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学大纲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大纲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金属材料与热处理适用专业:数控模具先修课程: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总学时数: 64 总学分数: 2 理论学时: 60 实践学时: 4主撰人:一、课程的地位、作用与任务本课程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承担了培养了解金属的组织和结构、材料的机械和力学性能以及掌握各种材料热处理方法和工艺的专业技术人才的重任;是一门融汇了多学科知识于一体,培养能够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开发、设计机电一体生产的应用型、管理型、复合型人才的必修课。
二、课程教学的目标和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了解和掌握常用材料的分类,牌号,性能,用途及一般的选取原则,了解钢、铁及有色金的热处理工艺原理、特点及应用。
培养学生的工程观念和规范意识,要善于观察、思考,勤于实践,培养学生应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去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具有合理选择材料和制造热处理工艺路线的能力。
学生应在先学完《物理》《工程分子》等课程,并经过金属工艺的生产实训,对材料及热处理方面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后,再学习本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机械制造》等专业课奠定基础,也为学生从事机电一体化专业方面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绪论(1学时)(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了解金属材料的学习方法及本课程的内容(二)教学重点深刻理解本课程的内容及学习方法(三)教学内容:1.金属的发展过程2.学习本门课程的方法3.本课程的内容及重点和难点第一章金属的性能(5学时)(一)教学目标掌握金属的力学性能,了解金属的其它性能(二)教学重点掌握金属材料的主要力学性能指标,以及各性能的符号、表示方法(三)教学内容:1.金属的力学性能2.金属的工艺性能第二章金属的晶体结构与结晶(4学时)(一)教学目标掌握金属的晶体结构和结晶过程,以及金属的同素异构转变,了解本章的其它内容(二)教学重点晶格的类型及结构、纯金属的结晶过程、金属的同素异构转变的理解(三)教学内容1.金属的晶体结构2.纯金属的结晶3.金属的同素异构转变第三章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6学时)(一)教学目标:掌握单晶体和多晶体塑性变形、回复与再结晶概念的理解(二)教学重点:单晶体和多晶体的塑性变形、再结晶的过程分析(三)教学内容:1.金属的塑性变形2.冷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3.回复与再结晶4.金属的热塑性变形第四章合金的晶体结构与结晶(6学时)(一)教学目标掌握合金组织结构的分类及构成特点,二元合金相图的建立及共晶相图的分析(二)教学重点合金晶体结构的分类、共晶相图的结晶过程分析(三)教学内容:1.合金的基本概念2.合金的晶体结构3.二元合金相图第五章铁碳合金(12学时)(一)教学目标:掌握基本铁碳合金相图的画法(四)教学重点:合金相图重的特性点、线、温度以及成分(五)教学内容:1.铁碳合金的基本相2.铁碳相图第六章钢的热处理(12学时)(一)教学目标掌握钢的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等热处理方法与组织转变(二)教学重点重点掌握整体热处理,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的概念,目的(三)教学内容:1.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2.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3.退火与正火4.淬火5.回火6.表面淬火与化学热处理第七章碳素钢与合金钢(8学时)(一)教学目标掌握钢的分类方法,编号和用途,了解合金元素对钢性能的影响,结构钢和工具钢的分类(二)教学重点钢的分类与编号、结构钢和工具钢的分类(三)教学内容1.钢的分类与编号2.常存杂质对钢的影响3.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4.结构钢5.工具钢6.特殊性能钢第八章铸铁(6学时)(一)教学目标掌握常用铸铁的性能,特点与应用(二)教学重点重点掌握灰铸铁、球墨铸铁、蠕墨铸铁、可锻铸铁的牌号含义及用途(三)教学内容1.铸铁概述2.灰铸铁3.可锻铸铁4.球墨铸铁5.蠕墨铸铁6.合金铸铁第九章非铁金属及硬质合金(4学时)(一)教学目标了解常见的有色金属,掌握铝合金与铜合金,铝合金与铜合金的应用及牌号表示(二)教学重点掌握铝合金与铜合金,铝合金与铜合金的应用及牌号表示(三)教学内容:1.铝及铝合金2.铜及铜合金3.钛及钛合金4.轴承合金5. 硬质合金四、实验学时分配五、考核方式1、笔试(占总成绩的60%)2、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40%)出勤(占总成绩的10%)+作业(占总成绩的10%)+期中成绩(占总成绩的20%)考试形式:闭卷考试六、教材与参考书1.教材:《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李炜新主编,高职高专“十一五”机电类专业规划教材, 2007年2.参考书:《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王英杰、金升主编,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2006年旧版《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上海工业大学史美堂主编,上海科大出版社,1980年1月版。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学大纲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教学大钢高职赣州技师学院机械制造系2010年3月12日一、课程名称《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二、课程学时共52课时,4学时/周三、课程的性质和内容《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这门课程是专门研究金属材料的成分、组织、热处理及金属材料的性能间的关系和变化规律的学科。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金属的性能、金属学基础知识、钢的热处理和金属材料的牌号等。
四、课程的任务和要求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应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掌握有关金属材料的基本理论知识;2、掌握有关热处理的基本理论知识;3、了解金属材料的应用及零件设计时的原理选材;4、初步掌握热处理工艺的运用、能够合理安排零件工艺路线,正确确定热处理在零件工艺路线中的位置。
五、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首先要让学生知道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意义,知道金属材料在工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将来在实际工作中会广泛的接触各种金属材料,可以要了解金属材料和热处理的有关知识。
坚定学好本课程的决心和信心,在学习中培养学习本课程的兴趣;2、教学中一定要注意理论与实际联系,在课堂讲授时,要将学生所见、所闻,所用的金属材料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联系起来讲,要将学生将来到工厂可能碰到的金属材料的有关问题结合起来讲,这样讲课就会更生动、更贴切、更不乏味;3、要教给学生学习好本课程的学习方法,要学生一定要弄清楚重要的概念和基本理论,按材料的化学成分、组织结构、力学性能和用途这一主线进行学习和记忆,认真做作业,不断巩固已学知识,这样就一定能学好本课程。
六、教材选用高职《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为本课程教材。
七、授课对象模具设计专业学生。
八、课时分配九、各章节教学要求、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绪论教学要求:1、明确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和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2、知道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学习特点和学习方法;3、了解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的发展史。
重点:强调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第一章金属的性能教学要求:1、知道金属材料的分类;2、了解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3、知道金属材料有哪些力学性能。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学大纲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学大纲(适用于高职三年制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62学时)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实践性较强,必须经过生产实习增强感性认识,再通过理论学习才能理解和掌握常见金属材料性能、组织、结构和热处理方法的特点;了解非金属材料的基本知识。
为学后续的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1、掌握机械工程材料的基本知识,能够正确选择材料。
2、掌握常见的金属热处理的方法、特点及应用范围3、了解非金属材料基础知识。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1、金属材料基础知识常见金属材料及其性能、金属的结构及结晶、合金的结构和组织、铁碳合金相图、碳钢及合金钢、铸铁、有色金属。
2、热处理基础知识钢在冷却(加热)时的转变过程、钢的普通热处理工艺、钢的表面热处理工艺、钢的化学热处理工艺。
3、非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的种类、特点、性能及应用。
四、《工程材料》课程的主要要求1、常用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工艺的基础知识,为后续相关专业课打下坚实基础。
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根据合理的选择材料和热处理方法。
3、在教学过程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讲授理论时要注重和生产实习相结合,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4、本课程建议安排在学生学完机械制图及计算机制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金工实习课程之后讲授。
五、《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质量标准与考核方式课程质量标准是培养学生掌握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原理和非金属的基础知识,重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成绩考核方式按照天津石油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成绩考核评价管理制度执行,采用单独考查方式,平时考核占考核评价成绩30%,期末考试占考核评价成绩40%,实验占考核评价成绩30%,考查采用5级制。
六、课时分配表教学内容合计讲授实验金属材料及其性能、金属的结构及结晶、合金的结构和组织、铁碳合金相图、碳钢及合金钢、铸铁、有色金属、非金属材料等。
34 2212钢在冷却(加热)时的转变、钢的热处理工艺、热处理的方法、目的及应用范围。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学大纲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学大纲1、 说明1、 课程的性质和内容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是一门技术基础课。
其主要内容包括:金属的性能、金属学基础知识、钢的热处理、常用金属材料及非金属材料的牌号等。
2、 课程的任务和要求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的基本知识,为学习专业理论,掌握专业技能打好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 了解金属学的基本知识。
(2) 掌握常用金属材料的牌号、性能及用途。
(3) 了解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4) 了解热处理的一般原理及其工艺。
(5) 了解热处理工艺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3、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 认真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2) 在组织教学时,应根据所学工种,结合实际生产,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有“*”的为选学内容。
(3) 加强实验和参观,增强感性认识和动手能力。
(4) 有条件的可辅以电化教学,是教学直观而生动。
2、 教学要求、内容、建议及学时分配。
(总学时80课时,开课时间为:高一上期)绪论 总学时 1教学要求1、 明确学习本课程的目的。
2、 了解本课程的基本内容。
教学内容1、 学习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的目的。
2、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的基本内容。
3、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的发展史。
4、 金属材料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建议1、 结合实际生产授课,以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
2、 展望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的发展前景。
第1章 金属的结构与结晶 总学时2教学要求1、 了解金属的晶体结构。
2、 掌握纯金属的结晶过程。
3、 掌握纯铁的同素异构转变。
教学内容§1-1 金属的晶体结构1、 晶体与非晶体2、 晶体结构的概念3、 金属晶格的类型§1-2 纯金属的结晶1、 纯金属的冷却曲线及过冷度2、 纯金属的结晶过程3、 晶粒大小对金属力学性能的影响4、 金属晶体缺陷§1-3 金属的同素异构转变教学建议1、 晶体结构较抽象,可使用模型配合讲课。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讲课提纲及内容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讲课提纲及内容第一篇金属材料:钢、铁钢:通常是指含碳量小于1.4% 的铁碳合金按照化学成分分为碳素钢和合金钢第一节碳素钢的分类一、按钢的含碳量分类:1、低碳钢:C≤0.25%2、中碳钢:0.25%<C<0.6%3、高碳钢:C≥0.6%二、按钢的质量分类:1、普通钢:S≤0.05%,P≤0.045%2、优质钢:S≤0.035%,P≤0.035%3、高级优质钢:S≤0.025%,P≤0.025%三、按钢的用途分类:1、结构钢:主要用于制造各种机械零件和工程构件。
C<0.7%2、工具钢:主要用于制造各种刀具、模具和量具。
其含碳量大于0.70%四、按冶炼时脱氧程度的不同分类1、沸腾钢2、镇静钢3、半镇静钢第二节碳素钢的牌号及用途一、普通碳素钢结构钢:1、牌号:Q屈服点数值,质量等级符号和脱氧方法符号;2、性能:一般;3、应用:厂房、桥梁、船舶、铆钉、螺钉、螺母等。
例如:Q235-A·F:表示屈服点为235Mpa的A级沸腾钢。
二、优质碳素结构钢:1、牌号:用两位数字表示钢中平均含碳量的万分之几。
2、分类:1)、08~25钢,属于低碳钢性能:强度、硬度较低、塑性、韧性及焊接性良好;用途:冲压件、焊接结构件及渗碳件如:深冲器件、压力容器等。
2)、30~55钢属于中碳钢性能:较高的强度和硬度,是塑性和韧性随含碳量的增加而逐步降低。
用途:制作受力较大的机械零件。
如:连杆、曲轴、齿轮等3)、60钢以上属于高碳钢。
性能:有较高的强度、硬度和弹性;用途:制造较高强度、耐磨性和弹性的零件如:气门弹簧、弹簧垫圈等三、碳素工具钢:1)牌号:T+数字(平均含碳量的千分数)如:T12A:表示平均含碳量为1.2%的高效优质碳素工具钢。
2)T7~T8:钻头、模具等T9~T10:丝锥、板牙等T11~T13:锉刀、削刀等四、铸造碳钢:1)牌号:ZG+数字—数字第一组数字:屈服点第二组数字:抗拉强度值如:ZG270—500,2)应用:制造形状复杂力学性能要求较高的机械零件。
5、大纲-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大纲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学大纲开课系:机械工程系适应专业:检测技术及应用、焊接技术及自动化、材料成型与控制学制:三年总学时:84 其中理论学时:68 实践学时:16学分:5.3一、课程性质和任务《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是材检测技术及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它的开设为材料类专业奠定理论基础。
它的任务是阐述金属与合金成分、加工工艺、组织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阐述合金化,控制结晶、塑性变形、热处理等强化手段的基本理论;使学生掌握选用金属材料、金属热处理方法的基本知识,以及金相分析的基本方法。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目标1)掌握金属与合金结晶的基本理论;2)掌握金属与合金的晶体结构和塑性变形与再结晶的基本知识;3)掌握常用二元合金相图的分析方法;4)掌握常用工程合金的合金化原理、组织、性能及使用;5)了解钢铁热处理原理及方法;6)为正确选用、合理使用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方法打下基础。
(二)能力培养目标1)掌握评价工程材料力学性能指标方法;2)运用Fe-Fe3C平衡相图解决工程问题;3)能为工程零件及结构正确选材;4)能为工件制定的热处理工艺参数。
(三)素质教育目标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较好的道德修养和身心素质,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和团结协作能力;2)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3)对祖国传统文化有一定了解,具有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知识更新能力;4)毕业前应取得中/高级热处理工职业资格证书。
5)熟悉英语专业术语,借助工具书,能够阅读、翻译专业资料,英语应用能力达到河北省A级水平;6)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能熟练使用办公自动化软件,计算机应用能力能达到河北省一级水平;三、教学内容和要求课题一纯铁的几种晶体结构转变教学内容金属金属的晶体结构纯铁的同素异构转变晶体缺陷教学要求了解金属的特性认识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和密排六方晶格掌握铁在不同温度下的结构了解空位、位错等缺陷实验1:结晶过程的观察课题二铸件晶粒大小的控制教学内容2.1 金属结晶的过程2.2 影响晶粒大小的因素2.3 晶粒大小对性能的影响2.4 控制铸件晶粒大小的措施教学要求2.1 认识形核、长大过程,2.2 了解冷却速度、过冷度和形核率间的关系2.32.4 掌握实际生产中控制铸件晶粒大小的措施实验2:金相显微镜的使用及金相试样的制备实验3:热分析法测定二元合金相图课题三铁碳合金相图分析及应用教学内容3.1 Fe-Fe3C相图分析及铁碳合金分类2 典型合金结晶过程及组织3 含碳量对铁碳合金平衡组织和性能的影响3.4 铁碳合金相图应用教学要求3.1 掌握Fe-Fe3C相图的点、线、相区。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 教学大纲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070105Z10课程名称:金属材料及热处理/Metal materials and heat treatments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程学时/学分:40/2.5先修课程:物理化学、材料热力学、材料科学基础适用专业: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教材、教学参考书:1. 李松瑞等主编. 金属热处理. XX大学出版社. 2003年;2. 吴承建等主编. 金属材料学. 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4年;3. 崔忠圻等主编. 金属学与热处理原理.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7年。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是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
课程设置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了解钢铁材料及各种有色金属材料的分类和应用,各类金属材料的热处理原理,中间热处理和最终热处理工艺,使学生能结合金属的服役条件选择合理的金属材料以及合适的热处理工艺,达到提高金属材料的性能和使用寿命的目的。
该课程是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方向的重要专业课,是学生从事金属材料研究的基础课程之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知识:掌握金属材料的种类、分类和应用情况,各种热处理的基本概念,各种金属材料的热处理原理、热处理工艺以及典型金属材料的具体热处理工艺;理解金属材料在热处理过程中微观结构和性能的演化规律;学会从材料的性质和应用要求出发选择合适的热处理工艺,建立金属材料结构-热处理-性能的基本知识结构。
能力:从应用的角度设计不同金属材料的热处理工艺,将热处理的知识用于解决金属材料制备过程中的工程问题;掌握最基本的材料热处理理念,针对具体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提高开发新材料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分析、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针对具体金属材料的使用与服役条件制定合理的热处理工艺。
素质:建立金属材料结构-热处理-性能一体的观念,通过课程中的分析讨论培养学生分析沟通交流素质,建立材料设计制备到应用的思维模式,提升理解材料组织结构和性能优化的基本素质。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学大纲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代码:0710106 课程类别:必修适用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学时:39所需先修课:物理,机械基础学分:2.5一、编写说明(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教学目标《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高职学生的一门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金属材料的分类、生产过程、铁碳合金、钢的表明处理、金属防蚀等内容,培养学生强化工程意识、质量意识、效益意识。
(二)课程内容简介全书共十四个项目,分别为:金属材料与机械制造过程概述、金属材料的性能、金属晶体结构、铁碳合金、非合金钢、钢的热处理、低合金钢和合金钢、铸铁、非铁金属及其合金、粉末冶金、非金属材料、金属防腐蚀、新材料简介、材料选择及分析(三)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和方法本书针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注重理论与实际应用的有机结合,指导学生掌握学习重点和学习方法,配备较全的复习题,供学生自学时自我检测,最大限度满足教学需求。
二、各部分教学纲要和学时分配(一)金属材料与机械制造过程概述 1学时1.教学主要内容及目标:主要内容:(1)金属材料的分类(2)钢铁材料生产过程(3)机械制造过程概述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了解金属材料的分类(2)了解材料生产过程(3)了解机械制造过程2.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了解金属材料的分类。
教学难点:金属材料的分类。
(二)金属材料的性能 3学时1.教学主要内容及目标:主要内容:(1)金属力学性能(2)金属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和工艺性能教学目标:(1)了解金属的力学性能(2)了解金属的物理、化学和工艺性能2.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金属的力学性能教学难点:金属的力学性能3.教学活动建议及其它教学环节实验一拉伸实验(三)金属晶体结构 2学时1.教学主要内容及目标:主要内容:(3)晶体结构(4)合金晶体结构(5)金属组织特征与再结晶教学目标:(3)了解金属的晶体结构(4)了解金属的组织特征和再结晶2.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金属的晶体结晶教学难点:金属的同位素异构转变(四)铁碳合金 7学时1.教学主要内容及目标:主要内容:(1)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2)铁碳合金相图教学目标:(1)了解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2)掌握铁碳合金的合金相图2.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铁碳合金的合金相图教学难点:铁碳合金的合金相图3.教学活动建议及其它教学环节实验二铁碳合金显微组织观察实验三硬度实验(五)、非合金钢 2学时1.教学主要内容及目标:主要内容:(1)杂质元素对刚性的影响(2)非合金碳的分类(3)非合金碳的牌号及用途教学目标:(1)了解非合金碳对钢的影响及其分类2.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杂质对刚性能的影响;非合金碳的牌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技工学校机械类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学大纲一、说明1、本课程的性质和内容: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是培养中级技术工人所必须的一门技术基础课。
其内容包括钢铁的冶炼、金属的性能、金属学的基础知识、钢的热处理及金属材料部分。
2、本课程的任务和基本要求:(1)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金属材料和热处理的基础知识,为学习各门工艺学课程和生产实习以及今后从事生产技术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2)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达到下列要求:1)基本掌握常用金属材料的牌号、成分、性能及应用范围;2)了解金属材料的结构及其成分、组织和性能之间的一般关系;3)懂得金属材料处理的一般原理;4)明确热处理的目的,了解常用热处理工艺及实际应用。
3、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认真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紧密结合生产实际。
(2)正确掌握大纲的深广程度,合理处理教材内容。
本大纲中,记有“*”符号的内容,供不同工种选用。
(3)加强实验和参观,增加感性认识。
(4)有条件的还可辅以电化教学(如幻灯、录像等)的手段,是教学活动直观而生动地进行。
绪论教学的目的和要求:1、明确学习本课程的目的。
2、了解本课程的基本内容。
教学内容:1、学习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的目的。
2、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的基本内容。
3、我过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方面的成就和发展概况。
教学建议:1、尽量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说明学习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的重要性。
2、结合我国国情,简述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的发展概况。
第一章炼铁与炼钢教学的目的与要求1、明确金属材料的含义;2、了解钢铁材料的一般生产过程;3、了解钢铁材料中常存元素的来源。
教学内容:1、金属材料。
2、金属材料的分类。
3、炼铁。
4、炼钢。
教学建议:1、金属材料的教学从金属的概念引入到金属材料,内容较为简单,在教学过程中要讲清。
2、以讲清钢铁冶炼的实质及基本过程为主,化学反应不作重点要求。
3、如条件许可,最好组织适合的参加。
第二章金属的性能教学的目的与要求:1、了解金属的物理、化学性能的概念及应用。
2、掌握金属的主要力学性能的概念及其符号的表示方法(σs、σr0.2、σb、);ψ、δ、HBS(HBW)、HRC、HV、σ-13、了解金属材料的工艺性能。
教学内容:1、金属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
2、金属的力学性能。
概述:金属的力学性能在机器制造业中的重要性,载荷的种类、变形形式及内力与应力。
强度、塑性(拉伸式样、拉伸曲线、强度指标、塑性指标)。
硬度(布氏、洛氏、维氏等硬度实验的原理、优缺点及应用范围)。
任性(冲击韧性的实验原理、韧性指标、小能量多冲筒介)。
疲劳强度的概念。
3、金属的工艺性能。
实验一:拉伸实验、硬度实验、冲击实验。
教学建议:1、本章重点是力学性能,应多举各种实例来说明力学性能在机器制造业中的重要性。
2、式样和实验结果的计算只作一般介绍。
3、不具备实验条件的可组织学生参观。
第二章金属的结构和结晶教学的目的与要求:1、了解纯金属的构造。
2、了解纯金属的结晶过程。
3、掌握纯铁的同素异构转变。
教学内容:1、纯金属的晶体结构:晶体与非晶体,晶体结构的基本知识,常见的三种金属晶格类型,金属晶体中不完整结构。
2、纯金属的结晶:结晶的概念、冷却曲线和过冷度,纯金属的结晶过程,晶粒大小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细化晶粒的方法。
3、金属的同素异构的转变:同素异晶体、纯铁的冷却曲线。
教学建议;1、如“塑性变形与再结晶”这一章内容不讲的话,则晶面、晶向内容可不讲。
2、纯铁的同素异构转变温度及不同温度范围内存在任何晶格类型应予以充分的重视。
第四章金属的塑性变形和再结晶教学的目的与要求:1、了解塑性变形的基本原理.2、掌握冷塑性和热塑性变形对金属性能的影响。
教学内容:1、金属的塑性变形:单晶体塑性变形,多晶体塑性变形。
2、金属的冷塑性变形:加工硬化、冷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结构的影响。
3、回复和再结晶。
4、金属的热塑性变形。
教学建议:1、讲清塑性变形的主要方式——滑移。
滑移面和滑移方向不必作深入的分析。
2、用塑性变形的理论,讲清细晶粒具有良好力学性能的原因。
第五章铁碳合金教学的目的与要求:1、了解合金相图及组织的基本类型;2、掌握铁碳合金的基本相和组织以及它们的性能特点;3、基本掌握简化的Fe-Fe3C相图(钢部分);4、掌握含碳量对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教学内容:1、合金的概念、组元、合金系、相。
2、合金组织的基本类型:固溶体、金属化合物、混合物。
3、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珠光体、莱氏体的概念及其性能。
4、碳合金相图:相图的建立,简化铁碳合金相图的特性点、线和区域组织分析,典型成分铁碳合金的结晶过程分析,含碳量对铁碳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
5、Fc-Fe3C相图的实际应用。
实验二:观察典型铁碳含金的平衡组织。
教学建议:1、典型铁碳合金的结晶过程分析,重点以相图中钢的部分作深入分析。
2、课程的内容,理论性较强,应尽量增强直观教学,如运用模型、图片,放映有关录像或电影等,要保证实验的进行。
第六章碳素钢教学的目的与要求:1、掌握碳素钢的牌号、成分、性能和用途的一般规律。
2、了解钢的火花鉴别的方法。
教学内容:1、常存元素对碳素钢性能的影响。
2、碳素钢的分类:按含碳量分、按质量分、按用途分。
3、碳素结构钢和优质碳素结构钢的牌号、成分,性能和用途。
4、碳素工具钢的牌号、成分、性能和用途。
5、钢的牌号、成分、性能和用途。
6、火花鉴别的原理及火花的名称。
7、花鉴别方法:火花鉴别的设备和方法,合金元素对火花的影响,常用钢(低碳纲、中碳钢、高碳钢、高速钢)的火花特征。
教学建议:1、讲解各类钢时,应充分运用学生已学过的铁碳合金知识。
2、重点叙述常用钢的牌号、成分、性能及用途。
3、注意培养学生具有初步选择钢材的能力。
4、进行观场教学,应组织学生亲自磨火花、仔细观察。
第七章钢的热处理教学的目的与要求:1、了解钢在加热和冷却时的组织转变及产物的性能;2、了解钢的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的方法、目的和实际应用;3、明确表面热处理的目的、方法及实际应用。
了解化学热处理的基本知识。
教学内客:1、概述,热处理的定义、分类及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2、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
3、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交。
4、钢的退火与正火:退火与正火的目的、方法及应用、退火与正火的选择。
5、钢的淬火与回火:淬火强度的选择,淬火冷却介质,淬火冷却方法,淬透性与淬硬性,淬火缺陷。
回火的目的,回火时的组织转变,回火的分类及应用。
6、钢的表面热处理:表面淬火的目的和应用。
火焰表面淬火,感应表面淬火。
钢的化学热处理的实质及基本过程。
渗碳的目的、方法及热处理。
氮化的目的,特点及用途。
碳氮共渗及其它化学热处理方法。
7、零件的热处理分析:热处理的技术条件,热处理的工序位置,零件的热处理工序分析。
实验三:碳钢的热处理实验。
教学建议:1、说明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应结合Fe-Fe3C相图讲解。
2、奥氏体连续冷却时的组织转变,应结合C曲线讲解,从而说明不同的冷却速度得到不同的组织及性能。
3、淬透性的概念只作一般介绍,主要为讲解合金钢的优点作准备。
4、化学热处理应讲清其基本过程,以钢的渗碳为主。
5、典型零件的热处理工序分析,可根据行业特点,举常用零件为例进行分析。
6、无实验条件的,可组织参观,以了解热处理的操作方法,并在现场讲解热处理的设备,使学生增加感性认识。
第八章合金钢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常用合金钢的牌号、性能、热处理及用途。
教学内容:1、合金钢的概念。
2、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
3、合金钢的分类及牌号。
4、合金结构钢:普通低合金结构钢、渗碳钢、调质钢、弹簧钢及滚动轴承钢的牌号,性能、热处理及用途,超高强度钢简介。
5、合金工具钢;低合金刀具钢、高速钢、模具钢、量具钢的牌号、性能、热处理及用途。
6、特殊性能钢:不锈耐酸钢、耐热钢、耐磨钢的牌号、性能及用途。
教学建议:1、通过讲解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讲清合金钢的优点。
2、应使学生掌握合金钢的编号原则,进而识别牌号(包括钢种、成分等)。
3、讲述合金结构钢时,每一钢种各举1—2个常用牌号(如H16Mn、20CrMnTi、40Cr、60Si2Mn、GCr15等)予以说明。
4、合金工具钢中应重点讲述高速钢的牌号,性能和热处理。
5、讲述特殊性能钢时,以不锈钢为主。
第九章铸钢教学目的与教学内容:1、了解铸铁的化学成分和冷却速度对铸铁组织、性能的影响。
2、初步掌握灰铸铁和球墨铸铁的牌号、组织、性能用途。
教学内容:1、铸铁的特点与分类。
2、铸铁的石墨化及其影响因素(化学成分,冷却速度)。
3、灰铸铁的组织、性能、牌号,用途及热处理。
4、可锻铸铁的组织:性能、牌号及用途。
5、球墨铸铁的组织、性能、牌号、热处理及用途。
6、蠕墨铸铁的组织、性能、牌号及用途。
教学建议:1、重点讲解灰铸铁的优缺点及实际应用情况。
2、介绍铸铁的显微组织,并说明石墨对铸铁性能的影响3、适当强调球墨铸铁的发展前景。
第十章有色金属及硬质合金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常用有色金属及其合金的牌号、性能及用途;2、了解常用硬质合金的牌号、性能及用途。
教学内容:1、铜及钢合金:纯铜的性质,牌号及用途,黄铜和铜的牌号、性能及用途。
2、铝及铝合金:纯铝的性质、牌号及用途,铝合金分类,铝合金的热处理特点,常用铝合金(形变,铸造铝合金)的牌号、性能及用途。
3、钛及钛合金:纯钛的性质,牌号及用途,钛合金的牌号、性能及用途。
4、滑动轴承合金:对轴承材料的要求,常用轴承合金(锡基、铅基、铝基)的成分、性能及用途。
5、硬质合金:硬质合金的性能特点,常用的硬质合金(钨钴类、钨钻钛类、万能类)的牌号、成分及用途。
钢结硬质合金简介。
教学建议:1、铝合金强化(时效硬化)作一般介绍。
2、钛及钛合金为选讲内容。
3、根据行业及工种特点,可另行增加所需内容。
第十一章全属的腐蚀及防腐方法学的目的与要求:了解金属的腐蚀原因及一般的防腐方法。
教学内容:1、金属的腐蚀: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
2、金属的防腐:常用的防腐方法(提高金腾本身的耐腐蚀性、覆盖法防腐、电化学防腐、改善腐蚀环境等)。
防腐方法实例(发蓝、镀锌、阳极氧化法、钝化处理)。
教学建议:通过本章的讲解,应使学生明确腐蚀的危害性、重要性以及防腐蚀的一般方法。
第十二章非金属材料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非金属材料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常用工程塑料、橡胶、粘结剂等非金属材料的性能特点及应用。
教学建议:根据行业及工种,选学有关内容或增加所需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