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营养强化剂
【食品添加剂】2营养强化剂

(2.18一1)×262mg = 309mg 3.结论
强化时每百克小麦粉添加赖氨酸309mg。
其它因素影响:
在确定食品强化方案时,要考虑营养素的损失和 “抗营养素”的影响,例如在营养成分表中查出某 种蔬菜可食部分100g中含维生素C 16mg,用它制作 海员食用罐头,漂洗、加工等过程中维生素C总体损 失率为81.2%,那么300g蔬菜中维生素C的含量为
(3)强化剂的添加不会破坏必要营养素之间的平衡关 系。
(4)添加的强化剂在正常加工过程和正常的储存条件下 性质是稳定的。
(5)强化对象最好是大众化的,日常食用的食品,如奶 粉、主副食和调味品等,使用中应有适当的措施防止 强化剂过量摄入,以防止引起副作用甚至中毒,产品 中应有使用指导,防止消费者由于时尚或偏见而误食。
蛋白质是重要的营养素,在体内最主要的 作用是构成和修补肌肉组织,另外,还有调 节生理机能和提供热量的作用。
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取决于组成其氨基酸 及含量的比例,尤其是必需氨基酸的比例与 组成,蛋白质中只要某一种必需氨基酸的含 量低于标准水平,那么不论其他必需氨基酸 的含量与比例如何恰当,都会限制其他氨基 酸的利用。
第二章
营养强化剂
第一节 营养强化剂特性与作用
为增强营养成分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的或者人工合成的属于天然 营养素范围的食品添加剂为食品强化剂或称营养强化剂。 食品强化剂通常分为氨基酸及含氮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三类。
一、维生素
维生素类强化剂有: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B1、 维生素B2、维生素C、尼克酸或尼克酰胺、维生素B6、维生素B12、 维生素K,胆碱、胆醇、叶酸、泛酸、生物素和L-肉碱等。
实践中总是强化人们最容易缺乏的营养素,强化的依据就是使强化后的 营养素INQ为1。以钙为例,小麦中钙的INQ为0.36,原100g小麦粉中含钙 38mg, 1.首先确定要强化的倍数 1÷0.36=2.8, 2.求添加量 (2.8-1) ×38mg=68mg, 3.结论 每克小麦可外加68mg钙。
营养强化剂

营养强化剂食品营养强化剂是指为增强营养成份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的或者人工合成的属于天然营养素范围的食品添加剂。
维生素类:维生素A、β-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硫胺素盐酸盐、核黄素、烟酸)、维生素c。
维生素a:常用于食品强化的维生素a有粉末和油剂两类,一般以视黄醇、视黄脂、棕榈酸视黄醇的形式添加。
β-胡萝卜素是在许多植物性食品中均含有的色素物质,既具有维生素a的功效,又可作为食用天然色素使用,是一比较理想的食品添加剂。
b族维生素:通常用于强化的b族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叶酸等。
1)硫胺素盐酸盐:通常多用于强化面粉(面包、饼干等制品)及牛乳和豆腐等。
本品添加后稳定性较差,损失较大,贮藏应置于遮光容器中,密封保存。
硝酸硫胺素稳定性比盐酸硫胺素高,添加于面包等食品中效果较好。
2)维生素b2:即核黄素,目前多用亲油性的核黄素丁酸脂,其用量1.75g相当于1g维生素b2;液体食品强化剂型为核黄素磷酸钠,其用量1.37g相当于1g 维生素b2。
本品对碱,特别是对光不稳定,使用时应予注意。
3)烟酸:亦称尼克酸、维生素pp或抗癞皮病因子。
可用于面包、饼干、糕点及乳制品等的强化。
维生素c:维生素c是常用的强化剂。
L-抗坏血酸除用于多种食品的维生素c强化外,还广泛用于防止氧化、保持鲜度及作为肉的发色助剂等使用。
主要用于强化果汁、而包、饼干、糖果等。
在桔汁中添加O.2~0.6g/kg,还具有提高制品风味的作用。
维生素E、卵磷脂、维生素C既是食品中主要的强化剂,又是良好的抗氧化剂。
人类的天然食物,几乎没有一种单纯食物可以满足人体的全部营养需要,由于各国人民的膳食习惯,地区的食物收获品种及生产、生活水平等等的限制,很少能使日常的膳食中包含所有的营养素,往往会出现某些营养上的缺陷。
根据营养调查,各地普遍缺少维生素B2,食用精白米、精白面的地区缺少维生素B1,果蔬缺乏的地区常有维生素C缺乏,而内地往往缺碘。
这些问题如能在当地的基础膳食中有的放矢地通过营养强化来解决,就能减少和防止疾病的发生,增强人体体质。
14880营养强化剂标准

14880营养强化剂标准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因此营养强化剂在市场上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营养强化剂是指含有某些营养成分,如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增强和改善人体正常功能的饮料和生活用品。
为了规范营养强化剂的生产、流通和使用,保障消费者使用安全、有效的营养强化剂,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09年4月1日发布了《14880营养强化剂标准》,即《食品营养强化剂标准》,此标准对营养强化剂的类别、分级及添加量等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14880营养强化剂标准》主要分为四部分,即营养强化剂类别、功能类别、功能要求及添加量等。
首先,本标准规定营养强化剂的类别,共分为12类:维生素A、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叶酸、烟酸、胆碱、复合胆碱、铁、锌、钙、镁等。
其次,《14880营养强化剂标准》规定了各类营养强化剂的功能类别,此外,该标准还规定了营养强化剂的功能要求,即各类营养强化剂所具有的健康保健功能或机能调节功能。
最后,《14880营养强化剂标准》对营养强化剂的添加量也进行了明确规定,即每日添加量不超过标准规定的最大添加量,以保证消费者安全和有效的使用营养强化剂。
《14880营养强化剂标准》的出台,对于规范营养强化剂的生产、流通和使用,保障消费者使用安全、有效的营养强化剂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此,企业在生产营养强化剂的过程中,要按照《14880营养强化剂标准》的规定,严格控制原料及加工过程,确保产品质量,以满足消费者对健康更高的要求。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可以看出,《14880营养强化剂标准》是国家对营养强化剂生产、流通和使用的一项重要标准,其出台为保障消费者在使用营养强化剂时提供了重要保障,也是开发和推广健康营养行业的重要助推力。
GB14880营养强化剂2008版(精)

130~230mg/kg(天然型)
2003
170~310mg/kg (合成型)
1mg维生素E琥珀酸钙(天然型)=1.168IU(0.78α-TE)
婴幼儿食品
50~90mg(天然型)
1mg维生素E琥珀酸钙(合成型)=0.85IU(0.57α-TE)
70~120mg (合成型)
2000
含乳固体饮料
0.9-1.65 mg/100g
2000
豆奶粉、豆粉
6-15 mg/kg
2000
豆浆、豆奶
1-3 mg/kg
2000
即食早餐谷类食品
7.5-17.5mg/kg
2001
果冻
1.0-7.0mg/kg
2001
可可粉及其他口味营养型固体饮料
1-2.2 mg/100g
2002 ((备注:相应营养型乳饮料按稀释倍数降低使用量)
婴幼儿食品
3-4 mg/kg
1994
饮液
1-2 mg/kg
固体饮料
0.007-0.01
1996
营养性固体饮料
7—15mg/kg
1997
配制酒
1—2mg/kg
1997
软饮料
0.4-1.2 mg/kg
1999
含乳固体饮料
1.20-1.58mg/100g
2000
即食早餐谷类食品
10-25mg/kg
2001
3-15μg/kg
2000
果冻
10-40μg/kg
2000
即食早餐谷类食品
12.5-37.5μg/kg
2001
膨化夹心食品
10-60μg/kg
GB14880营养强化剂2009版

2000
2001
12-18 mg/100g
2002
50IU/kg 1.67-3.33α-TE/d 4.67-9.33α-TE/d 1050mg/kg-1450mg/kg
2005 年 15 号公告
2006 年 7 号公告 2007
2
儿童配方奶粉 运动营养食品 芝麻油、人造奶油、色拉油、乳制品 维生素 E 琥珀酸 钙
1998 1997
2001
100-225 mg/100g
2002
120~240mg/kg 1000-1600mg/kg 23.33-46.66 mg/d 1000-4000mg/kg 30-270mg/100g 630-13000mg/kg 15-500mg 按 GBl4880 规定执行 250-500mg/kg
2004 年 6 号公告 2005 年 15 号公告 2006 年 7 号公告 2007 年 3 号公告 2007 年 9 号公告 2008 年 18 号公告(运动员每天摄入量计) 2008 年 26 号公告 1999
1. 如用维生素 C 磷酸酯镁、抗坏血酸钠盐、抗坏血酸钾盐、 抗坏血酸-6-棕榈酸盐强化须经折算。
4000-8000μg/kg 600μgRE-1200μgRE/kg 120-1000μgRE 233-400μgRE/100g 按 GB14880 规定执行 20-40mg/kg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3-6mg/kg 10-40μg 125-156μg 63-125μg 50-100μg 10-20μg/kg 2000-4000IUμg/kg 10-60μg/kg 15-60μg/kg 3-15μg/kg 10-40μg/kg 12.5-37.5μg/kg 10-60μg/kg 2-10µg/L 3.33-6.67μg/d 3.33-6.67μg/d 1.67-3.33μg/100g 1.5-12.5μg 100-180mg/kg 40-70 mg/kg 10-20 mg/kg 20-40mg/L 780-1000mg/100g 30-70mg/kg 5-15 mg/kg 50-125mg/kg 10-70mg/kg
国家食品添加营养强化剂的标准

国家食品添加营养强化剂的标准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食品添加营养强化剂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的一部分。
国家对于食品添加营养强化剂的标准也越来越重视,为了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规定标准。
本文将就国家食品添加营养强化剂的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一、食品添加营养强化剂的定义食品添加营养强化剂是指在粮食、油脂、糖、饮料、乳制品、肉制品、水产品等食品中,以提供营养素或增加特定功效为目的的,符合安全使用标准的一类化学品。
二、食品添加营养强化剂的分类根据营养强化剂所提供的营养素分类,大致分为维生素、矿物质和其他营养素。
1.维生素:主要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等。
2.矿物质:主要包括铁、锌、钙、镁、硒等。
3.其他营养素:主要包括益生菌、膳食纤维、牛磺酸等。
三、国家食品添加营养强化剂的标准规定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国家对食品添加营养强化剂的使用规定了一系列的标准。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添加剂种类和使用范围:国家对于食品添加营养强化剂的种类和使用范围进行了具体规定,包括哪些食品可以添加哪些营养强化剂,以及添加的比例和用量等方面。
2.卫生安全标准:国家设立了一系列卫生安全标准,对添加营养强化剂的纯度、稳定性、溶解度、可溶性盐、微生物限度等进行了严格规定和要求。
3.标签规定:食品添加营养强化剂在食品标签上必须标注清楚成分和含量,且不能误导消费者。
4.食品安全监管:国家加强了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对于违规使用食品添加营养强化剂的企业进行了处罚,并建立了举报和投诉渠道,保护了消费者的权益。
四、食品添加营养强化剂的标准实施为了保证食品添加营养强化剂的安全和卫生,国家的标准实施需要各个环节的共同努力和配合。
1.生产企业:生产企业需要严格按照国家的标准进行生产,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2.监管部门:监管部门需要加强监督管理,对于违规生产和销售的企业进行严厉查处,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营养强化剂

强化剂的强化方法
1、在原料和必要食物中添加 2、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添加 3、在成品中添加 4、用生物学方法添加
5、用物理、化学方法添加
强化剂的添加形式
1、干式混合,添加片剂、粉剂。
2、制成溶液、乳剂或分散悬浮液后添加。
3、加入饮食器具中或加入食用的动、植物生长环境、条件中。
影响强化剂有效性的因素
例如:人乳化婴幼儿配方奶粉、宇航食品等的生产,即是使营养素达到某 一标准。
4、维生素化:向原来不含有某种维生素的食品中添加该种维生素 对钢铁厂高温作业的人,应在食品中强化VA、VB2、VC,可减轻疲劳、增强工作 能力; 对于接触铅的工作人员,由于铅可由消化道和呼吸道进入体内引起慢性或急性中 毒,应在食品中强化VC,可显著减少铅中毒。
总结
营养强化剂发展很快,在现实生产中不仅要根据各种营养强化剂的性
质和被添加食品的性质来选择合理的营养强化剂,而且添加时也要严格遵 守相关的标准和规定,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谢谢
THANKS
1、食品成分 2、强化剂的性质及添加方法 3、食品加工的工艺条件
4、食品消费前的贮运条件
5、食品的食用方法
保证强化剂有效性的的措施
1、强化剂的改进 2、添加各种稳定剂 3、食品的使用指导
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 准》、《食品营养强化剂卫生管理办法》。 2、强化营养素应该是人们膳食中或大众食品 中含量低于需要量的营养素; 3、应易被机体吸收和利用; 4、强化剂不应破坏必要营养素之间的平衡关 系。 5、添加的强化剂在正常的加工过程中和贮存 条件下性质稳定。 6、强化对象最好是大众化的、日常食用的食 品,如奶粉、主副食、调味品等。 7、没有必要将食物中缺乏的和在加工过程中 损失的营养素都进行强化补充, 8、以“缺啥补啥”方式使用强化剂,不如以 “平衡补充”方式使用强化剂效果好。
食品营养强化剂名词解释

食品营养强化剂名词解释
食品营养强化剂是指为改善食品的营养成分含量,提高其营养价值而添加在食品中的一类化学物质。
这些强化剂可以通过增加某些营养素的数量或提高其含量来增强食品的营养价值,从而满足人们的营养需求。
食品营养强化剂可以用于多种食品领域,包括谷物、水果、蔬菜、奶制品、肉类等。
在一些国家,食品营养强化剂已经成为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必须添加的成分。
食品营养强化剂的种类非常丰富,包括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强化剂、脂肪强化剂等。
其中,维生素是最常见的食品营养强化剂之一,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等。
矿物质包括钙、铁、锌等,蛋白质强化剂包括氨基酸强化剂,例如赖氨酸、苏氨酸等。
食品营养强化剂的使用可以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口感,同时也可以增强人们的健康水平。
例如,维生素C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改善皮肤和消化系统健康;钙强化剂可以提高骨骼健康,预防骨质疏松症等。
但是,食品营养强化剂的使用也存在一些潜在风险,例如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含量过高、环境污染等。
在食品营养强化剂的使用中,应该遵循科学规范,合理添加,同时加强对食品的监管和管理,以确保人们的饮食安全和营养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生素D
英文名称:Vitamin D
功能:营养强化剂
(一)本次申请的维生素D使用范围和使用量
(二)技术必要性
一.维生素D对于钙、磷的吸收和代谢至关重要,适当对食品进行强化是必要的;
维生素D是脂溶性维生素,其主要的生理功能是维持血清钙和磷的正常浓度。
维生素D缺乏会导致婴幼儿佝偻病,成人缺乏会导致骨质软化症,而老人缺乏维生素D会导致骨质疏松。
维生素D的食物来源并不丰富,只存在于鸡蛋、牛肉、鱼类,牛奶和人乳含量并不高。
因此对食物进行强化变得十分必要。
食品强化维生素D在许多国家被采用来改善摄入水平。
而近几年来的关于维生素D摄入水平的研究表明:地区因素(高纬度地区)、老年人活动受限以及生活方式等因素导致的日光暴露不足会大大降低皮肤合成维生素D的量,因此通过食物补充维生素D变得尤为重要。
二.根据试验性使用效果报告,果蔬汁饮料是合适的载体。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4年第6号公告内容:维生素D使用于强化钙的果汁及果汁饮料类、果味饮料类中,最大使用量为2-10μg/L。
也就是说:维生素D是允许使用在果蔬汁饮料和果味饮料中的,
只是前提是必须为强化了钙的果蔬汁饮料和果味饮料。
我们认为,目前市场上强化钙的食品种类繁多,钙的强化并不一定要通过同一载体来实现,饮料中的维生素D同样可以促进其他食物来源的钙的吸收,根据我们进行的维生素D3在果蔬汁饮料中的试验性使用效果报告和稳定性报告,强化维生素D3对于果蔬汁饮料外观、口味等性状均无明显影响;维生素D3在果蔬汁饮料中的稳定性比较好,可以在产品保质期内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在工艺上具有可实现性。
(三)维生素D的质量规格要求
1.性状:类白色至淡黄色自由流动的颗粒。
2.技术要求
理化指标
检测方法
水中分散性
将100毫升20℃恒温的蒸馏水加入到250毫升锥形瓶中,加入1克样品,用磁力搅拌器搅拌5分钟,形成一均质的不含任何固体颗粒的乳状液。
干燥失重
精确称取1克(准确称量)样品,在105℃干燥4小时。
鉴别
-维生素D3 应符合规定
-生育酚应符合规定
薄层色谱法(TLC)
薄层板ICN生物医用的ICN硅胶板F254,毫米
流动相环己烷-乙醚(50+50)
层析缸不必预先进行展开剂饱和
溶剂前沿距离15厘米
迁移时间100分钟
应用:
用两条垂直线将TLC板分成三部分。
分别取10微升对照溶液a、对照溶液b和样品溶液,在左边部分点样;分别取10微升对照溶
液c和样品溶液,在中间部分点样;取20微升样品溶液,在右边部分点样。
样品溶液:
称取克样品至50毫升离心管中,加入6毫升2%的氨水,在60℃下超声处理2分钟。
冷却后,加入4毫升无水乙醇和10毫升正己烷,振摇5分钟。
离心,取5毫升上层(正己烷)清液在旋转蒸发器上蒸干,并用毫升正己烷溶解残留物。
20微升该溶液相当于大约50微克维生素D3和40微克生育酚。
对照溶液a:
将50毫克维生素D2晶体溶解在20毫升正己烷中,取10微升点样(相当于25微克)。
对照溶液b:
将50毫克维生素D3晶体溶解在20毫升正己烷中,取10微升点样(相当于25微克)。
对照溶液c:
将100毫克生育酚溶解在50毫升正己烷中,取10微升点样(相当于20微克)。
检测:
将层析板置气流中干燥2分钟。
a)用玻璃板将右边部分和中间部分盖住,用浓硫酸喷涂TLC板的左边部分。
b)用玻璃板将左边部分和右边部分盖住,用磷钼酸溶液(10%乙
醇溶液)喷涂中间部分。
c)用玻璃板将中间部分和左边部分盖住,用三氯化锑溶液(20%
氯仿溶液)喷涂右边部分三次。
所得到的层析谱在原点不显
示浅灰蓝色的斑点,主显色斑点也没有拖尾条纹。
Rr值和斑点颜色物质Rf a) b)
维生素D2 红棕色-
维生素D3 浅绿棕色-
生育酚-蓝色
维生素D3和维生素D3前体的含量
尽快进行试验,避免暴露在光线和空气中。
用液相色谱法测试
待测溶液:称取相当于100 000IU的制剂,精确到%,放入烧瓶中,加入5ml蒸馏水,20ml乙醇,1ml抗坏血酸钠溶液,3ml新鲜制备的50%(m/m)氢氧化钾溶液,水浴加热回流30min,流水冷却后转移入分液漏斗,再依次用以下溶液冲洗并入分液漏斗,水两次,每次15ml,乙醇一次10ml,两次戊烷,每次50ml。
剧烈震摇30秒钟,静置分层,将下层水相移至另一个分液漏斗,加入10ml乙醇、50ml戊烷后,震摇,分层后将水相移至第3个分液漏斗,同时将戊烷层移入第一个分液漏斗中。
用戊烷两次,每次10ml冲洗第二个漏斗,洗液并入第一个分液漏斗。
在第三个漏斗中加入50ml戊烷,震摇,将戊烷层移倒第一个漏斗中。
用30g/l氢氧化钾乙醇(乙醇浓度为10% V/V)溶液洗该戊醇层,洗两层,每次50ml。
用水洗,每次50ml,洗至水层对酚酞呈中性。
将溶液移到磨口玻璃塞的烧瓶。
在
40℃水浴,旋转减压蒸发烧瓶中的物质,用流水冷却,并通入氮气储存。
将剩余物立即溶解在甲苯R中,加入流动相以得到浓度为4000IU/ml的溶液。
对照液(a):取未加热的维生素D3 CRS溶解在甲苯R中,并用流动相稀释至。
对照液(b):将维生素D3,90℃下在有回流冷凝器的水浴中加热45分钟,并冷却。
对照液(c):取未加热的维生素D3,溶解在甲苯R中,并用相同溶剂稀释到。
对照液(d):用流动相将对照液(c)稀释到。
将溶液保存在冰浴中。
对照液(e):取对照液(c)于容量瓶中,加入10mg丁羟基甲苯R,通入氮气排出空气。
90℃下在有回流冷凝器的水浴中加热45分钟,避光、通入氮气。
然后冷却并用流动相稀释至。
色谱测量可操作如下:
-长度为,内径为的不锈钢柱子,用适当的硅胶填充(5um)
-流动相为2ml/min,为3体积戊R和997体积正己烷R,254nm 处的分光光度计探测器
建议使用自动进样装置。
注入适当体积的对照液(b),调整系统的灵敏度,以使主峰高至少在整个记录范围的50%,注入对照液(b)六次。
当所述条件下的色谱被记录时,大致的相对保留时间为维生素D3前体,反式-维生素D3为,维生素D3相对标准误差不超过1%,维生素D3前体和反式-维生素D3峰的分离度不少于。
如有需要则调整组分比例和流动相的流速以获得此分离度。
注入适当体积的对照液(d)和对照液(e).
按照下式计算转换因子(f)
K=对照液(d )色谱中维生素D3的峰面积(高度) L =对照液(e )色谱中维生素D3的峰面积(高度) M =对照液(e )色谱中维生素D3前体的峰面积(高度)
注入适当体积的对照液(a ),调整系统的灵敏度以使主峰高在整个记录范围的50%。
注入适当体积的试液,用同样的方法记录色谱。
按照下式计算维生素D3的含量,以IU/g 计。
m=试液中待测品的量,以毫克计。
m ˊ=对照液(a )中维生素D3CRS 的量,以毫克计 v =试液的体积(25ml )
v ˊ=对照液(a )的体积(100ml )
SD=试液色谱中维生素D3的峰面积(高度)
SD ˊ=对照液(a )色谱中维生素D3的峰面积(高度) Sp =试液中前维生素D3的峰面积(高度) f = 转换因子
(四)维生素D 在果蔬汁饮料中的生产工艺
浓缩果汁→稀释
白砂糖 →处理
柠檬酸/盐→溶解Array香精→溶解
维生素D→溶解
(五)维生素D在饮料中的检测方法
饮料中的维生素D的检测根据GB/—1997 婴幼儿配方食品
和乳粉维生素A、D、E的测定进行。