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修辞方法讲解及练习

合集下载

四年级语文修辞手法分析

四年级语文修辞手法分析

四年级语文修辞手法分析修辞手法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够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增强语言的表达力。

下面将对四年级语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进行分析和解析。

一、比喻比喻是通过明确的对两种事物的相似之处进行比较,用一个事物来说明另一个事物的特点或性质。

比如:“她眼睛像两颗黑宝石一样闪闪发光”,这里通过将眼睛比喻为黑宝石,生动地描绘出了她眼睛明亮的特点。

二、拟人拟人是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性,使其具备人类的行为和感觉。

例如:“风儿轻轻地拍打着窗户,好像在和我说悄悄话。

”这里将风儿拟人化,使其具备说悄悄话的行为,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

三、夸张夸张是对某种情况或事物进行夸大描述,以突出其特点或引起读者的注意。

例如:“他跑得飞快,像一只闪电般穿过了终点线。

”通过将跑步速度与闪电进行比较,强调了他的快速,并且给人一种惊人的感觉。

四、排比排比是将几个用词相似或结构相同的句子并列起来,以增强语气和修饰效果。

例如:“一只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一只蝴蝶在花间翩翩起舞,一只小鸟在树枝上唱着歌。

”这里使用了三个用词相似的句子进行排比,突出了蜜蜂、蝴蝶和小鸟的不同特点。

五、反问反问是通过提出问题来表达一种声音、反应或感叹。

例如:“你们看过这样壮丽的日出吗?你们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吗?”通过反问,作者表达了对日出美景和大自然的赞叹之情。

六、比较比较是通过明确地对两种事物的差异进行对比,突出事物之间的不同特点。

例如:“小明的声音如同溪流般悦耳动听,而小红的声音却像铁锹刮着水泥地。

”通过比较,作者用溪流和铁锹刮水泥地来形容小明和小红的声音,凸显了两者的不同之处。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修辞手法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

掌握并运用好这些修辞手法不仅能够提高文章的质量和吸引力,还能够增强语言表达的能力和想象力。

因此,作为四年级的学生,我们应该多多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修辞表达能力。

总结起来,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和比较等修辞手法在文章中起到了很好的修饰作用,使文章更加具有个性和文采。

四年级语文修辞手法训练

四年级语文修辞手法训练

四年级语文修辞手法训练修辞手法是语文学习中重要的一部分,通过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表达的力度和感染力。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初步了解和运用一些简单的修辞手法,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本文将介绍几种适合四年级学生的常见修辞手法及其训练方法。

一、比喻比喻是一种通过比较来形容描写事物的修辞手法。

它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看似不相关的事物相比较,以达到表达的目的。

比如,“他像一只猎豹一样奔跑。

”在这个句子中,通过将他与猎豹进行比较,使得他跑得很快的形象更加生动。

训练方法:让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找到适合进行比喻的对象,并描述其特点。

可以带领学生进行一些游戏,比如“找出最像……的人”或“找出最像……的动物”,激发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夸张夸张是一种通过夸大事物的特征以达到强调或者渲染的修辞手法。

例如,“他高兴得像打了鸡血一样。

”在这个句子中,通过夸张的表达方式,突出了他的高兴程度。

训练方法:让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寻找有趣的现象,并通过夸张的方式进行描述。

可以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一些夸张但又有趣的故事情节。

三、拟人拟人是一种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征和行为的修辞手法。

通过拟人的表达方式,可以使事物更加栩栩如生,生动形象。

比如,“太阳躲在云朵后面不肯出来。

”通过将太阳赋予“不肯出来”的行为,使得描写更富有情感。

训练方法:给学生一些无生命的事物,让他们进行拟人的描述。

可以让他们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模拟出事物的行为和语言,增加学生对拟人修辞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四、对比对比是一种通过对比两个相似或相反的事物来突出其特点的修辞手法。

对比可以使描写更加明确,形象。

例如,“他是一个活雷锋,我可是个大懒虫。

”通过对比描写了两个人的性格特点。

训练方法:给学生提供一些具有对比性质的事物或者人物,并让他们进行描述。

可以让学生通过诗歌或故事的方式,将对比的事物描述得更加生动。

五、排比排比是一种通过重复运用相同的句式或者相似的修辞手法,使语言韵律感更强烈的修辞手法。

小学四年级语文常用修辞手法答题公式

小学四年级语文常用修辞手法答题公式

小学四年级语文常用修辞手法答题公式导读修辞手法是小学语文的一大必考知识点,修辞手法的正确运用,还可为孩子的作文写作增色不少。

为此,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小学语文常考的几大修辞,并附上各自的万能答题公式,赶紧学起来!一、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事物A(本体)和事物B(喻体)为本质不同的事物,它们之间有相似之处,这时可以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常见的比喻词:像、好像、似、似的、是、成了、变成、仿佛……例: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

【万能答题公式】这里运用了……的修辞手法,用(事物)比喻(事物),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情态),表达了(人物)……的情感。

二、拟人:拟人就是把无生命的物赋予人的情感、意志、动作等,当做人来写。

例: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舞蹈。

【万能答题公式】这里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把……赋予……了人的……(动作/神态/思想等),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的情状(描绘出一幅……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排比:排比是把至少三个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

例: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万能答题公式】这里运用了……的修辞手法,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烈,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人物)……感情。

四、夸张:夸张是对事物的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合情合理地夸大或缩小。

例:1、扩大夸张: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2、缩小夸张: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3、超前夸张:她还没有端酒杯,就醉了。

【万能答题公式】这里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夸大/缩小了(事物)的大小/长度/速度/性能等,强调/突出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的情感。

五、反问:反问就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中。

小学四年级语文修辞方法讲解及练习

小学四年级语文修辞方法讲解及练习

小学四年级语文修辞方法讲解及练习一、比喻(一)什么是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二)比喻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似、仿佛、犹如、是、成了、变成”等。

(三)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词,但未必就是比喻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1)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2)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四)典型例句(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桂林山水)》(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美丽的小兴安岭》二、拟人说到拟人,应先了解一下比拟,比拟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乙物来写。

前者叫做拟人,后两者叫做拟物。

小学阶段主要掌握拟人的修辞方法。

(一)什么是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或动作。

(二)判断要点: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三)拟人的作用把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事物色彩鲜明,描写生动,蕴含丰富。

(四)典型例句(1)风儿轻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舞蹈。

三、排比(一)什么是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

(二)判断要点排比的特点明显,句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短语或句子。

(三)排比的作用增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有力地说明道理。

(四)例句(1)晏子回答说:“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人肩膀檫着肩膀,脚尖碰着脚尖。

四年级语文 修辞手法作用及例句

四年级语文 修辞手法作用及例句

四年级语文•修辞手法作用及例句一、比喻(什么像什么)作用:更加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

例句:①弯弯的月儿像小船。

②雪白的云朵像棉花糖。

③天上的彩虹像小桥。

二、拟人(赋予人的动作、语言、性格、神态、思想、感情)作用:更加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

例句:①花儿害羞地低下了头。

②天上的星星正在窃窃私语。

③小花猫正懒洋洋地晒太阳。

三、夸张(对事物夸大或缩小)作用:突出事物鲜明的特点。

例句: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②你写的字比芝麻还小。

③教室里安静得连根针掉地上也听得见。

四、排比(由至少三个结构相同或者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的句子排列起来)作用:节奏鲜明,增强气势。

例句:①冬没有春的繁华;没有夏的张扬;没有秋的丰硕,它独有那份圣洁和无私。

②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时间就是生命。

③成功是路标,召唤我迈步向前;成功是号角,鼓励我永不停步;成功是彩虹,风雨后才会出现。

五、对比(把两个意思相对或者相反的事物进行比较)作用:突出好的事物的特点。

例句:①幸福是一种对照,因为流过泪,所以笑得更甜美。

②青年是朝阳,老年是夕阳。

③人们都喜欢鲜艳的玫瑰,而我却喜欢淡雅的牡丹。

六、设问(自问自答)作用:强调问题,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思考。

例句:①什么叫自律?自律就是自我管束自我的行为。

②什么是合作?合作是相互配合。

③春天在哪里?在小河边,在操场上,在教室里。

七、反问(用疑问表示确定的意思)作用: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

例句:①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②地球难道不是圆的吗?③黄山的云海,怎么能不令人流连忘返?。

小学语文必考知识:常见的8大修辞手法+练习

小学语文必考知识:常见的8大修辞手法+练习

01.比喻(一)什么是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二)比喻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似、仿佛、犹如、是、成了、变成”等。

(三)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词,但未必就是比喻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1)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2)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四)典型例句(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桂林山水)》(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美丽的小兴安岭》02.拟人说到拟人,应先了解一下比拟,比拟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乙物来写。

前者叫做拟人,后两者叫做拟物。

小学阶段主要掌握拟人的修辞方法。

(一)什么是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或动作。

(二)判断要点: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三)拟人的作用把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事物色彩鲜明,描写生动,蕴含丰富。

(四)典型例句(1)风儿轻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舞蹈。

03.排比(一)什么是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

(二)判断要点排比的特点明显,句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短语或句子。

(三)排比的作用增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有力地说明道理。

(四)例句(1)晏子回答说:“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人肩膀檫着肩膀,脚尖碰着脚尖。

小学四年级语文修辞手法专题解析,给孩子收藏!

小学四年级语文修辞手法专题解析,给孩子收藏!

小学四年级语文修辞手法专题解析,给孩子收藏!什么是修辞手法?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

这样可以把事物的形象描写得更生动、具体。

打比方的双方要有共同特征。

拟人:拟人是借助想象力,把事物当作人来写。

即赋予它们人的言行、思想、感情等。

排比:排比运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排成一串。

这样的句子可以加强语言的气势,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夸张:对描写的事物有意识地加以夸大或缩小,以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作者的感情,引起读者的联想,加深印象。

设问: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或思考,先自行提出问题,再自己进行回答。

即自问自答。

反问:将明确的意思用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即只问不答,问中有答。

例题1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是比喻句1、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

(√)2、看他的样子,好像有什么喜事似的。

(×)3、蜻蜓在飞来飞去,小猫就像没看见似的。

(×)4、真的,再没有像马一样忠实的朋友了。

(√)5、旧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园。

(√)6、我们要像孔繁森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7、春天的江南大地仿佛铺上了一块绿地毯。

(√)8、她长得很像我邻居的小妹妹。

(×)9、天无边无垠的,几朵绒毛似的白云轻轻地掠过去。

(√)10、这个地方我似乎已到过了。

(×)11、星星像孩子的眼睛眨呀眨。

(√)12、他的性格很像他爸爸。

(×)13、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14、敌人用了燃烧弹,邱少云周围成了一片火海。

(√)2分析下列句子中分别使用什么修辞手法1、豆大点的人也想造反。

(夸张)2、春天,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拟人)3、学习如钻探石油,钻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识的精髓。

(比喻)4、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小学四年级语文常见修辞手法附练习有答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常见修辞手法附练习有答案

四年级语文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一、比喻比喻就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

把甲比作乙,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①被比喻的事物(称为“本体”);②用来作比喻的事物(称为“喻体”);③“比喻词”(像、好像、仿佛等)。

2、比喻的种类①明喻。

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

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但它不同于借代。

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二、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2、比拟的种类①拟人。

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

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三、夸张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

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

2、夸张的几种形式a、扩大夸张。

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缩小夸张。

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超前夸张。

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四、排比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

常用强调的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

2、排比的几种形式a、成分排比。

例如: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只有几个学生上几篇“呈文”,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可以博得“友邦人士”的夸奖,永远“国”下去一样。

b、句子排比。

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四年级语文修辞方法讲解及练习一、比喻(一)什么就是比喻比喻就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二)比喻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似、仿佛、犹如、就是、成了、变成”等。

(三)如何判断一个句子就是否就是比喻句。

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词,但未必就就是比喻句。

判断一个句子就是否就是比喻句,除判断句子就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1)本体与喻体必须就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2)本体与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四)典型例句(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桂林山水)》(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就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就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美丽的小兴安岭》二、拟人说到拟人,应先了解一下比拟,比拟就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乙物来写。

前者叫做拟人,后两者叫做拟物。

小学阶段主要掌握拟人的修辞方法。

(一)什么就是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或动作。

(二)判断要点: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三)拟人的作用把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事物色彩鲜明,描写生动,蕴含丰富。

(四)典型例句(1)风儿轻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舞蹈。

三、排比(一)什么就是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

(二)判断要点排比的特点明显,句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短语或句子。

(三)排比的作用增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有力地说明道理。

(四)例句(1)晏子回答说:“这就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就是一阵雨:街上的人肩膀檫着肩膀,脚尖碰着脚尖。

大王怎么说没人呢?”(2)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四、夸张(一)什么就是夸张夸张就是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合情合理地夸大或缩小。

(二)夸张的种类(1)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如: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2)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如:只能瞧到巴拿大的一块天地(3)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如: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三)夸张的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给人启示,加强渲染力,引发联想。

(四)例句(1)这巴掌大的地方,怎么能踢球呢?(2)十几天的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五、设问(一)什么就是设问说话、写文章时,为了强调自己的瞧法或结论,有时先提一个问题,以引起大家的注意与思考,然后由自己来回答所提出的问题。

(二)判断要点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三)设问的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四)例句1、她敢从成把的火柴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与暖与自己的小手不?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六、反问(一)什么就是反问反问就就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中。

疑问句就是四种语句中的一种(其她三种就是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二)反问的作用反问表达的意思更坚定,使读者确信无疑,毫无辩驳、怀疑的余地,进而达到强化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

(三)例句(1)这不就是伟大的奇观不?(2)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不?七、对偶(一)什么就是对偶对偶又叫对仗,就是一种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相近或相反的意思。

(二)判断要点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思相同或相反(三)对偶的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表意凝练,易于记忆。

(四)例句(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八、借代(一)什么就是借代借代就是不直接说出本体事物的名称,而借用与本体事物相联系的其她事物来代替本体。

(二)判断要点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

(三)典型句子(1)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

(2)几十把雪亮的刺刀闯进来。

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五讲常见修辞手法基本训练一、教您学方法:1、拟人:就就是把人以外的事物当作人来写,使它像人一样会说话、有感情、做人的动作。

例:淘气的小闹钟每天准时把我叫醒。

下面的句子就是拟人句不?您从哪里可以瞧出1、风儿清唱著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跳舞。

3、船头飞溅起的浪花,吟唱著欢乐的歌儿。

4、秋天到了,树上金红的果子露出了笑脸,她在向着我们点头微笑。

5、海棠果摇动着它那圆圆的小脸,冲着您点头微笑。

6、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7、一个个红石榴就像一个个小姑娘可爱的笑脸,躲在树枝间。

8、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彩的,就是渴睡人的眼。

2、比喻:就就是打比方,指用具体的、浅显的、人们比较熟悉的事物去表现抽象的、难懂的、人们少见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由本体、比喻词、喻体三部分构成。

本体与喻体两种事物之间必须在某一方面有相似之处但又不同类,比喻词常用的有“好像、像……一样(似的)、仿佛、就是、成了”等。

比喻分为3种:①明喻,如:弯弯的月儿像小船。

②暗喻:如:人民教师就是辛勤的园丁。

③借喻:如:一群红领巾在大街上宣传交通安全常识。

判断比喻句时,有的同学只要见句子里有“像”、“好像”,就马上认为这就是比喻句,结果往往搞错。

例:在阳光的照耀下,漫山的山茶花仿佛千万颗红星在闪闪发光。

①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②秋天的雨就是一把钥匙。

③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④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⑥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⑧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就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就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重点分析:“像”字句不一定都就是比喻句。

作比较:她长得像她爸爸。

这句中的“像”表示同类事物,相比较的关系。

表猜测:这几天阴沉沉的,像要下雨了。

句中的“像”表示一种揣度的语气,相当于“似乎”表想象:登上城楼,我心里非常激动,好像一下子成了一名威武的戍关战士。

表举例:“像王小花这样热心的人,在我们班还真不少。

”句中的“像”表示举例,相当于“比如”“例如”题型; 下面句子中不就是比喻句的就是( )A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幅青山绿水画。

B 往事历历在目,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C地中海被称为“西方文明的摇篮”。

D小兴安岭真就是一座天然的宝库。

按要求填空(1)“一个个小山似的浪头不断地向她扑来”这句话把( )比作( ),把( )比喻( )。

3、排比:就就是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相同或意思相关,字数大致相等,语气一致的句子排列在一起的。

(一般有相同的字眼为标志。

)例:学好了语文,我们才会读书瞧报,才会写信写日记,才会写作文。

4、反问: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肯定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方法。

无疑而问,不需回答。

多用“难道、怎能、怎么”等词作反问词。

例:(1)作为一个小学生,怎能不努力学习呢?5、夸张:就就是为了突出某一事物,有意把事物的形态、特征、作用进行扩大或缩小来描述。

例:在巴掌大的监狱里,同志们照常锻炼身体。

6、对偶:指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思相关或相反的两组句子组成对句的一种修辞方法。

(对联一般采用对偶的写法,还有一些古诗句也运用了对偶的写法。

) 例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例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7、设问:就就是有针对性提出一个问题,然后把自己的瞧法谈出来。

实际上就就是自问自答。

例:我能被中条山的风吓倒不?不能,绝对不能。

导读修辞手法就是小学语文的一大必考知识点,修辞手法的正确运用,还可为孩子的作文写作增色不少。

为此,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小学语文常考的几大修辞,并附上各自的万能答题公式,赶紧学起来!一、比喻:比喻就就是“打比方”,事物A(本体)与事物B(喻体)为本质不同的事物,它们之间有相似之处,这时可以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常见的比喻词:像、好像、似、似的、就是、成了、变成、仿佛……例: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

【万能答题公式】这里运用了……的修辞手法,用(事物)比喻(事物),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情态),表达了(人物)……的情感。

二、拟人:拟人就就是把无生命的物赋予人的情感、意志、动作等,当做人来写。

例: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舞蹈。

【万能答题公式】这里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把……赋予……了人的……(动作/神态/思想等),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的情状(描绘出一幅……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排比:排比就是把至少三个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

例: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万能答题公式】这里运用了……的修辞手法,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烈,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人物)……感情。

四、夸张:夸张就是对事物的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合情合理地夸大或缩小。

例:1、扩大夸张: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2、缩小夸张:只能瞧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3、超前夸张:她还没有端酒杯,就醉了。

【万能答题公式】这里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夸大/缩小了(事物)的大小/长度/速度/性能等,强调/突出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的情感。

五、反问:反问就就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中。

例: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您不觉得我们的战士就是可爱的不?【万能答题公式】这个反问句的意思就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态度/观点/情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