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体育文化发展的动力

合集下载

体育运动与社区发展的关系

体育运动与社区发展的关系

体育运动与社区发展的关系体育运动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为个人提供了良好的健康环境和娱乐活动,还对社区的发展和凝聚力有着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体育运动与社区发展之间的密切联系,并阐述体育运动在社区中的作用。

一、体育运动促进社区凝聚力体育运动是社区的一种共同体验,可以为社区居民提供新的交流和互动的机会。

例如,当一个社区组织一场足球比赛时,居民们可以共同加入并为自己心仪的球队呐喊加油,这种集体活动可以增强居民之间的团结和凝聚力。

通过体育运动,社区居民可以更好地了解彼此,并建立起更紧密的联系。

二、体育运动促进社区健康体育运动不仅能提供娱乐和社交的机会,还能帮助社区居民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社区提供了体育设施和场地,让居民们可以参与各种体育运动,如篮球、网球和慢跑等。

这些运动有助于锻炼身体、增强体力和提高心肺功能,有效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

通过体育运动,社区居民可以共同关注健康问题,并形成积极的生活方式。

三、体育运动促进社区经济发展体育运动对社区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举办体育比赛和活动可以吸引游客和观众,增加社区的知名度和曝光率。

观众前来观赛或参与比赛时,会产生相关的经济消费,如交通、住宿、餐饮等,从而促进了社区的商业发展。

此外,体育运动还可以激发社区内部的商业活动,如开设运动用品店、健身中心等,为社区创造就业机会,增加经济收入。

四、体育运动促进社区教育体育运动在社区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组织各种体育活动和训练营,社区可以为青少年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发展机会。

体育运动可以培养青少年的团队合作精神、领导才能和自律能力。

此外,参与体育运动还可以教育青少年关于公平竞争、规则守则和尊重他人的价值观,培养他们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

五、体育运动促进社区文化传承体育运动通过举办各种比赛和庆典活动,可以促进社区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社区可以组织一系列与体育运动相关的庆祝活动,如足球比赛后的颁奖仪式、篮球联赛的闭幕式等。

湖湘农村社区体育文化的形成及发展

湖湘农村社区体育文化的形成及发展

1 湖 湘农 村 社 区体 育 文化 发 展 存 在 的 问题
1 1体育 场地设施 落后 , 用率不 高 , 存在地 域差异 .. 使 且 1 11 . . 湖湘农 村社 区体 育场地 和体育设施 的整 体情况 截 至 19 年底 , 95 湖南 省全 省农业 系统拥有 各类场 地总计 25 3 , 9 个 占全 省总 数 的 8 9 其 中运 动场 6个 , . %,
2 1 年 1 月 01 O 第 3 卷 第 5期 2
湘 南 学 院学 报
J u n l fX a g a nv r t o r a in n n U ies y o i
Hale Waihona Puke 0e ..01 t 2 1 V0 .2 No. 13 5
湖 湘 农 村 社 区 体 育 文 化 的 形 成 及 发 展
区体 育文化在 建设社 会主义 新 中国 中的 特殊 意 义 和价 值 , 出 了我 国新 农 村 社 区体 育 文化 建 设 的对 策和 建 提
议 . _其次 是从农村 体育 文化 的发展方 面进行 了论述 , 3 如李 留东 , 文革 论述 了在 社 会主 义新 农村 建设 视 角下 张 对农村体 育发 展 . 潘裕 , 科等论 述 了制 约我 国农村体 育 发展 的 因素 。 以上学 者 主要是 从 理论 上对农 村 社 胡 区体 育文化作 了论述 , 没有具 体 的实 案调查 . 课题 尽 管 涉及 的任 然是 关 于 现状 与对 策 的研 究 , 将 “ 本 却 农村 社
收 15份 , 7 回收率 为 8 .%, 中有效 问卷 13份 , 62 其 6 问卷有效 率为 8 .%. 0 3 调查对 象 为湖 南省 1 4个地 方州 市 的 的 13 6 个村 庄 . 究方法采 用 了文献 资料 法 , 研 访谈 法 、 问卷调 查法 , 理统计 法等 方法 . 数

深入理解我国社区体育发展现状

深入理解我国社区体育发展现状

深入理解我国社区体育发展现状介绍社区体育是指在社区范围内开展的各种体育活动,旨在提供给社区居民方便、多样化的体育锻炼机会,促进身心健康和社会交流。

本文将深入探讨我国社区体育发展的现状。

现状分析1. 社区体育设施建设我国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

不同规模的社区普遍建有体育场馆、健身房、运动场等公共设施,为居民提供了方便的锻炼条件。

2. 社区体育活动开展社区体育活动种类丰富多样,包括羽毛球、篮球、足球、健身操等。

社区组织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各类体育比赛、健身培训和运动会等活动,吸引了大量居民的参与。

3. 社区体育管理机制我国建立了完善的社区体育管理机制,包括社区体育协会、社区体育指导员等。

他们负责组织和管理社区体育活动,推动社区体育的发展。

存在问题1. 资源不均衡社区体育发展中存在资源不均衡的问题。

一些发达地区的社区拥有较多的体育设施和资源,而一些欠发达地区的社区则缺乏足够的体育设施和资源。

2. 参与率不高尽管社区体育活动丰富多样,但目前参与率仍然不高。

一些居民缺乏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意识,导致社区体育活动的参与率较低。

3. 缺乏专业指导一些社区体育活动缺乏专业指导,导致活动质量参差不齐。

需要加强社区体育指导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

发展建议1. 加强资源配置应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社区体育设施建设投入,提高资源配置的公平性,确保每个社区都能够享受到体育设施的便利。

2. 提高参与率通过开展宣传活动、提供优质的体育课程和活动,激发居民参与社区体育的兴趣和意识,提高参与率。

3. 加强专业指导加强社区体育指导员的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确保社区体育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结论我国社区体育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通过加强资源配置、提高参与率和加强专业指导,可以进一步推动社区体育的发展,促进社区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社会交流。

西安社区体育文化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西安社区体育文化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建立健全 政府统一领导、相 关 部 门 分 工 负 责、企 事 业 单 位 和 社 会 力 量
积极参与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 和考核机制,确定目标、明确任务,加强领导、严格督促检查, 形成上下联动、齐 抓 共 管 的 工 作 格 局。 认 真 贯 彻 落 实 国 家、 省、市出台的各项文化、体育经济政策,建立和完善文体服务 政策体系,制定出台鼓励企事业单位开放文体设施的奖励办 法,扶持民间资本建立文体设施,对开放场馆、开展活动吸引 群众参与的社会组织和企业予以奖励,鼓励个人、企业、社会 团体参与提供文化服务。
( 三) 西安体育场地设施数量不足、分布不均。一是社区 文化体育等公共配套设施数量不足。西安市已建成体育场 ( 馆、所) 4827 个,总面积 1664. 37 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 积 1. 8 平方米,从这些数据看来,西安市的体育设施状况近 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若与国际上一些经济较发达国家 的城市相比,则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二是社区体育文化的 发展分布不平衡。根据西安市的相关标准,文体设施分为三 级: 市、区级文体设施和街道级文体设施。其中,市区级文体 设施主要包括文 化 馆、图 书 馆、影 剧 院 和 新 华 书 店、体 育 场、 体育馆、游泳池等,街 道 级 文 体 设 施 主 要 包 括 居 住 区 级 文 化 中心、综合体育活动中心、游泳池等。然而,实施中西安社区 体育场地分布、结 构 不 均 衡,一 方 面 表 现 在 西 安 体 育 场 地 地 域分布不均衡; 另一方面表现在体育场地结构不均衡,室外 体育场地是主体,室内体育场地偏少,办事处一级的社区体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2 年第 11 卷第 9 期
西安社区体育文化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王 延 张 渊 仝媚媚 刘丽芳

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城市社区体育是促进身体健康和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全民健身、构建健康中国的关键要素。

但在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参与率不高、场地资源匮乏、教练队伍不够专业化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参与率不高问题描述:当前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参与率普遍较低,尤其是中老年、妇女和少数民族等特殊群体的参与率更低。

这些特殊群体从事体育运动的条件和意愿都比较差,缺乏吸引和动力。

对策建议:应通过加强宣传和推广、改善场地设施和配套服务等措施,提高城市社区体育参与率。

具体建议如下:1.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城市社区体育知名度。

可以通过各种媒体宣传、举办体育活动、开展体育文化交流等方式,引导市民重视城市社区体育。

2.推广亲民便捷的体育项目。

应促进普及性运动,如步行、健身、太极拳等,切实提高中老年、妇女和少数民族等特殊人群的兴趣和参与度。

3.改善场地设施和配套服务,提高参与体验。

市政府应注重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鼓励社区开设体育课程,为参与者提供更好的场地设施和服务。

二、场地资源匮乏问题描述:城市社区体育场地资源不足,特别是高质量、多元化的场地。

这些场地往往被开发商用于商业用途,而城市社区体育项目却缺乏运动场地,严重制约了城市社区体育健康发展。

对策建议:应充分利用现有城市社区体育资源,加大投入,按照市场化、专业化的思路,推动城市社区体育场地的形成和发展。

具体建议如下:1.鼓励社区开设多元化的体育课程,为市民提供更多的体育场地需求。

可以在城市社区内,充分利用广场、公园、员工宿舍和闲置楼宇等地,进行体育场地改造。

2.引导企事业单位和社会资本投入城市社区体育场地的建设。

政府部门可以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提供租赁方式和切实管好逐步增多的社会资本。

3.建设标准社区体育场馆,开展全年运动活动,解决野外机构不存在的问题,使城市社区一年四季都能进行体育活动。

论社区文化建设对新时期体育发展的影响

论社区文化建设对新时期体育发展的影响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 进程 中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人发
展 , 会 结 构 正 在 发 生 着 深 刻 的 变 化 , 益 关 系 不 断 调 整 , 益 社 利 利 格 局 越 来 越 复 杂 。 如 何 构 建健 康 向 上 、 同进 步 的文 化 体 系 , 协 营
Ke r s y wo d  ̄Ur a i t n;C mmu i u t r ;S r v lp e t n e — d n mi bn z i ao o nt C u y l e o s p t De eo m n ;I tr — y a c
城 市 化 发 展 把 社 区文 化 建 设 提 到 了 日趋 重 要 的地 位 ,体 育 文 化作 为社 区 文化 一 个极 有 象 征 意 味 的 文 化 符 号 ,当 前 正 在 和 谐 社 区 建设 中掀 起 了 阵阵 热 潮 ,并 带 着 强 烈 的时 尚元 素 与 现 代 气息 , 聚拢 了大 量 的人 气 与 拥 众 , 社 区文 化 建 设 与 新 时 期 体 育 使 发 展 更 加 紧 密地 联 系 在一 起 。 因此 ,大 力 推 进 社 区体 育 文 化 建
I mpa to mmu t lur l mIg o b n S o t v lp nto c fCo ni Cu t e Bl l l n Ur a p rs De e o me fNe Pe id y i w ro
L o— y e IGu - u
( und n iac dE oo i C l g ,G aghu50 2 ,C ia G ago gFnnea cnm c oee u zo 4 0 hn ) n l n 1
维普资讯


广 州 体 育 学 院 பைடு நூலகம் 报

第三讲 社区体育的概念、功能

第三讲    社区体育的概念、功能
庭(1997)认为“社区体育是社区成员以 认为“ 吕树庭 认为 社区感情为契机,以自发性为原则, 社区感情为契机,以自发性为原则,以一 定的地域空间为依托,利用人工(设施 设施)或自 定的地域空间为依托,利用人工 设施 或自 然环境,在行政的支援下,以推进《 然环境,在行政的支援下,以推进《全民 健身计划》实施为目的, 健身计划》实施为目的,有计划进行的组 织化的体育活动。 这个定义, 织化的体育活动。”这个定义,是试图反 映概念本身的时代内涵和以社区为载体的 社会学原则的一种尝试。 社会学原则的一种尝试。
• 2、基层行政区域论。 、基层行政区域论。 • 肖叔伦(1994)认为 社区体育就是以城市基层社区为单位,以 认为:“社区体育就是以城市基层社区为单位 肖叔伦 认为 社区体育就是以城市基层社区为单位, 社区成员为主体,实行政府部门支持,体育部门指导, 社区成员为主体,实行政府部门支持,体育部门指导,社区部 门参与,为社会成员提供体育杜会保障的群众性的体育活动。 门参与,为社会成员提供体育杜会保障的群众性的体育活动。” 这里的城市基层社区指的是街道或居委会层次的社区。 这里的城市基层社区指的是街道或居委会层次的社区。 • 政协“城市社区体育专题”调查组 政协“城市社区体育专题”调查组(1995)认为 我国大中城市 认为:“我国大中城市 认为 社区体育是以街道辖区为组织单元,以社区成员为参与主体, 社区体育是以街道辖区为组织单元,以社区成员为参与主体, 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感情为主要目的, 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感情为主要目的,就地 就近开展的区域性体育。 就近开展的区域性体育。 • 王凯珍等 王凯珍等(1996)认为 现阶段,我国城市社区体育是指在人们 认为:“现阶段 认为 现阶段, 共同生活的一定区域内(相当于基层社区辖区范围 相当于基层社区辖区范围), 共同生活的一定区域内 相当于基层社区辖区范围 ,以辖区的 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体,以 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体, 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 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巩固和 发展社区感情为主要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群众体育。 发展社区感情为主要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群众体育。 • 可见,对社区体育的理解表现为基层社区内开展的体育活动这 可见, 一层面上。城市社区体育多指在街道辖区内开展的体育活动。 一层面上。城市社区体育多指在街道辖区内开展的体育活动。

社区体育指导

社区体育指导

1、社区建设基本内容:社区组织建设社区服务社区治安社区环境社区医疗卫生社区文化2、社区体育基本管理内容:3、社区体育功能:提高居民文化素养,促进社区精神文明;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创造良好生活方式;加强居民人际交往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增进居民共同意识,促进社区繁荣发展;完善居民社区服务4、社区体育服务基本特征:服务对象的指向性;服务目的的公益性;服务方式的互助性5.社区体育文化的主要特征:指向性共享性时代性教化性多样性6.社区体育俱乐部基本要素:人员要素设施要素稳定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时间独立的运行体制和经营体制统一的目标7.我国社区组织特点:它是一种地域性组织;它以兴办、管理一定社区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事业为主要活动内容;它的功能的发挥具有明显的地域性选择1.社区体育基本功能:2.社区一词1989年提出3.社区体育构成要素:社区体育组织;社区成员;场地设施和经费;管理者和指导者;社区体育活动4.《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是在1995年5.现阶段我国社区体育特征:组织管理自主型与行政型结合;参与主体以老年人为主;活动时间以清晨、傍晚为主;活动内容文体一体化;活动场所非正规化、属地化6.社区文化的特征:指向性共享性时代性教化性多样性7.社区体育组织的构成要素:规范、地位、角色、权威8.社区工作的功能:社区体育服务功能;整合社区体育资源功能;沟通人际关系;凝聚社区与体育人群9.社区体育组织划分:根据组织建立的途径可以将社区体育组织划分为自主松散型和行政主导型两大类;以组织的受惠者为基础进行分类,可以将社区组织划分为四类:互惠组织、服务组织、经营性组织、大众福利组织10.社区体育组织特点:11.社区体育的特殊功能:促进居民参与;改善居民生活方式;加强社会整合,增强社区凝聚力;发展社区文化12.社区体育组织工作是谁先提出的:波尔曼13.社区构成要素:人群、自然物质要素、社会文化要素14.社区发展中心目标:(不知道对不对)改善社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状况,使社区融入国家生活并对国家进步做出充分贡献的过程15.社区体育管理机制:组织机制;管理机制;社区体育管理体系的职能现状;16.社区体育组织关联的运行模式:同质、异质、综合运行模式17.社区体育发展阶段:自发形成阶段(20世纪80年代后期~1995);政府倡导阶段(1995~1997);加速发展阶段(1997年至今)18.社区发展直接目标:名词解释1.社区体育:在人们共同生活的一定区域内,以辖区的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体,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提高居民身心健康水平、巩固和发展社区感情为主要目的,就近就便开展的区域性群众体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区体育文化发展的动力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太极文化成为推动社区体育文化发展的动力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研究认为:城市居民多以社区为单位聚居,社区体育的开展丰富广大居民的生活需求;太极拳文化内涵丰富,适合各阶层人群练习,在社区中开展太极拳运动,符合社区体育发展的要求;更为重要的是太极拳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融入社区体育文化,成为推动社区体育文化发展的动力,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极大的特殊价值。

关键词:社区体育文化;太极文化;动力
中图分类号:c8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7-154-001
社区是由不同的大大小小的家庭组成,而家庭是组成社会的细胞,家庭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每个生活在社区中的居民应以积极的态度,创建和谐的家庭,构建和谐的社区,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社区体育在促进家庭和谐,人际和谐,增进身心健康,推动文化发展当中有着积极的作用。

社区体育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种多样,满足广大社区居民的健身文化需求,它是社区文化发展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太极拳运动有强身健体、保健养生等功能,更是我国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其文化内涵丰富,受到全世界的广泛认同和欢迎。

据有关报道,世界上练习太极拳者将近3亿人,太极拳运动适合不同人群的练习,吸引广大的练
习爱好者,因此,社区体育开展太极拳运动,能够大力推动社区体育的开展,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一、社区体育文化
社区体育文化包含于社区文化,所含内容广泛。

社区体育活动的活动条件、参与主体、社区体育的活动形式等等都是社区体育文化包含内容。

一般认为社区体育文化的定义是生活在社区的居民通过参与体育活动,从而共同创造的集中体现社区居民体育价值观的群体意识、态度和行为方式。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生活极大的丰富,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追求高品质生活,因此,人们不仅局限于追求物质需求,精神需求也越加强烈。

只有物质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才能保证人们的身心健康,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近年来社区文化发展迅猛,带动社区文化发展的社区体育文化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社区中成立的体育文化团体,通过各式各样的体育文化交流,例如:太极拳、太极剑、太极扇、体育舞蹈、秧歌等体育活动,活跃社区体育文化,满足社区居民对于体育文化的需求,促进居民身心健康,促进交流,融洽邻里关系,维护社区和谐,为共建和谐社会做了很大的贡献。

二、太极文化
太极拳是健身的一种重要运动形式,它是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太极文化是一种文化形态,与我国哲学、医学、养生学等传统文化相融合。

作为中华武术中最具哲理及内涵的太极拳,是中
国传统武术中优秀的拳种之一。

“太极”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东方哲学韵味。

易经中讲:“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它直接规定了太极拳的思想。

王宗岳的《太极拳论》中讲道:“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引,阴阳之母也……”充分显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所在。

从太极拳练习的功能来看,太极拳有健身、修身养性、技击防身、鉴赏价值等功能,从大众参加练习太极拳的目的来看,大部分人练习太极拳以强身健体为主要目的,以学习太极拳的传统文化为修身养性的主要目的,太极拳中的动作运用,使其起到防身的作用,太极拳动作舒展,姿态优美,旋律和谐,连绵不断,衔接和顺,处处分清虚实是太极拳一种美的体现,具有一定的鉴赏价值。

三、太极拳是促进社区体育文化发展的动力
练习太极拳有强身健体的功效,太极拳适合不同人群练习,不论青少年、中年、老年人都可以进行太极拳的练习。

太极拳动作简单,容易掌握,在社区居民中开展太极拳运动,能够为居民提供一种健康的健身方式。

太极拳不仅仅是一种套路形式,它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渲染社区体育文化,不但为社区体育文化增添了色彩,也为太极拳的普及与发展打下基础。

目前,练习太极拳的人越来越多,在城市的社区广场、绿地、公园等地方到处都能看到练习太极拳的不同人群,可见,太极拳影响的广泛性。

我国正在努力推动城市文化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太极拳在广大社区居民中的推广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社区作为组成
城市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社区体育文化的发展关系到了社区居民生活满意度的高低,影响人们业余文化生活和家庭幸福感的提升。

练习太极拳有体松心静、身心和谐、动作连绵不断等特点,这样的动作要求,从太极拳的文化内涵中凸显,这也与我国提倡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紧密的关系。

太极拳运动不需要多大的场地,也不需要任何的器械设施。

因此,从社区体育文化发展的需求来看,太极拳是一种最合适的,也是最容易普及和发展的体育项目。

太极拳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社区让居民参与太极拳练习,不仅起到了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的功能,也能够使更多的居民深层次的了解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作用和价值。

我们可以预料,太极拳对社区体育文化的发展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也为太极拳在广大国民当中的普及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