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保平《宏观经济学》笔记(第1章-宏观经济学概论)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笔记(第1章-宏观经济学概论)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笔记(第1章-宏观经济学概论)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

第一篇宏观经济学基础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概论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宏观经济学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动,以解决失业、通货膨胀、经济波动、国际收支等宏观问题,实现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

一、宏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整体经济,以产出、失业、通货膨胀这些大范围内的经济现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和变化的研究来说明一国经济如何实现持续增长、充分就业、价格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目标。

宏观经济学围绕经济运行的四大目标展开:①提高经济增长;②降低失业率;③降低通货膨胀率;④平衡国际收支。四大目标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区别,在四大目标中,经济增长是主要的基础性目标。

2.宏观经济学的内容

宏观经济学一般研究四个层次的内容:

(1)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总供给理论、总需求理论、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均衡理论、消费理论、投资理论、货币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等。

(2)宏观经济模型

主要包括各个流派建立的基本模型及其数理形式,如长期模型、短期模型、模型的扩展、开放经济模型等。

(3)宏观经济问题

包括在总量模型的基础上研究宏观经济运行中资源不能被充分利用的三大宏观经济问题:通货问题、经济周期问题、失业问题。

(4)宏观经济政策

包括经济政策目标、经济政策工具、经济政策机制、经济政策效应、宏观经济政策运用。

3.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范式

!

(1)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三个角度

①如何衡量宏观经济——衡量是认识的基础。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通货膨胀率

和失业率等经济指标来衡量。

②如何认识宏观经济——认识宏观经济的运行状态和规律。

③如何发展经济一一如何有效地利用资源、政府的作用和政策。

(2)表达理论的四种方式

①语言描述。这是宏观经济学的基本表达方式。

②图表。用一些图表来反映一些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

③图形。在语言描述的基础上,用向位图来表示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

④数理模型。宏观经济模型是代表经济运行行为的一组方程式,各方程式代表经济总量的经济行为。

(3)宏观经济学分析三大市场

宏观经济学把一个经济体系中所有的市场综合为三个市场:产品市场、金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整个宏观经济学围绕宏观经济的三大市场来建立分析框架,分析产品市场、金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同时均衡的条件及其实现均衡的政策调整。

(4)宏观经济学三个行为主体

在市场经济运行中,不同行为主体的行为方式及其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各不相同。据此,宏观经济学将它们划分为三种主要的主体:家庭、厂商和政府。

4.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联系与区别

(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区别

①研究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如家庭、厂商等。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研究整个经济的运行方式与规律,从总量上分析经济问题。

]

②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把资源有效利用作为既定的前提,解决的是资源配置问题,以实现个体效益的最大化。宏观经济学则把资源配置作为既定的前提,研究社会范围内的资源利用问题,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③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则是总量分析,即对能够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

④基本假设不同。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出清、完全理性、充分信息,认为“看不见的手”能自由调节以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宏观经济学则假定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通过“看得见的手”纠正市场机制的缺陷。

⑤中心理论和基本内容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则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2)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联系

①二者只是从不同的角度对经济现象进行的分析,采用的都是实证分析方法,即都把社会经济制度作为既定的,不涉及制度因素对经济的影响,从而与制度经济学区分开来;

②微观经济学先于宏观经济学产生,发展得比较成熟,因而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两者互相补充、互相渗透,共同组成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和研究方法

1.基本假设

(1)资源有效配置

在市场机制能够有效配置资源的前提下来研究资源有效利用问题,在宏观经济总量模型的基础上来研究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周期问题。

(2)市场机制的不完善

宏观经济学是以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和政府应该并可以调节经济为假设条件的。宏观经济学是在此假设条件下,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通过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才能得到充分利用的经济理论。

2.研究方法

(1)总量分析方法

,

总量分析是指对能够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又被称为整体分析。这些总量包括两类:一类是个量的总和;另一类是平均量。因此,宏观经济学又被称为“总量经济学”。这种研究方法的研究结果对把握国民经济全局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往往忽视个量对总量的影响。因而在这一研究方法的内在结构中,个体对总体关系的影响和作用往往是不清楚的。

(2)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①实证分析方法

实证分析方法不涉及任何价值判断,只研究客观经济规律,考察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根据这些规律或关系对经济行为结果进行分析、预测。实证经济学的内容极具客观性,结论通常可接受事实的检验,检验结果具有客观性。

②规范分析方法

规范分析方法主要涉及经济行为应该是什么、经济问题应如何解决等问题,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3)均衡分析和非均衡分析

均衡分析又可以分为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局部均衡分析考察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单个市场均衡的建立与变动;一般均衡分析考察各个市场之间均衡的建立与变动,是在各个市场的相互关系中来考察一个市场的均衡问题。

(4)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的基本区别在于,前者不考虑时间因素,而后者考虑时间因素。即静态分析考察一定时期内各种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而动态分析考察各种变量在不同时期的变动情况。把均衡分析与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结合在一起就产生了三种分析工具:静态均衡分析、比较静态均衡分析和动态均衡分析。

(5)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是说明经济现象的性质及其内在规定性与规律性;定量分析则是分析经济现象之间量的关系。

3.研究步骤

(1)试图从理论水平上理解单个家庭和企业的决策过程。

(2)宏观经济学家试图通过加总经济中个别家庭和企业的所有决定,来解释经济的整体行为。

(3)通过收集并分析实际宏观经济数据以赋予理论经验内容、验证理论的有效性。

*

三、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变量关系

1.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

(1)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

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定时期内—国境内所产生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这里的

“最终产品和服务”指的是由最终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服务。

(2)国民生产总值的含义

国民生产总值,即一国公民在一定时期内所得到的收入价值总和。在一个封闭经济中GDP与GNP的值是相等的。但在开放经济情况下,这两个值通常是有出入的。

(3)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关系

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差额是净要素支付,简称NFP,它等于本国公民在国外的收入减去外国公民在本国的收入,即:

NFP=GNP-GDP

国民生产总值是以国民为范围核算的,而国内生产总值是以国土为范围进行核算的。

2.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

名义价值以现时的货币价值作为衡量产品和服务价值量的标准。名义GDP修正为实际GDP只需剔除名义GDP中的价格变化因素即可。计算实际GDP的公式为:

实际GDP=名义GDP/价格水平×100%

3.流量与存量

流量是指特定的时间段中发生的经济量值。存量是稳定时点上现存的经济量值。目前所讨论的大多数概念(GDP、GNP、人均收入、进出口等)都是流量,少数概念(如失业人数)属于存量。

4.利率与现值

现值是变量的现在货币值,未来值是现值加上利息以后的货币值。未来值=现值+利息,即:现值=未来值—利息。

四、宏观经济问题

1.经济增长问题

产出的增长率,尤其是人均产出的增长率最终决定一国的贫富程度,因此,宏观经济学一个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弄清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

2.经济周期波动问题

一个经济周期通常由这样几个部分组成:收缩期、谷底、扩张期、顶峰。实际GDP并不是在经济周期中发生波动的唯一指标,经济活动的波动还体现在失业率、股票价格和通货膨胀率等方面。

}

(1)失业率与经济周期

在一个经济周期的收缩期,失业率通常会上升;在扩张期,失业率则会下降。在经济周期的峰顶时,失业率保持在最低水平;而在经济周期的谷底时,失业率则达到最高点。

(2)股票价格与经济周期

股票价格能够反映经济周期的演变,并且由于其往往领先于经济活动的变化,因而具有一定的预测性。因此,股票价格常常被认为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这一点在大萧条期间表现得最为突出。

(3)通货膨胀率与经济周期

在大多数情况下,通货膨胀与经济周期的走向相吻合,并且通货膨胀的波动往往比经济周期的波动更为剧烈。

3.失业问题

失业就是指在当前工资水平下愿意工作的人无法找到工作。失业率是失业人口与劳动人

口的比率。宏观经济学的失业问题主要研究:

\

(1)失业的衡量和失业的类型

衡量失业的主要指标是失业率,即失业人口与劳动人口的比率。根据失业形成的原因,其主要类型包括:①摩擦性失业。来自于正常的劳动力市场变动的失业称为摩擦性失业。②结构性失业。这一类失业来自于特定的地区或行业就业机会的减少。③周期性失业。由于经济扩张步伐变慢而产生的失业称为周期性失业。

(2)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是指在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中,工作机会的数量和失业工人的数量是相当的。充分就业下的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

(3)失业的危害

失业的危害包括:①产出和收入减少。②人力资本流失。③犯罪率上升。高失业率常常导致高犯罪率。④人格尊严丧失。

4.通货问题

宏观经济学的通货问题包括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两种情况。通货膨胀简称通胀,指的是平均价格水平的上升。通货紧缩代表平均价格水平的下降。平均价格水平通常用价格指数来衡量。长期的货币紧缩会抑制投资与生产,导致失业率升高及经济衰退。在经济实践中,判断某个时期的物价下跌是否为通货紧缩,一看通货膨胀率是否由正转为负,二看这种下降的持续是否超过了一定时限。

!

5.开放经济问题

在当前的世界经济格局中,任何一个有一定规模的国家的经济都是开放经济,或者说是一个与其他国家有着大量贸易和金融联系的经济体。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就包括国与国之间经济贸易的联结方式,以及在国际经济交往中产生的问题。

6.宏观经济政策问题

宏观经济政策是从全局上对经济运行施加影响的方法和手段。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两种最主要的宏观经济政策形式。财政政策通过各级政府的支付活动和税收对宏观经济的运行施加影响。货币政策主要是指通过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经济运行的情况。

五、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演变与新进展

1.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演化

(1)古典的宏观经济理论:宏观经济学的萌芽时期

&

早期宏观经济学则经历了一个从威廉·配第到魁奈,再到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早期宏观经济学的贡献有:提出了国民财富的基本概念;关于社会总资本再生产与流通的研究;关于经济增长问题的早期研究;萨伊定律的提出;关于经济政策问题的研究。

(2)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准备时期

从19世纪晚期开始,随着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频繁出现,宏观经济学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①20世纪20~30年代库兹涅茨及其国民经济研究所从概念与统计上为国民收入核算奠定了基础;②凯恩斯的《通论》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大“宪章”;③计量经济学为宏观经济模型的建立与验证奠定了基础;④数学技巧的运用加速了宏观经济学理论的发展。

(3)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形成

宏观经济学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是从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1936年出版的《就

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开始的。

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使古典经济理论受到了挑战。凯恩斯理论的核心是有效需求,总需求的大小又主要取决于三个心理因素,即“边际消费倾向”、“资本的预期收益”和“流动性偏好”。凯恩斯提供了一个对经济大萧条的理论解释,也产生了以研究总需求为核心内容的宏观经济理论。

(4)新古典学派与新凯恩斯学派的争论时期

20世纪60年代后期起,由于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滞胀”,而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难以对其作出解释,未能提出有效的经济政策。

~

①宏观经济学的新变化

a.非凯恩斯派宏观经济学开始复兴。

b.凯恩斯派宏观经济理论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

c.凯恩斯宏观经济学和非凯恩斯宏观经济学互相渗透。

②宏观经济学争论的主要内容

目前,宏观经济学的争论主要在新古典学派和新凯恩斯学派两大学派之间展开,其争论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a.市场机制的有效性。市场机制是否有效的核心是价格、工资是否具备充分伸缩性。新古典学派从理性预期出发,认为价格、工资具备完全伸缩性,市场是能够出清的。新凯恩斯学派则认为,即使理性预期存在,价格、工资的刚性仍然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从而导致市场不能出清。

b.政府干预的必要性。古典学派认为政府干预经济就是没有必要的。而新凯恩斯学派则认为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是必要的。

<

2.宏观经济学的新进展和发展趋势

(1)宏观经济学的新进展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西方经济学在宏观经济领域又获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主要的新进展表现在:

①由于理性预期学说的兴起及其影响的扩大,出现了新凯恩斯主义。

②非均衡理论有了较大的发展,经过贝纳西等的努力,形成了一个非均衡经济学体系。

③对经济增长问题研究,引入了人力资本、非技术因素等,特别是重视了制度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宏观经济学与制度经济学的结合,使宏观经济研究出现了新的格局。

④政府失灵问题引起了学者较大的研究兴趣,出现了从金融政策角度或从公共选择理论角度进行新的理论解释,这些研究实际上已经超出了单纯的宏观经济学范围。

(2)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趋势

①各流派的争论将会持续下去。宏观经济学对一些问题的争论至今还没有统一的定论,这些争论将会进一步继续下去。

②新古典综合派仍占正统地位。新古典综合派是现代凯恩斯主义的两大支派之一。

③宏观经济学的精密化、实用化与微观化。

以上内容为跨考网整理的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答案解析的一部分,限于篇幅原因,如果同学还想获得更多经济学课后习题资料,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平台索要经济学考研资料,你想

要的资料都在这儿→jjxkyzs。想了解经济学考研高分的秘密吗请点击>>>:经济学考研解题技巧

跨考经济学考研辅导提醒您:成功的原因千千万,失败的原因就那么几个,加入我们的经济学考研交流群,考研经验交流,规避风险,锁定名校一次进!

宏观经济学第七版课后习题答案

宏观经济学第七版课后习题答案 篇一: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课后习题详解(第2章宏观经济学的数据)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第2章宏观经济学的数据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一、概念题 1.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答:国内生产总值指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一个经济体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GDP一般通过支出法和收入法两种方法进行核算。用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之和;用收入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和折旧之和。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因此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与此相联系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则是一个国民概念,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2.国民收入核算(national income accounting)答:国民收入核算指用于衡量GDP和许多相关统计数字的核算体系,是以整个国民经济或社会再生产为对象的宏观核算。它以一定的经济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统计和会计的方法,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运行过程进行系统科学的定量描述,为经济分析和国家实行宏观经济调控、制订经济政策或计划管理提供重要的客观依据。国民经济核算一词最早出现于1941年。荷兰经济学家范·克利夫在荷兰《经济学家》杂志1941年7月号和11月号上,先后发表两篇文章,首次使用了“国民经济核算”一词。国民收入核算一般有三种方法: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常用的为后两者。其核算的理论基础是总产出等于总收入、总产出等于总支出。 3.存量与流量(stocks and flows)答:存量与流量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记录经济信息的两种基本形式。存量是指在一定时点上测算的量,如某一时点的资产和负债的状况或持有的资产和负债数量。存量具有时点的基本特征。流量是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反映一定时期内经济价值的产生、转换、交换、转移或消失,它涉及机

宏观经济学教学改革探讨090527

《宏观经济学》教学改革探讨 林正静 [摘要]宏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学类和管理学类各专业的基础理论课,对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和指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在与微观经济学的比较中理解宏观经济学,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严格训练和培养宏观经济分析方法,开展宏观经济学探究式课堂教学,推行宏观经济学案例教学。 [关键词] 宏观经济学;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究式教学;案例教学 《宏观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必须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课。从目前的情况看,学生对学习本课程虽然有较大兴趣,但普遍存在一定障碍,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误区,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鉴于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从宏观经济学的学科特点出发,根据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探讨和分析宏观经济学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一、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从本质上说,,宏观经济学>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经济理论体系,它是对西方发达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理论总结和实践依据。伴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宏观经济学从它的产生一直到现在,经历了多个的发展阶段。从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脉络和理论体系分析,它主要具有以下特点:l、完善的体系和派别林立并存。从研究的基本内容分类,宏观经济学从整体经济状况的角度阐述了经济增长、充分就业、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问题。概括地说,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的整体经济运行状况和政府如何采取经济政策对经济进行调控的社会科学,它具有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但是,宏观经济学同时也是由众多经济学派的经济理论和学术观点构成的,仅近现代西方经济学就包括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供给学派、新凯恩斯主义、新剑桥学派、新制度学派等。庞大的体系和林立的派别在丰富和完善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同时,过多的学术排斥和对立也给西方经济学的初学者造成了众多疑惑与费解。 2、抽象的理论和数学模型并存。与一些应用学科相比,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该学科运用抽象分析方法,通过建立假设前提条件,排除需要排除的因素和现象,创造一个纯粹的理论分析框架和环境。也就是说,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是建立在一系列前提假设基础之上的。它剔除了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影响因素,而这对于一些社会阅历简单、社会实践有限的学生而言无疑会带来相当的误解和困惑。其次,数学推导和数学模型也大量地充斥着宏观经济学教材。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笔记(第11章 开放经济的宏观均衡模型)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 第十一章 开放经济的宏观均衡模型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开放经济概述 1.国际收支平衡 (1)国际收支平衡表 国际收支差额可以用国际收支平衡表或者国际账户来表示。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对一国与其他国家交易进行概括的一组账户,其中国际收支差额被分成两个部分,即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经常账户中包括商品和服务的出口和进口、投资收入以及净转移支付。资本账户包括净资本流动等,还包括统计误差或者错误与遗漏项目。 (2)国际贸易与国际收支 国际贸易对总支出的影响由净出口来衡量,出口减去进口称为贸易余额。国际收支差额是外汇市场上对一国货币的总需求与总供给之间的差额。如果供给的货币总额等于需求总额,国际收支差额为零。当外汇市场对货币的需求超过供给时,出现国际收支盈余。 2.汇率及其决定 (1)汇率的概念 汇率是本国货币相对于外国货币的价格,是把国家间资本流动和商品流动联系起来的机制。名义汇率是两国货币的相对比价。实际汇率是两国商品的相对比价,也称为贸易条件,表示在两国进行贸易时,商品是按什么比例交换的。计算实际汇率的公式是: 实际汇率=名义汇率×本国商品价格/外国商品价格 现实中实际汇率一般按照两国间一般价格水平来决定,如果用e 表示名义汇率,P 表示本国的物价水平,*P 表示外国的物价水平(以外币计),则实际汇率/eP P ε*=。因此,实际汇率相当于以外国商品表示的本国商品的相对价格。 由于/eP P ε*=,名义汇率取决于实际汇率与两国的价格水平,所以有: **////e e P P P P εε?=?+?+? 用*π和π分别表示外国和本国的通货膨胀率,则: ()//e e εεππ*?=?+- 因此,名义汇率的变化率取决于实际汇率的变化率加上两国通货膨胀率之差。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如果外国的通货膨胀率高于本国的通货膨胀率,那么本国货币的汇率水平将上升。 3.对外净投资与净出口 进入一国进行投资的货币叫做资本流入,进入其他国家的货币叫做资本流出。资本流入减去资本流出称为资本净流入,也就是对外净投资。 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的总支出为:

经济学原理第7版(曼昆)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

第23章 1.对于一个整体经济而言,收入必定等于支出 2.国内生产总值(GDP ) 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通常是一年或一个季度(3个月);衡量的生产价值局限于一个国家的地理范围之内,不管是由本国的国民还是住在本国的外国人生产;只包括现期生产的物品,不包括过去生产的物品;生产并合法出售的所有东西;只包括最终物品的价值;包括有形的物品,也包括无形的劳务;使用市场价格。 3.GDP的四个组成部分是消费(C )、投资(I )、政府购买(G )和净出口(NX )。 (1)逍费是家庭除购买新住房之外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 (2)投资是用于资本设备、存货和建筑物的支出,包括家庭用于购买新住房的支出 (3)政府购买包括地方、州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 (4)净出口等于外国对国内生产的物品的购买(出口)减国内对外国物品的购买(进口) 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之和 4.真实GDP和名义GDP 真实GDP :按不变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是用不变的基年价格来评价经济中物品与服务生产的价值) 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反映产的产量的变动 名义GDP :按现期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是用当年价格来评价经济中物品与服务生产的价值) GDP平减指数 GDP平减指数是用名义GDP与真实GDP的比率乘以100计算的物价水平衡量指标 即GDP平减指数=(名义GDP/真实GDP)*100 通货膨胀率=[(第2年的GDP平减指数-第一年的GDP平减指数)/第一年的GDP平减指数]*100 第24章

1 .消费物价指数CPI 答:指普通消费者购买的物品与服务的总费用的衡量指标。 即:CPI =(当年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基年一篮子的价格)*100 计算消费物价指数:固定篮子、找出价格、计算这一篮子东西的费用、选择基年并计算指数、计算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率:从前一个时期以来物价指数变动的百分比 通货膨胀率=[(第二年CPI-第一年CPI)/第一年CPI ]*100% 生产物价指数:企业所购买的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费用的衡量指标 衡量生活费用中的三个问题。(CPI高估了生活费用的增加) (1)替代倾向。CPI使用了一篮子固定不变的物品。 (2)新产品的引进。CPI基于固定不变的一篮子物品和服务,没反映出因引进新物品而引起的货币价值的增加。 (3 )无法衡量质量的变动。 GDP平减指数与CPI的差别: (1)GDP平减指数反映国内生产的所有物品与服务的价格, CPI反映消费者购买的所有物品与服务的价格 (2)CPI比较的是固定的二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和基年这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GDP平减指数比较的是现期生产的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和基年同样物品与服务的价格 2.根据通货膨胀的影响矫正经济变量 今天美元的数量=T年美元的数量* (今天的物价水平/T年的物价水平) 指数化:根据法律或合同按照通货膨胀的影响对货币数量的自动调整 真实利率和名义利率 名义利率指通常公布的、未根据通货膨胀的影响校正的利率(货币数量) 真实利率指根据通货膨胀校正的利率(货币购买力) 真实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宏观经济学多恩布什第10版教材下载及考研视频网课

宏观经济学多恩布什第10版教材下载及考研视频网课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10版)网授精讲班【教材精讲+考研真题串讲】 目录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10版)网授精讲班【郑炳老师讲授的完整课程】【共41课时】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10版)》网授精讲班【王志伟老师讲授的部分课程】【共28课时】

电子书(题库)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10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与视频课程【39小时高清视频】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10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 试看部分内容 导论与国民收入核算 第1章导论 1.1 复习笔记 1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主要讨论总体经济的运行,具体包括: 经济增长问题——收入、就业机会的变化; 经济波动问题——失业问题,通货膨胀问题; 经济政策——政府能否、以及如何干预经济,改善经济的运行。

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1)二者的联系 第一,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互为补充。微观经济学是在资源总量既定的条件下,通过研究个体经济活动参与者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来说明市场机制如何实现各种资源的最优配置;宏观经济学则是在资源配置方式既定的条件下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 第二,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这是因为任何总体总是由个体组成的,对总体行为的分析自然也离不开个体行为的分析。第三,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采用了供求均衡分析的方法。微观经济学通过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决定产品的均衡价格和产量,宏观经济学通过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研究社会的一般价格水平和产出水平。 (2)二者的区别 第一,研究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个体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及其后果,侧重讨论市场机制下各种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侧重讨论经济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 第二,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论。 第三,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习题详解(第10章 预期理论)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 第十章预期理论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 行咨询。 1.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是如何解释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关系的?围绕菲利普斯曲线的争论,它们对宏观经济政策效用的分歧何在? 答:(1)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对失业和通货膨胀的解释 ①凯恩斯认为,在未实现充分就业,即资源闲置的情况下,总需求的增加只会使国民收入增加,而不会引起价格水平上升。这也就是说,在未实现充分就业的情况下,不会发生通货膨胀。在充分就业实现,即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之后,总需求的增加无法使国民收入增加,而只会引起价格上升。这也就是说,在发生了通货膨胀时,一定已经实现了充分就业。凯恩斯主义认为,菲利普斯曲线是对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关系的理论解释,该曲线表明,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之间具有替代关系;通货膨胀越高,则失业率越低;通货膨胀率越低,失业率则越高。 ②货币主义者在解释菲利普斯曲线时引入了预期的因素。他们所用的预期概念是适应性预期,即人们根据过去的经验来形成并调整对未来的预期。他们根据适应性预期,把菲利普斯曲线分为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在短期中,人们来不及调整通货膨胀预期,预期的通货膨胀率可能低于以后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率,人们实际得到的工资可能小于先前预期的实际工资,从而使实际利润增加,刺激了投资,增加就业,失业率下降。在此前提下,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交替关系。 在长期中,人们将根据实际发生的情况不断地调整自己的预期。人们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与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率迟早会一致。这时人们要求增加名义工资,使实际工资不变,从而通货膨胀就不会起到减少失业的作用。这时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垂线。表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不存在交替关系。而且,在长期中,经济中能实现充分就业,失业率是自然失业率。 ③理性预期学派所采用的预期概念不是适应性预期,而是理性预期。理性预期是合乎理性的预期,其特征是预期值与以后发生的实际值一致的。在这种预期假设下,短期中也不可能有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低于以后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率的情况,即无论在短期或长期中,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与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率总是一致的,从而也就无法以通货膨胀为代价来降低失业率。所以,在短期或长期中,菲利普斯曲线都是一条从自然失业率出发的垂线,即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不存在交替关系。 (2)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对宏观经济政策效用的分歧 凯恩斯主义认为,无论在短期与长期中,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都存在关系,从而认为宏观经济政策在短期与长期中都是有效的;货币主义认为,短期中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存在交替关系,而长期中不存在这种关系,从而认为宏观宏观经济政策只在短期中有效,而在长期中无效;理性预期学派认为,无论在短期或长期中,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都没有交替关系,因此,宏观经济政策都是无效的。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考博真题-参考书-导师-笔记-报录比

育明考博咨询电话400-668-6978QQ:493371626 2015北大考博QQ交流群105619820英语群335488903专业课群157460416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考博真题-参考书-导师-笔记-报录比 一、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考博资讯 (一)、初试科目(笔试): (1)外语 (2)经济学基础(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及应用)。(3)经济计量学(含概率与统计)。 (二)、复试: 由各专业组织,具体情况如下: 1.复试时间:一般在4月中旬,具体时间以当年的复试通知为准。 2.复试形式及内容: 复试形式:口试 复试内容: (1)考生自我介绍:学历、工作经历、研究方向、科研成果及其主要成就等; (2)现场回答专业知识; (3)用外语回答有关提问; 3.复试时间:约30分钟。 4.复试为差额复试。初试成绩占录取成绩的70%,复试成绩占录取成绩的30%;复试成绩必须达到60分。 5.复试时请出示有效证件及复试通知书; 6.复试时不得迟到,不能携带任何资料。 7.复试成绩按百分制计;

分数构成: (1)答题的完整性(要点的全面性):0-30分; (2)答题的深度性(分析的深度、前沿性等):0-20分; (3)知识面的宽度(回答问题时展现出的相关知识):0-10分; (4)答题过程中展现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反应能力:0-10分; (5)语言表达能力(中文、外语):0-30分。 (三)、参考书 微观经济学: 对于一般同学:注意高微只讲教材的前一半,后一半如果有兴趣或有时间可以大概看一下。高微考试会涉及部分中微的内容,特别是比较难的计算部分,如寡头市场等,这部分可以参考中微5、7。高微的复习要注意基本概念和定理的理解,其次是习题,这部分参考1、3。 对于时间紧的同学:同上,但在高微的习题方面可以适当减少复习时间。 1.高级微观经济学课件及习题★★★★★ 2.高级微观经济学教材1和2 3.高级微观经济学教材答案★★★★★ 4.中级微观经济学课件(刘文忻和张元鹏)★★★ 5.中级微观经济学课后答案(刘文忻和张元鹏)★★★ 6.中级微观题库★★ 7.中级微观教材配套习题教材(张元鹏)★★★ 宏观经济学: 对于一般同学:对于基础不好,或者没学过张延中宏的同学,要先看中宏的课件以及习题答案,打好基础。然后再看高宏的课件以及习题,也要达到背诵的程度,完全理解,可以参考5、6。课件看的差不多后,可以把教材的习题做一遍。 对于时间紧的同学:先把中宏看明白,然后把高宏的课件以及习题背熟。 1.高级宏观经济学教材+教材原版答案(第一版和第二版)★★★ 2.高级宏观经济学课件(张延)★★★★★ 3.高级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讲解(张延)★★★★★

_宏观经济学_课程教学改革_来自课堂外的思考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来自课堂外的思考 Ξ □陈银娥,王毓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073) [摘 要] 根据发达国家《宏观经济学》本科课程设置的实际,目前,在我国《宏观经济学》本科课程教学 改革中,应注意加强教材建设,选择适合中国学生学习和阅读的教材,而且要配合一定量的课外阅读资料,包括引进版的教材;同时,应适当增加课堂教学时数,布置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安排测验,以巩固学生学习成果;此外,还需要有数学、经济学基本原理等其他相关课程的基础理论支持。 [关键词] 宏观经济学;课程改革;课堂外思考 [中图分类号] G 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5227(2010)02-0107-04 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即对经济运行的整体进行研究。其研究对象是经济总量,如一国G DP 、就业和价格水平等。《宏观经济学》也是我国普通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的前提条件。因而在平时课堂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与《微观经济学》等其他同类课程相比,《宏观经济学》理论更加抽象,传统教学方法效果不佳。 如何对《宏观经济学》本科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就成为当前教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理论界关于《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成果大多是针对《宏观经济学》本科课堂上讲授的内容和方法,即课堂上如何指导学生理解相关知识点,并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些研究包括张宝贵(2006),欧阳强(2007),李新宇(2009)等。也有一 些成果主要研究某种具体的教学方式的应用,如李艳丰(2009)具体分析了研讨式教学在本科《宏观经济学》课堂中的应用。笔者认为, 《宏观经济学》本科课程改革,不仅仅只是课堂上45分钟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改变,更重要的是教材选择、课程安排等课堂之外的内容。同时,《宏观经济学》作为西方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在兼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现实的情况下,重点学习和借鉴西方国家院校《宏观经济学》本科的教学方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达到“为我所用”的目的。本文将从课堂之外教学安排的角度,结合“M IT 开放式课程”中本科《宏观经济学原理》的课程设置,对我国《宏观经济学》本科课程改革进行研究。 一、教材及阅读资料 目前国内各高校本科生使用宏观经济学主流教材主要有三大类:一类是由中国人民大学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 (宏观分册);二是直接采用引进的外文版《宏观经济学》教材,如布兰查得、多恩布什、萨缪尔森等人编写的不同版本的《宏观经济学》;三是使用部分院校的自编教材,这些自 Ξ[收稿日期]  2010-03-01 [基金项目] 2008年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与改革创新探索” (立项编号为2008103) [作者简介] 陈银娥(1966-  ),女,湖南湘阴人,博士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社会福利等;王毓槐(1987-  ),男,湖北鄂阳人,中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外国经济思想史2008级硕士研究生。 2010年4月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Apr.2010第31卷第2期 Journal of G u angxi T eachers Education U 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 Vol.31No.2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篇至第五篇【圣才出品】

第一篇宏观经济学基础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概论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整体经济,以产出、失业、通货膨胀这些大范围内的经济现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和变化的研究来说明一国经济如何实现持续增长、充分就业、价格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目标。其目的是对产出、失业以及价格的变动作出经济解释,并对这些变动对社会福利的影响和政府政策可能发挥的作用进行分析。 宏观经济学围绕经济运行的四大目标展开:①提高经济增长;②降低失业率;③降低通货膨胀率;④平衡国际收支。四大目标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区别,在四大目标中,经济增长是主要的基础性目标。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答: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 (1)总量分析方法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即对能够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这些总量包括两类:一类是个量的总和;另一类是平均量。总量研究方法又被称为整体分析,是以经济发展的总体或总量为着眼点的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在假定制度不变的前提下来进行的,它把制度因素及其变动的原因和后果以及国民经济的个量都看成是不变的和已知的,在此前提下研究宏观经济总量及其相互关系。

(2)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分析方法和规范分析方法两种。实证分析方法不涉及任何价值判断,只研究客观经济规律,考察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根据这些规律或关系对经济行为结果进行分析、预测;规范分析方法主要涉及经济行为应该是什么、经济问题应如何解决等问题,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规范经济学要对经济现象的社会价值作出判断,分析是好是坏、是对是错,因此它具有特别明显的主观性。 (3)均衡分析和非均衡分析 均衡分析又可以分为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局部均衡分析考察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单个市场均衡的建立与变动;一般均衡分析考察各个市场之间均衡的建立与变动,是在各个市场的相互关系中来考察一个市场的均衡问题。 (4)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的基本区别在于,前者不考虑时间因素,而后者考虑时间因素。换句话来说,静态分析考察一定时期内各种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而动态分析考察各种变量在不同时期的变动情况。把均衡分析与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结合在一起就产生了三种分析工具:静态均衡分析、比较静态均衡分析和动态均衡分析。 (5)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是说明经济现象的性质及其内在规定性与规律性;定量分析则是分析经济现象之间量的关系。 3.请谈谈宏观经济学派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高级宏观经济学题库考试复习资料

高级宏观经济学 名词解释 1. 国内生产总值:(GDP)经济社会(一国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 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及其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 2. 消费函数:社会总消费支出主要取决于总收入水平。 3. 投资乘数:指由投资变动引起的收入改变量与投资支出改变量之间的比率,其数值等于边际储蓄倾向的倒数。 4. 投资函数:是指投资于利率之间的关系。可写i=i(r),一般地,投资量于利率呈反方向变动关系。 5. IS曲线:描述产品市场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关系的曲线,由于在两 部门经济中产品市场均衡时I=S,因此该曲线被称为IS曲线。 6. 货币需求:货币的需求源于人们对货币的流动偏好。是指人们在不同条件下, 出于各种考虑对持有货币的需要。 7. 货币供给:一个国家在某一时点上所保持的不属于政府和银行所有的硬币、 纸币和银行存款的总和。 8. 法定准备率:指中央银行规定的各商业银行和存款机构必须遵守的存款准备 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法定准备率可因银行类型、存款种类、存款期限和数额 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9. 公开市场业务:又称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公开买卖有价 证券和银行承兑票据,来调节货币存量和利率的一项业务活动。公开市场业务是 目前西方国家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实现政策目标中最重要、最常用的工具。 10. 总需求曲线:总需求曲线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产量(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组合,它是表明价格水平和总需求量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曲 线上任意一点表示某一确定的价格水平及其对应的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 衡时的产量水平。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11. 自愿失业:指工人所要求得到的实际工资超过了其边际生产率,或在现行的 工作条件能够就业、但不愿接受此工作条件而未被雇佣所造成的失业。 12. 非自愿失业:指具有劳动能力并愿意按现工资率就业,但由于有效需求不足 而找不到工作造成的失业。 13. 储蓄率:储蓄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有的份额,也就是这个社会的储蓄比例。用 公式表示为s=S/Y。 14. 名义GDP:名义GDP是指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

最新 高校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精品

高校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结合地方院校的生源特点,立足地方院校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目标,目前宏观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师难讲学生难懂、教学效果不佳等问题。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相关内容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传统的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存在教材内容理论性强而缺少本土案例引入、课时少难以安排必要的实践教学环节、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而缺乏学生主动参与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在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下完善教学材料的选择、保证理论教学质量的同时引入多样化的课外实践、探索多样化课堂教学方法以强化学生课堂参与以及完善宏观经济学教学效果评价方法”等方面着手,以适应应用性人才培养的需要。 关键词:应用型转型高校;宏观经济学;教学改革 宏观经济学是普通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教学的专业基础核心课程,是经管类专业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和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专业基础理论课。也是政府机关、金融机构和一些大型企业用人招聘的选考内容。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理论与经济实际结合紧密的课程,通过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的学习,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分析在特定的经济背景下国家实施宏观经济政策所要解决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预测国家的经济发展趋势,了解与自身生存发展相关的就业、收入及消费等问题。尽管本科阶段的初级宏观经济学涉及的知识不是太复杂,但理论的抽象和严密的逻辑推理还是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困难。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将抽象的理论与现实中的实际经济问题联系到一起,不通过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去关注和分析实际经济问题,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学生经济学思维的建立,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下降。传统的宏观经济学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侧重于理论的传授,学生主动参与较少,对于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明显不足,与应用型转型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不相适应。因此,有必要改革完善现有的教学内容、方式,使学生通过对宏观经济学的学习,明确西方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借鉴作用,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知识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一、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材内容侧重理论阐述,缺少本土案例引入 目前,涉及向应用型转型的高校主要是地方普通高校,这些高校本科阶段所开设的宏观经济学课程一般采用国内学者编著的教材,其中采用中国人民大学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宏观分册)为教材的高校居多[1]。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宏观分册)介绍了宏观经济学最基本的原理,涉及的数学知识不多,叙述清晰,比较符合国内本科生的学习习惯。但是,由于理论的抽象,内容间逻辑较为严密,同时又缺乏案例的引入,形式呆板,学生学习起来还是感觉有些困难,大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而且,这本教材对宏观经济学前沿问题涉及较少,理论更新较慢。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习题详解(第4章 内生增长理论)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 第四章 内生增长理论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尴尬境地”是什么? 答:新古典增长理论对生产函数的性质进行了规定,即要素边际产出递减,规模报酬不变;更严格的稻田条件规定在要素趋于无穷大时,要素的边际收益为零,即()lim 0k f k →∞ '=。在索洛模型中,这个条件保证了稳态的存在;在拉姆齐模型中,这个条件保证了目标函数的收敛性。但根据这一条件,随着资本增加,资本的边际收益率会收敛于利息率,这时,如果没有相应的劳动力增加,则不会再有投资,经济也停止增长。而在现实中,发达国家人口几乎停止了增长,资本也较不发达国家丰富,但发达国家的资本却没有流入最贫穷且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与现实出现了偏差,这种偏差又被称为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尴尬境地”。 2.新古典增长模型与内生增长模型的主要区别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也称为新经济增长理论,是继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之后的又一经济增长理论,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与90年代初期,代表人物有罗默、卢卡斯和阿罗等经济学家。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索洛提出的,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与整个60年代。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和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主要区别有以下三个: (1)假设条件不同。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假设资本边际收益递减,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则假设资本边际收益不变。这是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和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关键区别。另外,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假设技术是外生的,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则认为技术和资本一样,是“内生”的。 (2)储蓄率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同。在索洛模型中,储蓄引起暂时增长,但资本收益递减最终迫使经济达到稳定状态,在这一稳定状态下经济增长只取决于外生技术进步。相反,在内生增长模型中,储蓄和投资可以导致经济持续增长。 (3)结论不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结论是经济增长率是内生的,即促使经济增长的因素是模型内决定的,储蓄和投资会引起经济的长期增长。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结论则是经济增长取决于外生的技术进步,而储蓄只会导致经济的暂时增长,资本边际收益递减最终使经济达到增长只取决于外生技术进步的稳定状态。 3.包含了“干中学”和知识外溢的内生增长模型是以什么样的函数形式将这两个假定内生化的?又是如何解决了竞争性均衡与规模报酬递增的矛盾的?为什么说在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关系上存在问题? 答:(1)“干中学”的含义是指企业增加其物质资本的同时也学会了如何更有效率生产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失业理论)【圣才出品】

第十二章失业理论 1.哪些失业是可以消除的?哪些失业是无法消除的?为什么? 答:周期性失业是由于整个社会对商品和劳务的有效需求不足,从而引起对劳动力的需求不足,而一个社会劳动力的供给在短期内是不变的,这样就会出现劳动力供过于求的失业.周期性失业一般出现在经济周期的萧条阶段。国家积极干预经济刺激有效需求,周期性失业可以消除。 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自愿性失业都是难以避免的,它们与经济社会的总需求水平、与经济周期无关。因此,它们也被统称为自然失业。自然失业一般被认为是经济社会所难以消除的,因为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自愿性失业总是存在的,它与周期性失业、经济运行周期及总需求水平无关,因而是相对稳定的,是一个国家能够长期持续存在的最低失业率。 2.摩擦性失业是不是一种自愿失业? 答:摩擦性失业是指由于信息的不通畅或者劳动者与岗位的匹配需要时间等诸多因素的作用,造成社会总是有一部分人处于失业状态。产生摩擦性失业的原因是寻找工作需要成本。在一个动态的经济中,各行业、各地区的劳动需求是经常变动的,这种变动必然导致劳动力的流动,而在劳动力的流动过程中总有部分人处于失业状态,这就形成了摩擦性失业。 自愿失业是指在现有工作条件下能够就业,但由于不愿接受工作条件而失业的情况。在弹性工资和完全竞争条件下,当劳动者在现有的工作条件下能够就业,但因为工资低或其他原因不愿意接受工作条件时就出现了自愿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不是工人不愿意接受现行的工资率而宁愿不工作,是由于经济在调整过程中,或者由于资源配置比例失调等原因,使一些人需要在不同的工作中转移,使一些人等待转业而产生失业即“摩擦失业”。所以摩擦性失业不是一种自愿失业。 3.假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这意味着所有企业会开出较高的工资。在失业的搜寻模型中,确定这对最低工资和长期失业率的影响。解释你的结论。 答:现实经济中的求职者来说,一般而言,他并不预期工资水平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不断上升,而是根据自身能力水平和观察到的劳动力市场上的工资分布,对自己未来职业的工资有一个预期。当雇主开出的工资水平高于他预期的心理价位时,他就会接受这份工作,否则就会拒绝这份工作。这份工资水平被称为“保留工资”。从理论上来说,在保留工资水平上,劳动者接受工作的满意度和其在失业状态中的满意度是等价的。因此,当雇主开出的工资水平低于保留工资时,求职者宁愿失业,继续寻找工作;而当雇主向求职者开出的工资水平高于保留工资时,他就会接受工作,退出失业队伍。 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所有企业开出较高的工资,求职者对自己未来职业的工资预期相应上升,保留工资比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之前高,最低工资水平也会相应提高,劳动力市场无法出清,长期失业率会增加。 4.失业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治理失业的措施有哪些? 答:(1)失业的影响 失业是指劳动力市场上劳动供给大于劳动需求,从而使劳动大军中的一部分没有工作的现象。失业会在如下方面对一国的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笔记(第12章 失业理论)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 第五篇宏观经济问题与政策 第十二章失业理论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失业及其成本 1.失业及其类型 失业是指在一定年龄范围内具有工作能力的人,愿意工作而没有找到工作,并且正在寻找工作的状态。凡在规定年龄范围之外、已退休、丧失工作能力、在校学习或由于某种原因不愿意工作或不积极寻找工作的人均不得计入失业人数,也不得计入劳动力人数。宏观经济学通常把失业分成以下几种类型: (1)自然失业 自然失业是指由于经济中某些难以避免的原因所引发的失业,它是在排除了经济周期的影响之后,经济正常时期存在的失业,又称为长期均衡失业。失业是一个动态概念。现代经济学家根据引起失业的具体原因把自然失业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①摩擦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是指由于信息的不通畅或者劳动者与岗位的匹配需要时间等诸多因素的作用,造成社会总是有一部分人处于失业状态。产生摩擦性失业的原因是寻找工作需要成本。在现实中,劳动力市场的信息是不充分的,劳动者在搜寻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时间和成本,双方互相匹配的过程也需要时间和成本。 ②结构性失业。结构性失业是指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随着需求结构的变动和技术进步,产业结构会处于不断变动的过程之中,各产业部门的分化组合、此消彼长所造成的失业。结构性失业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力在各个部门之间的转移和流动需要成本。解决结构性失业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对结构性失业者进行职业再教育和培训,使他们达到新兴部门需要的人力资本要求。 结构性失业规模的大小取决于转移成本的高低,劳动力在各个部门之间的转移和流动的成本越高,花费的时间越长,失业问题就越严重。转移成本的高低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a.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差异程度。b.劳动力初始人力资本及培训机制。 (2)周期性失业 周期性失业是由于整个社会对商品和劳务的有效需求不足,从而引起对劳动力的需求不足,而一个社会劳动力的供给在短期内是不变的,这样就会出现劳动力供过于求的失业。这种由于有效需求不足而产生的失业也被称为凯恩斯失业。

曼昆版 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七版 课后题及答案精编版

二十三章 1下列每种交易会影响CDP的哪一部分(如果有影响的话)?并解释之。 A.家庭购买了一台新冰箱。 答:家庭购买了一台新冰箱会增加GDP中的消费(C)部分,因为家庭用于家用电器的支出计算在消费的耐用品类中。 B.杰妮姑妈买了一所新房子。 答:杰妮姑妈买了一所新房子会增加GDP中的投资(1)部分,因为家庭住宅能长期供人居住,提供服务。它比一般耐用消费品的使用寿命更长,因此把住宅房屋的投资计算在投资中。 C.福特汽车公司由其存货中出售了一部雷鸟牌汽车。 答:福利汽车公司由其存货中出售了一部雷鸟牌汽车会减少现期GDP中的投资,因为销售中间物品存货时,企业的存货投资是负的,因而减少了当期的GDP。 C.你买了一个比萨饼。 答:我买了一个比萨饼会增加GDP中的消费(C),因为我用于购买食品的支出计算在消费的非耐用品类中。 D.加利福尼亚重新铺设了101号高速公路。 答:加利福尼亚重新铺设了101号高速公路增加了GDP中的政府购买(G),因为修建高速公路是政府的行为。 E.你的父母购买了一瓶法国红酒。 答:我的父母购买了一瓶法国红酒会减少GDP中的净出口(NX),因为法国红酒是进口食品,它的购买增加了美国的进口。 F.本田公司扩大其在俄亥俄州马利斯维尔的工厂。 答:本田公司扩大其在俄亥俄州马利斯维尔的工厂增加了GDP中的净出口(NX),因为本田公司是一家日本企业,它在美国的投资减少了美国对日本本田汽车的进口,使NX增加 2.GDP组成部分中的“政府购买”并不包括用于社会保障这类转移支付的支出。想想GDP 的定义,解释为什么转移支付不包括在政府购买内? 答:因为转移支付并不是要交换现在生产的物品或劳务,从宏观经济的角度看,转移支付就像税收和回扣一样。转移支付和税收一样改变了家庭收入,但并没有反映经济的生产。由于GDP是要衡量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从物品与劳务的生产中得到的收入,所以,不把转移支付包括在政府购买内。 6.考虑以下美国GDP的数据: A.1996年到1997年间名义收入增长率是多少?(注意:增长率是一个时期到下一个时期百分比的变动。 答:1996年到1997年间名义收入增长率是5.86%。 B.1996年到1997年间,GDP平减指数的增长率是多少? 答:1996年到1997年间,GDP平减指数的增长率是1.8%。 C.按1992年的价格衡量,1996年的实际GDP是多少? 答:按1992年的价格衡量,1996年的实际收入是69654.5亿元。 D.按1992年的价格衡量,1997年的实际GDP是多少? 答:按1992年的价格衡量,1997年的实际收入是72419.7亿元。

《高级宏观经济学》考研2021考研复习笔记与讲义

《高级宏观经济学》考研罗默版2021考研复习笔记 与讲义 第1章索洛增长模型 第一部分重难点解读 “一旦人们开始思考(经济增长)问题,他将很难再顾及其他问题。” ——罗伯特·卢卡斯(Robert Lucas,1988) 1.1 模型假设 投入与产出 生产函数采取如下形式: 其中,:时间,:有效劳动——劳动增加型的或哈罗德中性。 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不变的: ,对于所有 规模不变结合两个不同的假设:第一是经济规模足够大,以至于专业化的收益已被全部利用。第二是除资本、劳动与知识以外的其他投入相对不重要。 把单位有效劳动的产出写成单位有效劳动的函数: 定义,以及,得: 关于的假设: (1),,(如何推导?比较重要!)

(2)稻田条件(Inada condition):, 柯布一道格拉斯函数:。根据规模报酬不变假设,整理可得:,图示如图1.1所示。 图1.1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生产投入的演化 给定资本、劳动与知识的初始水平,劳动与知识以不变的增长率增长: 其中,与是外生参数。 求解以上两微分方程,可得: 假设:用于投资的产出份额是外生且不变的,则有资本动态积累方程: 其中,为资本折旧率。 1.2 模型动态学

1.2 模型动态学 的动态学 由于,利用链式法则: 结合如上关于技术进步率与人口增长率的假设,可得: 由规模报酬不变假设有:

第一项为每单位有效劳动的实际投资:每单位有效劳动的产出为,该产出的投资份额为;第二项为持平投资——为使保持在现有水平上所必须进行的投资量。 当每单位有效劳动的实际投资大于持平所需的投资时,上升;当实际投资小于持平所需的投资时,下降;当二者相等时,不变,如图1.2所示。 图1.2 实际投资与持平投资 一个重要问题:试证明图1.2中实际投资曲线与持平投资曲线只相交一次。 资本与其增长率的图示可表示如下: 图1.3 索洛模型中的相图 平衡增长路径 平衡增长路径下,劳动与知识分别以速率与增加。资本存量等于;由于在处不变,在以速率增长(且等于)。在资本与有效劳动以速率增长的条件下,规模不变的假设意味着产出正在以该速率增长。最后,每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