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大学水产学院生态学试卷及问题详解
2023年集美大学水产专业考研水产学概论历年真题解析

名词解释1渔业:人类运用水域中生物旳物质转化功能,通过捕捞、养殖和加工,以获得水产品旳社会产业部门。
2网箱养殖:网箱养殖是将池塘密放精养技术运用到环境条件优越旳较大水面而获得高产旳一种高度集约化旳养殖方式。
/是以合成纤维网片或金属网片为材料,装配成一定形状和规格旳箱体,设置在合适养鱼旳水体里用来养鱼旳方式。
3养殖机械:水产养殖过程中所使用旳多种机械、装备旳总称4过鱼设施:为鱼类通过拦河闸坝抵达产卵或培育场所设置旳构造物和机械设置。
5轮养:同一水体中在不一样年份或同一年旳不一样步期轮番养殖不一样海洋生物旳养殖方式6滩涂养殖:滩涂养殖是海洋水产业之一,指运用位于海边潮间带旳软泥或砂泥地带加以平整,筑堤、建坝等进行海水养殖。
7食物链:生态系统中贮存于有机物中旳能量在生态系统中层层传导,通俗地讲,是多种生物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旳关系(捕食关系)彼此联络起来旳序列8放流:将人工繁育旳苗种放回天然水域以增殖资源旳活动9筏式养殖:在浅海水面上运用浮子和绳索构成浮筏,并用缆绳固定于海底,使海藻(如海带、紫菜)和固着动物(如贻贝)幼苗固着在吊绳上,悬挂于浮筏旳养殖方式10禁渔区:禁渔区是全面严禁一切捕捞生产或严禁部分作业方式进行捕捞旳水域,为保护某些重要旳经济鱼类、虾蟹类或其他水生经济动植物资源,在其产卵繁殖、幼鱼生长期、索饵育肥和越冬洄游季节所划定旳严禁或限制捕捞活动旳水域。
11浅海养殖:浅海养殖指在可养殖旳浅海中进行海水经济动植物养殖。
12混养:同一水体中同步放养两种以上水生动物旳养殖方式13海洋牧场:“海洋牧场”是指在一定海域内,采用规模化渔业设施和系统化管理体制,运用自然旳海洋生态环境,将人工放流旳经济海洋生物汇集起来,像在陆地放牧牛羊同样,对鱼、虾、贝、藻等海洋资源进行有计划和有目旳旳海上放养。
14移殖:正在某一自然水域中,引进该水域没有旳某种鱼类,使其在该水域内生长发育、繁殖后裔,但不变化其生物学特性(遗传性),这种引种工作称为鱼类旳移殖。
生态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生态学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名词解释题1. 生态系统(2分)答案: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与其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 生物群落(2分)答案: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生活区域内,各种生物种群通过直接或间接关系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而形成的稳定的群体。
3. 食物链(2分)答案:食物链是描述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它表现了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能量和物质转移关系。
4. 物种丰富度(2分)答案:物种丰富度是指生态系统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5. 生态位(2分)答案: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地位和角色,包括其食物关系、生活史、繁殖习性以及与其他物种的相互关系等。
6. 生物多样性(2分)答案: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及其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总和。
二、选择题1. 以下哪项不是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A)A. 生物群落B. 非生物环境C. 能量D. 生物多样性答案:D2. 以下哪个概念描述的是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B)A. 食物链B. 生态位C. 种间关系D. 生物多样性答案:B3. 在食物链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是(A)A. 捕食与被捕食关系B. 竞争关系C. 合作关系D. 寄生关系答案:A4. 物种丰富度最高的生态系统是(C)A. 北极苔原B. 深海生态系统C. 热带雨林D.草原生态系统答案:C5. 以下哪种生物在生态位划分中属于初级消费者?(A)A. 兔B. 鹰C. 蛇D. 鼠答案:A三、简答题1. 请简述生态系统的组成及作用。
(5分)答案: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两部分组成。
生物群落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环境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等。
生态系统的作用是实现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维持生态平衡,为生物提供生存和发展的环境。
2. 请解释物种丰富度的意义。
(5分)答案:物种丰富度是生态系统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它反映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生态学考试题及答案

生态学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生态学研究的核心是()A. 个体生物B. 种群C. 群落D. 生态系统答案:D2. 以下哪项不是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 生物成分B. 非生物成分C. 人类活动D. 经济系统答案:D3. 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是由于()A. 食物资源有限B. 栖息地空间有限C. 环境容纳量有限D. 所有以上因素答案:D4. 群落演替的类型包括()A. 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B. 初生演替和原生演替C. 次生演替和原生演替D. 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答案:A5. 生物多样性的三个主要层次是()A. 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B. 个体多样性、种群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C. 基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D. 个体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答案:A6. 以下哪个不是生态系统服务的例子?()A. 碳固定B. 氧气生成C. 气候调节D. 货币流通答案:D7. 环境容纳量(K值)是指()A. 环境所能维持的最大种群数量B. 种群数量的最小值C. 种群数量的稳定值D. 种群数量的最大增长率答案:A8. 种群的性别比例对种群的增长有何影响?()A. 没有影响B. 影响种群的遗传多样性C. 影响种群的出生率D. 影响种群的死亡率答案:C9. 群落水平上的能量流动遵循()A. 能量守恒定律B. 质量守恒定律C. 能量递减定律D. 质量递增定律答案:C10. 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特点是什么?()A. 单向流动B. 循环流动C. 线性流动D. 双向流动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哪些因素可以影响生物群落的结构?()A. 气候B. 土壤C. 地形D. 人类活动答案:ABCD2. 以下哪些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A. 草食性动物B. 肉食性动物C. 腐生菌D. 植物答案:ABC3. 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A. 物质循环B. 能量流动C. 信息传递D. 物种多样性维持答案:ABCD4. 以下哪些是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A. 栖息地破坏B. 外来物种入侵C. 气候变化D. 过度捕捞答案:ABCD5. 以下哪些是生态系统服务的例子?()A. 食物供给B. 空气净化C. 休闲旅游D. 药用植物答案:ABCD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海洋生态学》试卷习题三答案

《大海生态学》试卷三答案一、名词解说(每题2分,共16分)1.寒流:是指水温低于流经海区水温的海流,往常是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如千鸟寒流),寒流一般低温低盐,透明度较小。
广盐性生物:关于海水盐度的变化有很大的适应性,能忍耐海水盐度的强烈变化,沿海和河口地域的生物以及洄游性动物都属于广盐性生物。
种间竞争:是生物群落中物种关系的一种形式。
是指两个或更多物种的种群对同一种资源(如空间、食品与营养物质,等)的抢夺。
4.生物群落:是由一些生活在必定地理地区或自然生境里的各样生物种群所构成的一个会合体。
会合体中的生物在种间保持着各样形式的、密切程度不一样的互相联系,而且共同参加对环境的反响,构成一个拥有相对独立的成分、构造和机能的“生物社会”,这个生物组合就称为生物群落。
重生产力:由新N源支持的那部分初级生产力;.粒径谱:把粒度级按必定的对数级数排序,这类生物量在对数粒级上的散布就称为粒径谱。
.生物沉降:滤食性动物经过摄食活动去除水层中的POM,使之作为粪球被沉降到堆积表面的过程。
污介入示生物:是指对环境中的污染物质产生各样反响或信息而被用来监测和评论环境质量现状和变化的生物。
二、选择填空(每空分,共12分生物发光种类主要有(细胞内发光)、(细胞外发光)、(共生细菌发光)。
2.海水水体按垂直方向上的光照条件分为(透光)层、(弱光)层和(无光)层。
3.内源性要素指调理种群密度的原由在种群内部,即种内关系,如(行为调理)、(内分泌调节)和(遗传调理)。
在重生产力研究中,新氮的根源包含(上涨流或梯度扩散)、(陆源供给)、(大气沉降或降水)、(固氮生物的固N作用)。
5.生态系统的三个基本功能过程:(生产)、(花费)、(分解)。
大海资源按开发利用程度可分为(枯竭的渔业资源)、(过分利用的渔业资源)、(充足利用的渔业资源)、(未充足利用的渔业资源)。
群落的构造包含(种类构成)、(物种多样性)、(群落的空间构造)、(群落的营养构造)。
海洋生态学试题与参考答案(例)

《海洋生态学》试题与参考答案(例)1、 简要回答浮游生物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浮游生物数量多、分布广,是海洋生产力的基础;(2)浮游生物是海洋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最主要环节;(3)浮游动物既通过摄食浮游植物影响和控制初级生产力,其动态变化又影响许多鱼类和其他动物资源群体的生物量;(4)浮游生物在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重要作用。
2、 什么是赤潮?赤潮赤潮现象有哪些危害?赤潮(red tide)是海洋中某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在一定条件下暴发性增殖面引起海水变色的一种有害的生态异常现象。
赤潮是引起人们高度重视的海洋灾害之一,其危害的主要方式是:(1)赤潮生物大量繁殖,覆盖海面或附着在鱼、贝类的鳃上,使它们的呼吸器官难以正常发挥作用而造成呼吸困难甚至死亡;(2)赤潮生物在生长繁殖的代谢过程和死亡细胞被微生物分解的过程中大量消耗海水中的溶解氧,使海水严重缺氧,鱼、贝类等海洋动物因缺氧而窒息死亡;(3)有些赤潮生物体内及其代谢产物含有生物毒素,引起鱼、贝中毒或死亡。
如链状膝沟藻(Gonyaulax catenella)产生的石房蛤毒素就是一种剧毒的神经毒素;(4)居民通过摄食中毒的鱼、贝类而产生中毒。
3、 与陆地生态系统比较,海洋生态系统的能流有何特点?并简要说明原因。
海洋食物链平均可达4-5个环节,而陆地通常仅2-3个环节。
这是因为海洋的初级生产者和食植性动物多为小型种类,所以大型动物多是肉食性种类,比陆地的大型动物处于更高的营养级。
4、 K—对策者和R—对策者各有哪些生态特征?举出海洋动物中这两种对策者的例子。
并说明为什么人们必须更加重视K—对策者资源的保护工作。
r–对策者,种群密度很不稳定,因为其生境不稳定,种群超过环境容纳量不致造成进化上的不良后果,它们必然尽可能利用资源,增加繁殖,充分发挥内禀增长率(r)。
这类动物通常是出生率高,寿命短,个体小,常常缺乏保护后代的机制。
子代死亡率高,具较强的扩散能力,适应于多变的栖息生境。
生态学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生态学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A. 环境因素B. 生物个体C. 生物种群D. 生态系统答案:D解析: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生态系统包含了生物和非生物环境因素,因此生态系统是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2. 以下哪个不是生物群落的主要特征()A. 物种多样性B. 群落结构C. 群落动态D. 环境污染答案:D解析:生物群落的主要特征包括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群落动态等,环境污染是环境问题,不属于生物群落的特征。
3. 下列哪项不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A. 物质循环B. 能量流动C. 信息传递D. 环境污染答案:D解析: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等,环境污染不属于生态系统的功能。
4. 以下哪个因素不属于生态因子的范畴()A. 温度B. 光照C. 食物D. 空间答案:D解析:生态因子是指影响生物生长、发育和分布的环境因素,包括非生物因子(如温度、光照、水分等)和生物因子(如食物、竞争等),空间不属于生态因子的范畴。
二、判断题1.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可逆转。
()答案:正确解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从生产者到消费者,再从消费者到分解者,最后以热能形式散失到环境中,不可逆转。
2.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主要是保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答案:错误解析: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包括生物种类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等三个层面,不仅仅是保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3. 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状态。
()答案:正确解析: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状态,保持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础。
三、填空题1. 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成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解析: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它们在生态系统中各自承担不同的角色,共同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
海洋生态学课后习题and解答

海洋生态学课后习题第一章生态系统及其功能1.生态系统概念所强调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生态系统是指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所形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具有自动调节机制的自然整体。
生态系统概念所强调的核心思想是自然界生物与环境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整体性。
2.生态系统有哪些基本组分?各自执行什么功能?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可以概括为非生物和生物两部分,包括非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①非生物成分:生态系统的生命支持系统,提供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栖息场所、物质条件,也是生物能量的源泉。
②生物成分:执行生态系统功能的主体。
三大功能群构成三个亚系统,并且与环境要素共同构成统一整体。
只有通过这个整体才能执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基本功能。
(1)生产者:所有绿色植物、光合细菌、化能细菌等,制造的有机物是一切生物的食物来源,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中居于首要地位。
(2)消费者:不能从无机物制造有机物的全部生物,直接或间接依靠生产者制造的有机物为生,通过摄食、同化和吸收过程,起着对初级生产者加工和本身再生产的作用。
(3)分解者:异养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原生动物等。
在生态系统中连续进行与光合作用相反的分解作用。
每一种生物产生的有机物基本上都可以被已经存在于自然界的微生物所分解。
3.生态系统的能量是怎样流动的?有哪些特点?植物光合作用形成的有机物质和能量,一部分被其呼吸作用所消耗,剩下的才是可以供给下一营养级的净初级产量。
植食性动物只能同化一部分净初级生产量,其余部分形成粪团排出体外,被吸收的量又有一部分用于自身生命活动,还有一部分以代谢废物形式排出,剩下的才是能够提供给下一营养级的总能量。
服从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即能量守恒定律和能量转化定律。
能量单向流动,不循环,不断消耗和散失。
任何一个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不可能很长,陆地通常3-4级,海洋很少超过6级,因为能量随营养级增加而不断减少,意味着生物数量必定不断下降,而维持种群繁衍必须要有一定数量保证。
《海洋生态学》试卷四答案

《海洋生态学》试卷四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6分)1.灭绝旋涡:环境变化、统计变化和遗传因子的共同效应使得由一个因素引起的种群数量下降反过来又加剧其他因素的敏感性,产生旋涡效应,加速种群走向灭绝,被比喻为灭绝旋涡2.静态生命表:是根据某一特定时间,对种群作年龄分布的调查结果而编制,所以又称特定时间生命表。
3.生态位分化:在物种进化过程中,生态位很接近的种类向着占有不同的空间(栖息地分化)、吃不同的食物(食性上的特化)、不同的活动时间(时间分化)和其它生态习性上分化,以降低竞争的紧张度,竞争的结果是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4.优势种:是具有控制群落和反映群落特征的种类,其数量或生物量在群落中所占比例最多。
它们对维持群落的稳定性有重要作用。
5.补偿深度:植物24hr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质全部为维持其生命代谢消耗,没有净产量(P=R),这个水深称为补偿深度。
6.关键种:群落中有的种类对决定其它大多数种类在群落中持续生存的能力具有关键性的作用,称为关键种。
多数关键种是通过捕食过程对群落组成发生作用,因此它对维持群落的组成和多样性具有决定性意义。
7.生物学最小型:从幼鱼生长到一定程度之后,性腺开始发育成熟的时间,一般称为初次性成熟时间。
鱼类达到初次性腺时间的最小长度即称之为生物学最小型。
8.外来物种:是相对于乡土种(或称本地种,土著种)而言,一种生物以任何方式传入其原产地以外的国家或地理区域,并在那里定殖、建立自然种群,这种生物即可称为外来种。
二、选择填空(每空0.5分,共13分)1.海水的溶解物质包括(无机物)、有机物和(溶解气体)。
2.浮游生物按个体大小可分为(微微型浮游生物)、(微型浮游生物)、小型浮游生物、(中型浮游生物)、(大型浮游生物)、(巨型浮游生物)。
3.共生现象包括(共栖)、(互利)、(寄生)、(偏害)、(原始合作)。
4. 同源种团是由一群生态学特征上很相似的物种所组成,彼此之间生态位有明显的重叠,因而同一功能群内的种间(竞争很激烈),而与群落其它功能群之间的联系则较松散;在同资源种团内的物种既然是处在同一功能地位上,因此物种之间是可以(相互取代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学 1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小题2分)1.种群: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组合。
2.生物多样性:指生物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生境的生态复杂性。
它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所有种及其组成的群落和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一般有三个水平,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3.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4.生态系统: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如温度、湿度、土壤、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物等等)之间,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形成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5.限制因子:任何生态因子,当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时,这个因素称为限制因子。
6.生态因子:对生物个体或群体的生活或分布起着影响作用的因素称为环境因子,或称为生态因子。
7.生态位:指某种生物利用食物、空间等一系列资源的综合状况以及由此与其他物种所产生的相互关系。
它准确描述了某一物种所需要的各种生活条件。
8.酸雨:指雨水呈酸性,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大气降水。
9.净初级生产量:在初级生产过程中,植物固定的能量有一部分被植物自己的呼吸消耗掉,剩下的可用于植物生长河生殖,这部分的生产量称为净初级生产量。
10.集合种群:局域种群通过某种程度的个体迁移而连接在一起的区域种群。
二、填空题(共20分,每空0.5分)1、生态科学主要研究生物个体水平以上的生命体系,包括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
2、存活曲线的基本类型有凸型(A型)、对角线型(B型)、凹型(C型)。
3、根据环境因子作用大小与生物数量的相互关系可将生态因子划分为密度制约因子和非密度制约因子两类。
4、物种形成过程大致分为3个步骤,即地理隔离、独立进化和繁殖隔离机制的建立。
5、海洋生物群落可分为若干带,即:潮间带(或沿岸带)、浅海带(或亚沿岸带)、半深海带和大洋带。
6、表型的自然选择模式大致可分为3类:稳定选择、定向选择和分裂选择。
7、物种多样性随着纬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随海拔降低而增加;随水体深度增加而减少。
8、生物群落的动态包括3方面的内容,即群落的内部动态、群落的演替和地球上生物群落的进化。
9、关于种群内源性因素调节机制主要有行为调节学说、内分泌调节学说和遗传调节学说等三种学说。
10、种群的数量变动取决于四个基本参数,即出生率、死亡率、迁出率、迁入率。
11、初级生产量的测定方法可包括收获量测定法、氧气测定法、二氧化碳测定法、放射性标记物测定法和叶绿素测定法等。
12、物种间主要的相互作用包括竞争、捕食、寄生和互利共生等。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1、(√负反馈、正反馈)能维持系统的稳态。
2、初给予生态学命名的人是(Elton 、√ Haeckel)。
3、分布在我国新疆和东北的雪兔、分布在华北的草兔和分布在华南的华南兔颅骨长分别为95~97、85~89和67~86mm,这种颅骨的变异可以用(√ Bergman 规律、Allen规律)解释。
4、香农-威纳指数测度群落物种多样性时,必须同时考虑下列因素(√丰富度和均匀度、丰富度和多度)。
5、Aleen规律描述的是(动物对高温环境的适应、√动物对低温环境的适应)。
6、种群增长模型Nt+1=Ntλ描述的是(√无限环境、世代不连续的种群增长;有限、世代不连续的种群增长)。
7、一般说,纬度降低,生物多样性将(√增加、减少)。
8、生态系统的营养级一般为(2~7、√ 4~5)级。
9.一片优质牧场,因放牧过度使得优质的牧草首先消失,杂草大量繁殖,土壤板结,草被稀疏,草原沙化,这是(正向演替、√逆向演替)。
10、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高的生态系统通常在(极地苔原、√热带雨林)。
11、生物与生物之间彼此互相抑制,属于(√竞争、中性)。
12、(传播、√定居)是物种扩散成功与否的衡量标准。
13、甲、乙群落有100个个体,其中甲中90个属于种A,10个属于B,而乙中种A和种B各占一半,甲、乙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比较结果为(甲高、√乙高)。
14、种群平衡是指(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均为零、√种群数量在较长时期内维持在几乎同一水平)。
15.食物网的复杂性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关、无关)。
四.简答题(共30分,每小题5分)1、简述水因子的生态作用。
答题要点:(1)水是生物体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2.0分)(2)水对生物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
(2.0分)(3)水对生物的分布的影响。
(1.0分)2、控制演替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题要点:(1)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散布和动物的活动性。
(1.0分)(2)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
(1.0分)(3)种内和种间关系的改变。
(1.0分)(4)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
(1.0分)(5)人类的活动。
(1.0分)3、什么是领域?动物领域的大小有什么规律?答题要点:(1)领域是指由个体、家庭或其他社群单位所占据的,并积极保卫不让同种其他成员侵入的空间。
(2.0分)(2)动物领域大小的规律:①领域面积随其占有者的体重而扩大;(1.0分)②领域面积受食物品质的影响;(1.0分)③领域面积和行为往往随生活史,尤其是繁殖节律而变化。
(1.0分)4、谈谈水产养殖活动对周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
答题要点:(1)养殖活动向水体中引入物质、能量;(2)人为改变优势种;(3)对其他生物的影响;(4)人工结构体对水体的影响;(5)不科学的投饵及药物带来的危害等等。
(每小点1.0分,共5分)a)目前全球性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答题要点:(1)温室效应及其全球气候变化;(2)臭氧空洞(臭氧层破坏、平流层O3耗竭);(3)酸雨;(4)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无林化;(5)荒漠化与土地退化等;(6)淡水缺乏、海洋环境与海洋资源退化;(7)物种灭绝(生物多样性的消失)等。
(每小点1.0分,至少答5项者得满分,共5分)6、简述群落的基本特征。
答题要点:1)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1.0分)2)各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0.5分)3)具有自己的内部环境;(0.5分)4)具有一定结构;(1.0分)5)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0.5分)6)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0.5分)7)具有边界特征。
(0.5分)8)各物种不具有同等的群落学重要性。
(0.5分)五.论述题(共15分)1、试论述r-对策生物和K-对策生物的生物学特性。
(8分)答题要点:能对表中特性作出清楚说明。
每答对一个特征得 1.0分,共8分。
2、什么是演替顶级?论述单元演替顶级理论和多元演替顶级理论有什么异同点?(7分)答题要点:(1)演替顶级:指每一个演替系列都是由先锋阶段开始,经过不同的演替阶段,到达中生状态的最终演替阶段。
(2.0分)(2)单元演替顶级理论和多元演替顶级理论的异同点:1)两者的相同点在于:都承认顶极群落是经过单向变化而达到稳定状态的群落;而顶极群落在时间上的变化和空间上的分布,都是和生境相适的。
(2.0分)2)两者的不同点在于:①单元顶极论认为,只有气候才是演替的决定因素,其他因素都是第二位的,但可以阻止群落向气候顶极发展;多元顶极论则认为,除气候以外的其他因素,也可以决定顶极的形成。
(1.5分)②单元顶极论认为,在一个气候区域内,所有群落都有趋同性的发展,最终形成气候顶极;而多元顶级论不认为所有群落最后都会趋于一个顶极。
(1.5分)生态学 2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1.最小因子定律: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
2. 竞争排斥原理:在一个稳定的环境内,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也即完全的竞争者不能共存。
3.他感作用:指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4. 演替顶级:指每一个演替系列都是由先锋阶段开始,经过不同的演替阶段,到达中生状态的最终演替阶段。
5.生物群落:在相同时间聚集在同一地段上的各物种种群的集合。
等温室气体越多,热外流越受阻,从而引起地球6. 温室效应:指大气中的CO2温度升高,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7. 生态位:指某种生物利用食物、空间等一系列资源的综合状况以及由此与其他物种所产生的相互关系。
它准确描述了某一物种所需要的各种生活条件。
8. 集合种群:局域种群通过某种程度的个体迁移而连接在一起的区域种群。
9. 食物链:指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通过一系列的取食和备取是在生态系统内不同生物之间的传递关系。
10.生态平衡:生态系统通过发育和调节所达到的一种稳定状况,它包括结构上的稳定、功能上的稳定和能量输入、输出上的稳定。
二、填空题(共20分,每空0.5分)1、生态系统包括4种主要组成成分,即:非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2、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通常可以把它们分为五类,即: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和人为因子。
3、生物多样性一般有三个水平,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4、按照演替发生的时间进程,演替可以分为:世纪演替、长期演替和快速演替三类。
5、景观中任何一点都是属于斑块、廊道、和基质的,它们构成了景观的基本要素。
6、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分为三大类型即水循环、气体型循环、沉积型循环。
7、林德曼效率相当于同化效率、生产效率和消费效率的乘积。
8、一般来说,自然种群有3个基本特征,即:空间特征、数量特征和遗传特征。
9、物种形成的方式,一般可以分为3类:异域性物种形成、邻域性物种形成和同域性物种形成。
10、植物群落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群从,此外,群系和植被型也是植物群落分类的单位。
11、生态学是研究以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为中心的宏观生态学。
12、初级生产量的测定方法可包括收获量测定法、氧气测定法、二氧化碳测定法、放射性标记物测定法和叶绿素测定法等。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1. 食物网的复杂性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关、无关)。
2. 群落多样性高,一般说其稳定性也(√高、低)。
3. 硫的循环是属于(√沉积型循环、气体型循环)。
4. 寄生动物的食性大部分是(√专化的、泛化的)。
5. 资源利用性竞争是(直接竞争、√间接竞争)。
6. 一个海滩在一次油轮触礁事故中生物被毒害死,此后数年重新恢复生机,这种演替称为(原生演替、√次生演替)。
7.一般说,纬度降低,生物多样性将(√增加、减少)。
8. 捕食者与猎物的关系对双方种群都是(√有利的、有害的)。
9. 驯温(√可以、不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变生物的极限温度。
10.一片优质牧场,因放牧过度使得优质的牧草首先消失,杂草大量繁殖,土壤板结,草被稀疏,草原沙化,这是(正向演替、√逆向演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