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害流行病学2(1)
执业医师流行病学练习2-1 试卷

流行病学练习试卷2-1(总分:8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B1型题(总题数:5,分数:30.00)A.易患性B.人群易感性C.敏感性D.传染性E.流行性(分数:6.00)(1).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易感程度称为(分数:2.00)A.B. √C.D.E.解析:(2).在遗传基础与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宿主易于或不易于患病的属性变量称为(分数:2.00)A. √B.C.D.E.解析:(3).一种疾病从一个宿主传播给其他宿主的难易性称为(分数:2.00)A.B.C.D. √E.解析:A.描述性研究B.病例一对照研究C.队列研究D.历史前瞻性研究(即回顾性队列研究)E.临床实验研究(分数:6.00)(1).某大医院的恶性肿瘤住院病人中,于某段时间内突然发生大量猪沙门菌感染腹泻。
某医生调查了这些有腹泻感染史的病例,同时也调查了无该腹泻感染史的其他恶性肿瘤病人的历史,结果发现腹泻感染与接受输入血小板有关,该研究属于(分数:2.00)A.B. √C.D.E.解析:(2).某医院利用平时院内感染的监测资料,分析结果,提示该院的院内感染最常发生于传染科和产科婴儿室(分数:2.00)A. √B.C.D.E.解析:(3).某医生随访输血与未输血的两类病人中,乙型肝炎的发生情况,并加以比较(分数:2.00)A.B.C. √D.E.解析:A.暴露怀疑偏倚B.选择偏倚C.测量偏倚D.随机测量误差偏倚E.混杂偏倚(分数:6.00)(1).测量信息的方法存在缺陷时易发生(分数:2.00)A.B.C. √D.E.解析:(2).配对研究设计可减少(分数:2.00)A.B.C.D.E. √解析:(3).多因素分析可减少(分数:2.00)A.B.C.D.E. √解析:A.引入率B.续发率C.死亡率D.病死率E.发病率(分数:6.00)(1).研究哪类成员最易将麻疹带人家中时用(分数:2.00)A. √B.C.D.E.解析:(2).研究一个病在一个单位内的传播能力时使用(分数:2.00)A.B. √C.D.E.解析:(3).研究一个病的严重程度时用(分数:2.00)A.B.C.D. √E.解析:A.求同法B.求异法C.共变法D.类推法E.排除法(分数:6.00)(1).在关于察布查尔病病因的调查中,发现该病绝大多数发生在锡伯族群众中,同院居住的其他族人从未患过该病,唯一一例不是锡伯族的病人,其饮食习惯与锡伯族完全相同。
流行病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doc

流行病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1.流行病学:它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制订防治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2.病例对照研究:是选择一组有研究疾病的病人(病例组)与一组无此病的"正常人"(对照组),调查他们发病前对某个(些)因素的暴露情况,比较两组中暴露率和暴露水平的差异,以研究该疾病与这个(些)因素的关系。
3.特异度或(真阴性率):即实际无病按该诊断标准被正确地判为无病的百分率。
特异度(%)=d/(b+d)×100%4.预后:是指在疾病发生之后,对将来发展为各种不同结局(治愈、复发、恶化、并发症发生、伤残、死亡等)的预测或事先估计。
5.一级预防:又称为病因预防,主要是疾病尚未发生时针对致病因素(或危险因素)所采取的措施。
6.流行过程:与传染过程完全不同,它是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蔓延的过程。
7.传播途径: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侵入新的易感者机体前,在外环境中停留和转移所经历的全过程。
8.冠心病事件:指冠心病的急性发作形式,包括心肌梗塞和冠心病猝死。
一般以28天为界,超过28天记为另一事件。
9.罹患率:指短时间或小范围内,某一人群中某病新发病例出现的频率或强度。
10.外对照:一般用于职业流行病学研究,一个职业人群作为暴露组,以另一个人群作为对照组。
11.归因危险度(AR):疾病的发病归因为暴露因素的程度,一般暴露组的发病率减去非暴露组的发病率二、填空(每空1分)1.流行病学研究的观点(或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群体性;对比性;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特征;预防医学的特征;社会医学的特征2.现况调查的种类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答案】普查;抽样调查;筛检3.筛检试验不是诊断试验,仅是一项______,对筛检试验阳性和可疑阳性的人,必须进一步进行______,并对确诊病人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
2014电大一体化《预防保健Y》1-5最新参考答案

细菌性食物中毒
)。
10. 黄曲霉易污染( 玉米、花生
)。
11. 我国人民膳食中热能的主要来源是(
碳水化合物 )。
12. 人类缺碘可导致(
单纯性甲状腺肿大 )。
1. 发生伤害可能性最小的地点和场所是(
学校 )。
2. 农村伤害死亡原因中占首位的是(
自杀
)。
3. 城市伤亡的原因排首位的是( 交通事故 )。
大米
45. 下列哪种人维生素 D 需要量相对较低 青年人
46. 人体热能的主要来源不包括
酒类
47. 动物性脂类中不包括脂肪酸含量最高
鱼油
48. 合理膳食基本要求不包括 食物应不含微生物
49. 哪种食品中维生素 A 含量较少 鱼类
50. 哪种植物油含饱和脂肪酸最多
豆油
51. 哪种豆含脂类最高 大豆
52. 不利于钙吸收的膳食因素有 脂肪多
确
)。
7. 只要有传染源就会流行传染病( 错误 )。
8. 肺结核通过空气传播( 正确
)。
9. 预防医学包含着治疗医学、康复医学,它们相互渗透。(
正确 )
10. 一级预防的意义是防止疾病发展,降低死亡率。(
错误 )
11. 完全的健康的概念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
好和道德健康。( 正确 )
6. “未病先防、 欲病救萌、 即病防变”是中医预防医学思想的核心
内涵。( 正确 )
7. 一级预防的内容包括计划免疫、消除病因。( 正确 )
8. 要想拥有健康的身体, 就应需要树立预防为主的意识, 要成良好
的生活行为。( 正确 ) 9. 脑血管后遗症病人的康复治疗属于二级预防的内容。(
错误)
流行病学(第一章绪论)2010.524-课件

预防医学:
从群体的角度,根据疾病在人群 中的分布状况作出一个群体诊断, 制定相应的对策,以达到预防或控 制疾病流行的目的。
一、流行病学概念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和健 康状态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 究如何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 与措施的科学。
Epidemiology
Epidemiology Epi=在其中(among), Demo=人群(people),
ratio study): 是对照研究暴露人群中某死因的比例与非暴露人 中该死因的比例。对象只包括死亡对象。
三)生态学研究 (Ecological study) 又称相关性研究(Correlational study)
它是在群体水平上研究某因素与 疾病的关系。即以群体为观察单位, 通过描述不同人群中某因素的暴露情 况与疾病的频率,分析该因素与疾病 的关系。
社区干预——现场干预试验的扩展。 从个体扩展到社区、人群。
整群随机试验——在社区干预中,随 机地把干预分配给参加的各人群组。
三、理论性研究
(一)理论流行病学(Theoretical epidemiology) 也称数学流行病(Math. Epidemiology),是利用流行病学调查所 得到的数据,建立有关的数学模型或用电 子计算机仿真,进行理论性的研究。
+
研
究
人
—
群
表3 饮酒与食道癌的关系
病例组 对照组
OR
饮酒
171
381
不饮酒
29
395
6.11
暴露比值
5.9
0.96
二、实验性研究(Experimental study)
实验性研究的定义: 它是将研究人群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由研究者对实验组采取干预措施,随访并比 较两组的结局,以判断干预措施的效果。
流行病学题库(一)

1. 流行病学就是传染病学。
A. +B. -2. 流行病学研究对象是人群。
A. +B. -3. 流行病学中的群体是指__________。
A.有典型症状的病人B.无症状的健康人C.在一定范围内的人群,可以小到一个家庭,大到全人类D.传染病患者E.病原携带者4. 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是_________。
A.疾病B.病人C.人群D.健康人E.亚临床型病人5. 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的区别在于_________。
A.在群体水平上研究疾病现象B.研究疾病的病因学C.提供诊断依据D.不涉及药物治疗E.不研究疾病预后6. 关于流行病学,下列哪种说法正确________。
A.从个体的角度研究疾病和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B.只研究传染病的流行和防治C.只研究慢性病的危险因素D.研究人群中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E.只研究疾病的防制措施7. 流行病学研究的观察法与实验法的根本区别在于_______。
A.设立对照组B.不设立对照组C.是否人为控制研究的条件D.盲法E.统计学检验8. 以下哪一个不是流行病学的特征______。
A.群体特征B.以分布为起点的特征C.预防为主的特征D.对比的特征E.以治疗疾病为主的特征9. 流行病学研究的主要用途是__________。
A.进行统计学检验B.探讨病因与影响流行的因素及确定预防方法C.研究疾病发生概率D.研究疾病的死亡情况E.研究疾病的临床表现10. 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_______。
A.实验室方法B.临床诊治方法C.现场调查与现场实验观察研究方法D.临床诊治与统计学方法E.统计学方法11. 流行病学研究主要解决的问题是________。
A.疾病分布及影响分布的因素B.疾病的防制措施C.疾病病因D.增进人群健康的策略E.以上都对12.以下哪项不包括在流行病学用途之中_______。
A.病因的探索B.预防措施的效果评价C.临床观察D.人群患病情况分析E.补充临床观察之不足13. 流行病学的分析性研究不包括________。
流行病学复习题目(1)

1.流行病学工作的三个阶段是()A.揭示现象、找出原因、提供措施B.整理资料、分析资料、得出结论C.观察性研究、实验性研究、理论性研究D.描述分布、提出假设、验证假设E.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2.流行病学研究的主要用途是()A.进行统计学检验B.探讨病因与影响流行的因素及确定预防方法C.研究疾病的发生概率D.研究疾病的死亡情况E.研究疾病的临床表现3.流行病学研究的对象是()A.疾病B.病人C.人群D.健康人E.亚临床型病人4.疾病的三间分布是指()A.国家、地区和城乡分布B.职业、家庭和环境分布C.短期波动、季节性和周期性分布D.年龄、性病和种族分布E.时间、地区和人间分布5.下列不属于表示疾病流行强度的指标是()A.短期波动B.大流行C.流行D.暴发E.散发6.下列哪项不是观察性研究()A.横断面调查B.生态学研究C.现场试验D.病例对照研究E.队列研究7.流行病学研究的观察法与实验法的根本区别在于()A.设立对照组B.不设立对照组C.是否人为控制研究的条件D.盲法E.统计学检验8.对慢性疾病进行现况调查,最适宜计算的指标为()A.罹患率B.患病率C.发病率D.感染率E.发病比9.现况调查研究的目的不包括()A.描述疾病和健康状况B.观察某疗法的远期疗效C.描述疾病的人群分布D.描述某种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E.进行疾病监测,早期发现病人10.衡量人群中在短时间内新发病例的频率,采用的指标为()A.罹患率B.发病率C.患病率D.感染率E.发病比11.已知某省山区、丘陵、湖区婴幼儿体格发育有较大的差异,现需制定该省婴幼儿体格发育有关指标的参考值范围,抽样方法最好采取()A.分层抽样B.整群抽样C.系统抽样D.机械抽样E.单纯随机抽样12.选定暴露和未暴露于某种因素的两种人群,追踪其各自的发病结局,比较两者发病结局的差异,从而判断暴露因素与发病有无因果关系及关联程度,该研究为()A队列研究 B病例对照研究 C现况调查研究D临床试验研究 E现场干预试验13.在队列研究中()A.不能计算发病率B.能计算比值比C.不能计算特异危险度D.不能计算相对危险度E.既可计算相对危险度,又可计算特异危险度14.在病例对照研究中,估计某因素与疾病的联系程度,应计算()A.RRB.RR-1C.ORD.OR-1E.P1-P015.病例对照研究中,选择偏倚不包括()A.入院率偏倚B.回忆偏倚C.检出症候偏倚D.无应答偏倚E.错误分类偏倚16.试验研究中对照组与实验组发病率之比,为()A.有效率B.治愈率C.生存率D.保护率E.效果指数17.为研究老年人的糖尿病患病率,拟进行抽样调查,下列哪一项不是抽样调查中决定样本含量的因素()A.预期现患率B.调查者的数量C.个体间的变异程度D.精确度E.把握度18.选定有特定疾病的人群组与未患这种疾病的对照组,比较两组人群过去暴露于某种可能危险因素的比例,分析暴露于该因素是否与疾病有关,该研究为()A.现况调查研究 B.病例对照研究 C.队列研究D.实验性研究E.理论性研究19.某医生观察某新药对预防流感的效果如下观察人数未发病人数发病率(%)未服药组 180 130 27.78服药组 230 190 17.39下列说法最合适的是()A.服药组的发病率低于未发病率,可以认为该药有效B.由于两组发病率相差不大,不能认为该药预防流感有效C.由于未设对照组,不能认为该药预防流感有效D.本资料应做假设检验后再作结论E.因为有抽样误差存在,不能作出结论20.某地区某种疾病的发病率明显超过历年的散发发病率水平,则认为该病()A.大流行B.散发C.有季节性D.爆发E.流行21.我国发生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很快波及到许多省市,这种发病情况称为()A.爆发B.大流行C.季节性升高D.周期性流行E.长期变异22.反应人群中某种疾病与某因素联系强度的指标()A.罹患率、续发率B.相对危险度、特异危险度C.抗体阳转率、保护率D.死亡率、患病率E.有效率、治愈率23.流行病学中与发病相关的常用指标除了发病率外,还包括()A.死亡率、病死率B.罹患率、患病率C.死亡率、续发率D.病死率、流行率E.死亡率、流行率24.描述一个地区的居民健康状况和卫生保健工作水平,可选用的指标()A.罹患率、续发率B.相对危险度、特异危险度C.抗体阳转率、保护率D.死亡率、患病率E.有效率、治愈率25.对原因不明的疾病,描述性研究的主要任务是()A.确定病因B.研究发病机制C.寻找病因的线索,提出病因假设D.因果推断E.验证病因26.下列哪项是病因的最确切含义()A.病原微生物B.物理因子C.化学因子D.心理因素E.凡能使人们发病概率增加的因子27.关于因果联系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无剂量-反应关系表明不存在因果联系B.联系的一致性好,说明存在因果联系的可能性大C.先因后果是判断因果联系的必要条件D.联系的强度越大,存在因果联系的可能性越大E.重复出现的次数越多,因果推断越有说服力28.现患研究主要分析指标是()A.死亡构成比B.某病的患病率C.某病的发病率D.某病的二代发病率E.某病的死亡率29.普查的目的不包括()A.早期发现和治疗患者B.了解疾病的分布C.了解健康状况的分布D.非常适用于发病率低的疾病的研究E.研究人体身体指标的正常标准30.发现甲类传染病及其疑似患者时,应用最快的办法向卫生防疫部门报告,在农村最迟不得超过()A.3小时B.6小时C.12小时D.24小时E.48小时31.在病例对照研究中,比值比(OR)的含义是指()A.病例组的发病率与对照组的发病率之比B.病例组的发病率与对照组的发病率之差C.病例组的暴露比值与对照组的暴露比值的比D.对照组的暴露比值除以病例组的暴露比值E.病例组的暴露比值与对照组的暴露比值之差32.临床上的“双盲”研究是指()A.研究组接受疫苗,对照组接受安慰剂B.观察者与受试对象均不知道谁接受疫苗和谁接受安慰剂C.观察者与受试对象均不知道安慰剂的性质D.研究组和对照组都不知道观察者的身份E.以上都不是33.属于第二级预防措施的是()A.遗传咨询B.疾病筛检C.疾病康复D.健康促进E.疫苗接种34.构成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必备因素有()A.宿主,环境,病因B.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C.寄生虫,中间宿主,终末宿主D.社会因素,自然因素,遗传因素E.病原体及机体35筛检的目的是()A.对可疑病人进行确诊B.评价筛检试验的敏感度C.验证病因D.评价筛检试验的特异度E.从表面健康的人群中查出某病的可疑患者或某病的高危人群36.在流行病学研究中,属于实验流行病学研究特点的是()A.属于观察性研究B.人为施加干预措施C.由果及因D.根据是否暴露分组E.不需要特设对照组37.诊断试验中,灵敏度与特异度的关系,哪一项正确()A.提高灵敏度,特异度将会降低B.提高灵敏度,特异度不变C.提高灵敏度,特异度将会提高D.灵敏度与特异度没有关系E.以上都不对38.对原因不明的疾病,描述性研究的主要任务是()A.确定病因B.研究发病机制C.寻找病因的线索,提出病因假设D.因果推断E.验证病因39.在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中,哪一种随机抽样方法误差最小()A.分层抽样B.系统抽样C.整群抽样D.单纯随机抽样E.整群抽样和单纯随机抽样40.病死率是指()A.某人群在一定期间内的总死亡人数与该人群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B.某人群在一定期间内的总死亡人数与该人群同期暴露人口数之比C.某人群在一定期间内的因某病死亡人数与该人群同期患病人口数之比D.某人群在一定期间内的因某病死亡人数与该人群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E.某人群在一定期间内的因某病死亡人数与该人群同期期末人口数之比41.在病例对照研究的资料分析阶段,哪种方法不是控制混杂因素的方法是()A.匹配B.标准化C.校正仪器D.分层分析E.遵守随机化原则42.验证病因假设最可靠的方法是()A.病例对照研究B.现况研究C.生态学研究D.队列研究E.实验流行病学研究43.哪一项不是评价诊断试验真实性的指标()A.灵敏度B.特异度C.阳性似然比D.约登指数E.符合率44.哪项不是实验流行病学的基本特点()A.属于前瞻性研究B.随机分组C.具有均衡可比的对照组D.有人为施加的干预措施E.属于观察法45.一个队列研究得到了下列率:全体男医生肺癌的发病率为0.94‰,所有吸烟男医生的发病率为1.30‰,非吸烟男医生的发病率0.07‰。
流行病学知识点整理

流行病学一.三大研究的特点(一)描述性研究1.以观察为主要手段,不对研究对象采取任何的干预措施,仅通过观察,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分析和总结研究对象的特点。
2.描述性研究中,开始时不设立对照组,暴露与结局的时序关系难以确定等原因,因果推断有局限性,但可作一些初步的比较性分析,为后续研究提供线索。
(二)分析性研究1队列研究:(1)属于观察法:暴露不是人为给予的,不是随机分配的,而是研究之前客观存在的。
(2)设立了对照组(3)由因及果:一开始就确定了研究对象的暴露情况,在纵向前瞻观察其果。
(4)能确证暴露于结局的因果关系:先因后果且能计算结局的发生率,估计暴露人群发生某结局的危险程度,因而能判定因果关系。
2.病例对照研究:①属于观察法;②设立对照组;③观察方向由果及因;④不能确实证明暴露和疾病的因果关系。
(三)实验性研究(前瞻、干预、随机、)1.属于前瞻性研究,干预在前,效应在后。
2.随机分组,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把研究对象分配到实验组或对照组,以控制研究中的混杂和偏倚。
3.具有均衡可比的对照组,实验流行病学研究对象均来自同一样本人群,其基本特征,自然暴露因素和预后因素应相似,这点与观察性研究不同。
类实验(quasi-experiment)在一些研究中,因为受实际条件限制不能随机分组或不能设立平行的对照组,这种研究称为类实验。
4.有人为施加的干预措施,这是与观察性研究的根本不同点。
二.优点与局限性(一)病例对照研究优点1.特别适合于罕见病的研究,有时往往是唯一选择,因为病例对照研究不需要太多的研究对象。
2.省钱,省力,省时间,易于组织实施。
3.广泛探索病因的同时,还可应用与其他方面如疫苗免疫学效果的考核。
4.同时研究多种因素与某种疾病的联系,广泛探索病因。
5.对研究对象多无损害局限性1.不适合于人群中人群中暴露比例很低的因素,因为需要很大的样本量2.选择研究对象时,难以避免选择偏倚。
3.获取既往信息时,难以避免回忆偏倚。
流行病学方法习题及答案(一)

流行病学方法习题及答案(一)26.时间分布一般呈严格季节性的传染病是()A.虫媒传染病B.寄生虫病C.肠道传染病D.呼吸道传染病E.血液传染病27.暴发调查常用的流行病学指标是()A.患病率B.发病率C.感染率D.罹患率E.续发率28.某地区成年人的首位死因是心脏病,不属于该地区优先防治策略的措施是()A.通过媒体倡导居民增加身体活动B.在社区人群中开展减少心脏病危险因素的咨询C.加强公共场所与工作场所的控烟D.冠脉狭窄血管内治疗E.以高胆固醇血症和家族史为指标29.对感染性腹泻进行监测应选择的疾病频率测量指标是()A.期间患病率B.现患率C.罹患率D.发病率E.病死率30.关于筛检的描述,错误的是()A.筛检试验应费用低廉B.应能迅速出结果C.目的是早期发现罕见病病例D.检查对象为表面上无病的人E.筛检试验应对人体无害31.为尽量发现患者,在制订筛选方法标准过程中,常采用()A.提高假阴性率B.降低假阳性率C.提高方法的特异度D.提高方法的灵敏度E.使假阴性率与假阳性率相等32.在比较不同地区发病率或死亡率时应注意使用()A.年龄别发病率、死亡率B.性别发病率、死亡率C.职业别发病率、死亡率D.民族别发病率、死亡率E.标化发病率、死亡率33.关于发病率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发病率可用作描述疾病的分布情况B.发病率的变化意味着病因的变化C.发病率的高低取决于疾病报告、登记制度以及诊断的正确性D.发病率的准确性受疾病报告、登记制度以及诊断的正确性的影响E.发病率可用来探讨发病因素,提出病因假设,评价防治措施效果34.有关发病率计算的表述,错误的是()A.分子为一定时期内的新发病例人数B.若在观察期间内一个人多次患病时,则应多次计为新发病例数C.分母为观察期内暴露人口数D.分母的人口数是指可能会发生该病的人群,不可能患该病的人,不应计入分母E.如果观察时间以年为单位时,分母为年初人口数35.与疾病关联最强的因素是()A.年龄B.性别C.职业D.民族E.种族36.描述某一人群中某种疾病的频率,最常用的指标为()A.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B.发病率、患病率、生存率C.发病率、死亡率、感染率D.发病率、死亡率、患病率E.死亡率、患病率、续发率37.某地区甲型肝炎的发病率每年5-8月份有升高,这种现象称为疾病的()A.暴发B.流行C.季节性D.周期性E.散发38.属于频率指标的相对数是()A.死亡率B.人口年龄性别构成C.门诊病历中内科病例的百分比D.抚养比E.性别比39.某地腹泻暴发流行,经调查该地3789人中当月有837人发生腹泻,这些人中有14人曾在1个月前发生过腹泻,计算得837/3789=22.1%,这个率应是()A.罹患率B.患病率C.发病率D.续发率E.感染率40.罹患率可表示为()A.(观察期内的病例数÷同期平均人口数)×100%B.(观察期内的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100%C.(一年内的新病例数÷同年暴露人口数)×100%D.(观察期内的新病例数÷同期平均人口数)×100%E(观察期内的新旧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100%41.衡量疾病传染力强弱的指标是()A.患病率B.感染率C.引入率D.发病率E.续发率42.对病因不确定的疾病,现况调查的主要任务是()A.因果推断B.寻找病因线索,提出病因假设C.验证病因D.确定病因E.诊断性用药43.在进行暴发调查时,首先应该()A.采取防制措施B.构成初步假设C.确认暴发是否发生D.调查暴发三间分布E.核实诊断44.既属于一级预防,又属于三级预防的是()A.体力活动促进B.环境有害因素的整治C.脑卒中患者的功能锻炼D.高血压管理E.控烟45.不是现况调查目的的是()A.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的“三间分布”B.描述某些因素或特征与疾病的联系C.确定某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因果联系D.为评价防治措施效果提供科学依据E.调查某地区患病的人群,以期早期发现患者46.拟调查某地人群糖尿病的现患情况,可采用的研究方法是()A.病例对照研究B.队列研究C.实验研究D.现况调查E.理论研究47.在抽样调查中,抽样误差最小的抽样方法是()A.单纯随机抽样B.系统抽样C.分层抽样D.整群抽样E.先分层再抽样48.高发区与低发区各随机抽一个乡进行肺癌死亡调查,该抽样方法是()A.单纯随机抽样B.分层抽样C.多级抽样D.系统抽样E.单级抽样49.不是开展普查优点的是()A.调查对象的确定比较简单B.普查工作易细致,诊断较明确C.普查可以普及医学知识D.普查可以较全面地描述疾病分布与特征E.通过普查可以发现一些病例,使能得到及早治疗50.不适宜实施普查的情况是()A.患病率低,诊断技术复杂B.该病有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C.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D.调查对象组织严密,不易发生遗漏E.疾病有比较简便、准确的检测手段和方法参考答案1.A2.D3.D4.D5.C6.D7.E8.C9.E 10.A 11.D 12.C 13.A 14.A 15.B 16.E 17.B 18.E 19.D 20.C 21.D 22.C 23.B 24.B 25.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课件
由于运动、热量、化学、电或 放射线的能量交换,在机体组织无法耐 受的水平上,所造成的组织损伤或由于 窒息而引起的缺氧,以及由此引起的心 理损伤统称为伤害。
美国CDC的定义:由于运动、热 量、化学、电或放射线的能量交换,在机体 组织无法耐受的水平上,所造成的组织损伤 或由于窒息而引起的缺氧称为伤害。
精品课件
人们常将伤害,特别是意外 伤害(unintentional injury)称为事故 (accident)。如1989年第一次国际会议 通知单上称为“首次世界事故与伤害会 议”。
精品课件
◆伤害死亡率:指因伤害致死的频率,可以计 算伤害的总死亡率,也可以按照伤害的种类 计算分年龄别、性别等人群特征的死亡率。
伤害死亡 同 一 率期 年某 中一 该特 人定 群人 因 数 数群 伤 10的 害% 0总 人
◆致残率 ◆致残患病率
精品课件
(二)伤害造成的损失程度测量指标
◆潜在寿命损失年数(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PYLL):指人们由于伤 害未能活到该国平均期望寿命而过早死 亡。用期望寿命与死亡时实际年龄之差。
精品课件
第三节 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
精品课件
一、地区分布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二、人群分布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精品课件ຫໍສະໝຸດ 三、时间分布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第四节 伤害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
精品课件
一、致病因子
◆动能 ◆热能 ◆电能 ◆辐射能 ◆化学能
精品课件
二、宿主因素
◆故意伤害(intentional injury):指有意识地 加害干个人或他人,并常伴有暴力行为。如自 杀、他杀、强奸、家庭暴力、恶性殴打等。
精品课件
按照发生伤害的地点分类
◆机动车伤害:是指在行驶中的机动车造成的伤害, 是最常见的伤害种类,占全部伤害死亡的25%以 上。
精品课件
◆工作场所:发生在工作地点,由于工作环境中 某事件所造成。
精品课件
1986年美国统计中心提出的伤害的操 作性定义为:必须到医疗诊治或活动受限一天。
国内学者建议的操作性定义为凡具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①到医疗机构诊治,诊断 为某一种伤害;②由家人、老师或其它人作紧 急处理或看护;③因伤请假半天以上。
严重伤(需住院治疗)、中度伤(需治疗,且 至少需休息1天)、轻度伤(仅需在工作现场治疗 处理,完后仍可继续工作)。
美国每年有 2900万例,其中2400万 例功能性残疾,19000 例死于公共场所伤害。 我国41.3%是发生在公 共场所,最常见是跌伤 和刀割伤。
精品课件
按照伤害的性质分类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三、伤害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性
(一)威胁劳动力人口健康与生命的主要 原因之一
◆2000年全世界每年有近500多万人死于伤害 ◆由伤害致死占全部死亡在发达国家为7.6%, 发展中国家为10.7% ◆在各国的死因顺位伤害排在第4~5位,在儿 童死因顺位排在第一位 ◆我国伤害的死亡率为65.24/10万,每年约 70万人死于各种伤害,占全死因的11%
精品课件
伤害流行病学
陈维清 博士 教授 医学统计与流行病学系
Tel: 87332199 E-mail: wqchen@
精品课件
第一节 概述
精品课件
一、伤害与伤害流行病学的概念
伤害(Injury),是指能量–– –机械能、热能、化学能、电能及放射能等 能量扩散到人体,使人体发生损伤。
精品课件
伤害流行病学(injury epidemiology)是描述伤害的发生强度 及其分布特征,分析伤害的流行规律、 发生原因和危害因素,提出伤害的干 预对策和防范措施,并对防治效果进 行评价的一门流行病学分支学科。
精品课件
二、伤害的分类
按照伤害的意图分类
◆意外伤害(unintentional injury):这类伤害 指无意识地伤害,主要包括车祸、跌落、烧伤、 溺水、中毒、医疗事故等。
全球每 年职业性伤害在 1亿例以上,因 职业性伤害致死 者10万例以上, 150万人致残或 丧失劳动能力。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家庭:美国每年家庭伤害发生例数在2500万例, 其中320万例导致功能形态残疾。我国中学生 伤害23.1%发生在家庭。跌落是常见原因。
精品课件
◆公共场所:发生在公共场所(如运动场、学校 等)的伤害,包括娱乐场所和自然灾害情况下 所发生的伤害。
精品课件
一、测量指标
(一)伤害发生频率测量指标
◆伤害发生率:单位时间内(通常是年)发生 伤害的人数与同时期的人口数之比。
伤害发生 一 率 同 年期 中某 该一 人特 群定 害 发数 人 人 生群 数 的 1的 0伤 % 0总
伤害发生 一 同 率年 期中 某该 一人 特群 定发 次 人 数生 数 群 1伤 0的 % 0害 总
(一)人口学特征 ◆年龄 ◆性别 ◆种族 ◆职业 (二)心理行为特征
◆饮酒 ◆安全带 ◆心理因素:事故倾向
精品课件
三、环境因素
◆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 ◆生产环境 ◆生活环境
精品课件
第五节 伤害的预防策略与措施
精品课件
一、预防策略
(一)三级预防 ⒈一级预防 ◆全人群策略 ◆高危人群策略 ◆健康促进策略
精品课件
◆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s,DALY):指从发病(发生伤害)到死 亡(或康复)所损失的全部健康生命年。用期 望寿命与死亡时实际年龄之差。 它包括因早死所致PYLL和疾病所致 的伤残引起的健康生命损失年(years of life lived with disability,YLLD)两部分。 DALY=PYLL+YLLD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二)具有常见、多发、死亡率高、 致残率高的特点
死亡148981
住院2591000 急诊36961000
伤害报告59127000
1995年美国疾病负担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三)伤害所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巨大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第二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