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氨压力管道泄漏事故案例

合集下载

一起液氨泄漏事故案例分析

一起液氨泄漏事故案例分析

一起液氨泄漏事故案例分析一、事故经过某日,某化工厂合成车间加氨阀填料压盖破裂,有少量的液氨滴漏。

维修工徐某遵照车间指令,对加氨阀门进行填料更换。

徐某没敢大意,首先找来操作工,关闭了加氨阀门前后两道阀门;并牵来一根水管浇在阀门填料上,稀释和吸收氨味,消除氨液释放出的氨雾;又从厂安全室借来一套防化服和一套过滤式防毒面具,佩戴整齐后即投入阀门检修。

可当他卸掉阀门压盖时,阀门填料跟着冲了出来,瞬间一股液氨猛然喷出,并释放出大片氨雾,包围了整个检修作业点,临近的甲醇岗位和铜洗岗位也笼罩在浓烈的氨味中,情况十分紧急危险。

临近岗位的操作人员和安全环保部的安全员发现险情后,纷纷从各处提着消防和防护器材赶来。

有的接通了消防水带打开了消火栓,大量喷水压制和稀释氨雾;有的穿上防化服,戴好防毒面具,冲进氨雾中协助处理险情。

闻讯赶到的厂领导协助车间指挥,生产调度抓紧指挥操作人员减量调整生产负荷,关闭远距离的相关阀门,停止系统加氨,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和妥善处理,并快速更换了阀门填料,堵住了漏点。

这次事故虽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但是还是暴露了企业在安全生产中存在的一些漏洞。

我们可以从分析事故原因中得到一些启示。

二、事故原因1、合成车间在检修处理加氨阀填料漏点过程中,未制订周密完整的检修方案,未制订和认真落实必要的安全措施,维修工贸然接受任务,不加思考就投入检修。

2、合成车间领导在获知加氨阀门填料泄漏后,没有足够重视,没有向生产、设备、安全环保部门按程序汇报,自作主张,草率行事,擅自行事。

3、当加氨阀门填料冲出有大量氨液泄漏时,合成车间组织不力,指挥不统一,手忙脚乱,延误了事故处置的最佳有效时间。

4、加氨阀门前后备用阀关不死内漏,合成车间对危险化学品事故处置思想上麻痹重视不够,安全意识严重不足。

人员组织不力,只指派一名维修工去处理;物质准备不充分,现场现找、现领阀门。

三、预防措施1、安全环保部应责成合成车间把此次加氨泄漏事故编印成事故案例,供全厂各车间、岗位学习,开展事故案例教育,并展开事故大讨论,要求人人谈认识,人人写体会,签字登记在案。

液氨泄漏事中毒故案例

液氨泄漏事中毒故案例

液氨泄漏事中毒故案例1)事故经过2002年7月8日2时09分,聊城市莘县化肥有限责任公司发生液氨泄漏事故。

这起事故共泄漏液氨约20.1吨,造成死亡13人,重度中毒24人,直接经济损失约72.62万元。

2002年7月8日凌晨0点20分,一辆个体液氨罐车,在莘县化肥有限责任公司液氨库区灌装场地进行液氨灌装,到凌晨2点左右灌装基本结束时,液氨连接导管突然破裂,大量液氨泄漏。

驾驶员吩咐押运员立即关闭灌装区西侧约64米处的紧急切断阀,自己迅速赶到罐车尾部,对罐车的紧急切断装置采取关闭措施,一边与厂值班人员联系并电话报警。

2时09分,接到报警后,公安、消防等部门及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先后赶到现场,组织事故抢险和群众疏散。

同时,企业值班领导组织职工对生产系统紧急停车。

4时40分,消防官兵将液氨罐车2个制动阀门和1个灌装截止阀关闭。

抢险搜救工作一直持续到6点30分。

参与抢险搜救的干部、群众和公安、消防干警500多名,车辆32部,共解救、疏散群众2000余人。

2)事故原因(1)液相连接导管破裂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初步查明,液相连接导管供货单位是河北省无生产许可证的一家镇办企业。

经公安部门侦察鉴定,液相连接导管破裂排除了人为破坏因素。

从发生事故前的记录看,液相连接导管的工作压力、温度及使用期限均未超出规定范围,是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发生的破裂,这是造成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

(2)液氨罐车上的紧急切断装置失灵是液氨泄漏扩大的主要原因。

事故发生后,氨库西侧约64米处的紧急切断阀很快被关闭,防止了液氨储槽中液氨的继续泄漏。

虽然驾驶员对罐车上的紧急切断阀采取了紧急切断措施,但由于该装置失灵,致使罐车上液氨倒流泄漏,导致事故的进一步扩大。

(3)液氨罐区与周围居民区防护间距不符合规范要求,是导致事故伤亡扩大的重要原因。

根据《小型氨肥厂卫生防护标准》(GB11666-89)和当地气象条件,卫生防护距离要求为1000米,而实际最近距离不足25米,远远低于规范要求。

浙江建德市新化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液氨泄漏事故

浙江建德市新化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液氨泄漏事故

事故案例/案例分析
浙江建德市新化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液氨泄漏事故
(一)事故概况
2000年12月17日0时50分,建德市新化化工厂有限责任公司因合成液氨槽氨阀门进口中腔破裂,导致大量液氨泄漏,造成4人死亡,12人受伤。

(二)事故原因分析
1.直接原因:因该阀门破裂处周围最小壁厚仅
2.3mm。

周围平均壁厚也只有
3.7mm,因此存在严重质量问题。

2.间接原因:该公司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制度执行不严。

(三)预防同类事故的措施
1.完善阀门等承压设备的采购、检验、入库、保养、领用的管理制度,严把质量关。

2.从企业内部的机构设置,员工配置,制度建设,措施落实上建立起科学的安全生产的保障体系。

3.修订和完善企业的化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改善通信设备,购置配置防护救援器具。

4.对液氨槽的隐患进行整改。

二蜡厂液氨泄漏事件分析报告

二蜡厂液氨泄漏事件分析报告

二蜡厂液氨泄漏事件分析报告
一、漏氨经过
7月9日早晨8时50分,成型三班冷冻员滕人帅、任绍军在冷室除霜后,准备将4号氨压机正常开机。

开机过程中,1号氨泵出现低油位报警,低压控制柜上氨泵低油位报警灯亮。

于是二人为氨泵加注冷冻机油。

加油过程中闻到轻微的氨味,二人立即取来防毒面具查找原因,此时液氨泄露已经有加重的趋势。

二人经检查发现氨泵注油管管箍与管的连接处管壁发生破裂,氨从裂缝处露出,并冒出白烟。

二人立即通知了班长启动应急预案,并且穿戴好防护用具,在钳工协助下采取切断电源,关闭氨泵出入口阀门、排空阀门及加油阀门,并且用水冲洗地面及泄漏的氨等措施,早晨9时零5分,液氨泄漏的险情得到控制。

二、氨泄漏的原因分析
4号氨压机自投用以来,已经工作近30年。

由于设备腐蚀、老化、机械振动等原因,可造成加油管连接处应力过大或减薄,在加油过程中再受到压力作用,原本薄弱的部位造成开裂。

此时氨泵出入口阀门、排空阀门、加油阀门都处于开启工作状态,低压系统内部相互连通。

四号机氨泵内部采用双向机械密封结构,双向密封内部是一个密闭的空间,内侧密封用于阻断液氨漏出,加油包内部的油通过注油管自注油口注入氨泵内部,起到冷却、密封作用。

氨泵机械密封与输送介质间有一条用于平衡压力的导管,正常工作状态
下,机械密封内部的压力高于氨泵输送介质液氨的压力,液氨不会流入机械密封内部。

当注油管破裂后,相当于破坏了双向密封内部的密封结构,造成密封内部压力降低,当封液压力低于输送液氨的压力时,液氨会经由原本用于平衡压力的导管流入密封内部,并且经过注油口自油管破裂处漏出。

二蜡厂
2014年7月14日。

液氨泄漏事故案例

液氨泄漏事故案例

青岛崂特啤酒厂1吨氨水泄漏村民被熏出家门作者:青岛早报文章来源:青岛早报点击数:71 更新时间:2007-6-18 11:21:5616日晚8时许,位于崂山区崂山路的青岛崂特啤酒有限公司制冷车间的氨水出现泄漏,险情发生后,厂内的职工及周边村庄的村民们迅速疏散,急救人员将附近敬老院中6名出现不适反应的老人送至医院,经抢救,老人们都已脱离危险。

氨水泄漏得到控制昨晚8时30分,记者闻讯赶到青岛崂特啤酒有限公司时,闻到了一股浓重的氨水气味,10多辆消防车和5辆120急救车停靠在崂山路上,消防人员和急救人员戴着防毒面罩冲进了公司车间,“氨水泄漏已得到初步控制,我们正在现场喷水,稀释空气中的氨气量。

”负责现场抢险的消防人员告诉记者,昨晚8时,119指挥中心接到市民报警,称沙子口一带大面积出现异味,经调查,氨气来源于“崂特”公司制冷车间,一个装有1吨多的氨水罐阀门破损泄漏,接到报警后,消防部门调集了15辆消防车抢险。

不少村民熏出家门险情发生后,“崂特”公司立即疏散了厂内正在加班的职工,紧邻该公司的砖塔岭村村民闻到异味后也从家中跑了出来。

“我当时正在家里看电视,当我闻到了这股怪味后,立刻推醒了正在睡觉的孩子,带着老人跑了出来。

”一名村民捂着鼻子向记者介绍说,当时许多村民都闻到了这股怪味,当他们发现氨气是从“崂特”公司泄漏的后,连忙跑到上风口,躲避氨气的“袭击”。

启动紧急预案救人记者采访了解到,由于抢险及时,此次氨水泄漏事故没有造成人员死亡,但与“崂特”公司仅一墙之隔的沙子口街道中心敬老院众多老人却出现了不适反应。

“有6人出现恶心头晕等不适症状。

”敬老院护理员王爱欣向记者介绍。

“我们启动了紧急救助预案。

”昨晚,市急救中心主任赵珊介绍,险情发生后,他们立即带着5辆急救车赶来救人,并已准备好第二梯队。

事故原因正在调查昨晚10时,记者赶到解放军409医院时见到了6名正在接受治疗的老人,6名老人中有5位女性1位男性,其中年龄最大的是93岁孤寡老人王爱美,经抢救,老人都已脱离危险。

液氨事故案例

液氨事故案例

液氨事故案例内部资料严禁外传警示篇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安全生产部 2012年07月20日按:液氨是一种高度危险化学品,其事故危害重、影响范围大。

目前,集团公司有十余家企业使用液氨,但对液氨的认识普遍停留在“氨水”水平。

随着“十二五”规划实施,未来仍将有大量企业使用液氨。

为帮助企业更深入地认识液氨,理解集团公司《液氨使用安全管理规定》,防范事故,安全生产部从公众信息报道的上百例事故中,筛选了38个对火电厂液氨使用管理有启发、警示和借鉴意义的案例,汇成专刊。

希望各单位认真组织学习、吸取事故教训,完善措施。

目录罐车安全阀撞断液氨泄漏 2罐车质量问题引起液氨泄漏 2黄麦岭磷化工“11•1”液氨泄漏事故 2奉柘水产冷冻有限公司冷库发生液氨泄漏事故 2昆明富锦屠宰厂制冷机液氨泄漏事故 3软管破裂液氨泄漏 3赤峰宏明化工液氨软管破裂液氨泄漏 3贵州凯里一槽车软管老化破裂液氨泄漏 3河南骏马化工厂软管破裂液氨泄漏事故 4聊城一罐车液氨软管泄漏 4河池化工阀门破裂液氨泄漏,水质污染 4大地化工管道法兰垫泄漏 5临汾热电液氨泄漏 5贵州金赤化工法兰垫损坏液氨泄漏 5上海冷库阀门缺陷液氨泄漏 5安徽昊源化工阀门破裂液氨泄漏 5河南一购销站无证作业造成冷库液氨泄漏 6山东金乡尿素厂检修作业导致液氨泄漏事故 6违章电焊作业引起火灾,导致液氨泄漏 7违章作业氨气泄漏 7吊装作业氨罐泄漏 7更换阀门时液氨泄漏 7停产企业管理不善液氨泄漏 8操作不当液氨泄漏 8液氨槽罐车自动泄压发生泄漏 8浙江舟山一工厂氨气泄漏并爆炸 81罐车安全阀撞断液氨泄漏2007年4月8日上午6时40分,灵壁县危险化学品货物运输有限公司一辆装载22.5吨液氨的汽车罐车(车牌皖,22659、挂车牌号为皖,2693、核定充装量27.3吨)于河南开封建许化工厂充装液氨后,向安徽铜陵市六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运送,进入铜陵境内后,由于驾驶员、押运员道路不熟,误驶入铜陵市铜官山化工有限公司后门,在进入汽车磅房时,由于车辆超高,罐车的安全阀被汽车磅房的上部水泥横梁碰断,罐体内液氨快速挥发,从安全阀口向外部大量泄漏,喷出的汽化氨气柱高达4米左右,并发出刺耳的气流噪声。

最新液氨泄漏事故案例分析

最新液氨泄漏事故案例分析

液氨泄漏事故案例分析一、莘县化肥有限责任公司液氨泄漏事故2002年7月8日2时09分,聊城市莘县化肥有限责任公司发生液氨泄漏事故。

这起事故共泄漏液氨约20.1吨,造成死亡13人,重度中毒24人,直接经济损失约72.62万元。

1、事故经过2002年7月8日凌晨0点20分,一辆个体液氨罐车,在莘县化肥有限责任公司液氨库区灌装场地进行液氨灌装,到凌晨2点左右灌装基本结束时,液氨连接导管突然破裂,大量液氨泄漏。

驾驶员吩咐押运员立即关闭灌装区西侧约64m处的紧急切断阀,自己迅速赶到罐车尾部,对罐车的紧急切断装置采取关闭措施,一边与厂值班人员联系并电话报警。

2时9分,接到报警后,公安、消防等部门及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先后赶到现场,组织事故抢险和群众疏散。

同时,企业值班领导组织职工对生产系统紧急停车。

4时40分,消防官兵将液氨罐车2个制动阀门和1个灌装截止阀关闭。

抢险搜救工作一直持续到6点30分。

参与抢险搜救的干部、群众和公安、消防干警500多名,车辆32部,共解救、疏散群众2000余人。

2、事故原因分析经省政府调查组调查初步分析,发生事故的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1)液相连接导管破裂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初步查明,液相连接导管供货单位是河北省无生产许可证的一家镇办企业。

经公安部门侦察鉴定,液相连接导管破裂排除了人为破坏因素。

从发生事故前的记录看,液相连接导管的工作压力、温度及使用期限均未超出规定范围,是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发生的破裂,这是造成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

(2)液氨罐车上的紧急切断装置失灵是液氨泄漏扩大的主要原因事故发生后,距离氨库西侧约64m处的紧急切断阀很快被关闭,防止了液氨储槽中液氨的继续泄漏。

虽然驾驶员对罐车上的紧急切断阀采取了紧急切断措施,但由于该装置失灵,致使罐车上液氨倒流泄漏,导致事故的进一步扩大。

(3)液氨罐区与周围居民区防护间距不符合规范要求,是导致事故伤亡扩大的重要原因根据《小型氨肥厂卫生防护标准》(GB11666-89)和当地气象条件,卫生防护距离要求为1000m,而实际最近距离不足25m,远远低于规范要求。

氨制冷企业十大安全事故案例

氨制冷企业十大安全事故案例

第十:伊利食品有限公司液氨泄漏事故2007年6月9日10点37分,新疆乌鲁木齐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伊利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氨气管道突然发生爆裂,造成氨气泄露,一人死亡,23人中毒。

第九:大正冷冻食品有限公司液氨泄漏事故2012年7月10日14时34分许,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金峰开发区北斗工业园金星路大正冷冻食品有限公司冷冻车间因液氨管道破裂导致液氨泄露,造成1人死亡,2人受伤的事故。

第八:康达肉类食品加工厂液氨泄漏事故2007年11月25日下午,四川内江中区乐贤镇康达肉类食品加工厂在工厂液氨储存设备与槽罐车转存液氨过程中,传输管突然破裂,造成氨气泄露。

在事故现场的3名男子被救出,其中2人当场死亡,1人被转至医院紧急抢救;附近一居民同时在氨气泄露事故中中毒。

第七:瑞麟食品有限公司液氨泄漏事故2003年3月6日13时,四川省德阳市天元开发区瑞麟食品有限公司制冷车间发生氨气大泄漏,事发当时4名技术人员正在车间检修,4名技术人员被困,其中两名技术人员死亡。

事故直接原因:阀门因年久失修,腐蚀老化,被氨气冲开。

第六:保定市大洋冷饮厂液氨泄漏事故2003年7月11日22时30分, 河北省保定市新市区大洋冷饮厂因制冷管道与阀门联接处爆裂发生液氨泄露事故,当场死亡 3 人,受伤 1 人。

第五:万全县佳绿农产品公司液氨泄漏事故2011年8月28日22时15分河北省张家口市万全县佳绿农产品公司液氨制冷管道发生爆裂,致使液氨泄漏,造成4人死亡,4人受伤。

第四:眉山市“4.21”液氨泄漏事故2013年4月21日20时05分,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凤陵乡金凤食品厂生猪屠宰场冻库液氨管道封头脱落发生液氨泄漏,事故已造成4人死亡,22人急性氨中毒。

第三:山东省乳山合和食品有限公司氨泄漏事故2013年11月28日17时13分,山东省乳山合和食品有限公司发生液氨泄漏,造成13人中毒,其中7人经抢救无效死亡,1人危重,3人伤势较重,2人轻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氨压力管道泄漏事故
案例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液氨压力管道泄漏事故案例一、事故概况
2007年5月4日0时02分,阜阳市昊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液氨球罐区,向2号液氨球罐输送液氨的进口管道中安全阀装置的下部截止阀发生破裂,管道内液氨向外泄漏,造成33人因呼入氨气出现中毒和不适,住院治疗和观察。

事故发生后,该公司进行紧急处置,用9.5分钟时间,制止了泄漏。

事故发生时,截止阀底部发生破裂,底部一块直径100mm的圆形阀体外壳破裂飞出,液氨大量泄漏。

事故截止阀的破裂口直对正北方向,而西北方向的30-35米处,由阜阳市水利建筑安装工程公司负责建设的凉水塔工地正在施工,造成33名人员中毒和不适,中毒人员中,阜阳市水利建筑安装工程公司人员29人(主要为农民工,其中有2名妇女和1名8岁男童),江苏江都市桥台工业设备安装公司人员2人,颍东区陈油坊行政村(承包锅炉出渣人员)1人,此外,还有昊源化工集团公司保安1人。

5月7日上午11时,受伤人员中,8人重度中毒(其中3人切开喉管治疗),14人中度中毒,4人住院观察。

截止5月14日,28名中毒者9人处于重症状态,9人处于中症状态,10人留院观察。

事故发生后,阜阳市政府组成了安监、质监等部门参加的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事故阀门委托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进行鉴定。

省安监、质监、环保、卫生等部门派人赶赴现场指导事故调查和伤员抢救工作。

二、事故调查
(一)工厂情况
安徽昊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始建于1970年,由原阜阳化工总厂改制而成,是股权结构多元化的大型化工企业。

公司下设塑业、制气、机械制造等四个子公司,占地面积52万平方米,员工1400余人,拥有总资产6.83亿元,主要产品有尿素、碳酸氢铵、甲醇、吗啉以及余热发电30MW和塑料编织袋等。

是一个典型的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

该公司原生产能力为:尿素合成氨系统(18万吨/年液氨联产7万吨/年甲醇,含1台400米3液氨球罐)。

已取得危险化学品生产许可。

(二)新建、扩建项目情况
2005年来该公司进行生产新建与扩建,其中40万吨/年尿素生产装置(含20万吨/年尿素生产装置一套、2台6M50压缩机、650米3液氨球罐2台、φ1800氨合成系统一套,在建的φ1600甲醇合成系统一套、变压吸附脱碳装置和脱硫装置各1套)。

该建设项目已完成20万吨/年的尿素的投产,项目已签订安全预评价合同,未进行安全设施设计、竣工安全验收、试生产方案未进行备案。

液氨球罐群属于40万吨/年尿素生产装置技术改造项目内容。

包括:2台650米3液氨球罐和附属液氨管线。

(三)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情况
该套液氨管道系统是安徽昊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设计室设计(有管道设计许可,证号:SPG皖007-08),江苏江都市侨台工业设备安装公司安装(安装许可证号:GAZ苏—005—07)。

该管线系统2005年8月安装,管道安装未进行安全性能监督检验。

该管线系统2006年8月方投入运行,使用未办理使用登记手续。

截止事故发生共运行近9个月时间。

该岗位作业人员业经考试发证,持证上岗。

球罐设计压力2.6Mpa,设计温度-15-50℃;液氨管道设计,取液氨管道工作压力2.3Mpa,实际运行压力(查生产记录)2.2-2.3Mpa。

液氨管线直径为133mm,在管线上配有安全阀,安全阀与管道之间设有截止阀。

选用上海宏祥空调设备厂(原名:朱行阀门厂)制造的J41B-2.5-80截止阀(Dg80,Pg25,材质为灰口铁)。

同时购置的同规格型号的阀门有4只,并于2005年8月13日进行了试漏试验,2005年8月安装到系统上,安装后,系统分别进行了水压试验(试验压力3.75MPa)和气密性试验(试验压力2.875MPa),2006年8月与系统同时投入使用。

(四)事故过程
5月3日11:45左右,安徽昊源化工集团联合车间合成工段四班班长和一班班长进行交接班倒罐操作,操作结束离开现场后,行至11万变电所时(5月4日0:02分,听到氨库方向一声异常响声,2#氨罐进口管一安全阀下部截止阀阀体突然开裂,液氨泄漏。

两人发现氨泄漏后,一班班长跑到Φ1800mm合成岗位关闭放氨阀,四班班长跑到合成岗位迅速佩戴空气呼吸器到氨库关闭2#氨罐进口阀,岗位操作人员佩戴防氨毒面具关闭补充气阀,进行紧急停车处理。

从泄漏发生至关闭阀门处理结束,历时约9分半钟左右,泄漏氨量约5.5米3左右,事故发生时安全阀未启跳。

事故现场位于昊源化工集团厂区西北角氨储罐区,罐区四周分别是:北部是冷却塔施工现场,西部是厂区围墙,南部是脱碳装置安装施工工地,东部是厂区空地,西北角距罐区约60米处是阜阳市水利建筑安装工程公司冷却塔施工临时工棚,冷却塔北部、南部各有一条安全疏散通道,其中南部通道被冷却塔施工土方堆积堵塞。

事故当天风向为西南风,事故发生时冷却塔施工现场和工棚内共有29人。

经计算,这次泄漏液氨量达5.5米3,若按标准状态下液氨比重
0.771计,泄漏液氨达4.24吨(当时球罐介质温度为16℃)。

与我省2007年4月8日铜陵发生的液氨罐车安全阀撞断事故比,铜陵事故罐车安全阀撞断,导致安全阀接口气相泄漏时间达4小时36分钟,泄漏液氨1.85吨。

而本次事故泄漏时间仅有9分30秒,足可见液相泄漏的危害性更大。

事故发生后,安徽昊源化工集团立即启动了“氨泄漏应急救援预案”,并向市政府和有关部门进行了报告,在进行紧急停车处理的同
时,对事故现场周围人员进行紧急疏散,并与赶到的公安、消防、医疗人员一起对现场及周围进行搜寻和救护,将中毒人员立即送有关医疗机构观察救治。

由于当班工人处置熟练迅速果断,没有造成更大危害。

(五)现场调查
查该公司生产操作记录,该管道实际运行压力为2.2-2.3Mpa,没有发现有超压情况的证据。

发生事故的液氨工艺管线总长267米,规格为Φ133×7,安装安全阀的支管规格为Φ89×4.5。

安全阀型号为:A41H-40(微启式安全阀).DN80PN40,事故发生时安全阀没有起跳.对事故截止阀上部的安全阀进行试验,安全阀开启压力为2.5Mpa,符合要求。

现场检查发现该事故阀门底部脆断飞出,断口呈园型,直径100mm,现场搜寻,未找到阀体底部爆炸碎片。

对断口表面目视检查发现有一处原始陈旧裂纹,深度超过阀门壁厚的2/3。

从事故截止阀的外形看,全启状态下的阀杆有一段呈金属本色,说明事故状态下,截止阀处于半关闭或全关闭状态,否则该段阀杆会有锈蚀痕迹。

由此,有疑似关闭的嫌疑。

三、事故分析
(一)事故阀门鉴定分析
委托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进行技术鉴定。

经该院鉴定分析,存在以下问题;
1、宏观检查结果表明,阀体底部在爆裂时整体脱落,断裂部位未见塑性变形,呈明显脆断特征。

目视检查断口,有一长42mm,深8.5mm,陈旧性裂纹,延内壁向外壁扩展,该部位实测壁厚为11mm,裂纹深度为壁厚的77%。

2、对事故阀门断裂处进行厚度测量,最小厚度为8.8mm。

最大厚度为12.6mm。

阀体厚度不均匀。

3、对于公称压力为2.5Mpa,公称直径为80mm的球墨铸铁截止阀和铸钢截止阀,GB12233-89《通用阀门铁制截止阀与升降式止回阀》规定
阀体最小壁厚分别为10mm和9.9mm,而事故截止阀的阀体最小壁厚仅为8.8mm,明显偏薄。

4、该事故截止阀公称直径80mm,公称压力2.5Mpa。

GB12233-89《通用阀门铁制截止阀与升降式止回阀》对于阀体材料为灰铸铁的截止阀推荐最高压力等级为1.6Mpa等级。

对于公称直径80mm,公称压力
2.5Mpa的铁制截止阀GB12233-89规定阀体材料应选用比灰铸铁性能更好的球墨铸铁或铸钢。

5、化学成分分析:阀体材料碳含量为4.75%,超过GB9439中对灰铸铁碳含量≤3.8%的要求。

6、拉伸试验结果:阀体铸件抗拉强度仅为71Mpa,低于GB9439对灰铸铁中最低牌号HT100的标准抗拉强度不低于100Mpa的要求。

7、冲击试验结果:阀体铸件常温冲击功仅为2J左右,几乎没有韧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