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关于哲学的比喻(马基一章一节一、自学稿补充)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每段的解读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每段的解读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是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所著的重要著作之一,全书分为导言和三个主要部分。
下面是对导言每段的解读:
第一段:黑格尔在这一段中提到他的批判哲学是对传统哲学进行批判性反思的哲学体系。
他认为以往的哲学研究过于片面,没有全面考虑事物的本质和内在矛盾。
而他的批判哲学将从事物的本质和内在矛盾出发,来分析和解释现象。
第二段:这一段中,黑格尔指出传统哲学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通常采用的形式主义和否定主义的方法不够适用。
他主张哲学应该从具体的现实出发,通过认识和理解其中的矛盾和发展规律,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
第三段:黑格尔在这一段中批判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哲学观点。
他认为这两种观点都过于片面,没有全面地认识到世界的本质和实在。
他提出了一种辩证法的观点,即在辩证关系中,事物包含着对立面,互相作用和转化,进而推动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第四段:黑格尔在这一段中提出了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他认为世界是多样和矛盾的,矛盾是事物发展和变化的动力。
他批判了传统哲学中对终极真理的追求,强调了思维和存在的相互关系,认为真理只能通过人的具体实践和历史的演进来认识和把握。
第五段:黑格尔在这一段中探讨了哲学自身的发展过程。
他认
为哲学是在历史和社会条件下发展的,不是一成不变的理论体系。
他提出了“哲学变革”的观点,即哲学的发展是不断超越传统的、片面的观点,寻求全面的、科学的理论体系。
总体来说,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是黑格尔关于哲学的一系列批判和反思的论述,旨在揭示和探讨事物的本质和内在矛盾,以及哲学自身的发展和变革。
黑格尔哲学体系

黑格尔哲学体系黑格尔哲学体系是德国哲学家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所建立的哲学体系,它主要包括辩证法、逻辑学和自然哲学三大部分。
这一哲学体系在19世纪初期对于欧洲哲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欧洲大陆哲学传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我们将从辩证法、逻辑学和自然哲学三方面解析黑格尔哲学体系的主要内容和贡献。
一、辩证法黑格尔辩证法是以精神或灵魂(Soul)为主体的哲学,它强调精神与外在世界、自我与他者之间的关系。
在黑格尔眼中,精神是自由的、全能的、万能的,它是实践和理论的结合体,从而创造出历史进程。
在辩证法中,黑格尔重视“物本矛盾”(Contradiction of Object),即在物体中存在的自相矛盾。
矛盾不是简单的对立,而是一种有机的统一,通过对统一的对立的分析,可以认识事物的本质。
黑格尔辩证法还提出了精神历史观,即精神和意识历史是具有发展和进步性的,这种发展和进步是有规律和必然性的,由低到高、由不完善到完善的历史进程是通过“矛盾”、“统一”、“批判”等方法推进的。
历史的主要进程是由建立在自由和平等基础上的自由民主国家向着世界统一的方向发展的,这是黑格尔对于未来的历史进程的设想。
二、逻辑学黑格尔逻辑学是以“概念”中的矛盾和对抗为核心思想,把“概念”本身也看成是一种历史进程。
黑格尔逻辑学主张,人类思维的核心能力是“概念”,而“概念”本身的含义和意义是透过不断的反思和分析不断地演进和发展的。
因此,“概念”是动态、变化和有历史性的。
黑格尔逻辑学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辩证逻辑,它通过矛盾的概念正反两面不断互相排斥、转化,达到概念的自我完善,从而表示了其独特的逻辑分析方式。
对于一个概念或事物,黑格尔认为其包括负面的、消极的方面,并认为这些方面不应该被视为异常或错误的,反而应该成为其本体的完整性和真实性的一部分,这种观念就是黑格尔的“否定的否定”。
这一观念对于后来思想史上的唯物辩证法和先锋派文化思想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黑格尔哲学批判导言原文及解读

黑格尔哲学批判导言原文及解读1. 黑格尔哲学批判导言原文那可是充满了深刻的思考啊!就像一座神秘的宝藏等待我们去挖掘。
比如说,他对于精神现象的阐述,不就像是给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奇妙世界的门吗?解读起来可有意思啦,能让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更深一层呢!2. 来看看这黑格尔哲学批判导言原文吧,哇,那简直是让人惊叹不已!就如同在迷雾中突然看到了一束光。
想想看,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惑,不就能从这里找到一些答案的线索吗?3. 嘿呀,黑格尔哲学批判导言原文真的不简单呐!这就好比是一场艰难但又充满刺激的冒险。
解读它的时候,就好像我们在和伟大的黑格尔对话,难道不是吗?4. 哇塞,黑格尔哲学批判导言原文,那可真是个神奇的存在呀!好比是一把钥匙,能打开我们思维的枷锁。
我们去解读它,不就是在寻找开启智慧之门的密码吗?5. 看看这黑格尔哲学批判导言原文啊,那可真是厉害得很呐!就像一艘在知识海洋中航行的巨轮。
我们解读它,不就是跟着它去探索未知的领域吗,多带劲呀!6. 哎呀呀,黑格尔哲学批判导言原文,这是多么有魅力的东西呀!仿佛是一颗璀璨的星星在闪耀。
当我们深入解读它,不就像是在捕捉那闪烁的光芒吗?7. 嘿,黑格尔哲学批判导言原文,这绝对是值得我们好好琢磨的呀!如同一个隐藏着无数秘密的宝盒。
我们解读它,不就是在试着打开这个宝盒,发现其中的奥秘吗?8. 哇哦,黑格尔哲学批判导言原文,那真的是让人眼前一亮呀!好像是一道闪电划过夜空。
我们去解读它,不就是在追逐那道闪电的轨迹吗?9. 瞧瞧这黑格尔哲学批判导言原文,多有意思呀!就像一个充满谜题的迷宫。
我们解读它,不就是在努力找到走出迷宫的路吗?10. 哎呀,黑格尔哲学批判导言原文呀,这可是个大宝贝呀!仿佛是一座有待我们攀登的高峰。
我们去解读它,不就是在挑战自己,努力向上攀爬吗?我的观点结论:黑格尔哲学批判导言原文充满了智慧和挑战,解读它能让我们获得深刻的启迪和思考,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黑格尔关于哲学的七个比喻

黑格尔关于哲学的七个比喻哲学是什么?这是一个最引人入胜而又最令人困惑的问题。
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辩证法大师黑格尔对哲学作过许多形象生动而又耐人寻味的比喻,仔细地品味这些生动比喻,不仅能使我们了解哲学的深刻意蕴,而且会使我们在欣赏、品味中体悟到什么是哲学思考,获得哲学的辩证智慧。
现撷取黑格尔关于哲学的几则比喻共同欣赏。
一、庙里的神黑格尔说:“一个有文化的民族”,如果没有哲学,“就像一座庙,其他方面都装饰得富丽堂皇,却没有至圣的神那样。
”黑格尔借用“庙”与“神”的关系来生动比喻人类生活与哲学两者之间的关系。
按照黑格尔的比喻,庙里的“神”是使“庙”成其为庙的“灵光”,哲学则是使人类的“文化殿堂”和“精神家园”成其为文化殿堂和精神家园的“灵光”。
哲学,它就像普照大地的阳光一样照亮了人类的精神生活。
如果失去了哲学,人类的生活就会变得黯淡无光。
二、厮杀的战场整部人类哲学史充满着哲学家们互相批判、互相推翻、互相取代的斗争,基于这种客观事实,黑格尔把哲学史形象地比喻为一个“厮杀的战场”。
黑格尔说:“全部哲学史这样就成了一个战场,堆满着死人的骨骼。
”在黑格尔看来,哲学总是在自我批判和自我否定中发展的,因为哲学是“思想中所把握的时代”。
表达新时代的哲学必然要通过对表达旧时代的哲学的批判而获得哲学的统治地位,由此便构成了哲学史的“厮杀的战场”。
三、花蕾、花朵、果实黑格尔说:“花朵开放的时候花蕾便消逝,人们会说花蕾是被花朵否定掉了;同时地,当结果的时候,花朵又被解释为植物的一种虚假的存在形式,而果实是作为植物的真实形式出现而代替花朵的。
这些形式彼此不相同,并且互相排斥,互不相容。
但是,它们的流动性却使它们成为有机统一体的环节,它们在有机统一体中不但不互相抵触,而且彼此都同样是必要的,而正是这种必要性才构成整体的生命。
”黑格尔关于“花蕾、花朵、果实”的比喻,有助于我们理解哲学发展史。
花蕾孕育了花朵,花朵又孕育了果实;但花朵的怒放,正是否定了花蕾,果实的结出也正是否定了花朵。
黑格尔的七个哲学比喻

1、“庙里的神”:庙之所以为庙,是因为庙里有被人供奉的神,如果庙里无神,那也就不成其为庙。
正是借用庙与神的关系,黑格尔说:一个有文化的民族,如果没有哲学,就像一座庙,其他各方面都装饰的富丽堂皇,却没有至圣的神那样。
哲学如同普照大地的阳光,它照亮了人类的生活世界,使得人类生活显现出意义的灵光。
2、“厮杀的战场”:黑格尔把哲学是比喻为一个“厮杀的战场”即充满哲学思想的互相批判,而且这种相互批判永远也不会完结。
哲学作为思想中所把握到的时代,不同时代的哲学,以及同一时代的对生活意义具有不同理解的哲学,总是处于相互批判之中,哲学是便显得像一个厮杀的战场一样。
3、“花蕾、花朵和果实”:花蕾孕育了花朵,花朵又孕育了果实;但花朵的怒放正是否定了花蕾,果实的结出也正是否定了花朵,由此看来,这个否定的过程,不正是以新的形式与内容肯定了先前的存在吗?哲学思想之间的相互批判,并不是一无所获的徒然的否定,而是如同花蕾、花朵和果实的自我否定一样,在否定中实现自身的发展,因而哲学的历史是哲学发展的历史。
4、“密涅瓦的猫头鹰”:“密涅瓦”即希腊罗马神话化中的智慧女神雅典娜,栖落在她身边的猫头鹰则是思想和理性的象征。
哲学就像密涅瓦的猫头鹰一样,它不是在旭日东升的时候在蓝天里翱翔,而是在薄幕降临的时候才悄然起飞。
哲学是一种反思,它是对认识的认识,对思想的思想,它需要深沉的思考和深切的体验,因此它如同密涅瓦的猫头鹰一样,总是在薄幕降临的时候才悄然起飞。
5、“消化与生理学”:黑格尔用消化与生理学的关系来比喻思维与逻辑学的关系。
谁都知道,人用不着学习生理学、消化学,就会咀嚼、吞咽、吸收、排泄;反之,如果有谁捧着生理学、消化学去学习吃饭,倒是化天下之大稽。
显然,生理学并不是教人消化的,同样,人的思维也不是逻辑学教出来的。
逻辑学使是人自觉到思维的本性,也就是自觉到思维运动的逻辑。
人是凭借思维的本性去思维,但人并不能自发地掌握思维运动的逻辑。
黑格尔哲学批判

黑格尔哲学批判一、世界观和哲学本源的错误1. 黑格尔认为,哲学无起源,也无定义【哲学是独立自为的,因而自己创造自己的对象,自己提供自己的对象。
而且哲学开端所采取的直接的观点,必须在哲学体系发挥的过程里,转变成为终点,亦即成为最后的结论。
】【当哲学达到这个终点时,也就是哲学重新达到其起点而回归到它自身之时。
这样一来,哲学就俨然是一个自己返回到自己的圆圈,因而哲学便没有与别的科学同样意义的起点。
所以哲学上的起点,只是就研究哲学的主体的方便而言,才可以这样说,至于哲学本身却无所谓起点。
】艾斯认为,哲学并非是玄学,当然有其定义和起源。
哲学的定义,是全世界的根本性科学。
哲学的起源,是科学,这已经为哲学的发展历史所验证。
起初,哲学是和物理学、数学等各种具体科学混合的,最后逐步脱离清晰。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命名为“物理学之后”,也初步暗示了哲学的本质。
2. 黑格尔认为,哲学和宗教不可分【哲学的对象与宗教的对象诚然大体上是相同的。
两者皆以真理为对象——就真理的最高意义而言,上帝即是真理,而且唯有上帝才是真理。
此外,两者皆研究有限事物的世界,研究自然界和人的精神,研究自然界和人的精神相互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与上帝的关系。
】【那些坚持宗教和思维分离的人,心目中所谓思维,大约是指一种后思(Nachdenken),亦即反思。
反思以思想的本身为内容,力求思想自觉其为思想。
忽视了哲学对于思维所明确划分的这种区别,以致引起对于哲学许多粗陋的误解和非难。
须知只有人有宗教、法律和道德。
也只有因为人是能思维的存在,他才有宗教、法律和道德。
所以在这些领域里,思维化身为情绪,信仰或表象,一般并不是不在那里活动。
】艾斯认为,黑格尔的观念,是对科学和宗教关系的逃避和草率。
黑格尔没能有效给出哲学的定义,并且将哲学和宗教两者混为一谈,没有看清科学和宗教的本质区别。
由于西方流行基督教,科学和宗教的关系,往往是一个忌讳难解的课题。
但无论如何,科学和哲学,在形态、特征上都有极大的不同。
黑格尔哲学经典语录

黑格尔哲学经典语录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黑格尔哲学经典语录(共含10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篇1:黑格尔哲学语录黑格尔哲学语录1、上帝惊叹细节。
2、世界上真正的悲剧不是正确与错误之间的冲突,而是两种正确之间的冲突。
3、只有那些躺在坑里、从不仰望高处的人,才会没有出头之日。
4、凡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5、只有经过长时间完成其发展的艰苦工作,并长期埋头沉没于其中的任务,方可有所成就。
6、美的形象是丰富多彩的,而美也是到处出现的。
人类本性中就有普遍的爱美的要求。
7、人类是地球上的匆匆来客。
8、婚姻实质上是伦理关联。
婚姻是具有法定好处的伦理性的爱。
9、有生命的自然事物之所美,既不是为他本身,也不是有它本身为着要显现美而创造出来的。
自然美只是为其他对象而美,这就是说,为我们的眼睛得到满足。
10、只有那些躺在坑里从不仰望高空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
11、我首先要求诸君信任科学,坚信理性,信任自我,并坚信自我。
12、悲观的头脑,乐观的意志。
13、存在即合理。
14、我首先要求诸君信任科学,相信理性,信任自己,并相信自己。
15、做一个孤独的散步者。
16、理论何等强大,就何等狡猾。
17、法律的真理知识,来自于立法者的教养。
18、我看见拿破仑,这个世界精神,在巡视全城。
当我看见这样一个伟大人物时,真令我发生一种奇异的感觉。
他骑在马背上,他在这里,集中在这一点上他要达到全世界、统治全世界。
19、熟知并非真知。
20、如果你生活是一种无法抗拒的、无法改变的.痛苦里,那么这种痛苦将是你的幸福!给自己一个希望和勇气,大喊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慷慨的说句“大不了就是一死”!21、民务必体会到宪法是自我的权利,能够落实到实处。
否则,宪法就只是徒有其表,不具有任何好处和价值。
22、与所爱的人长期相处的秘诀是:放下改变对象的念头。
23、太阳下方没有新事物。
24、一句哲理在年轻人嘴里说出和在老年人嘴里说出是不一样的。
年轻人说的只是这句哲理本身,尽管他可能理解得完全正确。
黑格尔对哲学的定义

黑格尔对哲学的定义黑格尔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被誉为现代哲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对哲学的定义可以总结为“哲学是对绝对知识的追求和探索”。
在他的观点中,哲学是一种关于现实本质的思考,目的在于揭示人类和世界的本质、结构和目的。
在他的体系中,哲学是对人类思维和存在的综合性解释。
首先,黑格尔认为哲学是一种追求绝对知识的活动。
他不满足于传统哲学对于知识的相对性和主观性的观点,而是相信存在一个绝对知识的领域,可以通过哲学来达到。
他主张通过逻辑的推理和系统化的思考,可以超越个人的观点和有限的经验,获得对于现实的客观认识。
其次,黑格尔认为哲学是对现实本质的思辨。
对于他来说,现实是由绝对理念(Absolute Idea)构成的。
这个绝对理念是一个有机整体,包含所有事物的本质和价值。
通过哲学,可以揭示这个绝对理念的本质和各个方面的关系。
黑格尔以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为三个阶段,来研究现实的不同领域。
逻辑学探索了绝对理念的本质和结构,自然哲学研究了绝对理念在物质世界的具体表现,而精神哲学则是揭示了绝对理念在人类历史和文化中的展现。
第三,黑格尔将哲学视为关于人类思维和存在的综合性解释。
他认为人类思维和存在是与绝对理念相联系的。
通过哲学,我们可以揭示人类思维和存在的本质、结构和目的。
他的主要关注点是人的自我意识和自由。
黑格尔认为,自我意识是通过与外界的互动和对自己的反思而建立起来的。
它是人类思维的核心,也是自由的基础。
黑格尔认为自由是人类最高的目的和价值,只有通过与绝对理念的认识和实现,人类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
最后,黑格尔的哲学不仅仅是传统哲学的理论思考,也包含了对历史和社会的观察和解释。
他认为历史是绝对理念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发展和具体表现。
通过对历史和社会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绝对理念的不断演进和实现。
黑格尔强调历史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自由,因此任何有益于自由的变革和发展都是历史的推动力。
总的来说,黑格尔对于哲学的定义是一种对绝对知识的追求和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正聿:《哲学通论》,第11页。
补充:黑格尔关于哲学的七个比喻 石里克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厮杀的战场‛(续一)
‚哲学事业的特征是,它总是被迫在起点上
重新开始。它从不认为任何事情是理所当然的。
它觉得对任何哲学问题的每个解答都不是确定或 足够确定的。它觉得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头做起。‛
M· 石里克:《哲学的未来》,转引自《哲学译丛》1990年第6期。我思故我在;规定即否定;人为自然立法
学和自然之镜》,三联书店1987年版,第11页)
பைடு நூலகம்
黑格尔把哲学喻为‚庙里的神‛,最为集中而鲜明地表达 了人们对哲学的传统理解——哲学是照亮人类生活、并从 而‚使人类崇高起来‛的‚普照光‛。
孙正聿:《哲学通论》,第10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补充:黑格尔关于哲学的七个比喻
——1.‚庙里的神‛
——2.‚厮杀的战场‛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第21-22页。
孙正聿:《哲学通论》,第11页。
补充:黑格尔关于哲学的七个比喻 黑格尔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厮杀的战场‛(续三)
‚一种新的哲学出现了。这哲学断言所有别的哲学都是毫 无价值的。诚然,每一个哲学出现时,都自诩为:有了它,
前此的一切哲学不仅是被驳倒了,而且它们的缺点也 被补救了,正确的哲学最后被发现了。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卷,商务1983年,第2页。否则,恶性循环原地踏步瞎折腾
孙正聿:《哲学通论》,第12页。
补充:黑格尔关于哲学的七个比喻 3.‚花蕾、花朵和果实‛(续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结论一
现代哲学家特别是‚后现代主义‛的哲学家,总是不断地 宣称‚拒斥‛、‚终结‛、‚消解‛、‚摧毁‛以往的 哲学,似乎哲学史真的只是一个‚堆满死人的骨骼‛的战场。
补充:黑格尔关于哲学的七个比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4.‚密涅瓦的猫头鹰‛(续一)
印证。维特根斯坦:任何活动都是一种游戏,而游戏 则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因为无规则的游戏无法进行。所以,
人们从事任何一种活动或学习,首先需要学习游戏规则。但是, 规则又是必须不断更换的,否则就不会产生更好的‚游戏‛, 就不会有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艺术创新等等。
孙正聿:《哲学通论》,第13页。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第1页。
补充:黑格尔关于哲学的七个比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4.‚密涅瓦的猫头鹰‛(续四)
(1)哲学是一种‚反思‛活动,是一种沉思的理性。 (2)哲学反思必须深沉,自甘寂寞,不搞‚轰动效应‛。
孙正聿:《哲学通论》,第1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补充:黑格尔关于哲学的七个比喻
——1.‚庙里的神‛ ——2.‚厮杀的战场‛ ——3.‚花蕾、花朵和果实‛
——4.‚密涅瓦的猫头鹰‛
——5.‚消化与生理学‛ ——6.‚同一句格言‛ ——7.‚动物听音乐‛
孙正聿:《哲学通论》,第9页。
补充:黑格尔关于哲学的七个比喻
哲学的‚反思‛,就是批判地考察各种‚游戏‛规 则的活动。因此,它必须以‚游戏‛的存在和某种程度 的发展为前提,它只能是在‚黄昏‛中‚起飞‛。
孙正聿:《哲学通论》,第13页。
补充:黑格尔关于哲学的七个比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4.‚密涅瓦的猫头鹰‛(续二) (2)哲学的反思必须是深沉的,自甘寂寞的,不能搞 ‚轰动效应‛。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3.‚花蕾、花朵和果实‛
黑格尔的观点
‚花朵开放的时候花蕾消逝,人们会说花蕾是被花朵否 定掉了;同样地,当结果的时候,花朵又被解释为植物的 一种虚假的存在形式,而果实是作为植物的真实形式出而代 替花朵的。这些形式不但彼此不同,并且互相排斥互不相容。 但是,它们的流动性却使它们成为有机统一体的环 节,它们在有机统一体中不但不互相抵触,而且彼此都同样是 必要的;而正是这种同样的必要性才构成整体的生命 。‛
孙正聿:《哲学通论》,第12页。
补充:黑格尔关于哲学的七个比喻 3.‚花蕾、花朵和果实‛(续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结论二
这个比喻,还启发我们用‚否定之否定‛的观点去看待每 个哲学体系自身的发展。 在黑格尔哲学体系中,每个概念都是作为‚中介‛而 存在的,它否定了前面的概念,却又被后面的概念所否定。这 就像花朵否定花蕾,花朵又被果实否定一样,使概念自身处于 生生不已的流变之中,并不断地获得了愈来愈充实的内容。 在哲学的‚花蕾、花朵和果实‛这种新旧概念自我否定 的辩证运动中,矛盾着的双方展开‚高尚心灵的更迭‛和 ‚思想英雄的较量‛,推动着人类思维的进步和哲学的发展, 深刻地展现了人类思维运动的逻辑和哲学发展的逻辑。
叫后思,意为“反复思索”,构成了哲学的起源或开端。(黑格尔:《小逻辑》,商务馆,1980年,第45页)
如果把日常和科学的‚认识‛和‚思想‛比喻为鸟儿在旭日东升或艳 阳当空的蓝天中翱翔,哲学‚反思‛当然就只能是在薄暮降临的黄昏时悄然 起飞了。认识和思想中包括常识、熟知,也包括科学,经验的真知
孙正聿:《哲学通论》,第13页。
‚时代的艰苦使人对于日常生活中平凡的琐屑兴 趣予以太大的重视,现实上很高的利益和为了这些利益 而作的斗争,曾经大大地占据了精神上一切的能力和力量以 及外在的手段,因而使得人们没有自由的心情去理会那较高 的内心生活和较纯洁的精神活动,以至许多较优秀的人 才都为这种艰苦环境所束缚,并且部分地牺牲在里 面。‛‚世界精神太忙碌于现实,太驰骛于外界,而不遑回到 内心,转回自身,以徜徉自怡于自己原有的家园。‛分别见黑格尔:
哲学,永远是回到起 点、从头开始的事业。
孙正聿:《哲学通论》,第11页。
补充:黑格尔关于哲学的七个比喻 黑格尔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厮杀的战场‛(续二)
如果只看到各种哲学思想之间‚彼此互相推翻‛ 的事实,‚全部哲学史这样就成了一个战场,堆满 着死人的骨骼。
它是一个死人的王国,这王国不仅充满着肉体死 亡了的个人,而且充满着已经推翻了的和精神上死亡 了的系统,在这里面,每一个杀死了另一个,并且 埋葬了另一个‛。
但如果仔细思考黑格尔关于‚厮杀的战场‛以及‚花蕾、 花朵和果实‛两个比喻,我们就会从‚间断‛与‚连续‛的 辩证统一中去理解哲学的历史。哲学史不只是一个‚堆满 着死人的骨骼‛的战场,不只是一个徒然否定、一无所获的 过程,而恰恰是一个‚扬弃‛的过程,克服片面、结出果 实、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恶性循环;原地踏步;瞎折腾
《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第1页。《小逻辑》第31页。遑,闲暇;徜徉,闲游 孙正聿:《哲学通论》,第13页。
补充:黑格尔关于哲学的七个比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4.‚密涅瓦的猫头鹰‛(续三) (2)哲学的反思必须是深沉的,自甘寂寞的,不能搞 ‚轰动效应‛。 因此黑格尔提出,‚精神上情绪上深刻的认真态度也 是哲学的真正基础。哲学所要反对的, 一方面是精神沉陷在日常急迫的兴趣中, 一方面是意见的空疏浅薄。 精神一旦为这些空疏浅薄的意见所占据,理性便不能追寻它 自身的目的,因而没有活动的余地‛。黑格尔:《小逻辑》,第32页。
庙小留不住大神、菩萨
孙正聿:《哲学通论》,第9-10页。
补充:黑格尔关于哲学的七个比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1.‚庙里的神‛(续一)
孙正聿:《哲学通论》,第9-10页。
补充:黑格尔关于哲学的七个比喻 1.‚庙里的神‛(续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印证:罗蒂的观点
“自希腊时代以来,西方思想家们一直在寻求一套统一 的观念‛,‚这套观念可被用于证明或批评个人行为和生活 以及社会习俗和制度,还可为人们提供一个进行个人道德思想 学习哲学,可以 和社会政治思考的框架。‘哲学’(‘爱智’)就是希腊人 ‚使人崇高起来‛。 赋予这样一套映现现实结构的观念的名称‛。(理查德·罗蒂:《哲
孙正聿:《哲学通论》,第9页。
补充:黑格尔关于哲学的七个比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1.‚庙里的神‛
‚一个有文化的民族‛,如果没有 哲学,‚就像一座庙,其他方面都装饰 得富丽堂皇,却没有至圣的神那样‛。(黑
格尔:《逻辑学》上卷,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2页)
庙里的神:使‚庙‛成其为庙的‚灵光‛ 哲学:照亮人类文化殿堂或‚精神家园‛的‚灵 光‛,是普照大地和生活的阳光。
但根据以前的许多经验,倒足以表明新约里的另一些话同 样地可以用来说这样的哲学——使徒彼德对安那尼亚说‛:
‘看吧!将要抬你出去的人的脚,已经站在门口’。 且看那要驳倒你并且代替你的哲学也不会长久不来, 正如它对于其他的哲学也并不会很久不去一样。‛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第21-22页。 孙正聿:《哲学通论》,第11页。
的方法时,他就怀着这样的信念;当斯宾诺莎试图把数学方法引进哲学时, 也是如此;甚至康德也不例外,在他最伟大著作的序言中,他宣称:从今以 后,哲学也能以迄今只有科学所具有的那种可靠性来工作了。他们全都坚
信,他们有能力结束哲学的混乱,开辟某种全新的东 西,它终将提高哲学思想的价值。‛
M· 石里克:《哲学的未来》,转引自《哲学译丛》1990年第6期。我思故我在;规定即否定;人为自然立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厮杀的战场‛(续五)
(2)哲学的自我批判,本质上是由哲学的时代性所决 定的。‚妄想一种哲学可以超出它那个时代,这与妄想个人可 以跳出他的时代,跳出罗陀斯岛,是同样愚蠢的。如果它的理论确
实超越时代,而建设一个如其所应然的世界,那么这种世界诚然是存在的,但只存在 于他的私见中,私见是一种不结实的要素,在其中人们可以随意想象任何东西。‛ ①
正因为哲学是‚思想中所把握到的时代‛,表达新 时代的哲学必然要通过对表达旧时代的哲学的批判而获得哲 学的统治地位,由此便构成了哲学史的‚厮杀的战场‛。
罗陀斯岛:《伊索寓言》一则,是讲一位运动健将旅行归来,对众人说了几句大话,说在外边如何飒爽风光,在罗陀斯(即现在 的罗德岛)跳得远极了,没一个奥林匹克选手比得过他。这时,旁边有一位听不下去了,就插嘴道:“假若真有其事,也不需要 什么见证—就当这里是罗陀斯好了,你跳吧!” ①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96年,第12页。批判是时代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