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理论 化学毒剂

合集下载

化学战剂浅谈

化学战剂浅谈

化学战剂浅谈战争中使用毒物杀伤对方有生力量、牵制和扰乱对方军事行动的有毒物质统称为化学战剂(chemical warfare agents,CWA)或简称毒剂。

作为战剂,一般应具备下列条件:毒性强、作用快、毒效持久、施放后易造成杀伤浓度或战斗密度、能通过多种途径引起中毒、不易发现、防护和救治困难、容易生产、性质稳定、便于贮存。

因此,实际上作为CWA的毒物是不多的。

根据CWA的性质、作用原现及战术目的,化学战剂可按不同方法进行分类。

如按战术用途分类可分致死性毒剂、致伤性毒剂、失能性毒剂、扰乱性毒剂和牵制性毒剂;按作用快慢可分速效性毒剂和非速效性毒剂。

下面主要介绍化学战剂的种类及其防护。

一、按临床或毒现作用分类(一)神经性毒剂(nerve agents)这是现今毒性最强的一类化学战剂。

人员中毒后迅速出现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而得名。

神经性毒剂属有机磷或有机磷酸酯类化合物(organophosphorus compounds,organoposphates)。

这类毒剂特别对脑、膈肌和血液中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活性有强烈的抑制作用,致使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在体内过量蓄积,从而引起中枢和外周胆碱能神经系统功能严重紊乱。

因其毒性强、作用快,能通过皮肤、粘膜、胃肠道及肺等途径吸收引起全身中毒,加之性质稳定、生产容易、使用性能良好,因此成为外军装备的主要化学战剂。

最具代表性的四个神经性毒剂是塔崩(tabun)、沙林(sarin)、梭曼(soman)和维埃克斯(VX)。

它们的通式和分子结构见表12-1。

美军将含有P-CN健和P-F健的前三者称为G类毒剂。

代号分别为GA、GB和GD,将含有P-SCH2CH2N®2键的化合物称为V类毒剂,如VX、VE、VG、VS及VR等。

美军装备的V类毒剂是VX(下图)。

目前国内某科学院院已经研制出一种有机磷降解酶,这种酶通过切断有机磷的磷脂键,破坏有机磷大分子的分子结构,从而可以高效将有机磷降解为无毒的成份,目前在国内某些大城市的反恐特勤装备中已经加入了此种洗消制剂,另外有机磷神经性毒剂跟有机磷农药属于同一性质,所以这种酶也可用来洗净蔬菜中的残留农药,可以在家里边使用,所有有孩子的家庭可以用这种酶清洗蔬菜水果。

军事毒理-第六讲 神经性毒剂与失能性毒剂

军事毒理-第六讲  神经性毒剂与失能性毒剂

神经性毒剂中毒表现
四、中毒分度与诊断
1.诊断依据
①中毒史 ②症状特点:胸闷或紧缩感、呼吸困难、局部或 全身肌颤可以确诊。 ③实验室检查:全血AchE活性测定作为辅助诊断 措施。 ④毒剂侦检:包括自动快速侦检和常规侦检。 ⑤药物试验性诊断:静脉或肌注2mg阿托品(或 0.3~0.5mg东莨菪碱),如能缓解毒蕈碱症状又 无阿托品化反应,可初步诊断为神经性毒剂中 毒。
第六讲
神经性与失能 性毒剂的防护
毒理学教研室 陈 庆
军事毒剂的分类
(1)神经性毒剂 (2)全身中毒性毒剂 (3)窒息性毒剂 (4)糜烂性毒剂 (5)刺激性毒剂 (6)失能性毒剂
第一节 神经性毒剂
一 概述
二 中毒机制
三 临床表现
四 诊断、预防和治疗
一 概述

神经性毒剂属有机磷化合物或有机磷酸酯类化 合物。其分子式通式:


主要的代表性毒剂为塔崩、沙林、梭曼及VX。 美军将神经性毒剂分为G类和V类,将含有P-CN 健和P-F健为G类毒剂,有GA、GB、GD。将含有 P-SCH2CH2N(R)2的为V类毒剂,有VX、VE、VG、 VR。 外军装备的主要化学战剂。
几种化学毒剂的分子结构与名称
毒剂 代号 化学名称 R R’ 活性基团(X)
塔崩
GA
二甲胺氰磷酸乙酯
(CH3)2N
C2H5
CN
沙林
GB
甲氟磷酸异丙酯
CH3
(CH3)2CH
F
梭曼
GD
甲氟磷酸特已酯
CH3
(CH3)3C-H-CH3
F
维埃克斯
VX
S-(2-异丙胺乙基)甲基硫赶磷酸乙酯
CH3
C2H5

军事理论-化学武器

军事理论-化学武器

题目化学武器(chemical weapons)姓名与学号刘飞龙 3100103926指导教师吕强年级与专业大一工科试验班(工学)所在学院蓝田学园摘要:化学武器是利用化学毒剂的毒害作用杀伤、疲惫敌有生力,困扰、迟滞其军事行动的各种武器、器材的总称。

它包括毒剂、化学弹药和毒剂布洒器等。

由于化学武器强大的杀伤和威摄作用、使人们每当谈到它时就不寒而栗。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化学武器在未来战场上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化学毒剂的种类:神经性毒剂、糜烂性毒剂、窒息性毒剂、全身中毒性毒剂、刺激性毒剂、失能性毒剂。

化学武器的杀伤特点:毒性作用强、中毒途径多、持续时间长、杀伤范围广。

化学武器的防护:穿戴严密、随手应急、积极行动、自救互救。

《禁止化学武器公约》 (Convention on the Banning of Chemical Weapons -- CWC) ,第一个全面禁止、彻底销毁一整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具有严格核查机制的国际军控条约,对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化学武器的销毁:高温焚烧法、冷冻破碎法、化学中和法。

化学武器的发展趋势,非致命性化学武器。

关键词:化学武器(chemical weapons),化学毒剂,《禁止化学武器公约》(Convention on the Banning of Chemical Weapons -- CWC),非致命性化学武器。

引言:化学武器大规模使用始于1914年~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wwⅰ)。

使用的毒剂有氯气、光气、双光气、氯化苦、二苯氯胂、氢氰酸、芥子气等多达40余种,据统计,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 交战国共生产了13.602万吨各类毒剂,施放毒剂达到11.3万吨,共伤亡129.7万人,超过战争伤亡总数的6%;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意大利侵略阿比西尼亚时首次用空军使用芥子气和光气,仅在1936年的1~4月间,中毒伤亡即达到1.5万人,占作战伤亡人数的1/3。

人民防空教育_化学武器及其防护

人民防空教育_化学武器及其防护

毒剂的分类
★ 按毒性作用分类
1、神经性毒剂:沙林、梭曼 。 2、糜烂性毒剂:芥子气。 3、全身中毒性毒剂:氢氰酸。 4、失能性毒剂:毕兹 5、窒息性毒剂:光气、双光气。 6、刺激性毒剂:西埃斯、亚当气。
化学武器
★ 化学武器一般有毒剂炮弹、炸弹、导弹、火箭弹、 航空布洒器、地雷、手榴弹和毒烟罐等。
★施放方法:即爆炸分散法、热分散法和布洒法。
化学武器
化学武器的特点
★ 杀伤途径多 ★ 杀伤范围广 ★ 作用时间长
★ 制约因素多
化学战史
化学武器作为一种全新的武器并大
规模的使用,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 发期间。其始作俑者,就是被称为 “战争魔鬼”的德国著名化学家弗里 茨•哈伯。
化学战史
现代化学战之父
化学家弗里茨•哈伯 发明了合成氨技术,并由此获得了诺贝尔奖。 合成氨技术生产出了化肥,解决了德国的饥荒问 题 利用氨的氧化,生产了硝氨和黄色炸药,解决了 德国的军火问题; 利用化工原料氯气和光气,进行一次次化学战。 战后有些专家指出的:德国如果失去哈伯,战争 恐怕早就结束了。哈伯成了制造这场人类血腥大屠 杀的罪恶元凶之一。
化学武器的威胁
化学武器俗称“毒魔”在大规模杀伤武器的 三大家族中,化学武器最先横空出世,有着百年的 罪恶史。与核武器、生物武器相比,它的研制、装 备费用和所需的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几乎所有具备 化工工业的国家都能生产,因此,倍受一些无力研 制和生产核武器、生物武器的不发达国家的青睐, 被世人称作“穷国的原子弹”。
化学战史
日本侵华战争中的化学战
◆齐会战斗——1939年4月23日日军对河北河间 县齐会村发动攻击,久攻不下,遂释放毒气,主 要是刺激性毒剂,造成500余人中毒。
◆北坦惨案 ——1942年5月27日,日军101师团

[课外阅读]化学毒剂知识介绍

[课外阅读]化学毒剂知识介绍

[课外阅读]化学毒剂知识介绍美伊战争爆发的导火索之一就是美国指责伊拉克藏匿有大量的大规模杀伤性化学武器,那么什么是化学武器呢?化学武器是以毒剂杀伤人畜、毁坏植物的各种武器、器材的总称,包括装有毒剂的炮弹、航弹、火箭弹、导弹、地雷以及飞机布洒器、毒烟施放器材等。

而化学毒剂则是化学武器的基础,按其毒害作用大致可分为7类———神经性毒剂、糜烂性毒剂、全身中毒性毒剂、失能性毒剂、窒息性毒剂、刺激性毒剂、植物除莠剂。

其中刺激性毒剂被许多国家作为警用控暴剂。

这些毒剂虽然被发现的历史并不算长,但却在战争中时常被人使用,更因其巨大的杀伤破坏力而让人“谈化色变”。

初露凶相:光气、双光气光气的学名叫二氯碳酰,是一种无色、有烂干草味的气体,由英国化学家戴维首先于1812年合成,由于当时是采用一氧化碳与氯气在强光照射下合成,因而得名“光气”。

双光气的学名叫氯甲酸三氯甲酯,是一种无色易流动的油状液体,味臭同光气,在光气之后发展成制式毒剂。

光气和双光气的毒性、毒理使用类似。

人员在4~5升毒气中,一分钟内即可致死;轻度中毒时,人会感到胸闷、头晕、恶心、眼疼,严重时可出现肺水肿,以至死亡。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军对英军首先使用了装有光气和氯气的钢瓶,开创了现代毒气应用于战场的先河。

虽然这种毒剂较为陈旧,但由于其生产容易、造价低廉,所以迄今仍未淘汰。

“毒剂之王”:芥子气芥子气在纯液态时是一种略带甜味的无色油状液体,但工业品呈黄色或深褐色,并有芥末味。

1822年,德斯普雷兹发现了芥子气。

1886年,德国的梅耶首先人工合成成功。

他发明的合成方法至今仍是芥子气最重要的合成方法之一。

芥子气可以使皮肤红肿、起泡、溃烂,正常气候条件下,仅0.2毫克/升的浓度就可使人受到毒害。

在神经性毒剂出现之前,它有“毒剂王”之称,是世界上贮量较大也是化学扩散最严重的一种毒剂。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各交战国共生产芥子气1.35万吨,其中1.2万吨用于实战。

当时身为巴伐利亚步兵班长、后来成为德国法西斯头子的阿道夫?希特勒曾被英军的芥子气炮弹毒伤,眼睛曾一度失明。

军事毒理学

军事毒理学

军事毒理学芥子气是我们在现在的一些关于抗日战争的影片中经常看到的化学武器,只知道它在当时很厉害,是日军侵华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军的得力助手。

而现在,通过对军事毒理学的学习,了解到芥子气是糜烂性毒剂中的一种,它在体内主要与核酸、酶、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结合,特别对DNA的烃化作用是引起机体广泛损伤的生物学基础。

芥子气为致伤性毒剂,可造成较高的致伤率,致死率低。

那什么是军事毒理学呢?军事毒理学是一门研究军事毒物及相关环境因素对机体的有害作用、作用机理及为促进部队指战员健康提出防治措施的科学。

军事毒理学脱胎于毒理学,是适应现代军事战争、和平时期军队建设和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应运而生。

它产生的主要背景就是化学武器在现代战争中的大规模使用。

化学武器大规模用于战争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

战争中使用的毒剂有氯气、光气、双光气、氯化苦、氢氰酸、芥子气等多达40余种,毒剂用量达12万吨,死亡人数约130万,占战争死亡总人数的4.6%。

和平时期,军队的自身建设中也会不断遇到环境因素有害作用的影响,军队参加地方经济建设,有许多毒理学的课题有待于攻克。

这学期通过对军事毒理学概述、毒物与毒性作用、毒物的生物转运与转化、毒物毒性作用的影响因素、毒理学的研究方法这五个方面的学习,让我对军事毒理学有了一定的认识。

军事毒物主要指一类用于军事上具有特殊毒性的化学物质,如化学战剂。

根据毒理可分为:①神经性毒剂:现今毒性最强的一类化学战剂,主要损伤神经系统,主要代表有沙林、塔崩、梭曼和VX。

②糜烂性毒剂:吸收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全身反应。

主要代表有芥子气、氮芥和路易氏剂。

氰类毒剂(全身中毒性毒剂):破坏细胞呼吸功能,导致组织缺氧,主要代表有氢氰酸、氯化氰。

③窒息性毒剂:主要损伤呼吸系统,如光气、双光气以及氯气、氯化苦等。

④失能性毒剂:引起思维、情感和运动机能障碍,主要是毕兹。

⑤刺激剂:对眼和上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主要代表有苯氯乙酮、亚当试剂等。

什么是化学战争中使用的毒气?

什么是化学战争中使用的毒气?

什么是化学战争中使用的毒气?化学战争中使用的毒气是指用作武器的化学物质,它们能够造成广泛的伤害和杀伤力。

这些毒气主要分为生物化学武器和化学毒剂两大类。

下面将通过有序列表来介绍化学战争中使用的毒气。

一、生物化学武器1. 病菌战剂病菌战剂是一种以微生物为基础的生物化学武器,常见的包括炭疽菌、肺炎克雷伯菌、鼠疫菌等。

这些病菌能够引起严重的疾病,通过空气传播进入人体,引发感染并产生致命后果。

2. 毒菌战剂毒菌战剂是指一些能够产生毒素的细菌,常见的包括破伤风杆菌、产气荚膜梭菌等。

这些细菌能够产生剧毒的毒素,通过吸入或皮肤接触进入人体,对神经系统和肌肉组织造成严重损害。

3. 病毒战剂病毒战剂主要包括天花病毒、埃博拉病毒、埃森氏病毒等,它们能够引发严重的传染病,造成大规模死亡。

这些病毒通过空气传播或接触传播,感染后会对人体的免疫系统和器官产生毁灭性的影响。

二、化学毒剂1. 窒息性化学毒剂窒息性化学毒剂是指那些能够阻断人体呼吸系统的化学物质,如氯气、氰化氢等。

它们进入人体后会破坏呼吸道和肺组织,引起窒息和呼吸衰竭。

2. 神经性化学毒剂神经性化学毒剂包括沙林、索曼等,它们会阻断神经递质的正常传递,导致神经系统混乱,引起肌肉痉挛、抽搐和呼吸麻痹等严重后果。

3. 潜伏性化学毒剂潜伏性化学毒剂是一种特殊的化学物质,如毒气弹剂、农药等。

这些毒剂进入人体后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会在一定时间内慢慢释放出有害物质,对身体产生长期的损害。

以上是化学战争中使用的主要毒气种类及其特点的介绍。

尽管国际社会对化学武器的使用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和禁止,但仍然存在着潜在的化学战争威胁。

因此,加强国际合作、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以及支持制止化学武器的传播和使用的国际公约的建立是保护全人类免受化学战争威胁的关键。

化学武器的概念和分类

化学武器的概念和分类

化学武器的概念和分类
化学武器是一种使用毒性化学物质作为武器的攻击手段,目的是伤害、残害或杀害人员、动物或植物。

根据其毒性和使用方式,化学武器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

以下是化学武器的分类:
1. 窒息剂:这类化学武器通过破坏呼吸系统的功能,使受害者窒息而死。

窒息剂的例子包括氰化物、二氧化硫和氯气。

2. 神经毒剂:这类化学武器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导致受害者的肌肉无法正常运作,最终导致呼吸衰竭。

神经毒剂的例子包括沙林和沙曼。

3. 眼睛和皮肤刺激剂:这类化学武器对眼睛和皮肤产生严重的刺激作用,导致眼睛和皮肤受损。

眼睛和皮肤刺激剂的例子包括硫酸和氯气。

4. 吸入毒剂:这类化学武器可被吸入,进入受害者的肺部并对其产生伤害。

吸入毒剂的例子包括磷化氢和三氯化氮。

化学武器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非常严重,因此被世界各国普遍禁止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沙林神经性毒剂是一类破坏神经系统正常功能的毒剂。

神经性毒剂的分子中都含有磷元素,也叫含磷毒剂。

沙林:美军代号GB,化学命名:甲氟磷酸异丙酯。

1. 沙林毒剂的性能沙林无色,有微弱苹果香味,像水一样的液体。

沸点较低,能与水及多种有机溶剂互溶,但水解缓慢,能使水源长期染毒。

毒性大,作用迅速,主要通过呼吸道引起中毒,也可经伤口和误食食物引起中毒,液滴能渗入皮肤引起中毒。

2. 中毒症状:“三流四缩” 三流:流口水,流眼泪,流汗。

四缩:瞳孔收缩,支气管收缩,胃肠道收缩,肌肉收缩。

3. 救治方法:(1)迅速穿戴防护器材离开毒区。

(2)当出现“三流四缩”症状时,应立即肌肉注射解磷针,同时进行人工呼吸和体外心脏按摩;如皮肤染毒,用10%的氨水溶液或其它碱水(草木灰水、石灰水等)冲洗;眼睛染毒,可用2%的小苏打水冲洗。

误食中毒后,应设法催吐,用2%的碳酸氢钠洗胃。

芥子气,美军代号:H、HD(纯品)化学命名:二氯二乙硫醚 1.性能:纯品无色,有微弱大蒜味的油状液体;工业品为黄色、棕色以至黑褐色,有较浓的大蒜味。

沸点:219oC,不易汽化,战斗浓度高;杀伤形式:液滴、初生云,再生云,杀伤作用时间长,属持久性毒剂。

凝固点:1
4.4oC ,冬季不宜单独使用,常与路易氏气混合使用,以降低凝固点。

比水重,难溶于水,易溶于多种有机溶剂中。

液滴在水中大部分沉入水底,少部分漂浮在水面,形成一层油膜。

毒性比沙林小,但具有多效性,即能引起皮肤伤害,还能引起眼睛、上呼吸道和消化道等伤害。

2.中毒症状(1)皮肤中毒。

开始无感觉,潜伏期2-6小时,然后开始红肿,18-24小时起水疱,3-5天后水疱破裂、溃烂。

(2)眼睛中毒。

会引起结膜炎、眼睑炎、角膜炎、流泪、怕光、溃疡,甚至失明。

(3)呼吸道中毒。

会出现重感冒症状,呼吸道出现红肿、缺氧等全身性中毒症状。

(4)误食染毒的水和食物中毒。

误食后几分钟至数十分钟,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全身中毒除有上述症状外,严重时有局部或全身抽筋、昏迷。

3.救治方法(1)全身防护或撤离毒区。

(2)消毒,对症处理对眼睛、上呼吸道、伤口,可用2%的小苏打水冲洗;另外对眼睛还可涂碱性呋喃西林眼膏或滴鲜蛋清,上呼吸道可吸入抗烟剂。

对皮肤染毒,可用20%的一氯胺醇水溶液消毒,也可用1 :8(水)的三合二澄清液消毒,消毒后用清水冲洗。

路易氏气美军代号:L、HL(芥路混合)纯品无色,油状液体,不纯为棕褐色,天竺葵味和刺激味;毒性与芥子气相似,中毒途径与防护措施相同。

但有特效药救治:二硫基丙醇、解砷灵等。

(三)全身中毒性毒剂全身中毒性毒剂主要有氢氰酸和氯化氰破坏血液的氢氰酸美军代号:AC 1.性能:无色;苦杏仁味;易流动的液体,易被嗅觉发现。

沸点低(26.5oC),挥发度大(在20oC时约为沙林的69倍),容易气化,染毒浓度高。

战斗状态:气态;杀伤形式:初生云。

持续时间短,是典型的暂时性毒剂。

易溶于水和多种有机溶剂。

水中染毒不能被肉眼发现。

毒性比沙林小;中毒途径:呼吸道。

(三)全身中毒性毒剂 2.中毒症状(1)刺激期:闻到苦杏仁味后舌头发麻;(2)喘息期:呼吸困难,皮肤发红;(3)抽筋期:强直、阵发性抽筋,眼球突出,瞳孔散大;(4)麻痹期:呼吸、心跳微弱或停止;
3.救治方法:(1)戴防毒面具或浸碱水口罩防护,并可吸入亚硝酸异戊酯,亚硝酸钠甘油。

(2)对症处理:进行人工呼吸,心脏按摩。

氯化氰也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味的液体,毒性和中毒症状与氢氰酸相似,但刺激更强烈,使人员出现咳嗽咽喉刺痛等症状,并能引起肺水肿。

救治方法同氢氰酸中毒,但不可进行心脏按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