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围岩条件下巷道施工的合理循环进尺研究
《对煤矿改进施工工艺科学布眼提高循环进尺的思考》

3
0.45
0.9
封 泥长度
m/ 眼
段 号
0.5
2
0.5
3
4
第 二次
3
3
0.6
2.4
0.5
3
0.45
1.35
0.5
4
0.45
2.7
0.5
4
5
0.75
0.5
5
5
0.75
0.75
0.5
5
12.9
3.三采区+245-29#石门掘进工艺(附炮眼布置图)
29#石门所处主要岩性主要为砂岩或泥岩。
(1)炮眼布置:见炮眼布置图。
0.5
5
0.75
0.75
0.5
15.45
4、爆破参数的确定
段 号
2 3 4 5 5
(1) 掏槽方式:我矿三采区和煤岩层一般较松
软易爆,巷道断面为5.4m2,因此确定选用斜眼掏槽方
式。在实际施工中可以根据煤层厚度和岩性的变化,选
择两眼、三角眼或四眼掏槽等。
(2) 炮眼深度:炮眼越深,打眼时间越长,而
且钻杆容易摆钎难以扩钻,另外受脚线长限制,因此宜
c) 打眼前要先画好轮郭线布好眼位,打眼时必须按 炮眼布置图要求进行,有专人扶钻。
d) 掏槽眼爆破,引药卷装两发进行起瀑,以避免拒 爆,且应使用脚线加长的。
e) 连线方式一律采用大串联。 f) 施工进,巷道坡度应严格按腰线控制。 6、存在主要问题及采取措施 g) 局部地段岩性较硬时,需廷长供风时间。 h) 工人操作技能存在差别,影响爆破效果,必须加 强职工操作技能培训。 i) 提高巷道循环进尺只是提高单进的基础,在实际 施工中要机电运输后勤保障相配合。 j) 适用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遇顶板破碎,褶曲
中硬岩石巷道聚能管控制爆破与光面爆破的对比试验研究

中硬岩石巷道聚能管控制爆破与光面爆破的对比试验研究许鹏;杨立云;李建平;陈灿亭【摘要】In rock excavation, a well laneway profile can be formed by a better peripheral blasting techniques,which could reduce the latter costs both in the support and maintenance,as well as the damage impact to the surrounding rock, and enhance the stability of surrounding rock, which is generally realized through smooth blasting technology with intensive drilling and less charging. To reduce the quantity of blast holes,and ensure the laneway profile,controlled blasting technology with energy gathering pipe is adopted in this paper,through using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combined with field tests, smooth blasting and controlled blasting with energy gathering pipe are studied. Results show that:through optimizing blasting parameters, controlled blasting techniques with energy gathering pipe are better in breaking rock on laneway profile than ordinary smooth blasting,and formed a better laneway profile, which reducing the total charge,as well as the quantity of blast holes by increasing the space between surrounding holes, and rising the driving speed of laneway.%在岩巷掘进中,好的周边爆破技术可以形成较好的巷道轮廓,减少后期的支护和维修成本,同时降低对围岩的损伤影响,增强围岩稳定性,因此通常采用密集打眼、少装药的光面爆破技术来实现.为了减少钻孔数量,同时保证周边成型效果,本文提出了采用聚能管控制爆破技术的途径,并通过理论分析和现场试验相结合,对光面爆破和聚能管装药控制爆破技术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优化爆破参数,采用聚能管装药比普通光面爆破更加有利于对巷道轮廓线上岩石的破碎,巷道成型质量好,单位炸药装药量减少,同时增大周边眼间距,炮孔数量减少,提高巷道掘进速度.【期刊名称】《中国矿业》【年(卷),期】2012(021)010【总页数】3页(P99-101)【关键词】中硬岩巷;聚能管;控制爆破;高效掘进【作者】许鹏;杨立云;李建平;陈灿亭【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北京10008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北京100083;郑州华辕煤业有限公司,河南郑州451100;郑州华辕煤业有限公司,河南郑州451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B235在岩巷掘进中,光面爆破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通常是采用密打眼、少装药的方法来实现光面效果。
加大循环进度,提高巷道单进及经济效益

加大循环进度,提高巷道单进及经济效益掏槽眼补炮,加大全岩大断面的循环进度,提高单进,节余材料。
二次掏槽要经地二次打掏槽眼,需要频繁拽风水带,二次放掏槽炮后,给其他炮眼装药带来了困难,而且还不安全。
标签循环;巷道;单进;经济效益一、前言开拓区施工的一水平开拓巷道都是全岩大断面,断面在12m-20m之间,以往的循环进度为1.2m,每个队的单进在30m-50m之间,这样,每个队火药、电管使用月月超计划,这一块的罚款在500-2800元之间,钎头、钎杆浪费严重,个别队完不成分公司的生产计划,拖了采区的后腿。
能不能把循环进度提高到1.5m或1.8m,就解决了火药、电管超计划的问题,而且还提高了单进。
二、循环进度的提高在正常的情况下,全岩巷道的循环进度为1.2m把循环进度提到1.5m都比较困难,怎样才能把循环进度提高到1.8呢?以断面为12m为例,论述一下爆破方法。
首先想到的是二次掏槽。
二次掏槽要经过第二次打掏槽眼,所以需要频繁拽风水带,二次放掏槽炮后,给其他炮眼装药带来了困难,而且还不安全。
经过反思,想出了掏槽眼补炮的方法。
即先放头8个掏槽炮,其中头4个眼深lm左右,后4个眼深为2m,然后给后4个掏槽眼没崩开的补炮,至到崩开1.8—2.0m深为止,接着开始放其他的掏槽炮和其他的炮,这样就能把循环进度提到1.8m左右。
用1.5m循环进度的药量及电管数,再用3kg—6kg药补掏槽炮,就可以把循环进度提到1.8m,掏槽眼补炮的效果和二次掏槽的效果基本一致。
1、炮眼布置:(1)上部:光爆跟14个辅助眼11个。
(2)下部:光爆留有沟一帮为7个,另一个帮为6个,掏槽眼为中心一侧各12个(砂页岩中心一侧各9个),辅助眼12个(砂页岩9个),总计炮眼数为75个左右(砂页岩66个)炮眼布置的特点:(1)所有的炮眼深度必须一致,也就是必须在一个平面内,以掏的两眼也必须在一个平面内。
(2)掏槽眼布置在底部,一般采用腰掏,但腰掏后或补炮后,放底眼炮比较困难,所以采用底掏。
煤矿回采巷道围岩控制理论探讨

煤矿回采巷道围岩控制理论探讨煤矿回采巷道围岩控制是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巷道围岩体的控制质量直接影响矿山安全与经济效益。
本文主要探讨煤矿回采巷道围岩控制中的一些理论问题,并提出相关解决措施。
一、围岩控制理论问题1.巷道形状与围岩控制巷道形状直接影响到围岩体的稳定性和控制。
巷道形状分为圆形和方形两种,圆形巷道构造相对简单,围岩应力分布均匀,易于围岩控制;方形巷道则需要在巷道四周架设支架进行围岩控制,但支架数量较多,施工难度较大。
2.巷道围岩应力分布围岩应力分布对围岩控制非常重要。
巷道回采之后,围岩应力分布发生变化,应力集中作用在巷道两侧的围岩上,对巷道的稳定性及围岩控制造成影响。
因此,应采取科学合理的围岩控制方案,降低巷道两侧围岩应力的集中程度,增加巷道的稳定性。
3.动力灾害控制煤矿回采巷道围岩控制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动力灾害风险。
动力灾害是指巷道振动或巷道围岩破碎引发的灾害,包括冲击和剥落等。
针对这些灾害风险,应采取措施,如巷道支护加固、设置防碎屏障等。
二、控制措施1.合理巷型设计合理的巷道形状对围岩控制非常重要。
应根据煤矿不同区域的围岩条件、地形地貌、矿层赋存条件等因素设计出合理的巷道形状。
2.巷道支护加固加强巷道支护工作,提高支架的质量和稳定性。
支架的安装位置应在应力分散的区域,可以采用部分矩型支护或局部加强支护。
3.卸压减应力采取卸压措施,减小围岩应力集中程度。
卸压的具体方法可以采用放顶煮接等。
4.瓦斯抽采采用瓦斯抽采的方法,可以减少瓦斯危险性,并且降低了围岩的应力,对围岩控制有一定的作用。
5.组合支护运用多种围岩控制技术组合使用,如矩型支护和锚杆支护、锚杆支护和卸压等,可以提高围岩控制的质量。
结论煤矿回采巷道围岩控制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
在巷道围岩控制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巷道形状、巷道围岩应力分布和动力灾害等因素,制定合理的围岩控制措施。
同时,通过巷道支护加固、卸压减应力、瓦斯抽采、组合支护等一系列技术手段提高围岩控制的质量,从而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目标。
凿岩工论文

浅析巷道快速掘进影响因素论文摘要:本文指出当前矿山立、斜井、平巷掘进的现状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并分析出影响巷道快速掘进的因素,并探讨了我国矿山平巷掘进今后发展趋势。
前言在地下开采矿山的初期建设和生产中,竖井和斜井的快速施工、水平巷道的快速掘进尤为重要。
因为,水平巷道占整个矿山井巷工程的90%,占总工期的60%。
因此,提高平巷施工技术,加快掘进速度,对缩短矿山基建周期、实现矿山稳产高产、均衡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世界各国在巷道掘进方面的工艺技术发展水平,在今后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内,施工依然以常规的钻眼爆破为主,而在我国尤为明显。
当前我国除个别工程项目已使用了全机械化作业,如软岩盾构机、硬岩TBM围岩掘进机、独头凿岩台车等,大部分还停留在半机械浅孔凿岩、钻爆施工、间断出碴的低速度、低工效、高成本状态。
虽然当前国内半机械化浅孔钻爆施工项目在开挖进尺上有较大提高,如双线单洞隧道平均进尺240m、最高312m,单线单洞隧道进尺260m、最高276m等,但这些都是以牺牲某些代价为前提的,不是长远的。
而国外大部分工程巷道掘进方面,已基本实现全机械化作业,在技术、工艺装备和技术经济指标方面已超出我国10~20年水平,特别是在工艺装备方面,差距更大,已基本实现少人或远程遥控作业,完全达到了我们所追求的在适合的环境下的最安全、高进尺、高质量、低成本的施工。
影响因素分析巷道掘进是一个系统工程,影响因素较多,该系统中包含人(施工者和管理者)、技术装备、生产技术以及管理、安全、技术革新的影响等诸多因素所构成的综合复杂体系。
现将其归纳以下三个主要方面:(1)人的因素(施工人员的基本素质和管理组织形式);(2)施工机械设备及生产技术因素;(3)施工工作地点安全因素(即环境因素)。
三者之间如“木桶理论”一样,任何一个环节的欠缺都会影响到整个掘进施工的进度。
下面就制约巷道快速掘进诸因素探讨分析:1.人的因素1.1施工人员的素质培养一项工程如果没有人的参与,其永远不可能实现。
深部巷道围岩控制原理与应用研究

深部巷道围岩控制原理与应用研究随着矿产资源的不断开采,矿井深度不断增加,深部巷道围岩控制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
深部巷道围岩控制不仅关系到矿井的安全生产,还涉及到能源资源的有效利用。
因此,本文将围绕深部巷道围岩控制原理与应用研究展开讨论,旨在为矿井安全生产和围岩控制提供参考。
深部巷道围岩控制研究主要涉及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两个方面。
在理论研究方面,研究者主要从应力分布、围岩变形和破裂机理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例如,有些研究者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深部巷道围岩的应力分布和变形规律,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控制方法。
研究者还针对围岩破裂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提出了诸如加固、注浆等处理方法。
在应用实践方面,研究者对深部巷道围岩控制方法进行了广泛探讨。
例如,有研究者提出采用加固支护方法提高围岩的稳定性,如采用锚杆支护、钢筋混凝土支护等。
研究者还针对不同矿井实际情况,结合相关理论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这些措施仍存在一定局限性,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深部巷道围岩控制原理主要包括应力分布、围岩变形和破裂机理等方面。
在应力分布方面,深部巷道围岩的应力主要受到重力、构造应力和工程应力的影响。
其中,重力引起的应力分布较为均匀,而构造应力和工程应力则可能导致应力集中现象。
因此,在围岩控制过程中,应着重考虑如何降低应力集中现象的影响。
在围岩变形方面,深部巷道围岩的变形主要受到重力、构造应力和工程应力的影响。
其中,重力引起的变形较为简单,而构造应力和工程应力则可能导致变形加剧。
因此,在围岩控制过程中,应着重考虑如何降低变形速率和变形量。
在破裂机理方面,深部巷道围岩的破裂主要受到地质构造、岩石力学性质和工程活动的影响。
其中,地质构造和岩石力学性质是导致破裂的主要因素,而工程活动则可能诱发或加剧破裂。
因此,在围岩控制过程中,应着重考虑如何降低破裂发生的风险。
在应用实践方面,深部巷道围岩控制原理的应用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合理选择巷道位置:在矿井设计时,应尽量避免穿过地质构造带、岩性变化大的区域以及已有采空区的上方。
沿空巷道回采期间围岩治理模式研究

沿空巷道回采期间围岩治理模式研究摘要:随着煤炭回采速度的加快,造成工作面接替紧张,不可避免出现同一采区的工作面需要连续进行回采的现象,其巷道支护面临着本工作面和相邻采空区的双重影响,支护和维护难度增大,给工作面的掘进和回采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通过分析沿空巷道变形特征,并结合220112工作面机巷超前压力及巷道变形情况,有针对性的提出沿空巷道回采围岩治理模式,为类似条件下巷道的安全回采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沿空巷道;变形特征;围岩治理;1 概述中煤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新集二矿位于安徽省凤台县城西约12km处,淮南市毛集实验区花家湖境内,东西走向最长约6km,南北倾向最宽约5km,面积约22km2。
矿井于1996年正式投产,矿井为高瓦斯突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矿井,新集二矿二叠系山西组下部的1煤和1上煤,煤质优良、发热量高,含三分之一焦煤,地质储量为1.12亿吨,占矿井总储量26%,-750m水平以浅可采储量为3400万吨,占二水平总储量的41.5%。
1煤组地质赋存情况简单,煤层倾角8°~12°,1煤组分为1上煤和1煤,两层煤之间夹有平均厚度为1.1m厚的夹矸,采用分层开采方案,设计先回采1上煤,然后回采1煤,由于矿井生产接替需要,工作面需要连续进行开采,给巷道的掘进尤其是回采带来了一定的管理难度,增强了巷道维护工作量,本文通过对连续回采的巷道进行围岩控制分析和工程实践,提出沿空巷道围岩治理模式。
2 沿空巷道变形特征沿空巷道一侧为未开采的实体煤,另一侧为采空区,本工作面回采时,动态的超前支承压力与采空区形成固定压力叠加,使应力集中程度大大提高。
综采沿空巷道破坏大多是全面型的,根据现场观测和实验室试验结果,可把沿空巷道破坏大致划分为三种类型:(1) 顶帮破坏型主要发生在巷道顶部和帮部,岩体中存在软弱结构或松软散体结构的条件下,结构面对块状岩体的失稳方式和规模起控制作用,围岩的失稳表现为被结构面切割成的块体的坠落或逐次发生的,巷道的最终形状也受结构面组合性的控制。
不同围岩条件下隧道施工的合理循环进尺研究与实践

3 8
安微建 筑
2 0 年第1 06 4
不同囤岩条件下隧道施工的合理循环进尺研究与实践
黄福 波
( 中铁 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 安徽
摘
分析. 出了在不 同围岩情况下 。 提 隧道施工的合理循环进尺。 关键词 : 施工: 隧道 围岩条件 ; 炮眼深度 ; 循环进尺 中图分类号 : 4 5 U5 . 4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O 7 7 5 ( O )1 O 3 一 3 1 O — 3 92 6O 一 O 8 O O
限制外 , 还与工期限定 下的掘进循环时间有很大父系 。对于不
和爆破规模, 及时支护, 并配备各种监控量测手段, 运用量测资
料修 改爆破参数 和装药参数 , 最大 限度地 降低爆破 开挖对 围岩 的振动破坏 。因此 , 在软弱 同岩 中, 常采用浅眼爆破 , 眼的深 炮 度 …般官在 O8 . m一1 m 范 围内 ,以便控制一 次爆破 的总装药 . 5 量, 从而控制爆破对 围岩 的扰动 。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眼的深度 主要 取决于施 工进度要 求 、 开挖断 面大小 、 开挖设 备 的能力及T人的技术熟练程度等 , 因而硬岩 中常常采用深 眼爆
以取得综合效益和规模效益 。 循环进尺对提 高施 丁速度 、 减少设 备投入 、 确保施 工安争等具 破 ,
2 不同围岩条件合理循环进尺的选择
O 前
言
定切合 实际的开挖 方案 , 即使是 同一级 别的软弱 围岩 , 随着 但 地 质 【岩性条件 的不 同 ,也应 因地 制宜地采 取不 同的爆破参 二 j 数 , “ 进尺 、 按 短 弱爆破 、 少扰动”的原则 , 严格控制爆破装药量
众所 周知 , 隧道施工 中 , 在 开挖 是控制隧道 工期 的关键 工 序 。 工中必须 保证开挖进 度和 歼挖 质量 , 施 为围岩 的稳 定和安 全支护创造条件 。采用钻爆法 时, 钻眼深度除受地质条件 、 开挖 断面大小 、 凿岩设备 的施 工能 力 、 工人 的技 术熟练程 度等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爆参数 , 并通过一定量 的试验 , 摸索钻爆开挖的规律 , 制定 问 题 , 且 循 环 时 间 也 在 很 大程 度 上 增 加 , 掘 进 速度 不提 反 可行性强的巷道开挖方案 。即便是同一级别软弱 围岩 , 如 慢 。 由于残眼的 比较深 、 炮 眼利用率低 。 同时 , 整体掘进面 果岩性 的条件发生变化 , 也应该采取和确定针对性强的爆 的平整度也不高 ,造成每茬炮 掏槽 眼的布设都非常的困 破参数 , 遵循 “ 短进尺 、 弱爆破 、 少扰动” 的掘进原则 , 控制 难 , 每茬炮都需一定的时间处理残眼, 安全性不高 。 爆 破装 药 量 、 规模 , 进 行 安 全支 护 , 配备 专 业 的监 控 测量 设 从2 0 1 2 年6 月开始 ,我矿对炮 眼深度 的试验做 了大量 备通过分析测得的数资 , 及时修正爆破 、 装药参数等 , 有效 的研究工作 , 根据炮眼深度 的不同, 对第 Ⅱ、 Ⅲ和第 Ⅳ类 围
全支护创造有利 的条件 。 对不 同的围岩条件 , 在掘进的断 破效果和掘进速度都有着重要的影 响, 特别对掘进循环次 面 、凿岩设备和人员技术程度等方面均相 同的情况下 , 确 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 因此 , 为了提高掘进速度 , 在提高机 定合理的炮眼深度与布眼方式 , 可以降低打眼工作量以及 械化作业水平 、 改进掘进技术和提高施工组织水平 的基础 炸药消耗量。 同时 , 还可 以提高炮眼利用率和施工进度 , 使 上 给下 , 还应 加 大 眼深深 度 , 并 增 加循 环 的次 数 。 按 照相 关 的煤 矿 巷 道 掘进 经 验 , 一 般采 用 深 眼 多循环 围岩受到的扰动最小 , 装碴 、 支护等用时最少。
3 不 同围岩 条件 下合 理循 环进 尺研 究
定性差 , 爆破掘进施工稍有差池 , 则可能造成大面积坍方 , 2 0 1 2 年1 月至2 0 1 3 年1 2 月期间 , 按照习惯性的做法 , 在 进而给施工进度与质量造成较大影响 , 造成较大的工程损 我矿采取 了尽可能通过提高钻眼深度得到相对高的循环 失。 因此这就要求施工 队伍 , 必须根据不 同围岩条件 , 合理 进尺的做法并取得了相应的效果 。 但是 , 根据对我矿巷道 确定整体方案 、 确定钻爆的参数。 施工情况统计资料进行分析 , 结果表 明 : 随着炮眼深度增 般情况下 , 在软弱 围岩钻爆开挖中 , 应合 理确定钻 加 , 单循环进尺虽有一定的提 高 , 可 随之而来的便 是效果
下的巷道 施 工合 理循环 进尺 思路 。
关键 词 : 围岩 条件 ; 巷道 施 工 ; 煤 炭开 采 ; 循 环进尺
中 图分 类 号 : U4 5 5 . 4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1 0 0 6 — 8 9 3 7 ( 2 0 1 4 ) 5 - 0 1 7 1 一 o 1
降低爆破开挖对围岩 的破坏 。 所 以, 在软弱围岩 中, 一般采 用浅眼爆破 , 炮 眼深度控制在0 . 8 ~1 . 5 m 的范围内; 严格控 制一次爆装药量 , 降低爆破对 围岩的扰动。 不过 , 对于比较 坚硬的围岩 , 由其 自稳能力强 , 炮 眼深则取决 于施工 的进 度、 断面大小和机械设备的能力等 , J t L  ̄ f , , 还需要考虑工人 的技术熟练程度。 所 以, 硬岩一般采用深眼爆破 , 以便取得 综合 和规模效益。
在煤 矿 开采 过 程 中 ,巷道 的掘 进 占了大 部分 的工 期 质量 , 为 围岩 的稳 定 和 安
眼 底 到操 作 面 的垂 直 高 度 ,而 沿着 炮 眼 的深 度 叫炮 眼 长
度。 在两者 中, 炮眼深度的高低 , 对掘进工序 的时间 , 对爆
( 福建煤电公司永定分公司, 福建 龙岩 3 6 4 0 0 0 )
摘 要: 掘 进 巷道在 煤矿 开 采 中的作 用和地 位 不言 而喻 , 就 好 比山 区的 隧道 工程 对 于全 线贯通 的意 义 。 但 是巷 道 的施 工 , 往 往会 遇 到 不 同的 围岩条 件 , 需要 在 不 同的 围岩 条件 下进行 施 工 , 所 以需要 选择 合理 的方 法 。 文章 探 讨 了提 高不 同围岩 条件
1 围岩条件对炮眼深度的影响因素
掘进方式 , 这样可以使工时利用最大化 , 给凿岩 、 装碴提供 更多时间 , 从而减少装药 、 通风和准备工作 的耗时。 但 由于
所以, 需要正确分析和处 在煤矿巷道施工 中, 掘进受很多 因素的影响 , 总的来 眼深和循环次数之间存在矛盾 , 当前 , 掘进机械化程度、 掘进技术都得 说主要包括 : 第一 , 围岩条件 ; 第二 , 掏槽 方式 , 第三 , 火 工 理两者之间的关系。 当达 到 要 求 的 循 环 指标 之后 , 就 应 合 理 控 制循 环 品材料 ; 第四 , 钻眼质量与深度 ; 第五 , 装药量与装药结构 ; 到 改进 , 增加眼深的深度。 因此 , 合理确定循环进尺 , 首先 第六 , 工程进度与管理水平 ; 等等 。 其 中, 炮眼深度对 于循 的次数 , 炮眼深度确定之后 , 根据施工组织 环钻眼 、 装碴工作量 , 以及循环 时间 、 掘进速度等起着决定 需要确定炮眼的深度。 性的作用 。 在软弱围岩 当中, 由于岩体 比较松散 , 裂隙的密 的要 求 、 设 备 能力 和 围岩条 件等 进行 掘 进施 工 。 度 比较 大等 , 此外 , 其 整体性也 比较差 , 物理力学差异 大 等, 导致巷道的施工难度大。 巷道开掘之后 , 由于围岩的稳
第 3 3卷第 5期
Vo I . 33 No . 5
企 业 技 术 开 发
TECHN0L 0GI CAL DEVELOPMENT OF ENTERPRI SE
2 0 1 4年 2月
F e b . 2 01 4
不 同 围岩条件 下巷 道施工 的合 理 循环进尺 研 究
黄 振 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