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元素铜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合集下载

铜的功能及其在猪生产申的应用

铜的功能及其在猪生产申的应用

铜的功能及其在猪生产申的应用作者:杨卫东胡章明来源:《湖南饲料》2018年第05期摘要:铜是机体内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

本文就铜的功能及其在猪生产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铜:猪:功能:应用随着铜被认为是机体内必需的微量元素后.Braude等研究证实添加高于正常需要量10倍的铜还可以提高育肥猪的生长速度和饲料报酬后.还有很多研究均表明高剂量的铜是一种高效、廉价、的促生长剂。

但是多年以来的高铜利用也给环境带来一定的破坏,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因此,如何高效利用铜一直都是研究重点。

1 铜的功能简介1.1 抗氧化功能铜是铜蓝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的辅酶因子。

铜蓝蛋白是可清除超氧阴离子.还能抑制通过黄嘌呤氧化酶调节的正铁色素C的还原作用较少02- 的生成。

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能够消除氧自由基,构成机体防疫体系部分。

细胞色素C氧化酶主要位于真核生物细胞线粒体上,通过氧化磷酸化为细胞提供能量。

1.2 参与免疫调节.提高免疫力在器官、细胞和分子三个层次上调节免疫系统。

研究表明,铜缺乏可以导致影响免疫器官发育,降低淋巴细胞数量、还能够降低血液中IgG、I-gA、IgM、增加脾淋巴细胞,同时降低抗体生产细胞反应等。

吴建设等研究表明铜营养状况显著影响机体免疫功能,铜对免疫功能的作用表现出剂量效应.而且最佳生长和免疫功能状态下对铜的营养需要量是一致的。

表明在半纯合日粮情况下铜最佳需要量(添加量)为11 mg/kg。

1.3 维持皮毛色泽铜是络氨酸酶的辅基.姜云霞等研究表明缺铜时降低络氨酸酶活性,导致黑色素合成减慢,进而导致动物皮肤、毛发色泽退化。

1.4 其他功能铜还能够影响铁的吸收.进而影响机体造血功能,还能够影响多种矿物质元素如锌、钙、磷的吸收和沉积、影响骨骼发育等功能。

2 铜在猪生产中的应用2.1 铜在断奶仔猪生产中的应用断奶仔猪胃肠道功能尚未发育完全.添加铜后能够改善其吸收环境,提高增长速度。

王敏奇等研究表明饲粮中添加载铜纳米壳聚糖后能提高断奶仔猪的免疫和抗氧化性能.提高生长速度.降低腹泻率,以100 mg/kg剂量组的效果最佳。

铜对动物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铜对动物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脏发 育 、 缓解 胸腺 退化 趋势 的作 用 。 2 铜 对 动物细 胞 免疫 的影 响
T细 胞是 动 物 机 体 细胞 免 疫 的主要 参 与者 , 并 可 辅助 B细胞 的体 液 免疫 。铜 在 T细胞 增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殖 、 助 辅
时, 白细胞总数下 降 , 中性粒细胞数减少 , 白细胞吞 噬能力尤其是吞噬之后 的杀伤能力下 降, 血清 中补 体总浓度降低。铜缺乏也使 T细胞减少 , 淋巴细胞 对抗原反应的能力减退 。 铜缺乏小 鼠白细胞介素的 水 平 仅 为 正 常 鼠的 4 %~ 0 ,并 发 现 在患 各 种感 0 5% 染 时 , 清 铜 升 高 , 激并 增 加 肝脏 合 成 和 释 放 铜 血 刺 蓝 蛋 白 , 利 于抵 抗 微 生物 的侵袭 。而 血铜 升 高 主 有
要 与 中性 粒 细胞 及 巨 噬 细胞 被 激 活 时 分 泌 的 一 种
【】肖爱欢 , 动物戊型肝炎研究进展[. 3 等. J广西农业科学 , ]
2 1 , 12 :7 — 8 . 0 0 4 ( ) 19 1 2
T 细胞和 B细胞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缺铜可 以 改 变淋 巴组 织 的构成 成 分 , T细胞 对 缺 铜 的反 应 而 比 B细胞 更 敏感 。T细胞 在胸 腺 中发育 成熟 后逐 渐 分化为具有辅助性和细胞毒等功能的不 同亚群。柴 春燕 发 现奶 牛补 铜后其 外 周淋 巴细 胞亚 群增 加 。研 究 指 出缺铜 的雄性 大 鼠 T淋 巴 细胞 中的 C 4 细 胞 D
缩 小 。据 报 道缺 铜 大 鼠胸 腺 和脾 脏 萎缩 , 腺 重 量 胸
减轻。对 肉鸡进行 7 的低铜饲养后 , 周 发现肉仔鸡 生长受阻 , 体重和主要淋巴组织器官 内淋巴细胞数

奶牛微量元素铜营养需要的研究进展

奶牛微量元素铜营养需要的研究进展

铜 的 内源 性损 失大 约 为 7 1微 克 / 克 体 重 ( R . 千 A C 18 ) 9 0 。初 乳 中含 铜 量 约 为 06毫 克/ 克 ( yo . 千 L fr d和 H — u b r1 8 ) 常乳 中含 铜 量 约 为 0 1 克/ 克 , 1 8 e ,9 8 , . 5毫 千 比 9 0年
2 铜 的 需 要 量
33 饲 养 方 式 .
放 牧 家 畜 对 铜 的需 要 量 比 舍饲 高 双倍 。 因 为 放牧 采 食 饲 草 时食 人 的 泥 土 ( 占干 物 质采 食 量 1 %) 铜 吸 收 效 0 使 率 下 降 5 %( u l ,9 5 。 0 S te等 1 7 ) t
3 4铜 源 .
常 以 硫 酸铜 、氧 化 铜 、碳 酸铜 等 无 机 盐 的形 式 补 充 铜 , 中硫 酸 铜 生 物学 效 价 较 高 , 酸铜 居 中 , 其 碳 氧化 铜 较 低
( Ammema r n和 Mie , 9 2) 因 氧 化 铜 不 能被 溶解 , 般 l r17 。 l 一
l E 增 重 05千 克 、 妊 娠 2 0 天 的 青 年 母 牛 铜 需 要 量 为 . 5 l . 千 克 , 重 6 0千 克 、 产 奶 量 4 5/ 2 体 5 l E 0千 克 的母 牛 铜 需 要 量 为 l . 毫 克/ 克 . 重 6 0千 克 妊 娠 2 0天 的 母 牛 57 千 体 5 5 铜需要量为 l. 37毫克 / 千克 ( R , 0 1 。 N C 20 )
随 着 年 龄 的 增 长 , 胃功 能 E趋 完 善 , 的 吸 收效 率 瘤 l 铜 下 降极 快 。初 生犊 牛对 饲 粮 铜 的 吸收 效 率 可 达 7 %, 0 生后 四 周 内 ( 奶 以 前 ) 的吸 收 效 率 为 6 % . 断 铜 0 到成 年 时 , 牛对 饲 粮 铜 的 吸 收 效 率 只 有 l 5 ( rm e %~ % B e n r和 D l mo aa , g

铜对人体及动物的生物学效应

铜对人体及动物的生物学效应

铜对人体及动物的生物学效应张录强(河北师范大学生物系石家庄050016)铜是生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

1928年威斯康星大学哈特(Hart)的研究证明,由于喂饲乳汁而患贫血症的大白鼠饲料中添加铜和铁,对血红素的形成是必要的。

铜在生物体中的作用主要是参与构成体内具有特殊生理机能的物质,是多种酶系统的活化剂、辅因子或组织成分,参与和调节生物的多种生命活动过程。

1.动物对铜的吸收代谢铜在动物饲料中多以难溶或不溶状态存在,饲料铜是以复合物的形式被小肠粘膜吸收,仅有极少部分以离子状态进入体内。

研究资料表明,大部分铜是与肠粘膜内的含巯基金属蛋白和过氧化物歧化酶结合携带进入体内的,小部分铜与小分子的蛋白质和氨基酸结合转运入小肠粘膜细胞而被吸收到体内。

进入血液的铜存在于血清和血红细胞中,铜先与血清蛋白形成松散结合,在肝脏内铜再与a2-球蛋白形成牢固结合而合成铜蓝蛋白(约占成人血浆铜的95%)。

血浆铜蓝蛋白与铜含量可以调节小肠粘膜对铜的吸收,二者含量的高低与存在于肠道食物中的铜维持着某种平衡关系。

当血浆铜蓝蛋白和铜含量超过正常值时,肠道中的铜不吸入体内。

如果这种平衡被打破,就会导致大量铜被吸收到体内,在机体蓄积产生危害。

动物体对铜的吸收还受饲料中的钼含量高低的影响。

在落基山脉区域土壤中钼含量很高,水中钼含量也很高,在当地发生的一种病叫“羊缺铜症”,可通过皮下注射铜螯合物,如铜甘氨酸或日粮中含有8~11×10-7水平铜即可预防。

钼干扰铜的吸收机理被认为是:钼干扰硫化物氧化酶,使动物体内硫化物增多,而导致硫化铜沉积,使铜不能为代谢所利用,造成铜缺乏。

铜在动物体内主要以结合态的形式存在,小部分呈游离态存在,机体中铜总量的50%~70%存在于肌肉与骨骼中,20%的铜贮存在肝脏中,5%~10%的铜分布于血液中,微量铜存在于酶分子中。

在机体的各组织器官中,在肝、肾及脑铜浓度较高、肝组织中铜浓度最高,是铜最大的贮存器官,而且肝中铜的含量反映出对饲料铜的摄取情况,给予高铜饲料,肝中铜含量能增加数倍。

铜的功能及其在猪生产中的应用

铜的功能及其在猪生产中的应用

铜的功能及其在猪生产中的应用杨卫东1胡章明2(1湖南省益阳市泉交河镇动物防疫站;2益阳市赫山区畜牧水产局)摘要:铜是机体内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

本文就铜的功能及其在猪生产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铜;猪;功能;应用随着铜被认为是机体内必需的微量元素后,Braude 等研究证实添加高于正常需要量10倍的铜还可以提高育肥猪的生长速度和饲料报酬后,还有很多研究均表明高剂量的铜是一种高效、廉价、的促生长剂。

但是多年以来的高铜利用也给环境带来一定的破坏,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因此,如何高效利用铜一直都是研究重点。

1铜的功能简介铜是铜蓝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和细胞色素C 氧化酶的辅酶因子。

铜蓝蛋白是可清除超氧阴离子,还能抑制通过黄嘌呤氧化酶调节的正铁色素C 的还原作用较少O 2-的生成。

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能够消除氧自由基,构成机体防疫体系部分。

细胞色素C 氧化酶主要位于真核生物细胞线粒体上,通过氧化磷酸化为细胞提供能量。

在器官、细胞和分子三个层次上调节免疫系统。

研究表明,铜缺乏可以导致影响免疫器官发育,降低淋巴细胞数量、还能够降低血液中IgG、I⁃gA、IgM、增加脾淋巴细胞,同时降低抗体生产细胞反应等。

吴建设等研究表明铜营养状况显著影响机体免疫功能,铜对免疫功能的作用表现出剂量效应,而且最佳生长和免疫功能状态下对铜的营养需要量是一致的。

表明在半纯合日粮情况下铜最佳需要量(添加量)为11mg/kg。

1.3维持皮毛色泽铜是络氨酸酶的辅基,姜云霞等研究表明缺27铜时降低络氨酸酶活性,导致黑色素合成减慢,进而导致动物皮肤、毛发色泽退化。

铜还能够影响铁的吸收,进而影响机体造血功能,还能够影响多种矿物质元素如锌、钙、磷的吸收和沉积、影响骨骼发育等功能。

2铜在猪生产中的应用断奶仔猪胃肠道功能尚未发育完全,添加铜后能够改善其吸收环境,提高增长速度。

王敏奇等研究表明饲粮中添加载铜纳米壳聚糖后能提高断奶仔猪的免疫和抗氧化性能,提高生长速度,降低腹泻率,以100mg/kg 剂量组的效果最佳。

微量元素铜影响肉仔鸡免疫功能剂量效应的研究

微量元素铜影响肉仔鸡免疫功能剂量效应的研究
昊 建设 ’呙 千明 杨 激春 阀 毓 平
(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畜牧兽珏研究所。 1 北京 108 00 9;2 中国农 业大学 , 北京 1o 9 ) 0 0 4
摘 要 : 1日齿 艾维 营 肉仔 鸡 3 0只 , 争 0 随机 分 为 5组 。 每蛆 3重 复 ,自 采食 以玉米 、 粉 、 曲 淀l 葡萄糖 和 大豆分 离 蛋 白为主 的 日粮 , 日粮 中分 别 添加 0 6 5 1 、 5和 lo / g铜 , 用去 离子水 , 、. 、 1 5 O mg k 钦 分别 于 1 1 和 4曰龉皮 下注 射 HVT冻 干 茁 , 7和 1 4日龉 滴鼻接种 也 s t ao a系冻 干苗 。 l g k 嘲 添加蛆 增 重较其 它蛆 快、 料增 重 比较 1i / n 饲
we e f d a i iu w i i t i l o t i i g c r s a c d x  ̄ s n s ltd  ̄ y e np o en wih r e d l t m t d e s ma n y c n a n n o n, t r h e to ea d ioa e o b a r ti t b h '
的。表 明在半 纯合 E粮 情况 下铜 最佳 需要 量( t 添加 量) 1mg k 。 为 l /g
关键 词 : 肉仔 鸡 ; ;免 疫 功 能 ; 量 效 应 铜 剂
文 献 标 识码 : A
中 图 分类 号 : s 8 1 5 3 .
s UDI S ON T GUL T E HE RE ATI F E SOF T VE E F CT RAC L E E EM E NT
Be n 0 0 9 Ch n 2 Ch n Uig 1 0 8 . i a ia Agrc l u a i e st Be n 0 0 4, i a J iu t r lUn v riy. Qig 1 0 9 Ch n

奶牛微量元素铜的营养作用

奶牛微量元素铜的营养作用

年开始 , 科学家开始研究铜的营养作用, 从此以
后铜 的很多营养作用开始被人们所认知。如作 为细胞色素氧化酶, 过氧化物歧化酶 , 酪氨酸酶 等一 系列 酶的组 成成分 , 缺铜会 引起上 述酶活性 降低而发生一系列的反应。另外还在葡萄糖代 谢、 胆固醇代谢、 免疫、 红细胞形成中等起了重要 作 用 。铜在反 刍动 物体 营养 方面 的研究较 晚 , 不 过铜在反 刍动物体 内代谢 中却起 了重要作用。 随着研究 的不断深入 , 铜对奶牛的营养作用也受
a t l i l i u s d:h o tn ,d s iu in ,a s r t n ,me a oim f c p e n d i r ce man y d s s e t e c n e t it b t i c r o b opi o tb l s o o p r i ar y C W,h h soo ia cin a d t e p y ilg c li f e c f c p e o d i o O t e p y ilg c la t n h h soo ia n u n e o o p r t a r c w,d i o s o l y ar c w" y n e o o p r a d a c s in a l a e i f e c a t r f ar o e d fr c p e n c e s swel st n u n ef co so i c w§u e t o p r o h l d y s o c p e .
王 永, : 等 奶牛微量元素铜的营养作用
一 2 5一
白或 氨基 酸松 弛结合 , 送 到机体 各组织 。肝脏 输
是贮 铜 的主要器 官 , 入肝脏 的铜用 以合 成血浆 进
的乳 脂率 和干物质 含量并 未降低 , 牛奶 中铜 的残 留量低 于 国家标 准 , 加 了奶 牛业 的经 济效 益 。 增 铜提高奶牛生产性能的原 因可能是铜在瘤 胃液

铜在反刍动物营养中的研究进展

铜在反刍动物营养中的研究进展

排泄 , 而降低 了铜 的利 用率 。 日粮 中硫 含 量 不 应 从
( ) 的的存 在 形 式 。不 同形 式铜 的利 用 率 是 超过 0 2 , 1铜 . 5/ 钼不 应超 过 2mg k 。抗 坏 血酸 降低 9 6 /g
不 同的 , 中螯 合铜 的吸收效 果最 高 , 化 学性质 稳 了铜 与肠 道 中金 属 硫蛋 白的结合率 从 而降低 铜 的肠 其 且 定 、 收 速度 快 、 物学 利 用 率 高 。研 究 证 明 , 基 道 吸收来 影 响铜 的代谢 过程 。饲 料 中植酸盐 能 与铜 吸 生 氨
交 联铁 、 胺类 氧 化尿 酸代 谢 、 血液 凝 固和 毛发形 成 等 2 1 主 要存 在部 位和 形 式 . 过程 。此 外 , 还 是 葡 萄糖 代 谢 、 固醇代 谢 、 铜 胆 骨骼 代 谢所 必需 的必 须 的微量 元 素之一 。
矿 化作 用 、 疫功 能 、 免 红细 胞生 成 和心脏 功 能等 机能 及 幼龄 动物 的骨端 。其 中 , 是 铜 的主要 贮存 场所 , 肝
2 铜 在 反 刍 动 物 体 内的 吸收 与 代谢
铜 主要 存 在 于肝 、 、 脏 、 发 、 脏 、 脏 以 脑 心 毛 胰 脾 肝 铜浓 度可 以作 为 动物 对铜 的 吸收 能力 以及 日粮 供
给状 况是 否 合适 的指 标 , 内外 许 多 研 究 结果 表 明 国 组 织铜 含量 与 日粮铜 含量 呈 正相 关 。
收稿 日期 :0 01 —5 2 1—02 俞 春 山 , ,9 3年 生 , 科 , 牧 师 。 男 17 本 畜

:童 逾
与- N料 2 1 0 1年 第 1
影 响铜 吸收利 用 因素 的研究 也取 得 了很 大 进展 。影 改变 了铜 在肝 脏 中 的分 布 , 同时 增 加 了粪 便 对 铜 的 响铜 吸 收利用 的 因素 主要表 现在 以下 3 方面 。 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量元素铜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研究摘要:铜是动物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是动物体内许多酶(如酪氨酸酶、胺氧化酶、抗坏血酸氧化酶、亚铁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组成成分,参与机体代谢。

当机体缺铜时,多种酶的活性降低。

导致贫血、心脏肥大、骨变形、主动脉瘤、肌肉间出血、毛发褪色、脊髓的脱鞘髓[1]。

微量元素铜与动物免疫功能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自1981年首例试验性缺铜改变免疫反应的报道发表到现在,世界各地的学者广泛开展有关方面的研究(Sherman,1992)。

缺铜影响动物免疫器官的发育,影响动物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降低细胞因子的分泌。

本文就微量元素铜对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作一综述。

关键字:铜;畜禽生产1 研究背景微量元素是酶的必需组分和激活剂,是维持动物生命活动和生长发育的重要营养物质,它在保证动物体健康生长和高效生产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自从Braude(1945)[1]首次发现饲粮添加高剂量的铜可加快生长肥育猪的生长,并且提高饲料利用率以来,高剂量的铜、锌等具有抗菌促生长的特殊功效已被动物营养学家和猪生产者普遍接受,并在生长猪、禽类等的日粮中广泛应用,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但由于无机盐形式的微量元素其利用率易受PH值、脂类、蛋白质、纤维素、草酸、氧化物、维生素、磷酸盐、植酸盐及霉菌素的影响,在动物消化道吸收率较低,高剂量更低。

高铜的表观吸收率,断奶仔猪5%-20%,成年动物不高于5%-10%,大部分通过粪便排出,造成资源浪费,同时也污染环境。

铜的需要量与供给:成人每日2-3mg,哺乳动物5-10mg/㎏,禽类1-11mg/㎏,NRC(1994)[2];Waldroup(1995)[3].添加高铜在促生产的同时也导致肝含铜量成倍增加,肾脏铜含量亦稍有增加,组织残留,毒性增加Bowland(1990)[4];丘华生(1992)[5]。

高铜的添加造成的危害,在国外引起高度重视,并从铜的毒理学,生态学角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欧共体已提出了饲料中铜允许量的卫生标准,规定16周内小猪175mg/㎏,17周以上为35mg/㎏,加拿大、美国饲料协会已将日粮中的铜最大限量规定为125mg/㎏[7]。

针对无机盐微量元素消化利用率低,以及高剂量无机盐形式的微量元素的巨大危害。

迫于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渴求,第三代新型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在生产中应用,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

2铜的生理功能铜在机体造血、新陈代谢、生长繁殖、维持生产性能、增强机体抵抗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1维持铁的正常代谢,利于血红蛋白的合成和红细胞的成熟血浆中90%的铜以铜蓝蛋白(Caerulo Plasmin)的形式存在,铜蓝蛋白又称铁氧化酶,主要参与血浆中铁的利用和提高铁传递蛋白质中铁饱和度的比率,以及帮助胃肠道对铁的吸收。

铜是铜蓝蛋白的辅基,铁从组织释放到血浆中依赖于铜蓝蛋白的存在。

通过维持铁的正常代谢,铜的添加可以防止动物出现铜缺乏性贫血。

2.2调控黑色素的合成,维持动物体正常色泽和性状黑色素是一种具有聚醌结构的高分子蛋白质,由黑色素细胞分泌产生,广泛分布于动物的皮肤、黏膜、视网膜、软脑膜、胆囊与卵巢等处。

酪氨酸在酪氨酸酶的作用下逐渐形成黑色素,而铜离子是酪氨酸酶的辅酶成分,如果铜离子缺乏,则酪氨酸酶的活性降低,黑色素合成受到抑制,将引起水产动物体色变浅或发白。

2.3参与血管、骨骼的形成维持正常的血管弹性和骨骼强度铜是参与赖氨酰氧化酶、单氨氧化酶纤维化的辅助因素。

铜缺乏可引起赖氨酰氧化酶的活性降低,导致结缔组织弹性蛋白和胶原纤维交联障碍,血管、骨骼等组织脆性增加,血管弹性和骨骼强度降低。

2.4参与能量代谢细胞色素C氧化酶(Cytochrome C Oxidase,CCO)为含铜酶类,参与细胞或神经元膜电位的维持、细胞成分的合成、神经元内的快速轴浆运输等功能。

铜缺乏可导致CCO活性下降,氧化磷酸化受到抑制,A TP生成减少,从而影响许多物质的合成及生物电的产生。

铜最重要的生理作用之一是作为体内关键酶—亚铁氧化酶、细胞色素c氧化酶、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酪氨酸酶、赖氨酰氧化酶和多巴胺-β-羟化酶一的辅助因子。

铜还是凝血因子v和金属硫蛋白的组成成分。

因此,日粮中铜被动物机体摄取,以酶的辅助因子形式参与氧化磷酸化、自由基解毒、黑色素合成、儿茶酚胺代谢、结缔组织交联、铁和胺类氧化、尿酸代谢、血液凝固和毛发形成等代谢过程。

铜也是酶促链中氧传递的必需物质,保证能量为活体所利用,又是赖氨酰氧化酶的组份,保持体内器官形态和结缔组织成熟[2]。

除此之外,铜还是葡萄糖代谢调节、胆固醇代谢、骨骼矿化作用、免疫机能、髓鞘质形成、热调节、红细胞生成、白细胞生成和心脏功能等机能代谢所必需的[3]。

另外,铜也会影响激素的分泌和基因表达。

3铜的生物学作用3.1铜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铜在机体内可以调节一些含铜酶,如超氧化物歧化酶和铜蓝蛋白等调节炎症反应细胞和抗氧化能力。

铜是通过由它构成的酶组成机体防御系统,起增强机体免疫机能的作用,机体代谢过程中产生大量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是机体代谢所必需,但同时又可直接或间接发挥强氧化剂的作用,引起蛋白质变性、核酸变性、多糖(酸性粘多糖-透明质酸)降解及过氧化脂质的生成,对生物体造成损伤,降低机体的免疫力。

所以,必需及时清除多余超氧阴离子,保持机体良好免疫状态。

超氧阴离子在超氧化物歧化酶作用下生成过氧化氢,过氧化氢被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降解,从而被清除(周剑涛,1989)。

真核生物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分两类:一是CuZn-SOD,铜(Cu)是该酶催化中心组成成分,二是少量的MnSOD。

过氧化氢酶是含铁酶,是过氧化氢降解的主要酶,动物机体内铁是肠道吸收二价铁被亚铁氧化酶(含铜酶)氧化为三价铁再被转铁蛋白运输到机体各个部位。

由此可知,铜在超氧阴离子清除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机体的CuZn-SOD不仅可以清除许多酶系统产生的O2-自由基,并在降低细胞膜不饱和脂肪酸脂质过氧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Prohaska等研究发现,铜缺乏大鼠胸腺萎缩与SOD活性下降有关,铜缺乏,脾脏中SOD活性也下降,相对而言,胸腺中SOD活性下降更为明显。

Jones等认为嗜中性白细胞毒性的变化和SOD 活性的变化有关系,由于SOD作用可减少超氧负离子诱导的过氧化反应,因而缺铜时,母羊的白细胞中自由基增多而影响了嗜中性白细胞的功能[4]。

3.2铜对免疫器官的影响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

根据发生的早晚和功能的差异,可把免疫器官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两部分,中枢免疫器官包括胸腺、骨骼及禽类的法氏囊;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的T细胞和B细胞定居、增殖和对抗原进行免疫应答的场所,包括淋巴结、脾脏及一些淋巴组织。

缺铜影响动物免疫器官的发育,赵德明等对肉鸡进行了7周的低铜饲粮饲养后,发现肉鸡生长受阻,体重和主要淋巴组织器官内淋巴数量减少,少数出现淋巴细胞和网状内皮细胞的变性坏死现象。

吴建设报道铜缺乏或过量都导致肉仔鸡生长抑制、免疫器官萎缩、淋巴细胞活性降低。

喂缺铜(0.9mg/kg)饲粮的小鼠6周后胸腺重量下降为正常组的53.0%,肝铜含量为正常组的42.0%,并出现严重的缺铜指征。

缺铜小鼠补铜后可迅速恢复免疫力,并促进胸腺生长。

3.3铜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影响缺铜可引起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下降。

铜缺乏可导致碱性T淋巴细胞缺陷,表现为对T 细胞介导的感染的敏感性提高。

铜可改善对T细胞和PMN白细胞的毒性作用。

刘纯铁(1989)报道:机体缺铜会降低血液IgG、IgA和IgM,脾淋巴细胞数量增多(Sherman,1992),并可导致抗体生成细胞反应降低[5]。

Lwkasewycz等试验证明,缺铜可以改变淋巴组织的构成成分,而T淋巴细胞对缺铜的反应比B淋巴细胞更敏感。

T淋巴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后表达为其它辅助分子(包括CD4和CD8等),同时,T细胞逐渐分化为具有辅助性和细胞毒等功能的不同亚群。

Wo等(1990)在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铜饲喂初生至3周龄肉鸡,测定对SRBO的抗体值,结果表明铜含量少的饲料,抗体水平显著降低。

在30日龄荷斯坦牛的半纯合日粮中补铜11.5mg/kg,21d对活血性巴斯德菌抗原特异性抗体升高(Stable,1993)[7]。

健康奶牛外周血淋巴细胞ANAE—T-阳性细胞数显著大于确铜发病组及亚临床铜缺乏组,表明发病奶牛的T淋巴细胞功能受到抑制。

试验组奶牛在补铜后ANAE-T阳性细胞数有上升的趋势,在补铜后80 d该指标显著高于补铜前,表明补铜能促进奶牛T淋巴细胞成熟或转化[8]。

3.4 铜对抗感染免疫的影响饲料中添加400mg/kg铜可增加鸡感染沙门氏苗后的存活率。

郭芳彬报道铜不足或过量可增加试验动物的感染性,用鼠伤寒沙门氏菌作感染试验,结果缺铜的大鼠死亡率比对照组高,存活时间短,这是由于单核巨噬系统对感染的反应降低所致。

在患各种感染性疾病时,血清铜升高,刺激并增加肝脏合成铜蓝蛋白,有利于抵抗微生物的侵袭,而血清铜升高主要与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被激活时分泌的一种白细胞内源性物质有关,该物质随血流到远端靶组织,发挥重要的免疫调节及杀菌功能。

Mulhern通过给4组57BL16J大鼠分别喂养含铜量为0.5、1.0、2.0和6.0mg/kg的饮食8周后处死,在测定体内铜的状态和免疫反应时发现:0.5~1.0mg/kg组显示出器官缺铜的特征性病变,且血清铜、铜蓝蛋白降低及免疫反应低下。

Boyne等认为铜缺乏时,动物的抗菌杀菌能力下降,补铜后,杀菌能力得到增强。

在大鼠铜缺乏时,化学致癌物引起结肠癌的发生率明显增加,而足量的铜可减弱这种作用。

4 国内外对蛋白螯合铜和无机高铜的研究进展4.1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的研究进展自从70年代美国金宝公司最早研制成功以来,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的研究,推动了络合物在动物营养研究中的应用。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开展该项目的研究工作,使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的研究工作与推广达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80年代未,东北农业大学滕冰等在实验室合成并制备了高纯度蛋氨酸螯合锌(Ⅱ),并通过红外分析证实其结构为螯合物。

目前国内外已有10多种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相继问世。

4.2高铜的研究进展4.2.1高剂量无机铜的作用机理由于高铜(硫酸铜形式)价格便宜,效果显著,高剂量的铜在国内养殖业生产中仍普遍使用。

目前,高剂量铜对畜禽的促生长作用已被国内外学者所公认,但高剂量铜对畜禽的促生长作用机理仍不太清楚,高剂早铜在组织、肝脏中的毒性问题也在研究中。

4.2.2高铜的危害性高铜可造成动物肝脏铜蓄积Underwood(1977),从而使其食用价值下降,甚至对人体产生毒害作用(特别是体弱或有病的消费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