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构成三要素
平面设计三大构成基础

平面设计三大构成基础平面构成的概念所谓构成(包括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是一种造型概念,也是现代造型设计用语。
其含义就是将几个以上的单元(包括不同的形态、材料)重新组合成为一个新的单元,并赋予视觉化的、力学的概念。
其中,立体构成是以厚度塑形象,是将形态要素按照一定的原则组合成形体;平面构成则是以轮廓塑形象,是将不同的基本形按照一定的规则在平面上组合成图案。
平面构成元素,包括概念元素、视觉元素和关系元素,概念元素是指创造形象之前,仅在意念中感觉到的点、线、面、体的概念,其作用是促使视觉元素的形成。
视觉元素,是把概念元素见之于画面,是通过看得见的形状、大小、色彩、位置、方向、肌理等被称为基本形的具体形象加以体现的。
关系元素,是指视觉元素(即基本形)的组合形式,是通过框架、骨格以及空间、重心、虚实、有无等因素决定的;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骨格,是可见的,其它如空间、重心等因素,则有赖感觉去体现。
平面构成的框架一切用于平面构成中的可见的视觉元素,通称形象,基本形即是最基本的形象;限制和管辖基本形在平面构成中的各种不同的编排,即是骨格。
基本形有“正”有“负”,构成中亦可互相转化;基本形相遇时,又可以产生分离、接触、复叠、透叠、联合、减缺、差叠、重合等几种关系。
骨格可以分为:在视觉上起作用的有作用骨格和在视觉上不起作用的无作用骨格,以及有规律性骨格(即重复、近似、渐变、发射等骨格)和非规律性骨格(即密集、对比等骨格)。
基本形与骨格的上述这些特性,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而构成千变万化的构成图案(如下图,就是由基本形通过重复、接触、差叠等构成的)。
平面构成的要素平面构成的要素:点的构成形式、线的构成形式、面的构成形式点的构成形式(1) 不同大小、疏密的混合排列,使之成为一种散点式的构成形式。
2)将大小一致的点按一定的方向进行有规律的排列,给人的视觉留下一种由点的移动而产生线化的感觉。
(3)以由大到小的点按一定的轨迹、方向进行变化,使之产生一种优美的韵律感。
平面构成平面构成的三个基本要素

二、点与线
11
两点相连构成线,在一条线上, 相对大的点会有更加强烈的视 觉聚集力,更容易成为视觉焦 点。另外,点的线化在视觉表 现领域也有很多的表现形式和 表现效果,也因此可以表现出 更多的视觉美感。
当多个点组成线的时候,两个 相近的点会有密集的感觉,也 会给人更近的感觉,也就是通 常所说的更有冲击力,很容易 让人注意,起到吸引视线的作 用,如图2-9所示。
第一节 点
3
点作为视觉表现的基 础,有大小、形态、 面积等,是一切物体 在视觉上表现出来的 最小的状态,也是平 面构成中最小的构成 单位。 点可以通过任何形态 来表现,如方形、菱 形、三角形、星形等 规则或不规则图形。 远山可以被看成是一 个点,水滴可以被看 成是一个点,夜晚漫 天的星辰也可以被看 成是点,因而点的视 觉表现范围非常广泛, 如图2-2所示。
这些点虽然在真实感上显 得较弱,也不是由一个单 纯的、明显的点来表现, 但可以表现出细腻的感觉, 从而产生另外的一种表现 效果和视觉美感,如图2-7 所示。
9
二、点与线
点按照一定的方向运动的轨迹,就形成了线的 感觉。在数学里,线不同于点,线不仅具有位 置、长度,还具有宽度、形状。多个点的组合 形成点的线化,通过点与线的构成关系来表达 设计意图,如图2-8所示。
一、点的形态与特点
4
一、点的形态与特点
5
一、点的形态与特点
点存在的状态多种多样,在设计领域经常用不同的点 的状态来表达设计构思。点的虚化连接、点的线化、 点的面化等都可以用来表现点的存在,表达设计中的 点的构成美感。 当两个同样大小的点出现在不同的场景中时,可能会 出现两种不同的心理错视:当点处在宽敞的空间时显 得比处在狭窄的空间的点相对要小;在狭窄的空间的 点看起来相对会比较大,且有膨胀的感觉,如图2-3所 示。
平面设计师要掌握的版式基础大全

平面设计师要掌握的版式基础大全(一)构成平面的三要素(1)点的构成点是组成平面构成的基础要素。
点可以是不同大小的,也可以是不同疏密的。
在一个画面上也可以有大小、疏密、虚实、整齐和随意对比的,对比就会产生韵律感。
(2)线的构成垂直和水平的线都会有稳定的感觉,斜线会更加有冲击力,曲线会感受更加柔和。
(3)面的构成面的种类有不规则形状和几何形状两种。
(二)排版中的元素在平面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其实是在组织图片、文字、按钮、图标等比较小元素的信息架构。
这些排版中的元素需要我们放在画面中,不可以因为好不好看而删去必要的信息,然后根据它们的重要性进行排列组合。
(三)文字排版八条定律字体是排版中重要的元素,也是直接的信息传达方式。
下面有八条文字排版的定律,供参考。
第一,保证文字是可读的。
第二,不要在一个版面中使用三种以上的字体。
第三,如果英文标题或单独进行排版时,尽量全部使用大写而非首字母大写。
中文标题或单独进行排版时结尾不需要句号。
第四,字间距和行距以及文字大小都要依据实际场景来决定。
第五,文字阅读需要清晰地背景区分,比如黑纸白字和白纸黑字原则。
第六,除非不得已,尽量避免在一个版式中使用中英文混排。
第七,文本左边对齐同时右边也需要对齐。
第八,中文前面需要空两个全角字符空格,英文前面无需空格,但需要大写。
(四)图片素材比例在进行排版的时候,或多或少都会用到图片素材。
无论图片的大小,首先要保证使用的图片与整体设计色调相符。
冷色、暖色、中性色都要符合整体的色调,一定是邻近色或对比色等色彩关系,不要因为自己的主观放置没有色彩关系的配图或者会抵消画面色彩倾向的配图。
同时,还要注意比例,才会让作品整体耐看。
(1)图文比例在一个设计中,图片与文字的量应该有一定的对比。
人天生喜欢看图片而不是阅读,实际上人类有阅读能力的历史只有几千年,而欣赏图片的能力是天然的。
如果需求方的文字需求非常多,尝试与需求方商讨减少文字量。
文字量越少,图形化设计越多,那么视觉上这个作品看起来就更轻松。
三大构成要素全面讲解

紫:高贵、庄重、奢华、具有神秘感 白:明亮、干净、纯洁、扩张感
黑:沉静、神秘、消极
五.色系和色调
24色相环
一、色调的分类
配色的一般规律为:任何一个 色相均可以成为主色(主色调), 与其它色相组成互补色关系、 对比色关系、邻近色系和同类 色关系的色彩组织。
二、各色调之间的关系
3.平面构成的框架
(1). 一切用于平面构成中的可见的视觉元素, 通称形象,基本形即是最基本的形象;限制和管辖基 本形在平面构成中的各种不同的编排,即是骨格。基 本形有“正”有“负”,构成中亦可互相转化;基本 形相遇时,又可以产生分离、接触、复叠、透叠、联 合、减缺、差叠、重合等几种关系。
(2)骨格可以分为:
下图是一组橙蓝互补色对比的色组,橙艳丽、辉煌又安然,恰列好处。
(2)对比色关系
色相环中相距135度或者彼此相隔八几个数位的两色,为对比色 关系,属中强对比效果的色组。色相感鲜明,各色相互排斥,既活泼 又旺盛。配色时,可以通过处理主色与次色的关系而达到色组的调和, 也可以通过色相间秩序排列的方式,求得统一和谐的色彩效果。下图
B.多点式发射构成形态 C.旋转式发射格
6.空间构成形式
利用透视学中的视点、灭点、视平线等原理所求得的平面上的空间 形态
A.点的疏密形成的立体空间 B.线的变化形成的立体空间 C.重叠而形成的空间 D.透视法则形成的空间(以透视法中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等关系来进 行表现的) E.矛盾空间的构成(错觉空间构成):以变动立体空间形的视点、灭 点而构成的不合理空间,“反转空间”是矛盾空间的重要表现形式之 一
(4)把点以大小不同的形式, 既密集、又分散的进行有 目的的排列,产生点的面 化感觉
平面构成、图案基础、色彩构成要点

平面构成1.平面构成的形态要素:点线面2.构成的形式法则:对称(体现了一种秩序美感);均衡(不对称的构成形式一定要达到视觉上力的均衡,才能产生美感);变化(形态变化方法:加法、减法、分割法、重叠法、差叠法、透叠法);统一(持久的美感);点、线、面综合构成3.包豪斯--“创造了当今工业设计的模式,并且为此制定了标准;它是现代建筑的助产士;它改变了一切东西的模样,从你现在正坐在上面的椅子,一直到你正在读的书”4.构成是现代艺术,伴随着工业社会的诞生而生,并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是与工业产品息息相关的艺术表现形式。
构成形象奉行的是理性的、简约的、符合工业化批量生产需求的原则。
作品往往是机械的、冷漠的,追求的是“少就是多”,适合产品的批量复制。
5.图案是装饰艺术,是伴随着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是与生活、劳动和手工艺密切相关的艺术表现形式。
图案形象往往是有机的、富于情感的,是人类真情的自然流露。
图案创造注重的是师法自然和传统,认为自然是源,传统是流,源与流缺一不可.因此,表现的内容常常是自然的美、生命的美,需要对自然进行提炼、归纳,对传统进行研究、学习。
常常经过具象——变形-—意象——抽象的过程,使图形或形象,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图案只限于染织、服装、广告、建筑及器皿等方面的装饰.6.设计师试图在提供给市场和消费者一件有用的产品的时候,也希望能够在其中表达自己的创造性和个性。
他们还希望能够把传统、文化、情感、环保等观念一起融入一个小小的物品里,使之成为人们美好生活及人类文化的一部分。
7.大小点的更替会产生节奏感;由大到小旋转的点会产生深入感。
在同样大小的点中,明亮的、暖色的点感觉大,有扩张感;深色的、冷色的点感觉小,有收缩感。
8.两条平行的直线,在发射线的作用下,会出现弯曲的错视效果。
9.面的性质:任何图形,都是由图与底两部分组成的。
在画面中,成为视觉对象的部分叫图,其周围的空间叫底。
图,也称“正形”,具有清晰、前进的感觉,并具有使形突出的性质;底,也称“负形”,起到衬托、显现图的作用.这个理论是1920年由一个叫鲁宾的人发现并研究出来的,他利用一张画有一个壶和两个人脸的画面说明其理论,这幅画面被称为《鲁宾之壶》。
平面构成之平面三要素

应用
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面
1、面的概念
面是线的连续移动至终结而形成的。面有长度、 宽度,无厚度,具有方向性。 直线平行移动成长方形; 直线旋转移动成圆形; 自由直线移动构成有机形; 直线和弧线结合运动形成不规则的形。
2、面的形态和表情 面有规则面和不规则面之分。圆形和正方形是最 典型的规则面,这两种面的相加和相减,可以构 成无数多样的面。自由面的外形较复杂,无规则 可循。 面的形态是多样的,不同形态的面在视觉上有不 同的作用和特征。规则面有简洁、明了、安定和 秩序的感觉;自由面具有柔软、轻松、生动的感 觉。
●―→←―●
当两点大小不同时,大的点首先引起人们的注意 ,但是视线会逐渐从大的点移向小的点,最 后集中到小的点上,越小的点积聚力越强。
当空间中有三个点并在三个方向上平均散开的时候,点 的视觉作用就表现为一个三角形,这是一种视觉心理反 应。 当画面中出现三个以上不规则排列的点时,画面就会显 得很零乱,使人产生烦躁的感觉。 当画面中出现若干大小相同的点规律排列时,画面就会 显得很平稳、安静学习平面构成,就是通过对点、线、面等基本形 态要素的组合方式和学习方法的学习,以造型法 为基准,创造出更多的新图形。 ⑴对称与平衡 ⑵节奏与韵律 ⑶变化与统一 ⑷分割与比例
4.线的视觉特征
线在平面构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同的线有不 同的感情性格,线有很强的心理暗示作用。 线最善于表现动和静,直线表现静,曲线表现动,曲 折线则有不安定的感觉,螺旋线表现上升。
线的视觉特征 直线具有男性的特点,有力度 、稳定, 直线中的水平线平和、寂静, 使人联想风平浪静的水面,远 方的地平线,给人产生扩张感; 而垂直线则使人联想到树、电 线杆、给人干脆,坚定,阳刚 的视觉效果; 斜线则有一种速度感。
平面构成的三要素——点、线、面(一)

一、点1.点的概念在几何学定义里,点只能提示形象存在的具体位置,不具有大小,既无长度也无宽度,它只是一条线的开始或终结,或存在于两条线的交叉处。
在平面构成中,通常画面中细小的形象都称之为“点”。
2.点的形态特征(1)点的大小与外形a.大小:在相同的视觉环境下,相对面积越小,点的感觉就会越强。
相反,会失去点的性质。
b.形状:不同的外形在一定的尺度、一定的视觉环境内,都会有点的感觉。
2)点的视觉及心理反应a.当画面上只有一个点出现时,我们的实现会全部集中于此点上。
在实际的运用中,为了突出或强调某一部分的视觉效果,将起到很好的作用。
b.当两个点同时出现在一个画面时,一种情况是相同大小的两个点,使实现从其中的一点开始,然后再移向另外一点,最后在两点间反复移动。
在实际的运用中,为了突出某内容,同样具有实际的意义,达到强调的目的。
c.当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点同时存在时,就可能感觉成一个虚面,点愈多,其周围之间间隔越短,“面”的感觉就越强。
在实际的运用中,这对把握画面的整体效果和统一画面十分重要。
d.点的形状不同,给人视觉及心理的反应也不一样。
外形突出的点感觉向外扩张;外形向内凹陷的点,感觉受到外力的压迫(3)点的错觉现象3.点的构成点的构成是点要素在造型中的运用。
一方面,点可以直接用来构成图形或画面;另一方面,可以用其它类似点的内容作简洁的点的构成。
(1)点的不连接构成a.点的等间隔不连接构成b.点的有计划间隔构成(2)点的连接构成a.点的等间隔连接构成b.点的不等间隔连接构成(3)点的重复构成合叠、盖叠和透叠三种方式(4)点的线化与面化(5)点的自由构成。
平面构成三要素

平面构成三要素一:点。
特征:(1)单个的点凝聚视线:多个点分散视线,活跃气氛。
(2)画面中心的点使视线集中,边缘的点有逃逸倾向。
(3)很多点按一定的方向进行有规律地排列,给人线化或面化的感觉。
(4)有大到小的点按一定的轨迹方向进行变化,能产生韵律感;按一定的规律群集的点,能产生空间感。
二:线。
分类:(1)直线:平行线垂直线折线斜线等(2)曲线:弧线漩涡线抛物线圆椭圆任意封闭曲线等。
性格:(1)细线:精致秀气锐利。
(2)粗线:壮实敦厚。
(3)锯状直线:焦虑不安。
(4)垂直线:生命力力度感伸展感。
(5)水平线:稳定感平静呆板。
(6)斜线:运动感动向感方向感。
(7)折线:方向变化丰富易形成空间感。
(8)几何曲线:弹力紧张度强规则美。
(9)自由曲线:自由潇洒自如随意优美。
特征:(1)等距离的线密集排列产生强烈的秩序感。
(2)疏密变化的线产生透视空间的视觉效果。
(3)粗细变化的线产生虚实空间的视觉效果。
(4)不规则的线产生杂乱的视觉效果。
三:面。
种类及性格:(1)直线形:如正方形等,表现简洁安定规则平稳,是一种较为理性的视觉效果。
(2)曲线形:指几何曲线形,如圆形等,表现柔软生机膨胀弹性的视觉效果。
(3)自由曲线形:没有几何秩序的曲线形,能充分体现作者的个性。
表现优雅魅力和带有人情趣的视觉效果。
(4)偶然形:偶然方法或用特别手段获得的图形,这种面无论用什么方法制作,得到的结果都不会完全一样。
这种面自由活跃而富有哲理性,具有一定的情态情趣,用得好可以制作出极具个性的作品。
三要素的运用一:基本形的关系:(1)分离。
(2)相接。
(3)覆盖。
(4)差叠。
(5)透叠。
(6)联合。
(7)剪切。
(8)重合。
二:平面构成的形式:(1)重复构成。
(2)渐变构成。
(3)近似构成。
(4)发射构成。
(5)特异构成。
(6)对以构成。
(7)骨骼构成。
(8)密集构成。
(9)肌理构成。
(10)空间构成。
(11)分割构成。
(12)图与底的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面构成三要素
一:点。
特征:(1)单个的点凝聚视线:多个点分散视线,活跃气氛。
(2)画面中心的点使视线集中,边缘的点有逃逸倾向。
(3)很多点按一定的方向进行有规律地排列,给人线化或面化的感觉。
(4)有大到小的点按一定的轨迹方向进行变化,能产生韵律感;按一定的规律群集的点,能产生空间感。
二:线。
分类:(1)直线:平行线垂直线折线斜线等
(2)曲线:弧线漩涡线抛物线圆椭圆任意封闭曲线等。
性格:(1)细线:精致秀气锐利。
(2)粗线:壮实敦厚。
(3)锯状直线:焦虑不安。
(4)垂直线:生命力力度感伸展感。
(5)水平线:稳定感平静呆板。
(6)斜线:运动感动向感方向感。
(7)折线:方向变化丰富易形成空间感。
(8)几何曲线:弹力紧张度强规则美。
(9)自由曲线:自由潇洒自如随意优美。
特征:(1)等距离的线密集排列产生强烈的秩序感。
(2)疏密变化的线产生透视空间的视觉效果。
(3)粗细变化的线产生虚实空间的视觉效果。
(4)不规则的线产生杂乱的视觉效果。
三:面。
种类及性格:(1)直线形:如正方形等,表现简洁安定规则平稳,是一种较为理性的视觉效果。
(2)曲线形:指几何曲线形,如圆形等,表现柔软生机膨胀弹性的视觉效果。
(3)自由曲线形:没有几何秩序的曲线形,能充分体现作者的个性。
表现优雅魅力和带有人情趣的视觉效果。
(4)偶然形:偶然方法或用特别手段获得的图形,这种面无论用什么方法制作,得到的结果都不会完全一样。
这种面自由活跃而富有哲理性,具有一定的情态情趣,用得好可以制作出极具个性的作品。
三要素的运用
一:基本形的关系:(1)分离。
(2)相接。
(3)覆盖。
(4)
差叠。
(5)透叠。
(6)联合。
(7)剪切。
(8)重合。
二:平面构成的形式:(1)重复构成。
(2)渐变构成。
(3)近似构成。
(4)发射构成。
(5)特异构成。
(6)对以构成。
(7)骨骼构成。
(8)密集构成。
(9)肌理构成。
(10)空间构成。
(11)分割构成。
(12)图与底的构成。
(13)打散构成。
(14)韵律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