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好句赏析
《论语》经典语句赏析

《论语》经典名句及意思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2、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只读书而不肯动脑思考,就会感到迷惑,但只是去空想而不去学习,那也是有害的。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这是大智慧啊。
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工匠想要使(他的)工作做好,一定要先使工具锋利的。
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学习而不知满足,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军队的首领可以被改变,但是男子汉(即普通人)的志气是不能被改变的。
7、言必信,行必果。
说了就一定要守信用,做事一定要办到,不拖拉。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想做的事,自己也不要让别人去做。
9、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1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论语经典名句及解释大全

论语经典名句及解释大全1.论语经典名句及解释大全1、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论语·季氏篇》解释: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
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信(谅,诚信)的人交朋友,与知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
与谄媚逢迎的人交朋友,与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交朋友,与善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
2、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论语·子路篇》解释:名分不正,说起话来就不顺当合理,说话不顺当合理,事情就办不成。
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篇》解释: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么,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
4、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论语·里仁篇》解释: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要出远门,必须告知自己所去的地方。
5、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篇》解释:逝去的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白天和黑夜都不会停止。
6、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论语·里仁篇》解释:父母的年纪,不可不知道并且常常记在心里。
一方面为他们的长寿而高兴,一方面又为他们的衰老而恐惧。
7、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为政篇》解释:君子团结人而不搞勾结拉拢,小人只搞勾结拉拢而不团结人。
8、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论语·子路篇》解释:君子安详舒泰,却不骄傲凌人;小人骄傲凌人,却不安详舒泰。
9、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论语·公冶长篇》解释:腐烂的木头不堪雕刻,粪土的墙面不堪涂抹!对于宰予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好责备的呢?10、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论语·里仁篇》解释:君子考虑的是德行,小人考虑的是利益;君子心中想的是法,小人心中想的是侥幸。
论语好句摘抄及赏析

论语好句摘抄及赏析论语好句摘抄及赏析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之恶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倪,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三思而后行。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导之以政,齐之以德,民免而无耻。
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举枉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选拔重用正直的人,把他放在不正直的`人的位置之上,就会使不正直的人正直起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论语中的经典语录及解析

论语中的经典语录及解析论语中的经典语录及解析100句《论语》中多为语录,但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其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浅近易懂,而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
今天小编整理了论语中的经典语录及解析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论语中的经典语录及解析1.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至于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过得好,也要帮助人家一同过得好。
)2.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3.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4.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5.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孔子说:“仁难道离我们很远吗?只要我想达到仁,仁就来了。
)6.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7.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自己有才能却向没有才能的人请教,自己知识多却向知识少的人请教,有学问却像没学问一样;知识很充实却好像很空虚;被人侵犯却也不计较。
)8.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孔子在河边说:“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不分昼夜地向前流去。
”)9.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10.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一国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但一个男子汉,他的志向是不能强迫改变的。
论语经典的句子和分析句子

论语经典的句子和分析句子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学而》)分析: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和乐趣。
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论语·里仁》)分析:这句话表达了等待好友的快乐和喜悦之情。
它强调了朋友之间的重要性和友谊的珍贵。
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分析:这句话强调了不要对他人做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事情。
它反映了儒家思想中的仁德之道,即待人以心意。
4.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分析:这句话强调了知识的价值。
对于一个人来说,喜欢和享受学习的过程比仅仅知道知识更为重要。
5. “巧言令色,鲜矣仁。
”(《论语·子罕》)分析:这句话强调了表面上的虚伪和巧舌如簧的言辞不能代表真正的仁德。
它强调了内在品德的价值。
6.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论语·公冶长》)分析:这句话强调了不同人的兴趣和喜欢。
智慧的人追求广博的知识,而仁德的人则追求高尚的人格。
7.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子曰》)分析:这句话强调了远见的重要性。
如果一个人只关注当下,不思考未来,那么就会面临种种困境和问题。
8.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分析:这句话强调了学习和思考相辅相成,对于个人的发展和成长都是必不可少的。
9.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子贡》)分析:这句话强调了了解他人的重要性。
一个人应该不断地学习和了解他人,而不仅仅是依靠他人认识自己。
10.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论语·为政》)分析:这句话强调了做人和执政的原则。
一个有志向的人应该以道德为基础,依靠仁德的品质,追求艺术和美的领域。
11.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公冶长》)分析:这句话强调了对他人了解的重要性。
论语好句赏析

论语好句赏析大家平时会关注论语好句赏析吗?关于论语好句赏析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语好句赏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论语好句赏析第一则:为人处事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好句赏析第二则:为人处事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 (《学而》)曾子像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出谋划策是否尽心尽力了呢?跟朋友交往是否真诚相待了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时常复习了呢?论语好句赏析第三则:学习方法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做别人的老师了。
”论语好句赏析第四则: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论语好句赏析第五则:学习态度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为政》)孔子说:“仲由啊,让为师教导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论语好句赏析第六则:学习态度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里仁》)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无才能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要有改正。
”论语好句赏析第七则:学习态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缺点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像他们一样的缺点,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
”论语好句赏析第八则:修身做人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优美的句子摘抄赏析

论语优美的句子摘抄赏析1. 《论语》五十个句子赏析《论语》五十个句子赏析: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不是很愉快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的人不是君子吗”?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翻译: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满足,居处不求舒适,勤勉做事而说话谨慎,到有贤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3、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翻译:子贡说:“贫穷而不谄媚,富有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贫穷而乐于道,有钱却谦虚好礼的好。
”子贡说:“《诗经》说:‘既像雕刻骨器,又像雕刻象牙;既像雕琢玉,又像雕刻石一样下功夫,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孔子曰:“子贡啊,现在可以和你讨论《诗经》了,提起学过的知识,你就知道将来要学的知识,并有所发挥。
” 4、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翻译:人没有对将来的考虑,就必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愁。
5、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不逾矩。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掌握了各种知识,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对耳闻的东西能融会贯通,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越礼的准则”。
6、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翻译:聪明智慧的人喜爱水,有仁德的人喜爱山。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只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茫然无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
8、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翻译:看见贤德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要自己内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行为。
《论语》名句及解析

《论语》名句及解析-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论语》名句及解析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不也很愉快吗远方来了朋友,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巧言令色,鲜矣仁【译】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人,很少有仁爱之心。
”3.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省察我自己:为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不真诚,教别人的东西自己有没有研习好。
”“传”字有两解,一,师傅之于己,一,己传之于人。
依上文“为人谋”“与朋友交”推之,当谓“己之传于人”。
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原】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译】子夏说:“重贤轻色、侍奉父母能竭心尽力、侍奉君王,能舍弃自己的身躯、交朋友言而有信的人,即使没有学习过,我也一定认为他已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5.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译】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满足、居处不求舒适、做事灵敏、言谈谨慎、到有贤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6.贫而无谄,富而无骄7.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原】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译】子贡说:“贫穷却不阿谀奉承,富贵却不狂妄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
(但是)不如贫穷而乐于道,富贵而谦虚好礼的好。
”子贡说:“完善自身的修养,既像雕刻骨器,又像雕刻象牙;既像雕琢玉器,又像雕刻石头一样下功夫,恐怕说得就是这个道理吧”孔子说:“子贡啊,现在可以与你谈诗了。
提起学过的知识,你就知道将要学的知识,并有所发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经典小论语句赏析《论语》经典句子的鉴赏《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四书五经中的一本而已,儒家的经典著作“四书五经”分别是:《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为四书,《易经》、《诗经》、《书经》、《礼记》、《春秋》是五经。
《论语》是孔子及其亲传弟子的对话记录,《孟子》是比孔子晚出生一百多年后的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论记录,《礼记》是孔子的弟子们学习孔子有关“礼”的理论后产生的感想汇编。
《大学》和《中庸》则是《礼记》中抽出来的章节单独成篇的。
此外《易经》、《诗经》、《书经》、《春秋》都是孔子时代已经存在的书,孔子根据自己的理论需要及其审美眼光对其进行了编辑、修订、发挥等。
孔孟之后历代学者对四书五经的注释书,可以看成是不同时代的人们根据其时代的需要而对儒家思想进行的解释和发挥。
下面我针对这几句来和大家一起学习一下论语。
1、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 孔子说:“不担心别人不了解我,只担心我不了解别人。
”别人不了解我,我还是我,于我自己并没有什么损失。
所以,“人不知而不愠”,值不得忧虑,更没有怨天尤人。
相反。
“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我不了解别人,则不知道别人的是非邪正,不能亲近好人,远离坏人,这倒是值得忧虑的。
别人不了解我,不但不会减损我的才学与品德,反而促使我更努力进德修业。
当然,我也可以循正当途径让别人认识我。
我不了解别人,这才是大问题。
年轻时,要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年长时,要提拔正直有为的后辈;若不知人,难免造成许多错误,悔之莫及。
这段话是孔子对自己学生所传授的为人处世之道。
在孔子的观念中,“学而优则仕,是一种积极入世的态度。
这里的潜台词是:在了解别人的过程中,也使别人了解自己。
孔子积极鼓励弟子从政,而从政的一个基本门路在于使别人了解自己。
2、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孔子说:“以德行来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安坐在它的位置上,其他星辰环绕着它而展布。
”德:古代有德治、礼治、法治的分别。
德治的基础,主要在于帝王本身的高尚品德,因此帝王责任重大,而效果据说也十分理想,几乎像是无为而治了。
事实上,德治与无为而治不同,但是为何天下自然而然归于太平?这是因为孔子对人性有一个基本信念,就是人性向善,所以百姓会自动回应德治的帝王。
道德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对于人们的客观行为都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治理国家时,暴力和强制手段只是治标却不是治本之道。
为政者的德行是一种榜样的力量,使人们见贤思齐,从价值观和人生观上受到良好的引导和感化,使每个人都知礼义廉耻,行为有格,这才是治世根本之道。
同样,希望获得别国的尊重与青睐,仅仅靠武力和硬实力是不可以的,人的归顺必然是心的归顺,仅仅依靠行为上的归顺而不得人心,这种所谓的局面必然不能长久。
相反,用自己良好的德行昭然于世,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邻为善,用平等的地位和态度去对待每一个国家,既不颐指气使也不奴颜婢膝,不卑不亢,和而不同,这样才能赢得人心,赢得真正的尊重。
3、子曰:朝闻道,夕可死矣孔子说:“早晨听懂了人生理想,就算当晚要死也不妨。
”理想是人存于世上的一精神寄托,没有理想,人多一切活动可以说的都是盲目的,都是毫无计划的。
古今中外,对于理想可以说都是十分珍贵的。
影片《肖申克的救赎》中有这样的话hope is a good thing,maybe the best of thing ,正是有希望在指引,安迪才能在经过20年冤屈囚禁生活后安然从肖申克监狱成功逃脱,开始崭新的人生。
希望和人生价值是理想是明确人之所以为人,何以为人的重要导师。
孔子的这句话就是旨在强调理想的重要性。
每个人都要了解人生应该如何的理想。
了解人生的价值何在,可以依此而行,死而无憾。
这也是“守死善道”的意思。
同时这句话也深刻反映着孔子的生死观,显示孔子知生也知死,而这种贯穿生死的道,无异于他一再强调的仁。
孔子将人生的理想、对真理的追求都置于生死之上,可以说他的生命因为他的灵魂而闪光。
相对于周围相当一部分人来说,孔子的这种态度是难能可贵的,更是值得学习和反思的。
不少人认为只有获取知识拥有好的人生才是个人应该为之不懈奋斗的目标,也将之作为人生的理想,拥有这些只是为了活着,而孔子认为生命不是最终的归宿,而是一种媒介,人拥有生命就是为了明确自已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是为了汲取更多的真理和学问,是为了传到授业解惑,是为了将仁爱之道普度众生。
这就是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的根本。
这让我反思,作为大学生我的学习和探索的根本动因何在,是为了拥有一个好的人生还是为了汲取更多有用的东西来回报社会,创造生产力。
4、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孔子说:“君子关心的是德行,小人在乎的是产业。
君子关心的是规范,小人在乎的是利润。
”君子与小人对举,可以看出小人是为了产业而忽略德行,并且为了利润而不惜破坏规范。
反之,君子则以德行与规范为重。
换言之,小人处于“自我中心”阶段,君子则进到“人我互动”阶段,还须努力朝向“超越自我”阶段提升。
德行与产业,规范和利润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存在冲突的,如何取舍就是君子和小人之间的差别了。
是见利忘义还是恪守规范,是合法经营还是投机倒把,不仅仅实在古代,在当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也是十分敏感的问题。
众多资本家企业家在创业初期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时候可以说,很多都是在违法经营、投机取巧的,可以说,这会使财富迅速膨胀和积累,但是却有违社会功德,更是违背自己良心的。
5、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孔子说:“作为君子,就要努力在言语上谨慎迟钝,而在行动上敏捷有效。
”俗话说祸从口出,言多必有失,人在言语上应该严谨,不应图一时口舌之快,要经过深思熟虑后在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言论。
可以说,只有充分闪耀着智慧和思考的言论才是真正值得一说的,空洞的毫无价值和营养的话语只能谓之泛泛之谈,不经过深思熟虑贸然开口的人不是真正明智的人,是轻浮的,稳重有内涵的的人必然是字字珠玑,谨慎严谨,掷地有声。
但是,在行为上,和发表言论是相反的。
空洞的发表言论而观点,在付诸实践的时候却拖泥带水,这不是君子之道。
真正的大哲行动总是和思想、言论是同步的,甚至要优先与思想。
言必行行必果,行动敏捷有效,善于把握时机,注重实效这才是正确的行为之道。
6、孔子说:“不到他努力想懂而懂不了,我不去开导;不到他努力想说而说不出,我不去引发。
告诉他一个角落是如此,他不能随之联想到另外三个角落也是如此,我就不再多说了。
”这是孔子的教学态度,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直接向学生讲授真理不如积极启发和引导学生探索真理,掌握学的方法和兴趣,这样,学生掌握的就不仅仅是知识本身,而是能更好的掌握知识的方法,进而来获得更多的真理。
当然,学生个人的理解和领悟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个只会接受结果而不去思考,不能联系和发挥,不能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就是孔子所谓的朽木不可雕也,不是真心想要学习的,老师的教导也只能是对牛弹琴,徒劳无功,因此,对于这样的学生,孔子也不愿再继续启发。
做学问、学知识就是要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普遍真理来探索更多未知的科学,通过自己的挖掘和探索,辅之以老师的教导和启发,而不是机械的等待老师的灌输,在接受知识的态度上,要把盲目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索这才是作为大学生应该具有的学习观。
7、孔子说:“君子心胸光明开朗,小人经常愁眉苦脸。
”修养有成者,不论穷达顺逆,都因为走在人生正途上而充满自信与喜悦。
无志之人,即使富贵,也会“患得患失”,何况处于困境时?8、孔子说:“不是担任某一职位,就不去设想那个职位的业务。
”这句话的哲理更适用于管理学的实际操作中。
人们总是喜欢引用拿破仑的一句话:“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是我个人认为这是不恰当的。
在其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每个人应该踏踏实实的把现实的工作做好,做出成就,而不是好高骛远,空想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一些过高的目标。
新进职员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尽快融入新的工作环境中,如何做好本职工作,如果每天只是在想企业宏观政策的制定,战略规划的发展,如何把企业做大做强,这是很不切实际的。
每个人明确自己在组织中的地位和分工,各司其事,各尽其职,才能使组织结构高效正常运转,高层领导者、中层领导者、低层领导者如果职权混乱,交叉管理,组织机构必然是一团糟。
巨人集团的败落就验证了孔子这句话的真理。
身处软件开发的位置上却谋其他各种领域之政,盲目的搞多元性发展,结果必然是失败。
古话说“隔行如隔山”,实际上也是在阐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道理。
孔子的这个观点对于大学生的学习也有普遍的指导作用。
大学生,作为进入社会的过渡性角色,从本质上来讲还是学生,学生的本职就是学习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周围有不少同学在盲目的从事各种各样的社会兼职和社会活动,基本没有时间学习,表面上来看是在积累社会经验,但是实际上却是失去了进行知识储备和积累的机会,再多的实践经验没有良好的理论基础为依托必然是空中楼阁。
因此,作为学生,争取更多的机会学习还是重中之重。
总之:这是句话并不是最脍炙人口的,却都是对我有感悟的。
这些感悟很多可能都是不成熟的,甚至可能是不准确的,但也是我读完论语,学习了孔孟与儒家文化选修课的心得和体会,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篇二:论语名句赏析论语名句赏析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
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
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
这是讲个人修养问题。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
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3、子曰:“学而不思则闰;思而不学则殆。
”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说:“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
(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这段说的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刁,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
”这里借回答于贡的问话,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这一则是孔子的自述,讲的是学习态度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