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_2009年国外对华反倾销案件统计分析

合集下载

反倾销案例

反倾销案例

案例三:信义, 案例三:信义,福耀积极应诉美国反倾销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几年前曾对包括福耀 玻璃,信义玻璃在内的14 14家中国玻璃企业进行反 玻璃,信义玻璃在内的14家中国玻璃企业进行反 倾销调查. 倾销调查.美国商务部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认 中国14 14家公司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将产品出 定,中国14家公司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将产品出 售给美国经销商,存在倾销行为, 售给美国经销商,存在倾销行为,并决定对这些 公司加征惩罚性关税. 公司加征惩罚性关税.美国对他们认为有倾销行 为的中国企业在加征关税时采取了分别税率制, 为的中国企业在加征关税时采取了分别税率制, 14家企业加征的关税从3.71%~124%不等 家企业加征的关税从3.71%~124%不等, 对14家企业加征的关税从3.71%~124%不等,惩罚 的轻重与企业是否积极应诉成反比关系. 的轻重与企业是否积极应诉成反比关系. 美国是海洋法系国家,以判例法为主. 美国是海洋法系国家,以判例法为主.如果判决 生效,美国今后将以此为先例, 生效,美国今后将以此为先例,在判断倾销成立 与否时作为参照, 与否时作为参照,还将对中国其他出口产品产生 潜在危险, 潜在危险,有可能对其他产品以同样理由加征关 使我国出口陷于被动. 税,使我国出口陷于被动.
366 312 232 214 200 202 164 85 1775
54 51 52 49 55 71 66 37 435
14.8 16.3 22.4 22.9 27.5 35.1 37.2 43.5 24.5
合计
我国近几年遭遇的反倾销案例:
案例一: 案例一:中企临阵脱逃致美对织带征反 倾销税 2010年 2010年2月6日,美国商务部公布对华窄 幅织带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倾销部分 的初裁结果,两家强制应诉企业中, 的初裁结果,两家强制应诉企业中,厦 门姚明织带饰品有限公司(下称" 门姚明织带饰品有限公司(下称"姚明织 倾销幅度为0 另一家由于未应诉, 带")倾销幅度为0,另一家由于未应诉, 被裁定为231.40%的惩罚性税率.13家获 231.40%的惩罚性税率 被裁定为231.40%的惩罚性税率.13家获 得平均税率资格的企业被裁定为115.70% 得平均税率资格的企业被裁定为115.70% 的税率, 的税率,其他未应诉企业的全国统一税 率为231.40% 231.40%. 率为231.40%.

双反调查

双反调查

二、“双反”调查
1、定义 “双反”调查,是指对来自某一个(或几个) 国家或地区的同一种产品同时进行反倾销和反补 贴调查。 当进口产品以倾销价格或在接受出口国政府 补贴的情况下低价进入国内市场,并对生产同类 产品的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损害或实质损害威胁的 情况下,世界贸易组织(WTO)允许成员方使用 反倾销和反补贴等贸易救济措施,恢复正常的进 口秩序和公平的贸易环境,保护国内产业的合法 利益。
17日反倾销税结果一出,中国光伏概念股应声全线下跌。其 中,晶澳太阳能跌幅15.32%;英利绿色能源跌13.04%;晶 科能源跌10.9%;大全新能源、天合光能、昱辉阳光、阿特 斯太阳能、赛维LDK、韩华新能源、尚德电力跌幅均超5%。
继欧美9月、10月接连 对华光伏贸易调查和制裁 后,印度紧跟步伐,正式 提出了对中国光伏产品的 反倾销调查。11月23日印 度商工部正式对原产于马 来西亚、美国、中国大陆 及台湾地区的太阳能电池 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 印度此次的反倾销调查对我国来说还是有一定影响的。 虽然印度的光伏市场在全球来说还比较小,中国企业 不太可能遭到像欧美那样的“毁灭性打击”,但就目 前来说,只需一点“风吹草动”,对已经负重不轻的 国内光伏业来说,确实是雪上加霜。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68 55 54 51 52 49 外国 对华 反倾 销的 发起
43 33 20 28
40 43
光 伏 双 反
三、光伏”双反“案
光伏(PV or photovoltaic)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photovoltaic power system)的简称。是一种利用太阳电 池半导体材料的光伏效应,将太阳光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 能的一种新型发电系统,有独立运行和并网运行两种方式。 利用太阳能的最佳方式是光伏转换,就是利用光伏效应, 使太阳光射到硅材料上产生电流直接发电。以硅材料的应 用开发形成的产业链条称之为“光伏产业”,包括高纯多 晶硅原材料生产、太阳能电池生产、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 相关生产设备的制造等。

中国反倾销统计及分析

中国反倾销统计及分析

中国反倾销统计及分析中国反倾销统计及分析周灏(武汉科技学院,湖北武汉430073)摘要:反倾销是世界许多各国普遍采用的一种保护国内市场和厂商的做法。

本文通过对WTO 的统计数据和我国的相关统计数据的分析,总结和分析了国外对华反倾销以及我国对国外的反倾销两个方面的若干特点。

关键词:中国;反倾销;统计;特点中图分类号:C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 - 2154(2006)07 - 0057 - 05 收稿日期:2005 - 12 - 02 作者简介:周灏(1972 - ),男,四川乐山人,武汉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一、引言反倾销是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普遍采用的用于保护国内市场和厂商的做法,该做法已对世界各国和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各国和地区对反倾销已越来越重视,对它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和越来越深入。

根据统计,自1948 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实施至今,全球范围内所发生的反倾销案件有5000 多起,而1990 年以后的十几年,反倾销案件发生异常频繁,比过去41 年都多。

1995 年以后WTO 每半年就会公布一次半年度的反倾销统计数据,2005 年5 月19 日,世贸组织反倾销措施委员会公布了2004 年7 月 1 日到12 月31 日的全球反倾销案件最新统计数据。

根据WTO 的1995 年 1 月 1 日至2004 年12 月31 日的统计数据进行整理后的统计结果显示,从1995 年至2004 年,全球共有41 个WTO 成员发起了2646 起反倾销调查案件,共有38 个成员实施了1656 起最终反倾销措施,反倾销已对全球的经济贸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国外对华反倾销统计与分析在世界反倾销中,反倾销的最大受害国就是中国。

下面是根据WTO 的反倾销的相关统计数据整理后得到的中国遭受的反倾销的统计一览表。

表1 中国大陆遭受的反倾销及占世界比重(1995 年—2004 年)年份世界反倾销调查数中国遭受到的反倾销调查数占世界比重(%)世界实施最终反倾销措施数中国被实施的最终反倾销措施数占世界比重(%)1995 157 20 12 . 7 119 26 21 . 8 1996 224 43 19 . 2 90 16 17 . 8 1997 243 33 13 . 6 124 33 26 . 6 1998 256 28 10 . 9 160 24 15 . 0 1999 355 40 11 . 3 184 20 10 . 9 2000 294 43 14 . 6 232 29 12 . 5 2001 364 53 14 . 6 166 30 18 . 1 2002 310 51 16 . 5 212 37 17 . 5 2003 234 53 22 . 6 221 40 18 . 1 2004 209 47 22 . 5 148 42 28 . 4 总计2646 411 15 . 5 1656 297 17 . 9 资料来源:WTO AD Initiations:By Exporting Country From:01 / 01 / 95 To:31 / 12 / 04 WTO AD Measures:By Exporting Country From:01 / 01 / 95 To:31 / 12 / 04 第7 期总第177 期商业经济与管理No. 7 Vol . 177 2006 年7 月BUSINESS ECONOMICS AND ADMINISTRATION Jul . 2006 遭受反倾销调查的成员中,中国名列第1,从1995 年至2004 年共遭受411 起反倾销调查,比排在第2 位的韩国遭受的207 起几乎高出1 倍,比第 3 位的美国的152 起高出1 . 7 倍。

1995年~国外对华反倾销案件统计分析

1995年~国外对华反倾销案件统计分析

1995年~2009年国外对华反倾销案件统计分析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对外贸易与日俱增。

2009年在全球陷入经济危机的情况下,我国的贸易出口额仍然高达2072亿美元。

在这种喜人的形势背后,对外贸易战也愈演愈烈。

截至2009年12月15日,共有20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发起“两反两保”贸易救济调查107起,涉案金额约119亿美元[1]。

2009年仅美国对于中国发起的贸易救济措施有23起,案件数增长了53%,案值占到了中国在全球受贸易救济调查资金规模的65%。

仅今年以来,美国已经对我提出5起贸易救济措施,正式立案的有4起。

因此,分析我国出口产品被提起反倾销调查的现状、原因,以在全球反倾销浪潮中保持主动,对于企业规避反倾销风险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遭遇反倾销指控的现状分析(一)我国遭遇反倾销的总量与趋势分析从反倾销的立案调查数量来看,我国世界上遭遇反倾销立案调查最多的国家。

从1995年到2009年,世界范围内共发起3 865起反倾销立案调查。

自1979年欧盟对我国出口的糖精钠发起第一起反倾销调查来,国外对华反倾销愈演愈烈,一个最重要的例证就是我国产品遭遇反倾销调查案件数量的增加,我国已经连续15年成为全球遭遇反倾销立案调查最多的国家。

1995年~2009年国外对华出口产品提起反倾销调查情况如图1和图2所示。

图1显示从1995~2009年的15年间,全球发起的反倾销调查数达3 865起,其中2009年最高,达到437起;1995年最低,为157起。

而我国遭遇的反倾销立案调查数量也高达746起,从1995年的20起,到2009年的75起逐年增长。

图2反映了国外对华反倾销数占全球反倾销发起总数的比重呈明显上升趋势。

图2显示国外对华反倾销调查数占其全球反倾销发起总数的比重由1995年的12.73%上升到2008年的35.1%,增长了22.37%。

如此快的增长趋势,不仅说明我国已成为全球反倾销运动的主要目标国,也使我国成为反倾销的“最大受害国”,对我国出口贸易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中国频遭反倾销原因及对策分析

中国频遭反倾销原因及对策分析

内容纲要:最近几年来中国向来是世界上遭到反畅销数目最多的国家,屡次遭到的反畅销对我国造成了重要损失。

文章从我国出口贸易的连续增添、出口公司低价竞销、“非市场经济地位”等方面剖析我国遭到反畅销的原由,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要点词:反畅销,出口贸易增添,应付举措从1995 年开始,中国遭到的反畅销数目向来位居世界前列。

据统计,自1995 年起全世界反畅销检查数目为 2840 起,而同期中国遭到反畅销检查共 469起,占全世界数目的16.5%,远远高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

这些反畅销检查涉及我国五矿、化工、轻纺、机电、农产品等4500 多种商品。

中国已经成为反畅销的最大受害国。

据专家估量,自 1979 年 8 月欧共体对我国出口的糖精钠提第一例反畅销案以来,中国遭到的反畅销损失大概有800 亿美元。

这样严重的反畅销问题值得我们研究和商讨。

一、我国频遭反畅销的原由( 一) 我国遭到反畅销数目的增添是我国出口总量快速增添的必定结果我国 1995―2005 年的出口额和遭到的反畅销数图数据根源:年出口额数据根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反畅销数据根源于宋永辉 , 马少凌 . 我国出口产品遭到反畅销的原由剖析及对策研究 [J]. 公司经济研究 ,2007,(1).从图中能够看出,我国每年遭到的反畅销数整体上是跟着我国年出口贸易额的增添而增添。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由是:假如一个国家不参加国际贸易,即对出门口商品量为 0,则不行能遭到反畅销;贸易量越多受到反畅销的可能性就越大。

这也就是我国遭到的首例反畅销为何出此刻 1979 年的原由,因为那时我国产品才正式参加国际贸易竞争。

以后跟着我国出口贸易额的增添,我国参加国际竞争的产品种类愈来愈多,出口商品的数目愈来愈多,这样我国遭到反畅销的时机就越多,因此遭到反畅销的数目也会越多。

( 二) 我国出口公司低价竞销是我国遭到反畅销的重要原由低价出口竞销是指出口公司以便宜的价钱作为竞争手段,抢占市场份额,排斥竞争敌手,以达到薄利多销或垄断市场的目的。

国际贸易中发生的纠纷案

国际贸易中发生的纠纷案

国际贸易中发生的纠纷案案例名称:美国与中国间的2009年钢铁贸易争端事件时间:2009年4月1日至2010年1月18日事件概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情绪逐渐高涨。

2009年4月1日,美国针对中国的钢铁产品征收了高额的惩罚性关税,并指控中国政府通过补贴和价格倾销导致美国国内钢铁产业受到了重大伤害。

这一行动导致了美国与中国之间的一场严重贸易争端。

事件经过:2009年4月1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将征收95%的惩罚性反倾销税,以保护美国国内钢铁产业。

此举激起了中国政府和钢铁企业的强烈不满。

中国商务部随即表示将采取反制措施。

作为回应,中国政府随后提出了针对一系列进口美国产品的反倾销调查,并威胁对美国的汽车和鸡肉等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

随着贸易争端的升级,美中双方之间的紧张局势日益加剧。

2009年6月23日,中国政府向世界贸易组织(WTO)提起投诉,称美国的反倾销措施违反了国际贸易规则。

中国指控美国采取的做法是保护主义的举措,对中国钢铁产品进行了非法歧视。

争端的进一步升级导致了两国之间数轮的谈判和交涉。

期间,美国指责中国政府向钢铁行业提供了巨额补贴,并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向国际市场倾销钢铁产品。

中国则坚决否认这一指控,并表示自己的钢铁行业合法合规。

2010年1月18日,经过长时间的谈判和倒数计时,美国和中国就钢铁贸易争端问题达成了一项初步协议。

根据协议,美国将有限制地延长对中国进口的惩罚性关税,而中国同意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限制钢铁出口和减少政府补贴。

这一协议被认为是双方为了避免进一步升级争端而作出的妥协。

律师点评:美国与中国之间的2009年钢铁贸易争端案例充分体现了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以及各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利益冲突。

美国通过征收惩罚性关税试图保护国内产业免受中国的竞争,而中国则积极回应,既进行反制,也提起投诉。

这场争端表明了贸易保护主义对国际贸易体系的冲击和挑战。

作为律师,我们需要认识到贸易争端的解决需要通过协商和合作,而非单方面的施压和惩罚。

对华反倾销实践定量分析

对华反倾销实践定量分析

对华反倾销实践定量分析[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增长和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壮大,其与各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摩擦也在日益加剧,面临的反倾销形势也十分严峻。

文章从反倾销的一般特征出发,结合世界经济的总体态势和中国经济具体运行情况,分析了中国对外贸易近年来不断遭遇反倾销的现状、原因,进一步提出了中国政府和企业在应对反倾销指控中应当采取的一些对策措施。

[关键词]反倾销;统计;定量分析;对策一、对华反倾销综述2009年世界经济经历了困难的一年。

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全球的经济产出首次下滑,据IMF统计,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萎缩1.1%。

①此外,2009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22072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3.9%。

其中,货物出口12017亿美元,下降16.0%;货物进口10056亿美元,下降11.2%。

进出口差额(出口减进口)1961亿美元,比上年减少1020亿美元。

②根据世贸组织的调查显示,在加入WTO后,中国出口的商品遭到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及其被征收反倾销税、反补贴税的案件比例大幅度上升,1996年至今,中国已经连续成为世界反倾销头号目标国,“对华反倾销狂潮”使我国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损害最大的国家,给中国出口造成数千亿美元的直接损失。

因此,加强反倾销对策的研究是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对华反倾销实践定量统计与分析(一)我国商品遭遇反倾销的现状及特点1.被反倾销调查与制裁的数量均远高于其他WTO成员。

WTO统计,1995-2008中国作为出口国共被其他成员反倾销调查677起和制裁479起。

这远远高于排第2位的韩国(分别为257起和150起)。

立案调查后,被制裁的比例高达71%。

2.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地区)对华反倾销立案数量超过发达国家。

目前这类国家和地区对华出口商品的反倾销调查数量占总数的65%以上。

3.金融危机爆发后,对华反倾销在短期内不仅增幅大,而且与反补贴合并调查的案件增多。

与2006相比,2008年和2009年中国被反倾销制裁数分别增加了15起和18起,增幅分别近41%和49%。

美国对我国前五次“301 调查”的历史回顾

美国对我国前五次“301 调查”的历史回顾

美国对我国前五次“301 调查”的历史回顾
美国自1974年以来,曾五次对中国进行“301调查”。

这些调查主要集中在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和贸易壁垒等方面。

下面对这五次调查进行历史回顾。

第一次“301调查”(1989年):这次调查是由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发起的,原因是美国认为中国对美国企业的知识产权进行了侵犯。

这一沟通过程持续了一年多的时间,最终美国与中国就一些问题达成了协议,中国同意采取一些措施来保护美国企业的知
识产权。

第二次“301调查”(1992年):这次调查的原因是美国认为中国实行了针对外国企
业的不公平贸易政策。

根据调查结果,美国政府要求中国取消或修改一些不公平贸易政策,并要求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实现市场准入的改革。

第三次“301调查”(1995年):这次调查是在中国加入WTO之后进行的。

美国认为
中国在加入WTO后没有充分履行其承诺,特别是在知识产权保护和市场准入方面。

美国采
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向世界贸易组织提起诉讼,并对中国实施了一些贸易限制措施。

这五次“301调查”反映出美国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关切和对中国贸易政策的不满。


管这些调查都存在一定的争议和贸易摩擦,但也推动了双方在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和
贸易壁垒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和合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卷第4期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 ol.16No.4 2010年8月J. CENT. SOUTH UNIV. (SOCIAL SCIENCE)Aug. 2010 1995年~2009年国外对华反倾销案件统计分析刘爱东,梁洁(中南大学商学院,湖南长沙,410083)摘要:对1995年~2009年间我国出口产品遭遇反倾销指控的状况,从案情总量、发起反倾销指控的国别及其遭遇反倾销指控的产品类别等三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

认为我国出口结构不合理,出口增速不均衡,企业反倾销应诉意识淡薄等所导致的应诉不力,特别是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外对华歧视性贸易政策等是我国出口产品频遭反倾销指控的主要诱因。

对此,应多元化的调整出口贸易战略,积极争取市场经济地位,合理利用WTO规则,完善反倾销应诉机制。

关键词:国外对华反倾销指控;产品出口;WTO;出口贸易战略中图分类号:D9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04(2010)04−0073−06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对外贸易与日俱增。

2009年在全球陷入经济危机的情况下,我国的贸易出口额仍然高达2072亿美元。

在这种喜人的形势背后,对外贸易战也愈演愈烈。

截至2009年12月15日,共有20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发起“两反两保”贸易救济调查107起,涉案金额约119亿美元[1]。

2009年仅美国对于中国发起的贸易救济措施有23起,案件数增长了53%,案值占到了中国在全球受贸易救济调查资金规模的65%。

仅今年以来,美国已经对我提出5起贸易救济措施,正式立案的有4起。

因此,分析我国出口产品被提起反倾销调查的现状、原因,以在全球反倾销浪潮中保持主动,对于企业规避反倾销风险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遭遇反倾销指控的现状分析(一)我国遭遇反倾销的总量与趋势分析从反倾销的立案调查数量来看,我国世界上遭遇反倾销立案调查最多的国家。

从1995年到2009年,世界范围内共发起3 865起反倾销立案调查。

自1979年欧盟对我国出口的糖精钠发起第一起反倾销调查来,国外对华反倾销愈演愈烈,一个最重要的例证就是我国产品遭遇反倾销调查案件数量的增加,我国已经连续15年成为全球遭遇反倾销立案调查最多的国家。

1995年~2009年国外对华出口产品提起反倾销调查情况如图1和图2所示。

图1显示从1995~2009年的15年间,全球发起的反倾销调查数达3 865起,其中2009年最高,达到437起;1995年最低,为157起。

而我国遭遇的反倾销立案调查数量也高达746起,从1995年的20起,到2009年的75起逐年增长。

图2反映了国外对华反倾销数占全球反倾销发起总数的比重呈明显上升趋势。

图2显示国外对华反倾销调查数占其全球反倾销发起总数的比重由1995年的12.73%上升到2008年的35.1%,增长了22.37%。

如此快的增长趋势,不仅说明我国已成为全球反倾销运动的主要目标国,也使我国成为反倾销的“最大受害国”,对我国出口贸易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二)我国遭遇反倾销指控的国别分析从反倾销立案调查数量来看,自1995年到2009年,世界共有27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出口产品共发起了多达746起的反倾销立案调查,如图3所示,排名前11的国家分别为分别是印度(130起)、美国(100起)、欧盟(90起)、阿根廷(81起)、土耳其(56起),巴西(43起)、南非(32起)、澳大利亚(30起)、墨西哥(28起)、韩国(24起)、加拿大(23起),这11个国家共637起反倾销立案调查,占总量(746起)的85.39%。

收稿日期:2010−06−06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0772039);中南大学2009年度研究生学位论文创新选题基金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06JA790114)作者简介:刘爱东(1950−),女,山东聊城人,中南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反倾销会计战略,公司理财;梁洁(1987−),女,湖南娄底人,中南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审计,反倾销会计战略.74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16卷数据来源:世界贸易组织网站< >; 中国贸易救济网<>图1 1995~2009年国际反倾销调查案件统计资料来源: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网站数据计算得出图2 1995~2009年国外对华反倾销数占全球反倾销发起总数比率③数据来源:世界贸易组织网站<>; 中国贸易救济网<>图3对华反倾销立案与措施的前11名国家第4期刘爱东,梁洁:1995年~2009年国外对华反倾销案件统计分析75从对我国实施反倾销措施的发起国家来看,尽管早期来说发达国家是对我国出口产品实施反倾销措施的主要国家,但是近几年,发展中国家对我国发起的反倾销数量呈大幅度的上升,现已取代发达国家成为对我国实施反倾销措施的主要国家。

从具体的实施情况来看,1995年到2009年,对我国实施最终反倾销措施的前11名的国家分别是印度(98起)、美国(76起)、欧盟(67起)、土耳其(50起)、阿根廷(47起)、巴西(24起)、韩国(18起)、加拿大(18起)、墨西哥(17起)、南非(16起)、澳大利亚(14起)。

这11个国家共对中国实施了445起反倾销措施。

另外,按照实施措施和发起调查的比率来说,如图4所示,土耳其(89.29%)、韩国(78.26%)、美国(76%)、印度(75.38%)、欧盟(74.44%)这五个国家为反倾销高发国家,采取措施的比率都高于70%。

(三)我国遭遇反倾销指控的产品类别分析我国近年来对外贸易额迅速增长,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不断增强,出口产品种类也逐渐增多。

从我国产品遭遇反倾销的立案调查情况来看,1995年至2008年,我国遭遇反倾销调查立案的产品达19种。

如表1所示,遭遇立案调查前7名的产品有贱金属及其制品(178起),化工业及其相关产品(159起),机电设备及其零部件(94起),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68起),塑料、橡胶及其制品(52起),杂项制品(47起),建材及其制品(40起),鞋帽、羽毛球、人造花等(17起),矿产品(16起),木质纸浆及其制品(15起);这11类产品共671起,占总调查产品数的近90%。

这表明,这11项产品出口时应特别关注。

从我国被实施反倾销措施的产品来看,贱金属及其制品为117起,化工产品及其相关产品为114起,机电设备及其零部件为54起,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43起,塑料、橡胶及其制品33起,杂项制品36起,建材及其制品23起,鞋帽、羽毛球、人造花等16起,矿产品10起,木质纸浆及其制品7起,这11类产品共453起,占总调查产品数的60.97%。

由此看来,化工类产品和贱金属被实施措施的比例非常高,占我国被实施措施总数的一半左右。

二、我国遭遇反倾销指控的原因分析(一)我国出口贸易竞争力的持续增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对外贸易也高速增长。

图5是我们对1995~2009年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和差额的统计,图5显示,15年来我国贸易额逐表1 1995~2009年对华反倾销调查前11名类别、数量及被执行率类别调查数措施数贱金属及其制品178 117 化工业及其相关产品159 114机电设备及其零部件94 54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68 43塑料、橡胶及其制品52 33 杂项制品47 36 建材及其制品40 23 鞋帽、羽毛球、人造花等17 16 矿产品16 10 木质纸浆及其制品15 7总计671 117 数据来源:世界贸易组织网站<>中国贸易救济网<>年增大,相应的贸易顺差额总体上也在增长,特别是近四年来,高速增长的贸易出口导致外贸顺差大幅度扩大,2004年全年外贸顺差为319.8亿美元;2005年我国外贸顺差突破1 000亿美元,为1 018.8亿美元,是2004年的3倍多;2006年外贸顺差又远远超过了2005年,为1 774.7亿美元;2007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跨入了2万亿美元,对外顺差也超过2 500亿美元,为2 622亿美元;到了2008年更是达到近3 000亿美元的顺差。

尽管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2009年外贸金额有所下降,但可以预见,以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短期内我国的出口增长不会有大幅度的下降。

我国长期大幅度的贸易顺差不仅给同类产品竞争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也使进口国同类产品的竞争加剧。

因此,我国出口产品不免被认为有倾销的嫌疑,容易招致反倾销调查。

(二)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导致反倾销措施的 滥用近年来,世界贸易格局发生巨大变化,以中国、印度、马来西亚等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出口贸易迅速增长,并逐渐成为世界制造业产品的重要供应者。

尽管这些国家迅速扩大的出口规模并没有彻底改变国际贸易增长不平衡的局面,但是也对世界贸易格局产生了不可小觑的影响。

大量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进入发达国家市场,对进口国的相关产业造成了冲击,为了缓解由此形成的贸易逆差和各种国内矛盾,反倾销手段作为世贸组织所允许的保护国内产业的三种合法手段(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之一,其相关规定存在弹性,常常被一些国家滥用,成为贸易保护的“遮阳伞”。

76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16卷资料来源: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网站数据计算得出图4对华反倾销立案前11名国家实施反倾销措施比率④数据来源:商务部网站<>图5 1995~2009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和差额数值第4期刘爱东,梁洁:1995年~2009年国外对华反倾销案件统计分析77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国际政治影响力大大提升,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这对旧的世界经济格局产生了严重的威胁,因此旧经济格局下的主宰国家打着“中国威胁论”的口号,不遗余力的对我国频繁的应用贸易保护手段,以保护本国产业及经济利益,而作为被允许的一种长期存在又卓有成效的贸易保护政策工具,反倾销被各国普遍采用,因此,我国已经连续15年成为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

(三)国外歧视性的反倾销政策尽管我国市场经济建设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成就,许多国家仍无视我国已经发生的根本性变化,或继续将我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或通过立法将我视为“市场经济转型国家”,同时规定严格标准。

据我国入世的最终谈判结果,在2001年后的15年内,我国仍将被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在反倾销的调查时受到相应的反倾销规则的约束[2]。

被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进口国可认定我国出口产品的国内价格可能是获取了政府补贴而降低了的价格,从而国外企业就以替代国同类产品的国内价格作为价格标准。

替代国的选择随意性很大,当经济发展水平远高于我国的国家被选为替代国时,我国的产品出口价格相对明显偏低,倾销很容易被判定成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