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2019年七年级上册生物 1.2.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同步测试题A卷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册生物 1.2.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同步测试题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册生物 1.2.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同步测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枯叶蝶的体色与落叶颜色一致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B.生长在岩石表面的地衣,能够加速岩石的风化体现了环境影响生物C.“草盛豆苗稀”体现了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D.“谷雨,谷得雨而生也”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2 .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环境影响生物的是()A.春江水暖鸭先知B.葵花朵朵向太阳C.大树底下好乘凉D.春风又绿江南岸3 . 骆驼背上的驼峰是骆驼的一个重要标志,骆驼驼峰的形成是()的结果。
A.环境对生物适应B.环境对生物改造C.生物对环境适应D.生物对环境影响4 .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食物链正确的书写()A.螳螂→蝉→黄雀B.黄雀→蝉→螳螂C.草→螳螂→蝉→黄雀D.草→蝉→螳螂→黄雀5 . 雷鸟在冬季到来的时候会换上一身白色的羽毛,如果当年的降雪来的过早或过晚,都会使雷鸟暴露在天敌的视野中,这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A.普遍性B.个别性C.相对性D.绝对性6 . 下列有关生态因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因素不仅能影响生物的生活,还能影响生物的分布B.阔叶林和针叶林在海拔上的分布,说明温度对植物分布的影响C.影响生物生活的生物因素仅指不同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D.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7 . 湿地公园建成后,来这里觅食、嬉戏的鸟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这说明()A.环境可以影响生物的分布B.环境的改变可以提高生物的逃生能力C.生物能够适应一定的环境D.生物能够影响环境8 . “橘生淮南为橘.橘生淮北为枳”。
这里影响橘生长的非生物因素是()A.水B.阳光C.温度D.土壤9 . 下列能体现出生物影响环境的是()A.竹节虫形似竹节B.蚯蚓活动使土壤更疏松和肥沃C.秋末有的树叶纷纷落叶D.雷鸟羽毛在冬天呈白色,春天换为灰色二、填空题10 . 生物生活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上册生物:1.2.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作业练习

图1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生态因素中,属于非生物因素是( )A.蚜虫B.田鼠C.阳光D.蚯蚓2.图1中的植物最可能分布的环境是 ( )A.农田中B.池塘边C.树荫下 D 沙漠里3.下列生物中属于竞争关系的一组是( )A.猫和老鼠B.水稻和杂草C.螳螂和蝉D.七星瓢虫和蚜虫4.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关系是( )A.寄生B.竞争C.捕食D.合作5.海洋由浅至深依次生长着绿藻、褐藻、红藻,影响藻类植物这样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温度B.水分C.阳光D.空气6.某同学设计表1探究 “不同营养液对草履虫培养效果的影响”,下列对该实验改进建议不合理的是( )A.营养液温度统一为25℃B.统一用稻草浸出液体C.草履虫数量改为20只D.增设一组用清水作为培养液形成对照7.表2是某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鼠妇生活环境时在不同地点发现的鼠妇数量,可推测适合鼠妇生活的环境是( )A.阴暗潮湿B 高温干燥C.空气混浊D.阳光充足8.下列现象中,体现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 A.大树底下较凉快 B.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表2C.蚯蚓活动使土壤更肥沃D.人到高原出现高原反应9.下列不属于环境影响生物的是()A.春风又绿江南岸B.葵花朵朵向太阳C.春江水暖鸭先知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10.西藏野牛休息时,体态与岩石相似,有利于捕食和御敌。
这体现了()A.生物适应环境B.生物改变环境C.环境适应生物D.环境改变生物二、非选择题11.请运用所学知识将下列空格填写完整:(1)蚯蚓能从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中获得营养,这说明生物能环境。
同时,蚯蚓的活动又使土壤缝隙增加,肥力提高,这说明生物能环境。
(2)屎壳郎在牛粪成堆的地方生活,它们不仅吃牛粪,还能滚粪球改变土壤,这个例子说明生物既能___________环境,也能__________环境。
(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描述了非生物因素中的会影响生物。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1.2.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同步练(有答案)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能力提升一、选择题1.有关生物与环境的说法,错误的是()A.“雨露滋润禾苗壮”主要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B.“鱼儿离不开水”说明了生物依赖环境C.“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主要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2.下列描述中,不属于生物与环境关系的是()A.雨露滋润禾苗壮B.风吹草低见牛羊C.大树底下好乘凉D.葵花朵朵向太阳3.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有大片的戈壁滩,此处生活的蜥蜴体色大都是黄褐色,这体现了()A.生物能够适应环境B.生物能够影响环境C.环境能够改变生物D.环境能够适应生物4.研究发现某工业区附近海域的海蛇蛇皮中砷含量增高,这一结果说明()A.生物影响环境B.环境影响生物C.生物适应环境D.环境适应生物5.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把一定数量(用m表示)的鼠妇,一半置于较暗的环境中,另一半置于较亮的环境中。
推测较暗环境中鼠妇数量变化的曲线是()A.B.C.D.6.许多成语或谚语中蕴含着一定的生物学道理。
以下成语或谚语与非生物因素对应合理的是()A.AB.BC.CD.D二、实验探究题7.一些中学生沉溺于电脑网络游戏,影响了学业,长时间的电脑辐射对身体是否也会产生影响呢?有人做了这样的实验:将生长状况相同的健康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10只;在相同的环境中,将A组置于开机的电脑前,B组置于未开机的同样的电脑前;其他饲养条件相同。
两个月后获得实验数据如图甲、乙,请回答有关问题。
(1)参与实验的雄性大鼠生长状况、饲养条件、所用电脑及实验环境均相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2)设计B组是为了形成______________。
(3)从图中可以看出,电脑辐射影响了________组雄性大鼠的体重增长和精子的正常发育。
通过本实验可知,长时间的电脑辐射对身体有害。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不要沉溺于电脑网络游戏。
1.2.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选择题1、从2010年春季以来,云南省连续四年大旱,造成某些地区植物干旱死亡.这一现象说明()A、生物能适应环境B、环境能影响生物C、生物能影响环境D、生物生长发育与环境无关2、近几年,由于我市大力推广植树造林,不断扩大绿化面积,前几年近乎销声匿迹的雉鸡、喜鹊等多种鸟类又重返家园.这种现象主要体现了()A、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B、生物因素对环境的影响C、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D、生物对非生物因素的影响3、芦山地震导致部分地区山体滑坡,许多动植物被掩埋死亡.这一事例说明()A、生物适应环境B、生物影响环境C、环境影响生物D、环境适应生物4、在神农架生长着一种野菊花,它能发出阵阵芳香,植物学家称为“神农香菊”,但这种菊花移栽到其他地方,就会失去香味,这一现象说明()A、生物能适应环境B、环境能影响生物C、生物能适应环境D、环境能适应生物5、2008年贺州市遭受罕见的冰冻灾害,造成某些植物死亡,这种现象说明()A、生物能适应环境B、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活C、生物能影响环境D、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6、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北极熊具有白色的体毛和较厚的皮下脂肪,这说明()A、环境能够适应生物B、环境能够影响生物C、生物能够适应环境D、生物能够影响环境7、下列不能说明生物适应环境的是()A、蚯蚓的活动使土壤变得疏松、肥沃B、枯叶蝶外形和体色象一片枯叶C、荒漠中仙人掌的叶特化成刺D、工业城市中深色的桦尺蠖较浅色的多8、生物的结构总是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下列对不同动物的结构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叙述,错误的是()A、鱼用鳃呼吸适应水中生活B、家鸽前肢变成翼适于空中飞行生活C、昆虫有外骨骼适应陆地干燥环境D、青蛙有肺适应水陆两栖生活9、雷鸟的羽毛在冬天呈白色,春天换为灰色,这是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一种现象。
下列现象与此不相类似的是()A、蚯蚓活动使土壤更肥沃B、变色龙的体色随环境颜色而变化C、仙人掌的叶退化成针形D、有些树木秋天落叶,有些四季常青10、西藏野牛休息时,体态与岩石相似,有利于捕食和御敌。
2019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1.2.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同步测试-文档资料

2018-2019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1.2.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同步测试一、单选题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A. 阳光B. 水分C. 温度D. 湿度2.一大群蚂蚁在搬一粒小麦,体现了生物之间有()A. 捕食关系B. 合作关系C. 竞争关系D. 分工关系3.下列成语中,哪个说明了生物能够影响环境的道理()A.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B.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C.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D.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4.在夏天清晨,池塘里的鱼有时会大量浮出水面活动,严重时还会造成鱼群大量死亡,这是由于()A. 等待喂食B. 光线作用C. 水中缺氧D. 水温变化5.“作茧自缚”可作为下列哪项的实例?()A.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B.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C.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D.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6.谚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了生物间的关系是()A. 能量流动B. 物质循环C. 食物链D. 食物网7.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都体现了()A. 生物能影响环境B. 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C. 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D. 生物与环境可以相互影响8.花农会通过改变某一非生物因素而使鲜花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如春节)开放,以卖得好价钱,这一非生物因素是()A. 水分B. 湿度C. 温度D. 光照9.某地高温、干燥、少雨,下列哪种植物能在该地生活()A. 毛竹B. 柳树C. 仙人掌D. 葫芦藓10.雷鸟的羽毛在冬天呈白色,春天换为灰色,这是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一种现象.下列现象与此不相类似的是()A. 枯叶蝶停在树上像枯叶B. 变色龙的体色随环境颜色而变化C. 仙人掌的叶退化成针形D. 蚯蚓活动使土壤更肥沃二、填空题11.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存在着多种关系。
请将下列表示生物之间关系的序号填在表中相应的空格内。
备选答案:①捕食关系②共生关系③寄生关系④合作关系⑤竞争关系12.生长在荒漠中的骆驼刺低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说明生物能够________ 环境。
(新)人教版七上1.2.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练习及答案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环境中的生态因素1.生态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__________;另一类是________。
2.非生物因素:光、______、水、______等。
3.生物因素: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________。
〔1〕______关系。
举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
〔2〕______关系。
举例:稻田里的杂草与水稻。
〔3〕______关系。
举例:一个窝里的蚂蚁。
二、对照实验在研究________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______以外,其他条件都______的实验。
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在自然界中,生物受到很多________的影响,生物必须________才能生存下去。
同时,生物也__________和______着环境。
2.举例。
〔1〕荒漠中的骆驼,_______非常少,当体温升高到46 ℃时才______。
〔2〕荒漠中的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局部________。
〔3〕对寒冷的适应: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________的厚度可达60毫米。
〔4〕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______。
3.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在不断______,生物也在不断______,适应环境。
答案:一、1.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2.温度空气3.其他生物〔1〕捕食竞争合作二、一种条件不同相同三、1.生态因素适应环境影响改变2.〔1〕尿液出汗〔2〕长很多〔3〕皮下脂肪〔4〕疏松3.改变进化一、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1.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温度、水、空气等。
〔1〕光:没有阳光,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也就不能生存下去。
光不仅影响植物的生活,还影响植物的分布。
光能影响动物的体色,还能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
〔2〕温度:适于生物生存的温度范围很窄,温度与植物的分布有着密切关系,对动物的形态和生活习性也有影响。
〔3〕水:一切生物的生活都离不开水。
在组成生物体的成分中,大局部是水。
2019-2020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章节汇总练习题及答案

2019-2020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章节汇总练习题1.2.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蝉在火热夏天的正午鸣叫得最厉害,可是当气温降到24℃以下时,蝉就停止鸣叫。
这个现象说明影响蝉的这一生活习性的环境因素是( )A.温度B.阳光C.空气D.水2.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的是( )A.“春来江水绿如蓝”B.“草盛豆苗稀”C.“雨露滋润禾苗壮”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3.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荒漠中生长的骆驼刺可以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B.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状可以适应环境C.噬菌体和它侵染的大肠杆菌之间存在寄生关系D.捕食使大量个体死亡,不利于物种的生存和发展4.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光照对蚯蚓分布的影响”,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表,其中需要修改的内容是( )A.蚯蚓数量B.光照条件C.温度D.土壤5.广东温暖潮湿,生物种类和数量比新疆要多。
影响这一现象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A.阳光B.温度和水C.植物D.土壤和空气6.新疆棉以纤维长、质地柔软、弹性好闻名于世。
我市某纱厂厂长为降低运输成本,曾试图引进新疆棉在本地栽培,结果种植后性状表现与本地棉相差无几。
这种现象说明( ) A.环境影响生物B.生物影响环境C.生物适应环境D.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7.企鹅能生活在南极,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A.生物能适应环境B.生物能影响环境C.环境能影响生物D.环境能适应生物8.某兴趣小组选取了校园内三个不同的地点,在早、中、晚三个时间点进行了空气湿度的测量,并绘制成下图。
其中,裸地、草地、灌木丛所对应的曲线依次是( )A.①②③B.③①②C.②③①D.③②①9.用针灸疗法对100名感冒患者进行治疗,有42名患者的鼻塞、流涕症状明显缓解。
关于该实验能否证明针灸对感冒有治疗效果,下列选项判断正确的是( )A.能,样本数量足够多B.能,实验观察指标具体明确C.不能,未设置对照组D.不能,症状缓解者数量太少10.“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主要描述了生物之间的( )A.竞争关系B.寄生关系C.捕食关系D.共生关系11.麦田里的稗草如果不及时清除,就会与小麦争夺水、肥,这种现象体现了植物之间的关系。
2019初一生物上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同步练习题及答案精品教育.doc

初一生物上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同步练习题及答案新的学期大家又要开始学习新的知识了,不断地做练习才能让知识掌握的更深刻,下文为大家带来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同步练习题,供大家参考。
1.(2019·广州中考)西藏野牛休息时,体态与岩石相似,有利于捕食和御敌。
这种现象体现了()A.生物适应环境B.生物依赖环境C.环境改变生物D.生物改变环境【考察目的】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答案】A【解析】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理解不同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同。
西藏野牛休息时,体态与岩石相似,不容易被敌害发现,有利于捕食和御敌,这都体现了野牛对其生存环境的适应。
故选A。
2.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下列现象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A.大树底下好乘凉B.树木根深叶茂C.秋季大雁南飞D.秋风扫落叶【考察目的】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答案】A【解析】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对生物影响环境知识的理解。
生物适应环境的特征是多年进化的结果,当然生物也会影响环境。
A选项是因为大树的蒸腾作用,增加了大气的湿度,同时大树遮阴,也能降低温度。
大树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树下氧气较多。
B选项指植物可以从土壤深处吸收更多的水分和无机盐,满足树的生长需要,使树叶茂密,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水对生物的影响。
C选项大雁南飞,是受地球绕太阳公转影响形成的季节节律,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D选项秋天植物叶衰老,被秋风吹落是环境中的风对生物的影响。
故选A。
3.下列不属于生物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是()A.温度、湿度B.害虫、蝗虫C.水分、阳光D.土壤、空气【考察目的】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答案】B【解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因素的内涵。
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
生物的环境不仅是指生活的地点,还包括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昌市2019年七年级上册生物 1.2.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同步测试题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有两大类。
下列主要反映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A.旱灾使农作物大量减产B.田鼠大量繁殖使农作物减产
C.杂草丛生使农作物减产D.大量捕捉青蛙是农作物减产
2 . 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这句话体现了()
A.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B.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C.生物能影响环境
3 . 每当冬季来临,蛇类、蜥蜴等动物要进行冬眠,这种现象说明
A.生物能影响环境B.生物能适应环境C.环境能影响生物D.环境能适应生物
4 . 如图是生活在北极的极地狐和生活在非洲的大耳狐,导致它们耳朵大小差别的环境因素主要是()
A.阳光B.水C.温度D.空气
5 . 某兴趣小组在探究温度对蛙卵孵化的影响时,根据实验结果绘制了如下柱状图。
据图分析蛙卵孵化的最适温度是
A.15℃B.20℃C.30℃D.25℃
6 . 下列对沙漠植物的分布影响最大的是()
A.光照B.温度C.水分D.空气
7 . 在稻田中,影响水稻生活的生物因素有()
①阳光②杂草③水分④土壤⑤田鼠⑥空气⑦蝗虫⑧稻螟
A.①②⑤⑥B.③④⑦⑧C.①③④⑥D.②⑤⑦⑧
8 . 如图是某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示意图,甲、乙、丙、丁代表生态系统中的不同成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丙→甲→乙可以表示一条食物链
B.甲和乙生物体内的总能量大于丙生物体内能量
C.图中①④主要代表有机物,②③主要代表二氧化碳
D.丙生物的细胞内都含有线粒体和叶绿体两种能量转换器
9 . 下列关于持续利用好草原、长期发展畜牧业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大力兴修草原水利
B.尽量增加牧畜头数,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好草原
C.在适宜的地方营造基本草场防护林
D.改良牧草,推广良种牧草
二、填空题
10 . 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叫生物学。
例如哺乳动物如狗、猫等全身______,可以帮助它们维持体温抵寒过冬;燕子属于候鸟,一到冬天时会从北方飞到温暖的______。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里都含有和呼吸作用有关的结构______这些都是生物学的研究范畴。
11 . 探究水分对植物生存的影响时,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除了这个变量外,其它条件必须相同,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 . 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_____、______,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三、连线题
13 . 请将下列10种植物的序号填写在相应的植物类别的空格上
A.
①地钱②桫椤③巢蕨④油松⑤桧柏⑥棉⑦玉米⑧白菜⑨银杉⑩珙桐
A、苔藓植物_____
B、蕨类植物_____
C、裸子植物_____
D、被子植物_____
E、双子叶植物_____
F、单子叶植物_____
四、综合题
14 . 图1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图2为某生态系统中狼和鹿的数量变化曲线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有____条食物链,其中包含虾类的最短的一条食物链是____。
(2)小型鱼类和底栖动物之间的关系是____。
(3)在图1所处生态系统中,能量最终来源于____,图1中的____为该食物网中各种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
(4)若有毒物质进入图1食物网,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____。
(5)图2中,开始一段时间内,两种动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处于相对____的状态。
后期由于人类过度捕杀狼,使鹿的数量大增,之后连续减少,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被破坏,这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能力是有限的。
15 . 如图表示温带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据图回答问题.
(1)该食物网由______条食物链组成.构成生态系统成分中,图中没有画出的生物成分是______,写出其中
一条食物链______.
(2)蛇和鹰之间存在两种关系,一种是竞争关系,另一种是______ 关系.
(3)图中每条食物链的起点都是______,正常情况下,该食物网中个体数量最多的生物是______,食物网中所有生物进行生命活动的能量最终都来自______,当某种难分解的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后,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是______.
(4)如果人类大量捕杀鹰,草原生态系统将受到严重破坏,这说明______.
A.生态系统无调节能力
B.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无限的
C.生态系统无法稳定
D.生态系统调节能力是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