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和苏州博物馆设计原则和景观特点
苏州园林和苏州博物馆设计原则和景观特点

苏州博物馆
内容简介
空间构成 色彩表现 展品展示
展会空间构成
苏州博物馆内的展示空间主要集中在西侧,对陈列空间进行了很 好的分割,喂陈列提供了多层空间。在陈列的展示设计处理上突 现了时间距离,并用视觉塑造亲切和遥远的气氛,使人感悟到单 纯空间的延伸。
每个展示空间划分都是几何体,以矩形和八边形为主。每个主题 展厅都是一个矩形,每隔一段距离就会有一个较大的八边形展示 空间。
其他展厅
其他展厅
其他展厅
谢谢观赏
而不同风格的庭院对植物的要求也不同,如中式庭院在对植物配置的时候 就以自然式树丛为主,重视宅前屋后名花名木的精心配植,灵活应用如梅、 兰、菊、桂花、牡丹、芭蕉、海棠等庭院花木,来烘托气氛,情景交融,中 国历史悠久,讲究如中国传统的山水画般的诗情画意,很多古代诗词中留下 了赋予植物人格化的优美篇章。传统的松、竹、梅配置形式,谓之“岁寒三 友”。玉兰、海棠、迎春、牡丹、芍药、桂花象征“玉堂春富贵”。
简约的设计风格保证了空间应用的效率,橱窗的设计则保证了观 众的最佳观赏角度。橱窗设计的尺度与展品体积的关系则保证了 展品的地位。
鼻烟壶展厅
鼻烟壶展厅
鼻烟壶展厅
其他展厅
其他展厅
其他展厅
其他展厅
展厅色彩构成
苏州博物馆的风格主要是传统设计元素,展示的内容也都是烘托整体气氛。
色调一集灯光也是烘托和渲染展厅艺术氛围的要素,整个展厅内部以暖色 系为主,来烘托展品的华丽色彩。
此外,运用泛光灯、射灯等灯具,有效的突出重点展品和图文内容,为参 观者提供最佳的视觉环境。
鼻烟壶展厅
鼻烟壶展厅
其他展厅
其他展厅
展品展示
鼻烟壶展厅
鼻烟壶展厅
其他展厅
苏州园林与苏州博物馆

东南亚风格
理论部分
实践部分
总结
浅谈苏州园林与苏州博物馆中建筑风格的相同点
风格概述
日本和式建筑,又称“合样建筑”或“日本式建筑”。1314世纪日本佛教建筑继承7-10世纪的佛教寺庙、传统 神社和中国唐代建筑的特点,采用歇山顶、深挑檐、 架空地板、室外平台、横向木板壁外墙,外观轻快洒 脱。 日式设计风格直接受日本和式建筑影响,讲究空间的流动 与分割,流动则为一室。分隔则为几个功能空间,空 间中总能让人静静地思考,禅意无穷。 日式风格也别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借用外在自然景色, 为室内带来无限生机,选用材料上也特别注重自然质 感,以便与大自然亲切交流,其乐融融。
理论部分
实践部分
总结
浅谈苏州园林与苏州博物馆中建筑风格的相同点
风格概述
东方传 统风格
理论部分
实践部分
中式 风格
强调 宜
东南亚 风格
日式 风格
总结
浅谈苏州园林与苏州博物馆中建筑风格的相同点
风格概述
中式风格是以宫廷建筑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建筑的室内装饰 设计艺术风格。气势宏伟、壮丽华贵、高空间、大进 深、雕梁画栋、金碧辉煌,造型讲究对称,色彩讲究 对比。装饰材料以木材为主,图案多龙、凤、龟、狮 等,精雕细琢、瑰丽奇巧。中国的传统室内设计融合 了庄重与优雅的双重气质。现在的中式风格更多的利 用了后现代手法,把传统的结构形式通过重新设计组 合以另一种民族特色的标志符号出现。
理论部分
苏州园林
实践部分
总结
浅谈苏州园林与苏州博物馆中建筑风格的相同点
全园布局,自然和谐,堪称 构思巧妙、手法得宜的佳作。
沧浪亭
浅谈苏州园林与苏州博物馆中建筑风格的相同点
•
地域文化影响下苏州博物馆的设计特征

612021-1规划设计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设计的苏州博物馆,其建筑空间的地域性特征,为传统与现代设计的结合提供一个可遵循的道路。
苏州博物馆的整体布局、庭院空间、外形风格、建筑取材、建筑配色等五个方面,反映了贝聿铭先生传统与现代融合、建筑与环境融合的设计理念,展示了地域文化影响下的建筑特征。
建筑设计中对地域文化的关键要素进行提取冶炼,加之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融合创新,这样的设计才能展现独特的文化特质,并给与观者视觉上的满足感和心理上的民族认同感。
一、苏州博物馆设计背景苏州博物馆是贝聿铭先生的“封刀之作”,被贝聿铭亲切地称之为设计生涯的“小女儿”。
贝聿铭先生祖籍苏州,从小对苏州文化耳濡目染,虽然成年后常年居于海外,但一直心怀家乡,希望能为家乡作出一点贡献,在这样的背景下苏州博物馆应运而生。
贝聿铭在苏州博物馆身上倾注了极大心血,在选址时要求极为严格。
贝聿铭作为一个现代主义的坚定追随者,以及对苏州故乡的特殊情感,要求博物馆在建成后能够使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在不失中国特色的前提下凸显时代特色。
经过几番研究和考察,贝聿铭最终将基地选址定于苏州古城内。
苏州博物馆建筑面积1.95万平方米,总耗资达到3.39亿元,博物馆东邻太平天国忠王府,北为苏州著名的园林—拙政园,南侧与狮子林隔路相望。
为与周围的苏州园林在建筑整体风格上不冲突,但又与典型的古典园林不同,贝聿铭结合传统的江南文化风味,融合现代主义思想和技术手段,将一座蕴含传统建筑韵味,饱含现代与科技感的博物馆展现在大众面前。
地域文化影响下苏州博物馆的设计特征■ 李 超二、尊重、运用地域文化的表现(一)所作设计尊重原有地域环境建筑设计师在设计时,首先,应尊重当地生态自然和水文特征,尽量减少对周围环境的破坏和干预,保护生态环境,达到人、建筑、环境和谐相处的目的。
其次,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将场地和周边原生态环境密切联系,融合当地自然资源,寻求建筑和周围环境相融合,以尽可能多的保留原有景观、建筑的多元化和地域性为原则来营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景观。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苏州博物馆分析

③.新材料、新技术
苏州传统建筑为木质梁架 构造,贝聿铭在新馆设计中承 受了钢化构造,再用优质木材 为钢构造镶边、包装。
在屋面材料的运用上,则 以现代材料花岗岩取 代青瓦。
建筑的中庭借鉴传统“老 虎天窗”的做法,但窗户开在 了屋顶中间部位,屋顶形成一 个折角,光影穿插,整个空间 布满祥和与大气。走廊由透过 天顶造成的线状光书写着,犹 如走在了古老的竹帘下,传统 符号在光线中简洁地演绎着现 代的气息。
从建筑构造看,现代几何体构成 的坡顶隐含着苏州古建筑传统的斜坡 屋顶的根本概念,三角形、正方形不 断的繁衍和重构,西方古希腊罗马神 庙的三角体立方体的构成、哥特式夸 大的三角形、立体主义极简主义艺术 的冷峻理性与苏州传统建筑潜在的三 角形、围墙线形的运动以及建筑的方 形空间交错在一起,西中有东,东中 有西,东西方的图形自然转换,简洁、 抽象、有力度,不知不觉之中完成了 中西文化的融合,实现了传统与现代 的转换。
一 :苏州博物馆简介
苏州博物馆新馆位于苏州古城北部历史爱护街区,与拙政园和太平天国忠 王府毗邻,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由著名的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其弥补了 古物无保藏之地之苦,同时也成为苏州著名的传统而不失现代感的建筑。
博物馆包括一个占地7000平方米的展览馆,一个容纳200个座位的礼堂,一 个古物商店,行政办公室以及文献资料图书馆和争论中心,另外还有一个空间 用作贮存,以及一些中国园林。
苏 州 博 物 馆 模 型
五.具体解析
馆建筑总面积:15391平方米,分首层、二层、地下一层。主要有展厅、 公共空间、行政办公区、库房等功能,绿地占地率42.4%。新馆建筑群分 成三大块;中心局部为入口,大堂和主庭院;西部为博物馆展厅;东部是 行政办公区、教育区和饭店。
中国古典园林特征与设计手法在苏州博物馆中的应用

中国古典园林特征与设计手法在苏州博物馆中的应用【摘要】苏州博物馆融合了中国古典园林特征与设计手法,展现了苏州园林文化的魅力。
建筑特点体现了传统和现代的结合,巧妙地将园林景观融入其中。
园林景观的设计与布局则展现了古典园林设计手法的运用,营造出优美的空间氛围。
文物展示与园林融合,使展品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
古典园林设计不仅启发了现代建筑的发展,更是传统文化在现代博物馆中的重要传承。
苏州博物馆的建筑、园林和文物展示,共同展示了古典园林设计在当代的生动应用,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生命力。
【关键词】苏州博物馆、古典园林、园林文化、设计手法、建筑特点、园林景观、文物展示、园林融合、现代建筑、传统文化、传承、苏州园林、设计与布局1. 引言1.1 苏州博物馆简介苏州博物馆是一座集园林文化、建筑艺术和历史文物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坐落在苏州市古城区,占地面积广阔,建筑气势宏伟。
作为苏州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苏州博物馆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文化爱好者前来参观。
苏州博物馆以展示苏州园林文化为主题,收藏了大量珍贵的园林文物和艺术品,展示了苏州园林的设计特色和园林艺术的发展历史。
苏州博物馆还展示了苏州地区的历史沿革和文化传统,为人们提供了了解苏州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
苏州博物馆的建筑设计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采用了传统的园林设计手法,如假山、曲桥、池塘等,营造出一种古朴典雅的氛围。
园林景观与建筑结合紧密,展现出中国建筑和园林的独特魅力。
苏州博物馆是苏州市的文化名片,也是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的重要代表,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2. 正文2.1 苏州园林文化特征苏州园林文化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风格,被誉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
其特征包括精致的布局、精巧的构造、雅致的景观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苏州园林注重在有限的空间内营造出天人合一的意境,通过巧妙的规划和设计,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
园林中常见的设计元素包括假山、水面、廊亭、假山、石桥等,这些元素既体现了自然山水风光,又突出了人工创造的美感。
苏州博物馆与苏州园林的对比

苏州博物馆苏州博物馆与苏州园林的对比一、实习目的及意义苏州园林吸收了江南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是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理所当然被联合国列为人类与自然文化遗产。
苏州园林善于把有限空间巧妙地组成变幻多端的景致,结构上以小巧玲珑取胜。
学习苏州园林,有利于我们对建筑环境的理解以及对中国传统建筑的了解,以便在传统建筑的传承和创新.二、实习内容实习内容包括前期对的阅读与资料收集,对建筑的游览和总结部分,在去苏州之前,我读过<<苏州园林>>和计成的园冶,深刻的感受中国的造园艺术和意境,又通过资料收集了解了贝聿铭与苏州博物馆的关系,充分的了解了大师的设计精神.在游览阶段,把苏州博物馆和最有特点的拙政园当做重点游览对象,并且,走在苏州的大街小巷,体会苏州这座城市的文化.三、实习时间、地点时间:8月20日至8月30日地点:温州,上海,苏州,武汉.我的实习地点是分散的,虽然说主要是研究苏州,但是我同样认为只有了解了各种各样的城市才能深刻体会苏州这座城市的文化氛围和建筑状况,苏州是有自己独特的特色的城市,应该有苏州自己的建筑.四、城市概况苏州,古称吴、东吴、苏州府等。
东邻上海,濒临东海;西抱太湖(太湖70%水域属苏州),紧邻无锡。
隔湖遥望宜兴和常州;北濒长江,与南通、靖江隔江相望,南临浙江,与嘉兴接壤,所辖太湖水面紧邻湖州。
苏州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被誉为“人间天堂”、“丝绸之府”、“园林之城”。
苏州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又因其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古城特色,有“东方水都”之称。
现今的苏州已经成为“城中有园”、“园中有城”,山、水、城、林、园、镇为一体,古典与现代完美结合、古韵今风、和谐发展的国际城市,并在2012年获得特色魅力城市称号。
苏州市经济发展迅速,现为江苏省经济最发达城市之一。
[我所看到的苏州,应该有三个苏州,古城苏州,现代苏州,工业苏州.古城苏州是苏州古典园林的集中地,是苏州的旅游景区,传承了一个城市的历史.工业苏州则是苏州工业园区的聚集地,是苏州发展的动力.现代苏州则代表了苏州在新时代所取得经济上巨大的成功,苏州的历史是连续的,是源源不断的,是一天比一天好的.五、实习内容概述1、风格的传承苏州的古典园林的风格:(1)、本于自然,超越自然(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结合(3)、诗话的情趣(4)、意境的蕴含优秀的建筑史一座城市的历史的纪念碑,一座没有自己独特风格的城市是没有地位的。
苏州博物馆的园林设计手法

苏州博物馆的园林设计手法【摘要】苏州博物馆作为中国传统园林的代表之一,其园林设计手法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文通过探讨苏州博物馆园林设计的历史背景、传统特色、现代创新、景观布局和植物配置等方面,揭示了其在园林设计中所体现的中华园林传统的传承与创新。
苏州博物馆园林设计融合了古典艺术与现代理念,通过精心布置的景观和植物,展现出独特的美学意境。
这种园林设计手法不仅展示了中国园林文化的精髓,也为后人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苏州博物馆的园林设计手法,不仅是文化遗产的传承,更是对传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为中华园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苏州博物馆、园林设计、手法、历史背景、传统特色、现代创新、景观布局、植物配置、中华园林传统、传承、创新。
1. 引言1.1 苏州博物馆的园林设计手法苏州博物馆的园林设计手法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典范之一,融合了古典美学与现代创新的精髓。
这些园林设计手法在细节之处展现出古老的智慧和艺术,同时又与现代社会和人们的生活需求相结合,展现出独特的魅力与气质。
苏州博物馆的园林设计手法充分体现了中华园林的传统特色,如山水相依、假山围绕、曲桥迂回等,同时也融入了现代的景观布局与植物配置,营造出富有层次感和视觉冲击力的景观。
这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不仅使苏州博物馆的园林设计更具时代感,也对中华园林传统的传承与创新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未来的发展中,苏州博物馆的园林设计手法将继续发扬光大,为中华园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做出更大的贡献。
2. 正文2.1 苏州博物馆园林设计的历史背景:苏州博物馆园林设计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特别是在宋代、元代、明代和清代,苏州地区的园林建筑达到了极致。
这些园林包括了私家园林、宫廷园林和寺庙园林,每一个都展示了中国园林艺术的精髓。
宋代是苏州园林设计的重要时期,当时的园林大都建在私人家园内,采用了精湛的建筑技术和景观布局,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元代、明代和清代的苏州园林更加注重意境和氛围的营造,将园林打造成一个完美的艺术品,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浅析苏州博物馆的设计手法及美学内涵

为使得新馆真正的融入周边的环境,设计师在整体的风格选取上都采用了古典园林的形制,假山石、弯曲小桥、鹅卵石、凉亭等建筑小品是必不可少的。这些建筑小品都来源于苏州的古典园林,将他们按照传统园林的设计手法进行合理的布局不仅丰富了新馆的内部空间,也体现出了古典园林的美学内涵及人文气息。让游客们在新馆中的每个角度都能观赏到不一样的风景。
二、苏州博物馆的美学价值
(1)和谐美
新馆建筑的庭院环境与拙政园浑然一体,整体布局上与忠王府的整体布局相适应;并以水为纽带将它们串联起来,最终达到相互借景的效果。在我国,自然环境的布置在建筑中占据着极高的地位。在新馆的庭院设计中,设计师继承了中国古典园林中理水的原则,采用广阔的水面有效地延展了室外空间,赋山水以灵魂,挖掘场地精神。
“不高不大不突出”体现出我国传统哲学的中庸之道,设计师勘察了周边现有古建的特点后,对于新建建筑体量的把控拿捏的十分精准,同时为使新馆的建筑高度与其周边建筑的高度相统一,将许多大空间的功能置于负一层。在这一点上既保留了苏州的城市肌理又与周边传统民居风貌相协调。这座身处闹市的新馆也营造出了闹中取幽,悠然自得的和谐美。
参考文献:
[1]马远.展示空间设计浅析——以苏州博物馆新馆为例[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2):144-145.
[2]李彦星,黄磊昌.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继承与创新——以苏州博物馆新馆为例[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5, 5(27).
[3]葛嘉茗.中国传统元素在苏州博物馆中的表达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7(30).
庭院是传统建筑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设计师在新馆的设计中采用了“一主多辅”庭院布置形式,使建筑与创新园艺互相依托。新馆建筑北侧的庭院结合了拙政园的水景进行设计,新旧园景相融,游客们可隔着大片的玻璃欣赏到整片水景[2]。在庭院设计中为营造山水园林的景色,设计师“以壁为纸,以石为绘”,形象的塑造了意向上的山水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格分析 中国传统园林讲究与自然和谐,强调“美善 结合”,苏州园林充分体现了“自然美”的 主旨,园中有园更是其一大特点,在设计构 筑中,采用因地制宜,借景、对景、分景、 隔景等种种手法来组织空间,造成园林中曲 折多变、小中见大、虚实相间的景观艺术效 果。通过叠山理水,栽植花木,配置园林建 筑,形成充满诗情画意的文人写意山水园林, 在都市内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 山林”。
苏州博物馆
内容简介
空间构成 色彩表现 展品展示
展会空间构成
苏州博物馆内的展示空间主要集中在西侧,对陈列空间进行了很 好的分割,喂陈列提供了多层空间。在陈列的展示设计处理上突 现了时间距离,并用视觉塑造亲切和遥远的气氛,使人感悟到单 纯空间的延伸。
每个展示空间划分都是几何体,以矩形和八边形为主。每个主题 展厅都是一个矩形,每隔一段距离就会有一个较大的八边形展示 空间。
此外,运用泛光灯、射灯等灯具,有效的突出重点展品和图文内容,为参 观者提供最佳的视觉环境。
鼻烟壶展厅
鼻烟壶展厅
其他展厅
其他展厅
展品展示
鼻烟壶展厅
鼻烟壶展厅
其他展厅
总结语
不同于一般建筑空间的容纳性,展示空间的设计同时也突现了交流性和艺术 性。交流性皆在观众与展品之间搭起一座桥梁,使得观众能够以最佳角度, 必要时全方位地为对展品进行观摩。艺术性则使观众在参观的过程中同时享 受到一种来自展品之外的美。苏州博物馆在设计过程中充分地考虑到了这两 个方面的因素,成为空间展示的典范。
而不同风格的庭院对植物的要求也不同,如中式庭院在对植物配置的时候 就以自然式树丛为主,重视宅前屋后名花名木的精心配植,灵活应用如梅、 兰、菊、桂花、牡丹、芭蕉、海棠等庭院花木,来烘托气氛,情景交融,中 国历史悠久,讲究如中国传统的山水画般的诗情画意,很多古代诗词中留下 了赋予植物人格化的优美篇章。传统的松、竹、梅配置形式,谓之“岁寒三 友”。玉兰、海棠、迎春、牡丹、芍药、桂花象征“玉堂春富贵”。
简约的设计风格保证了空间应用的效率,橱窗的设计则保证了观 众的最佳观赏角度。橱窗设计的尺度与展品体积的关系则保证了 展品的地位。
鼻烟壶展厅
鼻烟壶展厅
鼻烟壶展厅
其他展厅
其他展厅
其他展厅
其他展厅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展厅色彩构成
苏州博物馆的风格主要是传统设计元素,展示的内容也都是烘托整体气氛。
色调一集灯光也是烘托和渲染展厅艺术氛围的要素,整个展厅内部以暖色 系为主,来烘托展品的华丽色彩。
苏州园林和苏州博物馆设 计原则和景观特点
苏州园林
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人间天堂,园林之城” 的美誉。这里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 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苏州园林是指中国苏州城内的园 林建筑,以私家园林为主,起始于春秋时期的吴国建都姑苏时(公元 前514年),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兴旺于明代,鼎盛于清代。 苏州古典园林“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灵泉之致”。
其他展厅
其他展厅
其他展厅
谢谢观赏
植物
植物是创造舒适、卫生、优美的游憩环境的重要条件之一,所以在进行绿化植 物配置时,首要考虑是否符合植物生态及功能要求和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景观 效果。
造园成功的标志之一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景观植物多姿多彩的表现形 态,隔音、滞尘的生态作用,使自然造景元素之一的植物不仅在造园的景致 中显山露水,更在于她是生命体,在园景中一树一木,一花一草,或成林、 或成块、或成点。使植物自春至东生机盎然,四季有景。
漏窗
框景
香舟
闹红一舸
波形长廊
基本设计原则和手法
1园林布局
主题多样 隔而不塞 欲扬先抑 曲折萦回 尺度得当 余意不尽
2水面处理
园无水不活
3叠山置石 4建筑营造
亭子
园中小路
借景
造景
苏州园林,最大的特点便是借景与对景在中式园林设计中 的应用。中国园林讲究“步移景异”,对景物的安排和观 赏的位置都有很巧妙的设计,这是区别与西方园林的最主 要特征。中国园林试图在有限的内部空间里完美地再现外 部世界的空间和结构。园内庭台楼榭,游廊小径蜿蜒其间, 内外空间相互渗透,得以流畅、流通、流动。透过格子窗, 广阔的自然风光被浓缩成微型景观。题词铭记无处不在, 为园林平添了浓郁的人文气息。涓涓清流脚下而过,倒映 出园中的景物,虚实交错,把观赏者从可触摸的真实世界 带入无限的梦幻空间。就技法来说,借景或把园外的美景, 通过精心选择和剪裁,收纳到园林中来,这称为远借;或 用一处景致映衬另一处景致,这称为互借,等等。这样不 仅使得面积有限的苏州园林能够提供更丰富的景观,更深 远的层次,而且还极大地扩展了欣赏者的空间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