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帝王的故事
短篇中国古代帝王故事_有趣的古代帝王故事

短篇中国古代帝王故事_有趣的古代帝王故事有趣的古代帝王故事,可以提升⼩朋友对于历史的好奇⼼,了解中国的⼀些古代帝王故事的⼩常识。
下⾯给⼤家带来⼀些关于短篇中国古代帝王故事,供⼤家参考。
古代帝王故事1汉武帝为何下罪⼰诏?这份罪⼰诏有何意义?汉武帝是西汉第七位皇帝,也是⼀位伟⼤的政治家和战略家。
在位期间,改变汉匈格局,⾏推恩令逐步⽡解王国势⼒,进⼀步加强中央集权。
所谓“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可以看出汉武帝在汉朝历史上的地位和后世⼈对汉武帝的认可。
说起汉武帝,⼤家更多的想到的是他的功绩。
然⽽他在晚年却下了⼀道“罪⼰诏”,这是为什么呢?所谓“罪⼰诏”,指的是当国家出现问题的时候,君王⾃省、检讨⾃⼰的过错,颁布天下的诏书。
没有⼀个皇帝希望下达罪⼰诏,因为这份诏书是⾃⼰对⾃⼰的否定,是承认⾃⼰做了错事。
汉武帝下达罪⼰诏,当时出现了什么问题呢?汉武帝晚年肆意享乐,穷兵黩武,追求仙道长⽣,造成巫蛊之祸。
这些问题,都使得汉武帝统治出现危机。
汉武帝任⽤卫青、霍去病等不世⼤将,改变了汉匈攻守局势。
对匈作战的胜利,是汉武帝的功绩。
但这份功绩随着时间的发展,渐渐的变成了他的失误。
汉武帝继位之初,因为有⽂景之治的关系,国库还⽐较充⾜,⾜以承担征战所需。
但20多年过去了,再充盈的国库也架不住汉武帝四处征战的连年挥霍。
除此之外,地⽅豪强欺压百姓,剥削严重。
这就使得当时百姓⽣活艰难,难免不会出现起义的苗头。
除了在军事⽅⾯挥霍⽆度,汉武帝也将钱⽤在享乐上。
他在秦朝皇家园林上林苑的基础上进⾏扩建,花⼤价钱建造亭台楼阁和⼈⼯湖。
⾥⾯蓄养歌姬伶优,以供汉武帝取乐。
上林苑的⼟⽊⼯程,⼀直到汉武帝晚期都没有结束。
由此可见,开销会有多⼤。
后⼈将秦始皇与汉武帝并提还真没有说错,秦始皇追求长⽣,派徐福带童男童⼥寻找仙岛蓬莱。
汉武帝则筑⾼台,尊“泰⼀”神,多次封禅出游,花销甚⼤。
他四处搜罗⽅⼠,听信⽅⼠之⾔,建三⼗丈⾼的铜柱仙⼈掌,⽤以收集所谓的“⽢露”,以求长⽣不⽼。
中国古代帝王故事分享

【导语】⼀个好的帝王可以说是当时的⼀代英雄。
帝王更是⼀个时代的象征,他虽统治着国家,但也给国家带来了幸福与和平。
下⾯是⽆忧考分享的中国古代帝王故事分享。
欢迎阅读参考!【篇⼀】中国古代帝王故事分享:夏禹 夏禹,名叫⽂命。
禹的⽗亲叫鲧,鲧的⽗亲是帝颛顼,颛顼的⽗亲叫昌意,昌意的⽗亲就是黄帝。
禹,是黄帝的⽞孙,帝颛顼的孙⼦。
禹的曾祖昌意和⽗亲鲧都没能登帝位,都是天⼦的⾂民。
当帝尧的时候,洪⽔滔天,浩浩荡荡包围了⼤⼭,淹没了⾼地,⽼百姓⾮常忧惧。
尧寻求能治⽔的⼈,群⾂、四岳都说鲧可以。
尧说:“鲧这个⼈违背教令,毁坏同族,不可⽤。
”四岳说:“相⽐之下,没有⽐鲧更能⼲的⼈,希望您试⽤⼀下。
”于是尧采纳了四岳的建议,任⽤鲧治理洪⽔。
九年过去了,洪⽔还是没有平息,治⽔没有成功。
于是帝尧就⼜寻访⼈才,得到了舜。
舜受到任⽤,代⾏天⼦政事,巡视四⽅。
途中见鲧治⽔毫⽆成效,就把鲧流放到⽻⼭,直到他死在那⾥。
天下⼈都认为舜的惩罚是正确的。
于是舜推荐鲧的⼉⼦⼤禹,让他继续完成鲧的治⽔事业。
尧逝世后,帝舜问四岳说:“有谁能够光⼤尧的事业,就让他担任官职!”都说:“伯禹做司空,可以光⼤尧的功业。
”舜说:“啊,是的!”命令禹:“你去平治⽔⼟,⼀定要勤勉地办好这件事。
”禹跪拜叩头,推让给契、后稷、皋陶。
舜说:“你还是去就职尽责吧!” 禹为⼈聪敏机智,能够吃苦;遵守道德,仁爱可亲,⾔语可信;说话的声⾳合乎声律,⾏为举⽌合乎规矩,衡量好了再处理事务,勤勤恳恳,端庄恭敬,堪称百官典范。
禹于是和益、后稷敬奉帝舜的命令,敦促诸侯百官征调⼈夫动⼟治⽔,攀⾏⼭岭,树⽴标志,测定⾼⼭⼤川的形势。
禹伤感先⽗鲧治⽔⽆功⽽受惩罚,于是劳苦⾝躯,苦⼼焦虑,在外奔波⼗三年,经过家门也不愿进去。
节⾐缩⾷,却致⼒⽤丰厚洁净的祭品来孝敬⿁神。
居住的宫室简陋低矮,将⼤量费⽤⽤于修筑沟渠。
陆地⾏进时乘车,⾛⽔路时乘船,在泥沼中⾏进时坐⽊橇,爬⼭越岭时穿着带齿的⽊屐。
古代历史皇帝故事精选

古代历史皇帝故事精选历史故事对于历史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历史故事的选择,必须遵循真实性、针对性、生动性和探究性的原则,以充分发挥历史故事的明理启智的作用。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古代历史皇帝故事精选,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古代历史皇帝故事精选篇一:孤注一掷的雄主回溯源头——代国的建立与灭亡最早,拓跋部的什翼犍自称代王。
此而奇伟,宽仁大度,身长八尺,隆准龙颜,长发委地,相貌英伟,经过三十多年苦营,兼并邻近诸部,击高车,破没歌部落,攻伐刘卫辰部,节节胜利。
他至此自称代王,并与同属鲜卑族的前燕慕容氏广结姻亲,大具开国气象。
可惜什翼犍生不逢时,恰值比他更英武豪雄的前秦苻坚弑杀苻生自立。
苻坚先是灭前燕慕容氏,而后就把目光投向什翼犍的代国。
被什翼犍打败的刘卫辰往南跑到苻坚处求救,正给了苻坚大帝攻伐代国的最佳借口。
公元376年,前秦大司马苻洛率朱彤、张蚝、邓羌等一帮虎将,统众二十万劲卒进攻代国,独孤部、白部纷纷败退,什翼犍属下的南部大人刘库仁也在云中仓皇败逃。
急得什翼犍忙拨十万兵马给刘库仁回击前秦军,可惜当时天道煌煌,苻家军队势不可挡,石子岭一战代国军队大败。
关键时刻,什翼犍又身患重病,自己不能统兵打仗,就带着一帮人马窜逃到阴山之北。
其时诸部离散,高车等部落全都反叛,四面侵逼,搅得拓跋部落惶惶不可终日。
过了月余,前秦兵因抢掠甚多,带着无数的战利品慢慢后撤。
什翼犍稍稍喘了口气,回到云中安顿。
什翼犍的亲侄拓跋斤对自己在父亲死后不得重任一直怀恨在心,就劝什翼犍的庶长子拓跋寔君说:“王爷宠爱慕容妃,她生的儿子个个都已长大,王爷想立他们为世子,准备把你这个长子先杀掉。
如果现在不动手,大祸马上要降临。
”什翼犍的世子拓跋蹇五年前因救父亲伤肋而死,故而拓跋寔君一直觊觎王位。
听堂兄挑拨,他也就信以为真,趁着败亡荒忽之际,他和拓跋斤带人杀掉慕容妃所生的六个异母弟,冲入帐中,顺便把什翼犍也一刀结果。
可怜老英雄征战一生,最终死于逆子之手。
【历史】古代历史人物的故事【六篇】

古代历史人物的故事【六篇】1️⃣ 秦始皇:一统天下的霸业秦始皇,嬴政,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政治人物,他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
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他逐一击败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
秦始皇推行的一系列改革,如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为后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他的暴政与严苛的法律也引发了广泛的民怨,最终在沙丘之变后,秦朝迅速走向崩溃。
秦始皇的一生,是辉煌与悲剧的交织,他的功过是非至今仍是历史学家争论的焦点。
2️⃣ 汉武帝:开疆拓土的雄主汉武帝刘彻,西汉第七位皇帝,他在位期间,汉朝的国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汉武帝通过推行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同时,他派遣卫青、霍去病等名将北击匈奴,大大扩展了汉朝的疆域。
此外,汉武帝还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汉武帝的雄才大略,使汉朝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3️⃣ 诸葛亮:鞠躬尽瘁的智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被誉为“卧龙”。
他以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治国方略,辅佐刘备三分天下,并在刘备去世后,继续致力于北伐中原、恢复汉室。
诸葛亮的《出师表》更是千古流传,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忠诚与担忧。
诸葛亮的一生,是智慧与奉献的典范,他的事迹和精神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
4️⃣ 武则天:女中豪杰的帝王路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从宫女到皇后,再到皇帝,武则天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手腕,一步步登上了权力的巅峰。
她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如发展科举制度、选拔人才、加强中央集权等,为唐朝的繁荣稳定做出了贡献。
武则天的一生,是女性独立与奋斗的缩影,她的成就与争议至今仍被后人津津乐道。
5️⃣ 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岳飞,南宋名将,他的事迹以“精忠报国”著称。
岳飞率领的岳家军,在抗金战争中屡建奇功,多次击败金军,保卫了南宋的领土安全。
然而,由于朝廷内部的腐败和秦桧等人的陷害,岳飞最终被冤杀。
中国古代皇帝的神话故事

中国古代有很多关于皇帝的神话故事,以下是其中一些比较著名的:
1. 黄帝大战蚩尤:黄帝是中国古代的一位部落首领,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
相传,黄帝与蚩尤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斗,最终黄帝获胜,成为了中华民族的统治者。
2. 大禹治水:大禹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说中的帝王,他被认为是治水的英雄。
相传,大禹花费了十三年的时间,治理了黄河流域的洪水,为人民带来了福祉。
3. 尧舜禅让:尧舜是中国古代的两位传说中的帝王,他们被认为是贤明的君主。
相传,尧舜禅让王位,将权力交给了有才能的人,而不是传给自己的子孙。
4. 周武王伐纣:周武王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帝王,他被认为是推翻商朝暴政的英雄。
相传,周武王率领军队攻打商朝,最终推翻了商朝的统治,建立了周朝。
这些神话故事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对于帝王的崇拜和尊敬,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文化和历史背景。
中国古代皇帝的故事精选

中国古代皇帝的故事精选历史是一门人文学科,学习历史能够让人了解世界的发展变化,丰富自己的知识积累,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在初中阶段的学习尤为重要。
下面是店铺为您整理的中国古代皇帝的故事精选,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中国古代皇帝的故事精选篇一:康熙是怎样选择接班人的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君王、皇帝多如牛毛,其中,能够与唐宗宋祖那样具有文韬武略的皇帝相媲美的不多,而清圣祖康熙——爱新觉罗.玄烨就是这不多之中的佼佼者。
一般说来,被后世誉为“祖”的都是开国皇帝,可康熙帝如果从满清正式立国算起,应该是第四代,即便是从定鼎中原后算,也是第二代,然他却被后世谥号为“圣祖”,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倘若认真地研究一下清史人们不难发现,康熙帝从十三岁计擒权臣鳌拜开始,平三藩,收台湾,退俄寇,征西疆,治黄河,免租税,哪一件事都是了不起的丰功伟绩。
所以,到康熙四十年前,整个大清帝国直可谓是河晏海清,国丰民足,万邦来朝,雄视天下。
但是,所有这一切都不能完全说明他雄才大略的全部和精髓,而只有领略了他在驾鹤西去之前、准备交班时的一系列举措,方可获得什么叫“伟大”的真谛。
与其它朝代一样,清王朝也存在着这么一种现象:开国之初万众一心,缩衣节食,勇于进取,励精图治,忠奸黑白泾渭分明。
可一旦承平日久,大大小小的官吏便开始骄奢淫逸,蝇营狗苟。
其间,大地主、大商人与官府、权贵勾结而残民以逞;军政官员冒领军饷,瓜分国库,蜕变成城狐社鼠。
故而,到康熙五十年左右,大清国表面上尽管越发的繁荣昌盛,歌舞升平,但实际上已经是国库空虚,各种社会矛盾和隐忧已令有识之士不寒而栗。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各级官吏的贪污腐化,行贿受贿。
虽然当时康熙皇帝年事已高,疲极倦政,已有心无力地亲自来作治吏这样一篇大文章,但他作为无书不读、深谙历史的一代大政治家,岂能不懂得“治国即治吏,吏坏则国亡”的道理!因此,接下来的首要任务自然就是在众多皇子之中挑选一个一身正气,刚正不阿,既有菩萨心肠,更要有霹雳手段的人承继大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大清国祚永续,富强昌盛。
有意义的中国古代帝王故事_中国帝王故事

有意义的中国古代帝王故事_中国帝王故事每⼀个帝王都在属于⾃⼰的朝代⾥书写了不同笔墨的风采。
下⾯给⼤家带来⼀些关于有意义的中国古代帝王故事,供⼤家参考。
古代帝王故事1道光帝怎么登基的?孝和睿皇后对道光帝如何?康熙末年,爆发了激烈的夺嫡之争,史称“九龙夺嫡”。
在这场皇位争⽃中,康熙帝最喜爱的太⼦胤礽落马,不少皇⼦也受到抨击。
这场争⽃,让康熙帝精疲⼒尽,所以此后再没有⽴太⼦,⽽是实⾏秘密⽴储。
将写有皇位继承⼈选的诏书,放在正⼤光明牌匾之后。
等皇帝去世之后,在⼤家的见证下⼀起打开,以确保公正性。
从康熙开始,清朝的皇位传递,都是如此。
当然像同治帝、光绪帝、宣统帝这样的是特例。
其实在清朝中期还有⼀项特例,那就是嘉庆帝和道光帝之间的皇位传承。
嘉庆⼆⼗五年,嘉庆帝在承德避暑⼭庄突然去世,享年61岁。
《清仁宗实录》记:“此次跸图,偶感暍暑。
”也就是说嘉庆帝的突然离世,的确与中暑脱不开关系。
有⼈问只是中暑,怎么就夺了⼈性命。
可能是因为当时嘉庆帝年龄摆在那⼉,还存在⼼脑⾎管疾病等各种因素,导致了他的死亡。
嘉庆帝去世,这个时候⼤家第⼀个反应就是迎⽴新君。
⽽按照以往惯例,⼤家需要到正⼤光明牌匾后,取出传位诏书。
因为嘉庆帝的去世⽐较突然,据说最开始的时候,⼤家并没有找到传位诏书。
既⽆诏书,那么后来的道光帝是如何继位的呢?这就与嘉庆帝的第⼆任皇后,孝和睿皇后钮祜禄⽒脱不开关系了。
据说正是她降下旨意,让道光帝爱新觉罗·旻宁继位的。
《清史稿》:“⼆⼗五年⼋⽉,仁宗幸热河崩,后传旨令宣宗嗣位。
宣宗尊为皇太后,居寿康宫。
”爱新觉罗·旻宁并不是孝和睿皇后的亲⼦,⽽是嘉庆帝前妻喜塔腊⽒所⽣。
⽽孝和睿皇后本⾝有两个⼉⼦,分别是皇三⼦绵恺与皇四⼦绵忻。
就算不管亲⼦还是养⼦继位,她都是太后。
但不管怎么看,⾃然还是亲⼦继位,她的⽇⼦更舒服。
那么问题来了,孝和睿皇后为何不让亲⼦继位,⽽是⽀持喜塔腊⽒所⽣之⼦旻宁继位呢?这⼀点就必须说清楚,虽然清朝实⾏秘密⽴储,但是仍然有蛛丝马迹可以看出皇帝中意的继承⼈选。
中国古代的皇帝故事

中国古代的皇帝故事历史就是过去出现过、发生过的人和事,具有时间久远、不可重现的特点。
故事是历史传承的主要途径,故事取材于历史,而将历史故事运用于中学教学中又具有其独特的真实性、趣味性、针对性和教育性特点。
下面是店铺为您整理的中国古代的皇帝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中国古代的皇帝故事篇一:朱元璋下令烧船解疑难明太祖朱元璋初定天下时,需要多造些船只用来运送粮食,有一件事情,让他感觉十分头痛,那就是造船需要很多钉子,但负责造船的工匠,往往会利用造船的时机,虚报所用钉子的数量,因为船已经造好,钉子全部钉到了木头里面,到底用了多少钉子,根本没有办法计算,只能任凭工匠们说了算。
一次,朱元璋又下令让工匠们造船。
为了从中谋利,这些人在造好船之后,又像往常那样上报超支了很多钉子。
这次,朱元璋却不同意补偿钉子,而是率领文武百官来到河边,让工匠们把刚刚造好的船拉到岸上,然后下令把这只船放火烧掉。
当时,大家都十分吃惊,谁也不明白朱元璋这样做究竟是什么意思。
可是,没有人敢违抗朱元璋的命令,很快,大火将这只船上的木头烧得干干净净,只落下一堆铁钉。
这时,朱元璋又命人将这些钉子收集起来全部过秤,得出的重量仅仅是工匠们所报数量的十分之一。
这下,工匠们害怕了,他们一个个吓得胆战心惊,急忙磕头求饶。
朱元璋没有处罚他们,却定下了造一只船所需钉子的数量,以后就按照这个标准造船,再也不敢有人从中谋利了。
有时,遇到棘手的事情,采取看似不可思议的办法去解决,往往可以找到最佳的答案。
中国古代的皇帝故事篇二:乾隆吃了妇道人家的嘴巴子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每一回都在镇江耽搁不少时候。
镇江的山山水水他都玩够了,镇江有名的食品也都吃厌了。
他最后一次到镇江就住在金山行宫里,这天,他忽然心血来潮,想独个儿到城里的大街小巷逛逛。
乾隆皇帝换了一身装束,瞒过张玉书,独自一人进城闲逛,不知不觉走到了老南门附近的一条街道上。
乾隆正在东张西望,忽听吱嘎一声,街旁一家人家开了门,走出来一位约莫二十岁左右的妇道人家,虽说家常打份,模样儿却十分标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帝王的故事
导读:本文古代帝王的故事,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
宇文赟是北周的第四位皇帝,父亲宇文邕是个厉害的角色,在宇文赟登基之前,可受了宇文邕不少的棍棒教育。
于宇文赟是宇文邕的长子,是定好的皇位继承人,但是宇文邕担心宇文赟不能堪当大任,所以教导宇文赟时十分严厉。
宇文赟好酒,有时候会喝醉,这让宇文邕很不能忍,就命令下属不能把酒送到东宫去。
宇文赟一旦有错,宇文邕就会拿来一顿“棍棒教育”,一边打还一边说:“让你不求上进,你知道之前有多少位太子都被废了吗?你以为你当上太子就能高枕无忧了吗?气死我了!”
这样还不行,就派人监视宇文赟的一言一行,记录上来,呈给宇文邕看。
宇文赟也是被打怕了,也担心自己太子之位不保,所以就隐藏起本性,装作谨言慎行的样子给宇文邕看。
宇文邕还以为他改邪归正了,放心地把皇位交给了宇文赟。
没想到宇文邕一死,宇文赟就暴露本性了。
按照惯例,宇文邕死后,宇文赟要守孝一个月之后才能登基,但是宇文赟等不及了,在第二天就登基为帝,十天后就把宇文邕给下葬了,脱下孝服就开始为他的登基庆祝,不孝子啊!
宇文赟即位之后,没有约束他喝酒了,每天都喝的醉醺醺的。
光喝酒还不够,美酒得有美人相陪,于是就在全国各地广选美女进宫。
宇文赟:没错我是个不理政事、沉溺酒色的昏君,但是我有一点,你们谁也比不上,就是我有五位皇后,你们才只有一位。
其他皇帝:那你岂不是很棒棒,给你鼓鼓掌哟!
宇文赟的第一位皇后就是他的太子妃杨丽华,是杨坚的女儿,宇文赟登基之后,就被立为天元皇后。
杨丽华性格温顺,没有妒忌之心,但是她并不受宇文赟宠爱,宇文赟还常常无端责怪他,甚至有一次都要赐死杨丽华,还是杨丽华的母亲独孤伽罗苦苦哀求宇文赟,杨丽华才免于一死。
宇文赟的第二位皇后叫朱满月,朱满月一个宫女,偶然得到宇文赟的宠幸,生下了儿子宇文阐。
后来宇文赟禅位给宇文阐,母凭子贵,朱满月就被尊为天大皇后。
后来在北周灭亡之后,朱满月就出家为尼了。
宇文赟的第三位皇后叫陈月仪,是大将军陈山提的女儿,一入宫就受到宇文赟的宠爱,封为德妃,一月之后,就被立为皇后,天中大皇后。
宇文赟的第四位皇后叫尉迟炽繁,她本来是西阳公宇文温的妃子,在一次朝见中被宇文赟看中,就想把她给夺过来。
所以宇文赟就把她原先的丈夫宇文温扣上了叛变的罪名给处死了,顺利地把尉迟炽繁给接进宫了。
先是被封为长贵妃,又觉得这样委屈了美人,反正已经有四位皇
后了,再多一位也无所谓吧,就册立为天左大皇后。
宇文赟的第五位皇后是元乐尚,同陈月仪是一起进宫的,一起被封为贵妃。
两人都受宇文赟的宠爱,所以是一同封为皇后的,元乐尚为天右大皇后。
宇文赟的五位皇后,除过杨丽华,其余四位都出家为尼了。
只有杨丽华因为是杨坚的女儿,免于出家,在杨坚称帝之后,还被封为了乐平公主。
有句俗语是:左青龙,右白虎,中间一个二百五,不知道陈月仪这个天中大皇后看见这句话时作何感想。
【篇二】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本是穷苦农民。
因为穷,去当了和尚。
传说他的父亲死后,买不起棺材,兄弟俩抬着遗体到山上找了个凹地准备埋葬,谁知赶上一场暴雨,两兄弟躲雨回来,发现尸体已被山洪带来的泥沙掩埋,也有说是山崖坍塌使这里成了个土堆,总之就埋在这里了。
朱元璋当上皇帝后,风水先生就说他家祖坟的风水好,是一块可以使后人当上皇帝的风水宝地。
你要问他为什么事后才说,他说是天机不可泄露,说早了不行。
按中国天人合一的观念,能当上皇帝的人,是天命所归。
特别是朱元璋出身寒微却当了皇帝,皆因他的父亲葬在了风水宝地,这样的说法容易得到人们的认同。
在历代帝王中,有关朱元璋的风水传说也特别多。
但是,风水同时也是皇帝权贵的一块心病。
因为,如果风水真有那样大的作用,能够出皇帝的风水宝地就不
会只有一块,要是别人也把父母葬在这样的风水宝地里,岂不是就该别人来当皇帝?
再者,按风水师的说法,风水是可以破坏的,譬如挖个坑道把“龙脉”切断,还有简单到在坟墓周围钉上桃木钉之类的办法。
如果居心叵测的人把皇家的风水破坏了怎么办?因此当风水师说某处发现了能产生皇帝的风水宝地,就要把那里的风水破坏掉。
而对皇家陵墓及其附近地区,砍柴动土是不行的,更不允许开矿。
皇帝如此,下面的权势者也同样,不许动他家的风水宝地。
第三,风水师说你家的祖坟是风水宝地,因此你当上了皇帝,但如果承认他讲的话就是天机,改天他说你这里的气数已尽怎么办?事实上也确有风水师慨叹,就看个住宅的风水,是大材小用,“风水是天地之学、王者之术”。
第四,风水长期被居于正统地位的儒家视为妖妄之术。
皇帝如果是靠风水上的台,那叫得天下不正,事实上也没有。
因此尽管信风水的皇帝可能不少,但公开表示自己信风水的并不多。
信风水最有名的皇帝是宋徽宗,因好久没有生养儿子,风水师说,把汴梁城西北角的地势加高数倍,就可以有儿子了。
照办后,果然得子,于是更加信风水,按风水的要求大兴土木,结果成为亡国之君,连同儿子宋钦宗一块儿被金兵俘虏走了。
明清两代帝王多重视风水,明神宗朱翊钧的定陵最下功夫,从万历十二年建到十八年,花了八百万两银子,而明朝也是在他手里开始走下坡路。
明十三陵据说是风水大师推荐给明成祖的,说这里风水。
尽管风水在中国信的人不少,但始终上不了台面。
曾国藩一生经历了“不信风水———信风水———不信风水”三个阶段,什么时候信风水了呢,是他父亲去世丁忧在籍,不能做官,得在家中守孝三年的时候;当他功业有成而一个弟弟在作战中死去后,觉悟过来,但求一生平稳,不再去追求富贵功名,就不信风水了。
有强人之称的袁世凯在被清贵族排斥回老家赋闲时,怀疑是祖坟的风水有问题,有风水师说,这里本是出大贵人之地,是他误在“龙穴”四周筑了围墙,因而“龙身受制、气脉阻塞、不能发旺、反遭挫折”。
据说袁世凯听了风水师的话,拆掉围墙,后来便当上了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