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古诗常见抒情方式

合集下载

古诗常见抒情方式

古诗常见抒情方式

古诗常见抒情方式
古诗常见的抒情方式有以下几种:
1. 描写自然景色:通过描写自然景色的美丽和变化来表达诗人的感情,以达到抒情的目的。

比如杜牧的《秋夜将晓白玉关》,通过描写秋夜的寂静和园中的美景来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

2. 抒发个人感受:诗人通过倾诉自己的心情、抒发内心的思绪和感受,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情绪。

比如李白的《静夜思》,通过诗人对过往往事物的回忆,来表达思乡之情。

3. 描写人物形象:通过描写具体的人物形象,表达诗人对某个人物的喜爱、思念或者对他人的关爱。

比如白居易的《长恨歌》,通过描写武则天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她的爱慕之情。

4. 构思比兴:通过运用寓意和比喻的手法,将抽象的情感表达转化为具体的形象,以增强抒情的力度和表达的效果。

比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以登高的形象来表达对故国的思念之情。

5. 抒写心理感受:通过描写内心的矛盾、挣扎、痛苦等情感体验,表达诗人的心灵世界和情感体验,以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共情。

比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通过描写诗人对已故亲人的思念之情,表达了深沉的忧伤和哀思。

这些方式在古诗中常常同时运用,相互交织,以形成丰富的抒情效果。

古诗常见的表现手法

古诗常见的表现手法

古诗常见的表现手法
1、直接抒情:即不借外物、掩饰,直陈自己的喜怒哀乐。

2、间接抒情:即通过写景、叙事、描绘人物举动来表达情感,披露心迹。

3、借景抒情:古代诗词中,有些景物被诗人们赋予了一定的人文象征意义,如柳象征离别,梅象征高洁,月象征团聚,雁象征音信等等。

诗人们在描绘这些景物的同时,往往也寄寓了某种情怀。

4、融情于景:即诗人提笔之际内心已有既定的情感活动,将情感含蓄于笔下的景物之中,让读者去感受、体会。

5、因情造景:诗中的幻境、梦境是典型的因情造境。

如果诗人所描写的景物不是处于一时一地或并非写诗时所闻见,而诗人为了抒情的需要却将它们集聚到一首诗中进行描绘,可称之为“因情造景”。

6、虚实相生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借物(事)喻()理,是咏物诗的重要手法。

7、夸张:夸张是指夸大或缩小事物原有的形态、规模、程度,以增强诗歌的主观感情色彩。

(李白常用夸张)
8、象征:象征是指通过具体形象以表现与之相近似的思想情感。

9、用典:运用典故来抒情言志、表明心迹。

10、对比:对比就是使对比的双方的特征更加鲜明,如黑与白的对比,生与死的对比,对与错的对比,动与静的对比,通过鲜明的对比来强调、揭示某一种现象,阐释某一个道理。

古代诗歌中的抒情方式

古代诗歌中的抒情方式

古代诗歌中的抒情方式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是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

《诗经》和后来的乐府民歌大都直抒胸臆。

如思慕所爱的姑娘便直抒“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周南·关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王风·黍离》)直露而真率地抒发了诗人内心沉重而深广的忧伤;“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乐府诗集·鼓吹曲辞》)写一位女子对“君”剖白心迹, 直接表达了少女至真、至善、至烈的爱情,显得坦荡、真率而震憾人心。

如柳永《雨霖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等,所写情景与此曲相似。

但此曲表情如此率真,语言如此质朴自然,与大多数委婉之作,截然有别。

再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二、间接抒情众所周知,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

诗人在处理情感时一般不是直接的抒情,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叙事则因事缘情,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记史则咏史抒怀。

1、因事缘情:如唐代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又如白居易的《蓝桥驿见元九诗》“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

每到驿站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

”这首绝句,乍读只是平淡的征途纪事,顶多不过表现白与元交谊甚笃,爱其人而及其诗而已。

其实,这貌似平淡的二十八字,却暗含着诗人心底的万顷波涛。

可贵的友情,可泣的共同遭际,诗中一句不说,只是让读者自己去寻觅包含在春雪秋风中的人事深沉变化,去体会诗人那种沉痛凄怆的感情。

诗词中的抒情手法

诗词中的抒情手法

诗词中的抒情手法诗词是中国文化瑰宝之一,它以其独特的抒情手法而闻名于世。

诗词中的抒情手法使得读者能够通过文字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绪,进而产生共鸣。

本文将以宋代词人李清照的作品为例,探讨诗词中常见的抒情手法。

一、典型的抒情手法——咏史怀古古诗词中常出现咏史怀古的抒情手法,通过描绘古代人物和事件,表达诗人内心的感受。

李清照的《如梦令》就是一首典型的咏史怀古之作,其中写道:“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通过描绘夕阳下的溪亭景色,以及舟中迷失归路的心境,抒发了诗人在时光流转中的迷离和追寻。

二、质朴的抒情手法——咏物描景咏物描景是诗词中常见的抒情手法之一,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或物象,表达诗人的内心情感。

李清照的《声声慢》即运用了这一手法。

其中写道:“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这首词通过咏古代乐器琵琶,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寂寥和哀怨之情。

三、唯美的抒情手法——比兴修辞比兴修辞是诗词中常用的抒情手法之一,通过利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情感通过形象的事物来传达。

李清照的《如梦令》就是运用了比兴修辞的典型之作。

其中写道:“雁声远过潇湘去,官船如织都江堰。

”这里的“雁声”比喻诗人与恋人的离别之情,“官船如织都江堰”则比喻了滔滔江水和纷繁人群,通过比兴手法,使词中的抒情更加唯美动人。

四、含蓄的抒情手法——咏史怀人咏史怀人是诗词中常见的含蓄抒情手法之一,通过咏古人或怀念过往的人,表达自己的情感。

李清照的《如梦令》中就运用了这一手法。

其中写道:“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这里的“别时容易见时难”道出了人与人之间的离合之苦,而“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则抒发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缅怀之情。

通过李清照的作品,我们可以发现诗词中丰富多样的抒情手法。

无论是咏史怀古、咏物描景、比兴修辞还是咏史怀人,每一种手法都有着独特的魅力,使得诗词充满了感情和思考的深度。

古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古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古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1. 借景抒情呀,这可太常见啦!就像李白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他不就是通过描写敬亭山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嘛,把自己的孤独寄托在山景中,多妙啊!
2. 托物言志也不少呢!比如于谦的《石灰吟》,“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借助石灰来表达自己高洁的志向,哇,这多厉害呀!
3. 还有夸张呢,“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这夸张手法用得,那愁绪好像一下子就蹦到你眼前了,你说神不神奇?
4. 对比也很有意思呀!“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一对比,社会的不公就凸显出来了,杜甫真牛啊!
5. 象征也很常用哦!像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浮云不就象征着那些阻碍嘛,多形象呀!
6. 拟人也很有趣哟!“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把春风比作会裁剪的人,这想象力,绝了!
7. 动静结合也很棒呢!“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明月静静地照着,泉水潺潺地流着,那画面感,哎呀,美极了!
8. 用典也不少见呀!“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这里面的典故让诗句更有内涵了,不是吗?
9. 白描也很有味道呀!“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简简单单的几个词,就勾勒出一幅凄凉的画面,真厉害!
10. 烘托也很重要呢!“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这环境的烘托,让那种压抑的氛围扑面而来,你能不感受到吗?
总之,古诗中的这些表现手法真的是太神奇了,让古诗变得那么丰富多彩,魅力无穷啊!。

古诗抒情方式

古诗抒情方式

古诗抒情方式古诗是中国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深邃的意境和精湛的表达方式,让我们在情感表达中体会到了独特的美。

古诗抒情方式多种多样,下面我将以四种常见的方式来进行介绍。

首先是以景抒情。

这种方式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例如,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写道:“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通过描绘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自然景象,表达了作者内心深深的思念之情。

其次是以人抒情。

这种方式通过描写人物形象来表达情感。

例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写道:“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通过描写戍鼓断人行和边秋一雁声,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第三是以事抒情。

这种方式通过描写某一事件或境况来表现情感。

例如,在《望岳》中,岳阳楼的高耸巍峨、云雾缭绕的景象,使作者感到自己与历史相连,激发了他的家国情怀。

最后是以自抒情。

这种方式通过自我表达来抒发情感。

例如,在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作者以自己登上鹳雀楼的经历为线索,表达了对国家兴衰的思考和对美好未来的期许。

古诗的抒情方式不拘一格,每一种方式都有其独特之处。

通过景物、人物、事件和自我等不同的抒情方式,古诗既能够唤起读者对自然之美的感悟,又能够引发他们对人情世故的思索。

同时,古诗也成为了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重要工具,使我们能够将纷繁复杂的情感通过简练而深刻的文字表达出来。

总之,古诗的抒情方式丰富多样,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思考和表达情感的途径。

无论是以景、人、事还是自我为载体,古诗都能够唤起我们内心深处的共鸣,让我们在阅读中体验到情感的奇妙之美。

正是因为这种独特而丰富的抒情方式,古诗才能够在千百年来一直触动着人们的心灵。

古代诗歌常见的抒情方式

古代诗歌常见的抒情方式

古代诗歌常见的抒情方式*******************古代诗歌常见的抒情方式1. 望物抒情古代诗人常以望物为媒介进行抒情表达。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表达自身的感情和思绪,以此凸显内心的喜悦、悲伤或者思考。

古代诗人通过描写花草、山水、星辰等自然元素,借物言志,表达自己的感受。

2. 思乡抒情思乡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抒情方式之一。

在离乡别井或者流浪他乡的时刻,诗人通过对故乡的怀念、对亲友的想念,抒发自己思乡的情感。

这种抒情方式往往包含着对家庭、亲情以及对故乡的留恋之情。

3. 怀古抒情怀古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抒情方式之一。

通过对古代历史、文化、伟人的追思和礼赞,诗人通过怀古之情,表达自身的思考和感受。

这种抒情方式往往反映了古代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4. 才情抒发才情抒发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抒情方式之一。

诗人通过对自己才思的展示和抒发,表达自己的自豪和自信。

这种抒情方式往往反映了古代诗人对自己才情的赞美,同时也展示了古代诗人的个性和独特的艺术才华。

5. 婉约抒情婉约抒情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抒情方式之一。

通过委婉、含蓄的表达方式,诗人表达出内心的情感和思绪。

这种抒情方式往往通过典雅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使诗歌充满了温婉的情感。

6. 爱情抒情爱情抒情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抒情方式之一。

通过对爱情的赞美、痴迷、执着等情感的表达,诗人抒发出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这种抒情方式往往以甜蜜、浪漫的语言和形象描写,让读者感受到爱情的美好和深情。

7. 忧国忧民抒情忧国忧民抒情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抒情方式之一。

通过对时代的痛苦、民众疾苦的描绘和表达,诗人表达出对社会和国家的关切和担忧。

这种抒情方式往往浓厚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体现了古代诗人的社会良知与责任感。

8. 对人生的思考抒情对人生的思考抒情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抒情方式之一。

通过对生命的深思和对人生的感悟,诗人抒发出对人生的疑问、思考和追求。

这种抒情方式往往反映了古人对人生道理的探索和思索,以及对生命的强烈感悟。

古诗词的抒情方式

古诗词的抒情方式

古诗词的抒情方式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

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古诗词通过抒情的方式,表达出作者的情感,传达出一种美的情感体验。

古诗词的抒情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描写自然景物抒情。

古诗词大量描写自然景物,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出作者的感情。

例如《登高》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通过对日和春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时光的感慨;《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则通过对草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感慨。

二、抒发个人情感。

古诗词中有很多表达个人情感的作品,如《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中的“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短暂的感慨;《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表达了诗人对孤独的感受。

三、抒发社会情感。

古诗词也常常抒发对社会的感受和对时代的思考,如《登高壮观天地间》中“昔日龙舟何处去?今宵短樯信满船”,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衰的思考;《江雪》中“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则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变革的期待。

总之,古诗词的抒情方式多种多样,但都能通过精炼的语言、生动的形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出作者的情感,传达出一种美的情感体验。

这些抒情方式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审美享受,更为我们了解历史、文化、社会等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Ⅰ古诗常见抒情方式一、读一读古诗常见抒情方式一览表饮清露,注抒情方式与表现手法有交叉,也可以归到表现手法中。

二、练一练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城南行刘攽八月江湖秋水高,大堤夜坼声嘈嘈。

前村农家失几户,近郭扁舟屯百艘。

蛟龙蜿蜒水禽白,渡头老翁须雇直。

城南百姓多为鱼,买鱼欲烹辄凄恻。

结合全诗,说说后两联是如何表达“凄恻”之情的。

答: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李商隐竹坞①无尘水槛②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注①竹坞:竹林环抱荫蔽的船坞。

②水槛:傍水的有栏杆的亭轩。

试结合作者的感情体会本首诗的抒情特点。

答:Ⅱ古诗常用表现手法一、读一读古诗常用表现手法一览表注①描写是古诗最常用的表达方式之一,它有许多方法与表现手法有重合之处。

除这里介绍的“白描”“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结合”“细节描写”外,描写还有“观察角度多变”“声形色描写”及“多种感官描写”等。

②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既是抒情方式,也是表现手法,两者重合,参见前面“古诗常见抒情方式”。

二、练一练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行舟忆永和兄弟周必大①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

长年②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注①周必大:北宋诗人,江西庐陵人。

此诗写于作者乘舟北赴吴地(今江苏)途中。

②长年:古时对船工的称呼。

诗的后两联分别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情感?答:2.阅读下面这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中吕]普天乐滕宾淡烟迷,遥山翠,秋天雁唳,夜月猿啼。

小径幽,茅檐僻,秋色南山独相对,傲西风菊绽东篱。

疏林鸟栖,残霞散绮[注],归去来兮。

注绮:锦缎。

此曲在景物描写方面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原曲作简要赏析。

答:Ⅲ古诗鉴赏答题常用术语古诗鉴赏答题常用术语一览表答案精析微专题二熟读古诗鉴赏核心知识Ⅰ古诗常见抒情方式二、练一练1.颈联是以点代面,表现幸存者生活的艰辛。

渡头老翁需要冒着生命危险,在“蛟龙蜿蜒”的河上摆渡挣钱,说明洪水泛滥后幸存者生活的艰难。

尾联上句直接写百姓被水淹死的凄惨结局,下句写买鱼时想到死于水中的百姓,直接抒发“凄恻”之情。

解析注意题干的问法,答题时应写出抒情方式。

2.诗歌借景物描写表达了诗人孤寂、惆怅和黯淡、伤感的心情,表达了对朋友浓重的思念之情。

艺术上的最大特点是以景托情、寓情于景。

解析首句写竹坞、水槛,环境清幽雅洁,作者倍感孤寂,自然引发思念友人之情。

阴霾欲雨、四望迷蒙的天色,使诗人的心情更加黯淡,增加了相思的浓度。

而雨打枯荷的声韵似乎让诗人略慰相思,稍解寂寥,但单调而凄清的声音,却又增加了环境的寂寥,加深了对朋友的思念。

Ⅱ古诗常用表现手法二、练一练1.诗的颈联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上句从视觉写家乡时常浮现在眼前,下句从听觉写听到大雁声而引发出乡情。

诗的尾联化用“鲤鱼传书”的典故,写船工在驾船前行时忽然捕到一条鲤鱼,诗人唯恐鱼腹中藏有家书,急忙去剖鱼取书。

这两联都表达出诗人热切深沉的思乡念家之情。

2.①视听结合(有声有色)。

视觉角度:淡霭迷蒙,远山青翠。

秋光中独自与南山相对,西风中傲然挺立的菊花绽放在东篱。

疏林中鸟儿栖息,残余的晚霞像锦缎一样鲜亮美丽。

听觉角度:大雁鸣叫着从秋季的天空飞过,猿猴望月长啸。

(视觉、听觉角度各举一处即可)描绘了一幅寥廓、美丽、清幽的乡村秋日黄昏图。

②动静结合。

静景:淡霭迷蒙,远山青翠。

秋光中独自与南山相对,西风中傲然挺立的菊花绽放在东篱。

疏林中鸟儿栖息,天边残霞像鲜亮的锦缎。

动景:大雁鸣叫着从秋季的天空飞过,猿猴望月长啸。

(静态、动态景物各举一处即可)以动衬静,描绘了一幅寥廓、美丽、清幽的乡村秋日黄昏图。

③以声衬寂(衬托)。

大雁鸣叫着从秋季的天空飞过,猿猴望月长啸,用寥廓空中、空旷山中传来的鸟兽声音,反衬出乡村秋日黄昏的清幽。

④远近结合。

远景:淡霭迷蒙,远山青翠,疏林中鸟儿栖息,天边残霞像鲜亮的锦缎。

近景:西风中傲然挺立的菊花绽放在东篱。

(远景、近景各举一处即可)层次分明地描绘了一幅寥廓、美丽、清幽的乡村秋日黄昏图。

⑤化用前人诗句(用典)。

“秋色南山独相对,傲西风菊绽东篱”化用陶渊明《饮酒》中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描绘出秋光的寥廓、美丽。

“残霞散绮”化用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中的名句“余霞散成绮”,描绘出天边晚霞的美丽、鲜亮。

(任举一处即可)⑥渲染。

通过对淡烟、翠山、幽径、僻檐、疏林、残霞等景物的描写,渲染出乡村秋暮的清幽、美丽。

⑦对偶。

“淡烟迷,遥山翠”“秋天雁唳,夜月猿啼”“疏林鸟栖,残霞散绮”,这些简洁整齐的对偶句增强了景物描写的表现力。

⑧比喻。

“残霞散绮”,将天边残霞比作鲜亮美丽的锦缎,生动地表现了天边残霞的美丽。

⑨比拟。

南山孤独相对,秋菊傲立西风,赋予南山、秋菊以人的感情,传达出诗人的人格追求及对隐居环境的喜爱。

(答出其中一种表现手法即可)Ⅰ古诗常见抒情方式一、读一读古诗常见抒情方式一览表饮清露,注抒情方式与表现手法有交叉,也可以归到表现手法中。

二、练一练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城南行刘攽八月江湖秋水高,大堤夜坼声嘈嘈。

前村农家失几户,近郭扁舟屯百艘。

蛟龙蜿蜒水禽白,渡头老翁须雇直。

城南百姓多为鱼,买鱼欲烹辄凄恻。

结合全诗,说说后两联是如何表达“凄恻”之情的。

答: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李商隐竹坞①无尘水槛②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注①竹坞:竹林环抱荫蔽的船坞。

②水槛:傍水的有栏杆的亭轩。

试结合作者的感情体会本首诗的抒情特点。

答:Ⅱ古诗常用表现手法一、读一读古诗常用表现手法一览表注①描写是古诗最常用的表达方式之一,它有许多方法与表现手法有重合之处。

除这里介绍的“白描”“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结合”“细节描写”外,描写还有“观察角度多变”“声形色描写”及“多种感官描写”等。

②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既是抒情方式,也是表现手法,两者重合,参见前面“古诗常见抒情方式”。

二、练一练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行舟忆永和兄弟周必大①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

长年②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注①周必大:北宋诗人,江西庐陵人。

此诗写于作者乘舟北赴吴地(今江苏)途中。

②长年:古时对船工的称呼。

诗的后两联分别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情感?答:2.阅读下面这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中吕]普天乐滕宾淡烟迷,遥山翠,秋天雁唳,夜月猿啼。

小径幽,茅檐僻,秋色南山独相对,傲西风菊绽东篱。

疏林鸟栖,残霞散绮[注],归去来兮。

注绮:锦缎。

此曲在景物描写方面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原曲作简要赏析。

答:Ⅲ古诗鉴赏答题常用术语古诗鉴赏答题常用术语一览表答案精析微专题二熟读古诗鉴赏核心知识Ⅰ古诗常见抒情方式二、练一练1.颈联是以点代面,表现幸存者生活的艰辛。

渡头老翁需要冒着生命危险,在“蛟龙蜿蜒”的河上摆渡挣钱,说明洪水泛滥后幸存者生活的艰难。

尾联上句直接写百姓被水淹死的凄惨结局,下句写买鱼时想到死于水中的百姓,直接抒发“凄恻”之情。

解析注意题干的问法,答题时应写出抒情方式。

2.诗歌借景物描写表达了诗人孤寂、惆怅和黯淡、伤感的心情,表达了对朋友浓重的思念之情。

艺术上的最大特点是以景托情、寓情于景。

解析首句写竹坞、水槛,环境清幽雅洁,作者倍感孤寂,自然引发思念友人之情。

阴霾欲雨、四望迷蒙的天色,使诗人的心情更加黯淡,增加了相思的浓度。

而雨打枯荷的声韵似乎让诗人略慰相思,稍解寂寥,但单调而凄清的声音,却又增加了环境的寂寥,加深了对朋友的思念。

Ⅱ古诗常用表现手法二、练一练1.诗的颈联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上句从视觉写家乡时常浮现在眼前,下句从听觉写听到大雁声而引发出乡情。

诗的尾联化用“鲤鱼传书”的典故,写船工在驾船前行时忽然捕到一条鲤鱼,诗人唯恐鱼腹中藏有家书,急忙去剖鱼取书。

这两联都表达出诗人热切深沉的思乡念家之情。

2.①视听结合(有声有色)。

视觉角度:淡霭迷蒙,远山青翠。

秋光中独自与南山相对,西风中傲然挺立的菊花绽放在东篱。

疏林中鸟儿栖息,残余的晚霞像锦缎一样鲜亮美丽。

听觉角度:大雁鸣叫着从秋季的天空飞过,猿猴望月长啸。

(视觉、听觉角度各举一处即可)描绘了一幅寥廓、美丽、清幽的乡村秋日黄昏图。

②动静结合。

静景:淡霭迷蒙,远山青翠。

秋光中独自与南山相对,西风中傲然挺立的菊花绽放在东篱。

疏林中鸟儿栖息,天边残霞像鲜亮的锦缎。

动景:大雁鸣叫着从秋季的天空飞过,猿猴望月长啸。

(静态、动态景物各举一处即可)以动衬静,描绘了一幅寥廓、美丽、清幽的乡村秋日黄昏图。

③以声衬寂(衬托)。

大雁鸣叫着从秋季的天空飞过,猿猴望月长啸,用寥廓空中、空旷山中传来的鸟兽声音,反衬出乡村秋日黄昏的清幽。

实用文档④远近结合。

远景:淡霭迷蒙,远山青翠,疏林中鸟儿栖息,天边残霞像鲜亮的锦缎。

近景:西风中傲然挺立的菊花绽放在东篱。

(远景、近景各举一处即可)层次分明地描绘了一幅寥廓、美丽、清幽的乡村秋日黄昏图。

⑤化用前人诗句(用典)。

“秋色南山独相对,傲西风菊绽东篱”化用陶渊明《饮酒》中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描绘出秋光的寥廓、美丽。

“残霞散绮”化用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中的名句“余霞散成绮”,描绘出天边晚霞的美丽、鲜亮。

(任举一处即可)⑥渲染。

通过对淡烟、翠山、幽径、僻檐、疏林、残霞等景物的描写,渲染出乡村秋暮的清幽、美丽。

⑦对偶。

“淡烟迷,遥山翠”“秋天雁唳,夜月猿啼”“疏林鸟栖,残霞散绮”,这些简洁整齐的对偶句增强了景物描写的表现力。

⑧比喻。

“残霞散绮”,将天边残霞比作鲜亮美丽的锦缎,生动地表现了天边残霞的美丽。

⑨比拟。

南山孤独相对,秋菊傲立西风,赋予南山、秋菊以人的感情,传达出诗人的人格追求及对隐居环境的喜爱。

(答出其中一种表现手法即可)文案大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