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胶原料检验规范
塑胶原材料检验规范

塑胶原材料检验规范塑胶原材料是许多产品制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原材料之一,如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塑胶制品,包括电子产品、家居用品、玩具等等。
为了确保这些塑胶制品的质量和安全性,需要对塑胶原材料进行检验。
本文将探讨塑胶原材料检验规范,并说明其在3C认证中的适用性。
首先,塑胶原材料的检验范围包括物理性能测试、化学性能测试和可溶性重金属检测等。
物理性能测试主要包括密度测试、硬度测试、拉伸强度测试和冲击强度测试等。
这些测试项目可以评估塑胶原材料的强度和耐久性,确保其能够满足产品的使用要求。
化学性能测试主要包括燃烧性能测试、耐热性测试和耐候性测试等。
燃烧性能测试可以评估塑胶原材料的燃烧特性,包括着火性能、自燃性能和不熄火性能等。
耐热性测试可以评估塑胶原材料在高温环境下的性能表现,确保其能够在特定的温度范围内保持稳定性。
耐候性测试可以评估塑胶原材料在日光、氧气和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下的性能表现,确保其能够长期使用不受影响。
可溶性重金属检测主要包括铅、镉、汞等重金属的检测。
这些重金属对人体健康有害,必须控制在一定的限量范围内。
因此,塑胶原材料必须经过可溶性重金属检测,确保其不会对使用者造成伤害。
在3C认证中,塑胶原材料的检验与产品的安全性密切相关。
3C认证是中国制造业产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认证体系,要求产品必须符合一系列标准和规定。
对于使用塑胶原材料的产品来说,如果塑胶原材料本身的质量和安全性无法保证,那么很难通过3C认证。
因此,塑胶原材料的检验规范与3C认证是紧密相关的。
将塑胶原材料的检验规范纳入3C认证体系,可以确保产品在制造过程中使用的塑胶原材料符合国家标准和规定,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总之,塑胶原材料检验规范是确保塑胶制品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在3C认证中,塑胶原材料的检验规范起着关键作用,可以保证产品的符合国家标准和规定,具有良好的质量和安全性。
通过对塑胶原材料进行严格检验,可以防止塑胶制品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塑料原材料检验规范

塑料原材料检验规范1.外观检验外观是塑料原材料的第一道检验环节。
检验人员应对原材料进行外观检查,包括颜色、光滑度、表面缺陷等方面的评估。
外观检验旨在判断原材料的表面是否平整、无杂质,并且颜色是否符合要求。
2.密度检验密度是塑料原材料的一个重要性能指标,对于不同类型的塑料来说,其密度是有一定要求的。
检验人员可利用密度计对原材料进行密度测试,以判断其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3.熔流率检验熔流率是塑料原材料的一个重要物理性能指标,可以反映塑料的熔融流动性能。
检验人员可以通过熔流率仪对原材料进行熔流率测试,以判断其熔融流动性能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4.弯曲强度检验弯曲强度是塑料原材料的一个重要力学性能指标,可以反映塑料的抗弯性能。
检验人员可以利用弯曲强度测试仪对原材料进行弯曲强度测试,以判断其抗弯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5.拉伸强度检验拉伸强度是塑料原材料的一个重要力学性能指标,可以反映塑料的抗拉性能。
检验人员可以利用拉伸试验机对原材料进行拉伸强度测试,以判断其抗拉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6.热变形温度检验热变形温度是塑料原材料的一个重要热学性能指标,可以反映塑料在高温条件下的变形性能。
检验人员可以利用热变形温度测试仪对原材料进行热变形温度测试,以判断其变形温度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7.抗氧化性检验抗氧化性是塑料原材料的一个重要使用性能指标,可以反映塑料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抗老化性能。
检验人员可以利用抗氧化性测试装置对原材料进行抗氧化性测试,以判断其抗老化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8.添加剂含量检验添加剂是塑料原材料中常用的一种成分,对塑料的性能起到调节作用。
检验人员可以通过化学分析仪器对原材料中的添加剂含量进行测试,以判断其添加剂含量是否符合需求。
以上是对塑料原材料进行检验的一般规范,通过严格的检验可以保证塑料原材料的质量和性能符合标准要求,从而确保最终塑料制品的品质。
塑料原材料检验规范

1.目的:规范塑料原材料的检验和试验要求,确保塑料原材料的进货质量。
2.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公司所有外购的塑料原材料的全性能实验和常规检验。
3.内容:
3.1规范制定参照依据:机电产品质量检验之《塑料制品检验》、《汽车塑料应用手册》之《塑料检验方法标准》、等
有关资料及规范
3.2公司进口的各类塑料原材料一直质量稳定,但进货时也须按检验规范第1、2、3、4、5、6条进行检测,必要时
需进行相关冷热性能及机械性能试验。
全性能试验一年进行一次。
3.3国产塑料原材料(或替代进口料)检测,材料送样批准时由供应商提供材料试样(或公司试验产品试件),进行
全性能检验,批准后按规范要求进行常规项检验,塑料原材料检验第1、2、3项由外检进行,性能试验由试验室或委外进行。
7、8条试验每季进行一次,全性能试验一年进行一次。
无法进行或定量检测的项目,可取进口塑料原材料试样为对比样件,进行比对效果检验。
3.4 具体规范内容见下表:
塑料原材料检验规范
4. 相关技术文件。
塑料原材料检验标准

塑料原材料检验标准塑料原材料是制作各种塑料制品的基础材料,其质量直接影响着塑料制品的质量和性能。
因此,对塑料原材料进行严格的检验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塑料原材料的检验标准进行详细介绍,希望能够为相关行业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一、外观检验。
外观是最直观的检验指标之一。
首先要检查塑料原材料的表面是否平整,有无气泡、裂纹、杂质等缺陷。
其次要检查颜色是否均匀,有无色差、色泽不良等情况。
外观检验可以通过肉眼观察和比较来进行,是最基础的检验步骤。
二、物理性能检验。
物理性能包括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冲击强度等指标。
这些指标直接关系到塑料制品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因此,在检验塑料原材料时,必须进行物理性能的检测。
拉伸强度可以通过拉伸试验机进行测试,弯曲强度可以通过弯曲试验机进行测试,冲击强度可以通过冲击试验机进行测试。
三、化学成分检验。
塑料原材料的化学成分直接决定了其性能和用途。
因此,化学成分检验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检验内容。
常见的化学成分检验包括成分分析、添加剂含量检测、重金属含量检测等。
这些检验项目需要借助化学分析仪器进行测试,确保塑料原材料的化学成分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四、热性能检验。
塑料原材料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承受不同的温度条件,因此其热性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热性能检验包括热变形温度、热稳定性、热膨胀系数等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通过热分析仪器进行测试,确保塑料原材料在高温条件下能够保持稳定的性能。
五、环境适应性检验。
塑料制品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不同的环境条件的影响,因此塑料原材料的环境适应性也是需要检验的内容。
环境适应性检验包括耐候性、耐热性、耐寒性等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通过人工加速老化试验和特殊环境条件下的测试来进行。
六、其他特殊性能检验。
除了以上提到的几个方面,塑料原材料的检验还包括其他一些特殊性能的检验,比如电性能、阻燃性能、耐化学性能等。
这些特殊性能的检验需要根据具体的要求和标准进行,确保塑料原材料符合相关的使用要求。
塑料建材生产原材料质量检验规范

塑料建材生产原材料质量检验规范为了确保塑料建材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塑料建材生产中原材料的质量检验规范。
以下是具体的内容:一、原材料选择1. 选材范围:塑料建材生产过程中常用的原材料包括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
根据具体产品需求,选择符合标准的原材料。
2. 原材料供应商认证:与可靠的供应商合作,确保原材料的品质可靠,供应稳定。
二、原材料质量检验1. 外观检查:对原材料外观进行检查,包括颜色、纹理、凹凸等,确保符合产品需求。
2. 密度检验:通过测量原材料的密度来判断其质量,密度需符合相关国家标准。
3. 化学成分分析:采用适当的实验方法,对原材料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确保成分符合相关标准。
4. 热稳定性测试:通过热稳定性测试来评估原材料的耐热性,确保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不会发生变形或损坏。
5. 抗拉强度测试:对原材料进行抗拉强度测试,以确保其力学性能满足产品要求。
6. 熔体流动速率测试:通过测量塑料原材料的熔体流动速率,来评估其加工性能和稳定性。
三、原材料质量记录1. 原材料进货记录:建立并完善原材料进货记录,包括供应商信息、批次号、检验结果等内容。
2. 检验报告:对每批原材料进行详细检验,记录检验结果,建立检验报告并归档保存。
四、原材料质量问题处理1. 不合格原材料处理:对于不合格原材料,及时通知供应商,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包括退货、更换等措施。
2. 问题溯源与改进:对于原材料质量问题,进行溯源分析,找出问题根源,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以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通过以上的规范化原材料质量检验,塑料建材生产企业可以确保使用的原材料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生产出高质量、安全可靠的塑料建材产品。
企业需要建立相应的检验管理机制,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不断改进原材料质量检验工作,从而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认可度。
(完)。
注塑原料检验标准

注塑原料检验标准塑料原料检测一般要检测哪些项目?1、对比原料的外观质量,分别拆开1~2袋包装袋,取出塑粒子少许,对比各袋内塑料粒的颗粒大小和色泽。
并用前一批同型号的塑粒作比较。
不同包装袋内、不同批次的原材料粒子,色泽和颗粒度大小无明显差别。
2、试样产品外观质量。
用塑料原材料按正常生产工艺生产,观察10~20件产品外观质量。
试样产品不得有裂纹、变形、起泡、断裂、膨胀、缩孔等其它影响外观的缺陷。
表面光滑、皮纹清晰。
3、熔融指数测试。
按GB/T3682-2000《塑料一热塑性塑料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和熔体体积流动速率的测定》测量塑料原材料熔融指数。
4、尺寸及外观质量热稳定性试验。
将制品放入8020C的烘箱中24H,冷却至2350C(2H),测量试件试验前后同一测量点的尺寸,计算百分比变化率。
并观察外观质量的变化情况尺寸变化率<0.2%,外观不充许有变形、裂纹、膨胀、表面灰暗、变色等现象。
这是我们冠宇工业在为周转箱选取原料的时候的一些基本标准中的其中四项,还有不明白的欢迎追问。
如何检测塑胶料的质量?如果要材质证明类的就需要取样到专业检测机构送检,注明你需要检测的项目,比如成份,耐冲击,折弯等。
简单的检测方式一般有以下几种:1.观察原料的颗粒是否均匀,颜色是原色,还是透明,还是有色的。
包装是否规范。
一般原色和透明色的为新料,判断是新料还是回料抽粒。
新料单价贵一点,质量也好。
2.把塑胶颗粒用火机点燃,每款料的燃烧现象在百度上可以找到,观察原料是否含有杂质,如果有杂质的话火焰会跳动,会有噼啪的爆炸声。
3.是把注塑出来的产品做拉力,耐冲击及跌落测试。
一般经常用的原料合格的参数应该都有记录,对比一下就好了。
要做成高光产品,首先要有好的原料,其次要有好的着色剂高光黑粉,要实现免喷涂高光注塑,首先需要选用高光泽塑料材料,当然模具也是要抛光的,模具的材质一定要好。
目前,免喷涂平板电视面框的注塑生产主要采用PMMA/ABS、PC/ABS或高光ABS。
塑胶原料进料检验标准

塑胶原料进料检验标准
塑胶原料是塑料制品的基础材料,其质量直接影响着最终制品的质量。
为了保
证塑胶制品的质量稳定,对塑胶原料的进料检验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塑胶原料进料检验的标准和要求。
首先,对于塑胶原料的外观检验,应该注意颜色、光泽、表面是否平整等方面。
颜色应与样品一致,光泽应良好,表面不应有裂纹、气泡等缺陷。
其次,对于塑胶原料的尺寸和形状,应该进行严格的测量和比对,确保符合产品要求。
另外,还需要对原料的密度、硬度、熔点等物理性能进行测试,以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
在化学成分方面,塑胶原料的成分应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要求。
对于不
同种类的塑胶原料,其成分要求也有所不同,应严格按照相应的标准执行。
此外,还需要对原料中的有害物质进行检测,确保不超出国家规定的限量标准,以保障产品的安全性。
除了上述基本要求外,塑胶原料的检验还需要根据具体产品的要求进行定制化
的检验标准。
比如,对于食品包装用塑料原料,需要检测其对食品的迁移性,对医疗器械用塑料原料,需要检测其生物相容性等特殊要求。
在实际检验中,应该采用合适的检测设备和方法,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
靠性。
同时,还需要建立完善的检验记录和档案,以备日后查证和追溯。
总之,塑胶原料的进料检验是保证塑胶制品质量稳定的重要环节。
只有严格执
行相关标准和要求,才能有效地保障塑胶制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希望本文介绍的塑胶原料进料检验标准和要求能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促进塑胶制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塑胶来料检验规范标准

能够更好的管控塑胶件来料的品质,使来料检验有章可循,确认来料品质满足生产要求。
合用于本公司所有塑胶产品的来料检验。
IQC 检验员按作业指导对塑胶件进行检验,并保证其准确性。
4.1 浅划痕:指没有明显刮手感觉,但 35cm 视距可见的线状凹痕。
4.2 深划痕:指有明显刮手感觉的线状凹痕。
4.3 缩水:塑料冷却时变形在表面形成的凹陷。
4.4 披锋:指在分型、滑块、镶件缝、顶针孔等处溢出的多余胶料。
4.5 水口高度:胶件外表面的水口,残存相对于其周边的凸出高度。
4.6 亏料:走料不足,使制件形状不完整。
4.7 边缘缺损:指构件的所有可见结构的边沿/棱角被损坏。
(含加工损伤)4.8 变形:指由于模具设计不合理、塑料类型不适当、注塑条件设定不适当、包装方式不当等造成制品与所需结构的偏差。
4.9 银纹:指胶件表面因受气体溢出干扰而形成的在光照下呈银色的泡点痕迹。
4.10 脱皮:指胶料表面起皮或者分层。
4.11 烧焦:指局部温度过高而燃烧,在表面留下的发黄或者碳化痕迹。
4.12 气纹:因气体干扰而使胶件表面形成的一种雾状发暗痕迹。
4.13 流纹:因冷料被挤入,在胶件表面形成的雾色或者亮色的波纹。
4.14 杂色点:指不可擦除的明显不同于要求色的点状混色、污点等;分黑点与不全黑点两类。
a.黑点:指黑色的杂色点。
b.不全黑点:非黑色的及不彻底是黑色的杂色点的总称。
4.15 脏污:指灰尘、油迹、污水等 35cm 可见的外来污染物。
4.15 装配缝隙;除了设计时规定的缝隙外,由两部组件装配所造成的缝隙。
4.16 色差:来料与所签色板样品偏差超出允许值5.1 光照强度: 860-1300LU*。
5.2 目视距离:30-40CM5.3 目视角度:45 度5.4 目视时间:5 秒内6 .1 严重缺失: 对产品的使用者会会造成人身安全的缺点; (不允许有)对本公司来料检查中规格不符合要求。
6.2 主要缺失: 产品对机能动作组装有影响,影响生产工艺或者严重影响外观装饰的缺点.6 .3 次要缺失: 产品为缩水、银纹、料痕、色差等轻微影响外观装饰的缺点.按照 MIL-STD-105E Ⅱ抽样标准:A:严重缺陷(CR = 0)、B:重要缺陷(MAJ = 0.65)、C:轻微缺陷(MIN = 1.0)检验项目对送货单 / 报检单包标识装检验检验内容方式目测检查来料单上的规格型号与实物是否相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州恒田模具发展有限公司电器部
企业标准
HTDQ-BZ-026
检验标准及规范(塑胶原料检验规范)
受控状态:受控A/0 文件版号:文件制订:品质部
文件审核:张丹鹰
文件批准:
实施2018-08-10发布 2018-08-15
温州恒田模具有限公司电器部发布
标准文件修改页
1.目的
规范生产物料的质量控制内容、方式方法及检验标准、允收准则。
2.范围
适用于我司塑胶原材料的来料检验。
除另有特殊要求外,均按此文件执行。
引用文件3.
)检索的逐批检验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3.1
GB/T2828.1-2012抽样计划
4.定义
4.1致命缺陷:(Critical)危及人生安全或易招致不安全因素的项目以及导致其基本功能质量失效的项目。
4.2严重缺陷:(Major)不符合特性要求,且可能导致功能失误或降低原有使用功能的项目。
4.3次要缺陷:(Minor)单位产品的一般性质量特征不符合规定或单位产品的质量特性轻微不符合规定,对产品的使用性能没有影响或只有轻微影响的项目。
5.职责
5.1质量部负责编制来料的检验标准和方法。
5.2物料部负责按需求采购塑料粒子,并要求供应商提供检测报告。
6.规范
6.1检验项目与检验标准
求供应商提供相关检测报告,如SGS检测报告等。
6.5可靠性测试:加工成塑胶部件后的测试项目与测试方法
6.5.1外壳韧性强度试验
6.5.1.1外壳、内盖或其他塑胶部件注塑成型后,待部件自然冷却后,用弹簧冲击锤在其薄弱部位,连续施加0.5J的冲击力6次,部件完好无损为合格,不应出现部件有破损、裂纹等。
6.5.1.2用夹具固定好外壳、内盖或其他塑胶部件,并用测试治具固定待部件的另一端测试部位,用推拉力计,施加5KG的力。
测试后部件不扭曲变形即为合格。
(测试的具体操作方法见参考图)
6.5.2连接头抗拉伸强度试验
6.5.2.1连接头部件注塑成型后,待部件自然冷却后,将连接头横向固定在夹具上,并在连接头的另上端施加10KG垂直重力。
历时1分钟,部件完好无损为合格,部件不应出现有断裂等现象。
6.5.3部件耐高温测试
外壳、隔热盒等类型的部件,各准备几个样本,放入烘箱内,将烘烤温度设置为
230℃,烧烤时间设置为60分钟,测试结束后待部件自然冷却,用与合格样品对比,测量关键尺寸等方法,检查部件与合格样品是否一致,有无变形。
6.5.4部件耐老化试验
本部分公司尚无试验条件,暂略。
7.测试附图
6.5.1.2
外壳韧性强度试验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