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三步法

合集下载

“三步三式阅读法”助你轻松拿下高考现代文阅读题

“三步三式阅读法”助你轻松拿下高考现代文阅读题

“三步三式阅读法”助你轻松拿下高考现代文阅读题谁都知道,作答阅读题需要阅读所给文本,但具体怎么读,读几遍,读到什么份上才能较好地拿下所给阅读题,却是许多老师和学生深感困惑的一个问题。

下边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对阅读的认识以及指导高三毕业生作答阅读题的经验,介绍一种阅读策略——三步三式阅读法。

顾名思义,“三步三式阅读法”分三步走,用三种方式来阅读文本。

第一步,整体——速读式。

这是考生拿到阅读题所给的文本后,对文本进行的第一次阅读。

这次阅读有两个关键环节:一是整体,一是速读。

整体者,即对文本做整体阅读,不能掐头去尾,不能随心所欲。

速读者,即对文本的整体阅读在速度上不能太慢,应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阅读。

整体——速读式的阅读目标是把握文章的思路和主要内容。

第二步,筛选——跳读式。

这是考生在第一遍阅读的基础上,读完题干后,根据题干的提示和要求对文本采取地阅读。

这一步阅读的目的是筛选出答题所依据的相关信息,所以,在读法上不能再用“整体——速读”式,应用跳读法。

第三步,提炼——细读式。

第二步阅读筛选出答题所依据的相关信息后,就进入第三步阅读了。

第三步阅读也有两个要点须把握好。

一是细读,一是梳理。

细读,即仔细地阅读第二步阅读筛选出来的相关信息,并在阅读中对阅读材料展开分析、概括、推断、提炼,提炼出题干所要求的答案。

现在举例演示一下。

【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所给题目。

爱国科学家邓叔群经过清华学堂八年苦读,邓叔群于1923年经考试公费留学美国.两时去的同学大多选择学习外交、银行、军事、法律等专业,只有他不听别人劝告,为了解救贫困的中国农民,一心入读康奈尔大学的农林专业。

留学期间,目睹同胞受到种族歧视,这激发了他为国争光的民族自尊心,决心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最精湛的科学知识。

他不仅主科成绩都是A,而且荣获了全美最高科学荣誉学会颁发的两枚金钥趣证幸。

正当他博士论文接近完成时,国内岭南大学急需一位植物病理学教授,导师惠凑推荐了他,但建议他完成论文后再回去。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3个步骤+6个答题技巧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3个步骤+6个答题技巧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3个步骤+6个答题技巧做阅读理解的三个步骤1.通读全文,掌握大意在解答阅读理解时,同学们先要快速地浏览一下整篇文章,重视标题(中心)、开头段(观点)、结尾段(结论)及各段落的首句(主题句),理清脉络,了解基本梗概,不要把时间花在生词难句上。

每认真读完一段,要及时概括段意。

2.浏览考项,细读答题在掌握文章的大意之后,同学们可浏览一下短文后面的题目,然后带着这些问题仔细地阅读第二遍,以做到有目的地阅读。

(要做到认真读题目中的每个字,并在原文找出大体范围,就等于答对该题的一半了。

)3.复读全文,验证答案答题完毕时,同学们应对照答案将整篇文章从头到尾再看一遍,以确保答案的正确,同时答案要求:准确,简洁,全面。

简要概括来说:一、纵观全文,把握主旨。

二、认真审题,定向扫描。

三、筛选组合,定向表述。

阅读理解答题技巧点拨1.某段或某句在文中的作用在首段总领全文、首尾呼应、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做铺垫、与下文进行对比,反衬出……2.概括某段大意第一:要准确地概括出段意首先要读懂段落每句话的意思,还要弄清楚段内各句的相互关系,找出能揭示全段意思的主要句子,即所谓的中心句(中心句的位置多数在段首或段末,个别也有在段中的)。

如果没有中心句的,就要抓住全段的中心意思,自己总结概括。

第二:摘句法即找出段落中的中心句。

例如《我的老师》中的第二自然段,就可摘取其中的“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一句来概括段意。

第三:概述法用自己的语言概述全段的主要意思。

例如《故乡》的第二部分,内容很丰富,记述的人物事件很多,可用自己的话概括:“我”回到故乡的所见、所闻、所感。

第四:联合法有些段落讲的不止一个意思,概括时必须用简练的语言把几个意思表述出来,缺一不可,这就是联合内容要点加以概述。

例如《记一辆纺车》的第四段,就要综合三层意思:纺线使衣着自给,纺线使大家爱惜自己制作的衣服,纺线使大家形成了新的美的观念3.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的答题模式谁—为了什么—做了什么—结果怎样4.说说主人公思想性格变化题型关键要答出“变”来,如:他从以前……现在变得……5.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记叙文中的议论是作者在记叙中所记事物发表自己的看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三步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三步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三步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三步法”是指通过三个步骤来进行语文阅读的教学。

下面详细介绍一下这三个步骤。

第一步:导读导读是引领学生步入文章内容的关键步骤。

在导读环节,教师要运用导读问题、图片、实物等多种形式引出文章的主题,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通过阅读前的导读,学生能够对文章的大意和主题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后面的阅读打下基础。

导读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文章背景介绍:通过一些简单的文字或者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文章背后的故事背景。

2. 主题提问: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主题是什么,通过带领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 预设问题:根据文章的内容设置合理的问题,帮助学生发现文章中重要的信息。

通过导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和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理解能力。

在进行阅读时,教师要注意如下几点:1. 辅助阅读:在学生阅读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语文支持。

可以以小组阅读的形式,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讨论;也可以通过标注重要信息、提供词语解释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2. 阅读目标明确:在阅读之前,教师要与学生共同确定阅读目标。

目标可以是了解文章的大意,也可以是理解文章中难点部分。

通过明确阅读目标,能够帮助学生更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

3. 多次阅读:学生在第一轮阅读后,并不能真正理解文章的内涵。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多次阅读,通过不同的角度和方法进行阅读,逐渐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第三步:讲解与巩固在对文章进行讲解时,教师不仅要讲解文章的内容,还要讲解文章中的语言、修辞手法、语法等知识点。

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讲解,如示范朗读、分层讲解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完毕后,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问答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培养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通过上述的三个步骤,对于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教学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种“三步法”也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三步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三步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三步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三步法”是指通过预读、独立阅读和合作阅读三个阶段的有机结合来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教学方法。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三个阶段的内容和教学方法。

第一步:预读预读是指通过预测、推理等方式,在阅读文本之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前构建阅读框架,为后续的阅读理解做好准备。

预读有以下几个具体步骤:1. 快速浏览文本,了解文章的主题、结构和段落大意。

2. 分段落阅读,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基本信息。

3. 针对重要词汇、短语和句子进行解读,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

4. 启发学生猜测未知词汇的意思,培养学生预测的能力。

第二步:独立阅读独立阅读是指学生在没有老师的指导下,自主进行阅读和理解。

独立阅读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独立阅读有以下几个具体步骤:1. 学生根据自身的阅读能力和兴趣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

2. 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默读文章,全面了解文章的内容。

3. 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和分析,归纳文章的主题、结构和要点,总结文章的思想和感受。

第三步:合作阅读合作阅读是指在小组或全班集体合作的状况下,通过交流讨论和共同解读文本,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合作阅读有以下几个具体步骤: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派一名组长,组织小组内的讨论。

2.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和分享自己的阅读理解,互相矫正和补充。

3. 学生在小组内一起解决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4. 小组讨论结束后,组长或代表向全班汇报小组的思考和发现。

通过预读、独立阅读和合作阅读三个阶段的有机结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逐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预读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独立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合作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这种教学方法也可以激发学生对中文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三步法”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三步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三步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三步法”1. 引言1.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极其重要的一环。

语文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手段。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语文基础的关键时期,良好的阅读能力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和综合素养的培养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通过阅读,学生能够接触到各种文本形式,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阅读能够帮助学生积累语文知识,拓展思维,提高学习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阅读不同文本,学生能够了解更多的人生哲理、道德观念和文化背景,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积极向上的人格。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更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高度重视阅读教学,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三步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通过整体把握,把握中心这一步,学生能够快速抓住文章的主旨,把握文章的主题和大意。

这有助于学生建立对文章的整体框架,引导学生在后续的阅读过程中将注意力集中在关键内容上,不至于迷失在细枝末节中。

逐段理解,抓住主题这一步,要求学生逐段分析文章,理清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突出重点,挖掘细节。

通过这一步,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章的结构和脉络,提高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综合思考,深入领会这一步,则要求学生在整体把握和逐段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归纳和思考,深化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

这一步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步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是全方位的,它不仅有助于学生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现代文阅读三步法

现代文阅读三步法

现代文阅读三步法现代文阅读作为考查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载体,是语文中考试题内容考察的主流之一,也是我们在备考时要重点攻克的堡垒,我们往往不遗余力地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寻找攻克它的制胜法宝。

现代文阅读题型诚然千变万化,但解答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现将我的一点体悟与大家分享。

一、初读——整体感知,要有文体观解答现代文阅读题的首要前提是阅读选文,读懂选文。

因此,面对考题,静心阅读全文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此时,考生应抛开考题的限制,依据自己的阅读习惯,还原阅读的常态,捕捉自己阅读的第一感受,获得对文章的内容、思路、主旨、情感等方面的整体感知,获得对选文清晰、鲜明的印象,为解题奠定基础。

现代文阅读题的选文,内容和形式多样,文体各不相同。

不同文体有它自己的独特特征,只有遵循它的内在规律,才能迅速、准确的解读文本。

同时,命题也必然遵循这一规律,有所涉及体现,因此初读时就要敏感地根据文体不同,有意识的关注文章重点语段、词句,捕捉重要信息。

如:普通的记叙文和叙事性散文,要关注记叙的六要素,叙述的人称,环境的描写,表达上有特色的语句(表现力强、抒情性强或富含哲理、意蕴丰富的句子),理清多个事件之间内在的联系,体味作者的情感;小说,要注意人物性格特征及刻画手法,重要的细节描写,情节的发展等;说明文,要留意说明对象及特征,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说明顺序、结构,语言的特点等;议论文,要把握中心论点及分论点,主要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论证结构,论述语言特点等。

初读时理清了这些相关内容,就高屋建瓴地掌控了选文的重要信息。

二、解读——审慎深思,要有联系观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就可以根据题干要求解读文本,逐题作答了。

在此环节,一定要细心、多思,不可放过蛛丝马迹,也不可忽略相关的联系。

首先,抓住题干的关键词语,获取重要信息,获得解题思路,锁定答题范围。

题干的表述是我们解题的重要依据,我们只要“按图索骥”就能找到解答的钥匙。

读题时一定要注意提示性、限制性的词语,如“结合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哪些”、“主要”等。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三步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三步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三步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三步法”是指读前、读中、读后三个阶段的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不仅适用于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也可以用在其他课程的阅读教学中。

一、读前准备阶段读前准备阶段是让学生在阅读之前做好必要的准备。

这一阶段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并且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

针对不同的文章,读前准备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1.引导学生先碰到文章的题目,快速推断文章内容的主题。

2.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出处、作者、背景等相关情况。

3.引导学生了解文章中出现的关键词、词汇等,对学生的阅读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4.结合课堂实际情况,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进行阅读准备,让学生有对文章的初步认识。

二、读中掌握阶段读中掌握阶段是在学生阅读时,引导他们注意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句子和语段,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关键信息。

1.阅读的重点是什么?2.询问与解答从学生已知内容入手,问出阅读后感知到的关键信息,来帮助学生更深入思考文章中的内容,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

3.先全面浏览,再重点阅读在阅读时,可以让学生先全面浏览文章,然后再重点阅读。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清楚地理解文章的整体概念和重点内容。

三、读后归纳阶段读后归纳阶段是在学生阅读完文章后,帮助他们总结文章的主题、情节和人物,帮助学生升华自己的思想和感悟。

1.问答互动采用问答互动的方式,帮助学生记住并总结文章的关键信息,以便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情节、人物和主题。

2.写作总结通过写作的方式,让学生将阅读过程中的思考、感受整理出来,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同时,也可促使学生积极参与阅读,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三步法能够帮助学生根据需求,选择最合适的策略,养成了广泛阅读和深入思考的好习惯。

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水平有很大的帮助。

高考现代文阅读三步法

高考现代文阅读三步法

⾼考现代⽂阅读三步法语⽂学习是⼀个厚积薄发与陶冶情操的过程,底蕴的积淀绝⾮在课堂上听教师⼝若悬河的讲解教科书就能达到的。

下⾯给⼤家分享⼀些关于⾼考现代⽂阅读三步法,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考现代⽂阅读三步法⼀、观其⼤略⾯对⼀篇⽂章,先整体快速阅读,弄清⽂章的体裁及⼤致内容。

是说明⽂,则先弄清说明对象和说明中⼼;是议论⽂,则把握中⼼观点;是散⽂,则看懂描写对象,抒情基调;是⼩说,则抓住中⼼⼈物和中⼼事件。

捷径:⼀看前端标题,⼆看⽂后注释。

标题是⽂章最重要的信息。

说明⽂的标题往往直接点明说明对象或说明中⼼,如《景泰蓝的制作》、《神奇的极光》等。

议论⽂的标题⽆⾮三种,⼀种是直接点明中⼼观点,如《改造我们的学习》;⼀种是间接点明中⼼观点,如《别了,司徒雷登》;⼀种是确定论述对象或范围,如《中国艺术表现⾥的虚和实》、《孔孟》等。

散⽂的标题则主要是确定描写对象,如《故都的秋》、《我的空中楼阁》等;其抒情基调蕴含在与标题紧密相关的关键性语句中,如《故都的秋》中“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句;这些关键性的语句往往也是散⽂主旨所在。

如果⽂章的末尾还有注释,则这些注释绝不是可有可⽆的。

注释如果是交代⽂章的出处及创作时间,实际上是提⽰你要“知⼈论世”。

只有结合作者及时代背景,才能准确把握⽂章的中⼼。

⼆、“剔⾁存⾻”作家在写⽂章前都要先搭⼀个架⼦,然后组织材料。

这个架⼦,体现了⽂章的整体思路。

好的⽂章,材料附着在架⼦上,就像⾁附着在⾻头上。

因此,要理清思路,就必须先将这些“⾁”剔除。

是说明⽂,则将涉及到各种说明⽅法的材料剔除。

如“举例⼦”,则将例⼦剔除;“列数字”,则将数字剔除;“作⽐较”,则将⽐较的另⼀⽅剔除。

是议论⽂,则将各种论据剔除,包括事例论据,引⽤论据,⽐喻论据等。

是散⽂,因为“形散神聚”,则将体现“神”的抒情议论性语段保留,其他部分剔除。

材料⼀经剔除,⽂章的整体思路就⽔落⽯出了。

常见做法:⼀、舍偏取正法;⼆、分层归纳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阅读三步法
从《考试说明》及历届高考命题特点中,我们可以看出,高考命题不断增强文学因素。

大阅读大多考查散文的阅读。

而散文阅读考查的内容是综合性的,仅用一种方法是很难有效完成考题的。

解题时,分步交替地使用各种阅读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一般地说,散文阅读应分三步走,具体如下:
第一步,通读全文,大致了解文章的内容,明确文章的主旨。

阅读一篇散文,要把握散文的主旨,即“神”,则需要我们先通读全文,大致了解文章的内容,弄懂文章“说什么”。

换句话说,我们应该先通读全文,给大脑留下了大体印象。

我们也许无法详尽地说出文章各部分的详细内容,但正是头脑里留下的那么一丁点“印象”,能给我们把握文章的主旨带来莫大的帮助。

一篇好文章,无论是选材谋篇,还是遣词造句;无论是运用修辞,还是采用艺术手法,都是为了表现中心主旨服务的。

因此命题者命题时,总会结合中心主旨来命题,我们如若成功地把握散文主旨思考问题,那么我们就不难找出答案来。

当然,散文的主旨并不都是直露的,它常借写景状物等来表现。

故而,要抓住散文的主旨,就得分析文中所写的景物的特点与情感体验、社会生活及人生哲理之间的联系。

另外,不少散文作家都喜欢“卒章显志”的写法,我们还可以先读文章的结尾,了解其“志”,然后再浏览前面的材料,这样会更容易把握文章的主旨。

再说,散文的主旨大多是抒情、明志、言理,这也给我们把握主旨带来提示,即我们可从“情、志、理”入手。

第三步,精读文章,品味文章语言。

品味散文的语言,主要是品味散文的重点语句。

我们应当对所读的信息进行加工、分析、抉择、取舍,从而获得最有价值的信息。

对重点词语的处理,主要有两个过程。

首先要有敏锐的语感,善于捕捉那些有特定含义的词语。

其次,要学会咬文嚼字,结合全文挖掘出词语背后隐藏的信息。

而把握关键句,对于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是至关重要的。

从内容、表达形式、结构、修辞等方面来看,我们应当紧紧抓住以下这些关键句:能揭示文章题意主旨、概括段意的语句;文章中抒情、议论的句子;对文章结构有影响的语句;有重要指示代词的语句;运用修辞的语句;篇首、段首、篇后、段后的语句等。

诚然,要成功解答高考散文阅读理解题目,还需调动所有的知识储备,并具备良好的语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