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发展规律习题与答案
民族发展的规律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共有的精神特征,民族意识的 精华,是民族综合素质的体现。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 量,维系民族生存,支撑民族发展,激发民族活力, 激励民族进步。
第九页,共35页
(二)民族发展的基本内容 民族发展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民族性的发展,包括民族人口的增长和 族体规模的扩大;民族特点的形成 和稳定。 二是民族社会性的发展,包括民族的经
, 具 体 民 族 由 于 其 内 在 矛 盾 的 非
均 衡 性
跃 性 发 展 , 是 在 社 会 历 史 发 展 总 进 程 制
第二十八页,共35页
实现了跳跃发展的民族
在我国民主改革前,仍保留着原始公有制残余 形态的民族有:
独龙族 怒族 佤族 傈僳族 布朗族 德昂族 景颇族 基诺族 鄂伦春族 鄂温克族 黎族 等
6、社会环境与民族发展
国家政权性质、政治、法律和社会制度对民族 发展也起重要作用。民主制度能够促进民族发 展,专制制度直接制约民族发展。
第十九页,共35页
小结:民族发展的基本条件
民族 属性
科文、思政、 心意、身体
民族 素质
内部
自然、社会、生物
民族 结构
经济、政治、文 化、意识、家庭
、人口
民族关系
外部
第十一页,共35页
3、民族的经济发展
民族经济发展:主要指民族生计方式的演 变、经济总量的增加和经济生活质量的优 化 。民族经济是民族其他方面发展的前 提和基础,生产力状况是民族发展程度根 本性标志。
4、民族的政治发展
民族政治发展:主要指民族政治意识的觉 醒和民族权利的实现程度,政治民主是民 族成熟的标志和民族发展的重要动力。
民族理论考题(5)附带答案

《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测试A判断1.民族理论回答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一般规律( )2.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教学对象不包括中国民族情况和民族问题( )3.有了人类就有了民族。
( )4、“同源异流”属于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
( )5.民族同化和民族融合一般只在两个民族之间进行。
( )6.不同民族的人们以一般社会成员如工人、农民的身份发生关系时,属于民族关系。
( )7.私有制社会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不同民族的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之间的关系问题( )8.发生在两个民族之间的关系就是民族关系。
( )9.民族利益,指的是民族所有的利益。
( )10民族融合的结果是人类共同体的形成。
()11在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最后被确认为一个少数民族是基诺族()。
12.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不同民族成员之间的关系( )13在民族发展中,“异源同流”现象属于民族分化()14.民族的基本属性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生物属性。
()15.在我国少数民族中,满族人口最多。
()16.不同历史时期民族关系的基本性质是相同的。
()17. 民族理论研究应以民族发展研究作为整个民族理论研究的重点。
()18.我国的民族识别经历了四个阶段。
()19.民族不是一有了人类就有的,也不会永恒存在下去。
()20. 广义的民族问题涉及到“一个发展,三个关系”,其中“一个发展”指的是民族自身的发展。
()21.民族在自身发展和交往过程中,失去自己民族的特征,接受别的民族的特征,变成别的民族的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指的是民族融合。
()22. 民族是在原始社会末期阶级社会初期形成的。
()23.民族发展的基本模式是民族的常态、异态和滞后式发展。
()24. 民族共同语言一般是指共同文字。
()25. 民族属性、民族关系和民族结构是民族发展的内在条件。
()26. 中国古代“民族”一词最早出现于南朝宋齐时期道士顾欢的《夏夷论》。
()27. 确定公民的民族成分,必须以国家正式认定的族称为准。
民族理论测试题及答案

民族理论测试题及答案民族理论是一门研究民族现象、民族关系以及民族政策的学科,它对于理解和处理多民族国家中的各种社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份民族理论测试题及答案的示例,供学习和参考。
一、选择题1. 民族是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
A. 社会B. 集体C. 集团D. 社区答案:B2. 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在()上一律平等。
A. 法律B. 经济C. 政治D. A和C答案:D3.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
A. 保障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B. 保障少数民族的经济利益C. 保障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D. 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自治答案:D二、填空题4. 我国共有_______个民族,其中_______个是少数民族。
答案:56,555. 民族自治区分为_______、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
答案:自治区三、简答题6. 简述我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
答案:我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歧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保障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权利;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自由;以及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四、论述题7. 论述我国民族政策在促进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方面的重要作用。
答案:我国民族政策在促进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民族平等原则确保了各民族在法律面前的平等地位,这有助于消除民族间的隔阂,增强民族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其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赋予少数民族在本地区内管理自己事务的权利,这不仅有助于保护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也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再次,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有助于保持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促进文化交流和融合。
最后,通过优惠政策和支持措施,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减少地区发展差距,增强各民族对国家的认同感,从而巩固国家的统一。
民族理论期末复习指导答案判断辨析题

第一章绪论1.民族理论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对各个民族的特性进行研究,取得规律性认识和结论。
错、民族理论研究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如何正确的解决或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间矛盾的问题2.民族科学研究包括许多学科门类,诸如民族理论、民族历史、民族语言、民族经济、民族学、民族文化等许多方面。
这些研究都是分别进行的,并不需要一定的民族观指导。
错、民族科学研究包括许多学科门类,诸如民族理论、民族历史、民族语言、民族经济、民族学、民族文化等许多方面。
这些研究都是分别进行的,必须有正确理论的指导3.关于民族的定义是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总认识,一方面表现为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看法,另一方面反映在人们对待和处理民族问题的态度和方法上。
错、关于民族观的定义是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总认识,一方面表现为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看法,另一方面反映在人们对待和处理民族问题的态度和方法上。
4.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每个公民都有如何认识民族现象、处理民族关系的问题。
正确、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每个公民都有如何认识民族现象、处理民族关系的问题。
第二章民族1.民族是一种社会人们共同体,具有的属性就是社会属性。
错、民族是一种社会人们共同体,具有的属性包括社会属性、自然属性和生物属性。
2.民族是在生产方式、语言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的稳定的人类共同体。
错、民族是在历史渊源、文化、风俗习惯、心里认同方面具有共同特征的稳定的人类共同体。
3.我国在民族识别工作中是完全按照斯大林的民族特征理论进行民族考察的。
错、我国在民族识别工作中是辩证的科学的运用斯大林的民族特征理论进行民族考察的第三章民族发展1.民族分化,是指一个民族的一部分从原属民族实体中分化出来的现象,它往往是由民族内部的文化差异造成的。
错、民族分化,是指一个民族的一部分从原属民族实体中分化出来的现象,它往往是由民族迁徙等原因导致民族居住地域的隔离而造成的。
2.民族灭亡,是指世界各民族经过民族融合,实现民族大同,民族实体作为客观存在自行消失的现象。
民族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民族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民族理论是一门研究民族现象、民族关系以及民族政策的学科,它对于理解和处理多民族国家中的各种社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份民族理论考试的试题及答案示例,供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1. 民族是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_________的稳定的共同体。
A. 语言B. 文化C. 地域D. 宗教信仰答案:B2. 民族平等的原则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权利平等B. 机会平等C. 经济平等D. 尊严平等答案:C3. 在多民族国家中,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主要依靠以下哪个因素?A. 经济发展B. 文化交流C. 政治制度D. 法律保障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4. 民族理论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A. 民族的形成与发展B. 民族的分类与识别C. 民族政策的制定与实施D. 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答案:A, B, C5. 民族认同感的构成要素包括哪些?A. 语言B. 宗教C. 历史D. 风俗习惯答案:A, C, D三、判断题6. 民族融合是指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特征完全消失,形成一种全新的文化。
答案:错误7. 民族自决权是指一个民族在不受外来干涉的情况下,自由决定自己的命运和发展道路的权利。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8. 简述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
答: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通常包括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繁荣发展。
民族平等是指所有民族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享有相同的权利和义务。
民族团结强调不同民族之间的和谐相处,共同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
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自治制度,保障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权利。
民族繁荣发展则是指国家采取措施,促进各民族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
9. 论述民族歧视的危害及其应对措施。
答:民族歧视是指基于民族身份的不公平对待,它不仅损害了个人的尊严和权利,还可能导致社会分裂和冲突。
民族歧视的危害包括破坏社会和谐、引发民族矛盾、阻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应对民族歧视的措施包括加强法律的制定和执行,确保所有民族平等权利的实现;通过教育提高公众对民族平等的认识;鼓励文化交流,增进不同民族之间的理解和尊重;以及建立有效的社会监督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歧视行为。
民族发展规律习题与答案

第二章民族发展的规律习题一、单项选择1.以地缘关系为基础的是:A.氏族B.胞族C.部落D.民族2.民族形成的外在条件是:A.战争、暴力冲突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私有制的出现D.产品交换的发展3.民族形成的时间是:A.原始社会末期进入阶级社会时B.人类产生时C.原始社会初期D.奴隶社会末期封建社会初期4.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最大一次分工;是的分离..A.城市和乡村B.农业和手工业C.畜牧部落和其他部落D.商人阶级和其他阶级5.人类社会人们共同体的发展序列是:A.氏族-部落-民族B.胞族-氏族-民族C.胞族-部落-民族D.部落-胞族-民族6.是与民族最近似的人们共同体..A.氏族B.胞族C.部落D.部落联盟7.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是:A.从氏族发展成民族B.从部落发展成民族C.从胞族发展成民族D.从部落联盟发展成民族8.在民族发展过程中;下列哪些民族属于异源同流A.苗族B.回族C.瑶族D.畲族9.民族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阶级斗争C.民族精神D.经济发展10.下列实体中哪些不属于人们共同体的发展序列A.氏族B.部落C.种族D.民族11.下列人们共同体中哪个是以地域关系为基础的A.氏族B.部落C.民族D.种族12.人类社会最初的民族是何时产生的A.原始社会蒙昧时代高级阶段B.原始社会末期到阶级社会确立时期C.阶级社会确立以后D.资本主义上升时期13.下列民族中哪个是民族发展过程中通过典型的民族分化和组合形成的A.藏族B.蒙古族C.日本大和民族D.美国美利坚民族14.下列社会现象中最先消亡的是:A.阶级消亡B.国家消亡C.民族消亡D.家庭消亡15.民族与氏族的根本区别是:A.经济关系B.血缘关系C.地域关系D.利益关系16.从民族的自然属性看;民族的发展是:A.民族的特征发展或民族性的发展B.民族的社会发展或社会性的发展C.民族人的发展或人口生产的发展D.民族的物质发展17.在民族发展中;下列哪个属于民族发展的内因A.民族属性B.民族关系C.自然环境D.社会环境18.民族在其自身的发展和交往过程中;失去自己民族的特性;接受别的民族特征;变成别的民族的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是:A.民族组合B.民族分化C.民族同化D.民族融合19.世界上一切民族的民族特征在经过长期的共同性增长的基础上融为一体;最终导致民族特征、民族特点和民族差别的完全消失的社会现象是:A.民族组合B.民族分化C.民族同化D.民族融合20.在民族发展中;下列哪个属于民族发展的外因A.民族属性B.民族关系C.民族结构D.民族素质21.民族结构的核心要素是:A.人口结构B.经济结构C.政治结构D.文化结构22.世界各民族经过发展;实现民族大同;民族实体作为客观存在的现象自行消失;这当属于:A.民族组合B.民族消亡C.民族同化D.民族融合23.在民族发展中;下列表述中哪一个和民族属性无关A.民族的发展既是社会的发展.又是自身的发展B.民族的发展既是物质生产的发展;又是精神生产的发展C.民族的发展是民族自身人口生产的发展D.良好的民族交往是民族加快发展的动因之一二、多项选择1. 以血缘为纽带的是:A.氏族B.部落C.胞族D.民族2. 民族形成的内在条件是:A.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私有制的出现C.产品交换的发展D.军事冲突3. 关于民族发展;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A.民族内部结构的优化过程B.民族整体素质的提升过程C.不断实现民族的自身性发展、社会性发展、人的发展的过程D.本质上是民族生存和演进的质和量的提高4. 原始社会末期三个重要的过渡是:A.野蛮向文明的过渡B.部落制度向国家的过渡C.地方局限性向民族的过渡D.民族向国家的过渡5.恩格斯曾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指出民族形成的典型途径是:A.易洛魁人式的途径B.罗马人式的途径C.德意志人式的途径D.希腊人式的途径6.民族发展的基本动因有: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阶级斗争C.民族精神D.人口发展7.民族发展的基本内容包括:A.经济发展B.政治发展C.文化发展D.人口发展8.下列人们共同体中哪些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A.氏族B.部落C.部落联盟D.民族9.下列关于民族与氏族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民族以地缘关系为纽带B.氏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C.民族以地缘和血缘为纽带D.氏族以地缘和血缘为纽带10.民族素质包括:A.科学文化素质B.思想政治素质C.心理意识素质D.身体素质11.下列属于影响民族发展的外部因素是:A.民族属性B.民族结构C.民族关系D.自然环境12.社会主义社会民族发展的趋势是:A.问题越来越多B.矛盾越来越尖锐C.各民族充分发展繁荣D.各民族共同繁荣和共同性因素日益增多13.通过下列哪种途径可以实现民族的消亡A.民族同化B.民族分化C.民族融合D.民族组合14.下列属于民族同化的特点是:A.民族同化是一个过程B.民族同化中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并存C.民族自然同化是一种向较高经济和文明程度接近的形式D.民族同化是民族发展过程中的局部现象15.下列属于民族发展的基本模式是:A.常态发展B.异态发展C.跳跃式发展D.飞跃式发展16.民族同化和民族融和的区别是:A.发生的时间不同B.发生的范围不同C.发生的结果不同D.实现的途径不同17.下列属于民族发展的社会环境是:A.民族社会的阶级阶层构成及其关系B.国家政权的性质C.社会政治和法律制度及其建设D.社会伦理18.下列属于民族融合的特点是:A.民族融合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B.民族融合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C.民族融合将是一个自然渐进的过程D.民族融合是民族发展过程与民族接近过程的辨证统一的结果19.下列属于民族异态发展的表现是:A.民族发展极度缓慢B.民族发展停滞C.民族出现暂时倒退D.民族协调快速发展三、辨析题1.民族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阶级斗争..2.从部落发展成民族;这是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3.民族同化和民族融合都是民族消亡的途径;所以二者并无实质性区别..四、简答题1.民族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什么2.民族同化的特点是什么3.民族融合的特点是什么4.民族同化与民族融合的区别是什么五、案例分析题回族是目前中国分布最广的..公元7世纪中叶;大批和商人经海路和陆路来到中国的广州、等沿海城市以及内地的、开封等地定居..公元13世纪;蒙古军队西征;中亚的伊斯兰教徒的特称大批迁入中国;以这些信仰伊斯兰教的中亚移民、波斯人、阿拉伯人为主;后吸收汉、蒙古、维吾尔等民族成分;逐渐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民族——回族..请用你所学的民族形成的基本规律来解释上述现象..六、论述题1.举例说明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及特殊规律..2.如何正确理解民族同化问题答案一、单项选择1.D 2.A 3.A 4.A 5.A 6.D 7.B 8. B 9.A10.C11.C 12.B 13.D 14.A 15.C 16.A 17.A 18.C 19.D20.B21.B 22.B 23.D二、多项选择1.ABC 2.ABC 3.ABCD 4.ABC 5.BCD 6.ABC 7.ABCD 8.ABC 9.AB 10.ABCD 11.CD 12.CD 13.ABC 14.ABCD 15.ABC 16.ABCD17.ABCD 18.ABCD 19.ABC三、辨析题每题7分1.答案:错误..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社会生产力发展是民族发展的决定性因素..2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只是影响民族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因素;但它不是决定性因素;因为民族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只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民族发展的量的积累和扩大的决定因素;也是民族发展的质的转变的决定因素..此外;在民族发展过程中;民族精神是民族发展的重要动因..2.答案:正确..从部落发展成民族;这是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从部落发展成的民族;是人类社会发展和人们共同体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和必然形式;也是一个逐渐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部落内部的血缘联系逐步削弱;地域、财产因素逐渐加强;血缘溶合、语言交融、地域联片扩大、经济交换交流加强、心理因素包容过程加速进行;从而最终导致了以地域关系为基础;具有语言、心理、地域、经济等方面共同特征的民族的产生..世界上大多数民族都是从部落发展而来的..3.答案:错误..民族同化和民族融合都是民族消亡的途径是正确的;但是;二者有本质区别..民族同化不同于民族融合..因为它们:1发生的时间不同:民族同化在民族发展的整个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在发着民族同化现象;而民族融合则是人类社会进入到共产主义社会以后才能实现..2发生的范围不同:民族同化是一个局部现象..它是个别民族单方面的变化..而民族融合是全世界一切民族范围的变化..3发生的结果不同:民族同化的结果是个别民族的消失;民族数量的相对减少;而民族现象依然存在;民族融合则是人类的民族差别、民族界限的消失..民族作为客观实体的自然消失;出现新的人类统一体..4实现的途径不同:民族同化有强迫同化和自然同化两种形式;而民族融合不是凭借暴力和特权的人为结果;而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自然的历史发展过程..四、简答题1.答案:1民族发展的趋势可以分为总趋势和某一历史阶段的趋势..2在资本主义社会的民族发展中;一方面是民族趋同的趋势;另一方面是民族性增强的趋势..3在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发展中;出现了各民族充分发展繁荣的趋向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性日益增多的趋向..2.答案:1民族同化是一个过程..民族同化是一个复杂的社会过程;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2民族同化中人为和自然因素并存..强迫同化是人为因素造成的;自然同化是在一定条件下自然发生的现象;是自然的社会历史过程..3民族自然同化是一种向较高经济和文明程度接近的形式..自然同化中的同化主体一定比被同化民族的发展程度高;其中经济力量、文化水平起决定性的作用..4民族同化首先涉及显露于外的民族特征;如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等..5民族同化是民族过程的局部现象..3.答案:1民族融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2民族融合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民族融合不是突然发生和完成的;是由量变到质变、总体量变和部分质变;逐渐发展的历史过程..这种量变的积累是个缓慢的过程;是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进程相适应的..3民族融合是一个自然过程..4民族融合是民族发展过程与民族接近过程的辩证统一..4.答案:1民族融合不同于民族同化..它们在发生的时间、发生的范围、发生的结果上不同;实现的途径上也有所不同..2民族同化在民族发展的整个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它是个别民族的单方面的变化;结果只是个别的民族消失;民族数量的相对减少;而民族现象依然存在..3民族融合是人类社会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以后实现的;是全世界一切民族范围的变化;其结果是人类的民族差别、民族界限的消失..民族作为客观实体自然消失;出现新的人类统一体..4民族强迫同化是凭借暴力和特权进行的..民族融合不是凭借暴力和特权的人为结果;而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自然的历史发展过程..5民族融合因素的出现并不等于民族融合..历史上出现过的所谓“民族融合”;实际上是民族同化..五、案例分析题答案:在民族形成后的发展过程中;通过民族的分化、同化、组合而形成新的民族即次生形态民族..次生形态民族的形成规律属于民族形成的特殊规律..次生形态民族的形成过程表现为“”、“”等具体形式..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发生过无数次的民族分化.同化、组合..1分有的民族源头相同;但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最后发展成不同的民族..如一般认为苗、瑶、畲等民族的形成是“”的结果..有的民族则是在历史的某一时时刻;从某些民族中分脱出来;融合其它民族因素;发展成为一个新民族;如回族的形成就是这种情况..本案例所列举的回民族的起源和发展可以说是“异源同流”..回族的产生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了其他民族的因素;最终发展成为一个民族..六、论述题1.答案:从部落发展成民族;这是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从部落发展成的民族和国家;是人类社会发展和人们共同体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和必然形式;也是一个逐渐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部落内部的血缘联系逐步削弱;地域、财产因素逐渐加强;血缘溶合、语言交融、地域联片扩大、经济交换交流加强.心理因素包容过程加速进行;从而最终导致了以地域关系为基础;具有语言、心理、地域;经济等方面共同特征的民族产生..世界上大多数民族都是从部落发展而来的..在民族形成后的发展过程中;通过民族的分化、同化、组合而形成新的民族即次生形态民族..次生形态民族的形成规律属于民族形成的特殊规律..次生形态民族的形成过程表现为“”、“”等具体形式..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发生过无数次的民族分化、同化、组合..有的民族源头相同;但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最后发展成不同的民族..如一般认为苗、瑶、畲等民族的形成是“”的结果..有的民族则是在历史的某一时刻;从某些民族中分离出来;溶合其它民族因素;发展成为一个新的民族;如回族的形成就是这种情况..2.答案:民族同化;就是指民族在交往过程中;丧失自己民族的特征;接受别的民族的特征;变成别的民族的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民族同化现象是存在于民族发展整个过程的现象;只是不同时期的性质不同..历史上发生过民族同化现象;当今世界也存在民族同化现象;将来也还会发生民族同类化现象..同族同化有两种类型:一是民族强迫同化;就是指丧失本民族的特征;接受别的民族的特征的变化过程;是用强制手段;即凭借暴力和特权来实现的社会现象..二是民族自然同化;它是指不同民族在长期交往相处中;在生产、生活、文化等各方面相互影响下;一方民族在完全自然的、自愿的情况下接受另一个民族的特征;改变自己民族的特征而变成另一个民族的现象..民族同化是民族发展进程中的一种现象;有它自身的一些特点;具体如下:1民族同化是一个过程..2民族同化中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并存..3民族自然同化是一种向较高经济和文明程度接近的形式..4民族同化首先涉及显露于外的民族特征;因此民族特征的消失标志着民族同化的完成..5民族同化是民族发展过程中的局部现象..。
民族理论考试题及答案

民族理论考试题及答案民族理论是一门研究民族现象、民族关系以及民族政策的学科,它涉及到历史、文化、社会、政治等多个领域。
考试题目通常包括对民族理论基本概念的理解、民族政策的分析以及对民族问题的实际应用等。
以下是一份民族理论考试题及答案的示例: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民族是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
A. 社会B. 集体C. 集团D. 阶层答案:B2. 民族平等原则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
A. 基本原则B. 次要原则C. 辅助原则D. 临时原则答案:A3. 在我国,民族自治区域分为()。
A. 自治县、自治乡、自治村B.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C. 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D. 自治区、自治市、自治镇答案:B4. 我国民族政策的核心内容是()。
A. 民族平等B. 民族团结C. 民族区域自治D. 发展少数民族经济文化事业答案:C5. 我国民族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
A. 保障少数民族权益B. 促进民族融合C.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D. 实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答案:C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我国民族政策的主要特点。
答案:我国民族政策的主要特点包括:(1)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各少数民族在自己的聚居地区实行自治。
(3)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自由。
(4)支持和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5)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保障少数民族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
2. 阐述民族认同感对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答案:民族认同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所属民族的归属感和忠诚感。
它对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1)增强民族凝聚力:民族认同感能够增强个体对本民族的归属感,从而增强民族内部的凝聚力。
(2)促进社会稳定:强烈的民族认同感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减少民族间的矛盾和冲突。
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14.在阶级社会里,民族斗争,说到底,是一个()问题。
15.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是各民族(16.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是()。
17.我国陆地边境线的90%强在少数民族地区,有()公里。
18.新中国成立前,少数民族中存在不同的政治制度,如封建宗法制度、(()制度、封建王公制度、血缘家长制度以及()制度等。
)制度、综合测试二一、填充题1.民族关系既是一种()现象,也是一种()现象,还是一种社会关系。
2.我们观察不同民族的成员之间发生的关系是否能构成民族关系时,关键是这种关系中是否具有()的内容。
3.2005 年5月27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巩固和发展()、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4.当今世界,()是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
5.现阶段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民族平等的进一步完善与(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继续明显存在)并存。
6 .民族问题是随着()而发展变化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
7.民族问题是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
民族问题对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对()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8.民族问题是一种内容宽泛的社会问题。
在()中,有广义的民族问题概念和狭义的民族问题概念。
9.只有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才能铲除民族压迫的()根源,实现民族平等。
10.只有进行()建设,才能不断解决民族问题,实现民族的繁荣发展。
11.民族自身的特点所引起的民族之间的矛盾又通过民族的诸特征及其具体形式,即民族的政治、()、文化等方面反映出来。
12.民族自身的发展状况决定着民族之间交往的程度,因而也决定着民族之间()的状况,即民族问题。
13.民族间()发展上的不平衡和明显差距,是当前民族矛盾和摩擦的主要原因。
大多数民族矛盾主要集中在经济关系及与此密切相关的文化发展关系上,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则在于合理调节民族间经济的发展、()、文化发展的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民族发展的规律习题一、单项选择1.以地缘关系为基础的是:A.氏族B.胞族C.部落D.民族2.民族形成的外在条件是:A.战争、暴力冲突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私有制的出现D.产品交换的发展3.民族形成的时间是:A.原始社会末期进入阶级社会时B.人类产生时C.原始社会初期D.奴隶社会末期封建社会初期4.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最大一次分工,是()的分离。
A.城市和乡村B.农业和手工业C.畜牧部落和其他部落D.商人阶级和其他阶级5.人类社会人们共同体的发展序列是:A.氏族-部落-民族B.胞族-氏族-民族C.胞族-部落-民族D.部落-胞族-民族6.()是与民族最近似的人们共同体。
A.氏族B.胞族C.部落D.部落联盟7.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是:A.从氏族发展成民族B.从部落发展成民族C.从胞族发展成民族D.从部落联盟发展成民族8.在民族发展过程中,下列哪些民族属于异源同流?A.苗族B.回族C.瑶族D.畲族9.民族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阶级斗争C.民族精神D.经济发展10.下列实体中哪些不属于人们共同体的发展序列?A.氏族B.部落C.种族D.民族11.下列人们共同体中哪个是以地域关系为基础的?A.氏族B.部落C.民族D.种族12.人类社会最初的民族是何时产生的?A.原始社会蒙昧时代高级阶段B.原始社会末期到阶级社会确立时期C.阶级社会确立以后D.资本主义上升时期13.下列民族中哪个是民族发展过程中通过典型的民族分化和组合形成的?A.藏族B.蒙古族C.日本大和民族D.美国美利坚民族14.下列社会现象中最先消亡的是:A.阶级消亡B.国家消亡C.民族消亡D.家庭消亡15.民族与氏族的根本区别是:A.经济关系B.血缘关系C.地域关系D.利益关系16.从民族的自然属性看,民族的发展是:A.民族的特征发展(或民族性的发展)B.民族的社会发展(或社会性的发展)C.民族人的发展(或人口生产的发展)D.民族的物质发展17.在民族发展中,下列哪个属于民族发展的内因?A.民族属性B.民族关系C.自然环境D.社会环境18.民族在其自身的发展和交往过程中,失去自己民族的特性,接受别的民族特征,变成别的民族的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是:A.民族组合B.民族分化C.民族同化D.民族融合19.世界上一切民族的民族特征在经过长期的共同性增长的基础上融为一体,最终导致民族特征、民族特点和民族差别的完全消失的社会现象是:A.民族组合B.民族分化C.民族同化D.民族融合20.在民族发展中,下列哪个属于民族发展的外因?A.民族属性B.民族关系C.民族结构D.民族素质21.民族结构的核心要素是:A.人口结构B.经济结构C.政治结构D.文化结构22.世界各民族经过发展,实现民族大同,民族实体作为客观存在的现象自行消失,这当属于:A.民族组合B.民族消亡C.民族同化D.民族融合23.在民族发展中,下列表述中哪一个和民族属性无关?A.民族的发展既是社会的发展.又是自身的发展B.民族的发展既是物质生产的发展,又是精神生产的发展C.民族的发展是民族自身(人口生产)的发展D.良好的民族交往是民族加快发展的动因之一二、多项选择1. 以血缘为纽带的是:A.氏族B.部落C.胞族D.民族2. 民族形成的内在条件是:A.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私有制的出现C.产品交换的发展D.军事冲突3. 关于民族发展,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A.民族内部结构的优化过程B.民族整体素质的提升过程C.不断实现民族的自身性发展、社会性发展、人的发展的过程D.本质上是民族生存和演进的质和量的提高4. 原始社会末期三个重要的过渡是:A.野蛮向文明的过渡B.部落制度向国家的过渡C.地方局限性向民族的过渡D.民族向国家的过渡5.恩格斯曾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指出民族形成的典型途径是:A.易洛魁人式的途径B.罗马人式的途径C.德意志人式的途径D.希腊人式的途径6.民族发展的基本动因有: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阶级斗争C.民族精神D.人口发展7.民族发展的基本内容包括:A.经济发展B.政治发展C.文化发展D.人口发展8.下列人们共同体中哪些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A.氏族B.部落C.部落联盟D.民族9.下列关于民族与氏族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民族以地缘关系为纽带B.氏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C.民族以地缘和血缘为纽带D.氏族以地缘和血缘为纽带10.民族素质包括:A.科学文化素质B.思想政治素质C.心理意识素质D.身体素质11.下列属于影响民族发展的外部因素是:A.民族属性B.民族结构C.民族关系D.自然环境12.社会主义社会民族发展的趋势是:A.问题越来越多B.矛盾越来越尖锐C.各民族充分发展繁荣D.各民族共同繁荣和共同性因素日益增多13.通过下列哪种途径可以实现民族的消亡?A.民族同化B.民族分化C.民族融合D.民族组合14.下列属于民族同化的特点是:A.民族同化是一个过程B.民族同化中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并存C.民族自然同化是一种向较高经济和文明程度接近的形式D.民族同化是民族发展过程中的局部现象15.下列属于民族发展的基本模式是:A.常态发展B.异态发展C.跳跃式发展D.飞跃式发展16.民族同化和民族融和的区别是:A.发生的时间不同B.发生的范围不同C.发生的结果不同D.实现的途径不同17.下列属于民族发展的社会环境是:A.民族社会的阶级阶层构成及其关系B.国家政权的性质C.社会政治和法律制度及其建设D.社会伦理18.下列属于民族融合的特点是:A.民族融合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B.民族融合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C.民族融合将是一个自然渐进的过程D.民族融合是民族发展过程与民族接近过程的辨证统一的结果19.下列属于民族异态发展的表现是:A.民族发展极度缓慢B.民族发展停滞C.民族出现暂时倒退D.民族协调快速发展三、辨析题1.民族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阶级斗争。
2.从部落发展成民族,这是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
3.民族同化和民族融合都是民族消亡的途径,所以二者并无实质性区别。
四、简答题1.民族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什么?2.民族同化的特点是什么?3.民族融合的特点是什么?4.民族同化与民族融合的区别是什么?五、案例分析题回族是目前中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
公元7世纪中叶,大批波斯和阿拉伯商人经海路和陆路来到中国的广州、泉州等沿海城市以及内地的长安、开封等地定居。
公元13世纪,蒙古军队西征,中亚的穆斯林(伊斯兰教徒的特称)大批迁入中国,以这些信仰伊斯兰教的中亚移民、波斯人、阿拉伯人为主,后吸收汉、蒙古、维吾尔等民族成分,逐渐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民族——回族。
请用你所学的民族形成的基本规律来解释上述现象。
六、论述题1.举例说明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及特殊规律。
2.如何正确理解民族同化问题?答案一、单项选择1.D 2.A 3.A 4.A 5.A 6.D 7.B 8. B 9.A 10.C11.C 12.B 13.D 14.A 15.C 16.A 17.A 18.C 19.D 20.B21.B 22.B 23.D二、多项选择1.ABC 2.ABC 3.ABCD 4.ABC 5.BCD 6.ABC 7.ABCD 8.ABC 9.AB 10.ABCD 11.CD 12.CD 13.ABC 14.ABCD 15.ABC 16.ABCD 17.ABCD 18.ABCD 19.ABC三、辨析题(每题7分)1.答案:错误。
(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社会生产力发展是民族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只是影响民族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因素,但它不是决定性因素,因为民族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只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民族发展的量的积累和扩大的决定因素,也是民族发展的质的转变的决定因素。
此外,在民族发展过程中,民族精神是民族发展的重要动因。
2.答案:正确。
从部落发展成民族,这是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
从部落发展成的民族,是人类社会发展和人们共同体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和必然形式,也是一个逐渐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部落内部的血缘联系逐步削弱,地域、财产因素逐渐加强,血缘溶合、语言交融、地域联片扩大、经济交换交流加强、心理因素包容过程加速进行,从而最终导致了以地域关系为基础,具有语言、心理、地域、经济等方面共同特征的民族的产生。
世界上大多数民族都是从部落发展而来的。
3.答案:错误。
民族同化和民族融合都是民族消亡的途径是正确的,但是,二者有本质区别。
民族同化不同于民族融合。
因为它们:(1)发生的时间不同:民族同化在民族发展的整个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
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在发着民族同化现象,而民族融合则是人类社会进入到共产主义社会以后才能实现。
(2)发生的范围不同:民族同化是一个局部现象。
它是个别民族单方面的变化。
而民族融合是全世界一切民族范围的变化。
(3)发生的结果不同:民族同化的结果是个别民族的消失,民族数量的相对减少,而民族现象依然存在,民族融合则是人类的民族差别、民族界限的消失。
民族作为客观实体的自然消失,出现新的人类统一体。
(4)实现的途径不同:民族同化有强迫同化和自然同化两种形式,而民族融合不是凭借暴力和特权的人为结果,而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自然的历史发展过程。
四、简答题1.答案:(1)民族发展的趋势可以分为总趋势和某一历史阶段的趋势。
(2)在资本主义社会的民族发展中,一方面是民族趋同的趋势,另一方面是民族性增强的趋势。
(3)在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发展中,出现了各民族充分发展繁荣的趋向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性日益增多的趋向。
2.答案:(1)民族同化是一个过程。
民族同化是一个复杂的社会过程,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2)民族同化中人为和自然因素并存。
强迫同化是人为因素造成的;自然同化是在一定条件下自然发生的现象,是自然的社会历史过程。
(3)民族自然同化是一种向较高经济和文明程度接近的形式。
自然同化中的同化主体一定比被同化民族的发展程度高,其中经济力量、文化水平起决定性的作用。
(4)民族同化首先涉及显露于外的民族特征,如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等。
(5)民族同化是民族过程的局部现象。
3.答案:(1)民族融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2)民族融合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民族融合不是突然发生和完成的,是由量变到质变、总体量变和部分质变,逐渐发展的历史过程。
这种量变的积累是个缓慢的过程,是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进程相适应的。
(3)民族融合是一个自然过程。
(4)民族融合是民族发展过程与民族接近过程的辩证统一。
4.答案:(1)民族融合不同于民族同化。
它们在发生的时间、发生的范围、发生的结果上不同,实现的途径上也有所不同。
(2)民族同化在民族发展的整个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