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刮痧手法有讲究 顺序不正确反而会伤身

合集下载

刮痧经络顺逆顺经络你经络如何刮痧泻补

刮痧经络顺逆顺经络你经络如何刮痧泻补

刮痧经络顺逆顺经络你经络如何刮痧泻补教你如何可以判断穴位和经络按摩一、穴位的按摩。

我们日常按摩的保健穴位有:百会、太阳、风池、劳宫、内关、养老、足三里、涌泉、太冲、太溪、合谷、膻中等穴位,其中合谷、足三里、涌泉、内关称为四大养生穴穴位的按摩方法有两个注意点:一是力度轻重:轻为补,重为泻。

二是点按的方向:顺时针为补,逆时针为泻。

三是与呼吸的关系:呼气时按,吸气时松。

二、经络的敲击。

我们最常敲击的经络有:心包经、胆经。

此外,根据需要也可以敲胃经、大肠经、小肠经、肝经、三焦经、脾经。

心经多用拨的手法,肾经多用疏道的手法。

膀胱经在背后的部分自己无法调理,委中往下一段自己可以按揉。

经络敲击也有两个注意点:一是力度轻重。

轻快短为补,重慢长为泻。

二是敲击的方向。

顺敲为补,逆敲为泻。

那么,经络敲击的顺逆如何判断?经络以起点为依据,可分为手经和足经。

手经和足经都又分为阳经和阴经。

以下可以清楚地判断经络的顺逆和补泻。

由上到下由下到上手阳经、大肠经、三焦经、小肠经逆/泻顺/补手阴经、肺经、心包经、心经顺/补逆/泻足阳经、胃经、胆经、膀胱经顺/补逆/泻足阴经、脾经、肝经、肾经逆/泻顺/补如手厥阴心包经为手阴经,对照上表,由上到下敲为顺,是补手法。

由下到上为逆,是泻手法。

其他经络,同理类推。

三、几个注意点1、心包经一般为补,夏天心火旺的时候可以逆敲,泻心火。

2、实症为补,虚症为泻。

如治小儿近视,为虚症,肝开窃于目,应该泻法敲肝经。

便秘,应该泻法敲大肠经。

感冒,要泻法敲肺经。

3、肾经任何时候只能补,不能泻。

对照上表,应该由下往上敲或者疏通。

4、一些深入肌肤的穴位,即使补法也要用力按。

如足三里,风池,昆仑。

5、胆经多从上往下敲,用补法。

但在大腿部肌肉发达,补法也是得用力,主要是环跳、风市、中渎、膝阳关等穴位要用一定的力度敲击。

过了膝盖,从阳陵泉开始往下要手法略轻。

6、膀胱经的俞穴,如肝俞、胃俞等穴位,俞为通道,而人的后背最易受寒堵塞,需要一定的力度按揉,打通通道。

正确的刮痧手法与顺序

正确的刮痧手法与顺序

正確的刮痧手法與順序刮痧操作之順序依身體狀況而定,先刮後頸部,次刮背部,再刮胸部,末刮四肢,此為一般的原則。

基本刮痧方向,依經絡循行「陰升陽降」之原則,至於刮痧手法,分別敘述於各部位刮痧內。

(一)後頸與背部之刮痧:其實際操作分述如下:1. 刮背頸椎:自頸椎刮起,經胸椎第一椎至尾骨,分兩段刮完。

2. 刮左、右肩膀筋,先左後右。

3. 刮膀胱經俞穴,自大杼至腰部,即距督脈左、右各一寸五分處。

4. 以膀胱經為中心,由裡向外斜刮,從肩膀筋以下至腰部約刮五至....七條斜線,間距以肋骨為準。

切勿做地毯式全面刮痧。

(二)前胸部刮痧:1. 先刮任脈:自天突穴(胸骨體最上端)刮至小腹,由上而下可分三段....,第一段為胸骨體,第二段為心窩至肚臍,第三段為肚臍至曲骨,....一段一段地刮,切勿一次刮到底,惟肚臍處可輕刮。

2. 以任脈為中心,上自天突穴起,向左、向右兩側做斜線之刮痧,約三....至五條,其中乳房不刮。

(三)四肢的刮痧:上肢與下肢,內側與外側各有不同。

1. 上肢外側:由指尖向肘及肩膀方向進行。

2. 上肢內側:由肩向叉與指尖方向刮。

3. 下肢外側及後側:由大腿向膝,向腳刮。

4. 下肢內側:由內踝尖向膝,向上刮。

(四)刮痧板重直於皮膚成九十度角,自上下左右刮拭永保同一角度。

(五)刮痧力道應做單方向用力,刮板回程不刮。

(六)刮拭力量要均勻,不可過速、過重、過快,以免患者畏懼不安與疼痛,......影響刮痧之效果。

(七)刮痧拔罐整體的操作程序如下圖:1. 視病體刮痧相應經絡、穴道與部位。

2. 視出痧情況及病理,選擇一至三處,以皮膚針輕叩皮膚。

3. 在皮膚針輕叩處,即速拔罐。

4. 拔罐約三至五分鐘後起罐。

5. 起罐後,以艾條溫灸患處三至五分鐘。

刮痧拔罐使用之器材(一)刮痧使用之器材: 1. 刮痧板 2.潤滑劑主要功能為潤滑之用。

依據古籍記載,最早僅用「水」為潤滑劑,後來加上「油」,以及各式油類,如麻油等。

民間亦有於油料中加紅花、川芎等通經活血的藥物,以促進氣血順暢,如中華民國科學氣功學會研製的「刮痧油」、「刮痧膏」,即是油料中加入川芎、獨活等十二種中藥,有促進氣血活絡的功能。

刮痧的禁忌 用它摩擦身体竟把器官弄坏了

刮痧的禁忌 用它摩擦身体竟把器官弄坏了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刮痧的禁忌用它摩擦身体竟把器官弄坏了
导语:对于刮痧这种特色的中医疗法,相信我们大家都不陌生,想必很多人都试过。

但是,你知道吗,想要刮痧的话一定要去专业的理疗管进行,自己在家
对于刮痧这种特色的中医疗法,相信我们大家都不陌生,想必很多人都试过。

但是,你知道吗,想要刮痧的话一定要去专业的理疗管进行,自己在家是不能胡乱操作的哦,下面就看看刮痧的禁忌吧。

用它摩擦身体竟把器官弄坏了
前不久,25岁女孩盈盈突然感觉身体不适,听说刮痧能排毒,便找来室友用勺子和梳子帮她刮痧。

由于室友用力过猛,刮完后女孩背部出血,疼痛难忍,立即被送往医院抢救。

第二天,女孩即被转入重症监护室,还接到了病危通知。

经诊断,女孩为“横纹肌溶解综合症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竭”,以后还有发展为“尿毒症”的可能。

一次错误的刮痧,竟毁掉了一位年轻女孩的一生,令人惋惜不已。

类似的刮痧导致疾病的案例并不少见,引发这些悲剧的原因主要源于人们对于刮痧的错误认识。

今天,快医君就带您一一破解这些刮痧误区。

误区一:刮痧时“越疼越好”
很多人都认为,刮痧刮出来的是毒,一定是越疼越好。

其实,刮痧时那些皮肤上的红色印迹只是机械性皮下出血,越红就表示血管破裂得越严重。

因此,当刮拭部位出痧后呈现微红色或紫红色就可以停止。

片面追求出痧的颜色,不仅无效,还会造成皮肉损伤。

误区二:随便找个工具就能刮
随便使用工具刮痧可能会对皮肤造成损伤。

刮痧器具包括刮痧板和
生活常识分享。

刮痧手法与禁忌

刮痧手法与禁忌

刮痧手法与禁忌用边缘光滑的汤匙、铜钱或硬币,在病人身体上顺序刮动的治疗方法称刮痧疗法。

刮痧是我国民间深受群众偏爱的一种治疗方法。

刮痧之后,病人常感到局部或周身轻松、舒适,胸腹开畅,症状消失。

方法是:1.病人取舒适体位,充分暴露其施治部位,并用温水洗净局部。

2.用边缘光滑的汤匙(或调羹、铜币等)蘸上麻油(菜籽油、花生油、豆油或清水均可),在需要刮痧的部位单向重复地刮。

3.刮痧顺序一般是由上而下,或由身体中间刮向两侧,或每次都由内向外,不得来回刮动。

每次每处大约需刮20下左右,直到皮肤出现深红色斑条为止。

4.刮痧部位通常只在病人背部或颈部两侧。

根据病情需要,有时也可在颈前喉头两侧,胸部、脊柱两侧、臂弯两侧或膝弯内侧等处刮痧。

也可按照病情需要选择适合的部位刮痧。

5.每一部位可刮2~4条或4~8条“血痕”。

按部位不同,“血痕”可刮成直条或弧形。

刮痧之后,应用手蘸淡盐水在所刮部位轻拍几下。

6.应用较小的刮匙,可在穴位处施术。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天突、曲池及背部的一些腧穴。

在穴位处刮痧,除了具有刮痧本身的治疗效果外,还可疏通经络,行气活血。

本法适用于腹痛、烦乱、胃肠型感冒、暑热恶心,以及因痧所致的肌肉或全身酸痛。

下列情况不宜刮痧:1.身体过瘦,皮肤失去弹力者。

2.心脏病患者。

3.水肿病人。

4.血友病或有出血倾向者。

5.小儿及老年体弱者。

九种症状禁止刮痧全国首届保健刮痧师职业培训会上了解到,我国目前只有职业刮痧师5万名,大多数美容院、洗浴中心里的刮痧师都没有经过专业培训。

中国中医研究院杨金生教授说,刮痧的方向、手法、强度、时间和适应症都是非常有讲究的,如果操作不规范就容易出现病情加重甚至死亡的情况。

杨教授介绍,古代刮痧多应用于治疗夏季和秋季时病,如中暑、外感、肠胃消化道疾病。

大多数学者认为,刮痧是推拿、针灸、拔罐、放血等疗法变化而来。

而在当今,刮痧的功能多半是用来防病保健的。

保健刮痧手法更简便,操作更安全,主要针对疾病早期预防、病后康复、功能性病症以及亚健康症候、减肥美容、消除疲劳、提高机能等。

刮痧的小技巧

刮痧的小技巧

刮痧的小技巧刮痧是一种古老的中医科疗法,它可以在不用药物的情况下改善身体健康,促进血液循环,以及缓解疼痛和疲劳。

在进行刮痧时,有一些小技巧需要注意,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

1. 注意力度在进行刮痧时,需要掌握好力度,不要太轻也不要太重。

对于不同的部位和体型,力度的大小也应该有所不同。

特别是要避免刮破皮肤,刮痧目的是促进血液循环,而非伤害身体。

2. 方向有讲究进行刮痧时,要注意与身体的经络相同的方向进行刮拭。

例如,手臂从肩膀到手腕,应该顺着手臂的方向进行刮拭。

如果刮拭方向与经络相反,可能达不到理想的效果,甚至会有反效果。

3. 需要用到良好的刮板刮板是刮痧的必要工具,质量也很重要。

优质的刮板要有平整、光滑的表面,可以顺利地滑动,并且不会刺激皮肤。

如果刮板的材质不好或者表面粗糙,不仅会伤害皮肤,也会降低刮痧的效果。

4. 时间不能太长每次刮痧的时间应该不能太长,否则容易对身体造成过度刺激。

对于初学者,10-15分钟左右即可。

随着刮痧的经验增加,时间可以逐渐增加,但也不宜超过30分钟。

5. 刮痧后要保持温暖刮痧会让身体表面的毛孔扩张,很容易感冒。

因此在刮痧之后一定要保持温暖。

可以选择穿上轻便的衣服或者裹上毛毯。

6. 充分喝水刮痧会刺激身体的新陈代谢,消耗水分较多,因此在进行刮痧后需要充分补充水分。

可以选择喝一些温开水或者热汤。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刮痧并非万能的疗法。

如果你有严重的健康问题或者持续的疼痛,一定要及时就医。

刮痧只是一种辅助疗法,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才能更加安全有效。

刮痧方法错误,反而更伤身

刮痧方法错误,反而更伤身

刮痧方法错误,反而更伤身刮痧方法错误,反而更伤身——刮痧前一定要搞懂这10件事刮痧起源自古老的中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开始盛行刮痧疗法,现在更是在民间广于流传的自我保健疗法。

《扁鹊传》中讲述神医扁鹊为虢国太子治病,所用的「砥石」就是用表面光滑的石块作为刮痧器具,进行刮痧治疗。

「痧」代表身体存在不平衡状态什么是「痧」?当利用刮痧板向下施压时,会让微循环障碍部位瘀积的血液从毛细血管的间隙渗出,停留在皮下组织与肌肉之间,就是我们看见的「痧」。

中医认为,「痧」是一种瘀结,代表体内存在着不平衡状态,瘀有阻塞的意思,当体内受到阻塞,导致气血运行不通畅,就会进一步产生疼痛及种种病症;以西医的角度来看,「痧」的成因是微细循环产生障碍的现象,血液从心脏运送到全身,需要靠微血管进行调节,若微细循环无法正常运作,身体健康就会受到影响。

刮痧能疏散掉引发疾病的瘀积气血为何要刮痧?刮痧是透过「刮」的动作,对身体表面进行物理刺激,来刺激经络,疏散体内淤积不通的气血,达到促进血液循环、疏通经络、调整脏腑的功能。

气血调和通畅,能让身体细胞得到充分的氧气与营养供应,维持身体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运作。

刮痧的功效是经由对人体的穴位进行良性的刺激,透过经络传导作用,促进血液、淋巴循环,一方面可让营养及氧气充分运送到身体各组织,也能促进全身新陈代谢,并活络人体免疫系统。

刮痧能加速排除体内毒素,提升人体自愈修复能力刮痧的过程会让皮肤组织充血,当血管神经受到刺激,会使血管扩张,让血流与淋巴运行速度加快,提升免疫系统中的淋巴细胞与血液中的吞噬细胞的作用速度与搬运能力,加速体内毒素废物的排除。

人体的血液与淋巴能对体内的异物有辨识与排除能力,就象是人体的清道夫一样,「痧」被身体视为异物,刮出的痧会被身体具有免疫功能的细胞消灭,再由尿液、汗液、呼吸等作用排出体外,当刮出的痧颜色渐渐减退,这种「退痧」的过程代表身体的毒素被排除的过程。

经常的刮痧可以让免疫系统经常受到锻鍊,提高身体反应能力,可以有效并且快速清理这些人体不需要的毒素、废物,并让组织创伤修复能力提升,达到保健功效。

人体各部位的刮拭方法及顺序

人体各部位的刮拭方法及顺序

人体各部位的刮拭方法及顺序刮痧适应症、慎用症与禁忌症及注意事项一、刮痧适应症刮痧疗法临床应用广泛,适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和各系统疾病,如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刮痧疗法不但适用于疾病的治疗,还适用于预防疾病和保健强身。

1、呼吸系统疾病:如感冒、咳嗽、气管炎、哮喘、肺炎等。

2、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病、反胃、呃逆、吐酸、呕吐、急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胆道感染、肠道预激综合征、便秘、腹泻、腹痛等。

3、泌尿系统疾病:如泌尿系统感染、尿失禁、膀胱炎等。

4、神经系统疾病:如眩晕、失眠、头痛、多汗症、神经衰弱、忧郁症、坐骨神经痛等。

5、心血管系统疾病:如心悸、高血压等。

6、运动系统疾病:如腱鞘炎、腕管综合征、网球肘、落枕、肩痛、肋间神经痛、腰痛、肥大性脊柱炎、急性腰扭伤、慢性腰肌纤维炎、梨状肌综合征等。

7、妇科系统疾病:如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经期发热、经期头痛、经前紧张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产后缺乳、急性乳腺炎等。

8、五官系统疾病:如牙痛、咽喉肿痛、急性鼻炎、鼻衄、耳鸣、失音等。

9、内分泌系统疾病:糖尿病等。

10、其他:如中暑、水肿、保健等。

二、刮痧疗法慎用症和禁忌症刮痧疗法尽管可以用于多种病症治疗,但它也有慎用症和禁忌症。

1、有出血倾向的疾病,忌用本法治疗或慎用本法治疗。

如血小板减少性疾病,过敏性紫癜症、白血病等,不宜用泻法刮疗,宜用补法或平补平泻手法刮疗。

2、凡危重病症,如急性传染病、重症心脏病等,应立即住院观察治疗。

如果没有其他办法,可用本法进行暂时的急救措施,以争取时间和治疗机会。

3、新发生的骨折患部不宜刮痧,须待骨折愈合后方可在患部刮疗。

外科手术疤痕处亦应在两个月以后方可局部刮痧。

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后,疤痕局部处慎刮。

4、传染性皮肤病:如疖肿、痈疮、瘢痕、溃烂、性传染性皮肤病及皮肤不明原因的包块等,不宜直接在病灶部位刮拭。

5、年老体弱者、空腹及妊娠妇女的腹部、妇女经期下腹部,女性面部忌用大面积泻法刮拭。

刮痧的时候要用多大的力度

刮痧的时候要用多大的力度

刮痧的时候要用多大的力度刮痧是很有讲究的,尤其是刮痧的力度,不能太重,也不能太轻,不然就不能起到很好的保健效果。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刮痧要用多大力,一起来看看吧。

刮痧要用多大力刮拭时用力要均匀、适中,力道应由轻渐重,不可忽轻忽重,同时以能耐受的力道为限,而刮拭的面积尽量能拉到最长.刮痧顺序一般以头部、颈部、背部、胸部、腹部、上肢、下肢为序,从上到下,从内到外,单方向刮拭,切忌来回刮拭,刮好一部位(经络),再刮另一部位(经络);刮拭的速度自然平稳,刮至局部出现痧点或微紫红斑块为止。

不可强求出痧量的多少,切忌盲目追求出痧的程度,避免机械作用下的皮下出血。

对于刮痧板的使用也是有要求的,在治疗一些疾病的时候要选择刮板的薄面刮拭皮肤。

如果不是为了治病而只是保健就要使用刮板的厚面。

刮的时候刮板的角度要与皮肤呈45度角。

在刮拭手指、脚趾的时候使用凸曲面部位进行刮拭。

在刮痧脸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力度与方向,以免错误的手法造成脸部肌肤手损。

刮痧板的使用方法1、角度是指刮痧板与皮肤形成的角度。

当刮痧板垂直于皮肤时,对皮肤刺激最强烈,最容易刮出痧,也比较容易产生疼痛感觉;当刮痧板与皮肤的角度小于90°进行刮拭时,就不像垂直于皮肤刮痧那样容易出痧,更不像垂直刮痧那样疼痛。

一般情况下,保持60°的角度即可。

2、方向指作用于刮痧板的力量方向。

力量来自刮痧板的后方,用推力刮痧时,对皮肤刺激强,比较容易出痧;力量来自刮痧板的前方,用拉力刮痧时,不容易出痧,但是病人感觉会比较舒适一些。

3、力度指使用刮痧板的力量。

所用力量越大,越容易出痧,病人的敏感度也就越高;所用,力量越轻,刮痧板切入皮肤就越浅,越不容易出痧,病人敏感度也就越低。

力度大可能会造成局部皮肤破溃,而力度轻了则达不到治疗效果。

所以,力度的要求为“重而不板,轻而不浮”。

4、速度指刮拭皮肤的快慢。

刮拭的速度越快,刮痧板切入皮肤的深度就越浅,出痧就慢;相反,刮拭速度越慢,敏感度较高,出痧就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按摩刮痧手法有讲究顺序不正确反而会伤身
按摩刮痧手法有讲究顺序不正确反而会伤身
按摩刮痧手法有讲究顺序不正确反而会伤身
导语:按摩、拔罐、刮痧等中医保健越来越受到追捧,但现在社会上有很多江湖术士,根本没有手艺竟然也敢开按摩店。

中医保健的按摩手法是否正确会影响到身体健康,操作不规范,反而会损健康。

按摩
热手从心向外
错:凉手且没顺序
对:热手从心向外
按摩往往是被分为30分钟、60分钟或更长。

时间越长,按摩的部位也就越多。

手部按摩只是其中一部分。

如果保健师在按摩前,没有自己先搓手预热,这是不规范的。

施术者应该先搓手,使手温与受术者手部皮肤温度相适宜。

如手过冷则加长搓手时间,或放温水
中浸泡2-5分钟。

根据人体手部解剖特点,手部按摩的顺序则是从手的近心端向远心端的顺序按摩,然后按照由上到下,先外侧后内侧的操作顺序进行。

如果不是按照这个顺序,那么为你按摩的人十有八九是“野路子”出身。

无论是哪种按摩都要遵循先左后右的原则。

这是因为中医认为,气机是左升右降,从左开始是调节阳气。

专家提醒:按摩后,受术者不宜立刻洗手,否则易进寒湿之气。

很多人往往是酒足饭饱后,或者极度疲劳时才会去按摩,其实这也是不可取的。

醉酒、过饥、过饱、过渴、极度疲劳等状态下都不宜进行手部保健
按摩。

刮痧
单向刮长距离
错:来回至刮出痧
对:单向刮长距离
很多病症刮拭过的皮肤表面会出现红色、紫红色或暗青色的类似“沙”样的斑点,逐渐将这种疗法称为
“刮痧疗法”。

既然是刮痧,不出痧怎么叫刮痧,所以大多刮痧机构强求出痧。

每个人体质都是不一样的,伤风感冒的人容易出痧,中风的人刮痧就不易出痧,如果强求,则
容易损伤体表。

所以刮痧有时间限制,一般每个部位一般刮15-30次,以3-5分钟为宜;局部病变或者局部保健一般在20-30分钟之间,全身整体刮痧宜在40-50分钟之间。

此外,刮痧不能来回刮,而是要由上向下,由内向外,应单方向刮拭,尽可能拉长刮拭距离。

这样是顺着动脉血液循环的方向刮,才能促进血液循环。

刮痧部位也是有顺序的,总的原则是先头面后手足,先背腰、后胸腹,先上肢后下肢。

全身保健刮痧者,其顺序是先头、颈、肩、上肢、背腰、胸腹及下肢;颈部保健刮痧顺序为头、颈、肩、上肢;肩部保健刮痧顺序则为头、颈、肩上、肩前、肩后、上肢;背腰部保健刮痧则为背腰部正中、脊柱
两侧、双下肢。

专家提醒:刮痧结束后,宜喝一杯温水,休息15分钟。

不宜食用生冷食物,出痧后30分钟以内不宜洗澡。

用稀有物品制成的刮痧工具来宣称比其他刮痧工具好,其实手法比工具更重要。

但不可用金属和塑料
板做工具。

走罐
脊背两侧促循

错:足底走罐防百病
对:脊背两侧促循环
在很多养生保健机构里,工作人员都会推荐走罐,这是一种比拔罐更好的方法。

其实它也是拔罐的一种,
我们通常说的拔罐其实是留罐,走罐比留罐要疼痛。

足底走罐是一些养生保健经常推荐的一种,声称够缓解疲劳,预防各种疾病等等。

其实走罐或拔罐更多是走脊背两侧,面积大且肌肉丰厚的部位。

脚底肌肉并不丰厚,并且脚底角质较厚,不适合走罐。

走罐的目的就是为了祛风散湿、活血化瘀、改善内脏功能,脚底角质厚则不容易达到这种目的。

走罐疗法宜选用口径较大的罐子,罐口要求圆、厚、平滑,最好使用玻璃罐。

脚底走罐则无法使用口
径较大的罐子。

有人拔罐,整个背部都是罐,其实并非罐越多越好。

拔罐时,血液会集中在皮肤下。

如果罐拔多了,可能会导致头晕等。

因此年老、体虚及初次接受拔罐者,
拔罐数量不宜多,留罐时间不宜过长。

走罐时间也不
能太长。

专家提醒:皮肤过敏者宜选用温水进行走罐润滑,而不宜选用润滑剂等。

水肿、尿毒症患者等不宜进行走
罐。

足底按摩
反射调理全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