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诚信道德状况分析
形势与政策——论当代大学生诚信与道德问题

论当代大学生诚信与道德问题当今社会,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历史的责任。
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诚信行为、诚信品质,关系到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在一定意义上关系着中华民族的未来。
大学生要肩负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命,就必须自觉加强诚信道德建设,把诚信作为高尚的人格追求、优良的行为品质、立身处世的根本准则。
然而,当前,尽管各大高校始终将诚信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中心,屡禁不止的考试作弊、恶意拖欠助学贷款、假文凭、假学术等现象仍呈增长趋势,这不但突显了部分大学生存在诚信危机的客观事实,同时也为高校的诚信教育拉响警钟。
高校诚信教育的效果不佳、大学生出现诚信危机呼吁高校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时需建构起完善而行之有效的诚信道德建设体系。
经调查分析,大学生诚信道德素质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大学生对诚信道德范畴认定不清。
当代大学生在社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对于诚信与不诚信的分界线认识越来越模糊。
大部分大学生所认为的“诚信”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诚信。
毁约、跳槽、在履历上造假、考试作弊等行为在一部分同学的眼中属于诚信的范围内,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对诚信的范畴认识相当模糊不清。
2.大学生对于诚信道德认同的矛盾心理。
主要表现在大学生们对自身群体的诚信道德认同程度不高,但却对个体诚信道德认同度高。
诚信是大学生必备的素质之一,但是当前社会上对于大学生的诚信的评价并不高,而大学生则普遍认为自身群体的诚信道德水平一般,与大学生应有的素质不相符。
虽然大学生们对群体道德规范的认同度不高,但对自己的行为却予以充分的认可与肯定,绝大部分大学生都认为自己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由此可见,大学生在对于所属群体和个体的诚信道德的认同上出现了矛盾。
3.在选择诚信与否时带有明显的功利倾向。
一部分同学对于履历造假现象持中立状态,认为这是不诚实的表现,但同时也认为其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报告(7篇)

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报告(7篇)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报告1摘要:对大学生诚信品德的培养事关国家、民族的未来。
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对于诚信的观念有着较高的认知水平,对于社会诚信度评价较低;学生的诚信意识与诚信行为出现背离的现象,反映出对于诚信的认知与诚信观念的信奉有着较大的差异。
本文通过对赤峰市部分大学生进行调查,对目前大学生的诚信现状进行分析,对强化诚信教育,培养其良好的诚信意识和诚信行为等方面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问题,原因,诚信对策,加强诚信教育信用乃立身之本,俗话说:“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国。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然而时下,我们身边却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失信"现象。
它是一个遍及全社会的课题,对大学生更是有着不一般的意义,它代表中国未来的发展。
在调查中发现的种种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
发放问卷650份,回收问卷640份,有效问卷626份,调查对象为赤峰学院07级和08级学生,调查内容涉及与大学生诚信密切相关的问题,如对社会诚信状况的看法、学业诚信、日常生活方面的诚信等。
一、调查的相关内容(一)关于对社会诚信的看法方面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学生来讲有很强的认同感和亲和力,作为一种理想层面的道德修养,学生普遍认同。
在调查中,63.3%的学生认为诚信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从认识层面来讲,多数学生把诚信作为一种重要品质来看待,33.3%的同学认为诚信不仅是一种道德约束,而且是一种法律约束。
但是,也有33.3%的学生认为成信已经不适合今天社会发展的要求。
不同的人、事有不同的判断。
从对别人要求的角度,学生对于别人的诚信品质要求普遍较高,70%的学生认为诚信是做人的原则,不论什么情况下都应该坚持基本原则。
从自己的角度讲,53.3%的学生认为在人的成长经历中最重要的是诚信。
但也有不到50%的学生选其他选项,结果颇令人失望。
当前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报告

端正对大学生诚信道德的根本评价
首先应端正对大学生诚信道德现状的根本评价。要看到有相当一局部学生总体诚信道德水平还是比拟好的,占据开展趋势的主流,并且大学生作为社会精英的“储藏军”,其诚信道德水平应该也可能成为整个社会的表率。要看到绝大多数的大学生都认同诚信品质是大学生的根本品质之一,大学生中诚信品质极差的人只占据一小局部,大局部学生处在中等水平。
当前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报告2
一、 摘要
大学生是新生代的力量,是未来社会的主要生力军。大学生的诚信状况如何,将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成功,关系到能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大学生诚信属于特定社会群体的公民道德,因此大学生的道德取向,是一个社会道德的风向标,它的好坏可以直接反映出这个社会所存在的问题。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现状是令人困惑的,在就业、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压力下,大学生的道德现状也是值得思考的。在本次调查中,大二学生和即将毕业的大三学生对诚信问题的关注比拟多,而在调查问卷中反映同学们对校园的缺失诚信问题都感到了危机,因此就此问题我做了一次在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问卷调查。 由于现代社会风气不正,虚假事物过多等严重腐蚀了大学生的健康思想,使大学生对社会事物的诚信度逐渐下降。现从大学生对社会、学校、家庭、诚信问题是否影响就业诚信现状进行归纳总结。
在高校中,要引入社会个人信用联合征信系统,设立学生的诚信档案,并建立统一的数据库管理查询系统。对于诚信品质差的学生,那么要采取相应的防范和惩罚措施,如把不守信的学生记录在案,并相应进行道义和行政上的制裁。
培育社会的诚信道德文化
学校的诚信道德教育的落实离不开整个社会大环境的支持。社会作为一个大环境,对于承当诚信道德建设的重任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要通过培育社会的诚信道德文化,形成诚信荣耀、不诚信可耻的观念,营造诚信者受尊重、不诚信者遭鄙视的社会气氛。在培育诚信道德文化中,社会诚信制度的建设和个人诚信品质的修养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
关于当代大学生的诚信调查报告

关于当代大学生的诚信调查报告大学生诚信道德状况调查问卷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构筑一个人健全人格的重要品质,尤其是对于当前处在转型期的中国,培养人们诚信的道德操守,对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小编整理一部分关于在校大学生的诚信调查报告,仅供参考。
关于当代大学生诚信问题的调查报告(一)诚信,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准则,但是近年来受到社会风气、社会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比如迟到早退、考试作弊、拾金不还以及拾到饭卡也没还等等诚信问题日益突出,引起了我们学校广大师生的关注。
为了减少此类现象的发生,号召大学生做到诚实守信,共建和谐校园。
今年4~5月份我们在钦州学院校园内就大部分在校大学生展开了关于当代大学生诚信问题的实地调查,通过拍摄有关是否丢失诚信的多个视频和采访以及查阅资料,我们深入了解到大部分大学生的诚信没有丢失,如果是捡到东西基本上能做到上交有关部门待失主领回去,但是也存在有一小部分大学生的诚信度确实有待提高,就像有些大学生捡到别人的东西却没有上交相关部门待失主领回。
关于大学生诚信问题,我们调查组分别进行了学生采访,发出问卷调查以及查询资料。
以下是相关报告:关于诚信的内涵调查,根据调查结果,认为诚信是中国文化的道德标准,但是已经不适合今天社会发展的要求”的人占11%,认为”诚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今天任然适用“的占83%;“认为“诚信仅仅是一种道德约束,靠个人能自觉”的占36%,认为”诚信不仅仅是一种道德约束,而且是一种法律约束“的人占22%。
关于诚信对于工作的重要性,77%的同学认为重要,20%的同学认为一般重要,还有的3%的同学认为不重要。
对于诚信对人际关系的影响,88%的同学认为重要,11%认为影响不大,还有1%的同学认为不重要。
对当今大学生诚信现状形成的原因的认识,调查结果显示:(1)在成长过程中,长辈对自己进行过诚信教育很多的为47%,有一些的为41%,不太多的为11%,几乎没有的为1%。
大学生存在诚信缺失的若干方面

大学生存在诚信缺失的若干方面诚信是一个人的品质和修养的体现,是社会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着诚信缺失的现象。
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影响到社会的正常运行和发展。
本文将就大学生存在诚信缺失的原因、表现和解决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引发社会对大学生诚信素质的重视和关注。
一、原因分析1. 社会价值观念的扭曲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一些传统价值观念在大学生群体中逐渐淡化,诚信意识不够强烈。
人们过分追求物质利益,忽视了诚信的重要性,导致大学生在经济利益面前丧失了诚信意识。
2. 教育制度的不完善在教育过程中,有些学校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却忽视了学生的品德修养。
学校并没有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引导和规范,学生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造成了诚信缺失的现象。
3. 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的变化和社会风气的浮躁也对大学生的诚信观念产生了负面影响。
大学生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产生了功利主义思想,认为只要能够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是可以接受的,从而出现了诚信缺失的现象。
4. 人文素质的缺失由于一些学校侧重于传授专业知识,而忽视了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导致了大学生缺乏基本的道德规范和诚信意识,使得诚信缺失成为其一个普遍的问题。
二、表现形式1. 学术诚信问题在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着一些学生抄袭、剽窃他人作品的行为。
一些大学生为了达到学术目标或逃避学习压力,选择了不诚实的手段,伤害了自己的诚信,也影响了学术环境的健康发展。
2. 信用缺失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大学生在签订合同时敷衍塞责,不注重合同的诚信执行,导致合同经常无法得到履行,损害了他人的利益。
3. 虚荣心导致的诚信缺失由于社会的竞争压力,一些大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不择手段地获取一些名利,而忽视了诚信,导致了个人诚信缺失。
4. 人际关系问题一些大学生在与他人交往时,由于自身的诚信意识不强,经常说一套做一套,导致了人际关系的破裂,也使自己在社会中的声誉受损。
关于诚信调查报告

关于诚信调查报告篇一:关于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报告关于大学生诚信状况的分析实践背景:(1)诚信是一种美德,干百年来源远流长,亘古不变。
但一个时期以来,在我国社会生活中诚实守信越来越成为一种稀缺资源,商业中的欺诈行为,各种考试中的舞弊现象,“狼来了”的故事频频发生,假货充斥,谎言盛行,骗人的把戏屡屡得手,扰乱了市场秩序,降低了道德水平,违背了做人的基本准则,有识之士无不为之痛心疾首,忧心如焚。
党和国家更是重拳出击,整顿经济秩序,规范市场行为,打击假冒伪劣,倡导文明新风,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道德传统,重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而这一道德体系的重中之重是诚实和守信。
当前,大学生的诚信问题一定程度出现了危机,受到倍加关注,必须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措施。
(2)大学生是同龄人中的高知识群体,他们应该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人才。
但纵观大学生的诚信现状,却不能不令人忧心忡忡:1:考试作弊屡禁不止,作弊方法层出不穷,从夹带、偷看、交头接耳发展到使用现代通讯工具、甚至雇佣“枪手”,可谓五花八门,形形色色。
尽管各高校在《学生手册》中对考试纪律和违纪处罚作了明确规定,并且安排了众多监考教师和考场督查及巡视人员,但是遗憾的是,无论何时何种考试,都会有人铤而走险,以身试纪。
2:助学贷款到期不予归还,甚至换名更姓逃避还贷。
助学贷款是国家为了帮助贫困学生顺发放的一种贴息贷款,为不让一个同学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采取的一项有力措施,体现了党和政府对贫困学生的殷切关怀。
同时,贷款的额度有限,只能解决少数贫困学生的困难,能够得到贷款的同学是非常幸运的,应该珍惜难得的机会,信守诺言,按期还贷。
但是,相当一部分同学在毕业离校后,即人间蒸发,杳无音信。
有同学的学杂费、住院医药费都是所在学院为其垫付的,毕业后也一走了之,再无任何消息。
还有个别同学毕业实习期间借实习单位的钱,承诺工作后在工资中扣还,但毕业后工作不到半个月则欠下借款不辞而别,使得用人单位函告学校请求帮助追讨欠款。
浅析当代大学生诚信现状及教育

浅析当代大学生诚信现状及教育摘要:当前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日益突显,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因此,诚信教育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本文拟从当前大学生诚信现状入手,分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成因及采取建立诚信领导机制、教师管理机制、大学生诚信档案、开展诚信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等措施积极开展诚信教育,推进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诚信诚信教育古谚有:民无信不立。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公民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也是现代社会文明的基石和标志。
诚信作为一种道德要求,它是做人的最重要的品德之一,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中共中央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二十字”公民道德规范,其中“诚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是根据近段时间大量的报道,我们可以发现当代大学生在考试作弊严重、恶意拖欠贷款、制造虚假履历、就业过程中违约严重等方面集中体现了诚信丧失。
大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的骨干力量,诚信意识是他们必须具备的基本道德素质。
高等学校作为高层次的育人场所,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把信用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使他们树立良好道德品质和诚信意识,以使将来成为具有良好诚信意识的公民。
一、大学生诚信现状分析我们在湖南省12所高校组织开展了“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活动,本次调查采取从点到面的问卷调查方式,对高校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较全面的掌握了当前高校大学生诚信道德状况,主要体现以以下几个方面:1、思想方面一些学生在平日思想、言行中,尤其是在自身利益受到冲突时,放弃了诚信信念。
这不仅与现实社会中不乏尔虞我诈、交易逐利忘义,行不切实,言不守信的现象有关,也与自身认识有关。
在对社会上流传“说真话傻”、“老实人吃亏”等说法调查中,有9.6%的大学生认为“老实人”很难立足,可见,他们自我信念松懈,对诚信价值的理解不深,立场不明,易受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等。
2、学习方面一些学生由于平时学习不认真;学习态度不端正;经常以生病等原因借故缺课逃课;抄袭作业;做实验把数据“调整”到自己所需要的状态,写论文抄袭别人的以应付老师等等。
关于大学生道德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道德现状的调查报告调查目的本文旨在调查大学生的道德现状,分析大学生道德问题的成因,并提出相关建议,旨在引起社会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关注,促进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提升。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选取了100名大学生作为样本对象,对他们进行了相关道德问题的调查。
问卷涵盖了道德标准、诚信意识、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内容,并采用量化分析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大学生对道德问题具有一定的认识,但在实际生活中存在较多违反道德规范的行为。
其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诚信意识不强:部分大学生存在考试作弊、抄袭等行为;2.社会责任感欠缺:部分大学生对社会公共事务缺乏关注和参与意识;3.道德标准模糊:部分大学生缺乏对道德准则的正确理解和坚守。
分析与建议对于大学生道德问题的产生和现状,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1.家庭教育不足:家庭对于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大学生在道德标准方面出现偏差;2.社会文化氛围影响:社会过度追求物质利益导致道德观念淡化;3.教育体制问题:大学教育并未十分重视道德素质的培养,大学生普遍缺乏道德自觉。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提出以下改进建议:1.加强家庭教育,从小培养孩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2.加强学校道德教育,将道德教育融入课程体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3.加强社会舆论引导,倡导社会正能量,引导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念。
结论道德教育是大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的道德现状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未来发展。
通过调查分析大学生道德现状,我们可以认识到问题的存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促进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和社会文明的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摘要诚信道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
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诚信行为、诚信品质,关系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关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在一定意义上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
所以我们大学生要自觉加强诚信道德建设,把诚信道德作为高尚的人生追求、优良的学习品质、立身处世的根本原则。
然而,在当今社会里,诚信道德却有被愈益轻视的趋势,甚至在一部分大学生心目当中,也存在着诚信危机,这显然是一个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个案了解等方式,试图对当代大学生诚信道德状况做一个概要的述评。
关键词:诚信大学生道德状况正文一. 诚信道德传统与当代大学生诚信道德状况(一)中国传统诚信道德概述诚信道德这个话题,我们再熟悉不过了,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文化的历史,其中,诚信道德就是其中的优秀传统之一。
中国传统伦理对诚信问题的探释,可以追溯到先秦儒家。
中国最早的历史文献《尚书》中已出现“诚”的概念。
《周易·乾》中讲:“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认为君子说话、立论都应该诚实不欺、真诚无妄,才能建功立业。
何谓诚信?东汉许慎著《说文解字》中注释说:“诚,信也,从言成声”,“信,诚也,从人从言会意。
”就是说,诚即信,信即诚,二者可以互训。
诚信的基本含义就是诚实守信,就是做人要诚实、守信、诚恳,而不是弄虚作假、欺瞒诈骗。
我国古代的儒家思想,把诚信从各个方面进行定义。
从哲学方面讲,“诚”即为真实;从道德方面讲,“诚”为诚实;从行为规范方面来看,“信”乃“诚”之外在表现。
“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仅被认为是最高的道德规范,更是做人的支撑点和根本的道德原则之一。
古代很多关于做人要讲诚信的名言,譬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人无信不立”;“朋友有信”等,早已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它作为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在华夏伦理体系中生根发芽,并一直延续到现在。
(二)当代大学生诚信道德状况诚信本是每个人应有之品德。
大学生作为文化素质较高的群体,也理应是道德素质较高的群体。
当代大学生虽然主流仍然是注重诚信道德的,但也有一些人由于受到当今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对讲诚信道德不再重视,不再注重人格的培养,而是越来越注重向“钱”看,失信现象越来越多,与其知识层次极不相符。
这种诚信缺失的表现主要有:有些大学生考试作弊;抄袭论文、作业,盗用他人作品,侵犯他人著作权,拼凑实验报告和数据;有些大学生在实习、求职过程当中,将自己没有而社会上流行的资格考试证书写入自己简历,虚构教育背景,虚构自己在校时的学习情况和取得的相关成绩;有些学生搞假证明,虚报家庭收入情况,骗取助学金;有些大学生毕业后不按时归还贷款等。
诸如此类的现象表明:诚信缺失已经成为大学校园中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
二. 对大学生诚信道德状况的问卷调查与分析为了进一步了解当代大学生对诚信道德认识与理解,我在宁夏大学的6个学院对1000名同学做了抽样问卷调查(本次共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的有效问卷是400份)。
在问卷调查表上,我罗列了18个题目,这些题目当中涉及到了诚信道德的概念;认为自己讲不讲诚信;什么样的人讲诚信,什么样的人不讲诚信;讲诚信会有哪些意义与影响;树立诚信道德与自己的人生有无必要了联系;在缺失诚信道德的状况下,应该是谁的责任;以及我们应该如何着手树立诚信道德等等。
问卷调查的主要统计结果是:有84%的同学认为诚信道德就是待人诚信、讲究信用,是人最基本的道德;有70%的同学认为自己讲诚信,而且是主张应对所有的人讲诚信;有近60%的同学认为讲诚信有时候吃亏,有时候不吃亏;也有近16%的同学认为讲诚信会被人利用;有11%的同学认为讲诚信只是在理论上可以说,但在现时生活中却是要吃亏的;有21%的同学认为不讲诚信也不会吃亏上当;有79%的同学认为不讲诚信就不会得到信任;有87%的同学认为有道德修养的人最讲诚信;同时,有60%的同学认为没有道德修养的人不讲诚信;有10%同学认为当前大学生树立诚信道德没有什么重要性;有13%同学认为树立诚信道德与就业和个人发展联系不大;有22%的同学认为不会把讲诚信作为自己择偶的标准;油54%的大学生把缺乏诚信道德的责任归结为社会原因,其次是自己和家庭;统计完这400份问卷调查表,我稍感释然,因为我看到了我们大学生中的大多数人对诚信道德还是报持肯定态度的,大多数人都认同讲诚信及其重要性。
但也不可忽视,还有不少的同学对讲诚信的问题不以为然,甚至对讲不讲诚信觉得无所谓。
这表明:在一部分大学生心目当中,的确存在诚信危机,这显然是一个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三. 大学生诚信道德缺失之案例案例之一:原来这样也可以得到助学金何某,是我校一名大二的同学,家住银川市,在班里是一名班干部,剧同学们对他的了解,他的甚或生活质量挺好,衣服穿的是“美特斯邦威”的,花钱也从来不拘小节。
第一年的时候,他申请贫困助学金,由于大家都不了解,他申请到了一等贫困助学金2500元;但是到第二年,他弄了一份假的贫困证明,又在“学办”跑了跑腿,又轻而易举地申请到了3000元的贫困助学金。
同学们都问他怎么可以这样做,因为他把家庭实际情况非常贫困的同学的名额给占了,可是他居然说:“钱嘛,越多越好,谁有能力谁就上呗!说的大家哑口无言。
”案例之二:大学校园是这样经商的现在校园里经商的同学越来越多,买什么的都有,上次宿舍同学在校园地摊买了一盏台灯,他说要是这盏台灯在五天内出现任何问题都会给包换,而且便宜又方便。
当天晚上她就试用了感觉还挺好但是到了第三天晚上再用的时候,上面的小电棒就开始一闪一闪的,发光不怎么亮了,当天晚上我们就拿去那个地摊要求换个新的,但是人家不给换,理由是我们故意把台灯弄坏的,目的是为了再换个新的。
争论了一番们有结果我们就回来了,然后告诫好友们以后地摊上的东西不能随便买。
类似于这种经商同学的诚信问题还有很多,然后我在想:在这个知识与灵魂的象牙塔里,还没有走上正式人生轨道的我们,心灵已经开始扭曲。
案例之三:为何举行生日party我的好友给我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情,说他们班在过中秋节的时候为一位男生举行了个生日聚会,大家都慷慨解囊为这个寿星买了一个大蛋糕,加上一些零零碎碎的东西也花了不少钱,玩儿的也很尽兴。
到了光棍节那天又为一位同学举行生日party,但是事后好友从小道消息得知这位仁兄骗了大家,因为他本人觉得这种方式不但有吃有喝,而且还可以得到大家对自己的关注,认为是很美的一件事情。
如今这种现象存在的还真是不少,同学之间借什么生日聚会乱七八糟的理由不仅骗取其同学们的感情而且还骗吃骗喝。
有时候,有些同学为了那么小小的一点私心,就失去了别人对他的信任,甚至会引起他人的反感,形象就这么毁了,真是应了那句话:当局者镇定自若,旁观者羞愧难当。
案例之四:学费能拖就拖记得大一第一学期的时候,学院举行表彰大会,表彰完之后,学院的书记就向我们说:“你们大三大四以及读研的同学们,也应该把学费适当的交交了吧,你看你们每年拿到的助学金、奖学金、再加上其他的一些助学金能占30%的比例呢,这老拖着也不行,这样学校怎么能够正常运转呢?”然后我就听到了旁边两位学姐的讨论声:“上次拿到的奖学金还没凑齐买一台笔记本电脑呢,还哪有钱交学费啊!到快毕业的时候再说吧。
”旁边的那位也一个劲儿的应和着。
原来大学生活也可以这样啊,我想,在学校中我们是受高等教育的但是我们却用社会中最低俗的规则来约定自己,那在学校中我们究竟是在接受教育还是在接受训练,我们虽然接受着知识的熏陶,但是我们的思想却从来没有跟上知识的节奏去一步步的升华,反而是在随着物质的变化随波逐流。
案例之五:光一样的速度开学不久,我宿舍的姐妹很不幸的就把饭卡弄丢了,还好上面没有钱了,只不过是补办的时候需要20元钱,过了两天之后她的饭卡就在充饭卡的橱窗里找到了,原来是被捡到的同学送到这儿的。
当时我们还想大学生的素质就是高。
过了一个月不幸有降临到我的身上了,我的饭卡被我不小心给弄丢了,上面有整一百块钱,饭卡我也没有改密码,而且学号就在上面,我就赶紧就去挂失,二十分钟后我挂失完了,我问充饭卡的阿姨还有多少钱,阿姨说还有20元钱,我当时就晕了,这位同学是以何等的速度啊,我当时没有心疼自己的那80元钱被别人刷走了,而痛心的是有的大学生竟然为了这点钱学会了使用光的速度,我真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案例之六:修自行车的叔叔习惯了我们校门口有几位修自行的大叔,有一次我骑自行车到校门口就没气了,就到一位大叔摊位前打气,但是没有打进去,大叔一看说车胎已经破了,然后他就开始补胎,不一会儿就补好了,我就拿钱,结果翻包一看没带钱包,我就说下次我带来给吧,大叔说好,但是口气也不太好,我说一定会带来的,他却说没关系已经习惯这样了,我问为什么,他说好多同学一修自行车就说钱忘带了还说下次一定带来,但是事后装作什么都不知道,不讲诚信的多了去了,而且他们也习惯了这样,一两块钱也没什么。
我当时的确很不好意思,我想说我不是那样的人,但是一想说了又能怎样,只能说一锅老鼠能坏一锅汤,勿以恶小而为之,为以善小而不为,何况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呢,只能告诫自己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
案例之七:图书管理员“没个好脸色”还是类似的例子,几乎每次我们从图书馆借来的书,上面都有画过的痕迹有的页面甚至被撕掉了,为此每次还书的时候,图书管理员要是发现了都会给我们橡皮让我们擦掉,该粘的都粘好。
又一次我们一块儿还书的同学不小心把橡皮才成了两半,就跟管理员说下次带来个新的,老师没好气的说:“爱带不带,书弄赶紧就行,像你这样的话我们都听多了,但是带来的没几个,如今的学生说的比唱的好听,真正做到的没几个”。
说的我们几个哑口无言的,又尴尬又不好意思,但是这件事也让我们想到了很多,的确是我们没有做好,而这种现象的发生,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而且有增无减,大学生的前景令人堪忧啊!我们还要做的真是太多太多,而真正的必修课却被人们所忽略不计了。
案例之八:“助学贷款是国家给的而不是代的”秦某,是一位大四的学长,大学四年一直是申请的是助学贷款,一般毕业之前是要把贷款还清的,但他说自己家很困难没钱可还,能不能先毕业了,找到工作再说,学校也就同意了。
但是他却私下里给我们教导说:“你们都应该申请助学贷款,其实学校都是骗人的,助学贷款是国家给的而不是代的,到一定时候国家就不跟你要了,你也不用还了。
”我不知道他说的这样的事情有没有发生过,但是我知道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欠债还钱天经地义的事情,那有赖着不还的,这事儿竟然是一个大学生做出来,那社会中还有恪守信用,恪守道德的人吗?大学校园中从在的这些例子太多太多,但是从来没有学生为此感到担忧过,也从来没有老师教导过,我们听到的只有老师侃侃而谈的学术,我们听到的只有学术前沿的争端,我们却忽视了人类道德的灵魂和榜样,虽然有很多人已经对大学生的诚信道德问题提出的比比皆是,但是没有提到大学生真正何去何从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