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色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国绿色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国绿色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国绿色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需求越来越高,消费方式也日新月异,从而消费意识就越来越强,这就对环境问题有了新的认识,绿色消费自然而然地呈现在人们的眼前,中国绿色消费也在不断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发展的同时还有许多的不足和缺陷,本文从绿色消费的内涵入手,阐述了绿色消费的发展现状和意义,从企业、政府、消费者和产品市场等方面分析了绿色消费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绿色消费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

引言

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认识和不断深化,各种世界性环保组织纷纷崛起,如绿色和平组织、绿友会、地球之友等。倡导人们关注家园-----地球,拒绝消费污染环境的产品。于是在人们的衣、食、住、行、用等各个方面,绿色消费之风蔚然兴起,既然人们愿意接受绿色消费,各国企业从生产、生活到消费、流通等各个领域,清洁生产、绿色产品、绿色营销应运而生。一个以保护环境、节省资源为核心的“绿色运动”在全球范围内开展起来。

一、绿色消费的内涵及特征

最早对绿色消费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有关学者对生态导向的消费者的研究,研究的重点是勾画出关心环境保护的特殊人群的特征。

1.绿色消费的涵义

关于绿色消费的涵义有很多观点,其中 ,国际环保专家将绿色消费概括成5R原则:节约资源,减少污染(reduce);绿色生活,环保优先(reevaluate);重复使用,多次利用(reuse);分类回收,循环再生(recycle);保护自然,万物共存(rescue)。我们为,绿色消费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和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需要,按照可持续发展的需求,获得、使用、消耗或享用各种绿色产品和服务的行为或过程。可以看出“绿色消费”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消费领域中的全面体现,它不仅是一种消费行为,更是一种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的现代消费哲学、消费思想,所以,也可以称为“可持续消费”[1]。

我国消费者学会指出:“绿色消费不仅对绿色产品的消费,而且指对一切无害或少害于环境的消费[2]”。所谓绿色产品是指对无害或较少有害的产品的统称,它有三层含义:一是指这些产品的生产工艺、生产程不会破坏、污染环境(或对环境的破坏、污染较轻);二是指这些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或使用后不会破坏、污染环境(或对环境的破坏、污染较轻);三是指这些产品是没有被污染(或污染较轻)的产品.

2.绿色消费的特征

绿色消费是指以绿色、自然、和谐、健康为宗旨,有利于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的消费内容和方式。因此,绿色消费应具有以下特征

(1)健康、安全性

绿色产品本身就是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生产的,对人具有一定的安全性,能达到人们的健康标准,能满足人们在消费绿色产品过程中对安全的需求,所以绿色产品必须满足健康并且安全,才能有它的市场,才能被人们所接受,这是绿色产品和绿色消费的基本特征。

(2)生产、消费适度性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能源的利用应尽可能的减少,适度的节约能源,做到生产的适度性;而公众在对自己所购买的产品应适度的应用,应达到节约和环保的要求,且尽量在消费中满足自身基本生存和需要,做到消费的适度性。

(3)公平性

公平性消费指的是,代际公平消费和代内公平消费。绿色消费的代际公平消费主要指当代人在发展和消费的同时,应努力做到使后代人有与自己同等的发展机会。当代人不能片面地和自私地追

求今世的发展与消费而剥夺后代人本应享受的同等发展与消费机会。在能源一定的情况下,如果当代人过度地消费能源,就会使后代人无从消费,不能享受与当代人同等的消费机会,所以,绿色消费要求既要实现代际公平消费又要实现代内公平消费,做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可持续性

可持续性消费是指,消费者在消费的过程中要注重资源的承受能力,要与其相适应,做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不能偏重一方而忽视另一方。人们在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满足的情况下,会要求更高层次的消费需求,也就是绿色消费,对自身和社会都有益处的生态消费。我国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消费承受能力逐渐增强,所以更应该大力发展绿色消费,使经济、社会健康绿色地发展,使人们真正体会到绿色消费带来的好处。

二、我国绿色消费发展现状及发展意义

1.发展现状

中国的绿色消费兴起的较晚,不过也在逐步形成和完善。“九五"期间,我国制定并开始实施《中国跨世绿色工程计划》;1999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等6个部门启动了以开辟绿色通道、培育绿色市场、提倡绿色消费为主要内容的“三绿工程”;“十五”计划也提出“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2001年,中国消费者协会适时地将“绿色消费"确定为该年的消费主题,有力地促进了绿色消费观念的普及,这个主题将贯穿于整个21世纪。“中国消费者协会于2001年3月至6月在全国进行的“千万个绿色消费志愿者在行动”的大型调查活动结果显示:95%以上消费者认可和支持绿色消费。对全国36个副省级以上的城市的调查也表明:98.9%的消费者愿意为推动绿色消费而尽力;97%以上的消费者愿意将垃圾分类投入,并进行节约用水;97.4%的受调查者愿意选择绿色家居和环保装修,支持发展公共交通,拒绝野生动物制品;有95%的人赞同尽量不用塑料袋、一次性筷子和餐具。绿色消费的氛围在中国也开始形成[3]”。国家“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目标,具体措施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温家宝总理在关于制定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建议的说明中明确提出:“着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物质消耗、保护生态环境,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拓展消费领域,优化消费结构,"在新的五年发展规划中,对合理利用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与措施。2005年,中国消费者协会又将“健康·维权"确定为消费主题[4]。根据规划,进行消费科学知识教育和先进消费文化教育。提升生活消费质量,成为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同年8月,国家发改委、中央文明办、中央电视台联合国内众多媒体及各大网站,推出“全民节约共同行动’’大型宣传活动,旨在促进全民节约能源,全面建设节约型社会:2006年1月,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联合发文,要求“不得以缓解交通拥堵等为由,专门对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采取交通管理限制措施”,为小排量汽车全面解禁。随着绿色消费文化的不断推广,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绿色消费的理念也在逐步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同;“2006年10月财政部、国家环保总局联合颁布了‘关于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和‘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清单’,即中国第一份政府绿色采购清单[5]”。这是我国建立可持续消费模式,从而推进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制度与政策上的突破;为贯彻国务院领导“提倡节约,重视环保,反对商品过度包装”的批示精神,国家发改委、中央宣传部、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国家环保总局2007年联合发布《关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反对商品过度包装的通知》,要求加大力度遏制商品过度包装。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并深刻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强调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努力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程度。这对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在我国的研究和实践有着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2.发展的意义

(1)绿色消费有利于生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国际社会各国普遍的战略选择和价值观念,它的核心内就是在协调好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下,提高人的生活,缓解人与自然的矛盾和冲突,绿色消费模式不仅是可持续发展的

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能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它要求改变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特征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以提高经济活动中的效益,节约资源和减少废物,这可以在真正的意义上实现经济的可持续性;绿色消费模式极力倡导消费公平,并将其视为环境保护得以实现的机制和目标,要求地球上所有人、地区、国家真正实现权利与地位的平等与公正,要求人们在消费过程中力行节俭,杜绝浪费,适可而止,不过度或不足,要求人们在消费中以提高人的整体素质为目标,这些对促进人的发展、实现全球秩序的稳定与和谐意义重大,亦可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2)绿色消费有利于人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从而有利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马克思指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费得里科·马歇尔也曾指出:“人既是发展的第一主角,又是发展的最终目标。[6]”所谓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指“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才能”。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把“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作为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本质的体现,是人类发展到高度文明的一种反映。绿色消费是人们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的理性选择,同时,对自然与环境树立起的深重责任感和意识又可促使人们更广泛地接受并实践绿色消费生活模式,二者是协调并进、共同发展的关系。因此,绿色消费又可促进人们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有利于人的精神境界的全面提升,因而有利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3)绿色消费有利于实现社会的文明进步。

在当今社会工业技术在极大地增强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控制的同时,也由于某些不正当的应用而造成了对自然界相当程度的破坏。在一定意义上讲,工业化的成就是以资源的牺牲和环境的破坏为代价而换取的。时代呼唤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共存共荣的新文明—- 生态文明的诞生。生态文明是建立在人类文明发展史的墓础上,以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为中心的一种新的文明。它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不断克服改造过程中的负面效应,积极改善和优化人的关系,建设健康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成果的总和[7]”。

(4)是社会文明在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领域的扩展和延伸,是社会文明的生态表现。

它继承和发扬了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长处,以人类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为中心,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特征,强调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从自然界的权利和价值出发,以人类与生物圈的共存为价值取向发展生产力,从人类自我中心转向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相互作用为中心,其核心是基于新的价值观念的人类经济社会生活方式的重建,这种重建的目标是实现传统经济理性对社会与生态理性的服从。

三、我国绿色消费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绿色消费起步较晚,发展现状还不容乐观,在企业,政府及消费者方面都存在着很多问题。

1.企业方面存在的问题

(1)开发力度不足,提供绿色产品的动力不足.

生产决定消费,要实现绿色消费首先要有绿色产品的生产。由于绿色产品的开发难度大、成本高风险大、获利不确定,如果没有政府的扶持,一方面,由于外溢的收益无法内化,另一方面,与非绿色产品生产的企业竞争不公平,必然使企业选择绿色产品生产、营销的动力不足。此外,我国企业目前普遍缺乏对绿色产品发展前景的深刻认识,很多企业仍然重视短期收效快、经济效益大、能迅速为企业带来利润的一般产品的开发,而轻视长期前景好、眼前投资高、能长久增加社会效益的绿色产品的生产与开发,从而使制造商提供的绿色产品非常有限。

(2)绿色产品价格偏高

绿色产品价格偏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绿色成本较高,而绿色成本高的原因主要因为它要求企业从技术的选择、产品的设计、材料的选择、包装方式的采用、运输仓储方式的选用、废弃物的处理,直到产品消费过程都必须注意对环境的影响,做到安全、卫生、无公害。在这一过程中,企业

生产绿色产品一般要比生产传统产品多支付成本费用。因此绿色产品的成本较高,售价也比一般产品高出3096~100%,这就会直接制约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3)绿色产品制造业未形成规模,生产管理水平落后

在我国,绿色产品的生产管理水平还很落后,以至于我国绿色产品企业管理不善,绿色产品生产数量尚少且质量也存在问题,也直接影响了我国绿色产品制造业整体的发展,与国际水平的差非常大。西方发达国家大量使用高科技,形成了庞大的绿色产品制造市场。而我国的绿色产品制造业还未形成规模,产品结构单调,分布结构不均衡,技术落后,根本无法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据有关调查,目前各大城市中的商场、超市,绿色产品的上架率不超过10%[8]”。所以,要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加强绿色生产的管理,才能提供丰富多彩的绿色消费品。

(4)对绿色产品的市场调研不足,宣传不到位,营销手段滞后

目前虽然很多有发展眼光的企业看到了绿色产业的先机,也致力于对绿色产品的研究与开发,期望在竞争中以“绿色”制胜,但在具体操作中由于对绿色产品缺乏深入细致的调研,对绿色产品目前的市场份额、市场需求、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和支付能力等未作调查、细分,盲目开发,使一些绿色产品的生产脱离实际而难于畅销。另外,很多企业对绿色产品的宣传不到位,要么宣传不够,使消费者难以认识并消费其产品;要么过分渲染,夸大其词,使消费者不敢相信其产品;还有的企业在宣传中假冒绿色产品,谎报绿色指标,使消费者对绿色商品失去信任。“我国绿色产品的经营大多处于一种分散经营的状态,缺乏专业的绿色产品经销商。绿色产品的销售渠道也不开阔,相当一部分绿色产品是通过厂家直销或展销会、订货会进行销售,还有一部分甚至是依靠政府强制推行。而在销售现场,绿色产品往往分散在普通产品之中,很少有专柜或专营商场,这就给消费者识别和优先购买绿色产品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2.政府方面存在的不足

(1)政府对环保工作缺乏明确的考核制度

继三次环保大会之后,我国有关部门颁布实施了《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五部专门的环境保护法律以及《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等20多项环境保护行政法规,地方政府也颁布了许多地方环境保护法规和地方环境标准,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与此同时,政府积极制订并完善“绿色标志[9]”制度,促进了绿色市场营销在各行业的实施。但由于对政府的环保工作缺乏明确的考核制度,以及地方保护主义盛行、法制观念淡薄等原因,使我国绿色消费工作的开展十分艰巨。

(2)绿色教育力度不足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消费品日益丰富,人们的选择逐渐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只是让消费者依照自己的喜好和市场的自发作用很难建立起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偏好,而这就需要政府、企业及有关部门进行一系列的绿色环保教育,让人们认识到绿色消费不仅仅是对生态环境有好处,而对个人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学习中。目前我国绿色教育的力度还不够,形式也比较单一且不具有普遍性,使很多消费者认识不到绿色消费的重要性,也对绿色产品本身也缺乏了解,以至于分辨不出绿色产品与普通产品。

(3)政府在绿色消费相关政策的制定上缺乏力度

首先,从我国目前绿色产业发展状况来看,虽然政府重视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源头——生产者的治理,但治理措施尚不完善、力度不够,有些引发环境破坏的行为仍是治理盲点。其次,我国绿色产品生产尽管尚处于起步阶段,绿色产业十分幼小,但仍然缺乏对幼小产业保护的政策体系,要求它按市场规律的要求与非绿色产品展开竞争,从而形成不利于绿色产品生产、消费的替代效应。第三,由于对绿色产业的社会效应、经济效应、个人消费效应的认识脱节,使政府、企业、消费者在绿色产业中的角色模糊,进而诱发绿色消费动力基础脆弱。最后,政府对绿色产品的标准、绿色产品认证、市场监督缺乏专门的、具有针对性的监管制度与专业技能,难以消除人们对绿色产品的疑虑。

3.消费者方面存在的制约

(1)消费者收入水平低的制约

绿色产品价格偏高,所以要求绿色产品的消费者也应有相应的经济收入,人们只有在基本需求到满足的情况下才会去实现更高的消费需求,所以要实现绿色消费的普及,也需要消费者的收入提高到一定的水平,而我国大部分消费者都处于较低或中等收入水平,难以满足对绿色产品的消费,即便可以偶尔消费,也不能长期消费,所以实现绿色消费受到消费者低收入水平的制约。

(2)绿色消费观念还未深入人心

我国公众绿色消费已经起步,但仍处于初级阶段,绿色认知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绿色产品相关知识和性能优势也有待提高。国际学术界把欧美人的环境意识定为“自然保护型”,日本人的环境意识称为“反公害型",中国的研究人员把中国人的环境意识归为“自我保护型"[10]。这就是说,目前中国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还仅仅局限于自己生活的空间,其环境意识和绿色消费意识还停留在初级水平。

(3)绿色消费行为不够成熟,消费仍然比较盲目

由于绿色消费观念还未深入人心,消费者对绿色消费概念的理解只停留在字面,不够全面,也不够成熟,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消费还没有形成主动的选择,对绿色产品的判别方式不够科学,造成绿色消费行为不成熟,消费仍然比较盲目。

4.产品市场方面存在的障碍

(1)绿色产品入市难

在绿色食品领域,目前要申请“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农副产品只能是经过规模化批量生产出来的产品。对于其他一些中小型无公害蔬菜基地和农民自己生产的无化肥无农药的蔬菜,国家还没有相应的标准来衡量、规范这些产品,消费者购买时没有有效的标志来鉴别,工商部门要打击假冒的“无公害食品”也无法可依。

(2)绿色产品流通不畅

目前在我国,绿色产品流通中还存在一些不必要的关卡、收费,运输中缺乏统一标志和标准,在途污染时有发生;全国尚未建立从批发到零售的绿色产品流通网络体系;绿色产品的专营商店、绿色食品和蔬菜专门摊位、绿色产品连锁店在市场上很少见甚至是空白,尚未举办影响力较大的绿色产品的展销和贸易活动。

(3)绿色市场秩序混乱

尽管我国先后建立了一系列以我国国情为基础,多层次、广覆盖的绿色商品体系,但是绿色市场仍然相当的不规范。一是许多产品没有统一的绿色检验认证标准、认证制度,导致绿色市场鱼目混珠,许多标榜“绿色"的产品并不具备绿色的效用,使消费者权益屡屡受损,从而失去了购买绿色产品的信心。二是仍有大量企业在利润最大化的动机驱使之下,利用许多消费者环保知识的贫乏,大量生产、经营非绿色产品,以其投入少的价格优势和片面优点诱导消费者,使绿色产品与非绿色产品处于一种不公平的竞争环境之中。

四、解决的对策

在促进循环经济和扩大消费需求的双重政策导向下,鼓励绿色消费应当成为必然之举。

1.解决企业方面存在的问题

(1)加大开发力度,提高绿色产品竞争力。传统观念认为人类所需的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导致不少企业只注重短期经济效益而不顾环境效益,认为对环境高投资是无谓地增加生产经营成本,加重企业负担,得不偿失。事实并非如此。实施绿色营销的企业,环境投资应作为成本计入绿色产品价值,从而可以获得比经营同类型非绿色产品更高的利润。企业要充分熟悉到增加环保投入,不是企业多余的负担,而是企业节能降耗、拓展市场、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前瞻性投资。绿色产品的开发是绿色营销的支撑点,面对大量的商机,企业要从市场需求出发,及时开发绿色产品。生产绿色产品要使用无公害、易分解的新能源、新资源;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节能降耗;要力求资源的回收再生,提高资源利用率;还要考虑产品的使用安全与使用后的废弃物无环境污染。

(2)激励企业开发绿色技术,价低绿色产品成本。

绿色产品生产成本更高的一个原因在于生产技术方面。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生产传统产品往

往成本更低,企业没有动力和压力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去开发绿色生产技术。当实行政府绿色采购后,政府强制执行绿色标准,如果企业产品达不到标准,就意味着将失去政府采购市场。由于政府工作报告采购的份额和利润相当可观,企业绝不会轻易放弃,因此交面临着巨大的开发压力。企业被迫加大科研投入,开发出新的绿色技术并应用于生产,生产出绿色产品,同时,绿色技术的开发利用,常常会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产品性能,使得绿色产品的竞争能力比传统产品更强,从而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发达国家的政府绿色采购实践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许多国家实行绿色采购后,企业很快开发出绿色生产技术,并使产品生产成本更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90年代中期,美国联邦政府开始要求其采购的计算设备应符合“能源之星”标准,因为联邦政府对计算机的采购量占世界市场的7%,其IT预算达600亿美元,生产商争先恐后地开发出绿色生产技术,很快生产出节能计算机,并使其生产成本更低,到2005年为止,美国生产的80%的计算机,95%的显示器,99%的打印机符合“能源之星”要求[11]。又如:有学者对美国10个是路板印刷生产商的研究中发现,生产商进行的33个主要改进中,有13个是出于污染控制目的,这13个中有12个降低了生产成本,8个改进了产品质量,5个提高了产品性能[12]。

(3)合理制定绿色价格

绿色价格是指附加了开发绿色产品的知识、劳动和物质投入而高于传统产品价格的价格。绿色价格的制定要树立“环境有偿使用”的新观念,要合理考虑人们求新、求异、崇尚自然的心理因素。在国际市场上,绿色商品的定价要以有利于增强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和提高商品的绿色形象度为基本指导思想,主要实行新产品定价策略。在国内市场上,绿色产品的价格定位则必须面向大众消费者,与同类产品的比价要力求保持基本平衡。可灵活采用目标价格策略、心理定价策略和满意定价策略。

(4)努力提高生产管理水平,使绿色产品生产达到规模经济

合理吸收发达国家先进的生产管理水平,同时总结自身特点走出一条高效的生产管理之路。依托绿色资源优势,以绿色项目建设为载体,招商引资为重点,通过引进资金,兴办绿色品加工企业,并通过抓好绿色产品质量体系建设牞做好扶强龙头企业和壮大特色产业等配套服务,不断提高绿色产品附加值,有效促进了产业业增效、企业增收。

(5)进行市场调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营销

首先,选择和调研目标市场:在全球市场细分的基础上,选择企业所要进入的目标市场,调查目标市场的供求及竞争者的策略,特别是环境标准、环保法规、ISO14000推行情况、绿色标志制度、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等情况。其次,大力进行绿色宣传.要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和宣传方式,积极传播环境保护和绿色消费知识,积极引导广大消费者由自身扩展到自然生态环境及整个社会范围,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要突出宣传风格上的绿色格调,多展示安详的田园风光,美丽的自然景观,绿色的生活风情和纯净的心理感觉,激发全社会性的绿色消费欲望;绿色渠道的通畅是成功实施绿色营销的关键。最后,选择绿色渠道,要注意选择在消费者心中具有良好绿色信誉的中间商,以便维护绿色产品的形象;要以回归自然的装饰为标志来设立绿色产品专营机构或专柜,便于消费者识别和购买;要合理设置供应配送中心和简化供应配送系统及环节;要建立全面覆盖的销售网络,不断提高绿色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还要在选择经销商时注意该经销商所经营的非绿色商品与绿色商品的相互补充性和非排斥、非竞争性,谋求中间商对绿色产品的虔心推销。

2.解决政府方面存在的不足

(1)建立明确的考核制度

各国政府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常常是立法先行。德国早在1792年就制定了《废物处理法》。美国则在1976年制定了《固体废弃物处理法》。早期的法律一般强调废弃物排放后的末端处理,随后发展为全程治理,最后逐步完善为系统立体化防范与治理。日本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循环经济立法最全面的国家,所制订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力法规体系可以大小分为三个层面:在根基层面上是一部基本法,即《促进建立循环社基本法》;在主体层面上有2部综合性法律,分别是《固定废弃物管理和公共清洁性》和《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法》,在分枝层面上则5部具体法律法规,分别是《促进容器与包装分类加收法》、《家用电器回收法》、《建筑及材料回收法》、《食品回收法》及《绿

色采购法》,立法的目标是建立一个资源“循环型社会”。如此便从三个层面构造出一个立体交叉的法规体系,为循环经济和绿色消费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社会大环境。

(2)加大绿色教育力度

宣传教育工作要突出重点、面向公众、贴近生活,以开展绿色创建活动为载体,不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发挥绿色宣传教育的先导、基础、监督、推进的职能,形成了有利于绿色事业发展的舆论氛围,使公众参与绿色公益活动机制,提升宣传教育的能力。

(3)制定相关的绿色消费政策

首先,政府应重视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源头——生产者的治理,完善治理措施、加大力度,努力解决引发环境破坏的行为是治理的盲点。其次,建立健全对幼小产业保护的政策体系。在与非绿色产品展开竞争时,政府应给以适当的政策倾斜,从而形成有利于绿色产品生产、消费。最后,政府对绿色产品的标准、绿色产品认证、市场监督要与有专门的、具有针对性的监管制度与专业技能,消除人们对绿色产品的疑虑。许多国家都制订了有关资源回收和再制品化政策,但是,如果只停留在这一步,资源循环性的利用是会成功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循环经济能否发展起来,取决于再生产品能否卖出去。然而,受再生技术和其他方因素的制约,与传统制成品相比,再生产品的生产成本和售价都有较高,使得它在市场信息竞争中牌劣势。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国家的绿色采购政策是通过“绿色资源购买法”来体现的,它以政府的购买力为依托,通过签订优先采购资源再生产品的合同,来引导和支持企业家对环境的保护。通常一个国家的政府采购规模都较大,在日本国家公共部门的支出约占国内总支出的20%[13]。的如此巨大的购买力向再生产品倾斜,对资源再生产来说,无疑是最直接有效的支持,从而可以使得资源再生产业在相对不利的市场环境中获得成长。

3.解决消费者方面存在的制约

要实现绿色消费的普及,也需要消费者的收入提高到一定的水平,所以要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此外还要提高绿色消费意识:首先要"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其次是"加强绿色消费知识的教育"。因此,社会各界必须大力宣传绿色消费观念,使之深入人心。政府、学校、媒体、民间组织应自觉承担起对全民进行绿色教育的责任,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方式进行教育、培训,以提高全民的环境知识水平,增强全社会的绿色意识。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曾指出:"一切需求的最终调解者是消费者的需求"。因此,公众应积极响应绿色消费、绿色选择、节能减排等环保倡议,切实转变消费观念,避免和抵制盲目消费、铺张浪费、有害消费等不良消费行为。引导消费者对绿色消费概念,进行全面,深入,成熟的理解。使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消费形成主动的选择,能够采用科学方式判断绿色产品,使绿色消费行为成熟,消费不盲目。

4.解决产品市场方面存在的障碍

(1)在绿色产品领域,对于一些中小型企业,国家要有相应的标准来衡量、规范这些产品,消费者购买时有效的标志来鉴别,工商部门打击假冒的“绿色产品”有法可依。

(2)绿色产品流通中的关卡、收费,运输中要有统一标志和标准,在途中避免污染发生;全国建立从批发到零售的绿色产品流通网络体系;绿色产品的专营商店、绿色产品专门摊位、绿色产品连锁店,举办影响力较大的绿色产品的展销和贸易活动。

(3)以我国国情为基础建立多层次、广覆盖的绿色商品体系,规范绿色市场。统一绿色检验认证标准、认证制度。促进企业营销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推进企业有效地实施绿色营销,政府必须强化宏观调控职能。一是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绿色法规。对有关自然资源保护、环境污染防治和环保行政等方面现有的30多部法律法规,要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参照国际惯例,适时进行修订;对立法体系上还存在着的相当数量的空白要尽快予以填补和完善;对环境执法要加强监督检查。二是要真正把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实行资源核算制度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三是要建立绿色产业及绿色产品的行政管理机构,对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实行统一归口管理,建议把环保目标责任制与经济目标责任制合为一体,以绿色国民生产总值来考核各级领导的业绩。四是要完善绿色奖励政策,切实落实“三废”综合利用企业和环保产业的优惠政策,绿色企业可享有减免税、优惠贷款、加速折旧、发行绿色债券等权利,对因治理污染而影响经济效益的企业政府应适当给予绿色补贴。最后,还要加强对发放“绿色标志”和实施绿色营销的管

理,严厉打击绿色产品的假冒行为,保证绿色产品和产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嗣俊,高红岩等译.环境营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03

[2]易武.生态文明论[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05

[3]周发明.市场营销学[M].湖南: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05

[4]戴星翼.走向绿色的发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09.

[5]王方华.绿色营销[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05.04.

[6]GrahamVickeryandMariaIarrera,SummaryoftheEnvironmentIndustryExpertMeeting,in,The Environ

mentIndustry:theWashingtonMeeting,byOECD,1996,pp7~24.

[7]俞文钊,陆剑清,李成彦.市场营销心理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05

[8]江华.消费者行为学(修订第二版)[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02

[9]王生辉.消费者行为分析与实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03 .

[10]赵弘志,绿色经济发展与治理[J]. 消费导刊,2007.01

[11]Pearce.D.W.andWarford.J.J.:Worldwithoutend:economics,environment,andsustainablede ,

velopment.PublishedbyOxfordUniversityPress,Inc.2006.

[12]魏锋.绿色壁垒攻略[M].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

[13]OECD:TheGlobalEnvironmentalGoodsandServicesIndustry,2003.

Green consumption in China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Author:

(Sha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anzhong 72300x,Shaanxi)

Tutor:Yang

[Abstract] With the lives of our people to live more comfortably into the well-off, the new consumer demand so that consumers will pay more attention to good health and more concerned about the environment for the survival of humanity. Advocating "green consumption" is not only to adapt to this change, but also the guidance to consumers.

[Key words]Green consumption Circular Econom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姓名:王景专业:13级国际商务2班学号:20132201032044 浅谈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2009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继续在高位运行,经济增长速度加快,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特别是投资和出口增长速度仍然很快,消费品价格上涨显著,资产价格高位持续攀升,资源、环境的压力加大等表现,说明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趋于过热。在当前动荡不定的国际经济和金融形势下,既要看到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好的一面,也要看到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和问题。 一、当前我国经济的主要问题 (一)通货膨胀压力明显偏大 目前,中国CPI涨幅虽有所回落但仍在上涨,而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处于历史高位,价格上涨的压力尚未根本缓解。同时,一些地区和行业增长速度出现回落,保持经济继续平稳较快发展的压力凸显。物价上升的性质比较复杂,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相交织,短周期和长周期相交织,国内国外因素相交织,总量膨胀和结构转型相交织。 (二)投资过热,消费相对不足 2003年以来,我国每年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率都在25%左右,资本形成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40%,而最终消费支出的比重则从2001年的59.8%逐年下降到2006年的50.0%。这几年,我国政府对投资实行有保有压,并强调扩大内需,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投资增长一再反弹,内需扩大相对乏力,2007年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9%。投资持续过快增长,将来又会变成生产能力,有可能使得1997年开始出现的产生过剩问题重复出现。近几年,我国不仅投资增长过快,而且经常在一段时间集中在少数几个产业。2003年、2004年、2005年投资集中在房地产、汽车和建材等产业,2006年投资集中在化工产业,出现了一波波的投资“潮涌现象”。 (三)流动性过剩 当前,流动性过剩已成为中国经济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所谓“流动性过剩”,通常指经济层面资金充裕,银行信贷投放冲动较强。流动性过剩使经济从过快向过热转化。流通中的货币超过了实际需求,其结果必然导致物价的上涨,过剩的流动性冲击的不仅仅是消费品价格,生产资料价格、商品价格和资产价格等同样也会受到冲击,结构性通胀得不到有效控制,就可能转化为全面通胀,商业银行信贷、财务风险逐步集聚,隐含较大金融风险。流动性过剩引起的社会财富的重新分配,十分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楼价的上涨,严重损害了国民的福利;股市产生的财富再分配,加剧财富占有的不公;随着紧缩政策的实施,会对居民就业和收入产生消极影响。 二、经济问题对策的思考 (一)政府对付消费物价指数持续上升的长期对策 首先,应该是建立价格基金,对低收入阶层发放物价补贴。其次,要大力促进短缺农产品供给的增长,抑制农产品价格过快增长;要增加对中低收入群体的补贴。在当前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拉大的背景下,不同收入水平的人对通胀率的感觉也明显不同,承受能力则更不同。三是严格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引导公众全面客观看待和分析物价上涨的形势,以稳定通胀预期。四是抑制公共服务品

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要点

中国出入境旅游市场分析 【摘要】: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国民收入水平的迅速提高,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国潜力巨大的出境旅游市场已引起全球瞩目,但是入境旅游市场却持续低迷,出境旅游这一高额利润市场也受到国内外旅行社的普遍关注。本文采用市场学中的消费者行为理论对中国出入境旅游市场现状的分析,揭示我国旅游贸易逆差的原因,以及入境旅游市场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个人建议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 出境旅游入境旅游旅游逆差 旅游业是为满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产生的食、行、游、住、购、娱等需求,提供相关旅游产品与服务为主的复合性产业,主要包括:观光产业、度假产、康体产业,商务产业、文化产业、娱乐产业、教育产业等等。而在一定条件下商业、餐饮业、旅游地产业等产业也由于本身具有重要特色而会归入其范围内。因而,旅游业可说是一种无烟产业,优势明显。 在当今时代,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解决就业,帮助扶贫开发方面成效显著,产业不断提高。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的中国旅游业对社会经济的拉动、社会就业的带动、以及对文化的提升与环境的改善作用也日益显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我国旅游人数逐年增长,旅游资源日益丰富,旅游市场日趋完善。在中国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的现象之下我们来看一下中国出入境旅游业发展的分析。 一、我国出入境游客数量状况 据国家旅游局发布的《2013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32.6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3%。全国国内旅游收入26276.12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5.7%。入境旅游人数12907.78万人次,比上年下降 2.5%。其中:外国人2629.03万人次,下降 3.3%;香港同胞7688.46万人次,下降2.3%;澳门同胞207 4.03万人次,下降2.0%;台湾同胞516.25万人次,下降3.3%。中国国家旅游局3日宣布,截至2014年11月,中国内地公民当年出境游首破1亿人次。 从旅游局发布的数据来看,我国旅游市场中出入境游客数量分布不均,我国入境旅游市场处于低迷状态,出境旅游市场则发展良好,这就造成了我国旅游业的贸易逆差,近几年来我国旅游业贸易逆差持续增大,据有关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旅游业境外消费1020亿美元,贸易逆差519亿美元;2013年境外消费1287亿美元,贸易逆差769亿美元;2014年前6个月境外消费700亿美元,逆差470亿美元,预计2014年贸易逆差会超过1000亿美元。 二、出现旅游贸易逆差持续增长的原因

【精品】国际会展业的发展现状、特点及其对中国的借鉴

国际会展业的发展现状、特点及其对中国的借鉴 摘要:会展业是一种能够同时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的绿色行业,目前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置《是试行业发展历史最为悠久,水平最为发迭的地区。本文通过对圊斥畚展业发展现状、特点、经验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并结合中国国内该行业的栾际情况,提出加快中国会展业发展的对策思考。 会展业,又称会展经济,是一种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会议、展览或展销,以获取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经济行为。 会展经济是一种客观存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自18世纪中叶首届世界博览会在英国成功举办以来,会展业得到迅速发展并成为一个新兴的产业,被世界各国所重视。目前,会展业已发展到相当的水平,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贸易往来、技术交流、信息沟通、经济合作及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一、国际会展业发展的现状 会展经济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是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一般认为,会展对经济波动具有较强的抵御能力。在世界经济经历的四次经济大危机中,会展经济也历经创伤,但同其他营销方式相比,它对经济波动的承受力更强。根据《美国贸易展览周刊》(Tradeshow week)统计资料显示,在全球经挤发展缓慢的情况下,贸易展览一直以良好的势头发展.其发展势头大大快于GDP的增长,这也是会展业成为举世瞩目的一大产业的原因之一。 从整体上看,国际会展业当前的发展水平与发展格局同世界经济发展总体状况是基本一致的。大多数发达国家拥有开展会展活动的良好基础,办展经验丰富、品牌展会众多,会展业竞争力强;在发展中国家,会展业则在宏观管理体制和微观运作机制上都明显落后,产业缺乏国际竞争力。然而,随着世界新经济秩序的逐步建立和各国科技水平的普遍提高,国际会展业将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 1、展会内容专业化 由于专业展览会能够集中反映某个行业或其相关行业的整体状况,并具有更强的市场功能,因而从产生之日起就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专业化是会展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为只有具有明确的展览主题和市场定位,展览会才对参展商或与会者有足够的吸引力。 2.项目运作国际化 这里的项目是指具体的会议或展览活动,其运作的国际化主要表现

中国第一家旅行社的历史

陈光甫与中国第一家旅行社 2009-08-28 16:52:12 来源:档案春秋记者:童然星进行评论中国旅行社业务大发展 中国旅行社业务发展最迅速的阶段是1931年至1937年,陆续增设的分社和办事处达45所,其拓展有一特点,即与国内新开辟的交通线相同步。中国旅行社的业务范围非常广泛,既办客运,又办货运;既办招待所、旅馆、饭店,又代办火车上的餐饮;既组织国内旅游,又组织国外观光;既代办出国手续,又发行旅行支票;既设立旅行社游览团体,又直接投资开发景点;并牢牢抓住大型会议的机会开展业务。 组织旅行游览是中旅的主要业务,社内专设游览部,每年春季与铁路局协商特开游杭专列,并适时组织海宁观潮、惠山游湖、超山探梅、富江揽胜及游览各地名胜古迹,其中行程较长的如1933年招待爪哇华侨实业考察团游京沪,1937年组织的赣、闽、湘、桂、粤五省旅行团,都深得社会人士的欢迎。1935年8月起,中旅还主办了一种旨在营造集体旅游氛围、领略祖国名胜风光的经常性旅游团体——“中旅社旅游团”,凡参加者可以得到各种优惠,并在总社辟有专室供团员聚会、消闲、联络感情,到1937年春,团员人数已从初创时的150人增加到900人。 1929年杭州举行首届西湖博览会,盛况空前。中旅从香港、南京、天津等地组织团体赴杭参观,还特别编辑《西子湖》一书散发。此后如1933年在青岛举行的华北运动会,1934年在上海举行的中华基督教青年会第十二届全国大会,1935年在上海举行的第六届全国运动会等多次重要会议上,都能看到中旅的身影。 1926年暮春,中旅首次办理赴日本观樱团。此后,海外市场不断开拓。从1933年起,每年组织中国伊斯兰教信徒赴麦加朝圣团;1936年中国参加柏林第11届奥运会的代表团及参观团的出国手续、票务及行前指导等亦由中旅办理。仅1931年春与日本国际观光局合作,中旅就接待了日本游览团体计20余批,参加者3000余人。 严格管理与宣传教育 中国旅行社有着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独到的宣传教育方法。陈光甫曾对旅行社人员说:“吾人经营斯业,宗旨在辅助工商服务社会,平时待人接物宜谦恭有礼,持躬律己宜自强不息,务求旅客之欢心,博社会之好感,庶几无负创业初衷。”他要求对顾客要笑脸相迎,衣着整齐。对员工一律招考录用,通过培训、实习,达到一定水平后才安排工作,工作后先在各部门轮流循环工作,多年后便成为多面手。至于人员的升降,一律以才能学识为标准,学历仅作参考,

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说,自1978年中国经济开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持续高速发展,让全世界瞩目。中国经济增长成为世界第2大经济体。中国现在持有2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并已成为第一大贸易国和外国直接投资目的地。但中国的经济模式却存在很大的弊端。 曾有学者说,中国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也是最没有效率的经济体。现在,我就以下的三方面来谈我国的经济。 一、关于中国的经济总量 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在全球的地位不容忽视,但是,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投资海外并不多,我们的经济实力即经济总量就基本等于我国的GDP。有些人说,我国国民收入已经进入上中等国家行列。表面上,中国的平均工资也一直在增长,可是,为什么我们国家的人民大都还是很贫穷。那是因为大部份流向了少数人。而他们的财富大都是来自于行政审批、金融腐败、公共资金流失、土地收益流失、垄断行业收入。 再者,中国GDP的增长,也带来了生态环境的破坏,资源榨取性的过度消耗、以及廉价劳动力的财富榨取。中国经济在带动整个世界经济的同时,却唯独牺牲了中国人民的福利,不仅是牺牲了这一代人的福利,更掏空了子孙后代的资源和环境基础。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污染者之一。空气和水的污染物浓度损害了人身健康、也造成了农业收成的损失。有三分之二的中国人呼吸着不达标的空气。对于中国目前所面临的生态环境窘境,环保总局页承认:中国45种主要矿产15年后剩下6种,5年以后70%以上的石油依赖进口。可谁知,10多年前,中国还是一个完全的石油出口国。 二、中国的外贸实力 从很多数字来看,中国外贸额度很大,位于世界“三甲”之列。但综合考虑外资对外贸的贡献等因素,中国外贸在世界上的位次也要后移。 出口产品结构是衡量一个国家外贸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国外贸数量虽位居世界前列,但出口产品结构却相对落后。中国主要依靠制造业的出口来支撑经济发展,出口产品主要是缺乏技术含量的低级加工产品,如玩具业、制鞋业与纺织业,凭藉的优势是廉价的中国劳动力。这都是牺牲国人利益换来的,如果中国经济不能实现转型和提高效益,生产越多,中国人就被剥削得越厉害。美国苹果公司和英国金融时报先后来中国的“富士康”调查显示,富士康打工者每天工作15小时以上,月工资不足50美元,还不到美国同类工人2小时的工资。是这点儿工资,还经常不能按时拿到。有人或许会说,我们中国最多就的就是人。可是,现如今我国正在快速的迈入老龄化社会。另一方面,据联合国的数据报告,我国的出生率已经连续几年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这样会直接导致劳动力的下降。且许多的学者认为,如果我国再不采取有效的措施,那么,我国就会“未富先老”。 可见,我国虽是一个贸易大国,但是一个在相当程度上依赖外国资金和技术的贸易大国,而不是一个贸易强国。中国的外贸质量仍然处于发展中国家的水平。 三、外汇储备 一定程度上外汇储备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财富。到2006年底,中国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而一个国家的外汇财富储量不仅包括官方的,还包括民

国际国内会展业发展现状趋势

国际国内会展业发展现状趋势 国际会展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199会展业又称会展经济,是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会议、展览或展览,获得直接或间接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经济行为。会展经济是客观存在的,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自18世纪中叶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在英国成功举办以来,会展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一个新兴产业,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目前,会展业已经发展到相当的水平。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它在贸易交流、技术交流、信息交流、经济合作和增加就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发展状况 1。欧洲会展产业发展状况 欧洲是世界会展产业的发源地。经过150多年的发展,欧洲的会展经济是世界上最大的,综合实力最强。德国、意大利、法国和英国都已成为世界级的会展业强国。从世界上举办大型展览最多的25个国家的市场分布来看,最大的展览场馆大多集中在欧洲,世界上绝大多数大型和行业级展览都在欧洲举办。专业贸易展览占世界总量的60%以上。他们的展览规模、参展商数量、国外参展商比例、观众数量、贸易效应和相关服务质量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德国被称为“世界展览王国”,拥有23个大型展览中心,包括9个1000多万平方米的展览中心。德国拥有世界五大展览中心中的四个。目前,德国的总展览面积为240万平方米。在世界主要会展业国家中,德国举办的专业国际展览数量最多、规模最大、效益最大。目前,德国每年举办400多场国际展览。在世界上有很大影响的210个专业国际贸

易展览会中,近三分之二(超过130个)在德国举行。德国展览机构在全球有386个办事处,并形成了一个全球展览网络。德国会展业的显著特点是许多专业展览都是在城市产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杜塞尔多夫国际印刷和包装展以及旅游城市纽伦堡的玩具展。 法国也是世界上会展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它的优势是举办综合性展览。法国每年举办1500多场展览,其中约180场为国内和国际展览,约12场以上为国际专业贸易展览。法国展览馆占地160万平方米,分布在全国80个城市。 英国会展业近年来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阶段。据英国展览报告统计,1999年英国举办了约900场展览,在1XXXX吸引了700多场展览,成为欧洲展览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意大利的主要国际展览主要在米兰、博洛尼亚、巴里和维罗纳举行。米兰国际展览中心是世界第二大展览场馆,展览面积37万平方米,会议厅面积13554平方米。 2。美国会展业发展现状 北美会展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今天,在美国举办的展览会的数量和展览业的直接收入在世界上排名第一。根据美国展览业研究中心的报告,在美国和加拿大XXXX举办的13185场展览,总展览面积为4561万平方米(其中美国占3498万平方米),843场展览,展览面积为9290平方米或以上,展览业的直接收入为104亿美元(包括90亿美元)

中国实体经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中国实体经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如何解决 后金融危机时代对于中国经济战略的挑战 2008年下半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形成巨大的冲击,标志着中国经济新一轮调整和转型的开始。事实上,中国经济的周期性回调2007年下半年就已经显现,2007年第三季开始中国经济季度经济增长率就逐季下降,表明经济的周期性回调要早于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中国经济就已经面临巨大的调整压力,投资增长偏快、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等问题突出。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外部需求的急剧收缩通过出口关联部门,从下游的加工贸易制造部门延伸到上游的能源材料部门,对我国的实体经济形式直接冲击。国内股市和房市迅速降温引发以房地产为龙头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通过房地产关联部门,影响到钢铁、石化、建材、有色等重化工业部门,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经济下滑深度,是我国面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最严峻的挑战。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将是一个“缓慢复苏的世界经济”。全球经济深度调整使我国经济调整和转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如此之大,从表层上说是由外部需求急剧收缩造成出口大幅下降,并造成国内工业生产快速回落和就业下降,但深度原因是主要即有经济增长模式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加剧,不仅表现在需求结构上,内需和外需增长不平衡,投资于消费关系不协调,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偏低;而且也表现在供给结构上,低附加值产业比重过大,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科技进步和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偏低。这些结构性矛盾在金融危机爆发后更加突出地表现出来,也必须通过新一轮调整和转型逐步加以解决。 全球经济深度调整加大了我国经济减速压力。我国经济增长对外需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对外贸易依存度从2001年的38.5%上升到2007年的64.8%,2008 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外贸依存度有所下降,仍保持在60%左右。这次金融危机引发二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使我国出口形势面临多年来前所未有的困难,并对投资、消费和就业等产生广泛的影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针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各种限制措施明显增加,我国稳定出口市场和份额难度明显加大;全球失衡在平衡调整,使外部需求收缩幅度加大、持续时间拉长。这些都表明,继续依靠外需拉动经济增长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有效扩大国内需求,降低经济增长对出口的依赖,不仅对当前我国应对金融危机具有现实紧迫性,而且对迎接世界经济格局调整后可能带来的新挑战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两个基本特征是,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过度依赖低成本资源和要素的高强度投入。如果说危机前经济全球化浪潮带来的全球经济繁荣和市场扩张,还可以使我们依靠扩大出口来平衡迅速扩张的生产能力的话,那么,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世界经济深度和市场收缩,已经使外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下降;以往在经济规模和能源资源消耗总量相对不大的情况下,依靠低成本资源和要素的高强度投入可以支撑高速增长的话,那么随着经济规模迅速扩大和供需平衡条件的变化,原有的低成本优势将持续减弱,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约束将不断加剧。 绿色能源革命史我国科技发展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为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走“绿色复苏”之路,发达国家大力开发节能环保和清洁能源技术,抢占绿色能源和

未来中国旅游业发展趋势

未来中国旅游业发展趋势 在线旅游格局鲜明,巨头之下无完卵 2018年是中国在线旅游二十年的收局之年,风云变幻,群雄割据,在2018年末迎来了同程艺龙的上市,但是已经无关大局了,在这个格局鼎定的一年中,携程依然是在线旅游的龙头老大,但是格局已经悄然改变。 在互联网的国度中,“消灭你、但与你无关”的跨界威胁从未停止,即使是携程这样的老大,也面临着跨界巨头来势汹汹的威胁,在在线旅游的格局中,携程去哪儿、美团点评、阿里飞猪将会在2019年呈现出更加清晰的市场格局,场景迁移成为重要手段,在巨头之下,资本寒冬带来的是在线旅游企业第二梯队、第三梯队的真正艰难时刻。之所以说场景迁移非常关键就在于随着手机里app越来越多,很多非常用场景的app就会被弃置甚至删除,常用场景的app才得以保留。携程因为是是行业龙头,且在酒店、航空、景区、游记攻略等方面都有联动效应,且它是行业的龙头企业,折扣力度大,才得以在手机中保留。携程2017年年度销售总额(GMV)达到6000亿,是行业当之无愧的巨无霸。 其他的在线旅游企业,诸如马蜂窝、同程艺龙、途牛、驴妈妈、众信

等无论是在资讯还是在SKU方面远远不及携程,跨界巨头进入旅游业后,首先承压的就是这些第二梯队、第三梯队成员,面临app被删除的可能性巨大。 如果把餐饮娱乐等泛休闲旅游进行合并的话,美团点评这一巨头就进入了视野,从2015年开始,美团点评在酒店、景区等领域陆续发力,已经取得一定的效果。美团点评在餐饮端的良好应用场景,成功的绑架了一大批都市人群,使之成为都市人群的必备app,在场景迁移中,由餐饮向泛旅游的酒店、景区的迁移较为平滑,而且积分通用、激励券互动等都能够带来良好的转化效果,这种场景的迁移极易被使用,配合专业化团队,能够润物细无声的带来客户,这也是华南区美团点评在长隆门票销售代理逆袭携程的重要原因。 因此,美团点评虽然在目前的在线旅游中份额并不太高,但是未来的发力不可小视,2019年这种资本寒冬中,这样润物无声的巨头介入,更添行业压力。 阿里飞猪的成长则是依托于阿里集团,能够充分享受阿里淘宝、天猫、支付宝、蚂蚁金融、阿里白条、借呗、花呗……等整个阿里系的资源,2016年阿里飞猪的年销售总额达到1000亿,2018年双11,购买旅行商品的用户同比增长了30%;机票公务舱产品销售同比增长300%,据阿里飞猪负责人介绍,阿里飞猪预计到2020年GMV将达到万亿。

中国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旅游市场现状及未来趋势 2009年我国旅游业总体保持较快增长,旅游总收入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其中国内旅游市场持续快速增长,入境旅游市场逐步恢复,出境旅游市场平稳发展。同时,旅游投资规模大幅增长,企业经营业绩回升,旅游产业对经济社会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强。《2011中国旅游市场趋势观察研究预测报告》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全年旅游总收入为1.29万亿元,同比增长11.3%。2009年,在旅游产业供给方面,投资规模大幅增长,产业发展更具活力。旅游相关产业投资规模的大幅度增长,直接带动了旅游投资的快速增长,各地旅游投资出现了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为旅游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企业经营业绩方面,企业经营业绩开始回升,景区类企业经营状况好于旅行社和饭店行业。其中,西部地区企业经营状况要好于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大的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城市和城市周边景区比长线旅游景区经营形势要好;成熟的顶级景区的经营状况比无资源优势的一般景区要好。 《2011中国旅游市场趋势观察研究预测报告》中数据表明:2009年中国旅游业总体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国内旅游人数达19.02亿人次,增长11.1%;国内旅游收入1.02万亿元,增长16.4%;入境旅游人数1.26亿人次,下降2.7%;入境过夜旅游人数5088万人次,下降4.1%;旅游外汇收入397亿美元,下降2.9%;,旅游总收入1.29万亿元,增长11.3%。《2011中国旅游市场趋势观察研究预测报告》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国家,这十年也将成为中国旅游业发展的“黄金十年”。 据《2011中国旅游市场趋势观察研究预测报告》预测:2015年我国旅游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8%,2020年我国旅游业占国内生产总值

当前中国市场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中国市场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市场经济发展与道德建设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的关系,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道德建设的发展。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赋予了人们新的道德观,为道德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并利于人与人之间结成平等友爱的关系。另一方面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现代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起源于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从计划经济快速过渡到市场经济,其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几种思潮。一是道德出现了严重“滑坡”,主要表现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二是道德的本质和主流正在“爬坡”之中,主要表现为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道德观念正在形成;三是抓道德建设会干扰市场经济发展,主要表现为把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对立起来。我以为这几种观点都是不够全面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道德建设有双重影响。其积极的影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不仅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打下了深厚的物质基础,同时,也增强了人们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意识和开拓意识,对转变人们的观念、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起到了重要作用,有利地推动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其消极影响是:市场经济是利益驱动经济,对物

质利益的过度追求,或把市场经济原则扩大到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都会导致道德领域评价标准的迷失,表现为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伦理观的盛行,以及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的出现。这些元疑增大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难度。 对上述一些道德失范现象的存在,有些人将其归咎于市场经济本身,认为这是经济发展初期的必然代价。但多数认为,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同时也是道德经济。市场经济与道德并不冲突。主要表现在: 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具有道德的合理性。普遍的观点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就是道德经济。市场经济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果,是人类社会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规律。因此,市场经济并非是资本主义社会所特有的经济现象,而是纵跨了几种社会形态的经济现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原则决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之上的,是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并最终达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的的。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联系在一起,决定了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必然是在坚持等价交换。尊重物质利益原则的同时,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统一起来,社会主义道德性质必然是社会主义经济关系与社会进步要求的集体主义精神的统一,从

中国旅游业发展前景

中国旅游业发展前景 中国旅游业发展前景 2008-5-16 进入21世纪的中国旅游业,在加入北京2008将举办奥运会,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世界多元化形成以及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等时代特点的推动下,将发生一系列新的变化,其新趋势较为显著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业旅游,农业旅游将会蓬勃发展旅游发展的初级阶段,人们主要以游览名胜古迹和自然景观为目标。随着教育,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的旅游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进入21世纪,人们的旅游需求向多层次方向发展,因而工业旅游农业旅游将成为新的热点。 (一)工业旅游的兴起所谓工业旅游,就是以工业企业的生产线,生产工具,产品和厂区等为对象的专项参观活动。20世纪工业旅游起源于法国,当时雪铁龙公司让游客参观其生产流水线,欣赏其汽车生产工艺。后来,世界各地著名现代化工业企业纷纷仿效,汽车、钢铁、飞机、酿酒、饮料、陶瓷等行业先后开放生产制作过程,让游客一饱眼福。甚至,在美国,生产美元的印钞厂也向游人开放。对游客来说,游览工业企业生产过程和生产工艺,最初是出于好奇心理,后来在参观过程中增长了许多知识,开阔了视野,尤其是专业爱好者,还侍机加深了对生产企业的了解。而对于工业企业来说,不仅能获得一定的门粟收入,而且通过旅游等宣传,使企业树立起良好的公众形象,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起到了不花钱发布广告的作用。所以,工业旅游发展将势不可挡。在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前,工业企业很少对公众开放,90年代后工业旅游悄然兴起。例如,神龙轿车,可口可乐等著名公司均把生产车间对游客开放;青岛海尔集团和青岛啤酒厂,南京熊猫集团,柳州两面针集团,浙江农夫山泉公司均让公众参观;南京还推出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样一条工业旅游线路,让旅游者了解到南钢最先进的生产流水线。我国工业旅游的出现,填补了我国旅游产品中的一页空白,为旅游业的发展拓宽了思路。通过工业旅游,宣传了工业企业的产品和品牌,

成都会展业发展现状分析2009

成都会展业发展现状分析2009 会展业在我国被称为三大新经济产业之一,具有强大的经济集聚和扩散效应,在引导产业发展、促进生产要素流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城市形象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成都会展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国内经贸活动的加强、西部大开发和成渝经济的快速发展,给成都会展业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同时,国际会展企业纷纷进入我国,国内各会展城市的激烈竞争,使成都会展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成都发展会展业有其城市经营体系的内在要求。第一,会展业带来的聚焦效益、名片效益和宣传效应,对成都在完善产业结构、改善投资软环境、创建国内最佳旅游城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二,成都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远远超过了工业产业,2005年分别为49.8%和28.1%,会展活动聚集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有利于改变成都的资本和劳动力拥有状况,推动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第三,成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使城乡经济矛盾和就业压力日益突出,会展业所带动的相关行业的发展和就业岗位的增加,使得会展业成为成都首选扶持产业之一。 目前,成都已成功举办过全国糖酒会、花博会等300多个展览会以及中国西部论坛、万国邮联等1500多场会议,展会的专业化、规范化和产业化水平日益提高,内容日趋完善,已涉及到机械、电子、建筑、花卉、食品、医疗器械、体育用品等行业,知名会展企业:中国国展集团和香港展览公司已经进入成都。中欧

历史上规模最大、欧洲企业参会企业数量最多的2006中国?欧盟投资贸易合作洽谈会于11月9日在成都开幕,极大地提升了成都市会展业的规格和档次。2005年,成都举办展会近200个,其中7个展览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办会单位的场馆收入8亿元以上,带动相关行业产值120亿元,占当年GDP的5.06%,会展规模和会展经济均居中西部首位、全国前列。糖酒会等大型专业展会的规模年递增幅度超过25%,本土展会发展态势喜人,在国内取得了一定的知名度。2005年第六届成都国际家具工业展览会的展位数从首届的400多个增加到2200多个,参展企业近400家。成都会展业现已初步形成了专业展览会、会议和节庆活动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 一、成都会展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一个城市会展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经济发展状况、对外开放力度、三产发达程度、会展硬件设施水平、地理位置、交通和通讯条件、文化底蕴、生态资源等,就整体而言,成都会展业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一)经济优势明显,对外开放程度高 一定的经济实力和资金投入,是进行会展基础设施建设和举办大型国际展会的必要条件。成都经济基础条件好,产业结构合理,十五期间经济总量与其增长幅度都比较高,其增长率一直保持在13%左右。2005年GDP增长率分别比全国、全省增速高3.6、0.9个百分

中国旅行社发展历程

及在中国旅行社现形势下对旅游人才的要求托马斯·库克于1845年在英国的莱斯特正式成立了托马斯·库克旅行社,开始专门从事旅行代理业务。从此,为方便旅游者并服务于旅游者的旅行社诞生了,这标志着近代旅游业开启了新篇章。中国近代旅游业发源于上海。 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旅行社是爱国人士陈光蒲先生与1923年在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设立的旅行部,1927年更名为中国旅行社,现为香港中国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之后,我国与1949年在厦门成立了华侨旅行社,现为中国旅行社;于1954年再北京成立了中国国际旅行社;于1979年再北京创建了中国青年旅行社。从而,建成了我国知名度最高的三大旅行社。从旅行社发展历史来看,中国旅行社业发展起步较晚。并且虽然我国旅行社起步于20世纪20年代,但是直到1978年我国实行对外开放以后才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经济行业。 一、我国旅行社行业的发展过程可将其话费为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1、旅行社业发展的前期(1978年以前)。我国实施对外开放以前,我国仅有中国国旅和中国旅行社及其在各地设立的分支机构,在此阶段,旅行社数量少,从业人员少,旅游活动少,不具备行业规模,但却累积了不少经验,培养了一批人才,为今后旅行社行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2、旅行社发展的初期(1978—1989年)。这一阶段我国旅行社形成国旅、中旅、和青旅三足鼎立的行业垄断的局面。在1985年,为加强旅行社行业管理,国务院颁布了《旅行社管理暂行条例》,这是我国旅行社行业的第一部管理法规。 3、旅行社发展的增长期(1990—1994年)。1989年国际国内形式风云变幻的背景下,我国旅行社遇到了自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负增长,在旅行社经营者的努力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国际入境旅游得到恢复和更大的发展。 4、旅行社的调整时期(1995年至今)。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管理条例和规定,为我国旅行社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据《中国旅游统计年鉴》显示,到2000年,我国旅行社总数为8993家。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和普及,一个全新的“网络时代”已经来到。

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收入分配差距亟待缩小 经济发展与收入分配差距拉大问题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也是我们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必须认真解决的突出问题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发展与差距将更加突出,并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改变,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贫困人口还为数不少。 二、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必须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促进产业升级的基础和前提。但在我国目前工业和服务业的很多产业部门中,低附加值产业仍占很大比重,而部分高附加值产业如信息产业,虽然产值和数量增长很快,但由于不掌握核心技术,导致大部分产品和服务的高额利润被外国公司赚取。日本和韩国当年在引进国外技术时用于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资金分别是引进资金的5倍和8 倍,而我国仅为7%,致使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有研究表明,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在全世界49 个主要国家中位居第28 名,不仅低于发达国家,也落后于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在50%以上,而发达国家低于30%,美国和日本则在5%以下。这种状况如不尽快改变,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将被长期固化在低技术、低附加值的层次。而要改变这种现状,加快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则是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其中,企业首先应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 科学发展应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健全国家创新体系开始。因此,在“十二五”时期,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努力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要坚定不移地继续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三、经济结构不合理:战略性调整必须抓紧推进 国际新科技革命和产业结构重组的趋势,进行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目标的结构调整。要把争夺经济科技制高点作为战略重点,逐步使新兴战略性产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重点支持新能源、新材料、信息产业、新医药、生物育种、节能环保、电动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努力占领国际产业竞争的制高点。要抓紧研究提出培育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思路,强化政策支持,加大财政投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抓紧落实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落实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从战略高度上全面调整供需、产业、城乡、区域和所有制结构,形成能够支撑今后中国经济社会长期发展的战略结构。 四、粗放型增长方式难以为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势在必行 由此可见,中国经济不转变发展方式,资源将难以支撑;不转变发展方式,环境将难以承受;不转变发展方式,国际竞争力将难以提升。中国正面临日益紧张的资源环境压力及经济全球化下的国际竞争的压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势在必行。所以,必须积极调整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是中国根据国情采取的自主行动,也是中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的巨大努力。 五、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大:构建和谐社会任重道远 要继续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花大气力增加就业岗位;要加快发展经济促进就业;要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就业,大力发展服务业,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要发挥劳动者、市场、政府促进就业的合力;要加强和改善就业公共服务;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到2020 年,实现“覆盖城

国内旅游业发展现状

国内旅游业发展现状 旅游业具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 朝阳产业”的美称,它已经和石油业、汽车业并列为世界三大产业。旅游业一般分为国际旅游业和国内旅游业。国内旅游业是为国内旅游者服务的一系列相关的行业,它关系到国内游客、旅行方式、膳宿供应设施和其它各种事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旅游业有了非常迅速的发展,但是比较而言,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广度深度都远远不能适 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进一 步提高,人民对旅游消费的需求将进一步上升,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研究和探讨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国内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旅游发展迅速,覆盖面广,但总的说来仍然处于一种低消费、

大众化、低水平、中近距离旅游的状况。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很快,但仍不能适应国内旅游发展速度的要求。主要表现在: 1、从总的旅游人数和回笼货币来看,旅游人次数稳步增加,旅游消费额逐步提高。以下表可以看出1985年到1988年,1988年到1992年,人数平均每年增长10%以上, 旅游消费总额平均年增长率亦在10%以上。 2、从旅游消费方式和旅游消费结构来看,绝大部分属于观光旅游,文化型、享受型极少。即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型旅游活动多,而修学、健身、寻根、考察、探奇、了解风土人情的专项特点旅游较少,一般游客住低档旅馆,饮食简单。据统计,在旅游消费结构中,吃住行比重高达85%,游览购物仅占15%。旅游整体消费水平低,据不完全统计1985—1992年,国内旅游人均消费额仅58元。 3、从旅游的地域性和客源分布来看, 国内旅游热点多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知名度 较高,旅游基础设施较完善的旅游胜地,如

旅行社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旅行社业发展的基本现状 旅行社行业是一个近年来快速发展、壮大的行业,经过20余年的市场化进程,中国旅行社业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规模,旅行社也通过市场化运作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营意识和管理经验。已初步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行业体系。分析中国和重庆旅行社业发展现状,有以下特点: 一、旅行社质量数量呈反比:总数不少但规模经济弱,数量上国内社占绝大多数,质量上国际社绝对领先 1.总数不少但规模经济弱。2005年度全国16846家旅行社,旅行社营业收入1116.5亿9 元。截至2005年底,我市共有旅行社220家,旅行社营业收入21.545亿3 元。与全国旅行社相比,数量和收入分别仅相当于全国的%和%,差距相当明显。虽然我国旅行社的总数并不少,然而旅行社规模经济弱,集中程度低,单位经营规模却远远低于欧美国家,可谓是大者不强,小者差、散。特别是在在旅行社拥有的零售网点少和旅行社的营业额低两个方面。目前,我国最大的旅游企业规模不及美国运通旅游公司规模的1%,1万多家旅行社营业收入总和不及美国运通一年销售收入的1/4,也不及日本交通公社的1/2。 2.国内旅行社占压倒优势。2005年度全国旅行社总计16846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590家,国内旅行社15256家。截止2005年,国内旅行社数量占全国旅行社总量的90.56%。重庆也大同小异。截至2006年底,我市有旅行社226家,其中国际旅行社25家。 3.国际社和国内社数量和收益呈强反比,国际社与国内社之间经营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差异明显。国际社虽然数量占全国旅行社总量的9.44%,但资产占全国总量的65.79%,旅游业务营业收入占全国总量的62.44%,旅游业务毛利润占全国总量的63.06%,实缴税金占67.09%。国内社仅凭数量优势在国内旅游上超越国际社,其国内旅游组织人次占全国总量的64.23%,国

目前中国经济存在四方面困难

目前中国经济存在四方面困难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表示:金融危机影响中国的出口,导致出口受阻、出口下降,进出口下降导致工业生产下降,工业由于支撑整个经济的大块,所以整个经济增速就往下降。这些都降,导致财政收入等等指标也往下降。如果我们把从去年到现在中国经济的困难做一个梳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到现在,中国经济的困难集中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外部需求急剧下降。我刚才讲了去年,你看今年,我给各位汇报,今年进出口,三季度比二季度好,二季度比一季度好,环比我们是在逐月逐步回升,特别是7、8、9三个月,每个月出口都是超过1000亿美元,但是再来看同比,就同比来说,1到9月份,前三季度中国进出口总额还是-20.9%,你看这个数据有什么意义呢? 1、我们要看到我们的对外贸易、出口和进口都在回升,趋势是向好的趋势。 2、就同比来说,我们应当看到,还是处在外部需求持续萎缩的局面,现在世界经济复苏当中,我们看美国经济、欧洲经济,在复苏当中都有一些值得我们高兴的迹象。但是总的来分析,世界经济的复苏还是一个缓慢、曲折的过程。这种状况,我的观点是,我们现在和明年,一定要把中国经济增长根本点放到扩内需上面,我们千万不能把中国经济增长,把希望寄托在世界经济更早、更快复苏上面,我现在和一些企业家接触,有的同志有这种想法,世界经济现在有见好的迹象。大家希望世界经济能够很快复苏,还能恢复到过去大出大进的状况,我觉得不现实,当然我们现在是希望、渴望、祝福世界经济赶快复苏,但实际上看,肯定是缓慢曲折过程,所以我们还是要把中国经济增长根本点放到扩内需上面,外部需求萎缩的局面还在持续,影响仍然还再继续。 106届广交会成交显示,不仅家用电器、五金工具、服装纺织等各类商品成交普遍回升,海外采购商的捧场力度也在大大回升,境外采购商到会人数比今年春交会增长13.7%,比去年秋交会增长7.8%。.第106届广交会出口成交额比今年春交会增加42.4亿美元,增幅为16.2%,但比去年秋交会减少10.8亿美元,降幅为3.4%。2008年秋交会是在当年的10月15日召开,其时金融海啸已经爆发,对外贸的影响已经显现。因此,本届广交会成交情况与2007年秋交会对比更具参考价值。相比2007年秋交会,本届广交会成交额下滑约20%,也就是说,本届广交会上订单增长的“小行情”仍属“恢复性回暖”。 中国外贸依存度高达60%至70%。外需疲弱的压力一直是中国经济复苏的主要障碍。7月10日海关总署公布统计数字,上半年连月来的进口降幅有所收窄,而出口下降21.8%的跌幅却为多年来少见。 中国依靠出口和投资拉动的经济模式显然不能持续,美国高消费和低储蓄的经济结构也被迫转向。金融危机撼动了原有的世界经济构架,各大经济体都在努力寻求新的复苏路径,中美达成的共识无疑对这一探索具有积极意义。 “美国要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需要比较长的时间,例如新能源,或者是生物医药,关键取决于美国是否能主动启动结构性调整,是否会主动提高居民储蓄率,是否会改变经常项目赤字的格局。”张明说。 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后,把新能源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希望通过开发新能源,带动美国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 欧盟委员会前主席普罗迪同样表示,新能源是全球经济复苏的主要路径之一,可以视作未来新的经济引擎,但他也坦言,“这取决于美国以及其他国家的经济结构调整步伐”。 对于美国的经济结构调整,王小广认为这会对我国造成压力。“危机就是调整的时机,无论采用何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