。 3、南北朝作家把经、史、诸子划在文学之外,又区分文学范围内的作品为“有韵”的“文”和____。 4、被誉为“七绝圣手”的唐代诗人是____。 5、杜甫诗歌风格多样,但为历来所公认的主要风格是“____”。 6、在韩孟诗派中,以瘦硬奇警为诗风特点,直接影响宋代江西诗派的重要诗人是____。 7、北宋后期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是____。 8、元杂剧一般是一本_____折。 9、公安派提出的主要主张是“_____,____”。 10、晚清道、咸时期,与龚自珍齐名的作家是____。 二、单项选择题。从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番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诗经》中的风、雅、颂是按()来划分的。 ①不同的地域②不同的时期③音乐的性质④篇幅的长短 2、“兼爱”是() ①孔子的中心思想②墨子的中心思想③孟子的中心思想④庄子的中心思想 3、()是西汉作家王褒所写的咏物赋。 ①《鹦鹉赋》②《洞萧赋》③《归田赋》④《芜城赋》 4、(因故缺失) 5、《文心雕龙》所说“尽锐于《三都》,拔萃于《咏史》,指的是() ①斑固②张衡③左恩④庾信 6,提出“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这一著名观点的作家是() ①李白②杜甫③韩愈④白居易 7、韦庄写有一首涉及黄巢起义的长篇叙事诗,题目叫做() ①《秦中吟》②《秦妇吟》③《古离别》④《乌衣巷》 8、在晚唐诗人中,专攻近体而使律诗通俗化的是() ①杜牧②李商隐③温庭筠④杜荀鹤 9、被后人评为“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的北宋作家是() ①晏殊②欧阳修③柳永④张先 10、提出“以适用为本”的文学主张,诗文创作具有浓厚政治色彩的文学家是() ①苏舜钦②王安石③苏洵④苏轼 11、在元散曲作家中,()是成就最高、最有影响的一家。 ①关汉卿②白朴③马致远④张可久 12、反对前后七子拟古主义最有力的文学流派是() ①唐宋派②竟陵派③公安派④茶陵诗派 13、李渔的戏曲理论,见于所著()

《中国古代文学》(四)考试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四)考试大纲 说明: 理解——指要求有比较透彻的认识,知晓因果关系。 识记——在了解的基础上,能够复述知识的要点。 了解——对要点有所认识,即一般性的了解。 应用——将所学原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实现知识的迁移。 背诵——熟记经典作品并能默写出来。 第五编宋代文学 第一章宋代前期诗文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宋初文坛的一般情况,掌握不同的创作倾向与文学思潮,明确宋初诗文的沿革新变及其对文学发展的影响。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了解 宋初诗人的生平状况 (二)识记: 1、西昆体 2、王禹偁 3、晚唐体 4、九僧诗 (三)理解: 1、宋初诗风流行的原因、 (四)综合运用: 1、对复古思想的评价 (五)背诵: 1、《村行》 2、《山园小梅》 第二章柳永和北宋前期词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北宋前期词坛的创作概貌与主导倾向,掌握欧阳修、晏殊、王安石、范仲淹诸家词的特点及其在词的发展史上的地位,重点把握柳永对词的开拓及柳词的贡献。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识记: 1、慢词 2、张先词 3、珠玉词 4、六一词 5、婉约词派 6、柳永生平 7、乐章词 8、豪放词派 (二)理解: 1、晏殊与欧阳修词 2、范仲淹与王安石词 3、柳永词的艺术特色 (三)综合运用: 1、柳永在词的发展史上的地位 2、对慢词有切实的体会 (四)背诵: 1、《鹤冲天》(黄金榜上) 2、《浣溪沙》(一曲新词) 3、《木蘭花》(龙头舴艋) 4、《踏莎行》(侯馆梅残)* 5、《蝶恋花》(庭院深深) 6、《雨霖铃》(寒蝉凄切)* 7、《望海潮》(东南形胜)*

8、《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 9、《渔家傲》(塞下秋来) 第三章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宋代诗文革新运动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北宋前期诗文创作的概貌,掌握欧阳修的文学理论、创作特点及对宋代文学的突出贡献。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识记 1、王令的诗 2、王安石早期诗歌创作 (二)理解 1、欧阳修的革新主张 2、欧阳修的文风 3、王安石诗风的变化 (三)应用 对主要作家诗文的赏析 (四)背诵 1、《汝坟贫女》 2、《戏答元珍》 3、《河北民》 4、《泊船瓜州》 5、《题西太一宫壁》 6、《岳阳楼记》 7、《醉翁亭记》 8、《淮中晚泊犊头》 第四章苏轼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苏轼的生平思想与创作概貌,掌握苏轼的人生观、革新的文学思想以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