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方言日常用语集锦
青海话方言大全

青海话方言大全青海,位于中国西北部,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地区。
其中,青海话作为当地的主要方言之一,具有独特的魅力和特点。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为大家介绍青海话的方言特点、常用词汇和语法规则,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学习青海话方言。
青海话的方言特点。
青海话是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的一种方言,主要分布在青海省的各个地区。
青海话的方言特点主要表现在发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
在发音方面,青海话的声调较为复杂,有高、中、低、升、降等多种声调,这也是青海话与其他方言的一个显著区别。
此外,青海话的辅音和元音也有其独特的发音规律,需要特别注意和学习。
在词汇方面,青海话受到藏语和汉语的影响较大,因此在词汇上有很多独特的词语和表达方式。
比如,“吃饭”在青海话中可以说成“阿吉”,“喝水”可以说成“扎布”等,这些词汇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
在语法方面,青海话的语序和词序与汉语有所不同,需要特别注意。
同时,青海话中还有一些特殊的语法结构和句式,需要进行系统的学习和掌握。
青海话的常用词汇。
1. 问候用语。
你好,唉,唉。
再见,拜拜。
谢谢,多谢。
不客气,扎西德勒。
2. 日常用语。
吃饭,阿吉。
喝水,扎布。
睡觉,噶懒。
工作,拉巴。
3. 数字。
一,切。
二,尼。
三,萨。
十,波。
青海话的学习方法。
想要学习青海话,首先要重视听力的训练。
通过大量的听力练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青海话的发音和语调,提高自己的听力水平。
其次,要多与当地的人交流,尽量用青海话进行交流,这样可以更快地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此外,还可以通过阅读青海话的书籍和资料,系统地学习青海话的词汇和语法知识,从而全面提升自己的青海话水平。
总结。
青海话作为青海地区的主要方言之一,具有其独特的方言特点和语言魅力。
通过学习青海话,不仅可以更好地融入当地的生活和文化,还可以拓宽自己的语言视野,增加自己的语言能力。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大家能够对青海话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对学习青海话有所帮助。
[经典语录]青海方言200例
![[经典语录]青海方言200例](https://img.taocdn.com/s3/m/38e351dd4afe04a1b071dee4.png)
[经典语录]青海方言200例青海方言青海方言(一):1、大大阿大:父亲2、阿妈:母亲3、小叔:丈夫的弟弟4、姑舅:表兄弟5、婶子:婶母6、挑担:连襟,妻子姐妹的丈夫7、太爷:曾祖父8、达达:伯父9、阿太太奶奶:曾祖母10、外奶奶:外祖母新新妇:初婚少妇11、丈母:岳母。
女婿当面仍称阿妈12、老阿奶:老年男子对自己老伴的称呼13、阿爷:祖父或对老年男子的称呼14、舅舅:妻子的兄弟15、阿奶:祖母或对老年女子的称呼16、姨娘:姨母,前房儿子称继母为姨娘17、带羔子:贬称妇女改嫁带的子女18、婆娘:一般指中年妇女19、先后:妯娌20、外爷:外祖父21、丫头:女孩子22、尕妹:弟妻(只流行于农牧区)23、尕娃:男孩24、巴巴:叔叔,回民叫“阿爸”,前房儿女称继父为巴巴25、嬷嬷:伯母26、阿哥:哥哥27、新姐:嫂子(只流行农牧区)28、娘娘:姑母29、月娃娃:指刚出生或满月的婴儿30、丈人:岳父。
女婿当面仍称阿达31、奶干:最后生的孩子32、阿伯子:丈夫的哥哥青海方言(二):1、秀溜:秀气苗条2、受瘾:舒服3、高厥厥:突出的高4、饥脸:贪食5、红丢丢:很红6、苦及及:苦涩7、黑漆挖缺:又黑又脏8、攒劲:有本领能干9、麻骚:动作快10、硬叫:说人厉害11、绿湛湛:很绿12、逮:说人有本领13、蓝汪汪:很蓝14、干散:办事利落漂亮15、灰不楚楚:浅灰色16、红不及及:不好看的红17、辣嘘嘘:辣18、黄不下下:病态的黄19、跌拉:没本事20、松泛:简单21、黑洞马虎:很黑,看不清22、明几溜光:干净,明亮23、扎挖:厉害24、黑乌乌:不明亮25、展板:大方26、活泛:不呆板27、干旦:期望不大不济事28、胡都:很,十分29、岗掉了霎掉了:跑掉了30、酸啾啾:适口的酸31、款款:留意32、心疼:希奇漂亮33、旋旋:渐渐慢慢34、不得济:弱智,体质差35、白刺拉挂:不好的白36、停停儿:平均37、机溜:机灵青海方言(三):1、衣:钻钻:小孩穿的无袖、筒形棉衣汗:衬衣坎肩、夹夹:背心主腰:棉袄帮身:斜襟双层长衣皮袄:长皮衣皮褂:短皮衣衫子:单层布大襟长衫鸡窝:棉鞋被儿:被子老衣:老年人去世后穿的衣服孝衫:用白布制成的丧服2、食:饭:指面条、拉条等面食的总称汤:农牧区指面条搅团:用豆面粉做成的糊状饭拌汤:用面粉做成的稀汤熬饭:用肉、萝卜、洋芋等烩成狗浇尿油饼:一种边烙边浇油的饼子锅馍:一种用铁铸成的小圆锅制的馍馍麻食:一种用大拇指搓成的圆筒状面食,下到有稍子的汤里吃。
青海方言俗语

青海方言俗语青海方言俗语俗语,也称常言,俗话,这三者是同义词。
俗语一词,已经普遍用作语言学的术语;常言一词,带有文言的色彩;俗话一词,则有口语的气息。
俗语来源很广,既来自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也和诗文名句、格言警语、历史典故等有关连。
例1,反映诚实的俗语:火心要空,人心要实。
例2,反映媳妇可以任人宰割旧恶习俗的俗语:娶哈的媳妇,买哈的马,由我骑来由我打。
例3,反映农事的俗语:二月里人哄地,八月里地哄人。
上面这几则是成人俗语,还有儿童专门的俗语呢!我小时候也和许多孩子一样,动不动就使用这些“儿童俗语”。
但是,时间长了,许多都记不起了。
这里就举几个例子,与朋友们共享:1,“烟,烟,烟大人,别烟娃娃们”。
这是在野外,或者家里,儿童参与生火时,由于种种原因,烟雾大时,孩子们说的一句“儿童俗语”。
因为,烟雾一般上升,孩子个头小,且离火焰远,肯定烟不着。
他们天真的让烟大人,别烟孩子们。
2,“个家骂个家,嘴里抬的屎疙瘩”。
这是孩子们对骂,如果一方偶尔说错了一句,“骂”了自己。
反驳方及时抓住把柄用这句“儿童俗语”给对方“反唇相讥”。
我们小时候所谓的“打架”,一般都是打“嘴仗”,最多也就“抗甲甲”,互相顶肩头。
还约定俗成,不能用肘部,胳膊要紧贴身体等等,否则,别人会干涉。
跟足球“合理冲撞”规则如出一辙。
一旦别人擦破了皮肤,或者流鼻血了,往往动手者首先被吓哭了。
3,“要着吃,大大妈妈没给着吃”。
这是讽刺一些孩子向别人讨要“小吃”的儿童俗语。
意思是“你要别人的吃,难道你爹妈没给吃吗?”4,“一样一只鞋,你们家里没人来”。
讽刺两只鞋穿错的俗语。
5,“一样一只袜子,你们家里来个瞎子”。
讽刺穿错袜子的俗语。
那个时候,只能冬天才穿上用羊毛,或用羊毛纺的毛线织成的袜子。
这两则俗语也嘲笑“你家”没客人来的尴尬。
,“谁挡我的阴影,我给他阿妈烙给个干屎饼饼”。
那时候天气很冷,上学的孩子们一下课,就站在朝阳的墙根晒太阳,如果有人挡住阳光,大家异口同声,说出条俗语。
青海方言经典句子

青海方言经典句子1. 咋么了(zǎme le):这句话的意思是“发生了什么事情?”或者“你怎么了?”2. 类啊(lèi a):这句话是用来表示“真的吗?!”或者“有意思啊!”3. 准里瞎(zhǔn lǐxiā):这句话表示“胡说八道”或者“胡扯一通”4. 定了(dìng le):这句话是用来表示“好了,决定了”或者“行,就这样”5. 特嗨(tèhāi):这句话是表示“太棒了!”或者“特别开心!”6. 伢子(yázi):这个字是用来形容年轻人,特指小男孩子或者小姑娘7. 得意(déyì):这个字表示“自豪、骄傲”,也可以表示“得到了想要的东西”8. 信儿(xìn r):这个字是用来表示“消息、讯息”的意思,类似汉语的“信件”9. 鸟窝(niǎo wō):这个字是用来表示“房子”或者“家”的意思,类似汉语的“巢穴”10. 蛮子(mán zi):这个词是用来形容“野蛮、粗鲁”的人,也可以形容不守规矩的人11. 牛棚(niúpén):这个词是用来表示“牛舍”或者“畜棚”的意思12. 扎西德勒(zhāxīdélè):这个词是用来表示“好运”的祝福语13. 好单纯(hǎo dān chún):这个词是用来形容人很“纯真、天真无邪”的意思14. 坐稳(zuòwěn):这个词是用来表示“坐稳了、别动”或者“注意安全”的意思15. 落红(luòhóng):这个词是用来表示“遗憾、失落”的意思,也可以表示“未婚女子”16. 巧妙(qiǎo miào):这个字是用来表示“巧妙、聪明”的意思,也可以表示“奇异、神秘”的意思17. 兔崽子(tùzǎi zi):这个词是用来表示“小孩子”的意思,也可以形容人很娇气的意思18. 县城(xiàn chéng):这个词是用来表示“城市、小镇”的意思19. 爱着你(ài zhe nǐ):这个词是用来表示“爱你”或者“深爱着你”的意思20. 扯淡(chědàn):这个词是用来表示“胡说八道”或者“扯谎”的意思,也可以表示“空话、废话”等意思。
[经典语录]青海方言200例
![[经典语录]青海方言200例](https://img.taocdn.com/s3/m/38e351dd4afe04a1b071dee4.png)
[经典语录]青海方言200例青海方言青海方言(一):1、大大阿大:父亲2、阿妈:母亲3、小叔:丈夫的弟弟4、姑舅:表兄弟5、婶子:婶母6、挑担:连襟,妻子姐妹的丈夫7、太爷:曾祖父8、达达:伯父9、阿太太奶奶:曾祖母10、外奶奶:外祖母新新妇:初婚少妇11、丈母:岳母。
女婿当面仍称阿妈12、老阿奶:老年男子对自己老伴的称呼13、阿爷:祖父或对老年男子的称呼14、舅舅:妻子的兄弟15、阿奶:祖母或对老年女子的称呼16、姨娘:姨母,前房儿子称继母为姨娘17、带羔子:贬称妇女改嫁带的子女18、婆娘:一般指中年妇女19、先后:妯娌20、外爷:外祖父21、丫头:女孩子22、尕妹:弟妻(只流行于农牧区)23、尕娃:男孩24、巴巴:叔叔,回民叫“阿爸”,前房儿女称继父为巴巴25、嬷嬷:伯母26、阿哥:哥哥27、新姐:嫂子(只流行农牧区)28、娘娘:姑母29、月娃娃:指刚出生或满月的婴儿30、丈人:岳父。
女婿当面仍称阿达31、奶干:最后生的孩子32、阿伯子:丈夫的哥哥青海方言(二):1、秀溜:秀气苗条2、受瘾:舒服3、高厥厥:突出的高4、饥脸:贪食5、红丢丢:很红6、苦及及:苦涩7、黑漆挖缺:又黑又脏8、攒劲:有本领能干9、麻骚:动作快10、硬叫:说人厉害11、绿湛湛:很绿12、逮:说人有本领13、蓝汪汪:很蓝14、干散:办事利落漂亮15、灰不楚楚:浅灰色16、红不及及:不好看的红17、辣嘘嘘:辣18、黄不下下:病态的黄19、跌拉:没本事20、松泛:简单21、黑洞马虎:很黑,看不清22、明几溜光:干净,明亮23、扎挖:厉害24、黑乌乌:不明亮25、展板:大方26、活泛:不呆板27、干旦:期望不大不济事28、胡都:很,十分29、岗掉了霎掉了:跑掉了30、酸啾啾:适口的酸31、款款:留意32、心疼:希奇漂亮33、旋旋:渐渐慢慢34、不得济:弱智,体质差35、白刺拉挂:不好的白36、停停儿:平均37、机溜:机灵青海方言(三):1、衣:钻钻:小孩穿的无袖、筒形棉衣汗:衬衣坎肩、夹夹:背心主腰:棉袄帮身:斜襟双层长衣皮袄:长皮衣皮褂:短皮衣衫子:单层布大襟长衫鸡窝:棉鞋被儿:被子老衣:老年人去世后穿的衣服孝衫:用白布制成的丧服2、食:饭:指面条、拉条等面食的总称汤:农牧区指面条搅团:用豆面粉做成的糊状饭拌汤:用面粉做成的稀汤熬饭:用肉、萝卜、洋芋等烩成狗浇尿油饼:一种边烙边浇油的饼子锅馍:一种用铁铸成的小圆锅制的馍馍麻食:一种用大拇指搓成的圆筒状面食,下到有稍子的汤里吃。
青海话方言

青海话方言经考证,青海方言里存留了很多古汉语,更有与藏语、内地方言融合的痕迹,故一并注出,同赏。
娘娘――姑妈。
姨娘――姨妈。
阿大――父亲。
大大――父亲。
大大――伯伯。
爹爹――父亲。
阿妈――母亲。
姆妈――母亲。
爷(呀)儿――爷爷尕娃――男孩儿、小伙儿。
尕,小。
音嘎,ga。
奶肝儿――最小的儿子。
例句:他是家里的奶肝儿。
鞭娃――小孩,臭小子。
例句:这个鞭娃真坏。
脬蛋娃――小孩,比喻小孩象尿脬一样大。
脬,膀胱,泡音,pao.例句:这个事儿肯定是那几个脬蛋娃做下的。
婉子――女朋友。
例句:那个丫头是我的婉子,你别乱动。
欢蛋――漂亮活泼的大姑娘。
例句:那两个欢蛋是我们一个院里的。
连手――情人。
例句:去年的“花儿”会上,他们一人领了一个连手。
肉儿――爱人。
例句:哎哟妹妹啊我的肉儿,想起你,我就心疼。
猪脸宝宝――丑女孩。
例句:那个丫头纯一个猪脸宝宝。
奘指头――庄稼人。
奘,粗而大,壮音,三声,zhuang。
例句:我们奘指头,天天在地里打交道。
精脚――赤脚。
例句:你精脚就往外跑,不怕扎吗?精肚郎――光肚皮。
例句:他不穿上衣,天天一个精肚郎。
奶目头――额眉头。
例句:他在我奶目头一下,血就下来了。
脖板――脖子。
板颈――脖子。
犟板颈――固执,死犟。
例句:那个娃娃纯粹一个犟板颈,啥也不听。
孤拐――脚踝骨。
卵蛋窝――男性阴部,大腿弯。
尻子――屁股。
尻,青海话里发勾音,gou.野狐梁梁――小腿骨正面。
例句:他在我的‘野狐梁梁’上一脚,差点儿就断了。
指狐狸的脊梁,最脆弱的地方,不经打,故此。
阿嘞――是的。
此语有明显藏语痕迹。
例句:问:他说对了吧?答:阿嘞。
怕没有――不必害怕。
倒装句。
此语有明显藏语痕迹。
例句:晚上路灯很亮,怕没有。
撂――扔。
搅骚――搅扰,骚扰,破坏。
绾疙瘩――系疙瘩。
晚音,wan.奅烦――特别烦恼。
奅,大。
泡音,pao。
例句:哎哟,这件事儿让人奅烦啊。
熬煎――煎熬,心烦,痛苦。
例句:事情办不成,我熬煎着。
搅骚――搅扰,破坏。
青海方言词汇

青海方言词汇
青海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其中汉语方言以藏羌官话为主要代表。
在青海的不同地区,汉语方言也有不同的变体。
以下是一些青海方言的词汇:
1. 唉呀(āi yā):表示惊讶或感叹。
2. 哪儿(nǎr):表示哪里的意思。
3. 小道(xiǎo dào):表示小路的意思。
4. 搁草(gē cǎo):踩在草丛上。
5. 唠叨(láo dāo):表示说话频繁、不停的意思。
6. 甭(béng):表示不用的意思。
7. 拎包(līng bāo):表示提包的意思。
8. 支开(zhī kāi):表示赶走的意思。
9. 乌秧子(wū yāng zǐ):表示青稞的意思。
10. 呷(xiā):表示喝水、吃东西的意思。
11. 累赘(lěi zhuì):表示负担、重担的意思。
12. 随便(suí biàn):表示随意、随手的意思。
以上是一些青海方言的词汇。
了解和使用方言,也是体验当地文化的一个重要方式。
青海方言36条

青海方言36条,你笑了吗?骨节骨节当当,猫儿跳着缸上,缸扒倒,非倒掉,猫儿姐姐烙毛毛,毛毛来?狼吃了。
狼来?上山了,山来?雪盖了。
雪来?化非了。
非来?调米了。
米来?湖墙了。
墙来?猪滚了。
猪来?猪家爷爷打死了。
猪家爷爷来?吃上着3个馒头着涨死了``2.中国俄罗斯美国,三国家分别派三个人去太空考察。
允许没人带一样东西,美国人带了一个健身器,俄罗斯人带了一个美女,中国人爱好大烟,带了一袋大烟。
太空游结束,记者问三个人的体验,美国人露出了一身的肌肉,俄罗斯人生了一个小孩,最后问中国人有什么感受,中国说“求多哈子,忘掉着打火机毛拿啊````”3.一个洋人大鼻子,爱吃中国的酿皮子,辣子抹了一鼻子,跑到湖边洗鼻子,小驴给了一蹄子,爱幼我的大鼻子。
4. 一美国人、一俄罗斯人,还有一青海人比酒,谁也不服谁,就找一老鼠论证,美国人将一杯威士忌灌入老口中,老鼠立摇摆了起来,晃晃悠悠;俄罗斯人给老鼠喝了一口伏特加,老鼠立刻醉倒在地,正当其得意之时,青海人不慌不忙拿出一瓶互助大曲,只见老鼠闻了一下就立刻跑了出去,当大家在纳闷时,见那只老鼠又冲了回来,手里还拿了一片砖,口中叫嚣到:猫儿来?猫儿来?!5.一人问乐都人:“你们家几口?”乐都人说:“卧们家四口”,然后掰着指头说:“你看,卧大大和卧妈妈两口,卧和卧妹子两口,四口。
”6.西宁一景,早晨自由市场里。
饭馆老板喊:来,杂碎……,杂碎,来……,便有路人坐在桌子旁喊:杂碎,大碗!!!7.一人和互助土民才旦关系甚好,一日去才旦家看到其妹特漂亮,开玩笑说:“才旦,妹子给?”才旦:“日了着给。
”!8.好怀念小时候:记得小学老师骂我:“脑一巴掌把你踢出去俩!”当时我想笑却不敢笑。
9.我一湟源朋友接点话:“喂,你找那位”。
这时他放了一个屁,特响。
我说:又,上面佛子是普通话,哈面佛子还是湟源话。
10.一日,朋友聚餐,上主食时,有人要了酸汤面,后又有人加了两碗,上饭时服务员问:“还非要俩?”一女友哇的一口吐了出来,他听成含水(涎水)要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海方言日常用语集锦
方言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方言,它传承千年,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下面是XX方言大全栏目收集到的青海方言日常用语集锦,希望能够帮助你去了解更多的地区文化特色,认识方言蕴含的文化艺术。
称谓
父亲:汉族称爸爸、爹爹、大大、阿大。
回族称阿爸、阿大。
藏族称阿爸。
母亲:汉族称阿妈、妈妈、姆妈。
回、藏、蒙古族均称阿妈。
伯父:汉、回、藏族均称达达,蒙古族称阿麻。
伯母:汉、回、藏、蒙古族均称妈妈。
叔父:汉族、回族称爸爸。
蒙古族称阿奴后。
藏族称阿库。
婶母:汉族、回族称婶婶。
藏族称阿奶。
蒙古族称安尼。
兄:汉、回族称哥哥,弟媳称阿伯子
蒙古族称阿哈,藏族称阿若。
嫂子:汉、回族称嫂子、新嫂。
藏族称阿姐、新姐、什冒。
蒙古族称外旦根。
姑父:汉、回、藏、蒙古族统称姑父
当面随夫称或随子女称。
姑母:汉、回、藏、蒙古族统称娘娘。
也按姑父姓氏称赵娘娘、王娘
祖父:汉族、藏族、回族称阿爷。
蒙古族称阿尼爷。
无忧范文网免费论-文-大全
祖母:汉族、回族称奶奶
藏族称阿丫。
蒙古族称尔吉。
外祖父:统称外爷。
外祖母:统称外奶奶。
舅父:统称阿舅
舅母:统称舅母。
表兄弟、表姐妹。
统称姑舅哥、姐、姑舅兄弟、妹子
姨父:对母亲姐妹丈夫的统称。
姨娘:对母亲姐妹的统称。
姻兄、姻弟:代称大舅子、小舅子,当面对姻兄随妻称大哥,随孩子称阿舅,姻弟直呼其名,或随孩子称阿舅。
襟兄弟:妻子的姐夫或妹夫,代称挑担,当面随妻称。
曾祖父:统称太爷。
曾祖母:统称太太。
二哥或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统称隔山兄弟、隔山姐妹。
当面则以兄弟、姐继父、继母:统称大大、阿妈,对继母也有称姨娘的。
方言词语用语
庄廓:家庭房舍的围墙。
主房:按不同地区的地势环境确定主房位置,北为主的地区是北房、西为主的地区西房是主房。
主房亦称上房。
对房:与主房对称的房屋。
角房:庭院四角的房屋。
过庭:前后两院,由前院进入后院走道两旁的中间一排两面有窗户的。
圈圈:厕所。
角院:四合院内靠主房两侧的小院。
照壁:建在大门内或门外的一块照墙:
门楼:建在大门顶端的楼房。
土炕:用土块砌起盖以石板的土炕。
板炕:用木板做成的炕。
家具用语
炕柜:置炕侧,放衣物的柜子、柜上连做书架的叫书架炕柜
炕桌:置于炕上,吃饭用的桌子。
扁箱:平面开的长方形木箱。
联桌:四屉两门的柜。
方桌:四方形的四腿高脚木桌
单桌:长方形的木桌。
条桌:长条形的高桌。
也叫八仙桌。
圆桌:圆形高桌,或在方桌上套一木制圆面的桌。
兀凳:高腿方凳。
板凳:高腿长条凳。
立柜:一般是一对,用于放置衣物。
琴桌:有木雕花纹装饰,八条腿,腿高而放于地下的叫琴桌,在炕上叫炕琴子。
锅头:置锅烧饭的锅台。
托笼:蒸笼。
蒸篦:放人铁锅,卜烟热食物的用具。
馄锅:铁制或铝制,用以炮馍。
茶窝:有铁制、石制和木制的,用以捣碎调料等物。
风匣:风箱。
漏笊:用铁丝或柳条、芨子编制的有小孑L的勺子,或在铁勺上钻出若干小孔用以从汤中捞取食物的用具。
农具用语
铧张:格子、犁辕、犁头、铧尖的总称。
耱子:用柳条编成,用以耱地。
耙:有木制铁制两种,用以耙地。
碌碡:用花岗岩做成八楞石滚,用以碾场。
碾杆:驾在牲畜脖项上用以拉碌碡的木杆。
围脖:用皮、布料制面,内装以草,套在耕畜或车马脖子上的防护设备。
筋叉:扬场用的五股权,有铁制木制两种。
叉扬:挑草用的两股权。
栽把:将芨芨草栽进小铁环,加木把做成的扫把。
掠杆:带枝条的桦树枝,碾场时用来掠草。
榔头:长尺许,直径八九公分的圆木上钻孔安把用以打土块。
背斗:用芨芨草或灌木枝条编成,放上背带,用以背东西。
花栏:用灌木枝条编成,比背斗大,编制时周身留有大孔,用以背衣草。
连贯:两个小背斗连在一起,搭在牲畜鞍上,驮运粪土或其它东西。
衣着用语
汗褶子:衬衫。
夹夹:背心、有夹、棉两种。
布衫:单层布料小斜襟长衣。
帮身:双层小斜襟k衣。
也有斜襟的。
短棉袄,有大襟和对门襟之分。
长衣的外套,双层对门襟短褂。
有皮筒袖、棉筒袖、长尺许,冬季套在袖口上,作防寒护手之
用。
鸡窝:棉鞋。
套裤:只做两条裤管,套在裤子上,系在裤带上。
老衣:给老人准备的葬衣,也叫寿衣。
孝衫:老人亡故后,儿孙在丧期穿着的白布长衫。
穿布:回民给亡人裹尸用的白布。
饭食用语
蒸馍:白面做的有:馒头、刀把、油包);
花卷、月饼、包子、。
杂面做的:丁丁、巴鲁、破布衫、面起、面鱼儿、搅团、拌汤;
青粮食品:煮豆角,青稞、麦索儿。
用米做的:枣糕
青海方言日常用语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