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
论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17 ,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 平 , 9 8年 经过引进学 习后 , 缩短 与发达国家 大量充斥 国内市 场的同时 ,国内一些
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 。 并且增加 了与 的技术差 距 ;进 r先进技术 和引入管 不重视质量 和包 装等竞争意识 的小厂 丁
世 界 的交 流 和合 作 ,开展 对 外 贸 易 理科学理念 ,会使 得我 国国内的分 工 商也被逐渐淡 出市场。这就促 使我 国 无 疑成 为我 国经 济 快 速发 展 的一 个 与世界进 一步接轨 ,缩小 我国与发达 厂商积极吸取经 验教训 ,改 良出 口产 重要 因素 ,我 国的 对 外 贸易 在 国 民 国家 的技术差距 ,可 以促进 国内产业 品 的质量 ,并淘 汰那些劳动生产 率低 经 济 增 长 中 的 作 用 也 越 来 越 重 要 。 结构的改进 , 优化 国内的产业结构 , 进 下的出 口工业 。市场 经济会导致 优胜 对外 贸 易 最重 要 的 功 能就 是 推 动 一 个 国家 或 地 区 的经 济 增 长 , 在 2 早 0
一
步提高分_效率 。 _ 『 =
劣汰 ,通过竞争 淘汰不能适应 经济快
( ) 二 对外 贸易使 国 内资本集 中在 速发展 的企业 , 促进竞争力 强 、 生产效
世 纪 3 代 , 国 经 济学 家 罗 伯 逊 有 比较优势 的领域 。根据传统 国际贸 率 高的企业蓬勃 发展。全球化 是一个 0年 美 就提 出 了 “ 外 贸 易 是经 济 增 长 发 易理论 ,比较 优势 对一 国的对外 贸易 必然的趋势 ,要 在世界市场 中取 得一 对 动机 ” 命题 。 的 国际 贸易 对 经济 增 长 起着至关重要 的作用 ,一个 国家 可以 席 之地 ,必须适应 世界市场 的生存规 的 贡献 主 要体 现 在 两个 方 面 。一 方 根据 自身 的比较优势 集 中力量生 产具 则 ,各个企业必须 通过在世界市 场 中 面是 对 外 贸易 的 直 接作 用 ,根 据 比 有 比较优势 的产 品 ,同时与其他 国家 的竞争来提高 自身的水平。 较 优 势 理论 .进 行 对外 贸 易 的相 关 交换得到 比较劣势 的产品 ,节约 了该 ( ) 五 对外贸 易的不断扩大 会鼓励 国家 在 贸易 后 , 成本 优势 得 到发 挥 , 国在生产相对 有劣势 的产 品时不 必要 外国资本的流入 。这 对我国这样 一个 其 资 源 得 到重 新 配 置 ,促 使 每 个 国 的资源。 出口的增 长促使资金 流向国 家 都 能增 加 它 所具 有 的 比较 优势 的 民经济 中最有效率 的领域 ,亦 即它们 产 品的 产量 ; 后通 过交 换 , 个 国 各 自享有 比较优势 的领域 ,进 而推动 然 每 家 都 可 以得 到 比它 自己直 接 生产 的 该领域的专业化生产 ,在这些领 域进
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协整分析

和图 2显示 了各变量 的趋 势 图和 散点 图 。从 图 1 以 可 看出, 变量 I G P I 、 、 E 、 呈 现出不 断 n D 、 nC I II X I I n n nM
作者简 介: 唐勇华 (9 5 1 7一
)湖南永州人 , , 硕士研究 生 , 研究 方 向为投资银行 ; 吴平勇 (9 2 18 一
们之间存在着较强 的相关关 系。I D n P与 I 、1 G nC h 、 I l X、 I n E I M之 间 的 散点 图 也显 示 出较 强 的 相关 关 系 n
济增 长 等 变 量 进 行 普 通 最 小 二 乘 法 ( L )如 T l OS, yr e
(9 1 , ee( 9 3 等 。由于 选取 跨 国 ( 区 ) 1 8 )F d r1 8 ) 地 截面 数 据 时没能考虑 不 同国家( 区 ) 地 的异 质性 : 即各 国 家 ( 地
本文 分析 所 使 用 的样 本 取 自 17— —20 年 的 98 04 年度数据 , 来 源 《 国统 计 年鉴 》 20 ) 出 口值 数据 中 (0 5 进 分别 用当 年平 均 汇 率 换 算 为 人 民 币为 单 位 的进 出 口 值 。用 国内生产总 值 G P表 示经 济 增长 水 平 , D C表示
实证 分析结果 更具说服 力。
二 、 证 分 析 实
对外 贸易是 否促进经济 增 长一 直是经 济学 界 争议 的话题 。就 对外 贸易与经 济增 长关 系的实 证研 究领 域
而言 , 主要有 以下三种方 法 :
一
是利 用跨 国( 区 ) 截 面数据 对对 外 贸易 与经 地 横
( ) 一 数据与变 量
的对数 形 式 表 示 为 IG P、 C、n 、 x、nM。图 1 n D I IIl n ll
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影响分析政策建议

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影响的分析及政策建议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对外贸易成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方式。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发展对外贸易,成为世界上的贸易大国。
本文采用1997年至201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货物进出口总额、货物进口总额和货物出口总额,就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做出分析,验证了对外贸易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
同时指出了我国对外贸易的所面临的问题,从而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国际贸易;经济增长;面临的问题;政策建议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2一、对外贸易促进国家经济的增长亚当·斯密,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古典学派主要奠基人之一,第一次对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亚当斯密在其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中指出,开展国际贸易应该根据本国优势进行国际分工,因为分工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促进全社会的普遍富裕。
同时亚当斯密指出对外贸易可以实现一国剩余产品的价值,增加国民财富,而且可以通过扩大生产增加消费者的利益,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从而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d·h罗伯特逊首次提出了“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这一说法。
60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学家进一步补充发展了这一观点。
他们认为对外贸易的增长会带来几个重要的动态效益:①出口的扩大有利于进口能力的提高,节约社会劳动力,缩短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可以加强部门之间的联系,鼓励外国资本的流入。
②对外贸易的发展使国内资本越来越集中在比较优势的领域,从而大大提高该领域的劳动生产率。
③对外贸易会产生规模经济,从而提高利润率,增强国际竞争力。
④积极参与世界市场的斗争会使本国出口产业及相关产业改进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加大对外开放程度,深化对外开放体系,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使我国成为贸易大国。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摘要在已有理论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利用中国资源型商品对外贸易的情况分析了资源型商品进出口对我国输入性通货膨胀以及经济安全的影响,进而分析了如何利用资源型商品对外贸易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对外贸a易经济增长资源型商品一、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观点关于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的研究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1937 年英国学者罗伯特逊(d.h.robertson)提出“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发动机”的命题,其主要着眼点在于阐述后进国家可以通过对外贸易尤其是出口增长来带动本国经济的增长。
二是美国经济学家克拉维斯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经济成长侍女”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在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方面,对外贸易并不是增长的发动机,而只是处于从属地位,是“经济成长的侍女”。
三是“中心—外围论”以普雷维什和辛格为代表的一些拉美经济学家对发动机命题持完全否定的态度。
他们从分析贸易条件恶化的角度展开了“中心—外围论”,他们认为,当今的国际经济体制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作为中心,控制着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外围地带,外围国家只能顺应中心国家的发展。
普雷维什的主要观点是:自由贸易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和国际收支的不利影响要远远超过对其国内资源带来有效配置的好处。
从总体上来看,目前大部分的经济学家都认同对外贸易对经济的发展有促进作用,这从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的巨大成就可以得到证明。
但是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的程度到底有多大,从对外贸易的结构来看,是否所有产品的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都有同等的促进作用,这个问题值得我们研究。
二、目前中国资源性商品的对外贸易情况根据《中国贸易外经统计年鉴》知,目前我们经济发展资源紧缺的情况下,每年我们的资源性商品有大量的出口,特别是石油和煤炭。
另外一些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商品大量出口,一方面加重了资源紧缺的情况,另一方面造成了环境的污染。
这种情况的对外贸易是否对我们的经济发展是否有促进作用,值得研究。
进出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关系的计量分析

进 出 口 贸 易对 我 国 经济 增长 关 系的计 量分 析
邵 玮
( 广西师范大学, 广西 桂林 5 1 0 ) 4 0 0
【 摘
要 】 实 际 出发分 析我 国进 出 口贸易与经 济增 长 的关 系, 从 并采用计 量 经济研 究的方 法 , 从数 量分析 的 角度 , 结合计 量经济 所学 的知 识
2 O 0 1
9 9 30 5 3
2 1 17 7 0 6 96
2 0 23 9 2 3 0 2
17 16 8 05 1
2 0 02
2 0 03
2 0 04
1 2 9 0 3 80
1 5 2 8 8 30
1 9 7 3 8 80
2 445 9 4 3 86
1 9 2 1 9 50 2
年, 外贸进 出口总额从 3 1 8 亿美元增加到 2 7 8 1 3 亿美元 , 增长 5 . 61
倍 , 均增 长 2 %左右 , 贸依 存 度 ( 贸总 额 与 G P的 比值 )也 年 5 外 外 D
从 l % 提 高 到 6 %,我 国 占世 界 出 口贸 易 总 量 的 比重 也从 09 3 4 . %
3 3 7 8 3 66 8 3 0 0 6 96 0 4
1 9 99
2 0 00
8 0 40 2 5
8 4 40 9 0
1 7 70 9 3 2 7 4
1 6 40 3 8 3 0 1
1 1 63 5 6 3 57
2 6 90 5 0 2 2 2
2 0 7 3 4 92 6
如 O S模型 分析 , L 对进 出口与经 济增 长 的相 互 关系进行 线性 回归分 析 , 并对模 型结 果作 了一 些理论 上的探 讨 、 改和 总结 。 修
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

(二) 出口总量分析法 该分析法只考虑出口总量增长对国民经济的 拉 动作用, 用出口增量占 GDP 增量的 比重表 示出口 对 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用 GDP 的 增长速 度与该 比 重的乘 积表 示 对国 民经 济 的拉 动 度。按 照该 分 析 法, 只要出口总量保持增长, 其对国民经济的贡献 总 为正值, 对国民经 济的 拉动度 也总 为正值。 如 1997 年我 国 外 贸 出 口 对 国 民 经 济 增 长 的 贡 献 率 为 391 4% , 对国民经 济的拉 动度 为 31 5 个百 分点; 2000 年外贸出口 对国民经 济的 贡献率 达 591 9% , 拉动 度 为 41 8 个百分点。
然而, 如何衡量 对外 贸易对 中国 经济增 长的 拉 动作用, 却并不存在公认的一致的分析方 法, 不同 的 分析方法得出的结论大相径庭。
一、比较 简单 和流 行 的两 种测 定 方 法: 净出口分析法和出口总量分析法
(一) 净出口分析法 该分析法缘于用支出法核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恒 等式, GDP 的增量为投资、消费 和净出口三部分增 量 之和, 因而对外贸易 对经 济增长 的贡 献率可 以用 净 出口增长占 GDP 增量的比重( 百分 数) 来表示 , 对 外 贸易对经 济增 长的 拉动 度则 等于 GDP 增 长速 度 与 该比重的乘积(百 分点 ) 来表示。 例如, 按照 净出 口 分析法, 1997 年, 我国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率 为 351 5% , 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度为 311 个百 分点, 即
作者简介: 姚 丽芳, 女, 毕业 于中国 人民 大学 统 计学系, 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现任首都经济贸易 大学 讲师。
我国进出口贸易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

导致出现很多的负面后果。
广告最关键的就是要有针对性,在选择广告媒介时不能陷入到套路中,不能将广告看作是万能的,其实有很多的传播途径都能够代替广告。
针对那些收入不高的人群开发低端项目,在传播中有效的方式就是价格,要是地产商能够降低楼盘的价格,那么就会吸引很多的客户,口碑传播效果是不差于广告的,且和广告相比,在成本方面要更具优势。
在高端产品自寻营销策划中,也可以采取口碑这种传播途径,进而得到理想的传播效果。
5.采取多样化的营销策略和手段要提升营销的有效性,就需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广告需要实现个性化,避免千篇一律。
企业需要坚持对广告渠道进行拓展,要采取多样化的营销手段,如,网络营销、体验营销等。
当前网络不断普及,网络营销成为一种流行的销售途径,采取这种手段,销售人员能够打破地点和时间等限制,能够远程传播信息,且该营销手段的受众面广,内容要更加具体生动,可以通过相关的图片全面展示产品的特征。
制定有针对性的视频,效果也要更好,能够更好地传播和营销,将项目的概念、品牌思想都传递给消费者,提升对消费者的吸引力。
比如,想要买房的人一般都会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需要挨个房源去看,而通过楼盘视频,就可以让他们初步选择想要看的房子,在决定看房之后,那么成功率也会提升。
这样的营销方式,能够拓展营销渠道,给消费者提供方便,还可以节省广告费用,促进企业发展。
6.强化专业培训,提高责任感企业需要注重对策划人员进行培训,丰富他们的专业知识,可以定期组织他们进行学习,给他们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能够取长补短,不断提升自己,吸收优秀的经验。
营销策划需要坚持吸收新的思想以及概念,且需要全面地进行理解和把握,进而将这些应用到营销策划中,避免出现在概念包装时连自己都解释不清概念内涵的问题。
所以,这就需要加强策划人员的责任感,能够认真负责地进行策划,提升策划的效果。
三、结束语综上所述,商业经济下,需要明确商业广告的特征和定义,有效进行广告营销策划,将消费者作为核心,广告的策划需要真实,提升广告的品质,让广告能够充分发挥出其作用,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中国对外贸易方式变化对经济增长影响分析

增 长 率 分 别 为 l. 1 %和 1. : 同期 . 国加 工 贸 易 9 2% 而 8 我 的进 ( ) 出 口的 年 均 增 长 率 分 别 高 达 2 . 6 %和 3 . 3 09 % 加 工 贸易 和 一 般 贸 易 的非 均 衡 增 长 导致 了 我 国 的 对 外 贸易 方 式 发 生 了很 大 变 化 , 表 1 2 世 纪 8 代 。 见 。0 0年 我 国对 外 贸 易 以一 般 贸 易 方 式 为 主 .加 工 贸 易所 占 比重 较小 , 9 到 0年 代 初 , 工 贸 易 的 进 ( ) 加 出 口与 一 般 贸 易 进( ) 出 口在 总 贸 易 额 中所 占 的 比重 平 分 秋 色 . 19 但 95 年 以后 , 工 贸 易 进 ( ) 加 出 口的 比重 超 过 了 一 般 贸 易 。 而
文 章编 号 :06-3 12 0 )5 0 1- 5 10 - 1 (0 8 0 — 0 0 0 4
0 引 言
1 8 ~ 0 5年 。 国 一 般 贸 易 的 进 ( ) 的 年 均 9 0 20 我 出 口
表 1 中国 一 般 贸 易 和加 工 贸 易 的 变 化 情 况
( 位 : 美元 ) 单 亿
李兰 L L n 朱启 荣 Z uQi n ia ; h r g o
( 山东 经 济学 院 国 际 贸易 学 院 , 济南 2 0 1 ) 5 0 4
( c olo train l rd S a d n nt ueo c n misJn n 2 0 1 C ia S h o fI en t a a e,h n o gIsi t fE o o c ,ia 5 0 4, hn ) n o T t
h i e e e t r w h i a e y t h t e sd f c n t e g o t stk n b e c a g n mo e o e i o r d . e o h rh d t e p st e e e t n t e g o t o h h n e i d ft mp r t e On t t e a , i v f c r w h h t a h n h o i o h i k n b h h n e i d f h x r ta e st e y t e c a g n mo e o e e p t rd . a t o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
摘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经济学界争论的焦点,而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对外贸易的迅速扩张更使这一问题成为中国经济学家探讨的中心议题。
本文将利用我国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以确定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由此明晰中国对外贸易政策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对外贸易经济增长政策走向
一、理论和现实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保持了长期较快增长,但是在这种背景下,有两个重要问题特别值得关注,一是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二是我国贸易政策今后的方向。
关于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的理论有很多,研究方法多以规范为主,采用实证研究的案例较少。
本文主要运用johanson 最大似然估计法以及误差修正模型,在实证检验的基础上对我国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分析,并运用相关结论探讨我国日后的对外贸易政策选择。
二、对外贸易与中国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
(一)数据选择及统计分析
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以下三个变量:国内生产总值(gdp)、出口总额(ex)和进口总额(in)。
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来反映经济增长,用出口总额(ex)和进口总额(im)来反映对外贸易状况。
样本数据为1978年到2002年的年度数据,数据均来自于《中国商
务年鉴2007》(表1)。
表1 1978-2006年中国gdp以及出口与进口总额
数据来源:《中国商务年鉴2007》,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
图1 1978-200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总出口额(ex)、总进口额(im)的对数值图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首先采用单位根检验对上述时间序列作平稳性检验,并进一步进行协整分析。
(二)单位根检验
对国内生产总值(gdp)、出口额(ex)和进口额(im)进行自然对数变换消除趋势之后,对其分别采用单位根的adf检验方法进行平稳性检验。
根据handry从一般到特殊的建模方法确定检验形式,分别对每个变量的水平值和一阶差分进行检验,其中检验过程中滞后项的确定采用aic准则(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a),结果见表2。
表2 方程的单位根检验(adf)结果
注:本表中的adf检验结果是采用eviews3.1软件计算得出。
其中,*为10%的显著性水平,**为5%的显著性水平,***为1%的显著性水平,无标注表示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内的值为在相应方程中解释变量的滞后项数;方程3含有截距项和趋势项,方程2含有截距项,方程1不含截距项和趋势项。
由表2可知,变量lngdp、lnex和lnim的水平序列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都没有拒绝含有一个单位根的假设,表明变量都是非平稳
序列;变量lngdp、lnex和lnim的一阶差分都通过了10%显著性水平下的adf检验,表明变量的一阶差分都是平稳序列,即变量lngdp、lnex和lnim都是一阶单整i(1)序列。
(三)协整检验
由于有三个变量,本文根据johanson的最大似然方法来检验lngdp、lnim以及lnex之间的协整关系,其中最优滞后期的选择,根据非约束的var模型的残差分析结合似然比检验法得到。
基于lngdp、lnim和lnex的var模型,根据aic和sc最小化的准则,确定滞后期为3。
由于jj检验方法是对经过差分变换后的var模型进行协整检验,因此协整检验模型的最后滞后期应该是无约束var 模型一阶差分变量的滞后期。
基于var(3),用jj检验法检验三者的协整关系时,确定滞后期为2。
通过模型选择的联合检验,确定最适合的johansen协整检验模型为数据空间中没有截距项和趋势项。
协整分析结果如表3:
表3 jj协整检验结果
注:所有统计结果均由eviews3.1软件计算所得。
从表3可以看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有一个协整关系,将协整关系写成数学表达式,得到变量lngdp、lnex和lnim之间关系的协整方程:
lngdp= 2.844705+0.438044lnex+0.937055lnim
(1.22641)(1.41101)
从协整方程可以看出,变量lnex和lnim的系数均通过显著性检
验,这说明长期内出口和进口对经济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
变量lnex的系数为0.438044,表明出口的增长弹性为0.438044,即出口每增长一个百分点,我国经济增长增加0.438044个百分点;变量lnim的系数为0.937055,表明进口每增长一个百分点,我国经济增长增加0.937055个百分点。
三、结论及政策建议
通过对中国经济增长、进口和出口变量时间序列的计量分析,得到的主要结论有:
首先,我国经济增长、出口增长和进口增长之间存在唯一长期稳定的动态均衡关系,没有出现多重协整关系所代表的多重均衡现象。
这说明目前中国经济增长与对外贸易之间的长期关系比较稳定。
表明我国应该坚持积极的对外贸易策略,有利于经济的快速增长。
其次,从协整方程来看,进口和出口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弹性系数都为正且呈现同方向变动关系。
从变量lnex和变量lnim前的系数来看,长期内出口和进口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显著且进口的产出弹性相对较大,说明我国在当前扩大出口以促进经济增长的条件下,要在扩大出口的同时尽可能保持进口的同步增长。
根据以上的解释和分析,我国今后的对外贸易政策应注意一下几个问题:
出口政策方面,由于我国的出口扩张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因此我国可以根据要素禀赋的特点,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
密集型产业,促进出口的迅速发展和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
进口政策方面,由于技术优势的提高最终会带动整个经济和贸易的快速发展,因而我国应当进一步地利用进口贸易推动国内经济结构的升级和优化,加强对进口贸易的引导工作,使之更好地推动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
[1]杨正位.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孙焱林.我国出口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
题.2000,(2)
[3]石传玉,王亚菲.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03,(1)
[4]王坤,张书云.中国进出口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4,(2)
[5]张昱,陈光兵.进口贸易与中国经济增长实证分析[j].金融经济,2006,(8)
[6]周晔.上海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j].当代经理
人,2006,(21)
[7]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及实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