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课程的教学目与要求

合集下载

政治经济学的课程体系

政治经济学的课程体系

政治经济学的课程体系
1.课程目标:政治经济学是面向经济类各专业本科教育的基础理论课和核心课程,
是整个经济学学科各分支的理论基础。

它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以及相关的经济知识,为学习经济类其他课程和知识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2.课程内容:政治经济学课程分为资本主义部分和社会主义部分,计划讲授30
学时。

前者包括1-6章,阐述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资本积累、资本循环、剩余价值的形式、垄断资本主义等内容;后者包括7-14章,主要分析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市场经济体制、市场机制与市场体系、企业理论、交换、分配和消费,经济发展方式、宏观经济调控、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关系等。

3.课程重点:政治经济学关注人类社会经济的重点、本质问题,旨在回答社会经
济的结构、各种经济范畴的性质及形成原因,揭示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规律和在一定时期的运行规律。

4.课程结构:政治经济学课程分为导论和主体部分。

导论主要介绍政治经济学的
由来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及其对象和方法等。

主体部分则对政治经济学的主要概念、理论和方法进行深入探讨。

5.教学方法:政治经济学教学多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可以在短时间内让学生获得
系统、大量的知识信息。

同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政治经济学的知识,教师也会采用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互动形式进行教学。

政治经济学课程体系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基础,涵盖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部分内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政治经济学 导论

政治经济学  导论

导论一、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列宁曾高度地评价了政治经济学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构成中的重要地位,认为,马克思的经济学说就是马克思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

因此,本章作为全书的导论,就是要求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科学性、发展性以及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方法与意义,从而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基本内容(一)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二)政治经济学的任务(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科学性和发展性(四)政治经济学的方法(五)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三、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1)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相互结成的社会关系,也是不以人们的意识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的物质利益关系。

生产关系主要包括:一是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二是人们直接生产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关系;三是产品的分配关系。

其中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和核心。

(2)生产关系的内容还要具体地表现为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中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的关系。

其中,生产决定分配、交换、消费;而分配、交换和消费又反作用于生产。

(3)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关系的一门科学。

但它不是孤立地研究生产关系,而是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对生产关系的制约来研究生产关系运动变化的规律。

其中,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水平,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客观规律。

2.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揭示经济规律(1)政治经济学本质上是一门历史的科学,它要从生产关系的历史考察中,揭2示出生产关系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性。

(2)作为生产关系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就是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反映了各种经济现象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3)经济规律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产生并发挥作用的,是客观的,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政治经济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经济学考核方式:考试总学时、学分:64学时4学分其中实验学时:0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同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一起构成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战胜旧世界和创造新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集中体现和反映。

正如列宁所说:“使马克思的理论得到最深刻、最全面、最详尽的证明和运用的是他的经济学说。

”作为经济学专业的本科生来说,这门课是专业基础理论课,学好这门课不仅能够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是分析社会经济变化的利器,而且可以为其他专业课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要求通过这门课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使学生能够透过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深刻认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各种社会制度的本质,认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客观必然性,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将自己的命运同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前途紧密联系起来,更加自觉地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先修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微观经济学。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课程教学重点是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经济危机理论等基本原理,为认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奠定坚实的基础;难点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现实经济问题,增强识别各种所谓的经济学理论,认清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课堂讲授和讨论相结合。

通过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术研究资料整理和专题讨论,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了解,并掌握该学科的发展动态。

通过分析研究,学会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六、课程教学(一)内容导论(2学时)1.教学内容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性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高中思想政治校本课程纲要《政治经济学》课程纲要

高中思想政治校本课程纲要《政治经济学》课程纲要

高中思想政治校本课程纲要《政治经济学》
课程纲要
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理解社会经济现象,
了解国民经济的基本运行规律和发展变化趋势,认识到政治与经济
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课程内容
1. 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 市场经济体制与市场调节的作用
3.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4. 居民消费、投资和储蓄的决定
5. 市场结构与市场效率
6. 政府宏观调控、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
7.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
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讲授、实例、讨论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发掘、探究、比较的能力,引导学生把研究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经济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

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为平时表现、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并可根据学情适当增加小测验、调查论文等考核方式。

教材参考
1. 《高中政治经济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 《新课标下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人民教育出版社)
本纲要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高中思想政治校本课程纲要《政治经济学》课程纲要

高中思想政治校本课程纲要《政治经济学》课程纲要

高中思想政治校本课程纲要《政治经济学》
课程纲要
简介
本文档旨在为高中思想政治校本课程《政治经济学》制定课程
纲要。

通过该课程,学生将深入了解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相关概念和思想,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
1. 理解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 掌握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对经济、政治和社会问题的批判性思维。

课程内容
第一单元:政治经济学基础
- 政治经济学的定义和范畴
- 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和现实意义
-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技巧
第二单元:供给与需求
- 供给的概念和法则
- 需求的概念和法则
- 供给与需求的关系
第三单元:市场与价格
- 市场的定义和特征
- 市场均衡的概念和条件
- 价格形成的基本原理和机制
第四单元:经济增长与发展
- 经济增长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 经济发展的阶段和特征
- 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动力
评估方法
1. 课堂参与度: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的情况。

2. 作业和小组项目:完成布置的作业和小组项目的质量和时效。

3. 成绩测试:进行定期的成绩测试,测试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
解和掌握情况。

参考资料
1. 《政治经济学导论》
2. 《政治经济学原理》
3. 《政治经济学案例分析》
以上是《政治经济学》课程的课程纲要,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核心观点;2. 掌握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和分析框架;3. 分析社会经济问题时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析工具;4. 加深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实践的理解和认识。

二、教学内容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起源与发展1.1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1.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观点和方法1.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演进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2.1 价值与剩余价值理论2.2 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基本矛盾2.3 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2.4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资本主义危机的分析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的应用与发展3.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3.2 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中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系统、逻辑的讲解,传达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2. 研讨法:组织学生讨论,深入探讨和解析一些政治经济问题;3. 分析案例法:通过分析实际经济案例,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4. 多媒体辅助教学:使用图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直观展示和讲解相关概念和理论。

四、教学步骤本课程将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进行教学:1. 概念引入:通过引入一些实际经济问题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知识讲解: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观点逐一进行讲解,结合案例进行分析和说明;3. 研讨讨论:引导学生参与进讨论,提出质疑和观点,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交流;4. 课堂练习:针对理论内容进行一些实际应用题的练习,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5. 总结回顾:对本课程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强化学生对重要概念和观点的记忆和理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参与讨论的积极性等;2. 作业评价: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来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3. 成绩评定:根据学生平时表现、考试成绩等综合评定学生成绩。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案(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案(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案(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第一章《商品与货币》,具体内容包括:商品的概念、商品的属性、商品的价值、商品的价值量、货币的产生、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商品的概念和属性,认识到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2. 让学生掌握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3. 让学生了解货币的产生过程,理解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商品的概念、属性,商品的价值,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难点:商品的价值量,货币的职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学具: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日常生活中的商品为例,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商品的特点和作用。

2. 讲解商品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3. 讲解商品的属性:讲解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强调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4. 讲解商品的价值:阐述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是商品交换的基础。

5. 讲解货币的产生:讲解货币产生的历史过程,让学生了解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6. 讲解货币的本质:强调货币是一般等价物,是价值的体现和交换的媒介。

7. 讲解货币的职能:阐述货币的五大职能,即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

8. 随堂练习:以实例分析货币的职能,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商品的概念、属性价值、价值量货币的本质、职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商品的概念和属性。

(2)解释商品的价值和价值量。

(3)列举货币的职能,并分析其作用。

2. 答案:(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2)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是价值的大小。

(3)货币的职能包括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分别起到衡量价值、交换媒介、支付工具、财富储藏和国际贸易结算的作用。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介绍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对政治经济学的基本了解,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 了解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历史演变。

2. 掌握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能够运用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 政治经济学概论- 政治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政治经济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2. 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价值理论- 边际效用理论- 生产要素和生产关系3. 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 市场供求关系- 市场竞争与垄断- 政府干预与市场失灵4. 政治经济学的政治体制-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公共政策与经济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比较5. 政治经济学的国际视野- 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 全球化与经济发展- 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学问题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讲授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观点。

2. 讨论分析: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析实际案例和问题。

3. 小组研究:组织学生参与小组研究项目,提高团队合作和研究能力。

4. 实践教学:组织实地考察或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政治经济学实际运用的理解。

五、教材及参考书目1. 教材:《政治经济学导论》2. 参考书目:- 《政治经济学理论基础》- 《政治经济学案例分析》- 《政治经济学概论》六、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课堂参与与作业表现(占总成绩15%)。

2. 期中考试:闭卷笔试(占总成绩30%)。

3. 课程论文:撰写一篇政治经济学相关的研究论文(占总成绩25%)。

4. 期末考试:闭卷笔试(占总成绩30%)。

七、教学团队主讲教师:XXX助教:XXX八、其他要求1. 学生参加课程前需提前预习,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2. 课程作业和论文需按时完成,不得抄袭或剽窃。

3. 学生应保持课堂纪律,不得影响他人学习。

以上为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及安排仅供参考,教学团队有权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属于初级水平。
⒊ 理论计量经济学和应用计量经济学 计量经济学根据研究对象和内容侧重面 不同,可以分为理论计量经济学和应用 计量经济学。理论计量经济学是以介绍 研究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为主要内 容,侧重于理论与方法的数学证明与推 导。应用计量经济学则以建立与应用计 量经济学模型为主要内容,强调应用模 型的经济学和经济统计学基础,侧重于 建立与应用模型过程中实际问题的处理。
图1-1 计量经济学是经济理论、统计学和数学的结合
向事实逼近是经济学发展的必然趋 势,这就决定了必须发展一套能够科 学估计参数并能处理随机变量的方法。 数理统计学不仅为参数估计提供了科 学的方法,而且为处理随机变量提供 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完整的方法论, 数理经济学与统计学相结合,标志着 统计学、数学与经济学综合的计量经 济学便产生了。
第一节 计量经济学 第二节 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 步骤和要点 第三节 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应用 *本章复习思考题
第一节 计量经济学
一、计量经济学
学科发展的三个层 次:描述性 形 式化 精确化
经济学发展的三个层次:
古典经济学 数理经
济学
计量经济学
数学
经济学
数理经
济学
计量经
数理统
济学
经济统
计学
计学
统计学
1969 R. Frish J. Tinbergen 1973 W. Leotief 1980 L. R. Klein 1984 R. Stone 1989 T. Haavelmo 2000 J. J. Heckman D. L. McFadden ○16位担任过世界计量经济学会会长 ○ 30位左右在获奖成果中应用了计量经济学 ○“二战以后的经济学是计量经济学的时代”-Samuelson ○“计量经济学的讲授已经成为经济学课程表中最有权威 的一部分” --Klein
1944 -
Daniel L McFadden US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CA, USA 1937 -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1970年诺贝尔
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萨缪尔森曾说 过:“战后的经济学是计量经济学的 时代”。
3.计量经济学与数理统计学是有严格 区别的
Lawrence R. Klein US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hiladelphia, PA, USA 1920 -
The Bank of Sweden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 1984 "for having made fundamental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systems of national accounts and hence greatly improved the basis for empirical economic analysis"
《计量经济学》,李子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 《Basic Econometrics》,Damodar N. Gujarrati,2001
《计量经济学—方法与应用》,李子奈,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年 《高等计量经济学》,李子奈、叶阿忠,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 《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与模型》,唐国兴,复旦大学出版社,1988年
The Bank of Sweden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 1969 "for having developed and applied dynamic models for the analysis of economic processes"
政治经济学课程的教学 目与要求
2020/11/20
政治经济学课程的教学目与要求
单位:天津财经大学统计学系 任课教师: 刘保珺
课前说明
一、课程设置目的: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树立在现实经济分析的基础上, 依据样本信息建立经济模型的基本思想,掌握其初步方法, 领会其基本思路。
二、课程要求
针对教学对象的情况,着重说明计量经济分析方法的直观 意义、应用条件及计量经济分析结果的经济意义及统计意义。 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运用计算机软件完成 分析计算。
<Econometric Models,Techniques,and Applications>, Michael D. Intriligator, Prentice-Hall Inc.,1978(FirstEdition), 1997(Second Edition)
复习资料下载: 天津财大校园网→怀念旧版→统计系→计量经济学复习资
三、本课程的先行课程
《经济学》、《数学分析》、《线性代数》、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课前说明
四、教学安排:
课时安排——每学期为48学时,每周3学时。 其中:第一章及预备知识4学时,
二、四章共36学时, TSP软件应用4学时, 期中考试2学时,期末复习2学时。 考试安排——闭卷考试。
课前说明
教材及参考书
四、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经济学科
2.计量经济学在西方国家经济学科中的 地位 “计量经济学已经在经济学科中居于最 重要的地位”,“在大多数大学和学院 中,计量经济学的讲授已经成为经济学 课程表中最有权威的一部分”,“第二 次大战后的经济学是计量经济学的时 代”。
△诺贝尔经济学奖与计量经济学
○51位获奖者中8位直接因为对计量经济学发展的贡献而 获奖
如何正确地选择解释变量?
(1) 需 要 正 确 理 解 和 把 握 所 研 究的经济现象中暗含的经济学 理论和经济行为规律。 (2) 选 择 变 量 要 考 虑 数 据 的 可 得性。 (3) 选 择 变 量 时 要 考 虑 所 有 入 选变量之间的关系,使得每一 个解释变量都是独立的。
2. 确定模型的数学形式
计量经济学与数理统计学是有严格区 别的。数理统计学作为一门数学学科, 它可以应用于经济领域,也可以应用于 其它领域。但它与经济理论、经济统计 学结合而形成的计量经济学,则限于经 济领域。
4.从建立与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全 过程看
从建立与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全过 程看,理论模型的设定、样本数据的收 集,必须以对经济理论、对所研究的经 济现象的透彻认识为基础;即使是涉及 数学方法较多的模型参数估计、模型检 验等,单靠数学知识也是难以完成的。
希望与同学们合作愉快!
第一章
绪论
绪论是课程的纲。
学好绪论,可以说学好了课程的一半。参观一个城 市,先站在最高处俯瞰,然后走街串巷;了解一座 建筑,先看模型,后走进每一个房间。各起一半作 用。
绪论课的目的:了解课程的性质和在课程体系中的 地位;了解课程完整的内容体系和将要讲授的内容; 了解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了解课程的学习方法;介 绍课程中不讲的但是必须了解的课程内容。
选择模型数学形式的主要依据是经 济行为理论。在数理经济学中,已经对 常用的生产函数、需求函数、消费函数、 投资函数等模型的数学形式进行了广泛 的研究,可以借鉴这些研究成果。也可 以根据变量的样本数据作出解释变量与 被解释变量之间关系的散点图,由散点 图显示的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作为理论 模型的数学形式。如果无法事先确定模 型的数学形式,那么就采用各种可能的 形式进行试模拟,然后选择模拟结果较 好的一种。
料→用户名:jiliang →密码:034567
课前说明
五、几点要求:
1、“出勤”:本课程内容具有连贯性与渐进性,决不可寄

望于期末突击,必须保证出勤,循序渐进,才能
学好这门
课。
2、“出力”:课上认真听课、思考,课下及时复习、作业。
3、“几分耕耘 ,几分收获”,平时打好基础,考试杜绝作 弊!
4、对我的教学有什麽意见与建议,欢迎大家及时提出,目 标只有一个:能使大家把这门课学好。
The Bank of Sweden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 1973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put-output method and for its application to important economic problems"
Ragnar Frish Norway Oslo University Economics Oslo, Norway 1895 - 1973
Jan Tinbergen the Netherlands The Netherlands School of
Rotterdam, The Netherlands 1903 - 1994
"for his development of
and methods for analyzing
theory and methods for
selective samples”
analyzing discrete choice"
James J Heckman USA
University of Chicago Chicago, IL, USA
Richard Stone Great Britain Cambridge University Cambridge, Great Britain 1913 - 1991
The Bank of Sweden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 1989 "for his clarification of the probability theory foundations of econometrics and his analyses of simultaneous economic structure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