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监测标本采集的标准操作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引言概述:院感监测采样方法是医疗机构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能够帮助医院及时发现和控制院内感染的风险,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详细阐述院感监测采样方法的相关内容,包括采样时间、采样地点、采样方法、采样工具和采样人员的选择。
正文内容:1. 采样时间1.1 术前采样:在手术前进行采样,可以检测手术室内是否存在细菌污染,以及手术器械是否符合消毒标准。
1.2 术后采样:在手术结束后进行采样,可以检测手术切口是否受到感染,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
1.3 定期采样:定期对医疗机构内的关键区域进行采样,如病房、手术室、洗手间等,以监测院内感染的风险。
2. 采样地点2.1 病房:病房是患者长时间停留的地方,容易滋生细菌,需要对其进行定期采样。
2.2 手术室:手术室是高风险区域,手术器械、手术切口等都需要进行采样,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
2.3 洗手间:洗手间是医务人员频繁接触的地方,对其进行采样可以检测医务人员的手部卫生情况。
3. 采样方法3.1 表面采样:使用无菌棉签或无菌纱布在被检测表面上来回擦拭,将潜在的细菌收集下来。
3.2 空气采样:使用空气采样器将空气中的微生物进行捕捉,以检测空气中的细菌含量。
3.3 液体采样:将待检液体样品直接收集到无菌容器中,如尿液、血液等。
4. 采样工具4.1 无菌棉签:用于表面采样,具有无菌性,可以有效收集潜在的细菌。
4.2 空气采样器:用于空气采样,可以捕捉空气中的微生物,如霉菌、细菌等。
4.3 无菌容器:用于液体采样,确保采样样品的无菌性。
5. 采样人员的选择5.1 医务人员:医务人员应接受相关的院感监测培训,了解采样方法和操作规范,确保采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2 院感监测人员:专门负责院感监测工作的人员,需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操作采样工具和方法。
总结:院感监测采样方法是医疗机构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通过采样时间、采样地点、采样方法、采样工具和采样人员的选择,可以及时发现和控制院内感染的风险,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医院感染监测标本采集的标准操作_2ppt课件

医院感染 病例监测
消毒灭菌 效果监测
消毒药械 一次性医疗用品
及其他监测
医院感染监测
抗菌药物 及耐药菌监测
环境 卫生学监测
急疹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和 房间
≤10
≤10
Ⅳ 传染病科及病房
-
≤15
≤15
国家汽车产业政策的相继出台和落实 ,势必 对汽车 消费起 到了拉 动作用 ;而银 行汽车 消费信 贷的推 出和实 现,则 是汽车 消费市 场快速 成长和 发展不 可或缺 的重要 手段。
新标准
类别
范围
Ⅰ 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
医院空气消毒与监测
国家汽车产业政策的相继出台和落实 ,势必 对汽车 消费起 到了拉 动作用 ;而银 行汽车 消费信 贷的推 出和实 现,则 是汽车 消费市 场快速 成长和 发展不 可或缺 的重要 手段。
空气需要常规监测吗
普通病区空气中的绝大多数细菌与医院感染无关 卫生标准无科学依据(尘埃粒子浓度意义更大) 采样时,临床操作不规范 这些数据通常没有价值
洁净手术部(室)及 其他洁净场所,根 据洁净房间总数, 合理安排每次监测 的房间数量,保证 每个洁净房间能每 年至少监测一次, 其监测方法及结果 的判定应符合 GB50333的要求
国家汽车产业政策的相继出台和落实 ,势必 对汽车 消费起 到了拉 动作用 ;而银 行汽车 消费信 贷的推 出和实 现,则 是汽车 消费市 场快速 成长和 发展不 可或缺 的重要 手段。
环
空气
境
院感标本的采集及处理

院感标本的采集及处理概述院感标本的采集及处理是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正确的采集和处理标本,能够有效帮助医院监测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以防止交叉感染和传播。
本文将介绍院感标本的采集方法以及相应的处理流程。
院感标本的采集1. 标本采集的目的院感标本的采集是为了检测和鉴定患者体内的病原微生物,以及对可能存在的院内感染进行监测和诊断。
标本采集的目的是为了确保采集的标本具有较高的代表性,能够准确地反映患者身体内的病原微生物情况。
2. 标本采集的常见方法常见的院感标本采集方法包括:•血液标本采集:血液标本采集可通过静脉穿刺或皮下注射器抽取,采集前需进行必要的消毒和采血准备工作。
•咽拭子标本采集:使用专用的喉拭子轻轻刮擦咽部黏膜,避免刮伤。
•尿液标本采集:采集前需要清洁外阴部,使用无菌容器采集中段尿,避免第一滴尿和最后一滴尿。
•粪便标本采集:采集前需将清洁的座便器放置在马桶上,避免污染。
用无菌尿杯或专用盒子采集粪便样本。
确保采集时间和采集量的准确性。
•鼻咽部标本采集:使用鼻咽拭子轻轻擦拭鼻腔后部,避免刺激引起呕吐。
•眼部标本采集:用无菌棉签轻轻擦拭结膜下缘,避免划伤角膜。
3. 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标本采集人员应该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遵守相关的操作规范和消毒措施。
•标本采集前,采集人员应该认真洗手并戴上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护目镜等。
•避免污染:标本采集设备应保持清洁,采集容器应为无菌容器。
避免交叉感染,如不同患者间的采集设备、容器应分开使用,避免污染。
•采集后及时送检:采集后应尽快将标本送至实验室进行处理,避免标本质量的下降。
院感标本的处理在标本采集后,标本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处理才能得到相应的结果。
以下是院感标本处理的一般流程:1. 标本接收和记录实验室工作人员接收标本后,应及时进行登记和记录,包括标本的类型、采集时间、采集者信息等。
确保后续处理工作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2. 标本送检前的处理标本送检前,需要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工作,以确保标本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医院感染标本的采集与注意事项

医院感染标本的采集与注意事项一、基本要求1.有专门的采标人员:医院应配备专门的采标人员,他们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能够做到娴熟、规范地操作。
2.遵循洗手消毒原则:每次进行标本采集前,需要采取洗手和消毒措施,以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3.采集标本应尽早进行:医生在患者发热的起始阶段即应进行标本采集,以增加阳性率。
4.标本采集前准备:在进行标本采集前,需要确认患者的基本信息,并准备好所有需要的采集材料和设备。
1.血液标本(1)采集方法:采用静脉穿刺法采集血液标本,尽量避免多次穿刺,以减少患者疼痛和感染的风险。
(2)留取足够量的血液:为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应留取足够量的血液进行检测,通常为2-5ml。
2.尿液标本(1)标本采集前准备:采集前需要告知患者如何进行尿液采集,并提供相应的尿壶或采集杯。
(2)注意尿液采集方法:在采集尿液时,应事先清洁外生殖器,以减少细菌污染。
尽量采集新鲜尿液,避免采集到过多的表皮细胞和细菌。
3.呼吸道标本(1)咽拭子采集:使用无菌棉签或咽拭子从患者的咽部取样,避免采集到口腔、鼻腔或喉部的分泌物。
(2)刷拭采集:用海绵刷或纤维制品刷取咽腔分泌物或支气管分泌物,能够提高阳性率。
4.粪便标本(1)收集新鲜的粪便:在标本收集过程中,应收集患者的新鲜粪便,并避免采集到其他分泌物。
(2)标本收集量:一般要求每份标本收集3-5g,应该尽可能多收集,以增加检测的准确性。
5.感染部位分泌物(1)注意无菌操作:对于感染部位的分泌物采集,需要进行无菌操作,避免细菌交叉感染。
(2)分泌物采集范围:要采集到与疾病相关的感染部位分泌物,以提高阳性率。
三、注意事项1.身体保护:医务人员在采集标本时,需要佩戴手套、口罩、帽子和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以降低感染的风险。
2.标本储存条件:采集到的标本应迅速送到实验室进行检测,并储存在适当的温度和环境中,以保证标本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标本传送方式:需要避免标本在运送过程中的破损和交叉感染的发生,可以使用密闭的容器将标本包装好,并且标明患者的相关信息。
医院感染监测技术

(三)紫外线消毒效果监测
1、紫外线灯管辐照度值的测 定:
(1)检测方法:开灯5分钟后,将测 定波长为253.7nm的紫外线强度测定仪 (标定有效期内)探头置被检紫外线灯下 垂直距离1m的中央处,待仪表稳定后, 所示数据即为该紫外线灯管的辐照度值。
紫外线灯管辐照度值的测定方法
(2)结果判断:普通30W直管型 紫外线灯,新灯辐照强度 ≥100uw/cm2为格;使用中紫外线灯 辐照强度70uw/cm2为合格;30W高 强度紫外线新灯的辐照强度 ≥200uw/cm2为合格。
(4)试验步骤:将鲎试剂和细菌内毒素 工作标准品分别按标量加入无热原水溶解。 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逐次稀释至0.5Eu/ml, 供作阳性对照。取10×75mm试管6支,其 中供试品管2支各加入0.1ml供试液,阴性对 照管2支各加入0.1ml无热原水,阳性对照管 2支各加入0.1ml内毒素工作标准品稀释液。 每逐一加入0.1ml鲎试剂溶解液。轻轻混均 试管内容物,封闭管口,垂直放入(37±1) ℃水浴中保温(60±2)min,轻轻取出,观 察结果。
(四)压力蒸气灭菌效能 监测与质控
1、工艺监测:又称程序监测
(1)下排气式压力蒸气灭菌:其灭菌物 品包体积不得超过30×30×25cm3,重量不 超过5kg,待灭菌物品填装量不得超过灭菌 柜室容积的80%,市售无孔铝饭盒与顶盖必 须无裂缝和变形;无排气软管或软管锈蚀的 手提式压力蒸气灭菌器不得使用;卧式压力 蒸气灭菌器输入蒸气的压力不宜过高,夹层 的温度不能高于灭菌室的温度;装放时,将 难于灭菌的大包放上层,较易灭菌的小包放 在下层。
3、结果分析:平皿上有菌生长,证明被 检液有残存活菌,若每个平板菌落数在 10cfu以下,仍可用于消毒处理(但不能用 于灭菌),若每个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菌落数超过10cfu, 说明每毫升被检样液含菌量已超过100个, 即不宜再用。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doc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doc
引言概述: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环节,通过科学合理的采样方法可以有效监测院内感染病例的发生情况,匡助医院及时发现和控制感染源,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
一、采样方法的选择
1.1 根据不同的感染类型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
1.2 考虑采样时机和频率,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3 选择适当的采样器具和消毒方法,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
二、采样点的确定
2.1 根据感染部位和类型确定采样点的位置
2.2 考虑患者病情和手术部位,选择合适的采样点
2.3 避免选择易受外界污染的部位,确保采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采样过程的操作
3.1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避免污染采样物
3.2 确保采样器具的完整性和清洁度,避免干扰监测结果
3.3 采样过程中注意避免空气污染和交叉感染的风险
四、采样样本的处理
4.1 样本采集后及时送检,确保监测结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4.2 采样样本的保存和运输要符合规范要求,避免样本损坏和污染
4.3 严格按照实验室要求处理样本,确保监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五、监测结果的分析和应用
5.1 对监测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和感染源
5.2 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遏制感染的传播和发展
5.3 定期评估监测效果,不断优化采样方法和流程,提高院感监测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通过以上分析,院感监测采样方法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对于医院感染控制至关重要,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规范操作,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效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标本采集与送检要求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标本采集与送检要求为了确保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医院在标本采集与送检方面有着严格的要求。
本文将详细介绍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中标本采集与送检的要求,包括常见感染标本的采集方法、送检要求以及其他相关事项。
一、标本采集方法1. 血液标本采集:a. 血培养标本采集:严格消毒采集部位,取足够数量的血液,放入无菌试管中,确保标本无污染。
b. C反应蛋白(CRP)、血浆清蛋白(PCT)等标本采集:根据所需容量采集血液,放入相应规格的采集管中,确保标本质量。
2. 呼吸道标本采集:a. 咽拭子采集:使用灭菌的咽拭子,对咽部进行刷拭,确保标本充分接触黏膜表面。
b. 痰液采集: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后,用无菌容器接收咳嗽时咳出的痰液,避免口腔的污染。
3. 尿液标本采集:a. 导尿标本采集:在清洁阴道和尿道口后,采用无菌导尿管进行导尿,收集中段尿液。
b. 非导尿标本采集:严格按照清洁程序,将尿液收集于无菌容器中。
4. 伤口渗液标本采集:a. 充分清洁伤口周围皮肤,使用无菌吸取管或采集棉签,收集伤口渗液,避免污染。
b. 若伤口为脓性分泌物,可用无菌针头或注射器吸取,并转移至无菌试管中。
二、标本采集要求1.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防止标本受污染。
2. 标本采集前,应向患者及家属解释采集的目的、方法和可能的不适症状。
3. 标本采集时,应关注患者的舒适度,避免过度刺激。
4. 标本采集后,标本容器应立即密封,标识患者相关信息,并填写标本采集记录。
5. 标本送检前,应按规定时间将标本送至医院感染管理实验室。
三、其他相关事项1. 标本送检前,应将送检申请单填写完整,包括患者个人信息、临床症状、医嘱内容等。
2. 标本送检时,应注意包装完好,防止漏液。
3. 标本送检后,实验室应及时开始检验,并做好记录和反馈。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标本采集与送检要求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到感染的检测诊断效果和治疗效果。
因此,医院应该严格按照上述要求来进行标本采集与送检工作,确保标本质量和准确度。
检验科院感检查标准

检验科院感检查标准标题:检验科院感检查标准引言概述:在医院中,院感检查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检验科作为医院中的重要部门,承担着院感检查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详细介绍检验科在院感检查中的标准和要求。
一、检验科院感检查标准1.1 无菌操作标准-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包括洗手、穿戴无菌手套、使用无菌工具等。
- 对无菌操作区域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确保无菌环境的稳定性。
- 对无菌操作区域进行定期空气采样,检测空气中的微生物污染情况。
1.2 检验仪器设备标准- 检验仪器设备的选用应符合国家标准和医院要求,保证设备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 对检验仪器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准确性。
- 对检验仪器设备进行定期的校准和验证,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3 检验标本采集标准- 严格按照标本采集操作规范进行操作,包括洗手、穿戴手套、采集容器选择等。
- 标本采集时要注意采集的部位、时间和方法,确保采集到的标本符合检验要求。
- 对采集到的标本进行正确的标识和储存,确保标本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二、检验科院感检查要求2.1 培训和教育- 对检验科人员进行院感知识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院感防控意识和操作技能。
- 定期组织院感知识考核,确保检验科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操作规范。
2.2 质量控制- 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内部质控和外部质控,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定期对质量控制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及时采取措施纠正不合格结果。
2.3 检测项目管理- 对检验科的检测项目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管理,确保所有项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 建立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和质量控制标准,提高检测项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三、检验科院感检查的重要性3.1 保障患者安全- 通过院感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存在的院内感染风险,保障患者的安全。
- 提高检验科人员的操作规范和质量控制水平,降低检测结果的误差和假阳性率。
3.2 提高医院声誉- 检验科院感检查的标准和要求,是医院综合实力和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用中的消毒剂及灭菌剂监测
• 5.结果分析:平板上有菌生长,证明被检样液有 残存活菌,若每个平板菌落数在10个以下,仍可 用于消毒处理 (但不能用于灭菌),若每个平板 菌落数超过10个,说明每毫升被检样液含菌量 已超过100个,即不宜再用。
• 6.判断标准 • 6.1使用中灭菌用消毒液:无菌生长 • 6.2使用中皮肤黏膜消毒液染菌量≤10cfu/ml • 6.3其他使用中消毒液染菌量≤100cfu/ml
医护人员手消毒效果监测
医护人员手消毒效果监测
采样时间
• 在接触患者、进行诊疗活动前采样。
医护人员手消毒效果监测
采样方法
• 被检者五指并拢,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硫代硫酸 钠(0.1 %~1.0 %)的无菌洗脱液浸湿的棉拭子 在双手指曲面从指端到指根再到指端为往返1次, 共往返涂擦2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cm2,涂擦 过程中同时转动棉拭子
2016-12-27
2016-12-27
2016-12-27
2016-12-27
实施 2017-6-1 2017-6-1 2017-6-1 2009-12-1 2009-12-1 2009-12-1 2012-8-1 2012-8-1 2017-1-15 2017-1-15 2017-6-1 2017-6-1 2017-6-1
1
环境卫生学监测
2 压力蒸气灭菌的生物学检测
3
常见多重耐药菌的监测
几种多重耐药菌监测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 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的检测 ( PRSP ) •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ESBLs) • 多重耐药/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MDR/PDR-AB) • 多重耐药/泛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 • 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包括
• 将棉拭子接触操作者的部分剪去,投入10ml含相 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及时送检
医护人员手消毒效果监测
卫生手清毒
手
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2
的
消
毒
外科手消毒
效
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2
果
监
测
不能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使用中的消毒剂及灭菌剂监测
使用中的消毒剂及灭菌剂监测
⒒
▲ ▲
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 2002
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监测
采样方法 • 用5cmx5cm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
用浸有生理盐水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 横竖往返各涂抹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 连续采样4个规格板面积 • 被采表面<100cm2,取全部表面 • 被采面积≥100cm2,取100cm2
使用中的消毒剂及灭菌剂监测
• 1.采样时间: 采取更换前使用中的消毒剂与无菌器械 保存液。
• 2.采样量及方法: 在无菌条件下,用无菌吸管吸取 1ml被检样液,加入9ml稀释液中混均,对于醇类与 酚类消毒剂,稀释液用普通营养肉汤即可;对于含 氯消毒剂、含碘消毒剂、过氧化物消毒剂,需在肉 汤中加入0.1%硫代硫酸钠;对于洗必泰、季铵盐类 消毒剂,需在肉汤中加入3%吐温80和0.3%卵磷脂 ;对于醛类消毒剂,需在肉汤中加入0.3%甘氨酸; 对于含有表面活性剂的各种复方消毒剂,需在 肉汤 中加入3%吐温80,以中和被检样液的残效作用。
2017-6-1
2017-6-1
2017-6-1
2017-6-1
2018.4.9华商报B04版报道
1
环境卫生学监测
2 压力蒸气灭菌的生物学检测
3
常见多重耐药菌的监测
环
空气
境
卫
物体表面
生
学
医护人医员护手人员手
监
测
灭菌后物品
范
围
使用中的消毒剂及灭菌剂
新标准
卫生手清毒
手
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2
空气消毒效果监测
监测方法 • 洁净手术部(室)及其他洁净用房可选择
沉降法或浮游菌法进行监测。
• 浮游菌法可选择六级撞击式空气采样器或 其他经验证的空气采样器。监测时将采样 器置于室内中央0.8m-1.5m高度,按采样器 使用说明书操作,每次采样时间不应超过 30min。房间面积>10m2者,每增加10m2增 设一个采样点。
空气消毒效果监测
• 未采用洁净技术净化空气的房间采用沉降 法:室内面积≤30m2,设内、中、外对角线 三点,内、外点应距墙壁1m处;室内面积 >30 m2,设四角及中央五点,四角的布点 位置应距墙壁1m处。
空气消毒效果监测
• 将普通营养琼脂平皿(Φ90mm)放置各采 样点,采样高度为距地面0.8m-1.5m;采样 时将平皿盖打开,扣放于平皿旁,暴露规 定时间后盖上平皿盖及时送检。
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监测
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监测
采样方法 • 剪去手接触部分,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ml无菌检
验用洗脱液的试管中送检。 • 门把手等小型物体则采用棉拭子直接涂抹物体表
面采样。 • 采样物体表面有消毒剂残留时,采样液应含相应
中和剂。 • 硫代硫酸钠(0.1 %~1.0 %) • 样本采集记录:物体名、采样面积、时间等
1
环境卫生学监测
2 压力蒸气灭菌的生物学检测
3
常见多重耐药菌的监测
压力蒸气灭菌的生物学检测
• 压力蒸气灭菌:WS/T367-2012中规定,A.2.1.1 压力 蒸汽灭菌效果的监测包括物理监测法、化学监测 法、生物监测法和 B—D 测试,应遵循WS310.3 的要求。
• 生物指示剂: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定期监测(每月一次 )
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
WS/T 509—2016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
WS/T 510—2016 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WS/T 511—2016 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
WS/T 512—2016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
发布 2016-12-27 2016-12-27 2016-12-27 2009-4-1 2009-4-1 2009-4-1 2012-4-5 2012-4-5 2016-8-8 2016-8-8 2016-12-27 2016-12-27 2016-12-27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环氧乙 烷气体灭菌效果的监测
• 标准指示菌株: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 • 监测方法:将常规生物测试包放在灭菌器最难灭菌的部位
(整个装载灭菌包的中心部位)。灭菌周期完成后应立即 取出指示菌片接种于含有复方中和剂的0.5%的葡萄糖肉 汤培养基管中,36℃±1℃培养7d(自含式生物指示物应 遵循产品说明),观察培养基颜色变化,同时设阳性对照 ; • 结果判定:阳性对照组培养阳性,试验组培养阴性,判定 为灭菌合格。阳性对照组培养阳性,试验组培养阳性,则 灭菌不合格;同时应进一步鉴定试验组阳性的细菌是否为 指示菌或污染所致; • 注意事项:监测所用菌片应取得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 批件,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 结果判定: 阳性对照组培养阳性,阴性对照组培 养阴性,试验组培养阴性,判定为灭菌合格。阳 性对照组培养阳性,阴性对照组培养阴性,试验 组培养阳性,则灭菌不合格;同时应进一步鉴定 试验组阳性的细菌是否为指示菌或是污染所致。 自含式生物批示物不需要做阴性对照;
• 注意事项:监测所用菌片应取得卫生部消毒产品 卫生许可批件,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明显污染时,先用吸 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再清洁和消毒
物体表面 的清洁与 消毒
室内用品如桌子、椅子、凳子、床头柜等的 表面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当受到 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 物,然后再清洁和消毒
感染风险 部门地面和 物体表面的 清洁与消毒
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如手术部、产房、导管室、洁净病房、器官 移植病房、ICU、新生儿室、血透、烧伤病房、感染疾病科、 口腔科、检验科、急诊等病房与部门的地面与物体表面,应保 持清洁、干燥,每天进行消毒,遇明显污染随时去污、清洁与
使用中的消毒剂及灭菌剂监测
• 3.细菌菌落总数检查: 采样管于混旋仪上混匀2 分钟,取1ml采样液放入无菌平皿内,用普通 营养琼脂作倾注培养,每份样品同时做2个平 行样,一平板置于28℃培养7天,观察霉菌生 长情况;另一个平板置于36±1℃培养72小时 计数菌落数。
• 4.结果计算:消毒液染菌量(cfu/ml)=平板 上的菌落平均数×10 ×稀释倍数(常为1)。
的
消
毒
外科手消毒
效
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2
果
监
测
不能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医院空气消毒与监测
空气消毒效果监测
采样时间
采用洁净技 术净化空气的 房间在洁净系 统自净后与从 事医疗活动前 采样
未采用洁净 技术净化空气 的房间在消毒 或规定的通风 换气后与从事 医疗活动前采 样
怀疑与医院 感染暴发有关时 采样
监测频率: 消毒剂每季度监测一次 灭菌剂每月监测一次
采样方法: 用无菌注射器按无菌操作方法吸 取1.0mL被检消毒液,加入9mL中 和剂中混匀
结果判断: 使用中灭菌用消毒液:无菌生长 使用中皮肤黏膜消毒液染菌量 ≤10cfu/ml 其他使用中消毒液染菌量 ≤100cfu/ml
注意事项: 采样后4h内检测
• 化学指示剂:变色的指示带(每锅监测) • 压力表定期检测(每半年一次) • 安全阀检测、校验(每年一次)
WS310.3-2016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压力蒸气灭菌的生物学检测
• 培养方法:经一个灭菌周期后,在无菌条件下取 出标准试验包的指示菌片,投入溴甲酚紫葡萄糖 蛋白胨水培养基中,经56℃±1℃培养7d(自含 式生物指示物按产品说明书执行),观察培养结 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