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王氏被列为北魏四姓的原因
太原王氏和东晋中后期政治---优秀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可复制黏贴

硕士学位论文太原王氏和东晋中后期政治学位类型 : 学术型学位 学科(专业学位类别) : 历史学 作者姓名 : 殷畅导师姓名及职称 :陈润叶 教授 实践导师姓名及职称 :陈润叶 教授 学院名称 : 人文学院 论文提交日期 : 2012年3月 20日密 级: 公开 中图分类号: K25太原王氏和东晋中后期政治学位类型:学术型学位学科(专业学位类别):历史学作者姓名:殷畅作者学号:***********导师姓名及职称:陈润叶教授实践导师姓名及职称:陈润叶教授学院名称:人文学院论文提交日期:2012年3月20日学位授予单位:湖南科技大学摘要本文旨在通过考察太原王氏在东晋中后期的政治活动,来研究其在东晋门阀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理清其发展之轨迹,指出太原王氏及其他门阀世族之不同之处。
本文由六章组成,绪论概述太原的基本情况,学界对太原王氏的研究情况及本文的行文思路。
正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述太原王氏的起源和它在东汉的兴起,以及它在西晋末年的分流,其中南下的王氏两房是本文的重点分析对象;第二部分介绍在桓温掌权时期,太原王氏的代表人物,并以“浮华”和“事功”区分人物,总结这两派的异同;第三部分分析在谢安主政时期的代表人物王坦之,他和谢安共同阻止了桓温篡权自立,拥立了孝武帝,为王氏在之后的政局中积累了资本;第四部分阐述太原王氏两支各自依附皇权和相权,而相互对立。
说明了太原王氏已不同于之前之世家大族,门阀势力逐渐衰落,皇权力求振兴;第五部分概述了东晋末年中枢和地方的权力斗争,太原王氏两支都随着门阀政治的终结而覆亡。
关键词:太原王氏;政治;王濛;ABSTRACTBy examining the later stages of the Eastern Jin Taiyuan Wang's political activities, this paper will study its status and the function in the Eastern political of hereditary noble, track of the development clearly, and point out tha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noble of Taiyuan Wang and other hereditary nobles .This paper consists of six chapters : the introduction outline the basic situation of the noble Taiyuan Wang and the academic circle about the Taiyuan Wang's and the style or manner of writing this paper ideas. The text is divided into five parts: the first part introduce the origin of the noble Taiyuan Wang’s and the rise of it in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and its diversion in the late stage of, of which two Wang is the focus of this article analysis object; The second part introduce the representative figure of Taiyuan Wang in HuanWen power period, and distinguishs between characters, summariz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pie; The third part analysis the representative figure of the WangTan in XieAn ruled period ,he and XieAn together stop HuanWen usurp self-reliance, support the emperor XiaoWu , accumulates the capital for in the political situation; The fourth part explain Taiyuan Wang's imperial power and opposition to each other. explain the difference of Taiyuan Wang’s before tide, power of hereditary noble gradually decline; The fifth part summarizes the struggle of central and local power.湖南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目录摘要 .......................................................................................................................................................................... - 1 - ABSTRACT .................................................................................................................................................. - 4 - 第一章绪论......................................................................................................................................................... - 6 - 第二章东晋以前的太原王氏...................................................................................................................... - 8 -2.1太原王氏的起源 ............................................................................................................................... - 8 -2.2太原王氏的兴起 ............................................................................................................................... - 8 -2.3太原王氏的分流 ............................................................................................................................... - 9 - 第三章桓温掌权时期.................................................................................................................................. - 11 -3.1桓温北伐前的政治局势 ............................................................................................................. - 11 -3.2桓温掌政时期的政治概述 ........................................................................................................ - 12 -3.3“浮华派”与“事功派” ......................................................................................................... - 12 -3.4余论 ..................................................................................................................................................... - 15 - 第四章谢安主政时期.................................................................................................................................. - 16 -4.1简、孝交替之际的王坦之 ........................................................................................................ - 16 -4.2两房之分流的先兆 ....................................................................................................................... - 18 - 第五章主相相持时期.................................................................................................................................. - 20 -5.1殊途同归的王氏两支 .................................................................................................................. - 20 -5.2王忱和王恭的分裂 ....................................................................................................................... - 21 - 第六章相王专权时期.................................................................................................................................. - 23 -6.1孝武帝死后的西藩与中枢之争 .............................................................................................. - 23 -6.2太原王氏的覆灭 ............................................................................................................................ - 23 - 第七章结语...................................................................................................................................................... - 25 - 参考文献 ............................................................................................................................................................. - 29 - 附件 ....................................................................................................................................................................... - 32 - 致谢 ....................................................................................................................................................................... - 33 - 附录: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 34 -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缘起于东汉末豪强地主的世家大族,历经朝代更迭,累世公卿,发展于三国,初步形成于西晋。
太原王氏源流及其家族文化杂俎

[作者简介]赵叶花(1981-),女,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公共课教学部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先秦两汉文化史方向)研究。
太原王氏源流及其家族文化杂俎赵叶花(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公共课教学部,山西太原030010)[摘 要]太原王氏由王昶而启,有“五世盛德”之名。
肇兴于汉,鼎盛于魏晋,式微于隋唐,其巨大的社会政治影响延续数百年。
太原王氏家族成员如汉末王允,魏晋王昶、王浑、王湛,唐时王翰、王勃、王昌龄,明代王琼等等,或以政声或以文名,卓著于史。
“天下王姓出太原”,代表了世俗社会对太原王氏厚重家族文化的追崇与寄寓。
[关键词]太原王氏;源流故实;家族文化[中图分类号]K2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 9503(2021)02 0009 03 [收稿日期]2020-06-25 一、太原王氏故实与源流被陶潜称作“五世盛德”的魏晋人物王昶,是太原王氏晋阳一支走向兴盛的关键,为太原王氏日后成为煊赫大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实,王昶的父辈已是魏国的重臣,其伯父王柔(字叔优)、父亲王泽(字季道)为当时名士郭林宗所称道,谓此二人“皆二千石才也”,王柔“当以仕宦显”,王泽“宜以经术进”。
此二人后来分别官至北中郎将、代州太守①。
王柔子王机,仕魏,官至东郡太守,早亡。
王泽子王昶少有才名,据《三国志·魏志·王昶传》记载:王昶,字文舒,太原晋阳人也。
少与同郡王腸俱知名。
腸年长,昶兄事之。
文帝在东宫,昶为太子文学。
文帝践阼,徙散骑侍郎,为洛阳典农。
时都几树木成林,昶斫开荒莱,勤劝百姓,垦田特多,迁兖州刺史。
明帝即位,加扬烈将军,赐爵关内侯。
昶在外任,心存朝廷,以为魏承秦、汉之弊,法制苛碎,不大矨改国典以准先王之风,而望治化复兴,不可得也。
乃著《治论》,略依古制而合于时务者二十余篇,又著《兵法》十余篇。
②《魏志》称王昶“开济识度”“可谓国之良臣、时之彦士矣”。
有魏一朝,王昶不仅政治才干不凡,而且军功显赫。
北魏时期河西归来的太原王氏

历和郡望 ,新唐书・ 《 宰相世系表》 称其为“ 中山王氏” ̄ 7 中山王 唐书 ・ l24 16) ' 。 宰相世系表》 二书所载基本相符。只是王 睿祖 为“ , 又 王横” ,
北魏太原士族之崛起

北魏太原士族之崛起太原士族历经魏晋百余年的发展,浸然坐大。
然西晋永嘉乱后,衣冠南渡,颇有不得不如此者。
'前考刘琨刺并与刘、石交斗之力量凭藉,固然有太原士族的踪迹,但是大族已经不是太原地区的支配力量,昭然若揭。
魏晋时期形成的太原士族交往圈,随着西晋朝廷的分崩离析,趋于瓦解。
表现在历史资料的记载上,煊赫一时的太原大族群,在十六国动乱的长时段里,北方各政权中活跃之士人鲜有冠籍太原者。
而北魏重新统一北方后,太原士族走上重新振兴的道路。
一、郭逸事迹杂考太原郭氏在北魏朝廷崭露头角者是郭祚的祖父郭逸。
《魏书》卷六四《郭柞传》载,“祖逸,州别驾,前后以二女妻司徒崔浩”云云。
其时长孙嵩为司徒,生卒年为什翼健建国二十一年(358)至太延三年(437)。
'崔浩生卒年大致为魏拓跋什翼犍建国三十九年(376)——太平真君十一年(450)。
2由此可以推测长孙嵩年齿长于崔浩凡二十余年。
崔浩高居司徒始于神麝四年(431)。
3可见《郭祚传》所言郭逸。
以女妻司徒崔浩”之语是以后官之尊加诸崔浩,极言郭氏通家之高贵也。
台湾学者王伊同先生对通家有极为精当的阐释,“高门慎婚,婚者门第略等。
通家则共相携援,充塞庙堂。
方面广而仕途泰,所以维系攀揽,使门第不稍坠者,通家预有力焉。
”1郭逸之妻为刘义隆镇北将军王仲德姊。
王仲德的活动时间主要集中在晋义熙六年(410)——宋元嘉七年(430)间。
王仲德生卒年难究其详,考《宋书》卷五《文帝纪》知仲德卒于元嘉十五年(438)五月。
王懿字仲德,太原祁人.《宋书》卷四六本传称其“自云汉司徒允弟幽州刺史懋七世孙也。
”不载其郡望自云,而言其血统自云,则王仲德为太原郡望当无问题.其祖宏,事石季龙,由'后汉书)卷六十六'王允传’知王允族人宏得到王允重用。
则王仲德一系若真是王允一支后裔,没有道理和祖先同名。
因而王懿郡望或许可信,但是血统肯定假冒无疑.也就是说,王懿一支系太原王氏旁系支脉,观寓居江南之太原王愉“礼之甚薄”'事而知。
为什么“太原王氏”常成为史学家眼中的笑话

为什么“太原王氏”常成为史学家眼中的笑话为什么“太原王氏”常成为史学家眼中的笑话为什么“太原王氏”常成为史学家眼中的笑话本文内容提要:五代刘崇远《金华子杂编》一文的《卷下》第一行曾写道:琅邪王氏与太原王氏同出于周。
琅邪之族世尝有锥头之名;今太原王氏子弟多事争炫,称是己族,其实非也。
“锥头”才是先到的,“争炫”能争到什么呢?反而落得个被史家嗤笑。
如果这还不够好笑,还有更好笑的,不信请看:一、太原王氏属重新由南入北的家族,与其它根基深厚的北方高门大族迥然有别。
除了士族身份一直得不到确证而声望不显外,族单人鲜,自王慧龙至王琼,王琼为辛刘腾所屈,“多年沉滞”;王邵以玄言求媚于隋文帝,“帝依违不从”。
有文才,少骨鲠;负盛名,乏人物,似乎成为太原王氏的“家风”。
太原王氏际遇坎坷的根本原因是在北方缺乏必要的社会根基,其人物似乎始终居于京城,在地方不具备起码的宗族势力,甚至难以染指其郡望所出之地太原晋阳的事务。
北魏末年所盛称的“比屋连郡”的“并州王氏”,并不是指太原王氏,而是以佞幸得进的伪冒士族中山王氏。
以上引自《通典·食货典·乡党》、《关东风俗传》及《太原王氏在北朝的沉浮》等。
二、太原王氏,四姓得之为美,故呼为汲镂王家,誉金质而银饰也。
“汲镂王家”之称,反映出王氏的实际地位:虽属誉美之辞,却反映出王氏的实际地位:虽为“金”,毕竟是“饰”。
至少到唐朝初年,太原王氏不能不恭居豹尾,被摒弃于“四姓”之外,成为与崔、卢、李、郑虚相称美的装饰物。
太原王氏在北朝隐约透露出这一家族一个最根本的先天不足,那就是在世资、婚姻、家学、门风等种种优越条件的背后,缺乏宗族势力和土著根基。
这一点,正是我们要指出的:因为太原并没有“氏族”和“世家”的“王氏”,只有“攀附”和“改姓”的王氏。
以上参见:《新唐书·柳冲传》《太原王氏在北朝的沉浮》等。
三、太原王述:绰号王蓝田,王蓝田性子很急。
有一次吃鸡蛋,他用筷子扎鸡蛋,没有拿到,便十分生气,把鸡蛋扔到地上。
太原郡王氏宗谱

太原郡王氏宗谱太原郡王氏,乃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尊贵的氏族,代代传承着优秀的家风和传统。
他们源于北魏时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太原郡王氏的宗谱记录了这个家族的兴衰荣辱,见证了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在这篇宗谱中,我们将一一道来这个家族的传奇故事。
开篇太原郡王氏的宗谱,起始于北魏时期。
当时,第一代先祖郡王为北魏权臣的亲族,因功勋卓著而被封为郡王,成为一方的霸主。
他以忠诚和勇气赢得了皇帝的信任,为国家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郡王氏家族也由此开始了他们在政治和军事上的辉煌历程。
传承自第一代郡王开始,太原郡王氏一直秉承着家族传统,弘扬家训。
他们以勤奋和诚信、孝敬和团结为家风,代代相传。
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生活中,太原郡王氏始终保持着高尚的品德和道德标准,成为社会的楷模和典范。
发展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太原郡王氏也逐渐扩展了他们的势力范围。
他们在政治上有过多次的辉煌表现,为国家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在经济和文化方面,他们也拥有了众多的财富和文化遗产,为子孙后代留下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荣耀太原郡王氏在历史上留下了许多令人瞩目的事迹。
无论是在战争中,还是在政治上,他们都以出色的表现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赞赏。
太原郡王氏的祖先们更是历史上的名将和贤相,他们的智慧和胆识为家族带来了无尽的荣耀和尊贵。
传承太原郡王氏的宗谱记录了这个家族的兴衰荣辱,见证了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从第一代先祖到如今的后代子孙,太原郡王氏一直秉承着家族传统,传承着家族血脉。
他们以家族为荣,以家族为责,为家族的发展和繁荣而努力奋斗,永不停歇。
结尾太原郡王氏的故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传奇。
他们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成为了时代的见证者和见证者。
他们的宗谱,不仅是他们家族的记载,更是他们家族的宝贵遗产。
太原郡王氏的故事永远被人们传颂,他们的精神和品德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
太原王氏与两晋政局

太原王氏与两晋政局作者:李艳丽来源:《卷宗》2018年第10期摘要:太原王氏是魏晋南北朝历史上的重要士族之一。
曹魏时期,王沈、王昶因为在司马氏政权中发挥重要作用,奠定了太原王氏的显贵地位;西晋时期,王昶的后代王浑、王济仍仕于晋廷;东晋时,“齇王”王承扎根于江东,而王述、王坦之父子则显达于东晋庙堂;到了东晋后期,因为太原王氏阋墙于江东政局,司马氏政权覆灭,门阀政治终场。
唐初柳芳记载:“今流俗独以崔、卢、李、郑为四姓,加太原王氏号五姓,盖不经也。
”[1]士族全盛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柳芳记载了士族之最,山东士族的代表有太原王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范阳卢氏、赵郡李氏和荥阳郑氏,外加关陇士族当中的李唐皇室陇西李氏,并称“五姓七族”,并州诸郡的名门望族,只有太原王氏。
1 曹魏、西晋时期太原王氏的发展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太原王氏的始祖,可以追溯到东周时期的周灵王太子晋。
东汉末年,太原王氏传至王柔、王泽兄弟,因受到汉末名士郭林宗的品评,而逐渐进入名门望族的行列。
汉魏嬗代以后,太原王氏进入了黄金时代。
曹魏时期,王柔的儿子王机,仕魏官至东郡太守。
王机的儿子王沈,在曹魏后期倒向了司马氏。
后来,曹魏皇帝高贵乡公曹髦,决定攻杀司马昭。
由于王沈告密,使得司马昭早有准备,反而击杀了曹髦。
王沈因此立了大功,被封为安平侯。
这一事件深刻影响着太原王氏的命运。
王沈在曹魏末年助司马氏篡魏有功,使得王沈的子孙在入晋后都平步青云,太原王氏家族贵显的地位也随之奠定。
在晋武帝泰始年间,有谣谚曰:“贾、裴、王,乱纪纲。
王、裴、贾,济天下。
”[2]这足以可见,太原王氏在西晋政权中的重要地位。
曹魏时期,王泽的儿子王昶,成为太原王氏的标志性人物。
在曹氏与司马氏的斗争中,毌丘俭、文钦、诸葛诞等扬州地方势力拥护曹氏,发动淮南三叛,反对司马氏的夺权活动。
王昶当时官拜征南大将军、仪同三司,选择了司马氏阵营,领兵镇压毌丘俭、文钦、诸葛诞等扬州地方势力在淮南地区发动的连续性反叛,西晋史学家陈寿盛赞王昶“国之良臣,时之彦士矣。
太原王氏在北朝的深浮(3)

太原王氏在北朝的深浮(3)于是,太原王氏一跃成为与崔、卢、李、郑齐名的北朝第一流的高门大姓。
王琼四子在孝明帝时翩然登朝,长子遵业领黄门郎,多参机事,世谓“小宰相”,弟广业卒于太中大夫,延业位中书郎,季和位治书侍御史、并州大中正[23]。
时人呼为“英英济济,王家兄弟”。
从王慧龙到王琼,经明元至孝文五朝,太原王氏历三世而基本完成了由“羁旅南人”向北朝一等大姓的转变。
但问题似乎并没有就此完结,入为“四姓”后,王氏家族的门户等第与其在政治中所起的实际作用尚有相当的距离。
王琼在孝文、宣武之世“多年沉滞”,先以受纳之嫌为权臣王显所劾,后由宅居之争为宦官刘腾所屈,郁郁而终。
王遵业领黄门郎,“政归门下”,有其特定的原因,权力有限,且在任时间很短[24]。
王松年于北齐参定律令,却因“恋旧情切”而为武成帝所忌;王劭事隋,在著作二十年,除广引图书谶纬、苟媚取容外,别无事迹可言。
太原王氏人物单鲜,权位不达的阴影始终未能彻底摆脱。
长期官宦不达势必要影响到门第的升降,这一点突出表现为太原王氏在“四姓”排列中的位置。
太和中,以崔、卢、郑、王为“四姓”;而到唐代,却逐渐演化为以崔、卢、李、郑为“四姓”加太原王氏为“五姓”[25]。
《唐国史补》卷上:四姓唯郑氏不离荥阳,有岗头崔、泽底李、士门崔,家为鼎甲。
太原王氏,四姓得之为美,故呼为汲镂王家,誉金质而银饰也。
“汲镂王家”之称,反映出王氏的实际地位:虽属誉美之辞,却反映出王氏的实际地位:虽为“金”,毕竟是“饰”。
至少到唐朝初年,太原王氏不能不恭居豹尾,被摒弃于“四姓”之外,成为与崔、卢、李、郑虚相称美的装饰物。
太原王氏在北朝隐约透露出这一家族一个最根本的先天不足,那就是在世资、婚姻、家学、门风等种种优越条件的背后,缺乏宗族势力和土著根基。
这一点,正是我们下文要着重探讨的内容。
三“中山王氏”与并州地方势力《通典·食货典·乡党》引宋孝王《关东风俗传》略云:至若瀛冀诸刘,清河张、宋,并州王氏,濮阳侯族,诸如此辈,一宗近万室,烟火连接,比屋而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太原王氏被列为北魏四姓的原因
作者:朱林芳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北京,100875
刊名:
兰州学刊
英文刊名:LANZHOU ACADEMIC JOURNAL
年,卷(期):2007(4)
1.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 1989
2.李肇国史补·因话录 1957
3.司马光;[明]胡三省资治通鉴 1964
4.魏收魏书 1974
5.逯耀东从平城到洛阳--拓拔魏文化转变的历程 1985
6.钱穆国史大纲 1996
7.毛汉光中古大族著房婚姻之研究 1985(56,4)
8.赵超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 1992
9.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 1980
10.高诗敏北朝范阳卢氏形成冠冕之首的诸因素 1997(20)
11.高诗敏有关北朝博陵崔氏的几个问题 1998(05)
12.容建新80年代以来魏晋南北朝大族个案研究综述 1996(04)
13.黄云鹤拓拔珪至元宏时期北魏汉族士人的地域特征 1991(03)
14.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1963
15.唐长孺北魏的青齐士民 1983
16.韩树峰南北朝时期淮汉迤北的边境豪族 2003
17.陈爽世家大族与北朝政治 1998
18.何德章北魏年号与正统问题 1992(04)
19.曹文柱论北魏初年都址的选择 1987(01)
1.高芳彤巾帼须眉[期刊论文]-剧本2002(4)
2.王延武.WANG Yan-wu由《魏书·邢峦传》看北魏军事制度改革的滞后[期刊论文]-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5(6)
3.周思源.Zhou Siyuan北魏献文帝死因考--为文明太后辨诬[期刊论文]-中国文化研究2005(3)
4.陈四海.侯峰.CHEN SI-hai.HOU Feng论北魏汉化改革对音乐的影响[期刊论文]-天津音乐学院学报(天籁) 2010(2)
5.王春红.WANG Chun-hong孝文君臣的用人路线并无实质性差异[期刊论文]-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7(1)
6.朱飞芳北魏俸禄制度述论[学位论文]2006
7.王素英.WANG Su-ying北魏冯、胡两宫干政异同考[期刊论文]-毕节学院学报2010,28(6)
8.顾彦芳龙门所见《洛阳伽蓝记》中人物造像述论[期刊论文]-敦煌学辑刊2001(2)
9.王鑫义北朝时期淮河流域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期刊论文]-中国农史2002,21(2)
本文链接:/Periodical_lzxk200704060.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