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思想中的自我与社会

合集下载

自我鉴定社会活动方面[3篇]

自我鉴定社会活动方面[3篇]

自我鉴定社会活动方面[3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自我鉴定社会活动方面的资料3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自我鉴定社会活动方面(一)自我鉴定思想方面:时光如梭,两年的大学校园生活就如白驹过隙。

一学年的学习任务又已接近尾声,回首过去,感到这一年的学习生活是我人生的一大转折。

因为大二是学习专业知识及提高各方面能力为以后谋生发展的重要阶段,虽然这一学期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战果,但在潜移默化中仍取得了许多不可磨灭的成绩。

在学期即将结束之时,自我鉴定如下:在思想品德上,本人有良好道德修养,并有坚定的政治方向。

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坚决拥护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爱护公共财产,团结同学,乐于助人。

并以务实求真的精神热心参予学校的公益宣传和爱国主义活动。

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都以品德至上来要求自己。

无论何时何地我都奉行严于律己的信条,并切实的遵行它。

一直在追求人格的升华,注重自己的品行。

我崇拜有巨大人格魅力的人,并一直希望自己也能做到。

在大学生活中,我坚持着自我反省且努力的完善自己的人格。

四年中,我读了一些名著和几本完善人格的书,对自己有所帮助,越来越认识到品行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关系到是否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所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都以品德至上来要求自己。

无论何时何地我都奉行严于律己的信条,并切实的遵行它。

平时友爱同学,尊师重道,乐于助人。

以前只是觉得帮助别人感到很开心,是一种传统美德。

现在我理解道理,乐于助人不仅能铸造高尚的品德,而且自身也会得到很多利益,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是在帮助自己。

回顾四年,我很高兴能在同学有困难的时候曾经帮助过他们,相对的,在我有困难时我的同学们也无私的伸出了援助之手。

对于老师,我一向是十分敬重的,因为他们在我彷徨的时候指导帮助我。

如果没有老师的帮助,我可能将不知道何去何从。

我现在领悟到,与其说品德是个人的人品操行,不如说是个人对整个社会的责任。

马克思主义论文——论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

马克思主义论文——论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

浅议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价值是一个具有广泛意义的社会范畴,它不仅是经济范畴,而且它还包括了法学、美学、哲学等范畴。

马克思指出:“‘价值’这个普遍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

”人作为一种生命的存在,既是价值的主体,又是价值的客体。

人的价值是从个体和社会群体之间的关系中产生的,它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

根据人的价值的主体不同,可将其划分为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主要讨论我们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

而钱伟长就是二者实现了完美的结合的一个典型时代人物。

钱伟长是我国近代力学之父,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2011年1月24日荣获2010中国教育年度新闻人物特别奖。

2011年2月14日荣获2010年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青年时期的钱伟长是一位优秀的青年,在高考报考大学时,同时被清华、交通、浙江、武汉、中央等五所名牌大学同时录取,最终进入清华大学历史系。

1931年在九一八事变后花费了大量的精力转学物理系,立志振兴中国的兵力。

钱伟长早年便攻克物理学,留学加拿大期间已经显露出非凡的才华。

28岁时,他的一篇论文已经让爱因斯坦(在有生之年)大受震动,并迅速成为国际物理学的明星。

抗战结束后,钱伟长坚持回到祖国,在艰苦的条件下,拒绝美国科学界的诱惑,忠于祖国,坚持实现“科学救国”的抱负。

为新中国开创了力学科学体系。

他学贯中外,对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解放后,致力科学理论和工程力学领域,成为我国近代应用数学与力奠基人之一。

1957年,钱伟长被错划为右派,受到不公正待遇,但是他始终没有放弃对祖国的忠诚。

1977年以后,他不辞辛劳,去祖国各地做了数百次讲座和报告,提倡科学和教育,宣传现代化,为富民强国出谋划策。

1990年以后,他为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及和平统一祖国的大业奔走。

有人说,钱伟长太全面了,他在科学、政治、教育每个领域取得的成就都是常人无法企及的。

钱伟长说:“我没有专业,国家需要就是我的专业,我从不考虑自己的得与失,祖国和人民忧就是我的忧,祖国和人民的乐就是我的乐。

大学生自评思想方面

大学生自评思想方面

大学生自评思想方面
大学生的自评在思想方面至关重要。

大学学习生活是人生重要的阶段,思想方面的自评对大学生的成长发展至关重要。

如何进行思想方面的自我评价?这是每位大学生应该认真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思想自觉与价值观
思想自觉:大学生应该从认识自己,认清自己的价值观出发,审视自身的思想观念是否合理、是否与人民群众的利益相符合。

大学生应不断提高思想自觉,避免盲目从众,培养独立思考的意识。

价值观:大学生应明确自己的主次分明的思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确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积极向上、进取上进的优秀品质。

思想修养与学术素养
思想修养:大学生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注重情操、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注重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

学术素养:大学生应注重学术修养,坚持学术诚信,珍惜学习机会,培养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素养,不断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终身学习的观念。

思想政治与社会责任
思想政治:大学生应关注国家大事,建设性参与社会政治事务,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助力社会进步发展。

社会责任: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栋梁,应该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关心弱势群体,促进社会和谐。

思想方面的自我评价
大学生应当意识到思想自评的重要性,及时总结自己的思想认识和学习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思想,不断提高思想水平和素质。

综上所述,大学生应该从思想自觉与价值观、思想修养与学术素养、思想政治与社会责任等方面进行全面自我评价,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思想状态,以更好地完成学业,将来成为社会的栋梁。

愿每位大学生都能勇敢面对自己,实现思想上的全面提升,做一个有思想、有担当、有理想的新时代大学生。

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

1.1自我概念内涵自我概念是人格的核心要素。

它在人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1890年詹姆斯(James)在其《理学原理》一书中首次提出自我概念(self-concept)一词,最早发现了自我的二元性,即主我宾我。

库利和米德都从自我和社会的关系上理解自我概念,库利认为“自我”是个体在其社环境中,将自身连同他物一起视为客体的过程。

1922年,美国心理学家库利(Cooley)提出“像我”的概念,并指出,自我知觉的内容,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作用这面镜子而获得的这就是说,自我概念是他人判断的反映。

米德认为自我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存在,他详细地述了社会反馈的作用,认为那些特别重要的人物和有意义的个人是“重要他人”,而众人是“广义他人”,这两类他人的反馈都是社会镜子,决定着自我概念的形成。

他强调了社会外在素在自我形成中的作[1]。

虽然有关自我概念的讨论从詹姆斯就已开始,但直到罗杰斯的自理论受到人们关后自我概念才受到广泛重[2],Rosenberg认为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我客体的思想和情感的总和,包括个体对自己许多方面的看法[3]。

Shavelson认为,自我概念是通过经验和对经验的理解而形成的自我知觉,即个体的自我知觉,这种知觉源于对人际互动、自我属性和社会环境的经验体验,是多维度的,按一定层次组织到一个范畴系统之中[3]。

伯恩斯(Burns,1984)在前人的基础上又提出自我概念是有关自己的技巧、能力、外貌和社会接受性方面的态度、情感、和知识的自我知觉,即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

Baumeister认为自我概念是指一个人他自己的整体,包括一个人的人格特征和图式,以及对社会角色和关系的理解[4]。

在国内,蔡淑玲认为自我概念是一种自我态度的组织,其结构具有阶层性;黄希庭(1996)认为,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所有方面的知觉,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有组织的结构,具有评价性且可能和他人分别开来[5]。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不同的心理学家对自我概念的定义虽然各有侧重,但都普遍认同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各方面知觉的总和,而这种知觉是在个体对环境和经验的解释基础上建立起来的[6]。

程朱理学人生观

程朱理学人生观

程朱理学人生观程朱理学是中国传统思想中的重要学派,由程颢和朱熹两位儒学大师创立。

程朱理学强调人生的价值追求和修养,对于人生观的形成和塑造有着深远的影响。

程朱理学人生观强调“格物致知”,即通过对外界事物的观察和研究,以求得真知。

在这个观点中,程朱理学主张人应该关注自身的修养和完善,通过对世界的认识来实现人生的价值。

这种人生观强调个体的主动性和自我成长的重要性。

在程朱理学人生观中,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程朱理学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的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不是对自然进行剥削和破坏。

这与现代社会对环境保护的呼吁不谋而合。

程朱理学人生观指导人们要尊重自然,保护环境,追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程朱理学人生观还强调了道德修养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程朱理学认为人的行为应该遵循道德规范,注重品德修养。

只有通过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才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他人和谐相处。

这种人生观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相互依存,强调了社会责任和道德意识。

程朱理学人生观还强调了人的知行合一。

程朱理学认为,知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得到真正的意义。

只有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才能够实现人生的价值。

这种人生观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也强调了人的自我实现和个性发展的重要性。

程朱理学人生观还强调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程朱理学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实现自我和社会的和谐统一。

只有通过修养和实践,才能够达到这种和谐统一的境界。

这种人生观强调了个体的追求和社会的关怀,强调了人的自我实现和社会责任的统一。

总结起来,程朱理学人生观强调了个体的主动性和自我成长的重要性,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了道德修养和人际关系,强调了知行合一,强调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这种人生观对于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借鉴。

通过理解和应用程朱理学人生观,我们可以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关注环境保护,追求和谐统一的人生境界。

本科生个人思想小结

本科生个人思想小结

本科生个人思想小结思想是人的精神世界的反映,是人类内心深处的思考和探索。

作为一名本科生,通过几年的学习和生活,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想观念和思考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我经历了许多挑战和困惑,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和成长。

下面将从学习、生活、人生观等方面总结和分享我的个人思想。

一、学习在大学里,我认识到学习是我最为重要的任务和责任。

通过各种学科的学习,我扩宽了知识面,培养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学术素养。

在学习过程中,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计划和方法。

我意识到学习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耐心和坚持,同时需要善于总结和归纳知识点。

在学习中,我也注重开展课外阅读和实践活动,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通过积累和拓展知识,在学业上取得了不少的进步。

二、生活大学生活是我成长的舞台,它丰富多彩,充满了各种机遇和挑战。

在生活中,我积极参与校园活动,如学生会、社团组织等,增强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与此同时,我也注重个人发展和充实,鼓励自己尝试新的事物和经历新的挑战。

适度的娱乐和休闲也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它们可以帮助我缓解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在生活中,我意识到要平衡好学习和生活的关系,合理安排时间,充分利用资源,让生活充满阳光和活力。

三、人生观在大学生活中,我思考了许多关于人生的问题,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

我认为人生是一个不断成长和完善的过程,每个人都应该积极面对挑战和困难,尽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我坚信付出和努力是实现人生目标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创造更好的未来。

同时,我也关注他人的需求和帮助他人的机会,我相信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和友情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人生观的指导下,我努力成长为一个有担当、有责任心的人。

总结起来,作为一名本科生,我的个人思想逐渐形成并不断完善。

通过学习,我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和学术能力;在生活中,我努力平衡学习和生活的关系,积极参与各种校园活动;同时,我也形成了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努力成为一个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人。

程朱理学的思想主张总结

程朱理学的思想主张总结

程朱理学的思想主张总结程朱理学是中国古代儒学的一个重要流派,由程颢和程颐两位学者创立,并由朱熹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程朱理学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对后来儒学的发展和中国社会的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下面将对程朱理学的思想主张进行总结,以期更好地理解这一学派。

程朱理学强调了人的自我完善和社会道德秩序的建立。

根据程颢的理论,人应该通过反省自我、明晰心性,进而达到理想的境界。

程颢认为,人的本性本善,但受到环境的影响和外界诱惑,人会产生不良的行为。

因此,要通过修身养性、反求诸己来纠正错误,实现道德自我完善。

程颢奉行“教化”之道,主张以德教化人,通过教育来塑造人的道德品质。

朱熹则更加强调心性与天命之间的关系。

朱熹认为人心是关键的因素,心性即人的本性和道德特质,它是人们的行为和思想的根源。

在朱熹的理论中,人们要用心去把握天命,即命中注定的事情。

朱熹认为天命是不由人的意志所能决定的,但人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实践,可以逐步接近天命的要求。

朱熹主张要具备无私、寡欲、诚实等品质,以实现心性与天命的契合。

在伦理道德方面,程朱理学强调了孝道和仁爱。

程颢提出了“慈爱”观念,认为慈爱是人们最根本的道德情感,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程颢强调孝道的重要性,主张人们要尊重父母、尊敬长辈,同时要关心他人、帮助他人。

朱熹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理念,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

他认为要通过抑制个人的私欲,服从天命,以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

程朱理学的政治思想主张也非常重要。

他们主张君主的德治和人民的忠诚。

程颢提出了“以直折”和“致良知”的观点,认为君主应该具有正直的品质,只有这样,人民才能安心、忠诚。

朱熹进一步发展了这一观点,提出了“知行合一”的思想。

他认为君主不仅应具备道德上的高尚品质,更应通过实际行动来体现自己的道德价值。

朱熹认为君主和人民应该相互尊重、相互扶持,通过相互合作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程朱理学还对教育思想做出了重要贡献。

思想方面个人总结大学

思想方面个人总结大学

思想方面个人总结大学大学时光如白驹过隙,眨眼间已经度过了四年的学习和生活。

通过这段时间的奋斗和努力,我收获了很多知识和经验,对于思想方面也有了一些个人总结。

1. 自信与独立大学是一段培养自信和独立性的重要时期。

作为成年人的我们,需要学会依靠自己的力量去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在独立生活的同时,也需要对自己充满自信,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潜力。

2. 多元化思维大学是一个汇聚各种不同思想的地方,我们有机会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和学科领域的人们交流互动。

这样的机会拓宽了我的思维,使我能够更加包容和理解他人的观点。

多元化思维能够帮助我们看到问题的多个角度,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积极乐观的心态大学生活中,我们面临很多挑战和压力,可能会面临课业负担、就业压力、人际关系等问题。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

我学会了在困难面前保持冷静,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也学会了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升自己。

4. 勇于拥抱变化大学是一个变化快速的阶段,我们需要适应各种变化并迎接新的挑战。

这包括学习新知识和技能、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以及在社交方面拓展自己的圈子等。

勇于拥抱变化,积极主动地去适应和应对变化,是大学生活中的重要品质。

5. 能力与思辨大学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通过课堂上的讨论和写作,我逐渐学会了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这种能力不仅仅对于学术研究有帮助,也对于解决实际问题非常有价值。

6. 观念更新与进步大学是一个更新观念的时期,我通过学习新的知识和接触不同的文化,对于原有的观念进行了重新审视和思考。

通过不断学习和思考,我意识到自己的观念是可以不断更新和进步的,这对于我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

7. 知识与人文关怀大学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也是培养人文关怀的重要环节。

在大学中,我学会了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的感受和意见,并且通过各种机会参与公益活动,为社会做出一点贡献。

总之,大学是一段宝贵的时光,思想方面的个人总结是我在大学里学到的最重要的经验和教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学思想中的自我与社会理学的学术宗旨是什么?理学家们往往将自己的学问理解为对身心性命等根本问题的追求,以区别于汉学对考据训诂的追求。

后来学界认同了这一看法,清代学者茅星来编《近思录集注》十四卷,作《后序》说:“自宋史分道学、儒林为二,而言程朱之学者,但求之身心性命之间,不复以通经学古为事。

盖尝窃论之马郑贾孔之说经,譬则百货之所聚也;程朱诸先生之说经,譬则操权度以平百货之轻重长短者也。

”其实,所谓的“身心性命之学”是包括两个问题的学问,一个是“身心之学”,其思考的重点是个体存在及其生命意义的问题;一个是“性命(理)之学”,其思考的重点是宇宙与人生的终极依据问题。

当然,由于儒学是一种所谓的“内在超越”的学说,所以宋儒的身心之学与性命(理)之学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即所谓的“身心性命之学”。

身心之学的“身”是指个体自我的一己之身,“心”首先也是指个体意识的精神世界。

所以,身心之学的思潮总是与那个时代的个体自我意识的强化有关。

事实上,宋明时代的理学思潮之所以把理论思考的重点放在身心问题上,是与这个时代士大夫强化的自我意识与崛起的主体精神有关。

两宋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的一个醒目的现象,就是士大夫表现出以天下为己任的主体意识与追求“孔颜之乐”的自我意识,他们推崇的“圣贤气象”,则浓缩了这种强化起来的主体意识与自我意识。

正是在这一文化思想的大背景下,个体自我亦成为宋儒思考的重点问题。

许多人认为,理学是一种强化政治伦常秩序、以僵化的“天理”压制个体存在的政治伦理学说,故而将理学看作是以社会群体秩序压制个体自我的社会意识形态。

应该说,维护社会伦常秩序确是理学的主要文化功能。

但是,理学还有另一个重要的文化功能,就是在士大夫的主体意识与自我意识崛起之时,能为个体自我提供生命意义与安身立命的依据。

所以,在宋明儒家那里,“自我”以及与“自我”相关的身心问题,一直是理学思想体系中的重大问题。

初看起来,“理”、“气”、“性”等抽象的哲学范畴是理学体系的基础。

其实,这些范畴只是“自我”的形上依据,在理学思想体系中,“自我”占有不可忽略的重要地位。

张载是理学奠基人,其《西铭》向来被看作是理学经典。

确实,张载在《西铭》中论述家族伦常、政治道德等人道时,处处体现出乾父坤母、天人一气的社会关切与宇宙精神。

但是,我们细读《西铭》时会发现,文中无处不在地透露出作为个体自我(“吾”)的主体意识与自我存在意识。

他写道:“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

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

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大君者,吾父母宗子;其大臣,宗子之家相也。

……富贵福泽,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女于成也。

存,吾顺事;没,吾宁也。

”我们看到,“吾”在这个天人一体的人文秩序与宇宙体系中居于十分重要而又独特的地位:“吾”是宇宙体系中“混然中处”的核心,“吾”不仅与天地万物浑然一体、与父母君臣息息相关,甚至“吾”的身体可以包括“天地之塞”的世界万物,“吾其性”可以主宰天地万物。

尤其值得指出的是,这个“自我”并不是所谓社会之“自我”、宇宙之“大我”的虚拟词,而恰恰是作为个体存在的感性自我,这个“自我”也追求人世间的富贵福泽,可能要面对人生的贫贱忧戚,更加重要的是他要面临生死存没的终极问题。

所以,我们认为,《西铭》中的宇宙意识、宗法政治观念是建立在宋代士大夫个体化的主体精神与自我存在意识基础之上的。

宋代士大夫的主体精神与自我意识,体现在生活实践中,就是表达出对“孔颜乐处”、“圣贤气象”的人生追求,努力追求自我身心的安乐、闲适、洒落、自在。

宋儒普遍地关注个体存在的身心问题,追求身心的安泰与自在,应该是与这个时代士大夫崛起的主体精神与自我意识有关。

理学家群体既是一个以天下为己任、又是一个标榜自我身心安乐(即追求所谓“孔颜乐处”)的群体。

周敦颐“人品甚高,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体现出悠然自得的圣贤气象,他教二程兄弟“寻颜子仲尼乐处,所乐何事”,亦体现他对身心安乐的不懈追求。

周敦颐创建了一个以无极、太极为世界本原的宇宙本体论体系,但是,在他的思想体系中体现宋代士大夫主体意识的“立人极”,则是他所思考、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所以,与个体自我相关的“身”、“心”问题,也是周敦颐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他认为:“君子以道充为贵,身安为富,故常泰,无不足,而铢视轩冕,尘视金玉,其重无加焉。

”周敦颐在这里提出了“身安为富”的重要观点,而“身安”的追求正体现了宋代士大夫追求身心舒泰的自我意识,如果说“道充为贵”体现道济天下的社会价值意识的话,“身安为富”所体现的则是个体安泰的自我存在意识。

要如何才能达到“身安”呢?周敦颐认为“身安”离不开“养心”,养心“之善有大焉如此,存乎其人而已”。

他将“养心”与“存人”联系起来,因为“养心”能够使人免受情欲的主宰,达到超脱、洒落、愉悦的精神境界,故而“养心”对“身安”、“存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以后,宋儒均是沿着这种身心互动、养心以安身的途径建构身心之学,并把追求个体身心之乐,作为人生终极目标。

宋儒以身心与性理的贯通为依据,倡导“定性”、“复性”、“明心见性”等身心修养工夫。

宋儒经常讨论的“圣贤气象”、“孔颜之乐”、“曾点之志”,总是强调这种人生境界实现了个体身心与德性天理的贯通,即达到了天人一体的境界。

达到这一境界的人,不但具有内心的从容洒落、充实愉悦,同时还能充满对社会的忧患意识、对天下的经世情怀。

(作者:朱汉民赵令欢单位: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孙云晓说,今日的中国开始了独一代养育“独二代”的全新时代。

值得关注的是,现在中国“独二代”的养育出现了三大误区:第一,独生子女隔代抚养成风,忽视亲子依恋情感。

在许多城市家庭里,祖辈挑起养育“第三代”的重任,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2010年3月的《文汇报》介绍,一项全国范围内的调查显示,目前北京70%左右孩子接受隔代养育;上海0—6岁孩子中88.9%由祖辈抚养;广州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也已占到总数的一半。

第二,独生子女家庭望子成龙心切,忽视因性施教。

孙云晓说,在讨论孩子发展的时候,父母们往往希望孩子尽早入学以求抢占先机,同时又渴望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超过同龄人,却很少考虑孩子本身发展的可能性。

第三是独生子家庭重智轻德,忽视良好习惯的培养。

孙云晓认为,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健康人格。

“学做人是成才的第一课,道德智能是决定人生成败的关键。

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教会他们如何做人。

”孙云晓说,对于“独二代”的教育,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良好习惯缔造健康人格。

这也是我们坚持10年少年儿童行为习惯研究的深刻结论。

王国维是我国清末民初著名的学者,字静安,号观堂,浙江海宁人。

他是清朝最后一批秀才,早年研究哲学、文学,深受德国古典哲学和文艺思想的影响。

1925年王国维任清华大学研究院教授。

一生著作丰富,著有《人间词话》、《静安文集》、《宋元戏曲考》等。

他的《人间词话》至今仍是我国普通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最具权威性的教材。

另外,王国维还是我国甲骨文研究和戏曲文学研究的开创者。

王国维对我国宋词特别有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他发现我国词学意境丰富,气象万千,他把自己做学问的体验用宋词中的语言概括为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是北宋词人晏殊在一首词中描写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王国维所处的时代,从学术的角度讲,正是西方各种思潮、理论、学说逐渐涌向中国,而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逐渐为西方了解同时又面临冲击的时代。

处在这样的历史时代,如何做学问,确实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

一个人,要走做学问的道路,确实要有非凡的勇气和毅力。

“昨夜西风凋碧树”,这一景象十分恰当地比喻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学术背景。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却非常形象地描写了学人王国维那时带有凄壮色彩的勇气和志向。

一个“独”字,体现了他鲜明的个性和义无反顾的决心。

这可以给我们今天每一个追求学习进步的人以宝贵的启示。

推而论之,在日新月异的“知识爆炸”的当代,在茫茫无际的知识海洋面前,我们每一个人显得是何等的渺小。

面对无止无境的未知领域,我们的头脑里仅有的知识显得何尝不是好孤独,好无奈……这景象,恰如那“昨夜西风凋碧树”般的凄凉。

然而,一个学者的可贵就在于他有那种“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精神。

这是一种不畏艰险,勇往直前,敢于在崎岖的山路上攀登的精神。

是啊,无论是做学问还是做人,都必须具备这种精神。

否则,我们的一生将白白的浪费了。

第二种境界是北宋词人柳永在一首“蝶恋花”中写道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本是一首写爱情的词,原文是:“佇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是激情澎湃的爱情诗句。

词人柳永对爱情的执着,特别是结尾两句表达了那种对爱情锲而不舍的精神。

王国维把“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提出来作为做学问的第二种境界,所借用的就是这种执着追求,锲而不舍的精神。

换言之,他是把学问当心中的爱人来追求了。

“衣带渐宽”是说人渐渐的瘦了,衣服就渐渐的变得大了。

这是借喻,比喻苦苦研究学问的那个人功夫做到了怎样的程度。

王国维就是这样一个在学问上舍得下苦功夫的人。

据说有一次他的老师叫他做一项甲骨文的比对研究。

有五、六千块甲骨需要与现有文献材料进行比照证实其真伪。

这真是一项专业性强、工作量大而又枯燥无味的工作。

王国维尽了最大的体能,一天也只能完成八、九块,那要做多少日子才能全部完成啊!那些日子,王国维早晨精神饱满的走进那间屋子,晚上疲惫不堪的走出那间屋子。

日复一日,在那间光线暗淡的屋子里,他象一个拾荒的老人躬着腰扒拉那些骨头片子……`练的就是一种“下地狱式”的功夫!正是有了那段苦苦的探索研究,他才开创了我国甲骨文研究的先河。

据说在这个过程中,他先是拿单片甲骨与文献比读,就是读不通。

后来有一天突然想到把甲骨拼合缝以后再来比读就读通了,开创了甲骨文研究的“缀合学”。

这句词的后半句是“终不悔”,为了自己梦寐以求的理想,无怨无悔,苦读苦练,这就是做学问的人所不能少的那种锲而不舍的精神。

“为伊消得人憔悴”,“消得”就是值得的意思。

王国维认为,为了心中的目标,即使遭受多少苦和累,遭受多大的折磨也是值得的!第三种境界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在一首叫《青玉案.元夕》的词中写的:“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在我国众多的诗人中,南宋诗人辛弃疾算得是豪放一派的。

他一生诗数百首,其大部分内容都是对南宋君臣偷安江南的不满和表达自己对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渴望。

诗歌的主要艺术风格是慷慨悲壮,激情澎湃。

这首,“青玉案”所表现的阴柔之美在一生的创作中并不多见。

这首词很美:“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风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